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i-Counte在商业银行中应用

便携式i-Counte在商业银行中应用

[摘要]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现代化的进程,随着自助设备在商业银行的总体业务中占比越来越重,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利用自助设备提升业务办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本文就XX商业银行自助设备便携式i-Counter(客户PAD)的应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探究。

[关键词]商业银行;客户PAD;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造成了客户向线上办理业务和接收服务的迁徙大潮。一方面改变了客户消费行为模式,导致金融服务供需双方的市场地位发生倾斜;另一方面也为银行网点转型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工具。

1.网点转型工作与创新相结合

在新技术背景下,如何应对当前线下网点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深化网点转型工作,是未来商业银行大零售战场成败的关键所在。面对网点转型工作,XX商业银行通过推广自助银行领域重点产品创新,包括便携式i-Counter、厅堂智慧大脑和智能打印机等,致力于打破客户传统的消费、理财等金融行为和员工固化的操作、思考及服务行为模式;其次XX商业银行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打破银行服务必须在柜台办理的服务空间限制。本文将以便携式i-Counter(以下简称“客户PAD”)为例进行分析,客户PAD作为可移动的银行“柜台”,真正实现综合业务的实时办理。

2.客户PAD应用环境与场景分析

客户PAD作为网点轻型式自助设备,因其“方便携带、小而轻”的特点,同时可以用于工作人员厅堂与外拓的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客户PAD可以实现柜面80%的业务办理,比如借记卡发卡、借记卡激活、客户信息修改、重置和修改交易/查询密码、不动户解控、账户升降级和挂失/解挂等一系列业务,简称为“小型VTM”。2020年XX商业银行从开始试用客户PAD至批量式投入使用的期间,虽然上线了众多业务,但从交易结构看,客户PAD从上线至今受理的业务集中为综合签约、客户信息修改、借记卡激活、借记卡开卡等业务。与此同时,通过对比XX商业银行各个网点客户PAD累计交易量可以看出,客户PAD使用优势明显但仍有不足。本文通过选取部分网点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大于100的交易笔数,将从与原有移动PAD和VTM的使用对比,客户PAD的优势以及不足对比,以及对、高校等上门外拓业务的支撑作用,和同行业离行式自助设备使用对比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见表1-1部分网点交易笔数。(网点名以字母代替)

3.客户PAD与原有厅堂设备使用对比分析

在客户PAD投产使用期间,本文将通过上文提到的两种应用环境与场景,分别为客户PAD与厅堂集成式VTM使用、客户PAD与原有移动PAD外拓两种应用环境与场景进行对比分析。

3.1客户PAD与厅堂集成式VTM对比分析。一是业务办理时长。本文通过询问XX商业银行上文提到的部分网点工作人员和实地考察相结合,剔除自然上门客户进入厅堂办理业务的等待时长,仅以办理业务过程中的时长计算为例,并结合上文提到的六种交易进行对比。通过客户PAD与厅堂VTM办理业务时长对比分析,同时将客户身份证或银行卡置于客户PAD或VTM读卡区并完成人脸识别的情况下,客户PAD办理业务的时长均低于网点VTM,甚至不到一半时长。二是设备执行时长。客户PAD与厅堂VTM设备执行时长对比分析,客户PAD人脸识别与客户签名的时效性要快于网点集成式VTM。而读卡时常与网点工作人员授权时长基本持平。此时,对于授权方式的选择,厅堂VTM相对单一,客户PAD选择多样且比较灵活。在快速办理业务的同时,客户PAD可以有效减少客户的等待时长,缓解柜面和自助设备的等待时长压力,给客户带来更为舒适的体验。

3.2客户PAD与移动PAD外拓对比分析。一是释放运营柜面人员。移动PAD作为网点重要物品,已在平台进行登记,有网点运营专人保管并出入库。除柜面运营人员以外的其他条线人员如借用移动PAD,需使用专用app进行交接登记,交接记录流转至行长室完成最终审批。整个流程下来繁琐复杂,不利于临时借用。此外以借记卡办理为例,移动PAD对、高校等外拓业务支撑时需网点运营人员一人经办一人复核。而客户PAD作为轻型自助设备,仅需具备授权角色的工作人员审核无误后即可办理,无非必要的运营人员,此时可以大大释放运营人员。同样在外拓方面来说,客户PAD更为便捷快速。同样设备执行情况进行对比,移动PAD执行时长明显高于客户PAD。因移动PAD在办理业务之前,网点运营人员需平台临时签退,再登录移动PAD办理,需连接WIFI或者移动热点,有时会出现信号不稳定的情况。如遇移动设备与背夹蓝牙断连,需重新登录。读卡或是人脸识别的执行会出现迟缓反应的情况。因客户PAD作为自助设备,可以实现wifi连接与自身搭载的4G无线通信网络技术连接并用。同时网点人员无需签退平台,也无需登录,仅需在旁边进行指导客户办理业务并授权即可。此外,营业结束后,客户PAD不涉及运营人员流水核对与柜员扎帐,营网点运营经理如需平账,也无需考虑运营人员的设备使用。二是打破网点物理渠道的限制—以企业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为例。xx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在盂县注册成立,公司以其他的模式经营煤炭。公司员工约200余人,其作为我行企业,XX商业银行将银行柜台“搬到”了企业矿区,上门为企业员工办理借记卡发卡与激活等业务,让客户享受到了集中办理业务的优质便捷服务,企业员工纷纷赞不绝口。客户PAD作为移动柜台服务真正打破了网点物理渠道的限制,实现了三尺柜台与金融服务的智能化和可移动化,客户足不出户即可通过移动柜台办理借记卡发卡、网银手机银行签约、账户升降级、重置密码等多项业务。同时,客户PAD采用先进的“活体检测”技术,依靠设备终端配置的“红外双目摄像头”,实现无感活体检测,有效保障金融服务的安全性,客户只需做类似于“抬头”、“左右摇头”、“眨眼”等简单动作即可进行身份验证,让客户真正享受到新科技带来的便利,离柜式自助设备的应用更有利于促进网点转型。

