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课件范例6篇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范文1

我的妈妈十分关心我。当我要去春、秋游的时候,她都要为我买几样好吃的,放在我的书包里,还叮嘱我要注意的问题。早上送我到学校门口,等我上车了她才回去;有一次考试没考好,妈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帮助我找原因,安慰我,给我补课;当我考试得第一的时候,她又担心我会骄傲,教育我要谦虚,不要翘尾巴……我为有这样的妈妈而感到骄傲。

【诊断】

小作者写妈妈“关心我”,虽然讲了三个事例,但是不具体,只是间接地说妈妈对自己如何,没有写妈妈关心自己的行为,很空洞,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修改建议】

第一,具体写出妈妈送“我”去春、秋游时和“我”两次考试后的行为动作、神态、语言等。第二,改介绍说明的间接叙述为直接记叙描写,让妈妈动起来,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印象。

【改后片段】

我的妈妈十分关心我。当我要去春、秋游时候,她会在前一天下午,拉着我到小卖部为我买些吃的。她指着琳琅满目的食品对我说:“爱吃哪种,你自个儿选吧,妈妈给你买。”买好之后,她又会帮我放到书包里。第二天一早,妈妈会准时地叫我起床吃早点,为我穿上旅游鞋、戴好太阳帽,送我到学校门口,看着我上了车,才微笑着往回走。

有一次,我数学没考好,才考了78分。妈妈看了我的试卷,一开始有些沉重,但接着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儿子,别难过,没考好我们一起认真地找找原因,下次考好就是了。”然后,把我拉到身边,翻开试卷,为我讲解错题。

第二次考试,我的数学考了满分。妈妈看到试卷,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考了满分可不能骄傲,要谦虚,继续努力!”

【点评】

修改后的片段,通过外貌神态、说话的语言和行为动作等突出了妈妈“关心我”。这样,妈妈“关心我”就具体了,让人看得见,听得到。

【他山之石】

我们在体育场打乒乓球时,发现在快要干涸的洼穴里,有许多小蝌蚪在挣扎着,眼看就要被太阳晒死了。我对黄彬彬说:“小蝌蚪长大就是吃庄稼害虫的青蛙,要保护它们。”黄彬彬接着说:“我们别玩球了,救青蛙吧!”

于是我和黄彬彬找来一个盆子,小心翼翼地把小蝌蚪捧进盆里,用清水养着。我们一边捧一边说:“小蝌蚪,我们救你们的命,以后可要多为庄稼捉害虫啊!”

花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把小蝌蚪都捧到了盆里,飞快地送到小池塘里放了。

当我们看着小蝌蚪在池塘里自由自在地摇摆着身子游玩的时候,心里一下子轻松了。有个伯伯还伸出大拇指,表扬我们是爱护青蛙的好孩子呢!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范文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不断地更新,新一代的多媒体机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了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既可以把抽象枯燥的语文知识幻化为多彩的画面、鲜明的形象、趣味的情境,又能使学生欣赏到美的画面,感受到美的形象,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触动求知的心弦,激活创新思维。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电子白板对学生的导学作用,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运用电子白板,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电子白板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文体化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科学地记忆知识,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归纳知识体系。

如教《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我在出示小蝌蚪图片后,利用课件出示一组图片,有老母鸡带着小鸡寻食;鲤鱼妈妈带着小鲤鱼在池塘里嬉戏……然后在边上出示流着眼泪的小蝌蚪,并在一角出示一封配上童音的“求助信”。学生从“求助信”中得知小蝌蚪不知妈妈长什么样,更不知妈妈在哪里,想妈妈是人之常情,儿童更是这样,以引起孩子心灵上的共鸣,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发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朋友听到小蝌蚪发出的求助信号后帮小蝌蚪找妈妈的劲儿也就更高,孩子学习课文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起来了。

二、利用电子白板,化解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会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管教师费尽心力,但是学生往往感触不深,甚至还会疲劳、不耐、甚至厌烦。在语文课堂中合理地利用电子白板,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缩短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以及重点段落在快捷、有效的多媒体的辅助下,呈现在学生眼前,一目了然,在学生的“重锤敲打”下,学习障碍被轻松扫除。还能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获得更多的启迪,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形成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在《金子》一课的课件中,我设计了这样几幅图片:太阳刚刚升起时,彼得已经在田地里用力翻土;夜幕降临时,彼得才扛起锄头走上回家的路;炎炎烈日下,彼得忙着给花除草,连汗都顾不得擦一下;暴风雨就要来了,彼得急着给花盖保护膜……这些图片的出示使学生更深刻领悟到彼得为了实现梦想辛勤劳动,接着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他们明白了梦想的实现离不开自己双手的辛勤劳动,教学难点很简单就突破了。

