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施工方案范例

清淤施工方案

清淤施工方案范文1

关键词:河道治理;防治工程;设计研究

随着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先进的施工技术被运用到了河道治理的施工当中,如何运用好这些先进的施工技术保证河道治理工作施工的有效性和科学性,是当前河道治理工程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该项技术的实施关系到很多方面,并且对技术实施进行更好的治理,必须要通过施工单位当中多个不同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和衔接。尽管在当前阶段,我国在这方面的工程施工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是在其中一些细节的施工上还是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在本文当中就针对如何实现河道治理,对地方工程设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河道堤防整治工程开始大规模兴建起来,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跟随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河道堤防整治工作也是如此。在当前阶段的河道整治工程当中,一方面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的创新,并且在以后的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充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先进的设备有效地运用到河堤防治工程当中,实际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同时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的理念加以转化,对传统形式下的施工立面进行革新,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生态观的发展,不能大规模破坏环境,真正做到绿色长远可持续性发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对河堤工程的重视程度普遍提升,要想从根本上提升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必须要对多方面的工作加以统筹和安排。

2河道治理提防形式

在针对河道进行治理的时候,堤防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将会直接影响到河道治理的效果,所以在针对堤防整治工程各个施工要点和环节进行施工时,要堤前做好相对应的设计,保证按照相关设计流程中的内容来进行,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保证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的施工效果。堤防形式一般可以分为钢筋混凝土堤、重力式浆砌石堤等各种不同类型的方式。钢筋混凝土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这种堤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能够保证高度,同时占地面积比较小,但是缺点就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给予支持。所以在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施工过程中,如果该工程项目是处于城市地区,那么可以利用钢筋混凝土堤。重力式浆砌石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优势特点与钢筋混凝土堤比较类似,但是重力式浆砌石的整个建设成本比较低。结合上文提到的工程项目,在设计时,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满足防汛的基本要求,同时还要在成本方面进行有效的缩减,这样不仅能够实现社会效益,而且还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在针对河道进行治理时,可以利用重力式挡土墙护堤+斜坡式齿墙护脚的复式结构,这种结构在当前的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中比较常见。该结构不仅占地面积小,而且建设成本比较低,对整个主堤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3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中堤型设计方案的选择

在河道治理施工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要遵循施工的原则,首先必须要遵循的是以人为本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原则,将河堤的防洪施工效果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有效结合,任何的工程都不能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来加以实施,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当前河堤防治工程的理念。在和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结合的过程当中,可以有效地实现整个施工成本的降低,实现了在经济方面更好的效益。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还必须要注意施工之后的整体美观的感受,将自然的美丽画面发挥到淋漓尽致,最大程度上避免对环境产生的破坏,同时还可以选择天然的材料来进行施工,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降低经济成本,同时还可以将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降低到最低。堤型的设计方法主要分为了钢筋混凝土堤、重力式浆砌石堤以及梯形断面土堤等类型,其中钢筋混凝土的堤型设计方法,可以充分地保证堤坝在高度以及整体面积上的优势,主要的缺陷在于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加以支撑。所以说,这种钢筋混凝土堤型大多数都使用在一些城市地区的堤防整治工程当中。此外,重力浆砌石的堤防施工优势,基本上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特性相同,因为在本次的施工过程当中,可以使用当地区域中存在的卵石作为施工材料,因此,在施工的成本方面比较低廉,但是缺陷是占地面积比较小,整体的保证程度不高。

4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中堤防宽度的设计

对于处于平原地区的河流,要是河流长期处于自由的发展态势,那么河流内部的河床和河段的具体状况经常会产生一种不均衡的状态。比如在河道的宽度,水体的深度以及沉降等方面,通常和河道当中的含沙量、水体流量以及沙粒的粒径等方面的因素有相关,通过这些因素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水体当中的河床地质条件,以此来衡量河道内部的物理量在某种函数关系上的关系。在对应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查工作当中,通常将其称之为河相或者是沿程河相的关系。稳定的河体宽度也就指的是河床的断面宽度和体当中,主槽位置的变化可以忽略不计,通过这项指标的计算和分析可以让相关设计工作人员充分计算出河堤的宽度最小值,进而可以为河道两边的治理线路提供出科学有效的参数依据。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为了更加有效地保障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分别运用了不同的公式和联立求解的方式,对河道的宽度进行了科学的计算。在流量的设计工作当中,河道在经过治理之后所形成的平面轮廓线就是治导线。因为治导线是实际施工过程当中的一种河道边界的连接线,可以为周围的建筑物的设置工作提供出良好的参考依据。因此,针对治导线的设定以及确定工作,成了相关设计工作人员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确定了治导线的整体宽度方面,设计工作人员需要对周边的建筑体的区域位置进行科学的设定,同时还需要对河床的高度、建筑堤防的整体宽度等因素加以充分考虑,同时还需要注意河流的发展趋势,最大程度上和天然河流之间形成一致性,同时还需要将弯度值降低到最低的限度范围之内,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人为性因素对天然河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5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中河道护坡构造比选

在地方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水流和风浪的冲刷洗礼的作用,很容易会对地方的工程造成非常明显的影响,通过测算分析可以得出相关的数据参数,如表1所示,在正式施工之前必须要做好多方面的施工方案的准备。在选取施工方案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坚持科学为本的使用原则,选择最科学和合适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施工方案当中需要具有一个整体性的规划,需要对工程施工中的整体性进行编排,在施工方案当中主要包含了草皮护坡、干砌石块护坡、连锁式水工砌块护坡以及生态护坡等重点的施工方案。在这4种施工方案的本身特点上各有优缺点,第一种施工方案会存在着护坡性能比较差的问题,在工期的施工方面也各有长短,需要重点考虑到的是景观性的效果,在上文的研究当中可以看出,在施工周围环境的和谐程度上必须要进行有效的考虑,其次就是工程造价方面的问题,经济效益问题是任何企业所追寻的关键环节,所以说需要综合考虑到多种因素的有效结合才可以选出相对均衡的施工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保证河堤护坡治理工程实施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6结语

通过本文对河道治理堤防整治工程设计的分析和探讨,从中可以总结出在进行河道治理的施工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多方面的问题,在当前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针对河道的治理和堤防整治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就,但是其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充分保证工程施工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郤连义.中小河道治理中的清淤及淤泥处理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8(12):104,106.

[2]陈鹏,姚华明,潘红忠,等.生物——生态复合修复技术在常州市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水电能源科学,2018,36(10):62-64.

