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改革以及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相关政府部门所设定的新的会计制度,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业单位必须要不断创新财务管理方式,通过有效应用新政府会计制度,为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分析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策略,旨在为今后相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长效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促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落实。事业单位的相关人员要尽快掌握新制度的变化内容,并实施财务有效措施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保障事业单位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的意义

(一)有助于事业单位优化资源配置

原有政府会计制度就提出了关于折旧摊销的问题,但是很多行业并没有予以重视,也没有规范折旧摊销相关问题。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使得事业单位的相关制度不再流于表面,针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年限做出了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进行资产计提折旧摊销,能够将单位内部的资产运行状况真实的反映出来,便于企业进行资产的优化,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二)有助于事业单位规范业务活动,强化单位内部控制

事业单位不断规范业务活动,完善内部财务体系,但是这一体系的完善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来约束。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事业单位要生成财务报告、预算报告,并且将二者结合起来,有助于外界监督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1]。随着财务信息的日益透明,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越来越规范,促使其不断完善财务体系,更加有利于内部控制的强化。

(三)有助于事业单位绩效管理评价的科学化

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要求事业单位要按照权责发生制将各项费用归集起来,促使其准确核算单位成本。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引入成本概念,能够有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绩效评价制度,促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评价更加科学化。

(四)有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更加规范,同时还加强了财务会计功能,将权责发生制引入会计核算中,促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更加合理和精准。新制度增加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科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科目,同时还引入了坏账准备等,这些都有助于将单位的实际价值真实地反映出来。此外,该制度还将收入和费用会计要素引入进来,明确了当期收入和费用要计入当期,这一规定与事业单位的会计配比原则更加适应。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有机结合起来,并分别生成相应的报告,更加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的主要创新点

(一)重新划分了政府会计要素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会计要素进行了科学划分,在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财务会计核算设置了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在收付实现制的基础上,预算会计核算设置了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等。由此看出,重新划分后的新政府会计要素更加接近企业的会计要素,对于经济业务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涵盖得更加全面。可见,细化的会计科目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资产负债计量属性的种类增多

原有会计制度要求按照实际成本计量资产,计量属性比较单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明确指出会计主体计量资产和负债时,既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计量,也可以根据重置成本、现值计量,需要确保资产负债金额可以持续计量,并且保证计量的可靠性。新制度增加了计量属性的种类,事业单位在计量时可以按照实际业务选择适合的计量属性,从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水平。

(三)变更了会计核算,使得财务报告体系更加完善

原有财务报告制度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等到年末才开展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会计报表主要是对预算收支结果的反馈。由此可以看出,原有的报告制度对于运行成本和运行效率的考虑不够全面,显然是无法满足财政形势需要的。新政府会计制度中变更了会计核算,要求事业单位建立财务和预算报表。其中,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是权责发生制,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以及附注等,能够真实反映单位的财务运营状况[2]。编制预算报表的基础是收付实现制,主要包括预算收入支出表等。通过这两个报表,可以将资本成本运行和执行情况真实地反映出来。

三、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内控意识淡薄

由于事业单位自身的特性,在职能划分时就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不注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这些情况都使得单位内控意识比较淡薄,无法将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实到位。一些管理人员对于相关工作的开展不太重视,并没有认识到自身在内部控制工作的职责,使得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财务部门在相关工作的开展中没有切实履行自身的职责。除此之外,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缺乏制度保障,尽管一些单位建立了内控制度,但是却存在一些问题,难以保障内控工作的顺利开展。制度的缺失导致事业单位难以有效地分析自身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问题,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缺乏预算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执行力度不足

目前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预算管理工作没有很好地落实下去,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就没有制定相应的预算管理应用机制。一些事业单位对于自身战略目标的应用不够重视,使得其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对于应用预算的执行没有落到实处。此外,还有一些事业单位存在内部审计缺失的情况,而且相应的监督机制也不够健全,这些都给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实际管理效果与预期效果存在一定差距。在应用预算管理机制时,如果没有将其切实地执行下去,那么在应用收付实现制时,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开展就容易出现误差。如果这一现象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非常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给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三)财务信息存在不真实现象,导致财务风险问题出现

原有的会计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资产折旧和摊销的相关内容,使得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时,在资产折旧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导致一些数据信息失真的情况出现。事业单位开展资产估算工作时,经常会有虚增资产的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得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效率比较低,一些资产并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不仅会对事业单位的发展产生制约,还会使得单位在运行环节中出现财务风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财政信息系统得到了有效完善,要求事业单位及时处理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资产问题。但是大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应用资产信息系统,那么在应用财务核算系统时就无法实现信息共享,资产管理工作失去连接性,在应用资产信息数据时就会出现一定的滞后性[3]。事业单位在资产核算完成之后开展总结工作时,很难一次就将所有的资产项目清查完成,从而对相关数据分析工作产生一定影响,进而阻碍事业单位的全面发展。

