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培训总结范例

面包培训总结

面包培训总结范文1

 

1我国烘焙业发展对制作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本人通过对老字号义利食品有限公司、稻香村等国内知名食品企业进行深入的调查,并与台湾、新加坡、法国等地的焙烤品牌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目前我国烘焙企业的硬件设施与国外差距不大,甚至许多设备是从国外原装进口,主要差距体现在企业操作流程不规范和员工技艺本领不精湛两个方面。主要原因是烘焙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进入行业的门槛仍然较低,有些技术人员大都只是经过短期培训而未经过系统正规学习,一般只是具有一种操作经验而无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操作人员对食品安全卫生、生产工艺、操作技能等方面的知识缺乏了解,造成食品安全卫生、食品质量等方面的问题。   根据“十二五”北京食品企业发展规划,需加快烘焙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术型及知识技能型人才,推动技能队伍的整体发展和建设,以适应烘焙行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食品烘焙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学习,还应将职业道德、食品安全、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操作工艺的内容纳入日常教学中,促进学生就业实力提升,为企业输送职业道德高尚、技艺精湛、操作规范的优秀员工。   2食品烘焙技能型人才职业特点   从企业调研获取资料分析,提炼出食品烘焙人员所需的素质依次是熟练的动手操作、总结分析思考市场群体目标、具有团队精神、具有市场敏感性;个性特征依次是手指、手臂灵活;色觉、味觉、嗅觉等器官灵敏;形体感强;勤快、头脑灵活、勤于钻研;能力依次是动手能力、接受和学习新事物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市场信息的判断推理能力、对市场应变能力。综合以上分析,归纳出食品烘焙技能型人才职业特点为:①大型企业,烘焙生产自动化;西点房,烘焙产品制作手工化;②烘焙品种多样化,制作方法多样化;③烘焙产品标准化,但手工操作难做到。   3食品烘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3.1食品烘焙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   培养方向。一是烘焙产品制作技能发展,成为面包(糕点装饰、中西点)制作师、高级技师等;二是进入管理岗位,任生产主管、促销主管、收银主管、营业主管、店长助理、部门经理、甚至发展为总经理等;三是自主创业,开办社区蛋糕房、面包房、西点房等等;四是成为烘焙产品制作培训师。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身心健康,具有食品营养、烘焙食品工艺与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烘焙食品制作操做技能,能解决有关技术问题,取得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具有食品烘焙人才职业特质和职业能力,能够在烘焙食品生产、销售一线就业并发展职业生涯的技能型人才。   3.2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在深入企业调研,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分析食品烘焙人才的岗位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实施以课程体系构建为基础的“工学结合,学训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3.2.1根据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调研,食品烘焙专业核心岗位为面包制作工、糕点装饰工、中西点制作工、食品销售员、原材料采购员、品控员和管理人员等。除原有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外,取消专业理论课,将专业理论课与技能课有机的融为一体,并考虑学生职业领域发展和毕业后的宽口径就业,构建针对食品烘焙岗位需求的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作。核心课程:面包制作、装饰蛋糕制作、西点制作、中点制作。拓展课程:食品营养与配餐、食品检验、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销售。   3.2.2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本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原则,将原有的食品焙烤工艺学、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微生物学等理论课与实操课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体化教学,确定面包制作、装饰蛋糕制作、西点制作、中点制作这四门课程采用一体化教学。   4食品烘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4.1编写一体化教材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各种烘焙食品的制作为载体,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将知识点与技能点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编写“教、学、做”一体化教材,使学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务中,掌握食品烘焙的有关理论和技能。教材可以设计为任务描述、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产品要求、相关知识、技能训练、完成任务、学习评价八个环节。通过在仿真的环境中完成真实的烘焙食品制作任务,达到课程教学和实际工作的“零距离”。还应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多媒体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动画、影像资料声音等组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静态教材,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电子教材,使看不清的复杂的生产工艺、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复杂的制作手法,生动、清楚、明白地呈现在屏幕上,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培养一体化师资队伍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既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掌握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方法,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了解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可以通过职业教师教学方法学习、企业实践、课程开发、国内外学术交流等途径,提升教师的职业资格,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专业教师达到能教、能做、能管、能写的“四能”水平,确保“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顺利实施。  #p#分页标题#e# 4.3建设一体化实训场地   若要进行一体化教学,就要有一体化教学场所,即建设一体化教室。所谓一体化教室,就是将课堂搬进实训车间,配备课桌椅、黑板等设备,教师在车间里边讲,边演示,学生也可边听、边看、边练习。最好添加多媒体和投影等设备,使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4.4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   ①实行课题评价。由原来的一次性(期末)考核,变为过程考核,即每一课题结束后,都进行考核,评价,将考核日常化、过程化。②实行综合素质评价。由原来只对知识或技能进行考核,变为知识、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态度综合素质的评价。③实行多方评价。由原来只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变为学生自评、互评为主,教师评价为辅的考评方式。   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职业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探索食品烘焙人才的培养模式,对提升食品烘焙人员的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是十分有益的。我们还需与食品烘焙行业、企业密切合作,探索出更适合食品烘焙人才培养的模式,促进我国食品烘焙行业的发展。

面包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食品酶学》;教学方法;实践;应用

0引言

《食品酶学》作为一门有关酶学基本理论并应用在食品科学与技术领域的课程,是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1].《食品酶学》课程既是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基础课程的延伸,同时也为食品工艺学打下基础.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酶制剂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食品酶学》课程的地位更是随之上升.目前,《食品酶学》的教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教学内容与生物化学、蛋白质化学等课程的内容有重复,且偏向理论教学,与课程的应用性特点不符;教学手段仍然过于依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缺乏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缺乏创新思维等,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因此,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来提高《食品酶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当今各大高校相关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2].本文针对近年来应用于《食品酶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根据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交叉应用的多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总结.

1不同教学方法的探讨

1.1学案教学法

学案教学法强调以学案为主体,学生依据学案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该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食品酶学》课程繁多的知识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将导学学案发给学生,并提供详细的参考资料,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并完成学案,也可将问题写上一并交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学生反馈的学案掌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针对仍有困难的部分进行提问,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最后进行重点讲解[3].这一教学法的核心是导学学案,学案设计是教学中的关键,应综合问题导学教学的特点[4].比如“酶的一般特征”这一章节中,学案设计应有层次性,由简入深,可从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入手,呈梯度导入酶专一性的分类、专一性的学说;利用学案上问题的层次递进,启发学生进行推理、归纳、迁移.同时,在糖酶部分应将淀粉酶作为重点,其分类和功能作为难点,让学生清晰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

1.2案例教学法

由于《食品酶学》课程的一些内容抽象性较强,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可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学案例为基础,具备启发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的教学方法[5].我们利用木薯中的生氰糖苷在内源糖苷酶的作用下可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氢氰酸这一事例,解释了酶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系.这种教学法鼓励教师依据“科研促教学”的理念,以案例为线索,把教学引入学科前沿,保证内容与时俱进[6].通过引入德国拜发公司研制酶联免疫试剂盒(用于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讲解该试剂盒应用酶法的作用原理,生动形象地引出固定化酶和酶电极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另外,在引出案例时可通过《舌尖上的中国》、《小森林》等影视作品的片段,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渗透理论知识,加强记忆.

1.3调研式教学

为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可应用调研式教学.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贴切的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调研[7].我们在酶与食品质量安全模块的教学过程中,会安排学生对超市中袋装食品的配料表进行调研;通过调研让学生发现嫩肉粉、面包改良剂等外源性酶制剂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是所有配料表都标明了酶制剂?有助于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结合理论知识深入地思考、分析问题.

1.4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引导,训练学生的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合作等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现代教学法[8].探究式教学在食品工业常用酶的模块应用很有效果.将“鲜榨果汁和市场上购买的果汁的区别”这一专题下放给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引导学生探究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结合互换式教学,要求学生将成果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选择探究专题时,应充分考虑专题具备的探究性,对学生的吸引性,并保证这些专题在学生能力范围之内.鼓励学生在探究时自主查阅资料,能够做到在小组内对查阅的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并整合内容,进行PPT制作和汇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保证小组内各成员的均衡参与度,确保教学效果落实到每一名学生身上.

1.5辩论式教学

辩论式教学是以反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由小组或全班成员围绕特定的论题辩驳问难,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在辩论中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一种教学方式[8].例如在“酶与食品质量安全”模块,将“酶制剂的使用是否对食品安全有益”这一辩题,分别交给两组同学进行辩论,让学生在辩论中应用自学的知识、查找的案例相互辩驳.应用辩论式教学可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丰富知识,同时依据对方辩友的观点、举例,开拓视野.在辩论结束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分析,整合双方辩手的观点、内容,让学生能以全面、客观的态度,看待酶制剂在食品生产中的安全性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既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相互学习来获取知识,也塑造了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

1.6实践式教学

依据《食品酶学》课程强调应用性的特点,以及当前教学模式中偏重理论知识的缺陷,实践式教学的引入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生产接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针对淀粉酶模块组织学生进行了面包制作.通过学生自己实践使用酵母制作面包,可增强学生兴趣,认识课程的实际应用性,从而引起对课程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也开设了“木瓜蛋白酶的提取纯化”实验,让学生熟悉酶分离纯化的基本步骤和原理,了解酶纯化在食品工业中的意义.

2结束语

目前,我们在《食品酶学》的教学实践中交叉使用了案例教学法、探究式教学、辩论式教学以及实践式教学,采用专题讨论、辩论讨论、课堂和作业、期末笔试成绩按比例得分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引导学生由被动注入知识向自主探究学习转变,鼓励学生将自我学习与小组学习结合,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并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较以往更具有学习的动力与热情,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此外,由于《食品酶学》的实用性较强,我们还安排学生到“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进行生产实习,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面包制作,使学生深入了解《食品酶学》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目前的另一现状是大多数企业不愿接收短期的学生实习[9];且长期的生产实习可能与学生的学习安排冲突,高校应尽量与当地企业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安排学生进行短距离短期的生产实习.同时,需要加强学生对生产实习的重视[9],实习前的知识储备、实习过程中的注意点、实习后的经验总结都非常重要,最后可安排学生交流分享收获.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对食品酶制剂方面的需求也不断扩大.为了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具备市场竞争力、综合素质优秀的人才,各高校在《食品酶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不断引入现代教学方法,吸收借鉴其他学科教学技巧,优化完善教学质量,在不断探索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彭英云.食品酶学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7):104.

[2]田洪磊,詹萍.《食品酶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9):188-190.

[3]刘超,谭群.学案教学法在《食品酶学》课程教学中的初探[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4):91-93.

[4]张莉力,于洋,王晶晶,等.问题导学教学法在《食品微生物学》课程中的应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7,38(1):93-95.

[5]雷敏.案例教学法在《食品酶学专题》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6(22):157-158.

[6]王凤舞,王莹,孙京新,等.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农业院校《食品酶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0):166-168.

[7]赵海燕,张双灵.几种新型教学方式在《食品安全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19):145-146.

[8]阚娟.浅议研究性教学方法在《食品酶学》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2(22):96-97.