清淤施工方案范文2

关键词: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施工处理

公路是国家交通运输的基础设施,国家和地区要想得到长远持续发展就必须完善道路交通建设,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是经常遇见的地质问题,对道路桥梁的建设质量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对软土地质进行加固处理。

1软土地基的概念及特征

1.1软土地基的概念

所谓软土指的是组成中含有一定量泥砂或是泥砂成分的土的全称,软土的压缩量和含水量都较高,透水性和剪切强度较低,因此导致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较差。

1.2软土地基的主要特征

软土地基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第一,孔隙比较大,软土地基的土质通常十分松散,土粒与土粒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因此它的空隙较正常土质地基来说更大一些。第二,含水率高,一些靠近河流湖泊的土体,它们的地下水含量较高,导致土地内部含有大量的水分,久而久之形成软土地基。第三,压缩性高,软土地基相对于正常地基来说承载能力较差,因此在受到外界负荷的时候,中间的大孔隙会受到压缩,且土体内部的水分会被挤出,导致土体体积迅速变小,如果此类地基出现在道路桥梁建设中,就会导致道路内部结构变形甚至出现开裂现象。第四,透水性弱,由于软土地基本身的含水量已经很大,当遇到多雨天气时,下部无法吸收水分,水源会长期积累在道路上部无法排走。第五,变动灵敏性高,软土地基由于内部存在大量的水分和气泡,导致地基体积十分不稳定,当受到一定荷载力时,极可能由于受力不均造成其体积发生各种变化。

2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准备工作和控制原则

2.1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对道路桥梁施工地区的地质进行仔细认真的勘察,对施工地区的地质、地基、水文方面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通过对资料的分析为建筑施工提供一定的帮助。其次,要对施工方案进行正确的选择,根据施工地区的调查报告,筛选出几套初选方案,而后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对初选方案进行集中分析对比,找到方案的优势和劣势,再结合施工环境、施工工期、机械设备等方面选定最终施工方案。

2.2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的控制原则

在处理道路桥梁软土地基时,应该遵循防治结合的控制原则。首先软土地基的预防性控制的目的是尽量保证路基路面的完整性,及时进行预防性控制一方面能够有效延长道路桥梁的施工寿命,另一方面能够节省道路的施工资金。一旦道路的预防性控制工作没有做好,就会使道路桥梁的受损程度增加,同时增加公路修建的补救费用。而修复性控制则主要针对的是软土地基破坏较严重的区域,技术施工人员应该根据路面受损程度和受损类型及时选择恰当的补救方法,这样才能避免道路进一步受损,如果道路的修复性控制没有做好,不但会增加后续修复工作量和修复费用,甚至还会导致一系列不必要的安全事故,给人们带来财产生命威胁。总之,在道路桥梁施工建设过程中,只有对软土地基进行严格的预防和控制,才能保证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3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3.1加载换填法

加载换填法是处理软土地基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在对原有数据进行充分考量的基础上,对一定固定深度范围内的软土进行替换,替换材料通常采用高强度、高稳定性的物理材料。替换过后应在地基上施加压力以减少填充物之间的空隙。另外,填土加载也可以采取竖井加压的方法降低地下水量,通过降低土壤中的水分增强土质的强度。在进行换填时需要对道路桥梁的设计要求进行充分考虑,使软土地基能够长久的保持承载能力。

3.2抛石挤淤法

在处理河流湖泊处的地基时,软土地基位于水下,很难做到对土壤进行更换,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抛石挤淤法,在路基上面填充石片,然后采取一定的外力对石片进行挤压,这样路基中的淤泥就会被挤出,挤出淤泥后在路基表面上铺上一层厚沙。在抛石过程中,当片石浮出水面后应该用颗粒较小的石块对缝隙进行填充,最后再进行碾压夯实。

3.3灌浆法

灌浆法通常用在软土地质特别严重的路段,技术施工人员利用粉喷法和电化学原理等方法将水泥砂浆灌入地基的细缝中,从而改变地基土层的性质,提高地基土质的强度。灌浆法施工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施工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选用性能较好的电钻,按照预先设计的灌浆位置进行固定,对于喷粉量、停粉时间以及灌入水泥浆的量都要进行严格控制,另外在工程实施前应该进行实际勘察,确保制定的计划行之有效。

4案例分析

4.1工程概况

某地区公路为一级双向四车道公路,公路全长12km,路基宽度22m,公路规定行车速度为100km/h。该公路所在地区为沿河平原地区,地势低洼平坦,气候四季都较为湿润,四季温度温差较大。公路所在地区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水位埋深较浅,经实地勘察该地区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对混凝土有一定的腐蚀作用。

4.2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由于该公路施工主要路段属于沿河地段,因此在设计上采取排水、清淤、片石填筑、换填改良土铺设土工格栅等工序进行处理。1)排水清淤处理。对于积水量不多的路段,可以直接使用抽水设备将积水处理干净,等表面技术处理完毕后,用挖掘机在积水区进行挖除,待出现原状土壤后即可停止清理。清理出的淤泥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检测,并配置一定比例的填充材料填充至原积水区。2)片石填筑。在片石选择上应该选择抗压强度较强的材料进行填筑,一般选择抗压强度大于30MPa,中部厚度大于15cm的片石进行填筑。在正式填筑施工前,应该在公路施工区抽取200m路段进行试验填筑,通过试验能够检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设备的配置组合度以及各项技术指标的稳定性。试验路段施工完毕后由检测人员进行工程检测,审核无问题后可以展开大面积施工。首先施工人员将选好的片石用车辆运输至施工地点,将施工地用推土机和平地机进行推平处理,保证地基的厚度和平整度,待平整后采用压路机进行反复碾压,增强土壤的压实度。其次,在进行分层填筑时,应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先低后高,先中央后两边进行材料卸载,同时用推土机和压路机进行后续处理,保证碾压层平整且厚度不超过0.5m。将片石填筑好后对片石的顶部再次进行碾压,对于欠缺平整的缝隙应该用碎石屑等细料找平,当轮迹小于8mm时停止碾压,并在其上方填筑一定量的路基土。3)换填改良土。改良土的主要配置材料为土和石灰,将一定量的土和石灰按配比配合后运用搅拌机进行现场搅拌处理。搅拌完成后同样选取200m路段进行试验段施工,试验施工完成后经检测,如果符合施工标准则可以进行大面积施工。在换填改良土时原则上应该采用分层摊铺的方法进行,如果土壤中的含水量较大则应该先进行翻晒,然后再摊铺,最后用推土机推平;如果土壤中的含水量较少,则应该先在土壤中加入预定量的水分进行闷土处理,待土壤水分符合要求再进行摊铺和推平。

4.3公路软土地基处理质量检测

施工完毕后应该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情况进行质量检测,避免由于施工过程中管理和操作流程的不完善导致地基处理不符合既定处理要求。因此在软土地基处理施工后必须科学的进行组织工作,加强技术管理,严格按照质量流程操作,做好质检验收工作。

5结语

在道路桥梁施工中,施工人员要加强对软土地基的处理,提升道路的强度和承载能力,进而提升道路桥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徐国强.道路桥梁过渡段的软基路基路面施工探讨[J].人民交通,2019(7):92-93.

[2]喻德松,孙宇,梅杰.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J].建设科技,2018(1):127.

清淤施工方案范文3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工程;河道底泥;施工处理

0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我国来说是关乎民生的重大国事,水利工程的兴建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对我国的农业发展、社会和谐进步有很大促进,所以水利工程的兴建对于我国现阶段来说非常必要。众所周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会涉及到大量生态环境问题,在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建设人员必须加大对周围环境生态的重视程度,而且在保证工程进度的同时需要保障周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周围生态圈。所以,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生态施工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以某市河道治理工程为基准,希望对以后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1工程概况

本次施工水利建设主要范围在江苏省某市,河道治理范围为东市河以及南市河两条主要河道,治理段长三千一百八十米。其中包括东市河的一千一百七十米,河道宽度二十米左右,最宽能够达到二十七米,最窄河段十三米、南市河长两千零一十米,河道宽度十五米左右,最宽能够达到二十二米,最窄河段八米,这两段河道平均深度两米到三点五米,常水位在两米到三点五米之间。两段河道淤泥范围集中在东市河新坊桥到通门关这段河段,最深可达到一点二米泥深,河水流向为由西向东,附近有京杭大运河、支流包括西市河以及北市河两段,以上为本次工程附近水体。通过资料查询,工作人员对近六十四年来某市的河道水位进行整合,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出某市百年一遇的高水位为五点六五米,近年来某市的水位频次表如下:

2水利工程施工治理河道生态系统及其治理技术问题

2.1油污直排,河水浑浊。东市河以及南市河部分河道穿过市民生活区,部分居民生活用污水混入的原因,以及周边餐饮业油污直接排入河道,导致水体污染物含量明显超标,水体浑浊、黑、散发难闻气味,失去水体自净功能,原本有关部门经常使用换水的方式改善污染现象,经过长时间尝试,这种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污染问题。

2.2河道排污点较多。河道失去自净能力后,各种腐殖酸以及富里酸吸附水中的不溶性络合铁、硫以及锰等生成化合物,这些不溶性物质以固体形态附着于各种悬浮物上;藻类及其分泌物;带色腐殖类生物以及各种可溶性有机物;河道底部淤泥在缺氧条件下发生厌氧发酵,能够分解有机物在缺氧环境下产生的硫醇、氨以及硫化氢等无机物,产生臭味;富里酸和腐殖酸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硫脒类以及游离态氮臭气;营养盐含量较高时,在含氧量低的条件下,放线菌、各种藻类、真菌分泌物以及土臭素等,这些都是导致河道水体黑臭的原因。

2.3传统生态治理河道技术问题。2.3.1传统清淤技术。当前某市东市河以及南市河使用的河道生态环境治理方法就是传统的清淤技术,效率比较低的原因是当前清挖工艺技术落后,而且清挖操作复杂,残留淤泥较多而且河水发黑发臭的问题解决不了,清挖出的部分淤泥运到淤泥固化点,将含水率大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淤泥与生石灰混合经过压制机高压脱水挤压成块再进行运输到填埋点,与水混合后溶解填埋入土,造成填埋点土壤板结成块状、土地污染寸草不生,有造成了二次环境污染。2.3.2微生物曝气技术。此技术没有对河床底部产生污气的源头淤泥进行修复,只净化上层水质,由于没有净化河床底部,致使河水反复发黑发臭。由于该技术操作效率不高且使用相关曝气设备成本较高,加上施工管理流程复杂,同时安全隐患较大,所以使用价值不大。2.3.3水生植物技术。此技术要求同时考虑使用植物的气候适应性以及该植物水质净化效率,而且需要同时考虑植物的收割养护,如果不及时进行养护,容易造成植物腐败分解产生新的有机物腐坏水体。缺点是使用水生植物改善水质对污染严重的河段效果不明显,而且对水生植物的后期清理工作成本较高,造成二次污染的可能性较大。综上所述,河道底部累积的淤泥是产生黑臭现象的关键,如要根治河道生态环境污染,需要建立和恢复有效的河道固有生态床,建立一个正常的小生态系统。需要多个专业共同考虑,统筹规划,使用多种生态技术进行河床生态治理。

3水利工程河道生态工程施工目标以及施工流程

3.1项目生态工程施工目标。河道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在确保周边环境基本截污纳管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剪灭水质黑臭化和富营养化也就是水华,在施工建设后三个月内水质达到地表水的标准,要求水质清亮,慢慢恢复水体自净功能,具备一定的抗污染能力,河道生态系统稳定,水质需要达到地表水IV类指标。

3.2水利工程河道生态工程施工流程图。3.2.1污水水体预处理。及时清理河道遗留的人为垃圾以及水草,安装生态拦截网以及生态修复滤沙设备,经过对河道环境的人工清理,美化河道外观,提高观感舒适度,与此同时人工处理掉水草以及垃圾等有可能对水体产生危害的因素。3.2.2水环境生态修复治理。使用配套的投剂专业设施进行生态修复剂的投加,对水、泥进行强制性修复治理。通过对水体的水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从而确定需要投加的生态修复剂的种类以及投加量。计划按照零点一千克每平方米到零点二五千克每平方米的剂量进行生态修复剂的投加。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将生态修复剂配置完成,再由船只运送投加设施到河面上对污染水域进行均匀喷洒。3.2.3深度治理。使用专业的配套设施对生态修复剂进行投加的同时需要产生超声波对曝气过程进行增氧,对水、泥等污染严重区域进行深度治理。3.2.4营造生态链。在以上操作正常进行之后,需要通过种植水生生物、投放相关水生菌种对水体的生态系统进行重建。以某市河道生态环境治理为例,强调搭配水生植物以及挺水植物改善原有河道、驳岸的自然形态,建设东市河、南市河两岸生态景观的同时,重点突破水质改善问题。3.3取样检测分析在进行完上述所有环境治理内容后,对修复过后的水样以及泥样进行采集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成分分析以及浓度分析,分析成分时需要进行多次试验,针对多种水质污染源的特性进行重构开发,从而确定生态修复剂的种类,并确定最终的生态修复方案。

4生态工程施工方案

4.1前期准备以及生态修复配套技术。首先使用传统清淤技术,利用现代化机械对河床中的垃圾、各种水草以及水生动物微生物进行清理,人工对大部分污染水域进行消毒处理,为以后的施工打下基础。在施工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对河道主要污染物进行分析,需要针对主要污染源进行特殊处理,围绕治理主要污染源制定相关施工计划,同时对河道内淤泥进行同步治理,在改良河流水质的同时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4.2水环境泥水共治生态修复治理。河道底部存有大量的厌氧性有机物以及富营养物质,针对这些物质运用生态修复专业配套设备对河道底部的泥、水进行搅动,同时投入生态修复剂,将这三种东西充分混合搅拌使生态修复剂发生作用,达到泥水分离状态。

4.3河道运营管理维护。保证水利工程设备的稳定运行是河道运营管理工作的重点,进行河道运营管理维护能够达到河道水质标准,同时保证河道水面的干净平稳、同时对驳岸的生态景观带进行修整维护,提高管理河道运营维护的经济价值,创造美观、整洁的河道生态系统。在正常地维护运营工作中,尤其对于污水排放管道以及小的污水排放口进行大力度管制,实行日常巡视制度,避免对生态环境治理施工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尤其是对河道的水质产生再次伤害,与此同时要保证河道的整洁,定期检测水质,提升游客的观感,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水平。保证河道水质长时间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IV类水质标准。制定严格的河道管养方案,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管理培训,帮助工作人员了解水生植物的季节性特点以及生长性特点,了解各种杂草水草的生长规律。再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杂草水草清理方法,定期对河道水域内的垃圾等漂浮物以及杂草进行清理。

4.4施工注意事项。在水利工程施工建设中的生态工程施工中,第一步要做的是了解河道实际情况,对项目复杂性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项目施工重点难点,对项目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现场调研,详细归纳水生生物的垂直分布以及水生植物的生长特性还有各种微生物的种类特征习性,在施工设计阶段构建多层次的生态环境体系,从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意建造这样的生态体系。

5结语

清淤施工方案范文4

关键词:湖底隧道工程;施工期;水生态环境

1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交通工程的快速发展,许多工程涉及水下隧道施工,钻爆法、盾构法、沉管法、明挖法是目前隧道施工中常用的施工方法[1]。明挖法是隧道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由上向下开挖至基坑的底部,在基坑内进行主体结构的施工,待主体结构完工后进行土体的回填恢复原貌。这种施工方法能够适应不同地质条件,造价低进度快,但是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大。围堰法是水利工程中常用的技术方法,是一种围挡技术,通过建设临时的水坝来为工程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保证工程顺利施工[2-5]。围堰明挖法是在水利工程中截流法的基础上,结合明挖法发展起来的新工法,目前国内主要应用于穿越湖泊的水下隧道,具有工期短、受地质影响小、结构断面布置灵活等优点[6]。在湖底进行围堰明挖法施工,因湖泊水环境特点,决定了施工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难点。本文以湖底隧道工程采用围堰明挖法施工为例,分析围堰明挖法施工的湖底隧道工程施工期水生态环境保护。

