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范例6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范文1

细细品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心中收益颇深,管理是企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做对组织有责任、能影响组织经营成果的管理者,不仅要有管理的方法,更需要会运用方法取得成效的技巧。要具备这些方法和技巧,就要在创业创新实践中不断地学习、总结。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作者从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发挥人员优势等方面阐述了管理的方法技巧,这些对我们黄金生产企业来讲,很值得学习和借鉴。07年,山金人以"学**、赶招金、誓夺全国第一"为目标,弘扬黄金精神,创造黄金速度,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管理者锐意进取、奋斗拼搏的结果。观念决定命运,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行动,作为生产管理者要从管理方向和渠道中寻求成功的方法,从时间、效率和人力方面做工作。

一时间

时间是世间最宝贵的东西,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握时机就能创造无限生机,牢固树立时间观念,把握每一分钟,合理调配目标与时间的关系。在生产实践中,严格工作时间,不浪费工作时间,制定时间工作标准,科学地管理时间,规划时间,安排时间任务,统筹规划生产目标的进度。以班保日、日保旬、旬保月为环节,生产按部就班与时间赛跑,与目标追逐。

二效率

把握时间的同时,要客观地认清现实,分析工作中客观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在生产中,扫清制约生产的障碍,创造有力的环境因素,为生产创造条件,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素质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从本质上提高效率。淘汰落后的工艺,采用先进的工艺,改善和和创新工作的各种环节方式,推动标准化生产流程。科学决策、科学管理,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三人力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范文2

我们知道:古往今来,得人才者兴旺,失人才者衰亡;有人才者昌盛,无人才者衰退。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都是如此。如何使企业始终拥有人才,如何使企业兴旺昌盛,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科学的人才观,在尊重人才、爱护人才、培养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上达成一种共识,形成一种文化,成为一种习惯,即人人都是人才。从而实现吸引人才、保留人才,各类人才心情舒畅,各得其所,有用武之地的良好局面。

现在一谈到企业,肯定要谈到企业的竞争力。谈到企业的竞争力,就少不了要谈到企业的战略、企业的文化。说企业的竞争是战略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等等。我认为都有道理。但最直接的,企业的竞争力如何,说到底是其拥有的人力资本如何。一个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人才,也就决定了这个企业有什么样的战略和文化,有什么样的今天和明天。宝洁公司总裁讲:“假如你拿走了宝洁的人才,却留下了金钱、厂房和产品,宝洁将会失败;假如你拿走了宝洁的金钱、厂房和产品,留下了人才,宝洁将在10年内重建王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史龙.亚佛德讲:“你可以拿走我全部的资产,但是你只要把我的组织人员留下来给我,五年内我就能够把所有失去的资产赚回来。”这些都是公认的成功的权威者。我完全赞同这些观点。我一直坚信:

企业没有好的产品、项目是可怕的,但只要有好的战略,就不怕没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企业没有好的战略和文化是可怕的,但只要有好的人才就不怕没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好的战略和好的文化;企业没有好的人才才是最可怕的,即使一时有好的产品、好的项目,甚至好的战略,也终将因为没有人才、没有文化而成为历史的星光一闪。追求卓越与可持续发展是人所共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点的关键在人才。对此,我坚信:虽然人才有标准,人才就是人才,但是,作为管理者,只要爱才、重才、育才,用之得当,人人都是人才!关键看管理者是否真正识才、爱才和善于用才。

有些人常爱讲这么一句话,“离开谁地球都会照转”。这句话没错。离开了,中国也没塌了天。但是如果用这种观念和心态对待人才,也真的会有地球不转和塌了天的危险。如课程中的案例已经给我们启示了,还有太多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一点:周文王拥有姜尚而灭商兴周,商纣因杀害人才而灭亡;刘邦因拥有张良、萧何和韩信诸多人才而灭楚兴汉,项羽有人才不用,韩信、范增一个个出走,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这些可能都是别人的,是历史,也许离我们比较遥远,但我觉得必须谨记这些经验和教训,确立科学的人才观。这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人才有标准,人才就是人才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度、甚至不同的团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才标准,但许多标准有其共性,就是德才兼备。但是什么是德、什么是才,却是个很难明确界定与把握的标准。“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服不行。”这个讽刺对联说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有人把人才分为四种: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才无德是废品。还有人将人才用另外的方法也分为四种:有德(态度好)有才是人财,即可以直接创造财富;有才少德(态度不好)是人才,即有本事但难合作,“有用不好用”(艾森豪威尔有句名言: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有德(态度好)少才是人材,即本领不大,但忠诚认真,是可用之材;无德(态度差)无才是人裁,百无一用,只好裁掉。