(四)缺乏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员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财务管理效果。事业单位缺乏专业财务人员的原因主要有:第一,财务管理观念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部分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没有充分考虑整体目标,在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不合理情况,造成资金浪费问题的出现。有些单位通常是事后核算,其内部财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按照会计法规执行。第二,单位内部缺乏竞争机制,财务人员的竞争意识不足。与其他单位不同,事业单位具有编制特性,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工作比较稳定,在平时工作中缺乏竞争意识,不注重自身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提升,业务处理能力不强,其财务管理能力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后,这些财务人员很难快速适应新制度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务管理成效。第三,人才培训机制不够健全。自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之后,由于缺乏健全的人才培训机制,一些事业单位并没有根据新制度的变化组织相应的培训活动,其内部财务工作人员也就没有及时地转变管理思想,难以适应新制度的要求。

四、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

只有转变思想观念,才能实现具体行动的转变。由此可见思想观念在实际工作的重要性。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之后,事业单位的领导要转变思想观念,同时还要注重单位内部所有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组织相关知识讲座等形式,让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尽快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变动内容,认识到该制度的意义,以及在该制度实施的背景下如何开展自身的工作。相关管理人员要深层次地分析单位的发展战略,从思想上加大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并且结合本单位自身的实际经营情况制订相应的战略计划,作出科学的决策。

(二)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制度的科学性

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后,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并且要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事业单位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管控单位内经费的使用情况,从整体上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首先,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制度和上级有关规定,进行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想使得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得更加科学合理,需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积极参与到制度的制定中来,集思广益。其次,事业单位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该制度需要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现金管理。事业单位在进行现金收付时,应确保现金收入要有凭证,现金付款要有票据,保证现金管理的规范化,防止账目不清的情况出现。在进行付款审核时,出纳人员必须要审查付款凭证,只有确认手续齐全,并且经相关经办人、责任人签字确定之后才能付款。如果其中某个环节不符合规定就不得办理付款。在进行现金账目管理时,必须要做到日清日结,按照财务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库存现金的盘查工作,做到账实相符。二是要加强收入管理。事业单位在进行收入管理时,应严格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针对财政补贴、拨入款项等收入开展财务核算工作,单位内部的所有收费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收取。相关票据必须要应用统一的规范票据,针对收入管理事业单位要统一核算,将收入和支出进行明确的划分,分别进行集中管理,避免公款私存等行为的出现。三是要加强支出管理。事业单位在进行支出管理时,要严格按照相关审批程序执行。同时要加强支出管理监督,在审批报销等事项时,要严格按照单位的审批制度执行。在保证报销事项真实合法的基础上,由相关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付款,并做好相关资料的留存。

(三)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优化控制流程

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将相关工作内容落实到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的重新规划,正确认识到新制度内容的变化,在开展单位内部其他业务时,能够保障权责发生制使用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通过预算工作的重新规划实现对风险评估内容的整改,促使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得到更加全面的应用。此外,事业单位要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内部控制工作,明确内控工作的责任人,并根据岗位设置科学合理的划分工作职能。同时要不断优化内部控制工作的流程,通过这种方式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进而提升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执行力,为事业单位内控工作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在财务报表和预算报表的编制方面以及收入和支出的核算方面的有效性,不只要求事业单位在分析数据时更加准确和高效,并且还要求提升单位内部财务系统的功能。当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系统是不能完成双报表的编制工作的。所以,事业单位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根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财务系统软件,不仅要强化财务系统软件的功能,还要完善财务信息软件的程序。同时邀请这方面的专业机构为单位建立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单位内部部门和人员可以通过平台共享相关数据信息。通过财务信息系统编制出符合单位管理者需求的财务报表以及预算报表,保障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决策的科学性。

(五)重视人才建设,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

财务人员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业务能力水平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有重要影响。因此,事业单位要重视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保障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单位内部的顺利实施。首先,事业单位要加大培训力度,结合现有财务人员的实际情况,针对新制度内容的变化开展培训活动,让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新制度的改革,并将培训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比如,事业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培训,还可以聘请相关专家授课等。通过多种培训形式,让财务人员尽快掌握新制度的创新点,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单位内部财务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培训活动中,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的要求。综上所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是制度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应当转变思想观念,加大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促使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保障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向贞兵.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4):100-101.

[2]曹平.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加强和改善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21,(19):1-3.

[3]康晓青.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纳税,2021,(17):132-133.

作者:梁永梅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