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游课范例6篇

唱游课范文1

关键词:音乐教育;唱游教学;主体性

引言

唱游教学是一种倡导“动中学,动中学,乐中学”为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加入音乐游戏,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唱游课即是教师在轻松的环境下引导学生掌握音乐知识,同时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从小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一、简述唱游教学及其特点

(一)唱游教学的概念

唱游即是一种边唱歌边游戏的活动,采取音乐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节奏乐等综合性音乐艺术手段,形成艺术形式多元性的模式。唱游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必要形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将具有动感的音乐与儿童好动的性格特点相结合,采用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唱唱、玩玩、动动中去感受音乐,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唱游教学的特点

1、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旨在“玩中学”

兴趣是一个人学习的最大动力,鉴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这一特点,在如何调动学生兴趣这方面可以采取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创设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小就学会以兴趣为前提提高自学的能力。抓住小朋友都喜欢玩的天性,就采用在游戏中学习的方法,在无形中就可以掌握很多知识,并懂得如何与人交流更好的融入集体,同学们都各尽所能,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

2、创设有效情境,注重“乐中学”

创设情景的教学特点主要是把儿童的认知活动与情感结合起来,将儿童带入一种思想境界,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吸收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实物的应用进行布置情景,如果学生具有动手创作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手工裁剪或自制道具,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也可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技术,使教学更具动画性,易于学生在动态教学下接受艺术的熏陶。

3、人人参与教学活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人人参与,充分发挥会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使学生各尽其职,全面的展现自己的能力,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在低年级教育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感、自学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向加以游戏的渗透,使学生更容易打成一片,在学习上互帮互助,增强集体意识感。如有些歌曲的旋律带有舞蹈性质,即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舞步进行舞动,而教师则需加以指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到有效的结合,真正做到人人参加,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育理念。

4、加入竞赛,注重“动中学”

基于儿童现阶段好奇心强,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加入竞赛可使学生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不再是单纯的音乐教学,而是结合音乐律动运用音乐游戏、歌唱表演、集体舞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的学习。

加入竞赛并非为了体现竞赛的残酷性,而是通过竞赛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做到人人参与教学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好的做到“动中学”。如一年级学习《小青蛙找家》一课中,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歌曲旋律之后,组织学生对演唱歌曲和动物声音、表情、动作进行模仿的比赛,最终由专业老师评出成绩,并给予相应的奖励。竞赛中的表现可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达到自我实现的价值,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参加音乐课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

二、唱游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理解“唱”与“游”的关系

音乐教学中首当其冲的一个环节即为“唱”,所谓唱就是依照歌谱将所要表达的音乐内容用歌唱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师应该对歌曲的背景、旋律、律动、歌词等方面进行分析,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生命的歌曲,让学生完成一首有内容的歌曲的演唱。

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游戏根据实践教学目的划分的话可分为:音符类游戏、节奏类游戏、听音类游戏、识谱类游戏、竞赛类游戏和其他游戏。可根据不同主题的音乐进行音乐游戏的挑选,游戏也包括舞蹈、歌唱表演等,不管是哪种游戏方式,只要是给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便于学生学习音乐,即为“游”的一个分支。

唱游教学模式中的“唱”与“游”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促使一节音乐课顺利的完成,将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感情及歌谱中的节奏、节拍、旋律淋漓尽致地表现在音乐游戏中,使学生更好的走入音乐的殿堂。[7]

(二)唱游课应该怎样“游”

首先,游戏要有目的性。在进行唱游课时,教师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此次音乐游戏的目的何在,不能一味的追求游戏这一教学手段,重要的是利用游戏使之达到怎样的教学目的和效果,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如一年级教材《三个和尚》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听音乐,问:歌曲中讲了什么人都在干什么?聆听过后学生很快的回答了问题,然后教师就开始让学生选角色开始表演,可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却是手忙脚乱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音乐是一种流动的艺术,包括节奏、节拍强弱、旋律都在运动,在音乐游戏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注意聆听歌曲的旋律、节奏,使其感受完整的音乐艺术形象,理解音乐所抒发的内在感情。

其次,动作要有和乐性。唱游教学中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做游戏时教师带领学生蹦蹦跳跳,组织学生动作的统一性和节奏性,强调动作与音乐节奏的合拍进行。音乐是流动的艺术形式,其中的节奏、节拍都可用动作表现的方式展现出来,教师引导学生做出的动作要与音乐的节奏统一,否则音乐游戏就相当于学生漫无目的的玩闹,自然唱游课也起不到好的效果。