面包培训总结范文3

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教学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仍有不少教师对项目教学法的认识有偏差。正确把握项目教学法的本质并进行有效设计是推进项目教学法的关键。有效的教学项目设计可按照工作设计、教学设计、任务设计、情境设计四个步骤进行。在项目设计时,也要寻求一些技巧,如将项目设计成产品、学习工具、工作过程等。教学项目的评价有助于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评价包括项目要素的评价、课程主线与辅线评价、项目功能评价。

关键词:

项目教学法;设计;要素;评价

当前高职教学实践中,项目教学法已得到广泛应用。课程设计中的项目,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项目设计的对错与好坏直接影响课程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成效。

一、对教学项目的再认识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尚有不少教师对项目教学法中的项目概念认识不清楚。一是把项目误解成章节重组,把教材中原始的章节简单化地改成了项目名称。例如把《混凝土工程计价》课设计成:项目一“计价工作准备”、项目二“制定计价方案”、项目三“计价工作决策”、项目四“计价工作执行”、项目五“计价工作检查”、项目六“计价工作审核”。二是把教学活动误作项目。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开展问答、练习、游戏、讨论、作业等活动,这些都是为了辅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消化、理解所进行的活动,不是项目教学。三是把案例当作项目。事实上,案例教学不属于项目教学,案例是已经发生过的事实,它只能用来介绍、分析、讨论,学生不能实际参与到其中。四是把单个任务看成项目。针对某个环节进行训练,训练同一单项能力的教学活动,也不是项目。所以说项目不是片段练习、环节描述、纸上谈兵,不是作业、练习、习题等简单的教学活动。项目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未完成的、具体的、综合的、实际的工作。以实际职业活动、企业工作为背景,包含能力训练、知识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养成等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它需要真正的实施,需要客观的检验,需要师生身份的转换,按照工作情境、规范、管理要求来完成。教学项目一定要包含两类要素。第一要包含“认知要素”,即对于教学内容的认知活动和认知过程,如能力的训练、知识的学习、教学活动、简单到复杂、感性到理性等。如果项目没有教学认知的相关内容,就不符合教育的初衷。第二要包含“企业要素”,即根据企业工作环境设计教学内容。职业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符合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必须植入企业相关要素。如企业规范、生产技术工艺、企业文化、企业观念、企业标准、企业管理以及与企业相关的活动,甚至还包括企业人际关系等。对于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还需要增加“社会要素”。即让学生走到社会中进行实践,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进行社会服务等相关工作。在社会活动及社会工作中认识社会,并进行个人能力训练和知识学习。

二、教学项目设计及流程

教师在初次进行课程项目设计时,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按照传统授课习惯,先梳理课程教学内容,然后把内容模块化,视为“项目”,然后再把“项目”内容拆开,分散到课程知识讲授环节中,把“项目”作为知识讲授的附属品。在这种教学设计背景下,课程知识看上去是完整、系统的,而项目内容却是片段、零散的,结果是知识内容系统完整,项目内容模糊零散,达成不了项目教学的效果。

(一)项目设计的流程

有效的教学项目设计可按照工作设计、教学设计、任务设计、情境设计四个步骤进行。

1.工作设计

由于职教课程须与岗位工作直接对接,所以在设计课程项目时,先设计一个只考虑岗位工作本身的项目工作。找到与课程对接的岗位,按照企业工作的要求,设计一个详细的、完整的项目工作过程。这里涉及到角色、背景资料、要求、数据、图纸、计划、流程、标准、步骤等覆盖该工作可能涉及的所有主要内容。最好是能画出“项目”的工作流程图。

2.教学设计

在保留工作过程完整性的前提下,将教学要素渗透进去,即将实际工作流程改造成学生可操作、可学习的学习项目,同时要考虑知识和技能如何传授以及教学组织,等等。这个阶段需要注意的是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3.任务设计

项目经过工作流程设计和教学设计后,开始设计其中的任务,这是对项目的细化及分解,明确学生可以直接学习、操作的任务。

4.情境设计

在学生实施项目或者任务时,应该配合情境组织教学。情境的作用很大,可以用情境引出知识与能力训练。缺少了情境,就成了单纯的操作实训,学生的综合能力就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项目设计的技巧

1.将学习对象设计成“产品”

如工科类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理论等内容,同时需要大量训练相关技能。如果将相关知识、技能设计成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产品,比如录音机的产品设计与制作,学生完成产品的过程,就是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应用过程,教学效果会有明显改进。

2.将学习对象设计成“工具”

对于“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可以作为解决专业课程的“工具”来进行授课,即配合专业课中的项目任务,解决相关问题。例如,“高等数学”配合“电子技术”,解决交流参数计算问题;“大学英语”配合“国际贸易”,解决国际邮件问题。

3.将学习对象设计成一个真实、具体的工作过程

对于制造类、设计类课程,用具体的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训练相关能力,如小型公寓室内设计。学生进行“设计”的过程也是实施“知识应用”的过程,教学效果会有明显提高。

三、教学项目的评价

教学项目的评价有助于项目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1.项目要素的评价

包括项目名称评价和工作要素评价。项目名称要具体,不能用章节、环节名称。工作要素评价中项目对象要具体,工作环节尽可能完整,要突出课程对接岗位的主要环节。

2.课程主线、辅线评价

训练综合能力需要大项目,必须确定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过程。随着课程的展开,逐一完成该工作过程的所有环节,这就是课程的主线。辅线是指主线项目进行的同时,辅之以另一对象,针对不同要素展开的活动。一般主线项目在课堂完成,辅线项目则在课后由学生自主完成。3.项目功能评价包括具体操作能力评价和一般操作能力评价。具体操作能力评价是指评价学生在项目结束后,能否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通过全过程的具体操作,积累必要的实践经验,训练具体操作能力。一般操作能力评价指教学目标的设定是从具体项目的操作出发,从一个综合项目分解到串联的单个项目或任务,使学生能完成这类工作的所有环节,评价通用的一般能力。四、教学项目设计案例以《室内设计》的课程设计为例进行说明。设计分为五个部分:课程简介、设计思路、设计要点、过程设计以及课程小结。1.课程简介主要介绍课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课程性质、课时、课程定位,前导、后续课程等。2.设计思路首先从行业开始进行分析,即先对接岗位工作,进行“工作设计”。针对学校实际,我们从苏州建筑装饰行业梳理出岗位人才需求,对接岗位梳理出岗位核心能力,由能力梳理出岗位工作任务。目前苏州建筑装饰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从现场粗放手工制作向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转化。这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进入该行业从事的岗位由低到高分别是效果表现、设计师助理、设计师、主案设计师、设计总监这样一个晋升过程,这些岗位所对应的核心能力分别就是设计表现、技术应用、设计管理、施工管理以及职业综合能力。这些岗位核心能力可以通过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来进行分解训练。梳理出岗位工作任务后,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通过“技术+能力”“项目+情境”的知识和能力处理方式,转换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为企业老板与员工,设置真实项目、虚拟项目以及竞赛项目进行串联的教学模式,通过实施重复步骤、更换内容、反复训练的实训方式,将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紧密接轨。

3.设计要点

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项目实施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的方案设计,从而获得相应的职业综合能力。即培养识材料、会设计、懂管理、精技术的建筑装饰行业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与本科注重设计理念培养、中职强调动手操作实践、培训班偏重效果表现是有明显差异的。课程围绕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项目和学习情境进行设计。从实际岗位梳理出的工作任务,形成的就是这个行业的行动领域;将这些工作任务进行提炼整合用于课程开发,形成本课程的学习领域;然后总结出学习性工作任务,用于教学过程中,形成教师引导的学习项目;之后将直观可操作的工作任务转换为课程中的方案设计,形成学生作为主体进行学习的学习情境。以此凝练总结出居住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这两大典型工作类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逐级递进的课程体系,达成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岗位化、学习过程工作化、学习成果社会化的效果。

4.过程设计

具体将这两大典型工作任务分解为4个课程项目,即小型公寓室内设计、别墅室内设计、品牌展示大厅设计、五星级酒店大堂室内设计。4个项目的设计是从简单、单一性逐级递进到复杂、系统性。其中,第一、第二个项目属于居住空间室内设计,这类项目业主考虑价格为主,风格为辅,而第三、第四个项目属于商业环境室内设计,这类项目甲方往往考虑风格为主,而价格为辅。这也是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设计训练,体现课程与岗位紧密对接。项目确定后,开始确定任务。该课程是基于室内设计岗位的工作流程,设计出适合学生直观操作的学习任务,分别是:项目引入、设计构思、概念绘制、方案制作、后期调整、任务评价,也可以叫作单项项目。将设计好的项目与任务整合在一起:项目1“小型公寓室内设计”,20学时,将上述6大学习任务依次排开,设以不同的教学课时数予以实施,学生在每个任务完成过程中,还设计了不同的情境。从招聘信息,竞聘入职开始,扮演企业老板的教师不断引出一系列的任务和问题,指导扮演企业员工的学生动手动脑去一一解决这些情境下的问题,来达到训练目的。在第一个小面积的居室设计完毕后,开始加大难度,对面积较大的别墅进行室内设计,依然重复相同的6大任务的实施步骤,但更换了不同的情境内容。除了正常情境外,还设计了出错情境、意外情境以及紧急情境等。在完成本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了上述问题,教师就用学生自己的例子进行说明讲解。如果学生没有出现类似问题,教师就用之前设计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去“经历”这些问题,要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过程中,经历未来岗位上所有可能出现的主要情况。在居室室内设计完成后,训练项目转换成展厅设计,这类商业项目在设计情境时,偏向于专业化、实际化、现场化。学生需要主动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才能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其中,为体现学校特点增加了室内绿化装饰设计环节,这也是在能力训练上区别于其他综合类高职院校的特色之一。最后一个是五星级酒店大堂室内设计。在沿用6大任务进行设计情境时,避免了主观因素,完全从客观实际自身出发,引导学生在接手这类大型项目时,工作任务是如何分解、重构、整合的,让学生有一条相对专业的“工作线索”,通过学生自身的认知学习过程,形成“学习线索”,配合行动导向,让“工作线索”的知识技能转换为学生的“学习线索”,让学生的“学习线索”逐渐体现出专业的“工作线索”,两者反复转换、相互融合,来达到训练目的。“项目、任务+情境”的实施是通过“六步法”进行串联,教师通过“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进行课程引导,作为过程主体的学生对应这六步法就是6大工作任务,两者有机结合,环环相扣,以此展开整体教学实施过程。考核分为行为目标与业绩目标考核,其中注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各个环节任务的完成情况,占50%,同时注重考核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的创新设计能力。打分是通过“10%的学生互评+50%的课程教学团队评价+40%的校企合作联盟专业理事会评价”,实施评教分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起到了促进作用。

5.课程小结

面包培训总结范文4

普通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不高,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被动,缺乏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不利于双语教学的实施。此外,《食品化学》课程一般在大学三年级第1学期开设,学生基本没有接触专业课,对专业知识并不了解,况且多数学生还没有通过英语四级考试,词汇量较少,更不要说专业词汇,此时开展双语教学,难度相当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首先向学生讲述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强调应用型国际化高素质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阐明外向型企业对专业性人才的需求量,同时邀请毕业学生以切身体会讲述双语课程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此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双语教学的循序渐进过程,开始主要用中文讲授,通过简单渗透的方式向学生讲解重要的专业词汇和概念,主动找出构词规律,帮助学生记忆专业词汇,消除学生对双语课程的畏惧,等大部分学生适应后,再过渡到中英文双语教学的整合层次。同时,教师应随时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一定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既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很好地消化和吸收,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用英语回答,逐渐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加强师资力量

《食品化学》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只有兼具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才能保证双语教学的质量。尽管目前从事《食品化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均获得博士学位,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或一定的专业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但大多数教师不具备国外研修经历,况且在我国的英语教学模式及环境下,口语训练较少,很难顺利开展《食品化学》双语教学。加强双语师资培训是解决双语教学困难的根本途径。然而,双语师资的培养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应该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高度支持,有步骤地推进双语教学、持证上岗。首先要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通过请学校的英语教师对其讲授一些常用课堂用语,或组织双语教师听观摩课向英语教师学习,或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对其进行听、说训练,参加校外双语教学课程培训班或到国外优秀高校进行教学研修,全面提高双语教师的口语水平。

3选用切实可行的教材

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能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国内高校(尤其是重点院校)多使用近几年出版的、在国际上使用广泛的国外优秀原版教材。因为原版教材可以提供原汁原味的英语和专业知识,便于教师和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拓宽国际视野。然而,国外原版教材价格较高,一般学生很难承担,而且涉及面广,内容丰富,国内高校安排的课时一般无法完成。考虑到实际情况,只对任课教师购买Fenne-ma'sFoodChemistry第4版原版教材,并从中选取授课内容所需的章节,供学生复印,既保证了教材的原版性,又降低了成本。同时,学生还可以将Fennema主编的王璋等人翻译的《食品化学》(第3版)的中文版作为参考书,对所学知识进行补充。

