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实训总结范例

接线实训总结

接线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汽车电工教学;STM32F103Zx最小系统板;实训台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根据中汽协2019年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乘用车销量为2808.1万辆。虽然同比去年下降了2.8%,但是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仍在大幅度增加,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增长趋势喜人,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125.6万辆,同比增长了61.7%。汽车越来越多,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上的电器及电子设备控制单元日益增多,因此汽车电路维修人才的需求缺口将会变成制约我国汽车售后市场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怎样解决目前汽车维修市场的现状,对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汽车维修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及设备利用率,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汽车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熟练掌握汽车电路检测方法与故障排除技能,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资源,研制一种新型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非常有必要。

2智能汽车电工实训台的设计思路

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是对实验室汽车电工实物接线考核系统的教学用品提出优化,主要针对汽车电工电路培训的实践课程进行开发。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汽车电路接线考核实训台的功能都比较单一,本智能汽车电工实训台采用模拟电路部分的电路原理图和更改程序就可以更换为对某一汽车电气系统接线进行电路连线考核。本实训台将汽车上部分汽车电路系统简化成考核电路工作原理图,学生能用导线正确地把台面上的各个元器件之间的端口连接起来,当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时,该实训台的报错功能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错误点,提高学习效率,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智能汽车电工实训台的加入,能为教学和培训提供双重的便利性。设备的研发根据汽车部分电路实训教学需求,绘制其电路系统工作原理图,购买导线,电路涉及的零部件,单片机控制芯片,主要是进行电路工作原理的芯片控制设计,最后完成组装调试,并制作成教学实训台。

3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的设计要点

(1)单片机所扩展的引脚与面板上的端口相连,写入指定的程序以判断某条回路两端的电压来确定接线是否正确。(2)单片机电路与发电机等电路不能同处于同一工作电压下,在单片机电路中采用继电器模块,对发电机与起动机电路进行控制。(3)芯片控制各个模块的程序以及系统板与外接电路的各回路的铺设。(4)最小系统板各个引脚与各接线口之间的线束设计及利用最小系统板对各个端口的识别判断、控制等。(5)运用STM32相关的单片机知识写入程序,其中包括电路分析判断以及端口定义和LCD的程序优化。

4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开发的创新特点

(1)实训台电路设计原理是基于STM32F103ZET6芯片的控制,电路通过写入程序,经过单片机对多回路进行判断。(2)实训台加入错误提醒功能,LCD显示屏与语音模块结合的纠错系统,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电路模块学习任务。(3)实训台具有不同的功能模式选择,既可以用于日常教学培训,还可用于实操考核,由系统判断所连接电路的正确与否,有效提高实践教学效率。

5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主要由角钢构成的框架、亚克力面板、STM32最小系统集成板、1602液晶显示屏、音频接线端、语音模块、导线插孔、导线插孔座、起动机、发电机等零部件组成。控制面板上设置了各种端子接口,实物的连接线按各自不同的位置,整齐均布地设计出合理的线路走向,且与接线端子相对应,学生可以根据芯片预设的电路控制方式,按汽车电路系统工作原理正确连接相应端子,使相关汽车零部件正常工作。实训台的控制工作原理:在STM32F103Zx的最小系统板外接端子连接相应的接线端口,接线端口为3.5mm音频母插座,学生使用线材为3.5mm音频线进行连线操作,当学生或考生接好插线板的连线并按下按钮后,单片机内相应的程序会检测接线板板上的回路。检测接线板的回路时,芯片控制该回路的连接端口,端口所连接的引脚为低电平,其它引脚均为高电平,若是单片机检测所有回路都正常后,单片机会控制液晶显示屏,并显示“right(正确)”的字样,同时实训台控制面板上的绿灯亮起。如果在电路连接检测过程中,其中一条回路接线错误时,检测不再继续,程序会将当前的错误连接点显示在液晶屏幕上,例如“errorpointB1”以便学生及时检测错误点并及时更正。该实训台还将设置考试模式和练习模式,当考试模式开启后,液晶屏幕便不会显示连接错误点,仅绿灯亮起时,才被视为电路考试训练通过。最后,为了教学设备不受实验室场地的限制,灵活安排教学地点,还安装了万向转轮,便于移动教具以满足不同场合的教学的需要。

6总结

经过改良后的智能汽车电工教学实训台可直观呈现汽车起动及充电系统各元器件的外观,接通电源后并可动态演示其工作过程。学生可在掌握了电气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面板的端子连接导线对相关电路进行连接,可锻炼学生分析汽车电路的能力及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该实训台按汽车电路模块进行实物连接设计,把复杂和抽象问题简单具体化,相比整车电路接线考核实训台,结构简单,出现故障时可快速检修,适合教学中多次重复训练,同时实训台也经过了人机工程的测试,其坐姿与操作姿势适合于广大师生进行操作,并且该实训台移动非常方便,适用于各高校以及技术院校的实验教学或者技能培训课程使用,可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培养学生汽车电路的维修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汉才.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接线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航空电气;课程改革;工作过程