2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湖底隧道工程为例,该工程以隧道形式穿越湖体,采用一级公路设计标准,双向六车道,隧道采用围堰明挖法施工。由于隧道横穿湖体,若临时围堰一次性连续贯通,将阻断围堰两侧湖水循环,防洪和环保隐患大,因此采取围堰分阶段实施,进入湖中临时围堰采用分仓流水推进的方式。隧道施工从岸边向湖中推进,采取逐段分仓流水作业模式,往复循环施工。隧道围护结构沿隧道纵向各区段分别采用相应的设计支护型式,降排水系统采用封闭式止水帷幕+疏干降水。基坑开挖必须在围护结构、地基固化处理、降排水等工程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根据结构要求分层分区域对称进行。隧道主体施工包括隧道桩基施工、隧道结构施工、隧道回填、预埋件施工。隧道采用钻孔灌注桩,包含抗拔桩及工程桩,土方回填在洞外防水层及排水系统施作完成后进行,回填至设计湖底标高。

3湖泊水环境影响分析

该湖区是半封闭型湖湾,湖底高程1.0-1.5m,湖盆大致呈碟状,湖盆边缘水浅湖心水深。湖区夏季盛行风主要为东南风(SE),冬季次盛行风向为西北偏西风(WNW),平均风速约3.0m/s。平均风速状态下,风力驱动下在整个湖面常形成较稳定的湖流。水流交换缓慢,换水周期长,水动力条件差。同时入湖河道多,沿湖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物经入湖河流汇入湖体,导致湖体受污染较为严重。湖底有泥区平均泥深约1.8m,淤泥层主要集中于0.03-1.0m,表层呈浮、流泥态,极易为风浪扰动再悬浮,地球化学作用复杂。该湖泊近年来富营养化严重,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湖区大部分水域包括工程所在位置,都是蓝藻水华发生的主要区域。湖底表层淤泥所蓄积的营养盐含量远高于上覆水体中营养盐的浓度,淤泥层蓄积的营养盐易于解析并通过浓度梯度向上覆水体释放,从而加重湖水的营养状态。不同风况条件下,湖泊湖流和水体迁移规律不同,污染及悬移物质会随水体迁移,对湖泊水质产生不利影响。该湖泊四季盛行风主要为东南风,冬季的次盛行风向为西北偏西风。在东南风作用下,拆除围堰和抽排水作业时,瞬时源强释放的悬浮物迅速开始扩散,东侧源强释放的悬浮物随湖流逐渐沿西岸往施工工程西侧围堰运动;西侧源强释放的悬浮物则直接沿西南岸输移;抽排水源强排放的悬浮物在施工工程的西南方汇合,逐渐输移扩散至整个大湖区。在西北偏西风作用下,拆除围堰和抽排水作业时西侧源强释放的悬浮物随湖流逐渐沿东岸往施工工程东侧围堰运动,东侧源强释放的悬浮物则直接沿东岸输移,抽排水源强排放的悬浮物在施工工程的中间地带汇合,也逐渐往东岸输移。由于施工所在位置是湖区营养盐浓度和蓝藻生物量较高、溶解氧浓度较低的水域,在隧道建设中期,西侧围堰周边容易成为水华堆积区;在施工后期,围堰的北侧与西侧容易成为水华堆积区。

4湖泊水域施工期水环境保护方案

4.1围堰工程施工环保方案。隧道采用明挖法施工,水域施工严格按照设计的围堰施工法,将施工区域和水域隔离。围堰用以维护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的施工,使之在不受水流影响的条件下进行施工,同时也防止施工污染物进入水体。作为临时性建筑,围堰要在隧道修建完成后拆除[7]。围堰开挖需分段进行,逐仓向湖心推进,合理进行施工期的湖流导流,减少对湖体水环流的影响。围堰施工抽排水在堰内受扰动水体经过一定时间静沉后进行,确保抽排水时抽出堰内水体肉眼无明显浑浊,减少围堰抽排水的悬浮物浓度。围堰排水时可通过控制排水点高度、基坑排水等方式减少对围堰内淤泥的扰动,减少对围堰外水体水质的影响。排水时全部从水面进行排水,严格控制每天排水点下降高度。施工结束拆除围堰时,应对围堰施工区内部进行清理后再实施围堰拆除。施工拆除时先挖除堰体内填土,再拆除围堰外侧钢板,将围堰拆除影响尽量控制在围堰范围内,减少对围堰范围外湖水水质的影响。

4.2基坑工程环保方案。基坑开挖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原则,隧道挖方可以利用已施工完的隧道行车道作为土方运输通道,采用输送带自动化运输设备,将外运土方从隧道基坑运输至已施工完毕的隧道行车道上的自卸汽车,送至弃土场。隧道弃渣必然要占用土地,弃渣如果处置不当,随意乱弃将占用和损坏土地资源,尽量占用荒地,严格控制侵占良田。隧道开挖土方应最大程度地利用,以减少弃渣堆放数量并少占土地。[8-10]隧道开挖土方首先保证本项目的围堰工程、隧道回填等土方需求,多余土方可与沿线地方建设单位沟通协调就近用于周边建设项目、鱼塘复垦、本项目临时用地复垦等用途。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临时弃方的监控和管理,确保临时弃方进入指定弃土场,坚持“先挡后弃”的原则,防范水土流失对环境造成破坏,设置排、截水沟,上覆植被,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8-9]。钻孔灌注桩等维护结构施工中产生泥浆由运输船舶直接运送至干化场,干化场配备泥浆沉淀池用于泥浆和淤泥自然干化处理,淤泥干化后及时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沉淀后的上清水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

4.3淤泥处理处置环境保护方案。隧道施工时需对河底淤泥进行开挖,可采用就地固化处理技术,免去开挖、清淤等操作,直接进行原位处理。另外该技术临时占地少,固化淤泥的二次污染远小于未处理淤泥,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在湖泊疏浚土治理中已多处采用了淤泥固化法处理。淤泥采用原位固化技术处理,使用水泥作为固化剂。土由于添加水泥有一定的弱碱性,对氮、磷释放基本没有作用,回填会对水体产生影响,因此淤泥固化土不得用于隧道回填,清理上岸后运至指定的建筑垃圾处理场进行集中处理。

4.4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施工期悬浮泥沙可能影响浮游生物的生长,占用底栖生物和鱼类的栖息地,对鱼类的生长繁殖产生影响,尤其是鱼卵、仔鱼等对悬浮泥沙浓度变化较为敏感,施工期会暂时性地降低影响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质量。隧道施工会临时占用湖面,需严格控制施工工期,隧道施工逐步向湖心推进,施工结束即使恢复水面,隧道施工不会截断水源。施工时应尽量减少在底栖生物、鱼类的产卵期、浮游动物的快速生长期及鱼卵、仔鱼、幼鱼的高密度季节进行作业。同时,应对整个施工进行合理规划,尽量缩短工期,以减轻施工可能带来的水生生态环境影响。水域施工采取严密的围堰进行施工围挡,防止施工导致悬浮物扩散、水体浑浊,从而干扰水体中水生植被和鱼类的生长活动。施工期可同时结合退圩还湖方案在湖区种植挺水治污,构建湿地生态系统。蓝藻水华具有重大危害,但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治理手段。蓝藻水华的暴发主要集中在每年4~11月,特别是在6~9月高温期,而施工围挡导致的局部区域水流交换不畅会造成蓝藻水华的堆积,同时底泥扰动带来的总氮、总磷浓度增加,也有利于藻类的繁殖。高温、少雨的天气条件下,蓝藻水华大量死亡造成湖水发黑、发臭。因此,尽量避开夏季施工可减小蓝藻水华带来的不利影响。无法避开夏季施工时,夏季施工期间应在围堰外侧设置导流带(既可预防可能污染物扩散,又能拦截汇聚蓝藻),安排打捞船对蓝藻进行定期打捞,除此之外安排施工人员对施工水域进行巡查并做好观测记录,结合施工水域附近自动监测站对水华进行动态监控;依托地方政府配备的藻水分离车、蓝藻机械化自动打捞船、人工打捞船对区域蓝藻进行打捞无害化处理,同时结合水域施工进行生态清淤。

