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感舞蹈教学论文

节奏感舞蹈教学论文

一、舞蹈教学中的节奏感

舞蹈中的节奏感是人们在跳舞时通过改变形体和动作的组合来完成表现出的感知能力和具体反映。舞蹈节奏并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其中包涵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在的节奏性,也就是学生听到的、感受到的外界节奏,例如舞蹈音乐。另一方面则指来自人内部的,由于接受外来信号而引发的一系列情感变化,这是内部节奏。外在节奏主要是指音乐的节奏,是对音乐中相关要素理解和感知的一种综合的能力,其中主要包括速度、轻重音、节拍等方面的感知、理解和重现的能力。而内在节奏则需要学生对情感的领悟力,和对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的表达和重现。培养节奏感就要明确什么是良好的节奏感。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常常同节奏运动想呼应,源于后者具有较强的情感效应和独一无二的表现功能。对节奏各个方面的敏锐体察和准确的再现就是人们所说的较强的节奏感。这是音乐感知和理解形成的基础和条件之一。而针对于节奏感的相关训练,就是要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内心节奏感,来达成更细腻的舞蹈表达,更生活的肢体语言,形成节奏意识。

二、舞蹈教学中节奏感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进行节奏感培养时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内外分离。内外分离就是指,仅仅将音乐节奏当作一种数量的数理关系保持在数量计算的层面上,也就是说仅仅将节奏感教学停留在音乐节奏感的培养上,而忽略内部情感变化的感知训练。节奏感是内外兼修的一种素质,需要靠外在音乐中音符互相作用变化来带动内在情绪的变化,使二者形成一种共鸣,以此来提升自身节奏感。内外分离,不仅仅是指在音乐教学中忽略内外的某一方面,也指将二者的训练分离。内外节奏感是相辅相成的,需要放在一起作用,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二是存在于学生的差异性,节奏感是生理上的一种天赋,虽然可以后天培养但是与先天的能力分不开,尤其体现在外部节奏训练中。每个学生在内外节奏的感知能力上会有不同,有些擅长感知音乐中所蕴含的情绪,而有些则善于抓住音乐的规律。在这种差异下,统一的进行教学,很容易拉大已有的差距,并使得相对落后的学生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后续的教学活动。当然在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地区,问题也会相对存在不同的差异。

三、舞蹈教学中节奏感的训练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这样的状况,例如学生可以很好的体会音乐,但是却不能够准确的表达出来,或者学生本身的专业基础合格,但是无法自行搭配合适的节奏等等,在这些情况下,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意识。节奏对于很多的学生来讲是枯燥并且书面化的一个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于节奏意识培养的疏忽。兴趣是学习路上最好的领路人,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注意学生对节奏感培养的兴趣,这样由内而外的动力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增强。节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利于学生理解内化,所以在节奏感培养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融入一些源于生活的节奏游戏,将节奏化于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加以体会。如自然中的鸟鸣蝉响、水流风声雨声以及生活中的种种声音都可以拿来作为教学素材。当然,兴趣并不足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形成节奏意识,老师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学生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舞蹈是人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能力的一种体现,是美学相关的活动。只有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才能真正演绎出高水准的舞蹈。古人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诗正义•诗大序》”,诗,是人表现志向所在的,在心里就是志向,用语言表达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被触动必然就会表达为语言,语言不足以表达,就会吁嗟叹息,吁嗟叹息不足以表达,就会长声歌咏,长声歌咏不足以表达,就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在古代,诗、歌、舞三者是相通的,在表演艺术中也是相辅相成。舞蹈是诗歌的形象化外化的艺术手法,以此可看出舞蹈是诗意的舞蹈。学习舞蹈,学生需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真正透过音乐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准确地体会其诗意并将其再现。

(二)帮助学生将节奏意识融入实践。

在学生产生一定的节奏意识后,只有真正地将意识融入实践,成为一种身体力行的习惯,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意义。一是需要老师可以保障学生形体训练的扎实稳固,这是节奏感实践的基础。舞蹈表演中的节奏性和舞蹈动作是分不开的,肢体的动作是舞蹈节奏的重要表现方式。因此想要培养舞蹈中的节奏感,先要确保学生的形体基本功扎实,心中所想能准确的通过肢体表达出来。形体训练是指用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站、坐、卧、走、跑、跳、伸展、支撑等一系列基本动作,以此调整不良体型和不良姿态,训练身体的柔韧性。其中包括双目平视、双肩平正、提颈、挺胸等静立式训练,也包括动作方面呼吸节奏、头部动作、肩部动作、手臂动作、腿部动作等训练。精准的肢体表达,有利于节奏感的提升,同时也利于学生将节奏感的体会真正表现出来。在训练环境上,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应优先选择一个宽敞明亮,自由舒适的训练空间。音乐是需要空间来传播的,一个较为敞亮的环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节奏感的训练之中,更易于学生捕捉细节上的信息。二是需要一个静谧的环境,确保学生可以更加专心的投入训练。尽管节奏感有内外之分,但是想要使学生培养节奏感,就需要让学生多听多练,更多的实际操作。例如老师可以在上课时,为学生准备一段音乐,听完之后,可以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并且用肢体语言表现出这种韵律。积少成多,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会自己慢慢领悟,最终达到培养的目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明确节奏感的培养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立体多方面的努力,因此在培养学生节奏感时,不能期望仅仅依赖于随意堆砌音乐练习的方式,来达成目标,而是应该全面、多层次地搜集音乐素材,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尝试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内容。舞蹈中音乐节奏最重要的两个部分是伴奏音乐中的节奏点、伴奏音乐的旋律节奏,只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音乐节奏点,体会节奏点与旋律节奏之间的差异,才能让学生自己的舞蹈动作同样具备感染力。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要求老师必须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从舞蹈动作及舞蹈伴奏两个方面帮助学生进步。三是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是却源于生活,舞蹈作为艺术的一部分同样如此。不论何种形式的艺术,一旦脱离了生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失去了生长壮大的可能,也必然会失去其艺术的价值。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老师必须将舞蹈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创造条件并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增强对舞蹈的感悟。把握音乐节奏感,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舞蹈实践,将舞蹈和生活相融。

四、结语

节奏感是舞蹈艺术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应当是舞蹈教学的重点之一。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应当注重从意识和实践两个方面下手,多方面、多层次地协助学生培养节奏感,增强节奏感,真正体会舞蹈艺术的精髓。

作者:吕婷 单位:鄂州职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