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是高职电气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前导有电机与电气控制为实训打下理论基础,后续有PLC应用技术用梯形图编程完成电气原理图的机电一体化控制,最后还有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进行最终的综合检验,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课程的学习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为了适应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培养具有综合工程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教学,设计了具有设计性与实用性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方案。力争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强化设计与创新环节以及工程项目管理、并且兼顾工程实际与生产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要求,着力于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1高职航空电气类专业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的理念和定位越来越明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高等普通教育的类型特征。在“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情况下,以实训性课程为主要载体,重点培养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对航空电气类专业更是如此。实训课程对学生技能培训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现在全国各大高校也陆续的加大了实训性课程的开设比例,尽管如此,仍然存在各种问题。

1.1大多属于验证性实训操作,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目前,高校开设的实验实训项目大多属于配合理论课的教学所进行的基础理论的验证,也就是验证性实验,以航空学院电气类的专业在电机与电气实训过程为例,在接触器控制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这个实训项目中,在实训的过程中首先给出正反转的线路原理图,然后对照原理图讲解工作原理,学生再按照工艺要求去完成整个线路的接线,最后通电验证,证明线路接线正确,可以完成正转-停止-反转的工作过程,在整个的实训过程中学生是被动的进行实训操作,除了接线工艺的提升以及对原理有了理论到空间的提升,有了更深的认知之外,剩下的就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高职专业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差,动手能力比较强,但是枯燥的工艺接线过程让学生普遍存在在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在验证性的实训操作过程中并不能完全达到学生运用知识来发挥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

1.2实训项目相对独立与后续课程没有相应的衔接,并不能完美实现机电一体化

吉林化工学院电气类专业现有的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就只是单纯的安装、验证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这就导致在后续的PLC一体化技术这门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设计程序跟真正的机械接线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无法在学校内实现真实工作场景的模拟。按照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来进行新型的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训练项目的设计,让学生能在工程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项目的设计实践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工程项目的成本、效益观念。

2高职航空电气类专业实训课程问题的对策

为了改变现状,积极通过与企业积极沟通调研,从岗位需求出发确立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课程的培养目标,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途径最终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机与电气实训教学改革方案。

2.1学习职业教育相关文献,从岗位需求出发研究课程教学目标

与企业建立多方联系,从岗位需求出发确立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这门课程的培养目标,研究本课程现有的教学模式在电气类专业职业教育体系和培养目标中存在的问题,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为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

2.2编制项目任务,逼真模拟真实工作过程

高职要培养适合社会需求、岗位需求的人才,实训课程就应该“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来构建课程内容,强化与职业岗位群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编制的每个项目任务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实训的过程中,借鉴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进行管理,包括考勤制度、奖励制度,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日后工作环境的适应性,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

2.3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方式:项目完成度+学生的设计理念阐述

改革之后的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课程的成绩评价由两部分组成:项目完成度评价与学生的设计理念阐述。首先,教师按照企业的操作规程、合格标准,根据的学生每个项目的完成度来做客观评价,做到一项目一评价一记录,考核结果及时记录,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考核与督促。学生对每个项目的设计理念的阐述环节其实就是对自我工作方法及工作能力以及设计思路的一个反思过程,通过反思从而不断改进,提高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和与主动性。

2.4模拟竞标会,竞标文件

首先根据竞标文件的要求来设计控制电路原理图。比如说,要求这个大型机床要有两台电动机,一台是能实现正反转的主轴电动机,另一台是实现长动控制冷却泵电动机,并且为了操作方便可以实现异地启停控制。具体的控制要求如下:冷却泵电动机M1先起动,方可起动主轴电动机M2,停车时,要求主轴电动机M2先停止,冷却液泵电动机M1才可以停止,试设计主电路与控制电路,并且应该具有必要的保护环节。要求使用最少的电器元件来实现控制,不采用时间继电器。在设计原理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等因素[1]。根据原理图,在实训台万能网孔板上按照工程布线原则完成控制电路的布局设计与安装。在安装过程中要符合以下要求:1)元件的布置要合理,安装要准确、紧固,不能损坏元件。2)每个接线端子不能超过两根线,布线要求横平竖直,接线紧固美观。3)电源和电动机配线、按钮接线要接到端子排上,并且标注引出端子标号。4)接线时尽量采用等电位点连接,以节约导线的使用。按照以上设计要求,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电气控制原理图。5)经过教师引导和反复修改设计思路,再综合考虑工程实际应用中的成本核算,最终设计出符合工程实际应用的控制电路[2-4]。