5结束语

清淤施工方案范文5

假设滑坡为一个弧形坡度,斜坡自重力(Gi)可以分解为两种力,一种是沿滑坡切线方向的力(Qi),另一种是与切线相垂直的分力(Ni)。它会生成摩擦力(fi=∑Nitga),以阻拦坡体土方向下运动,另外坡体内部的土壤之间还具有内聚力(CL),他也能够阻止坡体下滑。根据受力平衡分析我们知道:如果∑Qi>∑Nitg+CL时,边坡下滑力大于摩擦力与内聚力之和,此时山体滑坡发生。导致山体滑坡的因素十分多样化,例如山体土壤水分含量增大、土壤中砂土成分比重过大、土壤中岩土成分过高土壤内聚力下降、土壤中植物根须生长情况等。因此上诉受力分析只是十分简单化的理想条件下适用,还需要在具体问题中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2预防滑坡的措施

(1)在施工之前,要全面勘探施工地点地质情况,掌握一手地质资料信息,例如土质成分、岩层结构、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地表水量等,要针对滑坡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质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为后期施工提供稳定的地质灾害保护。

(2)要保持边坡坡度适度。坡度要尽量平缓,成阶梯形分布,中间要增加多级平台来巩固。对不同的土质选择不同的坡度防护方案。最关键的是要保证坡度角小于土的内摩擦角,将不稳定的部分铲除,以提高坡度的稳定性。如果坡脚有多余的土方和石料,可以将其搬运至坡脚处,形成挡土堆或修筑台地,坡脚新的土方坡度角度要大于原坡度,以提高其对原坡的反压作用,防止坡体下滑。

(3)要做好边坡排水、泄洪及防滑准备措施。例如排涝渠、集水池、导流沟、挡土墙等。要做好地表水的分流处理,防止其渗入山坡土壤中,降低坡内土壤的内聚力。

(4)在滑坡段周边挖掘拦水沟,防止地表水在坡顶渗透。排水渠方向要与坡度一致,沟内要做好防渗透处理,沟与滑坡之间保持30°~45°角度。要定时对拦水沟进行清淤,防止其阻塞。

(5)对于坡顶堆积的比较松散和容易风化的岩石,要采取加固处理,要尽量提高坡顶绿化率,通过植物根须来巩固坡顶土壤,增强其内聚力。

(6)对土坡进行施工之前,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防止人为施工增大土坡的不稳定性。如果要对坡脚进行土方施工,要及时对挖除部分设置挡土墙进行加固,挡土墙背面要设计排水渠和排水口。

(7)要尽量避免在坡脚开挖土方,在坡顶堆压重物。在坡顶上开挖土方要采取由上至下的顺序,回填时则要按由下至上的顺序。不要在同一时间内在坡顶堆积大量土壤,最大限度减少坡顶自重。

(8)如果坡体周围有河水流经,可以在河道边沿堆砌砖石,架设石笼来提高其稳定性。

3滑坡的整治

对滑坡实施整治施工之前,要掌握滑坡地段的土质情况、土方大小以及滑动程度等资料信息,要根据滑坡的成因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方案,最大限度避免在整治过程中发生二次滑坡。一般在干燥天气开展滑坡整治,主要措施有开挖排水渠、减少坡顶土方、安装支护、修建挡土墙等。如果滑坡是由坡顶变形引发下部挤压式产生的,则要重点清除坡顶土方、减少坡顶自重;如果是坡下部先发生变形、导致上坡下滑,则应该加强对坡底部的支护整治。

3.1用浇筑钢筋混凝土桩和插入木桩的方法巩固山坡该方法主要适用于狭长形的滑坡,顺斜坡长约100m、宽度在10m内、厚度为7m以内,滑坡后壁呈圈椅状,岩面倾角8°~10°,坡底土方中碎石含量超过40%。可以考虑浇筑钢筋混凝土桩的方式来巩固坡底,通过桩体插入来增大土方中泥土摩擦力,增强其稳定性。在进行打桩施工时,要采取间隔打井、同时做好支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3.2用钢筋混凝土排架桩、墩与挡墙结合整治滑坡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滑坡范围为顺坡向长150m、宽40~100m、滑坡面积超过1万m2的山体,滑坡后壁呈圈椅状,主要是因为坡底受力结构失衡、外部施工震动以及地表水过度渗透导致。在滑坡较严重的区域,应清除表层浮土、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排架锚桩、架间按照石墙支护;对于滑坡不严重的区域,可以采用砖墙和钢筋混凝土桩来巩固,并做好排水措施。如果工程预算有限,可以采用插入木桩的方法来巩固山体。木桩长度要超过2m,直径在10cm以上,桩距保持2m左右,排距1.5~2m,采用机械插入。1999年,银川市刘家沟大转弯滑坡体就是采用木桩防护来阻止滑坡,同时在坡顶上种植荆棘灌木丛,经过14年风雨吹打,至今未出现滑坡征兆。

3.3采用钢筋混凝土涵洞和恢复上部土体平衡整治深路堑滑坡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滑坡范围为顺坡向长约300m、横向宽约250m,公路横穿滑坡,在多雨水季节容易发生滑坡的地区。在滑坡处建设钢筋混凝土涵洞,并在涵洞上方堆压土方来促进坡体受力平衡。1987年,江西新余市钢铁厂在良山镇小凤山就采取了这种滑坡防治方法,至今未出现任何异常情况。

4结束语

清淤施工方案范文6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高速公路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阐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管理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

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高速公路具有施工复杂、周期长、流动性大、难度大等特点,并且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因此,只有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对各个阶段的施工进行合理安排,才能保证高速公路的施工现场有条不紊地进行,进一步促进高速公路施工的顺利进行,并保证施工质量可靠进行。

1高速公路施工现场出现的问题

①对高速公路的施工现场管理,可以促进施工企业的整体优化,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能够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还可以通过定额管理的方式,对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控制,使各项物料资金占用降到最低,降低各项材料的消耗。当前,在对高速公路进行施工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阻碍了工程的顺利施工,并增加了工程成本的付出。具体表现在:高速公路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协调要耗费很多时间和精力。③由于高速公路的施工是由很多个单位同时进行参与的,再加上施工条件复杂、施工技术要求高、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使得现场的施工计划要随着实际情况来进行,所有这些问题的出现对现场施工的管理提出了很大的挑战。④多个施工工程的并存使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复杂多变,一方面,很多的施工项目在等着开工;另一方面,那边施工队伍正在进行紧张的施工,加上我国施工测绘管理存在的不足,对于土石方的费用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也就无法进行相应的控制,因此,对工程的进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