4创新教学模式

基于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才能保证《食品化学》双语教学任务顺利完成。建立一种“预习、听课、复习、讨论”的4阶段学习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学生应对《食品化学》课程中的专业词汇和教学难点进行课前预习;认真听取教师的课上讲解是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课程知识点的关键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英语讲授应清晰,便于学生接受并掌握新知识;课下复习是非常重要的过程,能保证学生消化吸收课堂教学内容;讨论是学生就一个专题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完整地实现教学目标。食品化学涉及食品的组成、营养及加工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及相应防护措施等,内容繁多,单纯理论讲授,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食品与现实生活结合非常密切,如烹饪过程中蔬菜颜色的变化与叶绿素变化条件以及护绿技术相关;面包、烤鸭等食品的诱人色泽及风味与美拉德反应相关联;水果颜色的变化与酶促褐变紧密结合等。因此,在《食品化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加深学习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5结束语

面包培训总结范文5

一、2020年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加强经济分析研判。一是监测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情况,拟定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编制经济形势季度月度分折情况报告。为县委、县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依据。二是修编社会事业项目十三五规划。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共有74个项目列入重点工程项目,较去年同比增长10%,其中续建项目15个,新建项目46个,储备项目1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7.48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长156%,全年计划完成投资20.41亿元。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高速推进,为县域经济发展积蓄强大后劲。大觉山景区二期项目加速推进,大觉山国际酒店、国际会议中心建成投入使用,独轨观光车等其余项目全部开工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完成主体建设,即将进入装修阶段。竹科技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竺尚公司建成投产,浙庆工贸、汉望、兴宇新能源等企业完成标准厂房建设即将投产。面包食品产业城已开始动工建设,费歌食品肉松厂占地115亩,投产后可年产3.6万吨肉松、肉脯等系列食品,总投资1亿元;鲍才胜食品加工,投产后可年产3万吨面包等系列食品,总投资2亿元。

(三)积极争项目争资金。认真研究投资政策,争项目争资金,为经济发展多做贡献。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因此,重点从棚户区改造和补短板领域政府支持引导民间投资下功夫。上半年,棚户区基础设施项目和(嵩市)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已列入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预计能争取资金1300万元。

(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积极应对省市生态文明考评工作。完成2018年度生态文明各类总结材料及省、市生态文明考核自评材料申报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获评全市第一名。二是认真谋划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4月15日,县委书记、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吴建华主持召开了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传达了全省生态文明领导小组2020年第一次会议精神,听取了2018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2020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点》,并以县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名义发文(资生态办字〔2020〕2号)。各项重点工作均落实责任领导及责任单位,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三是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工作。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方面已完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2篇(毛竹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形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经验材料,并在5月23日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工作座谈会上进行交流。目前正在着手起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方案》,其他制度创新任务也在启动中。四是积极申报生态文明建设项目。申报2020年抚河流域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三期项目,包括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扩容以及污水管网建设工程、垃圾分类及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建设项目、新建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项目、高田乡防洪工程等项目,根据工作要求每月进行调度。

(五)加强物价调控管理。一是积极落实价、收费政策,着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联合县财政局发文,要求各单位按时上报年度收费情况和做好收费公示、建立台账及确立一名收费管理联络员,按时上报收费情况,经汇总后上报年度收费统计报表。二是坚持做好价格监测分析、认证和价格信息宣传和调研等工作。坚持每周二专人负责关注粮、油、菜、气、主要副食品、重要生产资料等关系国计民生商品的价格,以便及时掌握价格动态,采取相应措施,保持了价格的基本稳定。半年共上报监测数据24条。积极从事发改、价格问题调查研究,撰写政府办约稿《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调研报告》。到供电、工信委及部分企业调研、征求峰谷电价意见。对我县公交出租车情况、制造业情况、服务业龙头企业情况和景区情况进行调研并将调研情况上报省市发改委。三是进一步优化我县价格环境,做好价格监督检查和巡查等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元旦、春节市场价格巡查4次,对县农贸市场、各大超市、汽车站、出租车、餐饮行业及旅游景点进行了价格监管,规范明码标价,制止各种乱收费、乱涨价行为。四是实施好价格临时补贴机制,4月及时启动我县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30576元,有效化解物价上涨影响,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六)抓好信息中心工作。一是加强政务网、“乡乡通”工程、政务视频会议、电子公文系统的运维。在县委、县政府的推动下,我县进行了政务网的升级改造,目前各乡镇政务网已实现全覆盖,县直单位覆盖率也达到90%左右,在电信与移动的共同协助下,保障了全县各单位政务网的日常正常运行。目前已完成8个乡镇场的政务网扩容改造工程,还有4个乡镇场设备已到位,正在进行调试。在市里举办了全市政务外网网管平台的培训后,加强了政务外网的网络管理。积极保障3个政务网视频会议室会议的正常召开,同时为了迎接全省农村经济现场大会的召开,县信息中心与现视频终端运营商一起完成了大觉山视频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各单位的电子签章已完成安装,OA系统已全面取代老一版电子公文系统进行我县电子公文的传输,目前运行正常,全力保障了全县OA系统(电子公文)的日常运维。二是推进政府门户网站集约化建设及全县信息资源整合工作。我县政府门户网站新平台由市里统一进行集约化建设,南京大汉公司在2018年中标,经过近一年的建设,于2020年3月15日正式上线运行,目前网站的版面与栏目正在进一步完善,同时信息中心通过OA系统向各政府单位征求反馈意见,6月14日完成收集,并协调南京大汉公司进行解决。依托抚州大数据平台,进行全县信息资源整合,同时推进“一网通”改革事项,经县政府同意,在2020年1月24日,在市信息办的协助下,县信息中心邀请了中科曙光公司技术人员对我县各单位进行了一次统一的培训会,县直各单位都有各自的数据上报帐号,县信息中心在对各单位报送的信息资源数据进行整理上报。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谋划与建设。2018年3月县政府与中科曙光公司共同注资成立了中科曙光公司,承接的智慧生态,智慧旅游等生态旅游城市及大数据应用项目建设,2020年1月,信息中心与中科曙光公司对全县信息化项目进行了整理,并制定我县信息化建设近年规划。今年重点对智慧旅游、智慧城管及“APP”进行建设。为了对接我县“智慧城市”建设,对我县各单位的信息平台进行了统计,为下一步的信息平台整合做好准备。与中科曙光分公司合力对全县各单位进行数据调研,起草了《“APP”实施方案》,为“APP”建设打下基础。

二、下半年的工作目标和打算

(一)扎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认真研究政策,把握经济发展走势,制定出合理的科学的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政府当好参谋助手。同时,做好经济社会发展月度、季度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动态,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二)加快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力实施好省市县重点项目。加快推进316国道改造、农村路网改造、师公山旅游公路等项目建设,有效改善城乡交通环境;进一步扩大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范围,加大“两违”拆除力度,全力推进“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和高速等主干道沿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有效改善城乡整体面貌。

(三)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工作要点涉及的主要任务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调度机制,抓紧抓实,按预定目标稳步推进,发现问题及时向县领导报告,协调解决有关问题。特别是生态文明制度创新方面加快工作进度,尤其是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切实抓出成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大对典型经验做法和创新成果的宣传力度。构建生态文化传播平台,培育普及生态文化,大力倡导循环低碳的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高生态文明意识,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

面包培训总结范文6

通过对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凤凰城大学、可汗学院、香港公开大学四所不同国家和地区远程教育机构开展学习支持服务基本情况的比较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我们在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提供方面应以团队的方式开发高质量、高水准的课程资源,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提供各类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网上信息服务,重视对学习者入学阶段的学习支持服务,为学习者提供学习全程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鼓励学习者之间相互的学习支持,重视新技术的使用。

关键词:

国内外;远程教育机构;学习支持服务;经验;启示

一、不同国家和地区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开展情况

(一)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

英国开放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包括:运用先进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全程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内容丰富且优质的学习资源、完善的三级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英国开放大学从总部、地区中心到学习中心建立了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各级学习支持服务机构职责明确。总部负责远程教材的制作与创新、管理制度的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的设定以及考试、教学质量评估和反馈;地区中心负责组织教学辅导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各类咨询与服务、培训辅导老师、搜集与处理各种教学反馈;学习中心负责组织新生入学见面会、指导学习者选课、通知并发放面授辅导时间安排、安排组织小组学习、收发作业并组织考试。

(二)美国凤凰城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

美国凤凰城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特色主要体现在:有一支阵容强大的教师队伍,针对远程初学者的支持服务项目,周到的教学辅导和咨询服务系统,实用的课程资源和精确的学习效果评估和质量管理测评系统。除突出的完全在线学习方式外,学习者还可以自由选择面授教学、协作学习或混合式学习方式,采用任何学习方式都可以从“地面校园”或“线上校园”得到需要的服务,至今有一半的学习者采用后几种学习模式,凤凰城大学还通过成人学习效果评估系统和学校质量管理系统获得信息,作为持续改进和效果评估的依据,从而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可汗学院的学习支持服务

可汗学院(KhanAcademy)是一家非赢利的在线教育机构,网站借由微视频进行免费授课辅导。其学习支持服务主要体现在学业支持、情感支持和技术支持三个方面。在学业支持方面包括微视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满十分前进”和开放式问题混合评估模式。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目前在国内外远程教育机构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情感支持包括勋章奖励和夏令营活动。在技术支持方面可汗学院使用了画图工具、移动终端的APP软件、知识地图、个性化学习诊断以及推送技术、自适应虚拟动画和虚拟实践技术。

(四)香港公开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

香港公开大学为远程学习者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源、人员和设施等学习支持服务。信息服务是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各类信息,并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在资源服务方面为学习者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在人员服务中,实施导师制,为每位学习者学习过程提供指导,此外还设有咨询中心。设施服务中为学习者提供教室、图书馆(包括电子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中心等各类校舍和设备支持。

二、不同国家和地区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英国开放大学、美国凤凰城大学、可汗学院、香港公开大学四所不同国家和地区远程教育机构开展学习支持服务基本情况的比较研究,总结其成功经验,对我们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提供有如下启示。

(一)以团队的方式开发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

英国开放大学组织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课程辅导教师、广播公司编导、网络专家、图书馆员等各方面专家和人员组成课程组,以团队的方式开发课程资源。美国凤凰城大学有专门的团队负责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由远程教育专家、学科专家、技术专家组成课程组,开发设计包括教材、多媒体在内的一体化教学资源包。教材内容体现实用的知识与技能,每年都会根据需求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和技术。

(二)丰富的学习材料的发放

在资源提供方面,各远程教育机构在学习者入学之初都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英国开放大学将课程学习要求、学习内容、作业、面授辅导安排、实验材料、考试指导等学习材料以多媒体形式建成教学包发放给学习者。香港公开大学在资源服务方面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印刷和网上教材及其他学习材料。此外,还为学习者提供图书馆(包括电子图书馆)资源服务。

(三)提供各类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网上信息服务

英国开放大学除为学习者提供多媒体教学包外,还提供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如往届试题、各类电子资源以及图书馆服务。香港公开大学通过网络平台如近期课程安排的动态信息和学校介绍、注册方法等常用信息。学校网站还有问题咨询页面,页面中会列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经常碰到的一些共性问题及解决办法,学习者还可通过联系页面中公布的咨询中心等学院不同部门,直接寻求帮助。此外,学习者还可以通过网上实时课堂和交流讨论区进行自主学习。

(四)重视对入学阶段的学习支持服务

纵观各远程教育机构的学习支持服务,十分重视入学前后的这一阶段。英国开放大学非常注重对新生的学习支持服务,在新生入学初,第一次提交作业时都给予及时的帮助与指导。美国凤凰城大学也非常重视对学习者入学前和入学初的学习支持服务,学校设有入学前培训、第一年适应课和及时补救项目。入学前培训是免费为高中毕业没有达到24个学分的潜在学习者提供的,通过让其感受真实的学习环境,获取学习体验,为其选择入学提供帮助与准备。第一年适应课是为学习者学会学习、爱上学习而设计的,学习内容既有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和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内容,也有基础知识、社会问题等扩展性内容。及时补救课程是改变传统的一次性补救方式,通过提供循序渐进、贯穿学习者学习全程的在线补救课程,帮助学习者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获取课程帮助,课程可以是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全天候辅导。香港公开大学会在学习者入学前举办入学咨询讲座,还特别制作了《公开大学道》网页,帮助新注册学习者认识学校的学习生活,迅速掌握学习模式。