2.5根据设计的电气控制原理图,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完成

控制系统的编程、硬件接线、在线调试与运行监控学生将自行设计的电路图转换为PLC梯形图,强化了学生采用PLC完成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调试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提醒学生合理选择PLC的型号,依据控制规模做到经济合理,兼顾效率。

2.6比较接触器和PLC两种控制方式的差别,总结设计经验

通过两种控制方案的分别实施,学生不仅可以掌握工程上电气控制电路设计的方法和原则,而且经过工程实训环节的硬件接线和PLC软件编程,最终总结出工程中常用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3结束语

经过改革以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工作情境教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设计并实施方案,最终完成训练任务,教师按照企业的标准作出评价,让学生在学校就对自己的工作岗位有个基本的了解。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组织整个过程。经过这样的改革,从效果上看,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实训积极性,改善了学习兴趣,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更重要的是经过实训,学生不但能更加深刻地掌握实训技能,而且提前熟悉了以后的工作流程,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1]冯帅,韩勇,杨娟,等.航空电气附件维修课程的信息化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9(8):1-5.

[2]郝晓红,黄复清,官颂.基于卓越计划的航空电气实践课程改革与实施[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5,13(6):182-185.

[3]孙兆荣,何永勃.航空电气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与实施[J].教育现代化,2015(17):24-25.

接线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PLC;组态王;电气控制;实训平台

目前我国电气控制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现状是: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导致创新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紧缺;另一方面,国内高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差,缺乏创新思维,满足不了现代高新企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电气控制实训是华侨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笔者一直以来承担着电气控制实训任务的实践指导工作,总结以往的实训教学经历,发现存在一些典型问题,如:旧的电气接线实训装置已使用多年,部分设备已显陈旧、易出故障;接线复杂,失败率较高;以验证式实训内容为主,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探索精神。原有的实训教学的效果得不到保障,对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较为薄弱,基本不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笔者紧密联系工业生产和专业实际,依托华侨大学电气实训室原有设备资源和条件,将旧的电气接线实训装置进行升级改造,整合优化原有电气实训资源,融合当前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流行控制技术,设计出一种基于西门子PLC、变频器和组态王软件的电气控制综合实训平台,学生可在此平台上自主进行电气控制实训项目的应用开发。该实训平台集项目设计、选型、安装、编程、调试、运行等功能于一体,已在电气控制实训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1电气控制实训平台组成及硬件设计

电气控制综合实训平台主要由微型计算机、组态王KingView6.5监控软件、西门子PLCS7-200、西门子变频器MM440、交流接触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及实物对象等组建而成,其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该实训平台预期实现的主要功能与特点为:一是通过友好的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完全监控电气控制实训过程;二是通过PLC和变频器可灵活地组合实现基于不同方式的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三是可自主探索开发出多样化的电气控制实训项目,平台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和可拓展性。该平台采用上、下位机主从式结构。下位机选用德国西门子S7-200系列PLC,主机控制器为CPU224XP,其集成有14个数字输入点和10个数字输出点、2个模拟输入点和1个模拟输出点,以及2个RS232通信端口,该端口具有高速的信号处理能力,功能强大,可在有模拟信号的系统中使用,充分满足电气控制实训项目的设计需求,且无须配置扩展模块[1]。下位机PLCS7-200控制器CPU224XP与上位微型计算机中的组态王KingView6.5监控软件和PLC编程软件STEP7-Micro/WIN32均采用PC/PPI电缆和自由端口通信功能来实现通信连接,使用RS232串行通信端口,支持PPI协议,波特率设置为9.6kbps。实训平台的执行器采用德国西门子变频器MM440,其可使输出电压在0~380V之间可调,输出频率在0~50Hz之间可调,且具有很高的运行可靠性和完善的保护功能[2]。变频器MM440接收PLCS7-200CPU224XP的控制信号,通过改变输出电压及频率,实现对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启停、正反转、变速调节、多段无级调速等控制功能。这里给出实训项目典型示例中的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调速控制电气接线图,如图2所示。根据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调速控制要求,按钮SB1控制正转,按钮SB2控制反转,按钮SB3控制电机停止运转;端口Q0.0和Q0.1不能同时通电,必须形成互锁机制;N和L1为PLCS7-200电源接口,PE为接地端口。在变频器MM440中ADC1和ADC2所接入的电源为0~10V可调直流电源,通过调节ADC1和ADC2端口之间的电压大小来改变变频器输出频率,电压0~10V对应频率0~50Hz。另外L1,L2,L3端口接入380V三相交流电源。