(三)“教”与“学”相结合

在唱游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扮演的则是引导者的身份。教师应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考虑准则。首先,教师在上课前进行有趣且清晰的课堂导入,将学生带入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之后进行创设合适的情境和游戏类型,学生依照教师制定的游戏规则,进行音乐游戏的完善。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反映和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教师制定的教案以学生为主,在实践中学生只需按照教师安排的整体目标进行活动,在音乐游戏的动作、舞蹈中可适度地进行二度创作,唱游课具有灵活性,教师不能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唱游课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配合得当,以学生为主体来上好一节唱游课。

结语

唱游教学是现在中小学普遍运用的教学模式,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适合现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并结合了多种游戏进行教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有益于学生在游戏的同时掌握知识,了解音乐的奥妙所在。现代教育提倡教师更注重人性化的教书育人,唱游教学则在多媒体教学与游戏结合的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唱游课范文2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信天游作为我国西北人民传统精神文明的智慧结晶和传统音乐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我国音乐基础教育各学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但长期以来,因教师疏于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把握,对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得不到位,加之学生嫌民歌“土气”而缺乏学习兴趣,使得民歌鉴赏教学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问题。欣喜的是,作者在“江苏省首届中学‘音乐名师论坛’——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实践”专题活动中,观摩了一节名师展示课:初中音乐欣赏“血色浪漫——信天游”,该课巧妙地以电视连续剧《血色浪漫》的四个片段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学习兴致高涨,课堂气氛热烈,与民歌音乐欣赏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闷课”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感触最深的还是师生在课堂上凝练出的 “甩、断、吼” 等字眼——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人文背景、审美习惯、音乐风格等深厚的文化内涵都融入这响亮、简单而生动的三个字当中,学生容易理解、便于模仿。受名师课的启示,我们也设计了一节高中音乐鉴赏课“高亢的西北腔——信天游”。该课在进一步研究信天游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新修订的音乐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在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中深度感受和体验信天游的文化本质所表现出来的音乐风格,“信天游”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也“游”了起来。“游”字,一是指信天游本身的音乐文化本质,二是指与信天游文化内涵相对应的课堂教学场景应该是“动”起来、“游”起来的生动场面。文章旨在探索让信天游“游”起来的教学策略与同行商榷。

一、课例回放与感悟分析

(一)导入部分

1.欣赏“脚夫”在黄土高原运送货物时唱的信天游《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视频材料(教材“拓展与研究”中的配套材料),在PPT空白处设问:

谁在唱?(脚夫——赶毛驴运送货物的人)

在哪儿唱?(黄土高原的荒山野岭之处)

怎样唱?(“吼”着唱,板书一个大大的“吼”字)

唱的什么?

师:唱的是当地流传甚广的一首信天游(板书:信天游),歌名叫《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出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谱例)

2.师生朗读谱例上的歌曲名。(教师用方言,学生很想模仿;歌名中“泪蛋蛋”、“沙蒿蒿”等叠词,使得信天游重词叠字的语言特点一目了然)

3.“我们也来‘吼’一句!”教师教唱一句。

感悟分析:学生从视频看到、听到的《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声音涩涩的、不那么圆润,因为脚夫唱的是基层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和情感。信天游的“信”具有“真”的含义,表现出恶劣的自然环境使西北民歌听起来有股愁苦和苍凉的美感。短小的视频、直接的问题,使得信天游生存的自然环境、“脚夫”以及信天游的基本演唱方式等知识都尽在其中。这一“吼”,课堂就开始热了起来,而“吼”着唱的真声演唱方法不仅只是信天游的演唱方式,更隐含着西北民歌“高亢”的风格特点,这一“吼”,更为后面在学唱中深度感受和理解信天游的文化内涵打下了基础,学生与西北民歌的距离近了。

(二)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主要通过学唱《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进一步探究蕴含在仅有两句篇幅中的信天游文化内涵,达到深度感受信天游风格特点的目标。

1.师生用方言朗读歌曲名和歌词感受信天游的语言特点。

2.教师带领全班一起看谱例听音响模唱,感受重词叠字带来的亲切感。

3.唱谱分析歌曲结构(两句式的结构,且上句比兴,下句点题)。

4.划旋律线,感受上句旋律线往上走,下句旋律线往下走的特点。跌宕起伏的旋律线如同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

5.学唱“甩腔”、“断腔”等技巧。掌握在哪个音用甩腔(在上句中间,高音延长的尾部高音与尾音形成四度跳进,在四度跳进的尾音处)。体验生活环境造成的一唱三叹的悲凉感,理解“休止符”带来“断腔”的艺术效果。(板书“甩”、“断”等字)

