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障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探析

残障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探析

摘要:残障大学生作为弱势群体,其就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近年来,残障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承担社会责任,改善残障大学生的就业现状,纠正残障大学生的错误观念,为残障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提升残障大学生的就业率,确保就业质量。

关键词:残障大学生;现状;就业;对策

引言

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残障青年的受教育程度也在逐渐提升,但是从整体来看,残障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并不高,有些企业对残障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偏见,加上部分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难以从残障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残障大学生提供适合的就业指导,导致残障大学生出现了不自信,就业迷茫等问题,不利于残障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残障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1.就业率比较低。根据我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显示,残障大学生的就业率远远低于普通大学生,不足80%,这与我国一些福利性企业的发展衰落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难以全面满足残障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使得我国残障大学生的就业率受到很大的影响[1],虽然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关于保障残障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针,但是目前残障大学生的就业率仍然没有达到相应的预期。在残障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调查中,只有70%的学生认为工作稳定,而25%的学生则认为工作体面;同时还有70%的学生会选择通过教师和家长介绍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残障大学生的就业不自信,更多的会依赖于亲属或者学校,使得残障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相对比较狭窄,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2.就业层次比较低。随着社会就业竞争的逐渐加大,虽然残障大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升,但是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由于残障大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只能从事一些基础岗位,导致残障大学生的学业有所荒废,很多残障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并非与专业对应。如果残障大学生缺少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就很容易被社会所淘汰,对残障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残障大学生就业影响的因素

1.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不完善。高等教育对残障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对残障大学生的情感、思想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能够得以提升,为以后的人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很多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残障大学生主要通过远程教育、隔离教育或者融合教育等方式进行学习,融合教育是目前高效使用最为广泛的教学模式,而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也受到了残障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其能够通过互联网的优势,为残障大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将全日制学习模式与远程教育相结合,更有助于增强残障大学生的竞争实力。但是目前远程教育的方式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推广,与全日制高校教学的融合程度并不高,加上高校为残障大学生设置的专业存在不合理性[2],专业设置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残障大学生以后的工作方向以及就业质量,是满足工作岗位需求的基础之一,但是很多高校为残障大学生设置的专业比较单一,就业方向比较狭窄,同时课程的设置也存在不合理性,有些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并没有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有一定的滞后性,残障大学生的专业设置和就业市场的需求难以匹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残障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层次。

2.学校和社会因素。由于我国的残障高等教育发展比较晚,目前针对残障大学生的教学标准以及教学评定方面缺少统一性,没有为残障大学生制定清晰的培养目标和就业计划,很多高校为残障大学生提供的就业指导课程相对滞后,就业心理、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学比较欠缺,很多教师在职业规划教学中并没有结合残障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方案,教学比较笼统化和形式化,难以对残障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从社会层面来看,有些企业对残障大学生存在一定的歧视,在同等竞争条件下,会对残障大学生区别对待,有些企业认为残障大学生会降低工作效率[3],还可能为公司增加负担,国家出台的保障残障大学生就业的法律法规难以落实。即使有些企业为残障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也很难与大学生的专业相对应,这反而会增加残障大学生的工作压力,影响了残障大学生就业的稳定性,不利于残障大学生的持续发展。

3.个人因素。由于残障大学生在生理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使得残障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整理以及搜集能力不强,有些残障大学生缺少自信,心理和思想上都不够成熟,在自主择业的背景下,残障大学生的自主就业意识比较低,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存在惧怕的心理,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在选择职业方向和规划职业生涯中不够科学,比较随意。加上很多家庭在残障大学生就业方面具有认识误区,家庭承担着较重的心理负担,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自主择业,远离家庭。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就可以了,对就业的形势以及孩子以后的就业没有足够的认识,这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到残障大学生的就业。