4.客户PAD在同行业中的使用优势与不足

4.1客户PAD优势。一是打造“移动柜台”。XX商业银行客户PAD不仅能在厅堂移动服务客户,更能走出厅堂外拓营销客户,同时当天业务办理完毕后影像及时上传至平台,通过与同行业对比分析,无需事后监督进行二次质检。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全流程、全功能的一站式移动金融服务,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银行柜台的服务模式。二是持续丰富业务功能。在与同行业进行网点离柜式自设设备的对比中,XX商业银行的客户PAD目前已实现包括银行卡发卡、银行卡激活、客户信息修改、及时语开通、电子渠道签约/解约、卡挂失、密码修改与重置、账户升降级、理财购买、风险评估等主要业务功能,不仅能够直接为客户办理业务,还能够辅助厅堂其他自助智能机具业务办理。三是主动服务减少等待。通过与同行业对比分析,XX商业银行客户PAD在服务客户的同时等待时间较少,无需连接远程复核岗位,仅需现场授权即可。客户PAD推动业务处理从“柜面被动等待客户”到“厅堂主动服务客户”转变,服务客户向前“再迈出一步”,减少服务客户中间环节,服务客户更加主动,从了解客户需求到提供解决方案,再到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贴身服务。四是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在业务办理方面,推动网点客户PAD移动设备的普及运用,将网点业务集中到客户PAD上面,可实现客户金融业务的一站式和移动式办理。同时,客户PAD也可成为理财经理了解客户信息、推荐相关业务的有力工具。网点智慧化转型将缩短客户与店面之间的心理距离,改变过去定点定柜的业务办理模式,大幅提升了客户获取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体验感,真正利用线上思维对网点重新赋能,实现网点在线。

4.2客户PAD不足。一是产品加载服务。由上表1-1部分网点交易笔数中可以看出,除XX商业银行A9网点借记卡开卡与综合签约基本持平外,XX商业银行A8网点借记卡激活数明显高于综合签约数量,其余网点样本均存在此种情况。说明各网点使用客户PAD的交易比较集中且单一,网点人员在使用客户PAD上门办理业务过程中,并未实现一一匹配(激活或开通一张借记卡,相应开通手机银行/网银等业务)。网点人员在追求速度办理的同时,数量的激增不能代替质量,也应提高效率、追求质量,将产品加载于企业或高校企业的支撑,真正实现一站式服务。二是网点使用率。经了解,网点人员对客户PAD的使用尚未做到人人熟知、人人了解。仅是经常外拓的人员使用率较高。网点人员在配置方面应考虑到客户PAD的使用情况。网点设备进行采购与投放时,分行应积极进行培训,与之相应的需要加强员工队伍的素质建设,提升网点员工的通岗化、综合化的业务服务能力,以适应网点客户一站式金融业务的服务需求。三是网点使用时限。通过对比同行业离柜式自助设备使用时长的情况,XX商业银行仍有不足。网点使用时限有严格的时间把控。而同行业离柜式自助设备使用时间较长,如遇特殊情况也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四是客户PAD对现有柜员业务量的冲击。上文提到客户主权时代下的离柜业务愈发明显,客户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微信银行等自助渠道均可实现部分业务办理。此时客户PAD的上线,对柜员的业务量造成了一定冲击。在自助设备增多,释放柜台压力的同时,此时柜员应配合网点做好自身的转型工作,设备“带进去”、柜员“走出来”,由单一业务办理到真正实现网点综合柜员的转变。

5.结语

对于商业银行应用自助设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银行端在加强风险管理的同时,也要提高危机意识,不断进行自助设备上线的尝试和升级维护。发挥自助设备优势的同时,尽量改进存在的不足。同时银行自助设备的运用和全覆盖也是一个大趋势,在自助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方面,要找到更合适的路径,真正实现网点转型和综合柜员业务能力与自身的转变。以此真正实现以客户为导向,提升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在改革浪潮中推动XX商业银行高质量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君,李莉.大数据时代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5(4):65.

[2]杨晓晓.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发展趋势及商业银行应对策略[J].知识经济,2019(17):30-31.

[3]杨文祥.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8):157-158.

[4]刘明莹.金融科技时代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实践策略[J].中国中小企业,2020(04):158-159.

[5]安晓旭.探究商业银行零售数字化转型策略[J].中国中小企业,2020(04):156-157.

作者:张淑敏 单位: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太原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