2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2.1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①在进行高速公路施工时,现场管理贯穿在工程的每个环节,因此,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实际上是为施工现场的管理打下基础。经过经验总结,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相关的施工项目管理制度。对人力、财力以及物力进行规范管理。做好施工沿线的环境,解决对工程起到影响的因素。②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相关调查,在设计图纸上做好相应的标记,这样做的目的是利于对施工方案进行修订,对工程的预算进行相应的控制。在开工之前,要对施工图纸进行深入研究,对图纸设计的意义要能够明确,并且设想施工时将碰到的困难,做好实际登记,并准备好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在进行施工时,要按照施工的合同来进行,结合相关的调查报告,对施工预算进行仔细地核算,对各项费用的支出、成本等进行核算。③对于即将上岗的施工技术人员,要进行及时培训,对他们进行技术交底,使现场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技术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全面掌握相关的操作规范。必要的时候,可以成立工地试验室,工地试验室的作用是对工程需要的每种原材料进行事先试验,并建立起数据库,把这些试验结果按照项目进行登记,便于日后的查阅。④还要制定出项目施工的流程图,对施工程序进行严格管理,并且能够结合材料、机械能力、工程的工期、材料的供应情况、环境的变化等各个实际因素,时刻对施工方案与施工设计进行完善[1]。

2.2准备好相关材料

要对高速公路进行施工,先要准备好相关材料,材料是工程施工必备的物质条件。在采购材料时,项目经理可以组织物资、工程、财务等相关人员对材料进行实地勘测,在货比三家之后采购材料,争取找到供货的源头,选择价廉物美的供货商进行采购,拿到最低的价格,使成本得到降低。在材料的价格得到保证之后,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对于材料所包含的化学、物理、力学等方面的性质要把握好,并制定出严格的采购计划,防止材料被积压,资金被占用。同时,在工程中要合理使用材料,使材料不被浪费,可以考虑采用限额领料的方式对材料的领用进行规范,通过对优质材料的采用,再加上熟练的施工技术,促进高速公路工程的快速进行。

2.3合理选择和配置机械设备

在对高速公路进行施工时,机械设备是关键的工具:①要合理地选择和配置机械设备,根据工程进度的实际情况制定机械设备进场的相关计划,使高速公路的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都能得到保证。要解除多余的劳动力,进一步加快施工的进度。工程在进行施工时,施工进度会越来越快,对机械设备的需求量也会有所变化;②在对机械设计进行配置时,要尽量保持均衡。必要的时候,可以根据天气的实际情况对资源进行相应的调整,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合理使用;③要安排好施工任务,把主要的机械设备处于主导地位,使各个因素能够和谐统一。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时保养和维护,避免机械设备带病作业,影响机械的使用寿命。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会受到环境的作用、力的作用、使用方法、使用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机械设备的技术和功能都会发生相应的改变;④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及时检查,使运行中的机械设备要能符合施工的要求。为了保证机械设备能够科学、合理地被使用,要建立起相关的机械使用责任制,使机械被合理地使用,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年限。

2.4安排好工程的进度,并控制好成本

高速公路工程进度要按照规定进行,对工程的进度做好管理,首先,要根据施工计划安排好需要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机械设备。工程施工时能否根据计划进行,可以看出施工企业是不是具有好的管理水平,是否具有合同管理意识。高速公路工程在进行时,如果受到非人为因素的影响时,施工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进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当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产生差距时,要找出差距的原因,重新落实调整之后的施工方案,重新安排人力、财力、物力、机械设备等,并且要加快施工的进度。

3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管理重点分析

高速公路进行施工时,工程的施工质量永远要摆在第一位。要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全面推行质量管理措施。一般来说,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管理重点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要防止高速公路的桥头涵顶跳车。在进行施工时,要认真处理好桥涵和路基的接头部分。由于受到高速公路施工特点的影响,对路基和桥涵的施工不能在同个时间进行,当它们相互合拢时,桥涵和路基之间会形成接头,可以在桥头设置搭板,或者铺设土工布、土工格栅的方式来进行。②对软弱地基的处理。路基质量的好坏将对路面质量的好坏产生影响,如果路基不均匀沉降,会使路基失去平稳、路面开裂等,当投入使用之后,会对安全行车造成威胁,在对路面进行施工时,要对地表进行清淤,才利于对路面的施工,同时,对路基进行分层填筑时一定要压实,只有使路基压实,才能保证路基稳定,才能保证行车的安全。③对高速公路路线的线型和标高要严格控制。由于高速公路是暴露在野外的线型的构造物,而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公路的修建等级得到提高,对高速公路路线的线型和标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要求在施工时能够做到线条分明、施工工艺技术精细、层次分明、线型舒适等,没有达到以上特点,不仅会影响到高速公路的美观,更影响到使用品质,从而降低行车的舒适度,最终影响到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2]。

4结论

总之,由于高速公路的施工现场属于一项复杂又庞大的系统工程,同时,涉及到的施工项目繁多,施工策略也有所不同,因此,作为施工企业只有加强现场施工管理,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并做到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现场施工管理能够有序进行,并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使施工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杨易 单位:贵州省乌江航道管理局

参考文献

清淤施工方案范文7

【关键词】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施工组织;管理

1引言

水运在大数量、长距离运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干线运输的主要形式。新经济形态下,我国水运产业发展迅速,水运的规模不断扩大,运输频率也在不断增加。为满足水运发展需要,国家建设了较多的人工深水航道,在日常运输中,人工深水航道需定期性地进行维护性的疏浚处理。然而在部分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中,航道及航道附近码头仍在运营中,船舶正常出入,这给航道疏浚工作的开展造成较大阻碍,在实际施工中,还需进行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施工组织及管理方法的有效优化。

2项目概况

某航道属于人工深水航道,其维护性疏浚施工主要是在原航道基础上进行拓宽,并进行海堤清淤处理。项目航道全长、通航宽度分别为65km、370m,设计底高程-16.0m。在维护性疏浚施工中,采用两侧对称拓宽方式将航道两侧各拓宽67m,要求航道轴线维持不变,同时拓宽后航道能满足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与15万吨级集装箱船(减载)双向通航需要。本项目设计断面工程量468.23万立方米,施工期回淤量约49.11万立方米。施工过程中,航道及航道附近码头仍在运营中,船舶正常出入,并且受运营船舶和施工船舶同时存在等因素的影响,各船舶进出频率较大,施工难度较高。对此,项目管理人员进行施工组织及管理的全面优化,有效地提升了项目建设质量,满足了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需要。

3项目施工重点、难点及管理措施分析

3.1项目工程量较大,工期紧张。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施工普遍存在工程量较大的问题。本项目建设中,航道疏浚存在回淤现象,回淤量约49.11万立方米,受此影响,本项目实际疏浚方量约589万立方米,在既定工期内,要完成较大规模的疏浚施工,需合理安排船舶投入的时间与数量,充分发挥船舶施工效率。针对这一问题,项目在工期划分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船舶大小、数量,并做好船舶调度管理。此外,积极进行技术创新,如在耙头吸泥口加装堵耙快速清理装置,以达到快速清理耙头的效果(见图1),同时进行回淤观测,有效地保证了维护性疏浚工作按期完成。

3.2航道干扰较多。项目维护疏浚过程中,航道及航道附近码头仍在运营中,船舶正常出入,尤其是本项目所疏浚航道内,船舶为中、大型运输船舶,这些船舶吨级都在10万吨左右。在施工中,数量众多的进出港船舶会对作业船舶造成干扰,且影响项目施工安全性。对此,本项目制定“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选派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安全管理人员,严格按照水上交通管理规定进行现场管理。同时时刻收听VTS及引航站信息,并且加强瞭望,进行提前避让,并加强救生员演练,有效地解决了施工干扰问题,满足了施工需要。