6.鼓励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视频中的那个脚夫,在荒山旷野里边走边唱。尝试唱会、唱好《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唱三段歌词,完整地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7.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重新填词,创作师生版信天游。要求上句比兴,下句点题,并运用叠词。如:

师唱:天蓝蓝(那个)飘着(哟)一道道(那)云,

生唱:哎呀我们一起吼吼(那个)信天(那)游。

8.唱师生版信天游。

9.出示女声版信天游《兰花花》谱例,教师为学生献唱一段《兰花花》,主要目的是总结信天游的风格特征,让学生了解信天游既能高亢如吼,也可以深情如诉。

10.分析《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和《兰花花》的内容特点,明白民歌信天游多为爱情主题,所以当地又称信天游为“酸曲”的原因。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和传统审美习惯的原因,“高亢”是西北民歌的共同特点。

感悟分析:主体部分旨在分析地理和人文环境对信天游音乐风格的影响。以学唱《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为主线,从听原唱到模仿着跟唱,从唱会到唱好,从唱好再到填词创作。每一次唱都增加一个知识点,“唱”的难度也随着文化渗透而逐次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步步增加的难度中持久发力。教学重点、难点也在梯度明晰的“唱”中迎刃而解,一切水到渠成。“唱”成为了学生感受和体验信天游音乐风格的重要途径。正是学生都参与到人人都可以参与的“唱”这样一个音乐实践活动当中,所谓的“土”反而变成了“趣”。之后,学生在自己划的旋律线中感受到了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在模仿甩腔、断腔的活动中体验西北民歌的演唱方法以及当地人的审美习惯,感受和体验到了信天游的音乐美。

(三)拓展部分

拓展部分,主要通过跟唱和聆听20世纪80年代具有西北民歌风格的通俗歌曲,探究专业创作与民歌的关系。

1.播放20世纪80年代流行的通俗歌曲《信天游》,讨论这首歌曲与今天我们鉴赏的信天游有什么联系?(理解民间音乐是专业创作的素材与源泉)

2.在高亢的歌声中结束。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播放《黄土高坡》、《我热恋的故乡》片断,师生合着音响一起高歌结束本课。

感悟分析:拓展部分通过学生比较熟悉的具有西北民歌风格的专业创作歌曲,既开阔眼界,又便于厘清西北民歌与西北民歌风格的专业创作歌曲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和质疑习惯,为有创作冲动的学生指引方向,是音乐审美的升华。

二、让信天游“游”起来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深刻理解音乐文化内涵是前提

教师深刻理解文化内涵的过程,就是理解、把握和整合教学内容所涉及的音乐、文化以及课标等知识信息的过程。“理解是音乐学的最高目的,理解意味着了解和解释”①,音乐教师不仅要了解信天游音乐中的文化和文化中的音乐,还要考虑怎样帮助学生理解。关于音乐与文化的研究,学者们一致认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有三种相互平行彼此支撑的关系,即music in culture(音乐在文化中)、music as culture(音乐作为文化)、music is culture(音乐即是文化) 。所以,人们在提及‘音乐’、‘文化’时,通常并称为‘音乐文化’,音乐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整合体”。②音乐教师只有对音乐文化进行领悟和把握,才会用一种更理性的思维和更广阔的视角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文本价值,也才会创造性地重组教材、用活教材、用好教材。

中国古典美学强调天人合一,信天游把真实朴素的情感寄予天地之间。信天游的跌宕起伏来自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信天游的悠远和高亢来自于辽阔的长天厚土和连绵的荒野黄沙。信天游旋律的大跳、拖腔的长短、速度的快慢、音域的转变,甩腔、断腔和真声及真假声结合的演唱方法等均是信天游文化内涵在音乐中的呈现方式。没有顺天漫游的无拘无束,就没有脚夫天地间的真声演唱带来的苍凉美感,也就没有高亢的腔调情韵。课例中的“甩”、“断”、“吼”与信天游的唱腔和结构相关联。信天游多为上下的两句体,且上句比兴,下句点题,这一点一般教师都知道。但上下句均有两个腔节却少有人探究,正是上句在头一个腔节上保留一个悠长的、处于高音区的长音,并在音调将要下行时插入一个短时值的、更高的音,这个短时值的高音用假声一带而过,就像用鞭子甩了一个弧线,故称之为“甩腔”,这个弧线式的甩腔使得脚夫的情感宣泄无遗。下句则沉浸在惆怅感慨的状态之中。而“断腔”又充满了“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悲凉。一个往高处甩、一个往低处叹,一个在上句、一个在下句,表达了歌者那种凄凉、不堪倾诉的情感,这就形成了对比的艺术效果。所以,教学时才会启发学生“吼”着唱、“甩”着唱、“断”着唱、无拘无束地唱。