2电气控制实训平台应用软件开发

2.1上位机组态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上位微型计算机的监控采用北京亚控科技公司的组态王KingView6.5监控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实现。该软件具有灵活的模块化组态单元、内容丰富的标准图库和绘图工具、丰富的设备驱动和数据采集通信协议,可配置生成实时、历史数据报表,支持ActiveX控件方便扩展应用[3]。在电气控制实训平台上位机组态人机界面设计中,可借助由启停按钮、运行指示灯、计时器、参数调节栏、实时曲线等图标构成的控制面板形象直观、动态地展示三相异步电动机电气调速控制的运行过程。采用组态王KingView6.5监控软件设计出的电气控制综合实训平台组态人机交互界面如图3所示,该监控界面提高了电气控制综合实训的人机交互可视化效果和实训操作过程的安全性。

2.2下位机PLC控制程序开发

下位机PLC控制程序的开发在与S7-200相配套的编程软件STEP7-Micro/WIN32中进行,采用模块化编程方法,主要分为初始化子程序、中断子程序、控制算法子程序、手动调试子程序等模块。模块化程序结构设计思路清晰,有利于对程序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方便对程序进行调试和修改,可移植性强[4]。在PLC控制程序的编写过程中,首先要针对需要实现的电气控制功能进行I/O端口和寄存器地址的分配,并对系统控制参数进行设置[5]。针对S7-200系列PLC控制程序的编写,主要依据电气控制系统的动作要求,利用PLC的基本逻辑指令编写梯形图语言逻辑控制程序,继而调试后实现电气实训项目要求的异步电机调速控制方式和控制功能。这里给出实训项目典型示例中的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调速控制PLC梯形图,如图4所示。

3实训项目开发及应用效果

在上述基于西门子PLC、变频器和组态王软件的电气控制综合实训平台基础上,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电气控制实训项目开发。这里给出基于不同方式的异步电动机调速控制实训项目典型案例,见表1。学生还可以围绕电气实训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依托此电气控制综合实训平台,充分利用西门子PLCS7-200、变频器MM440和组态王KingView6.5软件丰富的开发资源,自拟实训方案,进行电气控制实训项目的自主创新设计与开发。整个实训项目的全过程从电气接线安装、PLC控制程序开发、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到调试运行、撰写实训报告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目前,已将上述电气控制综合实训平台在电气专业实践教学中进行示范推广,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学生在此平台上通过具体的项目化实训,能够获得系统的专业强化训练。相对以往的实训,该平台的使用不仅大幅减少了电气接线工作量,降低了因接线错误导致实训失败或设备器件烧坏的概率,而且贴近工业生产实际,增强了学生对PLC、变频器和组态监控软件的项目应用开发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思维。电气控制综合实训平台的成功开发与应用,受到了学院师生的一致好评。

4结语

接线实训总结范文4

《电机与变压器》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理论性强,内容多,涉及到了电、磁、热、机械等多方面的知识,是一门比较难学好的专业基础课程。要想提高《电机与变压器》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时代背景,探求科学的教学模式。针对《电机与变压器》教学现状,阐述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电机与变压器》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从而构建微课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简要叙述了课堂实践教学案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微课;翻转课堂;《电机与变压器》;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利用板书和幻灯片给学生讲授知识,而学生则采用记笔记的方式来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知识点,并进行相关的项目实践。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革新了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为主导”的新模式,运用启发、讨论、互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进而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1《电机与变压器》教学现状

1.1内容多,课时有限

《电机与变压器》课程包含的内容很多,抽象、难懂,而且该课程的课时很少,很难保证教学效果和质量。

1.2教学方法单一

《电机与变压器》课程大多是教师讲得多,互动少,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口若悬河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经过相关分析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法单一,需要科学、合理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3无法解决学生的差异问题

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也不相同,因此,在相同的教学环境中,实际学习效果也会有较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兼顾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解决学生间的差异问题。

2微课和翻转课堂概述

2.1微课

微课是指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技能点(比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比如学习活动、过程、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并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的主要特征是时间短、主题突出、内容精、交互性强、使用方便等,学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移动设备从网上下载随时观看,而他们在课堂上听不懂的问题可以在课外根据需要选择性观看或重复观看相关方面的内容。这样做,有利于解决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等问题。

2.2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又被称为“颠倒课堂”,是将传统课堂中的“课上知识传输—课外知识内化”的方式转变为“课外知识传输—课上知识内化”,实现学生学习过程的翻转。学生在课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灵活选择学习时间,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教师答疑、探究、讨论、互动交流等活动来互动完成学习内容,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做,有利于解决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缺课而无法跟上学校教学进度的问题。

3可行性分析

《电机与变压器》是传授电机、变压器知识和检测检修技能的专业课程,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机与和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维护等内容。这门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包含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同步电机与特种电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维护等,是一门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一体的专业课程。技工学校招收的毕业生大多数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他们对知识、技能的接受能力比较慢,而且班级人数比较多,教师不可能做到一对一的教学。因此,手机、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已经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随着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为《电机与变压器》开展微课,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

4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中知识传输和知识内化的颠倒或翻转。笔者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构建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方案。