3.3环境保护要求高。可持续发展理念下,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施工还应考虑项目的环境效益。本项目施工区域存在众多自然保护,为避免废气、噪音、油污等因素对保护区造成影响,在施工中,加强油污等废弃物的扩散管理,同时对幼鱼幼虾及濒危物种进行针对性保护。此外,控制装仓量,尽可能地避免回淤污染。如在仓容计算中,按照下式进行计算:V=Wrm式中,V、W分别代表选用的舱容和泥舱的设计净装载量,rm代表泥舱内沉淀泥砂的平均密度。经此计算,疏浚土质仓容控制合理,有效地避免了回淤污染问题的发生[1]。

3.4施工质量要求严格。作为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施工,本项目对于施工整体质量要求较高,施工中应尽量避免回淤污染,在完成疏浚施工后,要求航道轴线维持不变,且满足10万吨级集装箱船与15万吨级集装箱船(减载)双向通航需要。对此,项目严格按照JTS257—2008进行施工质量管理,在施工中,做好技术交底和人员培训,并进行测量设备、定位设备的定期校核,同时加强疏浚质量和效果检查,注重超深、超宽控制,完成施工后,做到自测、专检的双结合,有效提升了项目施工质量。

4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施工组织及管理策略

4.1强化施工部署及方案选择。规范施工部署,做好施工方案选择能为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施工提供科学制定。在施工部署中,应严格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置、便于施工、生态保护的要求进行施工布置,同时应考虑工期需要,避免施工干扰。项目施工中,施工方法不同,其具体的方案布置也有一定差异。本项目采用抓斗船舶、耙吸船进行作业,抓斗船舶作业流程如图2所示[2]。在具体施工方案设计中,做好进场定位、分层施工、坚硬土质挖泥方法的系统管理。项目软土挖泥航速2.0~3.0kn,硬土质挖泥航速选择3.0~3.5kn。针对挖取的污泥,做好抛泥线路的合理设计,并严格选择抛泥区,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4.2加强施工组织设备管理。为确保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工作的有序开展,在施工中,应加强人员组织和设备2个因素的有效管理。在人员管理中,应选择具有较高管理经验的人员进行作业现场调度和监督管理,尤其是要做好过往船舶的避让管理。同时应加强项目各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如本项目建立业主、海事、环保及港口调度室的通信网络,实现了经理部调度、VTS和港务局调度的有效联系,这使得项目施工人员能准确了解航道船舶动态,为后期管理提供了有效指导。在设备管理中,应结合疏浚工程特点、工期及工程量要求,做好作业船舶及辅助船舶的选配管理。通常船舶选配要确保施工船舶机动灵活,便于避让,同时所投入的船舶大小、数量、安排应与施工内容相匹配。此外,挖泥船舶使用应具有较高的生态效益。对此,本项目选择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进行具体施工,并配套使用交通警戒测量船、锚艇、拖轮,有效地满足了作业需要。

4.3规范施工进度质量管理。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工作时间越长,其潜在的风险因素越高。对此,在施工组织管理中,应注重项目施工工期的有效管理。具体施工中,风况、波浪、大雾、潮流、船舶干扰等都会对航道维护性疏浚施工工期造成干扰,对此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耙吸船、抓斗船生产率的有效计算。然后结合船舶数量,系统计算项目施工工期,做好施工过程时间节点安排[3]。对于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质量管理,应严格按照JTS257—2008的要求进行项目管理,并且在实际管理中,应做好项目重点难点的系统把控,以此来提升项目的综合效益。

4.4遵守安全文明施工要求。为进一步提升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质量,在施工组织及管理中,还应加大施工过程安全及生态文明的有效管理。结合本项目实际可知,此类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应加强航道船舶的避让管理,如本项目采用VTS指令进行航道调度,同时加强瞭望,进行提前避让。而在文明施工管理中,一方面,减少废气、噪音、油污对流域生物的影响,另一方面,尽量避免回淤污染,实现了项目施工环境的有效保护。

5结论

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对于水运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结合本项目建设实际可知,在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中,施工人员只有紧抓项目施工重点、难点,并做好施工组织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质量,为水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宁红辉.人工深水航道维护性疏浚的施工组织及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13):14-17.

【2】黄建生.耙吸船在航道维护性疏浚工程中的施工技术研究[J].信息周刊,2020(1):1-2.

清淤施工方案范文8

关键词:老城区;水环境治理;鹰潭市

水环境污染、城市内涝是当前中小城市老城区面临的十分突出的问题,影响城区人居环境甚至生活安全。2018年中央环保督查组“回头看”提出鹰潭市现状老城区存在生活污水直排、污水收集率低、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东湖溢流污染、内涝等环境问题[1]。为此,鹰潭市加快了老污水处理厂原址环境整治步伐,将老污水处理厂原址作为排水防涝调蓄湿地进行改造,加快推进中心城区排水主通道项目建设、城区污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提高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大力改善水环境,取得较好的效果,其水环境治理技术及实践可供其他城市老城区水环境治理借鉴。

1鹰潭市老城区排水系统及水环境现状

鹰潭市老城区城东、城西排水干渠以及梅园片区均为雨污合流制区,雨污管道混接情况复杂,排水管道淤堵、破损严重,雨天大量污水溢流东湖,造成水体严重污染,沿信江、白露河、童家河亦有污水直排口存在。老城区雨天有内涝积水点10处,其中最为严重的为白露涵洞。白露涵洞为龙虎山大道下穿沪昆铁路涵洞,是鹰潭市重要的交通咽喉,其地面高程仅27.39m,为周边地势最低处,比白露河20a一遇洪水位低4.46m,现状排水高区、低区未分区,白露涵洞处未设置压力井盖,高区压力水经此处时反涌,本身地势较低,容易在白露涵洞处形成积水,同时上游集水范围广、峰值流量大,现有排涝泵站抽排能力不足,常造成严重内涝。白露涵洞西侧的西外湖,约有4hm2被占用,缺失雨水渗蓄空间,现状西外湖污水提升泵站及排涝泵站前池未设置除臭设施,溢出的臭气影响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

2创新水环境治理技术

针对老城区排水和水环境现状,提出老城区水环境治理秉承“全域统筹、系统治理”的理念,总结出水环境治理的六大技术措施系统,即建池调蓄与泵站强排系统、雨污管网分流截流系统、面源内源污染控制系统、工程补水净化系统、管网监测数字化系统、生态景观美化系统,确保了新建与现状之间、管网与调蓄之间有效衔接,确保内涝治理和污染物控制双目标的实现[2]。

2.1“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内涝治理技术新理念

针对久治不愈的严重内涝问题,鹰潭市在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对白露涵洞和四海路沿线内涝点进行改造,依据室外排水规范和《鹰潭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7—2030年),按照30a一遇24h排涝标准进行改造,排涝系统运行1h可应对77.25mm降雨、连续运行3h可应对129.33mm降雨[3]。内涝综合治理按30a一遇24h排涝标准设计工程规模,通过优化排水分区、改造老旧管网和建设“调蓄+强排”的末端排水设施等措施,采用“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的排水理念,提高雨水的滞蓄能力,降低城市内涝风险[4]。工程技术措施实施后,内涝治理效果明显。