音乐教师理解音乐文化是必备的涵养,研究音乐文化应该成为教师应有的习惯,这是备课的第一步,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对音乐文化理解得越深刻,音乐课才会上得越精彩。

(二)提高学生参与度是有效的途径

聆听,的确是音乐欣赏、鉴赏教学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它绝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感受和鉴赏音乐的能力,是‘唱’出来、‘奏’出来、‘舞’出来、‘表现’和‘创造’出来的。”③小学是这样,初中是这样,高中也是这样,成人更是如此。“专业歌唱家、演奏家的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毫无疑问是高的,他们的这种能力主要是得益于他们唱得多、奏得多、表演得多,熟能生巧了。当然,聆听对提高音乐家、演奏家的音乐感受和鉴赏能力是有好处的,但不可能是最主要的”,④更不是唯一的。新修订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实践性”指出:“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探究、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⑤那种说音乐的方式给学生的思维、身体套上了枷锁,“闷课”是必然的。音乐教师只有激发和引导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才会学得有趣,继而学得有效。课例中,正是学生都参与到“唱”这样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主要活动当中,学生的思维和身体才得以解放,课堂也才会活起来。让信天游“游”起来,不仅是信天游的文化本质所决定的,更是新修订的音乐课程性质所要求的。

(三)设计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是成功的关键

设计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就是给学生创造提供参与的平台和机会。设计音乐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教师在把握音乐作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音乐课程标准为依据,在音乐、文化、活动之间寻找聚集点、切入点的过程。这个聚集点和切入点,就是科学地设计出能正确处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的活动载体。大多数教师逐步有了正确的理念,但上完课后,总是埋怨学生不积极参与。学生们何尝不喜欢解开枷锁动起来,是因为教师设计的活动不到位,使学生无法参与其中。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智慧、文化素养、课程知识等都集中体现在他设计的实践活动中,因此,设计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应成为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名师展示课,巧妙地运用电影片段,每一次唱都先用视频做铺垫,凡看必唱,学生的眼、耳、嘴、脑、情都动了起来,学生参与充分,课堂活力四射。课例是高中音乐鉴赏的学习课,“唱”,逻辑性更强,容易往深里挖,相对名师的初中展示课,增加了音乐鉴赏的理性色彩。基础教育各学段的理念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和经验的差异所体现出来的深度和广度的差异,可以互为启示。所以,高中、初中、小学应该多听课交流,有利于各学段教学的完善和衔接。教师在设计音乐实践活动时,既要考虑到每一个活动的针对性、目的性和可行性,又要想方设法把这些音乐实践活动有逻辑性地、有梯度感地、流畅地串接起来。教师需要在平时不断积累和大胆创新那些受学生欢迎的、有时代特色的、符合教学内容和音乐风格的活动形式和方式,易接受、好操作的音乐实践活动才是有效的、科学的。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命根子。”⑥“音乐课程的人文性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音乐学习,了解优秀文化遗产的人文内涵,理解人们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更好地把握人生脉络的窗口。”⑦音乐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化是音乐的本质,“游”就是信天游的本质。教师对信天游文化内涵的把握是让信天游“游”起来的基础和前提。“只要我们的老师熟悉民族音乐,了解我们的民族文化,我们就不会担心我们的孩子不喜欢”。⑧

注 释:

①杨燕迪《作为人文学科的音乐学》,《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第2期。

②杨燕迪《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解读:方法论范式再议》,《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第61-68页。

③④郭声健《中小学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应澄清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10第8期。

⑤《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⑥刘启迪《课程文化:涵义、价值取向与建设策略》,《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10期。

唱游课范文3

小学音乐教育是优化人才素质、向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达到完善素质教育、美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之目的,是每个音乐教学工作者势在必行的责任。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是音乐课创新教学的关键。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课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跳出了传统的唱歌模式,形成涵盖了歌曲、欣赏、读谱知识、综合训练、唱歌等多元化的格局,而其中的唱游教学则是深受低年级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方式。

众所周知,孩子就是好动,他们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和自我表现的欲望。如果音乐课堂上经常采用游戏的形式,与在教室里端端正正地坐着上课的语数课相比,音乐课上学生一定表现得更主动、更积极,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音乐教师应确立好唱游的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握学生的兴趣,创造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唱一唱、动一动、玩一玩中去感受、理解和表现音乐,给学生一个游戏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