三、巧用电子白板,活跃课堂气氛

巧用电子白板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如《翠鸟》一课中,由于我们的生活中很少见到翠鸟,更不知翠鸟的生活习性。课堂中,在介绍翠鸟的外形特点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翠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知体验翠鸟的特性。这样不仅了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四、借用电子白板,整合丰富资源

语文教学中,电子白的使用不仅拓宽学生的视听渠道,而且提高了学生记忆水平人类获取的信息绝大部分来源于视与听,同时来自于视觉的信息比其他方式获取的信息更加容易持久记忆。传统意义的教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抽象事物时,单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会因个人理解能力不同而产生误差。如:寓言两则中《南辕北辙》,要求学生理解“辕”和“辙”是什么意思,由于学生没有见过古代的马车,单靠老师用语言来描述,学生难易理解。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的图像更利用于信息的表达。我在图片库中找到了古马车图片,借助图片向学生介绍,学生一目了然。

五、采用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效率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范文3

wànɡ jì shì jiè xī wànɡ yánɡ shù zhōu wéi bīnɡ lěnɡ zhí wù lǐnɡ dǎo 二、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9分)

漂浮(fóu fú) 橘(jú qú)子 树梢(shāo xiāo) 鲜(xiān xuān)花 端详(qiánɡ xiánɡ) 模(mú mó)型 卖(mài mǎi)完了 卷(juǎn juàn)心菜 刨(páo pāo)土三、我会组词。(8分)

{清( )晴( ) {情( )睛( ) {净( )静( ) {被( )破( ) {怀( )坏( ) {良( )浪( ) {孩( )该( ) {品( )晶( )四、选词填空。(9分)

首 担 壶 支 条 杯 盆 筐 件一( )茶 一( )小河 一( )诗 一( )鲜花 一( )酒 一( )事 一( )枇杷 一( )队伍 一( )粮食五、我会填空。(8分)

1.( )苍苍,野茫茫,( )吹草低见( )。

2.( )壮不努力,( )大徒伤悲。

3.初升的( )射出金色的光芒,草坪上开满了鲜艳的( ),叽叽喳喳的( )在天上飞着。

六、照样子写一写。(5分)

仔细 仔仔细细 认真 _____________。

许多 _______________ 高兴______。

暖和 ___________ 干净_________。

七、词语连线。(8分)

黄澄澄的绿茵茵的红彤彤的水灵灵的 葡萄枣稻子草坪 悠扬的鲜艳的灿烂的洁白的 阳光棉花歌声花朵八、我会把下面的词组成通顺的句子,并加上标点。(6分)

认真地 讲课 听 同学们 李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bēi)着 高高兴兴地 早晨 上学去 书包 小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我会把句子补充完整,再加上标点。(8分)

老师__________玩得___________。

小鸟在树上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________还是_______。

十、我会读短文,并回答问题。(9分)

放小蝌蚪

今天,我在公园里玩,无意中发现水里有许多小蝌蚪,就拿来一只瓶子,抓住5只小蝌蚪玩。

“呱,呱呱!”突然从水草丛中传来一阵青蛙的叫声,我心想,不好,一定是青蛙妈妈在找孩子了。瓶里的小蝌蚪也摇头摆尾,好像说“我要回家!我要妈妈!”

青蛙抓害虫,保护庄稼,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和它的孩子。想到这里,我就把蝌蚪轻轻地放回水里,并对它们说“小蝌蚪,回去吧,去找你们的妈妈。”

小蝌蚪游走了。这时,传来青蛙的叫声,仿佛说“呱呱,谢啦!”

我开心地笑了。

1.“我”是怎么想的,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3分)

2.“我”是怎么做的,用“∝”在文中画出来。(3分)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范文4

【关键词】抓住 动态生成 课堂

传统把“生成”看成一种意外收获,把处理好预设外的情况看成一种“教育智慧”那么新课程则把“生成”当成一种价值追求,是彰显课堂生命活力的常态要求。可以说,动态生成是新课程课堂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课堂走向和谐。

但是,审视当前的课堂,我们不无忧虑地看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变重量无序起来,教师给了学生自由读的机会,给了学生自由说的权利,给了学生学的时间,自己却退居一旁,成了现代媒体的操纵者,成为让学生回答总是的点名人,甚至完全被学生思路牵制着。在相当多课堂上,教师的引领作用发挥得还不到位,相当一部分教师还存在着认识上和操作上的误区,教师的引领只有其“形”,而无其“实”。