2.2系统性的内涝和水环境治理工程技术措施

根据老城区现状排水特点,实施了以下工程技术措施:(1)调蓄雨水泵站工程。新建10000m3地下调蓄池以控制末端溢流污染,新增流量为6m3/s的排涝泵站,提高排涝能力(现有泵站启泵水位过高,新增泵站联合调蓄池实现“调蓄+强排”的排水系统)。(2)调蓄湿地工程。恢复西外湖调蓄功能,将其改造成调蓄湿地,充分利用废弃污水处理厂存留深坑,适当改造后作为西外湖调蓄空间,调蓄湿地设计水位为24.00~26.50m,池体调蓄容积为67000m3。(3)两大主排水通道工程。新建沿龙虎山大道双孔2.66m×1.3m箱涵,穿浙赣铁路下方白露涵洞,铺设至西外湖调蓄湿地。利用现状西干渠(断面尺寸为6m×12m)作为另一个雨水通道,末端为地下调蓄池,实现初期雨水控制。(4)路面雨水收集系统。基于“高水高排,低水低排”理念,新建白露涵洞两侧横向排水沟系统,对白露涵洞路面径流采用单独系统进行收集和排放。两大主排水通道主要输送“高水”,路面径流为“低水”,通过涵洞两侧排水沟进行排放,并设置紧急一体化雨水泵站(流量为1000m3/h),及时排出路面积水。(5)污水主干管工程。新建DN1600污水主干管,将老城区主要污水通过管道收集至污水处理厂。在老城区还有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工程,主要通过对市政道路和小区雨污管网进行改造,针对老城片区雨污管道混接、污水直排、溢流污染、积水内涝等问题[5],对老城区35条市政道路进行改造,其中:22条路新建排水管道,新建道路雨水管6.92km、污水管17.49km;13条道路进行清淤修复。同时,对老城区6.7km2城中村、新旧居住小区、商业区、学校区域进行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确保排水管网改造全覆盖。(6)补水工程。定期对调蓄湿地进行补水,改善水体水质。

3创新水环境工程施工实践

鹰潭市老城区水环境治理“点多、线长、面广”,工程施工面临许多困难。鹰潭市位于怀玉山—武夷山复式隆起带的复合部位,岩石层、杂填土及黏土层不均匀分布,地势起伏变化较大,为排水管网施工造成很大困难。在快速推进老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中,积极探索,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工法创新,将技术创新工作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先后完成多项科技攻关,确保了项目有效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3.1管涵施工中创新预应力箱梁施工工艺技术

管网施工中,白露涵洞下穿沪昆铁路,雨水箱涵与铁路涵洞相交,为减少箱涵施工对铁路涵洞的影响,采用雨水箱涵为20m×48m×20m现浇预应力混凝土箱形结构梁,涵洞内行车道净高要求4.5m,箱梁采用平坡布置。该部位施工重点和技术难点为人工挖孔桩施工、箱梁整体混凝土浇筑、后张法预应力张拉及孔道灌浆,通过施工方案的动态优化调整、过程安全、质量控制等技术攻关,为工程的顺利完成等提供可靠的保障。箱涵施工中的主要创新点:①承重脚手架通过钢筋焊接方式支撑,利用侧撑作为连接件,经预压试验检验支撑架的稳定性,确保支撑架的承重能力,是大跨度箱涵整体浇筑关键支撑因素,保证了混凝土浇筑的安全进行;②在净高4.5m、净宽8m的铁路涵洞内完成88m箱梁混凝土浇筑,且一次成型,箱涵无施工缝,浇筑质量高,保证了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质量[6];③预应力张拉两端同步张拉、异步锚固,加载分级控制,升压或降压均缓慢进行,两端伸长量之和与理论计算值比较,限差为±6%,克服技术质量要求高、工艺精确控制难度大等难题,保证了张拉质量。该预应力箱梁的施工,确保了老城区雨水主通道的打通,是项目的关键节点。

3.2采用独特的卸载顶管施工工艺技术

在道路主管网施工中,四海东路路段雨水主管设计长度为322m,上游接交通路、四海东路、站江路雨水,管径2400mm,原设计为DN2000顶管施工,因设计流量增加导致管径变大,覆土厚度原本较小,管径变大后覆土厚度进一步减少,顶管施工对管顶覆土厚度有严格要求,一般不小于3m或1.5倍管径,故本工程最小覆土厚度为3.6m,而根据设计标高,此路段覆土最薄处仅76cm,该路段地质条件极差,地面以下1~5m基本为杂填土,主要为建筑垃圾、煤灰、红砂石块等,不具备顶管施工条件,若采取传统的人工顶管施工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经过技术攻关,采用主动减荷的方式,将路面破除、管顶以上荷载卸荷后实施管道顶进,管道可以起到对两侧土的支护作用,既保证管内作业人员的安全,又可将管前端的土采用机械挖除,管内清土的工作量减少,加快施工进度,同时管道顶进后临时回填,铺盖钢板之后可以快速投入临时通车,顺利完成了该段管道施工。该施工技术方案的创新点有:①采用先卸载路面、挖开管顶覆土后顶管的方式,解决顶管作业时管顶覆土厚度达不到安全施工要求的难题;②与普通开挖方式相比,卸载顶管法路面破除面积小,沟槽开挖深度小,在进行顶管作业的同时还能满足沟槽上方的通车需要,比明挖埋管更具有优势;③工程位置地质条件极差,即使覆土厚度满足管顶覆施工要求,也会因土质较差而导致顶管后管顶空隙较大,甚至只剩下表层的混凝土板和沥青层,如果上部继续通行,极有可能塌陷,导致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而采用主动卸荷的方式,降低了危险系数和安全风险,加快了施工进度。

3.3水环境治理中创新底泥清淤及处置技术

为满足调蓄湿地和调蓄池的施工条件要求,需对现状调蓄湿地和调蓄池内的淤泥进行清除处理。西外湖现状湿地底泥主要为生活污染型高氮磷的污泥,疏松状、富含有机质和营养盐的灰黑色底泥,含水量高、黏性颗粒含量多、强度低且具有明显的层序结构,成分复杂、有明显臭味,存在多种危害。在西外湖调蓄湿地施工开始阶段,需将现状底泥全部清除处理。经过大体积的老旧污水处理厂污泥清淤转运,通过固化搅拌试验,在新建的搅拌固化场地上,淤泥底泥中加入固化剂,搅拌均匀,固化脱水后,将现状淤泥含水率从70%以上降至60%以下,经过淤泥成分检测达到填埋要求后运至鹰潭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本次淤泥处理中围堰施工技术和施工降排水技术的灵活运用大大提高了淤泥转运的效率,有效解决了施工时间紧、任务重的难题。淤泥固化剂的配比以及掺量经过淤泥固化试验计算确定,使本次淤泥固化处理更加经济环保。

4鹰潭市老城区水环境治理效果

鹰潭市老城区水环境治理项目是环保督察项目,项目业主方委托采用城市水环境治理EPC总承包模式,项目实施单位作为中央企业,具有高标准执行力和多年施工经验,在施工实践中突破常规治理模式,统筹安排资源,避免交叉作业,分时段开工、分阶段实施,同时注重河流水质、岸线绿化两个方面的治理提升,把原黑臭水体打造成为“鱼翔浅底的清澈河流、开放共享的绿色长廊、舒适宜人的生态空间”。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管网疏导、正本清源、过程管控、末端调蓄、生态景观”五步走技术路线,不仅顺利将久治不愈的堵塞管道彻底疏通,并且良好地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7],做成了水环境治理的精品样板工程,为市民创造宜居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活力动力。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