(五)提供学习全程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英国开放大学共聘请8000名兼职教师为每位学习者提供如入学前指导、基础课程学习指导、学习技能指导、职业生涯等学业外的,贯穿学习全程的个别化学习跟踪指导与服务,其中包括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的特别服务、为毕业生提供的跟踪服务等,保证学习者能获得全天24小时的学习支持服务。而且对师生比有严格的要求,每位教师负责15~20名学习者的学习指导,学习者可以通过电话、邮件、面对面等各种方式与辅导教师取得联系,获取所需的任何帮助。服务已经从内容的全面向服务提供的“主动性”转变。美国凤凰城大学有一万多名在线兼职教师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师生比为l:17,这些兼职教师大多是经过专门的选拔与培训的,既有学术水准、又是本领域现职的高中级管理与专业技术人员,还建立了由“地面校园”和“线上校园”组成的支持服务系统。“线上校园”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为教育服务的远程接待中心,采用一套有效的E—learning支持系统,为学习者提供24小时网上在线服务,学习者所有学习环节在网上完成,形成了独特的业务小组远程接待服务模式。还雇佣了350人组成24×7小时服务的电话呼叫中心,为教师、学习者、工作人员、申请入学者提供帮助与服务。香港公开大学为学习者提供导师制的学习支持服务,导师在指定的时间通过电话、电邮或在网上答疑引导督促学习者进行学习,并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此外,导师还会在平日晚上或周末安排面授导修课,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导修课外,学校还会安排个别课程的补习指导。同时,设有咨询中心,为学习者和访客提供在线和工作时间外全天自助咨询服务。此外,香港公开大学为有特殊需要的学习者(包括在囚、残疾、需要长期留医的学习者)提供设施和服务,协助他们顺利完成大学课程。

(六)鼓励学习者之间相互的学习支持

香港公开大学鼓励同学组织学习者团体及举办学习者活动,加强人际交流,彼此解决学习上的疑难。可汗学院通过勋章奖励为那些教同学的学习者颁发在线奖章,旨在促进学习者间相互的学习支持,降低学习过程中的孤独感,实现彼此促进。还通过暑假课程和夏令营等真实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增强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七)重视新技术的使用

英国开放大学在教学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视新技术手段的使用,提高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与水平。美国凤凰城大学也非常重视为学习者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为学习者提供在线学习环境。可汗学院借由微视频进行免费授课辅导,在全球推动了碎片化的移动学习。学习中还使用了画图工具、移动终端APP软件和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路径指导的知识地图;使用数据分析技术跟踪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供个性化学习诊断和推送技术;还提供有利于调动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者学习乐趣的自适应虚拟动画,以及旨在提高学习者学习真实感的虚拟实践技术。

作者:王慧 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内蒙古地区远程高等教育学习者学业保持研究”(NJSY14221);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之子课题“学习服务支持机制研究——基于系统的混合学习模式视角”;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科研项目“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者支持服务研究——基于学习者学业保持的研究视角”(IMRTVU-GSR1407)。

参考文献:

[1]李益骐,冯建力,李欣.西方发达国家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与启示[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

[2]高俊虹.可汗学院学习支持服务的特色探析及对我国远程教育的启示[J].海外英语,2014,(8).

[3]任为民,施志毅,蒋成凤.国外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3).

[4]郭恒.香港公开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5]金一强,鲁文娟.英国开放大学学习支持服务及其启示[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6]蒋成凤,罗立红,蒋善民,肖亦平.美国凤凰城大学的学习支持及治疗管理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7,(4).

面包培训总结范文7

一、实验材料的更新

实验材料是科学探究教学的基础,也是开展好科学探究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关键。平时教学中的实验材料有些来自学校实验室、有些来自社会市场,有些来自学生家庭,但也有一些材料在自己周围很难找到,这时我们往往可以求助于网络。一些网站通常可以为我们找寻到我们所需要的大部分材料。比如,在苏教版科学四年级教材中有关于“养蚕”的单元,但由于社会的演变、时代的发展,在当地已经很难找到养蚕所需的材料了,这时我们可以借助淘宝等购物网站,你会发现包括蚕种、桑叶等的养蚕材料应有尽有,甚至连帮蚕蚁移动身体的鹅毛都能够买到,这为我们的养蚕教学活动提供了许多便利,学生们对这项探究活动也是兴致勃勃的。当然,在科学教学中要用到的一些仪器设备在市场上难以寻觅,我们同样可以求助购物网站,还能以较为低廉的价格购买到合适的产品,像烧杯、标本、显微镜等。这时网络上的顾客还会成为你的购物指导,因为通常在他们购买后都会留下相应评价和晒单,为你的购物提供参考。

二、教学资源的更新

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程的顺利实施,离不开丰富的探究性课程资源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它在获取资源和进行交流方面的作用和价值日益凸显出来,网络课程资源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课程资源。传统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几乎成了除课本外的唯一信息来源。这时候在教学中运用网络技术,就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网络环境拥有的大量信息成为新的知识来源,成了源源不断的学习内容。网络环境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无限开放的课堂,通过课程的整合形成巨大的资源库,它储有大量的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等各种各样的教学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用好用活这些宝贵的资源,才能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学生在课内和课外可以上网收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并且学会传递、处理和应用这些资源。例如教学“养蚕”一单元时,我就让学生在饲养活动前先搜集与养蚕活动相关的资料,然后以小组交流,实现信息共享,初步了解养蚕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养蚕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三、教学媒体的更新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电脑、投影、展台等多种电化教学手段,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既优化了教学环境,又拓宽了教师教和学的思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在科学实验课中,有一些内容是在课堂上难以观察的,比如月相、星空等。以前在教学《看星座》的内容时,我通常是采用一些网络上下载的图片,利用电脑、投影仪和学生一起来认识各种星座,了解关于星空的知识,可这是平面的,和实际从天空中寻找星座还是有些不同的。在一次学科活动中,我和同行进行交流,她介绍了一款新的应用软件——starwalk,这是一款让你接近星空和天文学的应用程序。利用这款软件,只要将你的iPad对着天空的方向,就可以让学生看到实时星空,寻找不同的星座,不仅可以从当时所处的位置观察,还可以从地球上任何地点来观察星空星座。这也意味着你不仅可以看见中国的星空,还可以看见美国的星空,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这样的教学,引入了学生生活中常用的iPad扫除了时间和空间对人与人交流造成的障碍,形象生动,受到了学生的喜爱;也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iPad并非只能用来玩游戏,很多强大的学习功能才是它的价值所在,这些先进的工具和软件完全可以为我们科学教学所用。

四、交流平台的更新

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以及通讯方式的便捷,博客、微博、论坛、贴吧、朋友圈、说说等信息传递方式的悄然兴起,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自媒体的全新时代。即,全民随时随地分享、爆料、传递第一手信息。网络的出现创造了新的教育环境。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学生有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和空间,他们可以利用网上的资源自主地进行探索或与同伴合作学习,同时接受教师指导、帮助。当然,在网络环境下的科学教学如果仅停留在收集信息、加工信息、交流信息这一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学生创造机会,展示学习成果。记得在教学“消失了的恐龙”时,对于恐龙这种生活在远古时代的生物,有的学生如数家珍,知识非常丰富,而有的学生却知之甚少,可从学生的眼神中,我感觉他们想了解恐龙,于是我指导学生们以科学小组为单位,对自己想了解的恐龙展开研究,要求他们必须人人参与,人人有所贡献,评价时不仅要看个人的成果,更要看集体的展示。家里有电脑的同学可以上网查询,没有电脑的就利用学校的电子阅读时间查找,还可以查找相关书籍,访问知情人士,可以用话语、文字、图片、PPT等多种形式来交流。这种研究绝不局限于课堂,还要利用课后的时间。在第二次科学课上,学生们都带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有的用图片,有的用文字,有的用PPT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有的PPT的制作效果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在这次的交流中,学生充分利用PPT、图片、电子文档等现代技术,在这种成果的共享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收获,学生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一些平时不太吭声的学生也大胆进行了交流,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有的学生没来得及上台,他们还要求下一节课再交流,看到他们这么积极,我又找时间让他们都进行了展示,还展开了互评,这样全员参与、师生互动的方式更生动、更有益。

五、总结

总之,网络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是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科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巧用网络资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探究学习为核心,让科学教学不断更新。

作者:刘萍 单位:江苏无锡市查桥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材与教学现状研究

一、小学科学教材与教学现状分析

1.关于教材

现在小学科学教材在很多方面都没有体现出学科的特点,教材在选择和编排方面的科学性不强,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不利于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科学课主要在于增加学生的科学知识,并且掌握一定的科学概念,但是在小学的科学教材中,教师由于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不能选择符合新课程要求的教材,很多教材不仅排版的质量比较差,而且其难易程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相符。教材的选择需要考虑学校所在的地区特色,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开展教学。2.关于教学现在小学在开展科学课的时候都没有系统的规范,很多科学课的教师并不是具体的专业人员,科学课知识作为一门副课在大多数的小学存在,班级里学生的数量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负担的学生人数较多,而且需要跨年级进行备课,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而且需要学校提供大量活动器材和实物材料,并且配备相应的教具和学具,这对科学课教师而言,他们要承担的任务更是重上加重。学校的重视程度不足,相关的教学设施欠缺,这些因素不利于教师将规定的内容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二、有关小学科学教材与教学现状问题的对策探讨

1.通过不断研究编写科学教材

现在很多小学运用的科学教材都是结论性知识偏多的版本,这些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有很大的理解难度,纯粹知识的学习是违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需求编写更加有针对性的教材,在呈现知识的同时可以配置一些插图,这样形象化的编排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在上课之前还可以自制一些科学的教具,将科学的内容以实验的形式来进行,这样的方式可以加强学生对一些抽象知识的理解。

2.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

科学教师的成长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很容易产生困惑,再加上有些小学缺少教学资源来提高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因此积极地参加不同形式的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科学教师通过培训可以充分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并且可以提出自己在科学课堂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些问题可以得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3.学校要重视科学课

学校要改变对科学课的态度,在科学课教师的配置方面,不能把其他学科的教师安排在科学课中,因为科学课需要专业的教师来开展,而且学校应该注重科学教师提出的意见,投入资金来购买必要的教学设备,积极支持各种形式的科学活动,这样的科学课才能够达到新课程规定的要求,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的科研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其专业素质的影响,作为一个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不断学习的科学态度。仅仅靠有限的教学经验是不够的,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还要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及教学要求。

作者:严丽娜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成章小学

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策略

一、采取各类教学竞赛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虽然目前绝绝大多数小学课堂都开设的科学教学科目,并且小学科学教育的地位也有显著提高,但是相对语文、数学等主科来说,仍属于边缘学科,而且学校以及社会并未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重要性。这也在某一程度直接导致了教师在课前备课以及课堂教学中缺乏相关教学热情,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仍旧停留在完成任务的层面。在这个大环境下,教师普遍缺乏教学热情,而科学研究却表明当人在处于竞争环境中,人们通常会渴望更好的完成任务,完成任务的动力也会更加的强烈。所以,本地的小学教学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定期举报校园科学教学竞赛或是区域间的科学竞赛活动,让更多的教师能够直接参与进来,通过这样的竞争能够在某方面激励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在课堂上认真授课,在课后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并且批阅,最终教师也会更加关注课堂教学研究,积极思考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最终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提高。为了更好地完成科学竞赛活动,教师也需要阐明相关的教学方针和策略并且通过实践教学,让更多教师能够参与并且有所学习,这样帮助更多的教师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最终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二、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实践活动