4.1课前知识传输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解教学任务,提供学习支撑资源,制作相应的微课,提出学习任务,并编制任务单,将微课、任务单和学习资源通过QQ、网络共享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完成任务单上的内容。学生:分组自主学习,采取组长负责制,观看微课等学习资源,通过学习、讨论、互动交流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要将一时不能理解、掌握的知识点、技能点记录下来。师生互动:通过QQ、网络等平台实现一对一的交流,以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4.2课中知识内化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教师听取各组汇报,了解任务完成情况,收集问题和反馈意见,分析学生未能完成任务的原因,通过讨论、答疑,帮助学生重新梳理知识点、技能点,并就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总结,然后布置后续任务。学生:小组汇报、反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教师答疑、梳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他们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完成后续的任务。师生互动:主要是面对面集中答疑、讨论、考核、评价。通过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增进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3课后巩固拓展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根据技能鉴定考核要求,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准备学习资料,布置作业。学生:自主学习,拓展知识,完成作业。师生互动:通过讨论、引导、答疑和必要的考核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形式上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翻转,本质上真正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的转变,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内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知识的内化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5教学实践

5.1教学实践过程

5.1.1课前知识传输阶段

教师在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制订科学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设计,细化《电机与变压器》的知识点、技能点和重难点,提出学习任务,制作任务单,收集教学素材,准备学习资源,应用DV、录像机等设备或工具将课程内容制作成微课。同时,教师可以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将微课、学习资源、任务单共享给学生,学生利用掌上电子产品学习,及时记录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并将其反馈给教师。例如,在《电机与变压器》课程中,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分解、细化为2个任务,即旋转磁场的产生和电动机旋转原理,并制作相应的微课,同时,在每个微课后面设置几个问题或任务,比如产生旋转磁场的必要条件是什么?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什么能够转动?让学生边看微课边思考,从而了解其工作原理,顺利完成知识的传输。在三相异步电动机安装、接线技能训练课中,教师将具体内容分解、细化为2个任务,即安装和接线,并制作出相应的电动机安装微课和接线微课,同时,在每个微课后面设置几个任务,让学生边看微课边思考,进而掌握相关的安装步骤和接线技能。

5.1.2课中知识内化阶段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和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协作互动学习。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为他们进行必要的指导,采用个别辅导或者集中讲解的形式帮助学生完成对《电机与变压器》课程的学习,实现知识的融合和内化。另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个性化规划实训项目,在学生的操作过程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在观看了《三相异步电动机旋转磁场的产生》微课后,学生了解了产生旋转磁场的必要条件。当提出“旋转磁场的转速是如何变化”问题时,如果有些学生没有答题思路,教师就应立即播放准备好的2极、4极、6极定子绕组的旋转磁场的微课,让他们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在学生观看了三相异步电动机安装微课和接线微课后,对安装步骤、接线技能、安装注意事项有了一定的了解。此时,教师可以布置技能训练内容,让学生在安装、操作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认识,进而完全掌握。

5.1.3课外巩固拓展阶段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后,教师可以对其进行考核,结合他们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拓展知识。这个教学过程可以借助微课进行。学生反复观看教师提供的微课资源后,他们之间以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例如,在学习《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反接制动、能耗制动和再生发电制动》微课后,学生们了解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3种制动方式,就电容制动原理引出新一轮的拓展学习。学生完成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安装技能训练后,已经掌握了安装步骤,如果这时要求他们安装电动机的控制、保护装置,应怎么做呢?

5.2实践效果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电机与变压器》教学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应用实践,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6结束语

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电机与变压器》教学中,学生可以将知识装进口袋,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翻转课堂只是一种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要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推进微课的应用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将琐碎的知识点积累起来,以便在日后的学习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建中 单位:梅州市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谢春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4,26(3).

接线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教育;电力拖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中职教育不仅仅能够让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有所增长,更是可以锻炼学生的基础技能,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但是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电力拖动教学的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一些瑕疵,这些瑕疵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个人发展,还让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有所下降。

一、现阶段中职教育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重要意义

(一)调动学生主动性,促进学生发展

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将传统的理论、实操课程化为一个个项目去完成的教学方法,这些项目具有代表性和循序渐进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代表性项目来掌握这门课程有关知识和技能,相关理论也在项目教学中逐步渗透。[1]由于项目具有广泛实用意义和生产实际也相吻合,因此,学生学习主动性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比传统理论教学好。此外,通过项目教学法更是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能力水平及兴趣爱好,为学生在小组内部分配岗位,最终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各司其职进行合作,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真正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项目,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让老师说学生听,学生面对复杂电路图听得一片迷茫。在电力拖动课程的一些传统实践教学,注重技能实训,让学生一味做,老师少管。这些都存在问题,这样只会培养出接线工。项目教学法要注重创新教学模式,注重项目教学环节的实施,让学生先练后讲,先学后教,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让教师全面引导学生发展自身的创造能力。教师通过项目的设计,能够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薄弱点,让学生能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中职电力拖动课堂教学中,项目教学法应用的途径