现在的人才标准是什么?就是常说的德才兼备。德能正其身,才能胜其职,理能成其文,言能明其意。就是说,他的品德足以使其有一身正气,厚德可以载物;他的才能可以胜任所在岗位的职责要求;能够用文字把道(原)理表达出来;能够把自己的意愿说得明白、道理讲得清楚。我想具备了这些,就是人才,就是某一方面的有用之才。这就说明,人才的确是有标准的。但是人才又是有区别的。因为“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这就需要我们不要让有屠龙之技的去杀鸡宰牛,也不要让只会过家家的小儿去真的修房造屋、更不要让在小河上摆渡不错的河工去大海中扬帆远航,而是要认识人才,正确运用人才。

二、管理者爱才重才育才,人人都可以成为人才正如德鲁克讲到“用人所长”,每个人的长处各不相同,所以人才有类别也有层次,人才有标准也有变化。管理者喜爱什么样的人、重用什么样的人、培育什么的人,就决定了能够吸纳、保留和使用什么样的人才。人才的确就是人才,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讲,只有管理者把人才当人才去尊重和爱护时,他才有 人才的自律与自重,才有人才的光彩,也才像人才、是人才。情人眼里出西施很容易在现实中得到佐证。这既是因为用爱和尊重去对待对方,也是因为被爱和尊重而闪烁光彩。为什么恋爱中的男人最潇洒,恋爱中的女人最漂亮,是因为爱着,也知道被爱着。

同样,只有管理者把人才当人才去使用和培育时,他才有才干得以提升的机会,不断取得进步;才有展示

自己才华的舞台,不断创造奇迹。这类的例子很多,都给人以思考。

管理者爱才、重才、育才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爱才。第一是爱全才。只要不武大郎开店、不忌贤妒能即可。但是全才哪儿有?德厚才高,能文能武,能说能做,会做事还会做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这样的人才古今少见。但相对而言,态度好,有才华的人才,让人爱起来比较容易。像温文尔雅,又才华横溢的谁能不热爱。第二是爱傲才。恃才傲物是毛病,也是多数有才华者的通病。第三是爱偏才。有高峰必有低谷,有所长必有所短。就如课程案例中的实际案例所表现。第四是爱人才。钢铁是材,栋梁是材,镙钉是材,细木同样是材,彼此不可替代。爱第一种人才容易,爱后三种很难,但第一种少而又少,后三种才是现实中常见的人才,也就是各用自己长处的人才。

对不同的人才如何培养使用也是对人才具体的爱护。现在流行的领导模式教课书上大致分为四种:支持型、教练型、授权型和指挥型四种。不能说哪一种类型的领导方法好或者说不好,而是对什么样的人,对一个人所处的不同时期,要采取什么样的领导方法。对工作能力不高,工作意愿很高的人,就是适合指挥型的领导方法,要通过强有力的组织、监督和控制开展工作;对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但工作意愿不是很高的人,就适合教练型的领导方法,就是要通过指挥和有力的支持来开展工作;对工作能力强动辄想变动的人,就适合支持型的领导方法,多赞扬、多倾听、多做些辅工作;对那些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意愿也很强的人,就适合授权型的领导方法,放手让他们大胆地干,少指挥、少干预,正如德鲁克课程中的有效授权。

我们公司以知识型员工为主,他们自主性强,工作具有创造性,劳动过程很难监控,劳动成果很难衡量,有较强的成就动机,蔑视权威,有较强的流动意愿等。这些都需要采用合适的领导方法进行教育培训与管理。

三、用之得当,人人都是人才

人才有种类、有层次,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人人都可以做成本位置的最好。西方有个谚语:什么鸟都认为自己的歌最好听。其实人也一样,没有人不认为自己不同凡响的。几乎人人都认为自己不一般,是个人才、是个人物,但又几乎都认为他人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可悲的是,人人渴望被表扬被鼓励和肯定,但又非常吝啬对他人的表扬、鼓励和肯定。尤其是一些管理者,常犯的毛病是总看他人不行。其实,发明创造的科学家是人才,卫生做得最好的清洁工同样是人才,两者同样不可替代。今天的大人才也是从昨天的普通与平凡中走出来的。管理学上有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财宝。没有毫无用处的人,只有放错位置的浪费。孙悟空喂马、韩信看库房、搞接待、当小兵都是放错位置的浪费,是人力资源的浪费。关键是要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管理者如果什么都要是自己最好最强,结果只能是冠冕堂皇的能级原理下的武大郎开店。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结果只能是领导最好最强。乐毅、诸葛亮、管仲、爱因斯坦们就永无出头之日。当然,燕昭王、刘备、齐桓公、普林斯顿研究院也就不可能会有后来轰轰烈烈的故事。刘邦的“三个不如”,恰恰说明了他真正意义上的最好最强。刘邦说了平时我们经常引用的一段话,他说:你们知其一,不知其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我能用他们在合适的位置上,这是我所以能取得天下的主要原因。项羽有一个范增还不用,所以被我打败。管理者能在胜利后还如此清醒与谦虚,实在不容易!