科学课程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要在自我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提升。所以教师也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来进行科学探索,使得学生树立起相应的科学观。例如在学习“温度的测量”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温度的测量,怎样认识实验用具,怎样操作实验用具,并且如何进行有效地实验数据记录等。在教师演示时,教师就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在每一个步骤所选用的道具,以及操作的动作是怎样的。当学生自己亲自进行演示时,一定会与教师的操作步骤和动作存在偏差,比如把温度计放到烧杯中时温度计的置放方式和置放位置都需要保持一个标准的状态,而学生在操作时可能会忽视这些细节,导致实验的结果也会和教师的结果有着一定的出入。因此,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强调学生们的出错点,更正他们的操作方法。学生在经过教师的指点后就会明白自己实验的错误点,并且形成自己的认识,再次操作实验,加深印象,从而学习到温度测量的正确方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操作、纠正,最后学习到正确的方法,对这一课的知识掌握到位。所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实践探究活动才是科学学习的根本,并且也只有在学生自己的探究过程中才能够了解到自己的出错地方,并且能够根据教师的指点进行及时地更正,到达学习的效果。

三、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体验快乐

小学阶段的学生出于一种好奇心极强和探索心极强的阶段,所以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然后把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体现到科学的课堂中去。而实验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迎合了小学生们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在实验中的参与度。例如在浙教版小学科学“校园的树木”这个课题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搜寻校园内不同树木的情况。比如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让他们负责收集不同树木种类的树叶、树皮,然后把收集到的树叶和树皮进行分类和整理,确定好哪些是属于大树的,哪些属于小树或者小草类的。最后教师教学生用放大镜等工具来对这些树叶和树皮进行观察,并且记录好这些树叶和树皮的外形特征,比如树叶的叶子长度、叶子的茎向、叶子的厚度,还比如树皮的厚度、树皮的粗糙程度、树皮的硬度等方面都是可以记录下来的内容。更可能的是,教师甚至可以让学生去收集一些水草生物,教会学生如何制作植物标本,作为自己的珍藏品。这个环节也正好迎合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促发着学生们的兴趣,因此教师能够顺利带动学生进行科学课堂的学习,学生们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快乐,进一步地爱上这门学科。教师还可以把学生身边常常见到的动物作为实验的对象,例如浙教版小学科学中“寻访小动物”这个课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观察校园中的动物,比如“金鱼”、“蚂蚁”、“蚯蚓”、“蜗牛”等都是可以容易见到的动物。教师们可以让学生去观察金鱼游泳时嘴巴的运动状态,蚂蚁是如何进行食物搬运的,蚯蚓是如何钻进土堆里的,蜗牛爬行的痕迹是怎样的……这些问题也是学生平时会感到好奇的问题,所以这也更加激励着他们去观察和探讨。学生们自己拿着放大镜和其他工具进行探索体现了小孩子融入大自然的状态,学生们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也能够体会到实验观察带来的快乐,增加了对科学的喜爱之情。

四、总结

总体来说,科学这门学科是一门与大自然紧密结合的学科。小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所以学习科学的过程也对他们的身心成长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一起探索自然,学习科学知识。

作者:叶瑶瑶 单位:浙江省义乌市赤岸小学

第四篇: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1.教学目标不明确

由于中国传统教学方法极为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但是,这与开设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初衷相背离。这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学生自由学习的权利。因此,这样的教学策略更加不利于科学课程的开展。

2.没有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我国教育方法的不断改革,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政策需要被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见许多学校依然没有将学生摆在教学的首要位置。由于教师硬性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使得其产生抵触心理。由于学生的不配合,所以,就使教学工作不能够顺利地开展。

二、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争取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进而引发其主动学习知识的想法。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神奇的科学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用酒精等加热试管时,教师可以通过酒精灯所发出的蓝色火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将其燃烧时所发出的蓝色火焰进行讲解。因为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而乙醇燃烧时就会发出蓝色火焰。这样一来,首先通过实验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此,之后再进行生动的讲解。这样学生通过直接的观察不但能将理论知识牢记于心中,更能记住实验现象,以便为后续的科学数学学习做铺垫。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科学学习中,观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从外界得知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小学生的观察意识非常薄弱,所以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帮助其有意识地培养观察能力。但是观察并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发思考,这才是真正的观察力。例如,在教学液体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时,教师让每位学生动手操作。具体步骤则是分别用烧杯称取100mL的水与酒精。然后让学生将其同时放入另一个大烧杯中进行混合摇匀,随即让每位学生说出有什么现象发生。这时就会发现混合后的体积不是200mL,而是少于200mL。随后教师告知是因为两者的密度不同,所以混合后的体积不是200mL。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后续的科学学习。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通过提升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其善于观察的能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落实这两点工作内容。

作者:包洪水 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第二小学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以玩促学,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贪玩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要想让他们规规矩矩地在课堂上坐四十分钟,安安静静地听,对很多孩子来说都很难。一些老师对那些在上课时总是好动的孩子会采取批评的方式,责怪他们“不听话”,其实这样不对,老师也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心理出发,了解孩子们的特点,并且加以利用。这也就是说,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老师不应该再采用老方法,只是单纯地讲课,而可以换一种方式,以玩促学,通过一些小游戏、小实验,让学生得以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样一来,孩子们就不会再觉得上课很无聊,因为他们不需要一直纹丝不动地坐在凳子上,而是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动态的学比静态的听有意思很多。只要学生有兴趣,通过主动参与,在玩乐中学习,就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对学习、对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会好很多。以玩促学,让学生切实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己总结,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

小学科学,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走在时展前沿的学科,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了最科学、最真实的解释,小学开设这门课,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是一个劲地告诉孩子们这些知识,学生好像就只是一个接收器,牢牢记住老师所讲的东西,这样很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其实,老师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对这件事、对这种现象,你怎么看?为什么?自己去找答案,老师在旁进行指导,循循善诱,帮助他们。要知道,孩子们自己找到、总结的答案,肯定比老师告诉他们的要印象深刻。这样总结的过程,其实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如此,学生就可以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不仅掌握了老师想要告诉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这种能力,在今后遇到类似事情,完全可以凭自己去解决、发现。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做学习的接收器,而是主动进攻,积极学习。自己总结,让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科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总结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老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的思维才不会仅仅局限于老师所讲的某一个点,而是可以扩散开来,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通过老师的培养,让所有学生都拥有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自身的综合能力,让这些祖国的花朵在阳光下灿烂绽放。

作者:吕崇文 单位:山东省铜川路小学

第六篇:小学科学教学问题探讨

一、创新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

当前的小学科学教育,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显得过于程式化,不过就是在简简单单地重复着课本上的教学内容。书上有什么,自己就教什么。尤其是在实验方面,不看具体环境,不看实验的合理程度以及与现实情况的满足程度,一味地简单照搬,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喜欢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让他们对教学实验进行充分的自主创新设计。例如,在四年级下册《摆》一课教学中,原教材里,在本节实验上选择了单摆来进行。但这其实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一是延长了活动时间;二是不利于学生进行精确的科学观测。而且两次试验的设计也略显不人性化,在操作上具有较高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课堂上的实际实验操作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对过程进行改进,结果很多学生创新性地采用了双摆形式,一次性完成。相对来说,实验时间缩短一半,提高了效率,很好地实现了对教学过程的改进,完成了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二、巧妙问答,让学生自主理解

美国著名科学家加波普尔说:“科学与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问答是教学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取巧妙问答的方式,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化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提问原则,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是极为有用的,因为这可以让教师帮助学生充分实现自主化的学习过程。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化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伊始,就进行了一系列的提问。“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植物有哪几种?”“这些植物由什么部分构成?”“这些植物有哪些特点?”通过这样一些问题,帮助学生在联系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充分进行自主思考,并通过自主思考,深入理解植物与动物的区别以及相同之处。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之间的自主讨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在我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及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各部分之间和生命体的特性、生命周期复杂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并在课堂基本教学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化自由学习。巧妙问答,是教学中带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实现自由化学习过程的有效方式。通过巧妙问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学习效果,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打开学生的思路,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三、互动多样,让学生自主思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更好地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理解,帮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不但需要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还需要运用其它多种多样的互动方法进行辅助,比如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等。经过实际教学证明,这些方式都是极为有用的。例如,在六年级下册《踏上健康之路》一课的学习,我让每位学生都模仿残疾人,进行了实验互动。我让每位学生模仿体验了一只手系红领巾的费时与不灵活,与一只脚来回走的不方便和保持平衡的难度。通过这些体验活动,我帮助学生意识到拥有一个完整的身体是很重要的,进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怎么去保持一个完整健康的身体?”“残疾人是不是等于不健康?”“残疾人就一定是命运的弱者吗?”等此类问题。体验结束后,通过采取小组讨论与汇报的形式,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例子、想法以及日后的做法,让学生知道我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比我们更困难的人都在坚持运动,保持健康生活,进而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健康的重要性。互动多样,是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学习,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这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实现自主化学习的科学途径。

四、总结

前文所述,是笔者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并根据科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及其它特殊属性总结出来的做法,并且在多次尝试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科学是一门需要创新与思维的学科,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在科学课堂上展翅高飞。

作者:吴彩霞 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骑岸小学

第七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实现学生主动探究

一、优化导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就是一个导火索,可以点燃学生求知的火焰,进而使学生主动而积极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否则探究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导入环节,设计新颖而巧妙的导入,以激发学生更大的探究热情。

1.实验导入。

实验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与学习方法,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现象更明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学习《食盐的溶解》时,教师首先为学生做演示实验,准备好一杯清水与若干食盐,将食盐放水杯中轻轻摇晃,学生发现食盐不见了,这样学生自然会产生困惑,食盐去哪儿了?进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

2.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将其运用于教学中更能突出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特点。多媒体展现的不再是单一而静止的内容,而是将难以理解的抽象而深奥的知识寓于直观的事物与生动的场景之中,这样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主动性与能动性。

3.悬念导入。

小学生好奇心强,运用悬念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与积极探究。如在学习磁铁时,教师可以将磁铁提前放于衣袖中、口袋中,放于乒乓球中,为学生表演魔术,随着衣袖的移动,可以将乒乓球吸附于衣服上。学生跃跃欲试,但是学生拿在手里就不灵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自然可以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更利于学生探究活动开展。

二、有效提问,诱发学生探究动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力,是发现的基石、智慧的开端。我们要善于运用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进入求知的愤悱状态,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以解决心中的困惑。这样的教学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而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与积极思考基础上的自主探究与自主构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这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

1.问题要具有探索性。

过于简单与过于复杂的问题都不利于学生探究活动开展,会打击学生学习信心,甚至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学生的认知是经历从已知到最近发展区再到未知的循环过程,不断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在设计问题时要在已知与未知的联结处最近发展区提问,这样才能基于学生基础,又具有一定深度,能够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将未知转化为已知。

2.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教育事实,但也是最宝贵的教学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展开创造性探究,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化地发展。因此,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不能提出“一刀切”问题,这样的问题并不能面向全体,只能成为部分学生的探究。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探究。

3.问题要具有开放性。

传统教学提出的大多是检测型问题,只限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并不利于学生思维与探究的开展。不能拘泥于标准答案,而要提出开放性问题,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摆脱固有思维的枷锁,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三、质疑问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大门的钥匙毫无疑义是问号。”有效的科学探究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勇于提出问题,这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准。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喜爱追根溯源。教师要根据学生好问的特点,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如在学习《观察土壤》时,我首先让学生课下采集土壤,课上我引导学生思考,我们采集土壤是为了研究,那么我们要研究土壤的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学生展开认真而积极的思考,结合生活经验与所学知识提出要研究土壤的成分、是否含有水分等。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探究热情更高。当然小学生受各种条件的影响,提出的问题难免肤浅甚至是错误的,此时教师不可武断地否定,首先要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深入思考,进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四、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课外有着更宽广的探究空间,更利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我们要在搞好课堂探究的同时,为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探究活动,这样更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闻,更利于学生科学学习兴趣与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如学完《树叶落了》,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随着天气的变化,植物有何变化?让学生展开长期而认真的观察,这样更利于学生养成观察的好习惯。学完《盐在水里溶解了》,让学生探究如何将溶解在水中的食盐提取出来?这些课外探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更能引发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从而使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到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更利于学生综合水平提高。