(一)合理规划项目,科学划分小组

项目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项目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分组完成任务。因此,在教师选择项目的过程中,应当谨慎科学选择适合学生的项目,教师通过选择合理的项目内容,能够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进行教学,巩固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例如,笔者在进行“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这个项目教学的过程中,设计的项目就会突出电力拖动行业相关的职业能力,首先,本项目分三个任务进行,分别为“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按钮联锁正反转控制”“接触器按钮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这三个子项目呈渐进性,接触器联锁具有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但由正反转变换必须先停机,操作稍显复杂,按钮联锁结构简单,但可能会引起相间短路,接触器按钮双重联锁线路结构稍复杂,但操作简单,工作可靠。通过这三个子项目学习让学生理解自锁及联锁的设计应用技巧,即联锁是将常闭触点串联于另一开关支路上,自锁是接触器常开触点并联于开机按钮上。通过逐渐加深的项目设计令学生印象深刻。其次,笔者会将学生科学划分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内部发挥自身的作用,让学生共同合作完成项目。学生有能力出色的和普通的,分组的好处是让好学生带动学习不够主动的学生一起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让学生独立去做,很多动手能力不强的学生不愿意动手,分组让他们有层次学习,有层次工作,这也符合中职的教学规律。比如在正反转互锁控制项目教学中就分工为接线员、检测员,一般而言,检测员要比接线员能力更强,因为他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笔者会要求学生进行项目总结,将怎么去做和怎么去做得更好的问题融入整个项目中,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项目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

(二)尊重学生主体,加强教师引导

在电力拖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几个教学环节的实施。(1)识读原理图,很多学生很怕读图,这时老师在应和同学一起从电流流经方向一一分析原理,让学生不至于无从下手。相对简单原理图也可以先接线,再对照实物讲解原理图,这样更生动、形象。(2)列出设备清单。三安装线路,这时应让学生分组完成接线,并注意规范。(3)测试电路、通电试车,这部分内容需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因为学习电阻分阶测量法需要一定经验和理论。(4)根据评分表评分。在我们教学实施中应尊重学生主体性,比如当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了故障,教师应引导学生用万用表根据原理图逐点查找出故障发生点,而不是帮其排除故障。又比如前面的电机正反转互锁控制项目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这三项目有什么不同地方?哪种更合理?”“互锁原理是什么?”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更加深入思考,从而了解电力拖动课的精髓。

(三)增强创造能力,促进综合发展

项目教学法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2]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完成,比如“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Y髎△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是怎样进行设计的?让学生分组设计方案,并且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个题目相对中职生来说是一个难题,学生在查阅教科书和互联网后,分别分析了原理,给出了好多种方案。这些方案经他们在实训室演示后,大都获得了成功,没有成功的,在笔者指导都得到了改正。在项目教学的模式下,理论知识不再是抽象难懂的,而是和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相结合的,因此,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的职业专业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三、结束语

中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的综合性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革,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真正让学生的专业能力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辉摄.中职以岗位能力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在《电力拖动》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参考,2016.

接线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六步法;项目化;教学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大量的教学资源成为了我们课堂教学的必备手段,网络化教学资源以其丰富性、便捷性、直观性等特点日益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学习者对资源的获取途径很多,如何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这是我们需要探索和研究的方向。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信息化手段使用较少,内容不够直观,微课、视频资源较少,学生的参与度较低,为了解决出现的问题,笔者以《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为例,重构课程体系,实现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技能,任务实施过程中重视各小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敬业创新的工匠精神,重视学生的安全意识与5S操作职业素养。每个任务利用蓝墨云班课、仿真教学软件及微课、微视频等相关资源,实现“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做到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拓展的教学活动。将传统教学与信息化资源结合起来,采用六步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化被动为主动学习。

1课程设计方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是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交、直流电机拖动,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会普通机床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改造等知识和技能。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原有的章节式学习,将课程内容重组为4个项目,19个任务。利用多媒体课件、仿真软件及蓝墨云班课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任务驱动为主导的项目化教学探索。

2教学案例

2.1资讯阶段。课前老师通过蓝墨云班课任务:陕西机床厂接到一个订单,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学生作为技术员。现在需要设计一台X62W型铣床,首先需要设计它的主轴电动机的控制线路,为满足铣床顺铣和逆铣两种工作方式,要求主轴电动机正反转。教师利用云班课学习资料,并针对任务中的难点发起谈论,学生接收任务后,以小组形式查阅资料,并完成任务单中的相关问题:1)如何使电动机正反转?2)利用哪些低压电器实现电路的正反转?3)在控制线路运行过程中是否需要加入保护环节?

