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教学的本色教学

小议语文教学的本色教学

教学目标不宜繁多,也不宜笼统,做到一课有一得,这就是“简”;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学的每个环节要完成哪些目标,落实哪些任务,教师要了然于胸,要具体化、明朗化,这就是所谓的“细”,因此笔者认为我们要使教学目标具有实效性,就要做到“一简一细”定目标。比如在执教《秦兵马俑》时,一节课才40分钟,诸多的教学目标要落实、教学内容要完成,但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放弃是一种智慧,什么都抓,都不放,最终什么都没做好。我们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最后我决定根据五年级下册语文这学段的年段目标,结合本课教学总目标以及学生特点,我把教学目标重点定位为:a.通过抓重点词句读文品析、感悟秦兵马俑的个性鲜明,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及古代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b.作者是怎样描写来表现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就解决了文中写什么,怎么写这问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又围绕这一总目标拟定了每个教学环节的具体任务,即子目标,如教学第4自然段要做到:①通过读文了解将军俑有什么鲜明个性;②能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将军俑的鲜明个性?③抓住四个字词语,理解它们,读好它们,感受将军俑的鲜明个性;④通过朗读表现将军俑的鲜明个性;⑤从读中了解本段结构特点由描述创联想写法等。这样,我们教学就会紧扣教学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完成,真正让学生一课有一得,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教学方法

“实”———一读一写扎教学针对语文教学,我认为“读写”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书是读出来的,字是写出来的,文章是做出来的。可见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做到“一读一写”扎教学。于永正老师说:“没有朗读或朗读不到位的课堂是冷冰冰的课堂,没有个性的课堂。”语文教学的魅力首先在朗读,朗读是理解的需要,识字的需要,读到“其言皆出吾”,课文的语言就属于学生了。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诵读中含情融情,进而模仿、实践,这才是语文学习最朴实的规律。《蜗牛的奖杯》一课,我从读题入手质疑激趣,激发孩子去读故事的兴趣,而后带着孩子逐段读书,在读中掌握字音,认识字形,理解字词意思,读好词语;再逐段读懂,了解内容,体会情感,最后让生把自己体会到的用有感情朗读表现出来,每次读的任务不同、目标明确、层层深入。举个例子:教学《蜗牛的奖杯》第二自然段,我这么设计:你看,小动物们在森林里举行一场飞行比赛呢?咱们赶快来观看(学生忙着读第二自然段)。读后就说:认真读书的孩子一定发现这段中藏着好几个生字新朋友呢?相继出示生字词卡片认读,并结合图了解认识,理解其意。读好了词语,教师又接着引领孩子读书:把这些生字朋友放入段中,再读这段话,会读书的孩子们,你又知道了什么?学生再一遍读书。

(蜗牛在比赛中表现真棒!)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呢?(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教师相机抓住“遥遥领先”,让学再读课文,谈谈对词的理解,“遥遥领先”从哪看出来?读好“遥遥领先”一词;最后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表现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展现文本的内容与所含的情感,一遍又一遍地引领孩子读,读着读着,学生不仅掌握了生字,理解了词语,体会了内容,悟出了情感,更在读中积累了语言,培养了语感,达到语文教学最终目的。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很明显强调语文的“语用”。评价一个人的语文能力,最重要的是写的能力,这个“写”指的是写作能力。而我认为“一读一写扎实教“学”的“写”含有两个内容:一是写字,二是写作。

很多语文老师知道指导写字的重要性,但写字进课堂,不能只成为走过场的形式。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真实,扎实地把写挤进课堂,真正让学生练习写字,达到练习有收获。其次写话、写作,教学中,教师要找准“写”的点,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可以抓住文段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子进行写的训练,如教学《东方之珠》一课,可结合我们霞浦旅游景点创设情境,进行迁移练笔:每逢假日,人们结伴来到杨家溪,漫步在______,沐浴着______,倾听着_______,真是________。可抓住文本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小练笔: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抓住普罗米修斯“受罚”这空白点,设计了:炎烈日下,他______;寒日腊月里,他_______;狂风暴雨中,他_____;漫漫长夜里,他____。通过补白,更好地体会着普罗米修斯所受的巨大痛苦与折磨,从而更好走进普罗米修斯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手段

“实”———慎用课件,为文服务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运用,小语阅读教学中常利用多媒体文、图、声并茂的特点,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条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本是件好事,但如果夸大好处,只重形式而轻效果,只求热闹不讲实效,必然会适得其反。喧宾夺主,违背了多媒体“辅助”的教学宗旨,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记得我听一位教师上《黄山奇松》,课伊始,教师就展示了黄山的石、树、雾等景观,而后再引入黄山的松;接着又播放一张张黄山奇松的图片,欣赏之余才导入揭题,这一欣赏来欣赏去的,将近花了十来分钟的时间。听时我就在想,这种欣赏真是教学本课必不可少的吗?再说一开始,学生未触文中的语言文字,对语言未有感知时,就出现声、形、动画,这不仅局限了学生应有的想象力,也剥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本有韵味的体悟。读书的人都知道,读文总是能让人从作者精妙的语言文字中激起想象,那种想象因人而异,有时又是留存在脑子中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境。直观地显现,学生的心中便有了一个思维定势,被课件所牵制,那语言文字留下的美被无情地剥夺,而这种刻意追求现代化,过多使用多媒体,会把课变成多媒体展示课,教师则成了“放映员”。我们应该明确语文教学重在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只有在语言文字的积淀下,让画面、声音成为有效的补充手段,让学生感受动态美的同时,又享受语言静态美,回归到语言文字中来,才真正为“文”服务。

作者:张淑丽 单位: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