五、总结

总之,我们要发挥科学课程的学科特征,为学生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放妥学生探究动机,引导学生展开一系列主动而积极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再现真理发现全过程。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可以让学生学会探究这一基本方法,让学生学会探究,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人,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全面发展。

作者:李占奎 单位:青龙满族自治县八道河总校

第八篇:小学科学课学生自主探究教学策略

一、正确理解、处理教材的策略

教师要本着“固本求变”的原则处理教材。固本,就是依据本课教学目标;求变,就是要从实验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改造或者增删。就是要钻研教材,并不断创新,并从多方面,多角度地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在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处理。如《浮与沉》一课研究“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活动,书中只列出了两种可供研究的物品,这时就可以对教材灵活处理,让学生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两件物品进行研究,效果会更好一点,学生在总结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时就会更加容易一些。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不会发生在被动的吸收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方法,创设一定的探究氛围,或采用一些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便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大脑中形成兴奋中心,促使全身各种器官处于最佳状态,这时学生才能真正积极和主动参与到整个探索学习过程中。因此,教师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是学好科学课的前提。可采取的方法有:

(一)设疑激趣

如教《研究磁铁》一课时可将载着手套的手(内藏磁铁)接近桌上的曲别针(曲别针被线系好,另一端固定的桌子上)。学生看到曲别针在空中飞舞,这时的思维便活跃起来,势必会想,老师是怎么办到的?手中有什么?它能不能吸引别的物体?由于急切想知道其中的秘密,从而会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下一步的探究活动之中。

(二)体验成功,巩固兴趣

探究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既有成功,又有失败。如“怎样改变物体的沉浮”活动中,有的学生为了让铁块浮起来、让装入水仍未沉下去的瓶子沉下去,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实验,这时教师应该充分发现学生探究中的积极因素,加以鼓励,使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使其体验到“失败是成功之母”,体验到意外。只有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更加持久。

三、创设自主参与探究的条件

(一)营造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环境

在一节课之中,教师感情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感情投入,学生的思路能否打开,情感能否释放,全在于教师的引导,所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民主的学习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就是要使学生有一种安全感,舒适感。使他们毫无拘束地去学习。

(二)引导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探究

新课标认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果还按原来的齐步走、一刀切的方式,就会出现能力强的同学“吃不饱”,进而兴趣减弱;稍弱的学生“吃不了”没兴趣的现象。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不同层次、深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选择,在研究的过程中都有所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地扶一扶,在探究方向和方法上进行点拨;对能力稍强的学生,要引导其自行选材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三)开放性原则

传统的自然教学,学生大多处在封闭的课堂教学状态之下,获取知识的途径过于单一,思维和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不够。因此,在改革后的实际教学中,要打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等等各种媒体和资源进行学习、学生不必为了学习而共同处在某一时间和地点,学习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完成,地点可以扩展到课外、校外。例如学习《节约用水》教师,可让学生调查家庭、学校周围,社区一些地方的用水量和浪费水的现象,尔后引导学生分组研究一些专题,如“水龙头的漏水情况”,“公厕冲水情况”等等。让学生通过调查、观察、统计数据等活动进一步研究,最后可以以板报,手抄报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无疑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参与,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四、合作中研究

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许多的困难,更需要相互协作,因此.自主学习更要讲究合作学习的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相应的方法,在观察实验时,引导学生明确目的、分工,积极动手动脑,共同完成观察实验内容,填写记录单。在搜集资料时,要为其他成员提供具体资料,选取有效的信息。在讨论时,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同时,尊重并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完成共同目标。

五、坚持科学探究的过程评价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出适当的评价。评价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如何一步步制定计划和实验的,也要注意学生在活动中的兴趣,责任感,合作精神等等。评价不是为了制造等级,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完善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是促使学生顺利到达科学彼岸的重要一环。

六、总结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线,让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运用各种策略,使学生爱学,乐学,学得快,学得好。将科学课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目的落到实处。

作者:王震 单位: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南麻小学

第九篇: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我校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经过调查了解,我校小学科学教学实际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我校小学专职固定的科学教师很少(16个科学教学班只有2个科学教学班是专职固定的科学教师),大多数教学班没有,科学教师所学专业“理、化、生”或相近科学出身的很少。由于农村小学教师缺乏,学校基本上是把科学课作为“副课”、“搭秤课“来进行教学安排。因此,科学课常存在着挤课、占课现象,甚至有极少数学生一学期连《科学》书都没见着,谈何科学课的教学。

(二)师资力量薄弱。

受应试教育思想和兼职教师影响,科学课得不到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应有的重视。多数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是兼职,几乎没有专业背景,这样的非学科专业背景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质量。

(三)教育经费缺乏,教学资源跟不上、教学配套设施缺乏。

没有经费投人,无科学实验室、教育设施奇缺难以适应和进行现代的科学教学。这让搞科学教学的教师感到非常困难,导致学生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落实的难度大。学校的学生从来没有进过实验室。要上科学课就干脆带学生读课本,这样很多的科学教学就变成了一种“走过场”。

二、我校小学科学教学实际现状的策略

(一)完善保障制度、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我校科学教学条件

转变观念,提升科学课的学科地位。一门课程的学科地位,取决于它的学科性质。小学科学课程的学科性质在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规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以促进未来国民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加强我国在科技竞争中的地位。”因此,加强科学课程改革,首先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上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到小学校长及科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科学教育提高到关系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高度来认识,不再把科学课当成副科,从而确保科学课的学科地位。

(二)壮大科学教师的队伍,增强科学教师的师资力量

小学科学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深的自然科学知识,而目前教师中有科学专业背景的教师不多,科学课教师主要任其他学科的兼职教师组成。兼职教师大多属于“科学”领域的“新手”,没经过学科训练,知识水平上不能达到教学的需要,所以很大部分教师亟待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

1.实施科学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长期以来的传统观念给语文、数学的主科教师在培训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给科学教师带来的却是“不平等”待遇。以致科学课没人愿上,没人会上。针对目前我校现任科学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学历不高和专业局限的状况,必须加强我校科学教师的师资培训。要把转变教师观念贯穿于培训的全过程,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2.提升我校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势在必行。

科学课本应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可是很多小学生表示科学课没意思,学完也没什么印象。这与学校科学课教育资源有限、很多内容无法开展,但我认为影响最大的是科学教师科学素养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校长也要重视本校的科学教育教学。这是提升我校小学科学教师素养的前提条件。在这些前提条件下,镇、县要常组织一些科学教师培训,努力转变科学教师的思想观念。镇、县教育行政部门每学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目的在于通过竞赛激发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比如进行青年教师科学课堂教学比武、案例设计比赛、现场说课比赛、教师操作技能竞赛、科学教师基础知识竞赛、论文评比等活动,给我校科学教师提供很多的机会展示自己,不断地提高科学教师自身的素养。

三、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我校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际现状,要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从上到下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是基础,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素养、教学能力是关键,结合当地实际挖掘地方资源丰富科学课教学内容,这能着实提高我校的科学教学质量。

作者:向泽会 单位:重庆市石柱县三河镇小学校

第十篇: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运用

一、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信息技术把以往的教学模式来了一个颠覆,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学生一定的震撼,实现了知识的完美转化,把抽象空洞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了具体直观的动态化知识。小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如果他们没有学习兴趣的话,很难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小学生天生好动,对于灌输性的知识提不起兴趣,如果把知识穿插到图片、视频等形式上,就能吸引到他们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小学科学本身就是传播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学科,在教学方式的应用上应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CAI课件的使用实现了知识的动态化,知识呈现的方式学生也比较喜欢,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激发,将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实现了乐学乐教的目标。比如在学习《在星空中》的章节内容时,首先让学生进行预习,粗浅的了解相关的知识。但是牵扯的内容都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魅力,把遥远、神秘、美丽的星空呈现给学生,教师就可以巧妙的运用Authorware、PowerPoint和Flash技术创设学习情景,把美丽的星空通过视频,图像的方式呈现出来,然后再结合这些信息技术诠释理论知识。

二、运用信息技术授课,完胜教学中的重难点

小学科学讲授的内容很多是非常贴近学生生活的,但是对于一些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对于这些学习难度系数较大的知识点如果采取机械式记忆的方法,效果肯定很差,学生听不懂、学不会的现象就会出现,甚至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对于小学科学而言,知识有简单和复杂之分,有重点难点之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比如板书版画授课,使用挂图,纯碎的语言描述等,这些途径小学生一般不是很喜欢,虽然老师讲的津津有味,甚至口若悬河,但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得不到激发。如果运用信息技术的话,就可以通过声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知识,也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多媒体技术在一线教学中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从视觉、听觉和体验上给学生很大的冲击,在辅助教学上发挥出巨大的促进作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把复杂枯燥的知识转化为鲜活的图像、动画等,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小学生天性好动、贪耍,如果课堂吸引不到他的注意力和兴趣,他就会脱离课堂,甚至思想逃离到课堂之外。而多媒体以声文图茂的优势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刺激着他们,有利于他们参与其中。比如在学习《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时候,对于课堂中牵扯的知识点,植物种子的散播方式:包括自身传播、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等,小学生生活阅历肤浅,了解的生活常识也比较少,讲授式的授课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为此攻破这些重难点,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果能通过视频讲解或者利用3DMAX制作的三维动画给学生演示的话,学生就会非常理解了,并且理解的更加透彻。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知识的转化,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易懂,大大提升了教学和学习的效果。

三、使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面包培训总结范文8

1.生活情境化

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是运用情境教学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第一步。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生活,而且学生利用生活中的知识能对教育进行更好的理解,因此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常识来进行更好的知识点学习,同时学习科学合理的知识能纠正学生已形成的错误的生活常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由于学生的主要学习场地就是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将情境教学融入课堂中,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另一方面,创设生活化情境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注重将知识点与生活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注意课堂提问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对知识点的理解,促进科学的有效学习。比如在上到食物这章节时,这一整大节都在介绍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点,通过食物含有哪些成分,能从中获得哪些营养以及辨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等小章节,学生可以学习到饮食方面的很多科学知识。像脂肪的辨别方法就是用棉签蘸一点食用油,涂在白纸上,分别用肥肉、花生米等在白纸上挤压、滑动,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留有油渍。

2.结合多媒体技术创造学习情境

将多媒体技术与情境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小学科学的教学。首先在进行情境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深入专研于教材,使得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二是重点关注难点,有针对性进行整合;三是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四是注重评价与反思;五是以学习效果的最优化为目标。在遵循这五大原则的基础之后,利用信息技术将书本知识点与情境进行合理设计,学生能够通过生动形象化的画面来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置身与真实的场景中去思考,利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加之多种媒体的特点,将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有利于学生进行更好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学习气氛。如《养蚕》一课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不能亲自饲养,这时,便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以及蚕的形态、习性等知识。

3.进行实验操作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以探究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它的特点就是实践性与操作性,直接也体现在教材内容编排中,教材中有许多的“动手做”和“观察”性实验,但这些实验往往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是被教师忽略的。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学校的教学资源设备不足,无法为学生的参与实验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就是教师忽视实验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模拟实验的情境,也可以要求学生私下完成实验,但要做好相关实验记录作为作业,老师在其中发挥监督作用,这样做的目的能增加学生对科学的学习热情,有效解决资源设备紧缺的问题。实验使学生在感兴趣的状态下,进行探究活动和掌握知识。它既是帮助学生获得直观感性认识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比如在进行探究面包上的霉菌生长速度时,教师在讲解课程之后,发放给学生一张记录表,让学生准备四块面包,分为2组进行7天实验观察,记录相关数据。

4.总结

科学作为小学课程的主科之一,对于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小学科学的对象是生活化的,只要你敢于开发思维,任何事物都存在这微妙的联系,一项伟大的发明往往来自意想不到的小事思考,所以只要你有想法就去做,必然会从中得到不少的经验,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作者:齐立 单位:吉林市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松江校区

第二篇:小学科学教学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一、创设情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疑问,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

