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政治生态构建的方法论分析

党内政治生态构建的方法论分析

【摘要】针对党内政治生态的构建,发表了一系列内涵丰富、逻辑严密、思想深邃的重要论述。坚持:发展党内政治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引领党内政治生态;加大反腐倡廉力度、修缮党内政治生态,展现出党内政治生态构建的方法论意蕴。

【关键词】;政治生态;党的建设;方法论

新时代,推进党的伟大工程建设,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从发展党内政治文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加大反腐倡廉四个维度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体现了构建党内政治生态的方法论。

一、发展党内政治文化、涵养党内政治生态

党内政治文化渗透于党的建设的各个层面,对涵养党内政治生态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多次强调,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以涵养党内政治生态。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政治前提,更是涵养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需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指出:“要解决党内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构建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保持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党内政治文化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先进文化从哪里来呢?列宁说:“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那些自命为无产阶级文化专家的人杜撰出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之中,形成和发展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认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坚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的各个层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适应新时代党内政治生态的构建。

3.破除党内不良政治文化

主流来看,我们党内政治文化是进步、健康和先进的,但是由于受到现实社会复杂因素的影响,在某一局部或某一层面也出现了一些消极、错误甚至腐败现象的侵蚀。为了构建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必须破除党内不良文化的影响。强调,党内还存在特权意识、官僚习气、家长心态、圈子文化、好人主义、厚黑心理、潜规则思维等庸俗低俗腐朽的不良政治文化,并对一些党员干部产生着深层次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严重地破坏党内生态环境,“这些问题如不下大力气整治,就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最终严重危害党的肌体”。不良文化如果不加破除,必将严重影响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最终破坏党内政治生态的构建的涵养力。

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认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做好‘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新的伟大工程建设的重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1.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原则要求,凡属重大问题,要按照党的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集体讨论、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要反对和防止独断专行或各自为政,反对和防止以党委集体决策名义集体违规。指出:“严肃党内生活,最根本的是认真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并要求全党同志必须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把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起来,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如何落实民主集中制呢?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要发扬党内民主,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允许不同意见碰撞和争论。”抓好民主集中制的执行工作,要落到领导干部个人身上,也要落到整个领导班子身上,“要把我们党的一切力量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纪律的原则之下,坚强地团结起来”,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创造条件。

2.严明党的纪律

强调:“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健康的重要体现。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纪律是关键。指出:“纪律严明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的纪律,新时代更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员在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组织和特殊党员,一定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防止出现“破窗效应”。指出:“各级党组织都负有执行纪律和规矩的主体责任,要强化监督问责,对责任落实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实硬’。”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党员干部必须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起模范带头作用。

3.坚持正确用人导向

端正选人用人导向,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举措。所以,强调:“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不正之风,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真正把忠诚党和人民事业、做人堂堂正正、干事干干净净的干部选拔出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严惩选人用人腐败。指出:“要大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使用人风气更加清朗,坚决纠正‘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现象。”让那些阳奉阴违、阿谀奉承、弄虚作假、不干实事、会跑会要的干部在党内没有市场,要坚持有责必究,狠抓选人用人,集中整治官场陋习,破除不正之风顽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为此需要落实选人用人标准,强调:“要落实好干部标准,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真正让忠诚干净担当、为民务实清廉、奋发有为、锐意改革、实绩突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

三、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引领党内政治生态

管子曰:“观国者观君,观军者观将。”(《管子•霸言》)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影响党员干部的为政行为。领导干部则是引领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少数”,抓住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也就抓住了引领党内政治生态的“牛鼻子”。

1.“关键少数”树表率

建设良好政治生态,领导干部的“关键少数”应该以身作则、当好表率,以模范行动净化党风政风,引领民风。中国的政治,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上行下效,只要领导干部先把“脊梁”挺起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就会逐步形成。强调,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立正身、讲原则、守纪律、拒腐蚀,形成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的示范效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从政环境。“关键少数”能不能在营造党内政治生态中发挥引领作用,就要看领导干部能不能从自身做起,能不能做良好政治生态的积极构建者、履行者和坚定的守护者。“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如果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起了坏的示范作用,其负面影响将会放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带坏整个部门、整个地区的党风政风。正如所指出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作出样子,下面就会跟着来、照着做”。