下面,我以案例的形式,依据一些教学理论和平时的教育实践,阐述如何在动态生成才能实现有效引领。

【案例1】利用偶发教学资源,转危为安

教学片段:一日下午,语文课上一半时,万里晴空突然乌云密布,天越来越暗。安静上课的学生骚动起来了,眼睛不时瞟向窗外,并传来的窃窃私语声。显然这时如果整顿纪律再讲下去效果肯定不佳,干脆停下来让学生做作业或读课文也不是好办法,这时老师不但不气亦不急。却顺水推舟,停下课与学生哲学起窗外的景象。老师兴致勃勃地一会指点学生注意这儿,一会提醒学生观察那边。天空一声霹雳惊天动地,许多学生吓得叫起来。老师又让学生观察这些同学的神态、动作。一场暴雨哗哗地下,操场、树伎、远山、房屋等都成观察的对象。暴雨很快过去了,教师却叫同学站起来讲讲这场暴雨,学生发言热烈,讲得头头是道,一会儿下课了。老师不慌不忙地布置作业。结合动态静态描写作文训练的片断练习——《暴雨》,第二天作业交上来,效果出奇的好。

思考与引领:在我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偶发事件、产生新问题,而这些事件、问题又往往在教师预设之外,是教师始料未及的。很多老师将这些偶发事件、总是视之为课堂的“最大干扰”。这是一次看图写话,但我觉得最美的图就是大自然的真实美景,而不是教师手中那些死板教材。所以,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下去看、看说、去想、去写。还有比这更好的教材吗。这时孩子们的思想才是最纯真的,发自内心的。聪慧地利用偶发教学资源,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动,借助其积极的一面,为促进课堂生成服务,灵活地调整教学方案,适时引领,把它作为资源加以利用,让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碰撞,迸发创造火花,产生新的学习需求、方向、就会使课堂出现更多的让人记忆深刻的闪光点,使教学取得出乎意料的效果。

【案例2】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突破常规

教学片断: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学习中,我接预案向学生提问:“小蝌蚪是会用什么办法找妈妈的?”有学生说:“它一个一个问着找。”另有一个学生到:“现在条件先进了,小蝌蚪只要写一则《寻妈妈启事》在电视上播放一下,不就简单了。”这时又有学生迫不急待地举起手:“青蛙妈妈也可以写一个《寻儿启事》,小蝌蚪看到了,就会直接找妈妈。”于是,我临时改写了原来设计的教法,顺着学生的思维设计教学过程:请同学们认真读书,帮小蝌蚪写一则《寻妈妈启事》,或者帮妈妈写一则《寻儿启事》,设计好文字、图片、拿到电视台去播放。

学生兴致高昂,组成了一个个合作小组,有研究“启事”语言表达的,有画青蛙生长过程简图的,有为“播音”而训练朗读的……这样,教师不露斧凿,不露痕迹,善于倾听,敏锐地判断、发现、评价答案的正误优劣,并及时调整,使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思考与引领:语文课堂生成资源错综复杂,又具有方向的不确定性,不同的方向,教育价值的大小也不同,有的还能产生负面效应。教师要及时捕捉来自学生的原始信息,作出智慧回应,迅速进行判断、分析,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资源,适时调整教学思路,进行有效利用。只有这样,才是对它最完美的呵护,也才能不断地促进课堂煌动态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艺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了相应的变动。”所以,教师在课堂生成中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适时地作出反应,灵活地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可以是顺水推舟、巧妙引导;可以是见风转舵、点拔导航;也可以是将错就错、激活思考。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范文5

关键词:聋生;认识能力;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7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080-01

聋生因聋致哑,造成语言和言语的障碍。为了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他们以目代耳,以手代口进行简单的交际。他们在一定的范围内虽然认识了一些外界事物的形象,但没有同时形成语言,严重影响了其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为补偿其缺陷,笔者在聋校语文看图学词学句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指导观察,直观教学

聋生在没有掌握规范语言的情况下,对事物的认识依靠直接的感知,他们的思维活动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进行的,局限性较大,超出见过接触过的范围的事物及抽象的名词概念,便难以理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对学生加强指导观察,注意直观教学。例如:在教学看图学词学句:“春天,天气暖和了。校园里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二年级第二学期第8课的内容)时,我结合时令,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回忆、想象,启发学生联系刚刚过去的冬季,认真观察师生衣着的变化:换下了棉衣;用手触摸一下暖气片:暖气停了。从而体会春天(指的是春季)到了,天气的变化:天气暖和了。“校园里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中的“嫩绿”一词较抽象,在组织学生“找春天”活动的过程中,指导观察花草树木的变化:柳树刚长出的叶子、菠菜刚长出的叶子、松树刚长出的叶子、草里小草刚刚发出的芽等等,这些叶子都是浅绿色的,就是“嫩绿”。这样,学生很快理解了词义句义,并且认识了春季的特征,同时丰富了课堂学习内容,提高了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开拓思维,变静态教材动态教