1.通过观察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条件,让学生多做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实验中的新奇现象发生的条件和产生的原因,学生各种疑问就会随之而生。如在学习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的《我们知道的磁铁》一课时,可以设计“遥控小车”这样的一个实验,并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做的这个实验:把两块小的条形磁铁分别用白纸完全包裹起来,把其中的一块放在一辆普通的玩具小汽车上,然后用另一块去靠近车上的那块。学生通过老师做的这个实验,会观察到小车动起来了,可以前进也可以后退。于是他们会产生这样的问题:老师手里的“棒”到底是什么东西?当他们知道放在小车上包裹起来的东西是磁铁,老师手里的“棒”也是磁铁后,又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手里的同一块磁铁可以使小车前进,也可以使它后退呢?这样的实验现象就激起了学生深入细致的思考。

2.通过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喜欢玩,如果设计与课堂探究目标相关的活动,学生会很有兴趣地参与。例如在学习《轮轴》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做这样的一个活动:教师从班上选出一名最高大强壮的男生和一名最矮小瘦弱的女生,并拿出一个大可乐瓶,让女生握住瓶子较粗的一端(靠近瓶底这端),男生握住细的一端(即瓶颈),然后教师问:“如果让他们俩往不同的方向拧,你们认为谁会赢?”学生们会回答:“男生赢!”结果却是女生赢了。这时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实验结果发生了矛盾冲突,产生了“为什么”的问题,学生在这一问题情境中,激发了对知识探索的需求。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的氛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催化剂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青少年学生天性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老师与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平等的,老师不能以教育者自居,不去奴役学生;其次,老师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去偏爱某一部分学生,歧视厌恶另一部分学生。教师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和焦虑感,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在宽松的课堂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鼓励标新立异。要像北京十八中学的教师宁鸿彬一样,对学生“两欢迎、三允许”———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催化剂。

2.给予学生赞赏和肯定

认知心理学也指出,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诱发和融入,对学生的提问给予充分的认可和肯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能保持并增强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求知欲望,使问题意识呈现最佳状态。如对学生在学习、实验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都给予足够的宽容,耐心地引导,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特别是对不善于表达的、难得举一次手的学生更是如此,有一点点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应给予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每当学生答对问题时,就及时给予评价说“回答得非常好”、“真不错”;对有创造性的回答,就说“值得大家学习”、“你的见解很独特”等。老师的鼓励与表扬,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使情感始终保持在积极饱满状态,进而进一步增强问题意识的驱动力。

三、创设自由空间,保证充足时间,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的持续过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学生在多种智能的参与下解决问题的过程,需要创设自由探究的空间,教师应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给予有效的指导,尽量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探究

如教科版《斜面》一课,学生对“斜面是否省力”这一问题早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问题就得让他们来解决问题。教师先组织学生猜想,再让他们自己设计研究方案,并告诉学生只要方案可行,想怎么研究就怎么研究。然后提供15分钟的整段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索。结果有的组得出:斜面越平缓越省力;有的组说斜面在0到90度之间是省力的;有的组说在90度时不省力也不费力等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又会产生这样的新问题:“我们为什么这样设置,别的组是怎么设置的,为什么各组的情况都不是一样的呢?”在解决问题的充足的探究时间和空间中,又增强了他们的问题意识。

2.延伸教学,深入探究

在《我们知道的磁铁》一课上完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关于磁铁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磁铁的成分是什么?”“磁铁为什么具有磁性?”“磁铁为什么能吸铁?不能吸其他的东西?”“指南针是磁铁,为什么只能指向南北?”这些问题能激发探究活动的深入开展,可以说是高质量的问题。如果学生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的问题意识强化了,这也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捷径。科学课中,最重要的不在科学结论本身,而在于引导学生寻找得出结论的过程。教与学不是一桶水和一瓢水的灌输关系,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并不断的去探索“水源”,发现“水源”!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教师应用正确的方法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教师要开动脑筋,并持之以恒,努力地培养学生在科学课堂中的问题意识,实现高效的科学课堂,全面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者:吴静娟 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实验小学

第三篇:小学科学理性教学设计应用

一、突出教学的技术性特点

理性教学的一个重要表现方面在于教学的技术性,即教师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科学性特点。科学是一门严谨理性的科目,学生从小学习科学也是为了能够有一个理性和科学的大脑,而教师的教学会直接影响学生理性思维和科学观的发展。因此,理性教学首要突出其教学的技术性。教学的技术性第一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计划安排上,教学计划安排如何突出技术性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去阅读和接触教育领域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其次,教师还要不断去接触学生,需要从学生的身上找到教学的突破口。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大因素,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后便能够改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添加更多符合学生兴趣取向的内容。还比如学生的接受能力有着不同的情况,所有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考虑到每个人的接受能力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不能偏难也不能偏易。这些内容就是教学技术性的表现之一。教学的技术性第二表现在教师的课堂参与度上,尽管教学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但是教师作为引导者也必须和学生们一起来进行学习,这样就打破了由于师生之间存在的等级关系而造成的严肃局面,使得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这为教学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教师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也是教学技术性的表现之一,对小学科学教学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当教师做好这两点后,也就意味着教学活动处于一种科学的发展状态,这也是理性教学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理性教学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也会逐渐向理性化方向发展,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实事求是,理性判断

科学具有严谨性,不管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都要遵循实事求是、理性判断的原则,这是理性的体现。对于教学而言,教师要着重于教学的真实性,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来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还原给学生,通过实验或者实践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知识,这就是实事求是的体现。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中“植物的一生”这个课题,如果教师仅仅是给学生细致地讲解植物生长过程,不论讲解的内容有多么生动和精彩也不会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科学的价值。所以教师不妨和学生一起,用一个花盆盛一定量的土,然后种下植物的种子,最后把花盆放在教室有阳光的地方,和同学们一起观察这个种子的生长过程。这种方式的教学就是一种理性教学,通过实际的操作和观察来让学生感受到“植物的一生”,而不是教师凭空地讲解和说明来证明“植物的一生”的知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让学生能够从真实的环境中体会到科学的价值,体验到科学这门学科的乐趣,以此来调动自己的学习。还比如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这个课题,教师也要将声音产生的具体过程展示给学生体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切身体会到声音产生的过程,从而在今后的生活或者学习过程中做出理性的判断,判断声音的来源是否符合正常的规律,因此能够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去相信某个不靠谱的说法,也为生活的科学发展奠定一定的思想基础。

三、注重逻辑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所有的科学现象中都存在着一定的客观规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给学生呈现出这种客观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学生进行思考才有秩序可依。针对科学这个严谨的学科,学生更需要一个客观逻辑的思维来进行思考。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昼夜交替”这个课题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性的思考。教师可以问:“为什么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啊?”答:“因为地球在自转。”然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用乒乓球代表地球以及电筒代表太阳的光线来演示地球如何自转,昼夜如何交替。学生根据所学习的知识来进行演示,操作地球是如何自转以及自转的方向,太阳是如何运动,光线是如何照着地球从而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所有的思考和演示都需要一个逻辑性的思路,所以这种提问和演示的方式就是一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方式,并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定的逻辑顺序,这对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科学教学的理性教学还要突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不断的思考和操作中形成一种井然有序的逻辑思维。

四、总结

总体来说,理性教学是一个宏观层面的说法,落实到教学活动上来仍然要关注到微观层面的发展问题。不管是教师教学手段和模式的改善,还是学生学习态度和习惯的完善,都要表现出理性的特点,即思考的逻辑性以及处事的秩序性,只有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小学科学的教学才会有所效果,学生的学习能力才会不断提高。

作者:筅江苏 蔡爱春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城南新区科技园小学

第四篇: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研究

一、小学科学教学的现实状况

(一)部分教师仍然残存着传统教学观念

素质教育尽管在我国已经推行了很久,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科学教师没有真正掌握并运用素质教育理念,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旧处于权威和主导地位,完全忽略或者抹杀学生的主体作用,完全是独角戏、一言堂,不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第二,部分教师仍旧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完全忽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以及其接受科学知识的能力,导致的结果是教师在讲台上大讲特讲,而学生却在下面各行其是,如此很难达成教学目标;第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包大揽,为学生把学习所需的一切都准备得齐全,要求学生只要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就可以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做法无疑是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普遍缺乏质疑的精神和能力

小学生可以说是天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他们提出问题的欲望应该是非常强烈的,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学生所问的问题一般都与考试有关,比如说这个题目如何解、那个题目如何回答等,完全没有出现探究性的问题,而一旦出现需要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会束手无策。例如,为什么铁会生锈、为什么青蛙要冬眠等,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学生的反应要么是一片沉默,要么是一片哗然,最后都归罪于老师没有讲过,课本里也没有提供答案,所以不知道为什么。由此不难看出,学生往往只是在考试范围内学习科学知识,而普遍缺乏深度的对科学的探究、质疑精神和能力。

(三)科学教育较为严重地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表现出极强的功利性,只是在考试的范围内传授相关的理论和知识,而严重忽视、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他们没有充分意识到科学知识只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的探究欲望才能被充分地激发出来。只有通过亲身的实践,学生才能够切实体验到科学探究本身的魅力和带给自己的无限乐趣。

二、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科学的发现一般都是源自生活,因此科学教学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他们具有较强的科学精神。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龄段,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他们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好奇心和较为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坚持锻炼他们的观察、体验、感悟能力,从而充分享受科学探究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在教学中,可以尝试采取以下策略:

(一)合理运用自然和生活中的资源充实科学课教学内容

在科学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带领或者鼓励学生融入奇妙的大自然和火热的社会生活中,体会奥妙无穷的自然现象,感受变化多端的生活百态,这样就会无形中充实了科学课的教学内容,自然也就会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科学教材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可能会涉及不同的季节和时令,而有时教材内容涉及的季节和时令与实际授课的季节和时令不吻合,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进行教学内容顺序的调整,尽可能地做到因时而教,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密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同时,在不同的季节,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城市学生可以走进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农村学生可以走进广阔的田野)观察丰富多彩的动物和植物,了解探究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奥妙,最好能够采集一些动物和植物的标本,在课堂上进行细致的观察,并通过有针对性的实验,使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更加完整和丰富,进一步满足他们渴求科学知识的愿望。

(二)因地制宜地选择科学课教学需要的生活化材料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可能当地缺乏教材中要求的材料。鉴于此,教师可以选择当地容易获取的材料来进行适当的补充或替代,布置学生从家里自带材料,保证每名同学都能够参与科学实验活动,并且保证了实验材料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使材料来源并服务于学生,从而对相关的自然事物产生直接的感知。例如,在学习“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带一个水杯,同时从家里带来鸡蛋、铁钉、橡皮、玻璃球、小木块、纸片等,用上述材料进行相关的实验。在实验开始之前,组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上述材料的重量,猜测它们在水中可能是沉还是浮。对这些身边的材料学生比较熟悉,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就会减少弯路,从而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上述材料的选择和实验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意识与能力。

(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一个连续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到广阔大自然中去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通过观察、探索生活,学生会更加深刻地了解自然事物和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从而也就能够更加深刻地掌握科学知识。同时,教师坚持把课堂教学进行拓展,从而把课内与课外,尤其是与生活和社会形成有机的联系,保证学生得到更多的学习、探究科学的条件和机会,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创新精神。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就会针对自然、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现象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并积极想办法进行探究并最终解决问题,而不是传统教学中一味地等、靠、要。在习得科学知识以后,学生还能够积极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组织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可以有效地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1.有针对性的观察活动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组织学生对身边的一草一木进行细致的观察,包括树木的特征,以及树的根、干、枝、叶的构成等;细致观察大树在春天萌芽的情形、在夏天枝繁叶茂的情形、在秋天树叶变黄并逐渐凋落的情形。通过全方位的仔细观察,学生就能够切身感受到树木生命力的强大,也可以发现每片树叶都是不同的,从而体会到生命绚丽。在学习“寻访小动物”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植物园、田野里,在地上洒下碎面包片,并仔细观察随之发生的奇特现象:碎面包片引来了成群的蚂蚁,它们依靠集体的力量把碎面包片搬回了家。学生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能够培养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具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开展观察活动,对于农村学生而言,更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布置多一些的贴近生活的观察活动,例如,请学生观察北极星,并写出其与别的星星的不同之处。另外,蹦跳在草丛中的蟋蟀、蝗虫,游在池塘里的小鱼、小虾,钻在泥土中的蚯蚓等各种小生物,都能够作为观察的对象,通过细致的观察,得出它们各自不同的外形与生活习性,并写出观察体会和感悟,这种学习形式自然会事半功倍。