2.2决策阶段。教师引导学生采用逆向思维将设计正反转电路分解为正转与反转电路的结合,解决反转电路的问题。学生通过云班课中的资料、书籍、网络等方式,思考如何在控制线路中实现反转,并小组讨论设计电动机反转控制线路。最终根据任务要求确定初步设计方案。

2.3计划阶段。由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提出多种方案及在设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根据汇报情况,将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点评,并将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根据讲解内容各小组对其他组方案进行评议,评价每组设计电路的优缺点,各小组根据评价内容对方案进行修改,修订后交与教师进行验收,验收成功的小组列出使用设备清单,并绘制电气接线图。

2.4实施阶段。在实施阶段教师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学生容易出错的部分在后面进行着重讲解,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针对原理图转为实物接线图难理解的问题,学生利用电工技能与实训仿真教学软件,将枯燥难懂的原理图与实物接线一一对应起来,直观了解线路图的符号所对应实物,并根据软件了解元器件的功能及接线方式,实际操作虚拟化,缩短学习时间,解决了原理图到实物接线图难理解的问题,并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小组成员根据设备清单选取低压电器,按照电器接线图完成正反转控制线路的连接,接线完成后教师利用微课介绍电气控制线路的检测方法,包括带电检测法和断电检测法,小组成员利用万用表对线路自查,自查完成后方可运行。

2.5检查阶段。针对出现问题的小组,播放正反转故障排查微课,介绍故障排查的方法,学生根据故障排查的方法对电气控制线路进行调试。

2.6评价总结。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使考核更加全面。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后教师进行评价验收:包括设计文件是否齐全,系统功能是否完善,运行结果是否正常。由小组组长进行汇报展示,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成功后小组将运行结果以照片形式上传至云班课,教师根据任务考核标准在雨课堂上给各小组打分,小组成员间通过学生互评标和个人自评表完成互评和自评。在云班课中可以对课前预习、测试;课中讨论答疑、成果提交;课后在线作业等进行考核,按照设计权重统计分数。使学生实时观察自己的成绩及排名,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约束性。教师对本次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总结任务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并课后作业,完成知识拓展,同时下次任务。

3教学反思

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独立完成每项任务,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施方式;利用小组任务制,分工明确,要求每位同学必须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提高集体荣誉感;利用微课、动画、仿真软件、云班课等信息化手段,将抽象问题形象化,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制定详细的评分规则,通过教师评分、学生互评和自评,使课程考核更全面。但是在采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与传统上课相比,前期准备工作增多了,要增加课程资源的丰富性,需要准备任务单,测试题、上传资源、微课、微视频等,需要根据任务合理设计各个环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这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需要组建课程团队;在上课过程中仍然存在有个别学生在小组内不积极不主动。

参考文献

[1]袁红旗,于英华,张冬杰,etal.数字化地质实习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8,105(1):91-95.

[2]盛群力,郑少艾.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若干新特征[J].浙江大学教育科学技术研究所,浙江省电化教育馆.

接线实训总结范文7

在电气类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际操作操作为主线,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先做后学”,“在做中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扬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教学法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对一个独立的项目进行信息的收集、项目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三大优势:一是培训周期不长,见效快;二是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三是理论与实践能有机结合(许晓峰.项目教学法在维修电工生产实习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08(14))。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训过程中,能将该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克服、处理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学习方法(郑思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分析[J].才智,2017,2(6))。项目教学法成为职业教育领域探索追求的新方法。

2.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2.1项目的设计

制定实训计划,从“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的电气类实训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林祝亮,马世平,杨金华.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如图2所示。

2.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设计、安装和调试的能力;(2)能正确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的能力;(3)独立检测与排除故障的能力;(4)团队意识能力的提升。

2.3项目的实施过程

模块项目: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实训流程:如图3所示。

2.3.1下达任务书——学生需正确选择和检测电器元件,按照电器元件安装工艺的要求,正确安装三相异步电机顺序控制电路(马毅.项目教学在维修电工实训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版),2009(9)),如图4所示。安装接线完毕后,使用万用表检测线路通断,一切正常后均可通电试车。

2.3.2制定计划——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下列问题:(1)熟悉三相异步电机顺序控制电气原理图,如图4所示。(2)列出顺序控制电路电器元件清单(包括元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检测元器件的好坏,确保电路安装的质量。(3)用于主电路及控制电路导线型号的确定。(4)电路安装及配线的具体工艺要求。(5)注意事项:电动机外壳应接保护线;通电前必须经老师检查同意,并在老师监护下试运行;若试车失败,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故障分析及排除;若需要带电检测故障,必须在老师的监护下进行操作(曾飞茹.论“项目教学法”在电动机控制线路课程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0(8))。