聋生由于听力的损伤,失去了听话能力,不能像我们正常人一样,通过口耳相传的途径在日常生活中学习语言。然而他们的视觉、运动觉等器官在感知外界事物时的能力较强。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自制形象性的电化教材,利用感染力强的动画制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作用,给学生创设系统的观察、思维的条件,使静态的教材、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的、生动的、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较容易的理解了所学知识。例如:在教学看图学词学句第8课 春天,天气暖和了(二年级第二学期)的内容时,在讲授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遍配有字幕的动画设计片。动画设计能生动的展现课文中的内容:“校园里的柳树长出了嫩绿的叶子。”“树上的蝉不停的叫着。”“柳树的叶子变黄了。黄叶纷纷从树上落下来。”“小河里的水结冰了。”学生因受形、光、色的刺激,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思维,加深了对教学句子的理解,较容易的掌握了所学句子。又例如:在教学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课文的教学难点是由蝌蚪到青蛙的变化过程,“蝌蚪”和“青蛙”的关系,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手段,靠老师的口头语言和黑板书面语言是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我课前制作了蝌蚪变化成青蛙过程的课件。上课时,动画设计能生动的展现课文中的由蝌蚪到青蛙的变化这一过程:先出现几只小蝌蚪在水中快活地游来游去的画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样子: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尾巴,然后动画设计显示小蝌蚪慢慢长出了两条后腿,它们又继续向前游,动画设计显示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它们又继续向前游,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变化:动画设计显示小蝌蚪已经变成了小青蛙,接着让学生观察它们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青蛙长成了大青蛙,最后出现几只青蛙蹲在荷叶上,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样子: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小眼睛。通过对蝌蚪的观察、分析、比较,让学生找到了二者的联系点:“青蛙”是“蝌蚪”变化来的,明白了蝌蚪和青蛙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小蝌蚪变化成青蛙的过程有了清晰、完整的印象。而且激发了学习兴趣,活跃了思维,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较容易的掌握了所学内容,又拓宽了视野。

小蝌蚪找妈妈课件范文6

所谓新课导入,是指教师在进入新课时,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的一类教学行为。恰当地运用新课导入,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思维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原则上要求自然,吸引学生,突出本课重点,且行之有效。导入方法可根据授课内容,新旧知识的联系,知识的难易程度,实验条件,教师自身的知识范围,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去选择。我结合教学中的做法,谈谈以下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是指教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直截了当地揭示本节课的主题,阐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的导入方法。直接导入法的突出特点在于简短、精悍、单刀直入,直接切入新课内容。

我在教学《日月潭》的时候,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大概在电视上或者在书上看见过日月潭吧?那么日月潭在哪里?到底怎么美?等我们学了今天的这篇课文后,你们就会找到答案的。下面我们来默读这篇课文吧!”这样就直接、迅速地进入新课,既精炼,又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二、引人入胜,情趣导入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种动力,特别是小学生。如果他们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以加倍的热情认识它、探究它,产生一种求知欲望。

小学生有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做游戏、听故事等特点,在导入新课时,如果教师能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心情愉悦,帮助学生展开思维,丰富联想,这样他们会兴致勃勃地投入新知识学习中,变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用实物、教具或投影进行辅助。实物、教具或投影比语言更有说明力和真切感,更形象,运用实物、模型或投影等,有助于学生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化抽象为具体,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直观鲜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关系,获得较深的感受。

比如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首先通过电脑向学生展现出课文上的四幅图画,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再提问:“同学们,这几幅图画有什么不同?这些小蝌蚪在干什么?小蝌蚪分别有什么变化?”学生很快地找出四幅图画的区别,并能说出小蝌蚪在找妈妈,还知道小蝌蚪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小青蛙。我乘机导入课题:“对了,同学们,你们很聪明,这些小蝌蚪在找妈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我通过影像这种现代化手段来再现情境,渲染环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唤起了他们强烈的情绪体验和反应,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情境。

三、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每节课开始时,教师通常复习先前的内容,进而导入新课。这种方法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学生认识是新旧知识互动,新知识是旧知识的迁移。因为新授课中所讲的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续、发展、提高,所以在导入新课时,依新课内容正确设计导入就能将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上来。

这种导入新课的特点是便于学生了解新内容,是旧知识的深入和提高,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把握知识的结构。

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古诗《春日》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以前的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并说说古诗里描写了哪些景物。这样学生就会回忆起以前学过的《春晓》《草》《村居》等古诗,通过回忆就知道古诗里描写了红的花、青的草、绿的叶等春天的景物,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对于学生理解诗句中“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含义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复习导入新课,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进而“知新”。

四、巧设悬念,提问导入

悬念可以造成一种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这是教师常用来设计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设置悬念应生动形象、简洁鲜明。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直接出示问题,有意识地布置“陷阱”,才能抓住学生学习新知的好奇心理,造成疑惑,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做到学有目标,激起学生积极探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