现就沿海版音乐教材,总结出如下几种唱游教学方法。

(一)律动和模仿动作。音乐的旋律与节奏,总会体现一定的流动性,而旋律就是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作有规律的韵律动作。如第三册认识旋律的走向这一课,可让学生模仿蝴蝶飞舞的动作,边唱边感受旋律优美抒情的风格。

(二)节奏练习。节奏练习是沿海版音乐教材编写的重点要素,每一课都安排了一定量的节奏练习或节奏游戏活动,节奏贯穿着整个教材的始终。如随音乐节奏自由地用身体部位的动作来伴奏;拍拍歌曲节奏;边读边拍或脚踏手拍;节奏组合的听辨填空练习;用固定节奏型或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等等,目的是将音乐的节奏融合在学生身体的动作之中,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例如:在学习《玩具进行曲》这首中文日语交替的日本儿歌时,我把学生分组扮演各种角色,并要求学生用指定的音条和固定音型为歌曲伴奏,结果学生的热情高涨,课堂气氛被激活,歌曲很快被学生学会并背下歌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音乐游戏。就是边唱歌曲、边听音乐、边做游戏。例如:在第三册第一课,为了让学生初步建立do、re、mi、sol、la这五个音的听觉概念,除了通过《一分钱》和《五声歌》这两首歌曲去引导以外,我还设计了“小鸟找家”这个游戏,就是老师弹奏歌曲《一分钱》,学生做小鸟飞的自由动作,当听到第一句结束音落在sol上时,教师把这个音延长,头戴sol头饰的学生立即把音符准确地摆在黑板sol的位置,依次类推,看哪一组摆得准而快。这样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趣味化,提高了学生的视谱兴趣。

(四)歌表演。就是让学生在游戏中选择角色进行表演,充分发展学生各自的个性。例如在学唱《小白兔乖乖》这首歌曲时,我让学生分别去扮演自己喜欢的大灰狼、兔妈妈和小白兔三种角色,并结合圆号、中提琴、小提琴这三种音色效果,让学生发挥想象和表演能力,边唱边演,自由地把这三种角色的特征表现出来。

(五)集体舞。是以所学歌曲为伴奏,大家跳相同的动作,跳完一遍以后交换舞伴,再继续跳。例如在第四册《娃哈哈》这一课,我把它设计成双人集体舞,沿逆时针方向站成圆形队(里外两圈),根据歌曲节奏编了几个具有维吾尔族特色的简单舞蹈动作,让学生在舞蹈中感受祖国大花园的美丽温暖。这样,不但能把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调动起来,还可以培养学生集体协助的精神。

所谓教无定法,唱游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大胆创新,把各种形式优化组合,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在组织唱游教学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要寓思想教育于唱游中,以德激情。每一首歌曲都蕴涵着其深刻的思想价值,教师应善于挖掘。通过唱游活动,在歌词、乐曲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五爱”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我爱北京天安门》就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感情。又如《小毛驴》这首歌就是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多实践、多练习,才能熟能生巧。

(二)在唱游中注意各育的渗透。第一,渗透体育运动,以易解难,趣味生动。例如在学习二拍子的歌曲中,让学生学着体育课的踏步喊一喊、走一走,以掌握二拍子歌曲的节奏感。第二,渗透美术、劳技教育,有声有色,情景交融。例如在教《十只小猪过河》前,出示一张急得冒汗的小猪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三)根据唱游歌(乐)曲的结构,进行分段教学。第一,让学生熟悉音乐的内容和性质,在熟悉的过程中做一些拍手、点头的动作,帮助学生掌握音乐节奏和节拍。第二,根据游戏的动作结构,进行分解法教学。例如组织《十只小猪过河》这个游戏,先组织全体学生学习小猪走的基本步伐;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夸大做出大猪笨拙的动作和小猪灵活的动作;最后,反组请学生完整表演,这一过程允许学生根据歌词加上不同的动作。

(四)唱游时注意示范的精要性。学生模仿力很强,教师讲解时语言要简明扼要,生动形象;示范的动作要准确、规范。考虑到低年级的学生方位感差,老师应多用与学生同向的动作示范。

(五)唱游中,游戏的活动量不宜过大。因为活动量过大,会使学生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而影响歌唱。一些运动量过大的内容,可以采用听录音、做动作的方法进行。

唱游课范文4

贵州省平塘县牙舟中心学校558300

【摘要】音乐课程是以音乐艺术为载体、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基础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随着电子高科技的发展,视听的多媒体现代技术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使用电子游戏进行音乐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轻松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学生由于亲身的参与,感情的投入与思维的活动,其心理素质得到更多的训练与提高。

