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琵琶教课中审美教育的适用性

探求琵琶教课中审美教育的适用性

一、琵琶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

琵琶作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不仅历史极为悠久,同时更流传下来许多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再加之随着二十世纪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又为琵琶演奏与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从形制的改革到演奏技法的革新,再到借由西方作曲技法创作的新琵琶作品,令这件传统的民族乐器焕发出新的生机,并成为一件能够演奏古、今、中、西的乐器。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传统文曲、武曲、现代作品、移植作品百花齐放的前提下,如何将多种风格的乐曲演奏好,如何让学生学习、领会每首乐曲的精髓并融入自己的情感演绎出来,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美的感知与把握,只有对美有自己的认识与追求,才能对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并把这种感悟传递给听众。

琵琶大师刘德海在长期的实践中,遵循音乐创造的基本规律,分析琵琶教学中技术训练的得与失,指出:“从启蒙的第一个空弦音起,即启发学生对音响的美感培养。美感培养作为一条主线,把握着技术的进程。养成带着听觉,追求美感的技术习惯,正是有可能成为演奏家的良好开端”。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只注意琵琶技能技巧这种单纯的技术训练,而忽视对音乐美感的追求和音乐思想的探索,长期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不研究音乐的习惯,在音乐感情上缺乏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单纯追求技术而脱离音乐的倾向,这样的教学会严重阻碍学生在琵琶学习方面的全面发展。

1.重视基本功训练奠定学生审美观念基础

琵琶是一种技巧性很强的乐器,不仅需要左右手完美的配合,还要求每个手指对音色的控制,更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也就是说基本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演奏作品的质量。而当下,许多学习者在入门时在老师的引领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随着年龄的增加,练习曲目数量的增多,往往忽视了基本功的训练。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重视基本功训练,帮助他们理解技术与艺术的关系,认识到演奏技巧应服务于艺术审美的要求。先知道什么是美的,在练习中慢慢向这种美靠拢,有目的地练习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而后,不管是空弦、音阶还是练习曲的练习,都应该注意感觉与气息,通过乐句的正确划分,完整演绎,一气呵成,并时刻注意音色的控制,指尖触弦要根据琴弦的震动规律,使琴弦充分震动,而不能盲目用力等等,只有在基本功坚实的基础上,他们才能够无障碍、无负担地自如驾驭琵琶作品。因此,基本功训练是琵琶演奏者的每日之功,只有长期坚持不解地练习,才能为日后的乐曲学习作准备。

2.学习音乐背景把握理解音乐内涵

前文曾提及琵琶是一件能够演奏古、今、中、西音乐作品的乐器,从《十面埋伏》、《塞上曲》到《天鹅》、《点》,再到《野蜂飞舞》、《查尔达斯》,不同风格、时代、国域的作品都被琵琶以强大的表现力挥洒得淋漓尽致。因此作为一名琵琶演奏者若想呈现琵琶艺术之美,在演奏作品之前的首要任务就是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及音乐内容。如传统琵琶乐曲,根据格调与表现手法的不同分为文曲与武曲,且又有着不同的审美特质。文曲行云流水、意韵深长,注重情境的描绘,如《月儿高》、《春江花月夜》、《夕阳箫鼓》等,讲究气韵生动。气韵是中国文化的范畴,是中国文化内涵的表现。要求情感细腻,着重抒情写意。琵琶属弹拨乐器,声音是点状的,初学者容易出现音色不统一,演奏不连贯等问题,这就需要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与理解,正确划分乐句,利用气息,将乐句内的音连贯在一起,感觉乐曲的韵味,最后在练习的时候通过左右手的配合,将点状的声音连成流畅的乐曲,实现婉转流动、情境交融的艺术特点。武曲苍劲有力、雄浑厚重,注重重大事件的写实与叙述,如《十面埋伏》、《霸王御甲》、《海青拿天鹅》等,尽显威武雄壮、气势磅礴。在学习时,必须了解乐曲所描绘的历史事实,分析每个乐段所表现的场景,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体会每种技法的运用所要还原的声音效果与情感表达,才能完整演绎乐曲。

再如现代创作作品及移植作品,从借用西方作曲技法与音乐元素进行尝试,到移植、改编与传统创作手法结合,再到完全运用西方创作技法进行创作,可以说琵琶作品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再加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音乐欣赏观念的转变,都要求作曲家、演奏者不断地丰富着琵琶的表现力,且开创出许多新的演奏技法,如上弦音、弦槽音、中指拍弦、假泛音,还有将传统演奏技法以新的方式运用等等。因此,这也对琵琶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正因如此,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导学生在练习、演奏现代乐曲时,要结合曲式、和声知识,分析作品的动机、乐句、乐段以及和声织体,让学生深入了解作曲家的创作背景,及乐曲所要表达的情境,进而结合他们自己的感悟,将乐曲的风格、特点、魅力充分表现出来。

3.注重艺术实践加强教与学的互动功用

琵琶演奏是一门表演艺术,其最终的目标就是向听众传达与传递演奏者自己的情感与审美,以期望能够引发听众的共鸣。也就是说,作为演奏者若想自如地将自己的审美情感与听众沟通与交流,需要日常不断积累的同时,更需要演出实践。换言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也应该注重学生日常练习的审美积累与演出实践,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而让学生在舞台上能够将自身的审美状态及想象思维与实际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演奏中体验演奏时的审美因素与情感活动。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其好比是琵琶演奏教学的一面镜子,演出时产生的问题能折射出演奏者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以练习为基础、以艺术实践为检验,对于任何一门艺术的学习来说都是最理想的互动方式。

二、琵琶教学之外审美情趣的积淀

音乐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反映着大众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生活,需要去感受、去体悟,因此,对审美情趣与音乐情感的感悟、把握,就需要其自身在生活中培养与积淀。首先,在教学中,教师总是强调学生们在练习作品时,首先要带着感觉去唱出乐曲,从中体会旋律的走向与作品所表达的审美情景,进而使得旋律具备美感与歌唱性,在将这样的感受带入到自己的演奏之中,才能够做到心手合一,其道理即是在此。其次,作为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鼓励学生除了练习与欣赏专业作品之外,更应该多聆听其它专业、其它类型的音乐作品,如声乐、弦乐、室内乐、交响乐、歌剧、戏曲等等,用心去体会其旋律美感与歌唱性。第三,建议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不要过多地去关注演奏者复杂的演奏技巧,而是要去感受与聆听,同音乐产生共鸣,进而更容易领会作品的情感意蕴,帮助自己培养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演奏是否精彩、是否深入人心,其关键不在于精湛、高超演奏技术的展现,其往往处于弦外,即演奏者自身审美情趣与情感的体悟与领会。作为一名教师,帮助学生奠定坚实大的音乐基础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但这里所说的基础并非狭义的基本功训练、技巧性训练,更包括了对演奏概念的明确,对演奏的理解以及对演奏的处理能力,而这其中无不包含音乐的美。因此,教师要尽力将音乐最本质的东西展现给他们,通过引导、启发、比喻等手段去培养学生的美感修养,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能力,从而生动的、准确的、创造性的表达琵琶音乐之美。

作者: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