三、解决残障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对策

1.端正就业观念,科学择业。针对很多残障大学生存在就业认识不足,就业观念不正确等问题,高校应该与家庭、社会共同协作,梳理就业心理,引导其科学择业。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及时与残障大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分析残障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和思想动态,让其能够消除自卑和孤僻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更加乐观和积极的面对就业和择业。同时还应该及时发挥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定期举办与就业相关的专题讲座,增强残障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其次,高校还可以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并加强和家长之间的联系[4],从多个方面为残障大学生提供科学的就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更有助于残障大学生敞开心扉,有助于提供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同时也应该为残障大学生设置符合生理状况的体育教学活动,排解残障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残障大学生的自信心。此外,残障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课程需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进入大一阶段,就需要为残障大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引导其对自身的发展有清晰的规划和认知,消除残障大学生的迷茫心理。同时职业规划课程也需要进一步优化,将传统教学中公共课的教学形式,转变为小班教学或者一对一教学,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残障大学生规划更加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多渠道的就业模式,通过相关的政策引导,鼓励残障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挖掘残障大学生的潜质,从“互联网+”项目出发,涉猎更加广泛的就业渠道,并设置专门的残障大学生就业孵化基地,对具有创意的项目积极支持,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将创新创业渗透到解决残障大学生就业问题中,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增强残障大学生的就业活力,使其就业和择业更加科学。

2.增强就业能力,提升就业稳定性。就业能力是确保残障大学生就业稳定性的基础和前提,就业能力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如:职业方向、工作态度、专业素养、就业信心等,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高校增强残障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十分重要。首先,高校应该鼓励其对自身的发展有清晰的定位,并科学的做出评价,通过设置问卷或者专业量表等,对自身在学习和成长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的分析,鼓励其积极改正和弥补。其次,高校还应该结合专业设置开展实训课程,除了要掌握理论基础,还应该在动手操作方面加以内化,并加强校企合作,为残障大学生打造校内和校外一体化的实训模式,促进协作发展;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创业大会等活动,提升残障大学生的实践热情。此外,学校还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及时跟踪残障大学生的就业状况,设置更加长远的职业指导,进而增强残障大学生的就业稳定性,提升整体的就业质量。

3.借助互联网获取更为广泛的就业信息。互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互联网能够为残障大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加广阔的信息,同时也能够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就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传递给大学生。首先,残障大学生应该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学会借助互联网技术搜取就业信息,拓展就业渠道,并有效的筛选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岗位。其次,残障大学生还应该淡化生理上的缺陷,积极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展现出闪光点,在日常的学习中,还应该积极锻炼自己的心理,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养成更加自信和积极的就业心态,并提升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还要积极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和已就业学生的交流,提前熟悉工作岗位环境,主动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种残障大学生就业活动中,在增强就业能力的同时,拓展自身的视野。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残障大学生对就业法律法规的解读以及就业信息的筛选尤为重要,除了要自觉接受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自身也应该积极努力,共同为提升就业质量而努力。

4.加强社会力量的支持。新时期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残障大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学校和家庭对残障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之外,也应该加强社会力量的支持,对于企业来说,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为残障大学生提供适宜的就业岗位,保障残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残障大学生提供平等的择业和就业的机会。首先,教育部门、民政部门、人力资源以及残联等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提升社会正效应,消除个别企业对残障大学生就业歧视,鼓励企业积极的“扶残和助残”,树立社会正能量,构建和谐的社会风尚,为残障大学生营造出一个更好的就业环境。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让企业能够认识到,在招聘环节中对残障大学生的歧视,不仅触犯了法律规定,同时也不符合道德准则,有效落实对残障大学生的就业保护和就业服务。此外,相关部门还应该构建综合性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拓展残障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福利性和公益性的组织应该为残障大学生寻找广阔的社会资源,满足残障大学生的就业需求。

四、结束语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下,残障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率比较低,并且就业的层次不高,就业稳定性不强,难以实现残障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共同努力,积极分析当前的就业市场,并结合残障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更加适宜的就业指导方案,引导残障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残障大学生的自信心。此外,还应该鼓励残障大学生积极创新创业,拓展就业渠道,开阔就业视野,确保残障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作者:孟阳 单位:长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