关键词 音乐教育 游戏法 电子游戏

兴趣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兴趣是学好音乐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帮助孩子提升学习音乐的兴趣?游戏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他们觉得课堂上枯燥乏味,甚至让人感到拘谨和紧张,提不起精神来,学起来没劲,自身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厌学情绪。但是他们都非常愿意玩各种游戏,喜欢参加各类娱乐活动,而且对于电脑游戏特别感兴趣。随着电子高科技的发展,视听的多媒体现代技术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现在的音乐课已不是过去单一的听录音机放音带,而是大量的视、听、唱相结合的LD、VCD、DVD、MTV音乐或网络下载的音响、音像资料,及教师自己制作的音乐课件等。那我为什么不可以再增加一些音乐内容的电脑游戏呢?丰富多彩的电脑游戏资源既能赋予音乐教学以鲜活的生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极大的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音乐教学主要包括了“听、动、唱、演”的活动形式,以下是我对这些环节使用电子游戏进行教学的实践与运用:

1.电子游戏对于聆听与律动的影响

我尝试在教学中使用了学生喜欢的跳舞机的游戏。这是一种音乐节奏类型的游戏,音乐输入为课堂所要学习的歌曲,学生通过跳舞机提示的动作进行律动。这些动作可以和身体的高、中、低位置结合,也可以用身体的头、身、臂、手、脚等各个部位的动作、体感、表演相互配合,以此来表示不同的节奏及旋律。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游戏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学生不仅仅需要注意音乐的节奏,还可以注意动作的整体性和流畅性,并按照游戏提示:预备、起奏、延续、恢复四个步骤进行游戏,进而更好地感知音乐。

在聆听复杂的古典乐作品时,学生往往较难理解乐曲,结构段落的梳理一直是个难点。我选用了MelodyStreet这个电子游戏软件,它使抽象的古典音乐故事化,拟人化,故事情节随着乐段变化而变化。故事主线与音乐的主题始终保持一致,学生在聆听过程中可以按照故事的模版进行,也可以自己选择不同故事的情节,创造自己的故事支线。例如:四年级音乐课中,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采用回旋曲式ABACADA,故事呈现出拟人的卡通风格,主线由扮演莫扎特的男孩和小提琴表现音乐主题(A乐段),当音乐进行至B乐段时,学生可以选择长笛,小号,或是圆号扮演支线情节,以此类推。通过轻松有趣的游戏方式,这首复杂的回旋曲,理解难度大大降低,学生记忆程度大幅提高。

聆听与律动学习自主性学习有效性学生幸福感

传统式低低中

电子游戏式高高高

2.电子游戏对于歌唱教学的影响

歌唱教学是学生进行艺术实践,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是全面学习音乐的基础。歌唱活动直接与情感相关联,与心灵相沟通。因此,唱歌是一种最自然的音乐学习方式,其他音乐学习活动都可以与歌唱活动相结合进行。

在歌唱教学中,学生往往听的都是老师范唱,或是制作好的多媒体。自己实际的演唱状态往往在学唱中容易被疏忽。导致歌曲一遍遍唱下来,教师问学生,这遍唱的怎么样,学生们往往一头雾水。教学中存在更多的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唱不够动情啊,唱的高了或低了,快了或慢了,缺少学生自主的学习。我尝试着在教学中运用录像回放的功能,选用带有卡通风格的软件,把学生现场的演唱第一时间进行回放,并与录音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歌声和范例存在哪些不同。例如:学生在学唱《愉快的梦》时,这首歌曲要求用自然的声音,优美的情绪演唱歌曲,学生在看了自己的录像后,都笑了,他们发现录像上的自己表情严肃,有些同学书本拿的太高,这样再优美的声音也传不出来了。在欢笑声中,这首歌曲的要点比起教师一遍遍的重复,学生的掌握程度要好的多。

在歌唱教学中,我使用了mynotegame这个游戏,它把乐曲分成了若干乐句,每个乐句依照音准和节奏的元素划分了金银铜三个不同的奖牌。其中,音准和节奏都准确的乐句是金牌,音准正确而节奏有偏差的是银牌,音准和节奏都有偏差的则是铜牌。实际教学中,学生通过对自己演唱所得到的奖牌数进行相应练习,且十分愿意增加自己的金牌数。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用耳朵去聆听自己声音的习惯,还培养了学生自己去学习,去实践,去摸索成功的方法。