2.可行的家庭养殖活动

小学科学具有比较强的实践性,特别是“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这两个部分的实践性最强。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引导鼓励学生在家里养一些花草树木或者小动物,例如,学生通过在家里养金鱼、小乌龟、小兔子,乃至于小鸡小鸭、蚕宝宝等,来感受可爱的生命;在家里养一盆花或者栽一棵小树,通过为它培土、浇水、施肥,来观察它的成长过程。通过上述的养殖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可以培养他们成为一个富有爱心和责任心的人。

3.丰富的生活化实践活动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把课内与课外完美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融入自然和生活,通过科学探究和实践,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鉴于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了“指纹”一课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自己家庭的其他成员的指纹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后,建立一个家庭成员指纹档案;在学习了“水”一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于一些饮料的体积或容积进行调查,并写出小的调查报告;在学习了“生命世界”一课以后,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郊外或野外采集不同的树叶或者小植物制成标本,捉瓢虫、蜻蜓、蝴蝶等制成小动物标本。学生通过上述课外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理解科学源自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道理。尤其是通过课外活动,能够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

三、结语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做好小学科学教学工作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它需要教师在认真学习、把握新课标的基础上,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坚持生活化教学,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善于利用自然中、生活中所有能够利用的因素和资源,切实培养学生的探究、质疑和创新精神,从而持续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作者:潘晓红 单位:长春市朝阳实验小学校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浅析

一、引言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是将学习的过程主要分成了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自己预习将要讲解的新内容,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第二个环节是强调学生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第三个环节就是当堂训练。这是对学生课前学习以及教师课堂上讲解完后一个检验的过程。“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无疑是一种成功的教学理念。在实践的基础上,这一优秀的教学理念被得到认可。自从提倡新课改以来,许多小学一直遵循新课标的教学目标,采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经过近些年来的不断调整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因为它所收到的效果是出乎我们所意料的。这种教学模式也是非常具有创新精神的,创新之处就在于课堂上不再拘泥于教师一味讲解的模式里了,以前老师是课堂的主角,而现在主角已经成了学生。在我们小学科学的教学中,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大的转变。“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二、打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学科学优质课堂的策略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有其普遍存在的规律性,但是也有特殊之处。我们教学的思路可以遵循这一理念的普遍性,按照它的基本原则出发。但是因为不同年级的孩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的学科之间也有其特殊的教学特点,我们不可以忽视这一问题的存在。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来展开论述。

(一)突出教学重点

突出教学重点是小学科学这门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要求。我们在这门学科的教学中,不能不分重点将所有知识点都“一锅端”地丢给学生。因为那样不仅起不到我们预期的教学作用,而且还会给学生一种烦琐的感觉,长期下去甚至会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学的情绪。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真正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中的三个教学环节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而具体的准备工作就应该包括教师对授课内容中重点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有条理有层次地将重点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我们在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是什么》这一章节的学习中,我们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来明确这一章节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肥皂泡的观察,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还应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明确以上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展开教学,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优化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要想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打造优质课堂,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发挥到极致,我们还应该对上述中提到的三个主要环节进行细化。具体环节如下:确定教学目标(学习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工作(自学指导)——究竟学得怎么样,有何疑问,展示出来(先学)——面对展示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后教)——当堂检测(当堂训练)——课后小结。

1)目标的设定首先目标的设定一定要详细具体,将目标尽可能具体化。我们使用的教材难免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相关的知识点之间并没有总结在一起,所以学生看了以后难免会感到杂乱。因此,设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在小学科学的教学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每堂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告诉学生我们在每一章节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是什么,然后再展开教学。这样学生才不至于一整堂课听下来后不知道哪些内容究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重要考点,也不至于一堂课下来让学生感到负担很重。

2)在课前为学生布置好具体的任务,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预习工作是开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起这个环节。小学生自身还不具备很好的自我学习能力,他们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如果我们对学生在完全没有指导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学或者预习,那么学生就会出现找不到重点、盲目学习的问题。所以说,我们在让学生自己进行预习前,先给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并为学生布置好具体需要预习的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工作,这样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

3)教师进行点拨学生通过自己课前的“先学”环节,明确了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带着自己在预习时遇到的问题来上课,在课堂上将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对其进行“后教”,重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例如,在三年级上册《校园里的小动物》这一章节中,我们让学生自己在课下预习,并且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比较和观察狗和兔子的相同点以及不同点、学会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如果说学生在预习中就已经根据教材找出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而依旧不知道第二个问题,那么我们在课堂上,就重点为学生讲解第二个问题。

4)当堂训练当堂训练,可以说这是对我们教学工作中上述几个环节的检验。我们在实施当堂训练这一环节的时候应注意以下两点:(1)一定要注重课堂反馈的及时性。如果反馈及时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为学生找出问题所在。进而调整教学方式或者教学内容,为学生再次进行讲解,使他们能对知识完全掌握。(2)还应注意多样性在课堂中的运用,因为这在当堂训练环节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5)课后小结课后的小结是对一堂课中所有重点问题的一个升华。往往在这个环节中,会将整堂课的精华涵盖在里面。有时候,我们一堂课为学生灌输的知识难免会出现杂、多、乱的情况,这时候就更有必要进行课后的小结,使学生梳理自己的思路,在脑海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作者:范敬 单位:高邮市三垛镇二沟小学

第六篇: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研究与探讨

1.教师课堂教学与作业巩固相结合

发挥教师的作用是实现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的重要步骤。教师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专业知识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这就要求教师的专业知识达标。教师不能处于原地踏步阶段,一直运用原有知识进行教学,这样的结果必然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要跟随时代步伐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库,通过网络、培训及阅读书籍等方式进行自我完善发展。另外,有效的课堂需要作业加以巩固,让学生对理论化知识加深理解,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重质不重量的原则进行作业布置,也可以通过单元测试等形式检测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行错误分析,使学生明白哪些知识点还不能有效掌握,老师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学习,为日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比如,上到有关电路的课程时,将书本上一些来不及讲解的问题像电池与小灯泡是怎样安装的?电路中电流的路径是怎样的?试着标出电流的路径,等等,以作业形式让学生写下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理清学生思路,从而有效巩固科学知识。

2.在小组合作模式前提下的有效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运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教学模式仍然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就像一个容器只需要吸收就好,其实这样的模式极其不利,因为学习是学生的责任,老师只起到引导作用。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知道埋头苦讲,不重视课堂互动,则会出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私下搞小动作浪费时间等现象,从而影响学习,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有必要采用这一模式,老师根据对学生的基本掌握情况,从学习成绩、性格及兴趣爱好等方面把不同学生分为几大组,之后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差异分工合作,老师在学生讨论时进行相应指导,让学生的讨论中心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老师也可以在讨论结束后,抽取部分同学进行回答,不像以往让小组指定的人回答,这样做可以简单地抽查是否小组每个人都积极进行讨论。比如,上到《生的事物和熟的食物》时,老师通过以鸡肉为例的实验操作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实验后的物品分配给各小组,老师可以提出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生的为什么不能食用?等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结合简单游戏进行有效教学

小学科学学习相对于其他课程学习是比较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以兴趣为出发点采取相应措施激发学生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打开事件大门的关键钥匙,一件事情要想做成功必然有对这方面的兴趣,才能花心思在这方面。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有关科学的基础知识还比较薄弱,活泼好动很难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等缺点,同时优缺点是相对应的,老师如果能在教学活动中正确引导学生思路,则学生能够很快吸收相应知识点,正因为小学生还处于爱玩的阶段,对学习的重要性还没有清楚的认知,没有花时间在学习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游戏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提供相应奖励。同时游戏融入不能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要注重时间的把握程度,实现学生注意力集中这一目标时就可以进入正式教学活动中。如上到岩石内容时,可以岩石为中心进行知识抢答比赛,回答出问题最多的人可以得到教师相应的奖励。

4.总结

在教育改革中我们要摒弃不利于发展的因素,继承传统中的优秀精华,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我国教育对学生而言一直都是体现着“让我学”而不是“我要学”,充分表明要让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必要性。如何对科学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打造一个有效的课堂模式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科学知识,需要不断探讨与经验总结。本文从教师专业、课堂模式及学生兴趣方面进行讨论,提出相应对策实现有效课堂。

作者:齐立 单位:吉林市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松江校区

第七篇: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有效措施探析

1.引言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一般是在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使用有效方式设计和规划各个教学环节,也就是教学设计主要介于教学实践、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之间。通过教学设计与定位,有助于教师、学生充分掌握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可见,对小学科学教学进行规划设计,是小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但当下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学科性和非规范化的缺失倾向,因此,需要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小学科学教学的设计正常开展。

2.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学科性和规范化比较缺失

按照当下教学设计模式、最新理论与教学发展趋势,以及过去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同时充分结合国内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需要,人为地对小学科教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其中包含板书设计、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反思、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等,要具体到教学设计的每一个方案,但是设计全过程中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2.1科学性

教学设计时,各个要素表述不够清楚,一些知识点、概念混乱、模糊不清,如:教学用具、教学准备、教材准备与教学手段等存在差异。在部分要素具体表述的过程中,尤其是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表述时,容易出现实习作业、谈话法、讲授法等各种不全面、不充分的方式。

2.2随意性

虽然科学教学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作为重要环节,但是在教材分析与学习分析时,教学作用和内容并不明确。一般表现为:教材分析变成教学背景的分析,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置于教学难点前、教学目标制定后,导致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工作者对于教学理解不够全面、深入。

3.促进小学科学教学学科化与规范化的策略

3.1引用探究性的课堂学习

3.1.1动物植物在科学教学的作用

教师概述科学教学内容时,要充分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例如:以多媒体展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具体问题包括:(1)小学科学中动植物分类与属性。(2)小学科学中大气的来源和去向分别是什么?(3)小学科学中有用气体与污染气体取向与来源。(4)为什么大气中各种气体含量多年来基本不变,各种气体之间是怎么保持平衡的?将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再进行解答,获取问题的答案。

3.1.2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对于小学科学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情境引出绿色植物与水循环关系的问题,教师通过展示水循环示意图,让学生对其进行描述,以增进他们对水循环途径的认识。随后进行“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的探究实验,教师以多媒体展示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实验目的:观察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发生的过程;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通过哪个部位散失水分。实验步骤:从准备好的实验材料中分别选一盆植物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用透明塑料袋罩住植物作为实验组;先用透明塑料将另一盆植物的叶子罩住,然后将两盆植物分别放到阳光下,以便能较快地观察实验现象;最后观察实验现象,对比两组装置中出现的现象,经过讨论和分析得出蒸腾作用是通过叶片散失水分的结论。

3.2重视小学教学的设计实践性

具有良好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既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得当、教学活动开展与教学环节完整性,又要重视学生学习活动能否体现出学习的主体,能否体现出学生探究性、自主性与合作性,教师能否掌握会学与学会两个概念。只有教学设计中高度重视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重视教学批判与反思,才可以真正实现教学中学与教双边互动,进而从学生学习状态、交往思维、情感状态与交往思维等了解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真正认识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方式与教学内涵,确保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实践性。目前国内小学科学的教学设计陷入理论性过强、去专业化与非规范性等困境,究其原因,大部分教学设计者过于重视教学成绩,忽视了教学实践性与针对性,加之部分教学设计者没有充分理解小学科学教学理念,导致小学科学设计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教师无法发现一些需要研究分析的问题,也就不能真正理解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弥补。因此,在职前教师培养过程中,需要增加教师实践教学的经验,给小学科学教学创造体验机会,使学生真正置身于教学中。例如:小学教学过程中应用相关案例与教学视频进行分析,在研习、见习、实习教学实训过程中,确保教学内容倾向小学生的心理,把学科知识转变成学生比较弱容易理解的知识。只有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掌握各种知识,全方面理解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与方式,使用适合小学生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与效率。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