管理者如果苛求人才,希望人才十全十美,就什么人才也找不到。就像前面讲到的骏马有骏马历险的本事,但你非要让它种地,肯定就显得平庸。同样,牛是耕地的好手,但历险奔驰肯定也是平庸之辈。错不在马也不在牛,在使用者的无知。现在一些管理者对人才的要求是:要有激情、能创新,但不能爱冲动、太鲁莽;要稳重、能处变不惊,但不能凡事按部就班;要德厚,还要才高;要能说还要能写还要能做;要会做事,还要会做人,会公关会协调等等。这样十全十美的人才到哪去找?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范文3

卓越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绩效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工具,以其自身的优点获得了很多企业的青睐,如何运用好卓越绩效这一管理工具,从而给企业绩效水平带来有效提升成为了国有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

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措施

一、卓越绩效管理概述

卓越绩效模式是一种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模式,旨在帮助组织取得长期稳定绩效,同时也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这种模式创立于1987年的美国,并作为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奖标准,被公认为世界最好的管理方法与诊断工具之一。我国的卓越绩效模式――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主要是依据美国的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标准并结合中国国情而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总体结构和内容与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基本上一致。

二、卓越绩效模式应用中的问题

(一)高层领导不够重视

注重卓越绩效模式与符合性要求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不一样,是追求有效的卓越管理,是典型的领导“一把手”工程,没有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参与,这个模式应用很难成功。有些组织仅靠人力资源部去推动,显然事与愿违,无法深入有效地开展卓越绩效模式。

(二)虽然重视组织文化建设,但是未形成真正的组织价值观

大多数组织高管认为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等企业文化是引领企业走向持续成功的关键,在形式上也进行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理念的广泛宣传,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宣传上,不能从管理制度、激励政策、率先垂范等管理和实践细节上予以深化,不能形成企业广大员工上下同欲,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普遍存在战略缺失或执行力不到位的现象

相当一部分参与质量奖的组织没有真正可执行的战略文本,造成这种困惑的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缺乏战略管理人才,大多数组织没有单独设立战略管理部门,没有人去落实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二是战略规划执行力差,相当一部分组织在参加质量奖评审前都没有一套完整的可执行的战略规划文本,在咨询团队诊断后都会根据评价准则的要求去制定,由于组织缺乏相应的战略管理人才,在战略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有待于完善

质量奖强调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从招聘、培训、用人、考核等形成一套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从实践中看,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发展通道和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对自己在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感到迷茫或者无法定位;在绩效考核方面缺乏科学考核与评价方法,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考核结果让员工感到不满意;有的企业没有对员工进行满意度调查和分析,不能全面了解员工的诉求。

三、卓越绩效模式应用措施

(一)加强领导重视

领导对卓越绩效模式的认识对于企业实现卓越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领导对卓越绩效模式的决心,也决定了企业系统管理最终能够取得的效果和能够达到的水平。因此,构筑起有效的领导体系成为保障“卓越绩效模式”高效推行的首要条件,要充分认识到这种先进模式的内涵,客观地面对企业的缺陷和不足,明确企业所遵循的价值观、使命和愿景,确定长短期发展战略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向相关方进行企业价值观、发展规划、运营目标的宣传和沟通,营造加强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率先垂范,做卓越绩效价值观的倡导者和推崇者。同时,全员卓越绩效意识的培育也是企业卓越绩效能够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因素,中层领导要倾力推进,广大员工要积极参与,各个部门要全力以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顾问公司及咨询师,开展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全员的卓越绩效意识,实现稳步推进,克服功利化、盲目追求获奖的态度,通过具体的努力实现企业的真正卓越。

(二)加强战略管理

战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谋划,是实现其愿景的行动指南,是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的重点。企业的战略制定的越好,战略执行的越得力,就越有可能成为市场的佼佼者,这样的企业管理称之为卓越的管理。卓越模式的倡导的管理重心是组织核心价值观之下的战略管理,战略是卓越绩效模式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竞争呈现出不断加剧的发展趋势,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开始从产品层面向战略层面过渡,在变化莫测的市场环境面前,只有那些具有良好战略管理水平的企业才能树立竞争优势。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面前,必须要加强战略管理,企业应根据战略的要求来进行经营组织,引导企业朝着既定的战略方向不断前进,从而为卓越绩效模式的构建夯实基础。

(三)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给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推进创造良好的实施氛围,卓越绩效管理的实施总是处于一个特定的组织环境之中,企业文化在引导以及规范员工的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行为的规范是获得卓越绩效的基础。与此同时,相对于硬性的规章制度而言,企业文化具有软约束的功能,企业员工的抵触心理由此会更小一些。因此,国有企业应构建不断追求卓越绩效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与卓越绩效之间的要求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为卓越绩效模式的构建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以及氛围。企业文化的建设应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四个方面综合着手,企业文化应重点塑造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企业精神,从而激励员工按照卓越绩效的要求不断前进。