歌唱教学学习自主性学习有效性学生幸福感

传统式低中中

电子游戏式高高高

3.评价方式

评价反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评价体现一种教育艺术,它能影响学生心理康和个性的形成。以往的音乐课我采用了和文化课一样的考察方式:布置学生一张乐理试卷,或是抽签唱歌、唱谱给分等评价方式评价学生,评价也多为优秀,良好,合格。由此造成:评价内容片面,手段单一,过分追求分数,忽视学生的感受。学生往往在担心受怕中难以发挥其常态的水平和对音乐的情感。

经过反思与实践,现在的评价更注重从审美情感、审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我尝试了在教学中给学生分小组,制作了电子积分榜及能量表格,并给每个小组模拟了一个电子宠物。能量越多的小组,宠物成长的越快,而能量来源包括了:平时的游戏表现,班级音乐会、才华展示、小组表演等,表现优秀的小组还定期给予奖励。对于每个小组平时的测评,我都本着鼓励的原则认真给予评价和记载,这样既便于我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是对学生每一次努力的肯定,让他看到自己的进步,让其有信心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这样学生就不再怕考查,而是怕没有机会表演展示自己的才艺,学生的自信心大增。通过模拟电子宠物成长的评价方式,学生们更好地学会与同伴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精神,理解了过程重于结果的意义,学习积极性大幅提高。四年级190个学生参与了分组,共26个小组,100%的学生参与电子游戏的评价。其中84.6%的学生参与各项教学活动表现优秀,合格率100%。对比传统评价方式:193个学生参与评价,虽然合格率100%,但优秀率仅为48.7%。

实践证明,使用电子游戏进行音乐教学,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轻松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学生由于亲身的参与,感情的投入与思维的活动,其心理素质得到更多的训练与提高。使用电子游戏进行音乐教学,这是时代给音乐课造福,其发展将潜力无穷。

唱游课范文5

关键词:唱游与律动教学 智障儿童 语言 情绪 集中力 运动 发展

由于智障学生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存在智力低下、记忆短暂、注意力易分散、多动等缺陷,因此,教师和学校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他们学习和交往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使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更健康地适应社会。在对智障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中,唱游与律动课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在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唱游与律动课是以教育学、心理学、音乐美学等为基础,将音乐与舞蹈、游戏、歌唱、表演相结合,通过音乐教学、音乐游戏及律动训练等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节奏韵律感和音乐感受能力。在唱游律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个性特点着手,从活动入手,让学生在唱唱跳跳的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美和节奏美。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智障学生也会变得活泼开朗,渐渐愿意与人交流。培智学校唱游与律动的教学应该尊重智障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学生间的差异,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引导智障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与游戏中来。

一、充分发挥唱游与律动教学的作用,促进智力障碍儿童语言的发展

智障儿童因先天的缺陷和各种不同的原因,造成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速度和程度明显落后于正常的孩子,所以他们说话的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压抑。但是他们喜欢唱歌跳舞,喜欢和别的小朋友做游戏等,在活动中显得比较活泼开朗。这时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大好机会。特别是在唱游律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来发展智障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学唱《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精美的课件。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和多彩的图片,学生边听边做动作。在欢快的氛围中,学生慢慢就学会了这首歌,并且理解和记忆了歌词,相应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又如,在学习了“交通安全拍手歌”后,教师和学生间或学生与同学间可以进行对唱。

T:你拍一;

S1:我拍一,交通安全数第一;

T:你拍二;

S2:我拍二,红绿黄灯要看清;

T:你拍三;

S3:我拍三,不穿红灯保安全;

……

这样,教师既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语言接受、输出技能,又向学生灌输了交通安全知识,增加了对学生的常识教育。在一天的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新东西?学会唱哪几首歌?做了什么游戏?喜不喜欢今天的课程?”

在唱游律动教学中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交往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发展了他们的语言水平。

二、充分发挥唱游与律动教学的作用,促进智力障碍儿童交往情绪的正确感受和表达能力

心理学表明,智障学生的情绪本质上是和健全人一致的,但智障学生由于智力障碍,思维能力也受到了影响,对自己的情绪很难控制和把握。所以,教师要从智障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控制和调节情绪,使智障学生能及时地调整心态,获得积极而乐观的情绪状态。这也是特殊教育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唱游与律动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舞蹈等让学生体会不同的情绪,并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发泄自己的情绪。如教师可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音乐,做一些放松训练,有效地安抚学生过激的情绪行为,使兴奋的学生逐渐安静,焦虑的学生逐渐放松,愤怒的学生的怒火逐渐熄灭。

