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游与律动课程中的创意舞蹈教学

唱游与律动课程中的创意舞蹈教学

【摘要】作为舞蹈治疗三大支柱之一的“创意舞蹈”,是一种新兴的舞蹈形式,它以舞蹈动作本身为主体,融合了动作对话、心理交流、音乐、戏剧、游戏等元素。唱游与律动《探索黑暗》一课结合创意舞蹈教育理念,通过眼罩等道具在多个环节中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触觉、嗅觉、本体觉等多种感官,大大提升了学生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能力,更进一步促进他们之间信任关系的形成。

【关键词】新课标;创意舞蹈;唱游与律动;探索黑暗

作为舞蹈治疗三大支柱之一的“创意舞蹈”,是一种新兴的舞蹈形式,它以舞蹈动作本身为主体,融合了动作对话、心理交流、音乐、戏剧、游戏等元素。创意舞蹈教学是在“现代舞之父”拉班提出的“教育舞蹈”思想基础上,以“教育”为目的,以“创意舞蹈”为手段实施的舞蹈教学活动。[1]创意舞蹈没有价值判断属性的“对”或“错”,更没有动作套路可言[2],与传统舞蹈教育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国内外创意舞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创意舞蹈所具有的非语言性的本体特性,可以让学生降低内在敏感的防御、加强群体内彼此之间的关系,打破语言支配环境的单一关系。《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唱游与律动课程标准(2016年版)》强调,唱游与律动课程要调动学生多感官,实现在育人过程中的教育和康复功能。近年来随着融合教育的推广普及,以及诊断技术和家长意识的提高,各地培智学校招收的学生都呈现人数递增、障碍程度加重的趋势。面对这一现实情况,笔者所在学校立足新课标,开展了创意舞蹈理念及方法在各学科的应用研究。试以《探索黑暗》一课为例,简析创意舞蹈理念在唱游与律动课程中的应用。

一、基于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前期实践,笔者认为唱游与律动课教学目标需着眼于学生身体感知能力,不应以学习模仿某个动作为重点。依据新课标要求和学情分析,确定适合学生的长、短期目标(见表1)。对每位学生目标进行统整后,确定《探索黑暗》一课的教学目标。全班分层教学目标为:A层,学会在黑暗中安静、投入地行走和舞蹈,通过探索黑暗中的游戏活动形成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建立内心的安全感以及和同伴之间的信任关系;B层,辅助下学习在黑暗中行走和舞蹈,通过探索黑暗中的游戏活动形成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能力,建立内心的安全感以及和同伴之间的信任关系。其中,教学重点是在黑暗中安静、投入地行走和舞蹈,难点是通过探索黑暗中的游戏形成对自我和外界的感知能力和反应能力。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巧用道具眼罩,增强学生感知能力

此节课将眼罩作为探索黑暗的重要道具。当学生戴上眼罩看不见时,视觉被暂时关闭,其他感觉器官变得更加灵敏。从初识黑暗、探索黑暗到尝试舞蹈,眼罩的运用始终贯穿整个主教学活动。随着游戏活动的逐步深入,学生感受自我和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如,在探索黑暗之“向导”带领“盲人”行走的活动中,学生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向导”,另一人戴眼罩扮演“盲人”跟随“向导”行走。“向导”要保护“盲人”的安全,“盲人”要积极地跟随“向导”。“盲人”在与“向导”共同行走、身体交流的过程中,需要调动除眼睛外的其他感官积极感知并跟随,比如用手的触觉去感觉“向导”行走的速度和方向;“向导”在行走时为了保护“盲人”的安全,需要用身体去感觉“盲人”发出的每一个信息。随着“盲人”与“向导”交换角色,游戏活动不断深入,他们感觉对方身体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

(二)交换角色和舞伴,提高学生反应能力

现代舞之母邓肯说:“身体是不会撒谎的语言。”游戏活动中“盲人”与“向导”的角色互换、“盲人”与“墙壁”的角色互换,使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感觉自我、同理他人、调整自我。不断交换新的舞伴,尝试与不同的舞伴进行身体互动、交流与合作,他们需要根据不同的舞伴发出的身体信息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逐渐提高反应能力。如,在尝试舞蹈的活动中,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角色扮演,一组人在圈外扮演柔软的“墙壁”,保护“盲人”;另一组人在圈内扮演舞动的“盲人”。当“盲人”发出手缩回来、脚下停住、脖子梗住等身体信息时,教师一方面及时给予身体带领,双手轻轻保护“盲人”;另一方面用语言提示圈外柔软的“墙壁”,移动位置或缩小圆圈保护“盲人”。学生在扮演“墙壁”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盲人”的身体语言发现其心理变化,提高反应能力,也帮助“盲人”建立内心安全感。

(三)改变动作模式,引领学生投入地舞蹈

动作行为是人内在心灵的直接反映,他们能够展现出一个人的个性。可以运用拉班动作分析理论,从身体动作出发找到学生固有的动作模式,并通过改变学生固有动作模式引发学生内在心理变化,使之能逐步投入地舞蹈。如在尝试舞蹈活动中,学生闭眼安静地感觉自己身体部位的移动,有的学生是幅度较小的手势动作,有的学生是幅度较大的姿势动作,还有学生是双手的同时动作或连续动作。这时教师帮助学生从小的手势动作发展到连续动作,使之逐渐投入地行走和舞蹈,使其情绪、情感变得更加自由、奔放。

三、秉持正确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关爱学生

在创意舞蹈教学中,教师需要特别关爱学生。无论他们障碍程度以及情绪、行为等问题有多严重,教师都要无条件接纳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课堂上对培智学校学生的关爱首先表现在教师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如在扮演“向导”和“盲人”的角色时,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其次,教师帮助学生坚定选择。学生做的任何选择,教师都要提示学生内心不犹豫,引导学生身体各部位和眼神的确定。最后,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有的重度自闭症学生不会按照教师的活动要求做,活动是走而他却高兴地满教室跑。教师不能强硬要求其走起来,只要他参与其中,能感受到课堂的快乐就很好。

(二)不评判学生

创意舞蹈教学强调不评判学生,无“对”“错”之分,长此以往能降低学生内在敏感的防御,加强群体内彼此的联系。创意舞蹈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不评判。首先,教师要抛掉动作美丑、规范的概念,引导学生多用身体去感受。其次,教师要知道创意舞蹈不是表演给别人看的,而是用来表达自我内在情绪和情感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评判学生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全身心投入地感受学生当下情况并积极给予回应。

(三)创设自然、真实的课堂

以往的舞蹈教学中教师会按照课前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安静有序、动作整齐划一。创意舞蹈课堂注重真实、自然,教师不是照搬教学设计,而是在当下和学生共同生成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游戏情境中享受自由和快乐,遵从自己当下的内心状态,可以慢慢走,也可以快速跑;可以用脚重重地踩踏地面来与人打招呼,也可以用眼睛小而轻地眨眨眼来与人打招呼。结合创意舞蹈教育理念,从学生自身身体感知能力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唱游与律动教学,可以使课堂富有生命的气息,助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周宇.舞蹈治疗的回顾、现状与展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5).

[2]邓茜.拉班“教育舞蹈”思想对学前舞蹈教育的意义[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15.

作者:钟雅君 单位:北京市健翔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