2.3.3实施计划——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合作,学生完成两电机顺序控制电路的安装:(1)设计好所选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2)固定电器元件,按原理图连接导线(3)使用万用表检测线路通断情况,若发现问题应做记录并立即处理(4)确定电路正确后进行通电试车,若试车不成功,则需切断电源,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记录、排除故障。(5)记录实训心得总结。

2.3.4检查评估——首先是小组成员及小组间进行自我评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组间存在的差异进行经验的总结;接着老师进行总结,指出项目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指出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对所形成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

2.3.5考核评价——考核分为理论考核、过程评价和技能鉴定三个项目,如果其中有一个考核项目没有考核合格,则该门课程的成绩不合格,补考时可以只考不合格的项目。只有三个考核项目全部合格后,则课程成绩按理论考核占25%、过程评价占35%、技能鉴定占40%。

3.结语

接线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行动导向法;任务驱动;能力

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是以“行动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电气控制与PLC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讲授过多,但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被动,学习习惯不良,特别是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缺少创新思维的空间,采用传统理论教学方法较难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目前我国大力提倡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状态,本门课利用行动导向法的教学模式,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思维,为其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行动导向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全面让学生参与教学。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小组合作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等。完整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6步:资讯-计划-决策-执行-检查-评估。行动导向教学法需要教师重构课程体系,根据工厂的实际生产任务来制定教学任务,将企业的职业行为渗透到高校职业教育中,形成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技能,每个项目都以实际案例引入,由浅入深,任务实施过程中重视各小组团队的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敬业与创新的工匠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5S操作职业素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

2应用案例及相关教学活动环节

下面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中项目二自动生产线PLC控制中的任务一电动机正反转PLC控制为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头脑风暴、角色扮演、任务导向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全程参与,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教学活动包括课前预习、课上学习及课后拓展三大部分。

2.1课前预习

教师将课前学习资源上传到课程平台并任务单,学生接到任务后,根据任务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查找相关信息,下载电子课件、微课、动画等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课前测试,拓展了学习时间与空间。教师通过测试结果掌握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各小组完成课前任务并提交到教学平台,教师总结问题为课上教学作准备。

2.2课上学习

课中按照任务引入、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考核评价五部分进行。2.2.1任务引入教师利用蓝墨云班课平台任务书,采用工业生产中的实际案例引出任务:“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学生作为技术人员,设计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要求机械手把工件从工作位置1搬运到工作位置2,并能实现手动和自动操作,手动时每个动作均能单独操作,自动操作时在原点按下启动按钮机械手连续工作一个周期。”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任务分析,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2.2任务分析

教师结合课前学生自学情况进行任务分析,将一个复杂的任务拆分为多个小任务方便学生设计方案,学生根据任务要求采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等方式设计工作流程图,并进行小组汇报,各小组成员对汇报内容进行讨论,选择最佳方案。

2.2.3任务实施

在任务实施中各组成员分工合作,需要完成I/O地址分配、硬件接线图的设计,程序的编写,硬件接线及调试几大部分。在这几部分工作中各组成员进行分工,每人完成一部分内容,避免小组中只有一部分人动起来。首先根据控制要求分配I/O地址,要进行机械手工作过程的设计,需要了解机械手的工作过程,教师以微视频的方式辅助学生了解机械手抓取物品和移动的过程,利用微课介绍顺序功能图的使用方法,并通过虚拟仿真软件的人机交互功能引导学生将工作流程转化为顺序功能图。在转化过程中程序如果有逻辑问题会自动判断并提示,学生根据提示修改程序。这种探索式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其他组员设计硬件连接图,设计成功后可以先在虚拟仿真软件中进行硬件搭接,规避了传统课堂教学学生直接在实验箱上接线、接线凌乱、教师难以实时监控学生的技能训练效果的问题。验证完成后进行实操,组员分工完成硬件接线和软件编程及调试两部分内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实操过程中讲解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和5S操作规范,将职业素养渗透于上课过程。

2.2.4任务总结

任务完成后组织小组代表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汇报并展示成果。教师总结本次任务中需要注意的知识点,对学生操作中容易出错、难以理解的地方着重讲解,加深学生理解。实训完成后,各组学生清理现场,将工具归位,桌面地面打扫干净,严格按照工厂中5S标准执行。最后各小组下载课堂评价标准,进行小组互评。

2.2.5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范围主要包括课前、课后及课中三部分,划分为课前、课后的在线学习打分和课中的项目过程考核、项目运行考核、职业素养考核等四方面。项目过程考核、项目运行考核、职业素养考核以蓝墨云班课操作分值和教师实时打分、小组互评打分综合得出,在线学习成绩由教师评价后平台综合得出。

2.2.6课后拓展

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传拓展任务资源及测试活动内容,学生在网络平台中查找资料,完成任务及课后测试,提高其创新能力。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