三、充分发挥唱游与律动教学,促进智力障碍儿童集中注意力的发展

我们都知道,人的认识活动离不开注意,注意是保证学习和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而智障学生普遍存在着注意力不稳定,坚持的时间比较短的问题,并且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分散。这一缺陷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活动效率和心理发展水平。因此,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也是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唱游律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听觉、视觉、触觉和其他感觉信号的提示,帮助智障儿童加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例如听到击鼓声就开始做跑步的动作,听到击掌声就安静下来等。在进行表演时,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延长智障儿童表演前的等待时间,以提高他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四、充分发挥唱游律动教学的作用,促进智力障碍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

智障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较慢,除了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发展得也比正常儿童迟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都相对较差。音乐对矫治智障学生的协调四肢活动功能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伴随音乐做运动是唱游律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中常采用儿歌说唱形式,易于儿童接受和记忆,增加训练的趣味性。如在教学《小动物唱歌》时,学生分别戴着动物头饰,模仿着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姿势,愉快地参与到了活动之中。又如,教师可让学生听着音乐做广播体操,全面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

这样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形成良好的思维活动氛围。学生在活动过程了解了活动的内容、做法、过程、规则、注意事项,掌握动作要领,不仅促进了运动能力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记忆、领悟和反映等能力的发展。

总之,通过唱游与律动教学,教师可以让智力障碍学生在唱唱、跳跳、玩玩、动动中去感知事物,启迪思维与想象,发展基本的运动能力和协调性、灵敏性以及节奏感、韵律感。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得轻松,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快乐地进行学习,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非,刘全礼.智力落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郁美兰.弱智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正.

[3]张鸿懿,马廷辉.儿童智力障碍的音乐治疗.华夏出版社.

[4]汤盛钦.特殊教育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唱游课范文6

【关键词】音乐课堂;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03-01

一、肢体语言做辅助,有助于音乐教学

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欣赏,学生自然而然的就会对音乐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听的同时适时加入肢体语言,学生会对歌曲(乐曲)的音高、节奏、情绪等有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在三月份有幸听到了兆麟小学李彦明老师的《小闹钟》一课,歌曲前两句歌词相同,曲谱则是第一句高,第二句低,学生很容易将两句歌词唱成相同的旋律。在以往教学中,我常常是一遍又一遍的听,一次又一次的教唱,多次反复教唱之后学生也可以掌握,但是这样的反反复复,学生学的很乏味,学习积极性不强了。而李老师在讲授这一课时不是反复的教唱,而是适时地加入了适当的肢体语言,用恰当的手势引导学生做向上和向下的动作,学生边做边唱很快就突破了难点。所以我深刻的领悟到,一味的听唱不如在动中学。

二、新颖而直观的导入最能吸引学生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想上好一节音乐课,课堂的导入尤为关键。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要有针对性,有些课堂教学,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常常将导入设计的花样百出。导入设计得妙,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和愉悦的学习情感,也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气氛,但究竟选择那种导入法,才会真正的达到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我认为首先应精确的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导入时要为后面的音乐教学做好前提准备。曾经听过《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授课教师准备了彩笔画纸,让学生将国旗描述的细致而美丽,学生是从画面上感受到了国旗的美丽。可是半节课过去了,学生们还是沉浸在画国旗的喜悦中,而忽略了歌曲的学唱。换一种想法,如果教师把操场上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作为现场直观的教具,直接让学生切身感受五星红旗的鲜艳、美丽,进一步带领学生欣赏歌曲,进而开展歌曲教学,这样直观而有效的导入要比绕个大圈子再回到原点的导入方法更有效。

三、充满趣味的音乐游戏最能感染学生

音乐互动游戏是融音乐和游戏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在音乐课堂中学生特别喜欢游戏活动。而这种艺术形式学生也最能接受和理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在日常教学中运用音乐游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直接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歌唱技能,认识简单乐谱,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几年来,我尝试着在音乐教学中,把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富有情绪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发现同学们在游戏时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投入,还会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和出乎想象的表演,就连平时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也会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把音乐游戏中所要表现的节奏、音乐形象,表演的淋漓尽致。

游戏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音乐课恰当地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利于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游戏有:找朋友、走迷宫、猜一猜等。在讲授《小动物唱歌》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以“找朋友”的游戏形式找到小动物的家,学生在游戏中聆听音乐,在游戏中发现动物的叫声有长有短,有强有弱,可以说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在讲授《对鲜花》一课时,先根据歌词进行猜谜游戏,请学生们猜一猜什么开花在水里?什么开花红满山?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音乐的兴趣,也为后来的编创歌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日常生活做背景素材,音乐课堂更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