2.“关键少数”受监督

“关键少数”能否遵章守纪基本上靠自觉,如果自我约束不够就很容易导致腐败堕落。并且,“关键少数”违纪违法又最容易产生催化、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因此,要防止这种情况发生,仅仅靠教育和自觉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强化对“关键少数”的监督,用刚性的监督制度把“关键少数”管住用好,把住廉洁关。构建全方位的监督机制。认为,强化党内监督要构建全方位监督机制,落实“两个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严肃组织生活,积极贯彻民主集中制,用好巡视“利剑”,发挥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好监督体系顶层设计,“把党内监督同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同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审计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协调起来,形成监督合力”,破解“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困境。

3.“关键少数”有作为

曾说:“不根据允诺,而看工作结果……不看形式而看内容和实际是否正确地执行或被曲解了。”“为官避事平生耻”,良好政治生态的形成需要“关键少数”在工作实践中有所作为。“关键少数”要在党的工作中以高度自觉精神做到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在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中,把真干作为本分,把实干作为责任,把苦干作为追求,带领党员干部破解难题、打开局面、勇于担当、出实招,做出喜人的业绩,如所说:“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做雪中送炭的事”,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做工作从人民利益出发,决不能为树立个人形象,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能“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

四、强化反腐倡廉力度、修缮党内政治生态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全面推进反腐倡廉,是回归良好党内政治生态的必经之路。通过强化反腐倡廉力度,震撼党员干部心灵,促使人心之恶在强力反腐下向善的方向转化,从而达到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目的。

1.彻底清除腐败温床

腐败是造成不良政治生态的重要因素,指出:“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但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党内生态问题,一定要清除腐败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如何清除腐败温床?指出要“着重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等各方面制度,压缩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土壤,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促进政治生态不断改善”。反腐败体制设计关乎人性和理性、权力和权利、利益和价值观等多个层面,需要缜密安排。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保障机制,不断压缩消极腐败的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体现出修缮党内政治生态的强大决心。

2.持续推进反腐倡廉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治理腐败要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整改查处存在的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反腐倡廉坚持“常”与“长”。认为,必须坚持把反腐倡廉作为一项长期性任务来抓,贯穿于改革开放的全过程、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贯穿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过程,特别是要贯穿于伟大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要经常抓、长期抓,一刻不能放松,努力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不断压缩腐败活动的生存空间,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温床,因为“净化政治生态同修复自然生态一样,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综合治理、协同推进”,反腐倡廉任重而道远。

3.严厉惩处腐败分子

强调:“严惩腐败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严惩腐败分子,使党员干部受到警醒、警示、警戒,有利于营造廉洁从政的良好环境和修缮已经遭到破坏的党内政治生态。党中央坚定不移反腐败,就是要修缮以往腐败对党内政治生态的破坏。指出:“严惩腐败份子是党心民心所向,党内决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处。”特别是对“自己人”的违纪问题一定“零容忍”,严防“灯下黑”的现象出现。当然,严惩腐败分子与容错纠错并不矛盾,要旗帜鲜明地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发挥党员示范教育作用,为修缮党内政治生态创造条件。强调,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构建党内政治生态采取切实有效的构建方法、方式和路径,党内政治生态构建的四个维度体现了党内政治生态构建的方法论。

参考文献:

[1]李忠杰:《建设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人民日报》2017年1月25日。

[2]丁俊萍:《党内政治文化的鲜明指向》,《光明日报》2017年9月15日。

[3]《谈政治生态》,《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3月22日。

[4]《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5]《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6]:《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7月13日。

[7]《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8]《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12]:《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京华时报》2015年3月7日

作者:赵国付 单位:淮阴师范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