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设计学教学体系探究

荆楚文化融入高校设计学教学体系探究

内容摘要:本文围绕设计学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展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以荆楚文化的融入为切入点,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使学生领悟荆楚文化深厚内涵的同时,学会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法,理顺传承与创新、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推动设计教育在促进民族地域文化的繁荣和创新、提高设计专业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的积极能动作用,对构建地方高校设计学类专业特色教学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荆楚文化;设计;教学体系

同志曾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荆楚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其品类丰富、文化特色鲜明。通过打通设计学类专业课程的学脉,使课程环节融合荆楚地域文化的内容体系,增加传统艺术的造型思维训练和手段实施,继而丰富现代设计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推进设计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广度,是推动设计教育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

一.设计学类专业在传统文化教育上的现状

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建设输送了大量优秀的设计人才。但纵观设计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历程,仍然可以看到西式教育模式的影响。如在专业基础课程中,普遍开设了二维及三维设计基础的课程,以培养学生从形象到抽象思维的训练。这种对“形”的过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虽然在基础课程中也常开设有设计史、设计概论、艺术概论等课程,用于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审美能力,但由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上的侧重,致使所取得的效果不佳。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过于西化,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影响到了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此外,在传统文化的教育上还存在“泛中国化”的情况。即把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为一个狭义的范畴,如书法、陶瓷、剪纸等艺术门类,以及祥云、福禄寿喜、龙凤等符号元素。这种“泛中国化”的情况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有较大伤害的。地域文化的个性之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绚烂多姿的重要保障。因此,我们有必要培养学生从更具体、更细致的视角去审视地域文化的能力,并结合课程实践实现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二.荆楚文化融入教学的依据及意义

2017年国务院公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确立了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体系,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更好更多地融入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的提炼和应用等都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党的报告明确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要求。另外,的系列重要讲话,如《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14)、《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2016)等,都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课题旨在打通设计学类专业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学脉,在课程环节中融入荆楚文化的内容,增加传统艺术的造型思维训练和手段实施,培养学生文化创意的能力,推进设计学类学科教学改革的深度与广度。本课题研究的最终目标包括:(1)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文化素养,实现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与地方创新文化建设的结合;(2)综合荆楚文化的符号特征以及图式语言的象征意义,使学生的设计在风格上不仅有明确的地域风貌,还要具有丰富的传统内涵及应用价值,进而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本课题将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荆楚文化作为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传统文化形态,其研究意义是为展现文化形态的共生性、多样性及文化在地域社会和精神空间的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设计的课程除了具备紧随潮流的前瞻思维,还应体现出地方区域的文化特色。通过荆楚文化在教学中的输入,及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设计作品的产出,学生在领悟传统优秀地域文化的同时开展文创产品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均可以得到较好地提高。

三.教学内容及体系的构建

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变革,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等。154以下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对其具体的内容进行阐述。

1.课内教学体系的构建。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除了可以增加专业选修课的相关课程外,还可以在专业基础及专业必修课中穿插荆楚文化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认知能力水平的高低,可以把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分为两个节段。学生在低年级阶段主要学习荆楚文化概况及普及性方面的知识,从而对荆楚文化进行广泛的认知。如在设计史或艺术概论中增加对荆楚文化类型、起源与发展、文化与内涵、装饰及造型特色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以加深学生对荆楚文化的了解和认知,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可以通过素描色彩等基础技法课程进行荆楚文化形体的表现和再创作,以及通过构成基础课程进行抽象思维训练。在高年级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可以在设计实践环节加入荆楚文化主题的案例分析,并通过对特色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加工,将荆楚艺术的设计理念、设计元素等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去。相信这将有助于学生迸发出更多新的灵感和新的思路,使其在学习专业设计课程的过程中领悟荆楚文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学会古为今用、融会贯通的设计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造型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教师应重点训练学生对荆楚特色文化元素的挖掘和提炼、抽象和简化、从二维到三味空间转化等的造型能力,同时在对荆楚文化元素“形”的认知基础之上,提升学生对传统造物观及其“意”的领悟。

2.课外教学体系的构建。作为课内教学体系的有益补充,荆楚文化与设计学类专业的融合还应扩展到课外活动中去。如可以通过参观考察省内博物馆、非遗场所、非遗展演和听取荆楚文化主题报告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荆楚文化直观的认识。另外,学生通过在线上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楚文化漫谈》等在线课程,以及通过“云游”的方式了解荆楚大地的风土人情,能够帮助其进一步开阔视野,丰富自身的阅历,使学生形成有关荆楚文化较为深入和全面的知识体系。

四.教学体系构建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该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及有效实施,相关的教学工作者需要开展以下工作:

1.制定完善的课程设计和各类实施文件。需要从整体上明确教学时长,制定相应课程及环节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完成教案、讲义的撰写,制定教学和考核的方法与手段。编制适合地方高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的特色荆楚文化讲义;提高设计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与传统文创作品的设计水准,为今后的教学模式和思维的转变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利用好实训工作室,不断激发学生丰富的创意思维,进而建立起荆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长效机制。

2.构筑荆楚文化文创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是课题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教学场景的构建;二是对现有教学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构建“基础学习-理论提升-创新应用”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三是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体系,研究实践教学的优化。

3.开展教学管理、运行、监控及评价体系的研究。教师应研究制定与本教学模式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办法,建立保障该体系顺利实施的运行机制。增强学产结合,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机制。同时,做好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监控,通过多方位、多侧面的教学信息反馈和质量评估,建立起适合的监控和评价体系。

4.其他配套体系的研究。为突出设计学类专业学生地方艺术科学创新精神与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创造专业教学的良好环境,首先是打破封闭单一的教室教学方式,扩大人才培养过程的特色性和开放程度,构建校内与校外、教室与实验室、专业教师与手工艺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次是加强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场地和设施的保障,营造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五.结论本文从文化植入的视角,深层次地梳理了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创新性地将荆楚文化融入设计学类专业的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手段。学生在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根据专业及具体的设计对象,进行具有荆楚文化特色的室内外装饰、环境景观、UI界面、数字媒体、服饰等文创产品的开发,并通过与企业合作,实现从概念到产品的转化。本课题的研究突出为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的理念。通过对荆楚文化的艺术形式、形态特征、文化内涵的解构和重组,结合设计学类专业“基础学习-理论提升-创新应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而有助于形成系统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

作者:钱宇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