(四)构建人力资源科学管理体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实现卓越绩效结果的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的人力资源蕴含着巨大的潜能,要使其转化为现实的能量,必须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看作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的要求。从价值链的角度上看,顾客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满意及其工作积极性。因此,企业如何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维护全体员工的权益,使全体员工满意,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内容之一。为此,要做好工作职位的设计和管理,加强员工绩效管理,促进企业和员工获得更高的绩效,以员工的发展为导向,鼓励和支持员工以多种方式实现与其职务相关的学习和发展,提高员工的技能,从而提高企业绩效。

四、结语

卓越绩效模式为组织提供一个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应用一切有益的、适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将这些方法、技术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不断地自我评价提升自我。同时,把目前的绩效同自己的过去比较、同竞争对手比较、同标杆企业比较,不断地寻找组织的优势和改进空间,从而使组织不断地进步和追求卓越。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范文4

众所周知,高效的管理及运行机制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重要保障,本文将尝试总结归纳“卓越班”班级管理特点,分析“卓越班”班级管理难点,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索以卓越人才培养为目标如何切实提高“卓越班”管理质量,为“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管理力量支撑。 

一、“卓越班”班级特点归纳 

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开展各项活动最基层的组织形式,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学生最基本的单位,那么,与普通自然班级相比较,“卓越班”具备哪些独特性?客观全面地归纳独特性,是进行“卓越班”有效管理模式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1.学生素质不同。《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指出,“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可从校内各专业、各年级中遴选”。按照这一原则,各试点院校基本上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卓越工程师班学生选拔管理办法,对同一专业所有学生进行遴选,将成绩优秀、沟通能力强、心理素质好、对工程师也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起成立试点班。可见,学生需经历层层选拔才可进入“卓越班”,综合素质高于自然班级。 

2.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卓越计划”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本科卓越型应用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强调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在能力结构上,强调培养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素质结构上,体现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专业特色等”。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试点院校要“按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而普通自然班级,按照专业原有传统培养标准培养工程人才。 

3.人才培养方式不同。“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是“卓越计划”的特点之一,高校和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要求,“本科及以上层次学生要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学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按照要求,“卓越班”一般采取3+1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1年在企业实践学习,而普通自然班级按照学校单方制定的培养计划开展学习,大学四年基本上都在学校渡过,实践学习环节明显偏弱。在校期间,“卓越班”采取小班教学方式,配备优秀的教师,采取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授课,教学效果佳,并且多采取导师制,在学习上进行“一对一”的跟踪辅导,而普通自然班级大班教学,采取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诸多院校由于师资力量有限并没有为学生配备学习导师,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 

4.班级稳定性不同。“卓越班”班级成员处于不断变动之中,按照遴选办法,不符合标准和条件的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会被调整到自然班级,与此同时,普通班级优秀的学生会经过申请、面试、考核等一定的方式补充进入“卓越班”。这样一来,“卓越班”班级始终处于动态之中,稳定性较之普通班级比较差。 

二、“卓越班”班级管理难点分析 

如上所述,“卓越班”与普通自然班级相比较,具有诸多独特性,这些独特性一方面有利于卓越人才的成长和培养,另一方面也给“卓越班”班级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难题。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范文5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追求卓越质量的模式,即卓越绩效模式。评价准则由11项核心价值观,7个类目组成,类目下再细分出23个评分项、43个着重方面。卓越绩效管理评价体系为指导组织的计划工作提供了一种框架,是一种卓越绩效的设计图,为组织勾勒出了必须重视的各个主要方面。它不仅是组织认清现状、发现长处、找出不足,并知己知彼的一个“听诊器”或“诊疗仪”,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驾驭复杂性的一个“仪表盘”。在实践中,卓越绩效模式常常可以起到近年来广受人们关注的“平衡计分卡”的作用。有助于实现管理的重点突出与全面兼顾的结合,有利于正确的评价和引导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和全体成员的行为,从而使管理层的努力能够真正用到引导组织成功的正确方向上。

二、卓越绩效模式的评价理念

卓越绩效模式可以从“道”和“术”两个层次来理解。就“术”的角度而言,该模式由7个类目“要求”构成一套评价准则。7个类目包括:领导、战略、顾客和市场、测量分析改进、人力资源、过程管理、经营结果等。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建立在“大质量”理念之上,重视组织的“战略策划”与“关键过程”的运行,追求卓越的“经营结果”,宣扬“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和组织的“社会责任”。准则通过这7个类目即七个维度对组织质量管理进行充分评价,评价准则全面覆盖了组织经营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优秀组织的全面质量管理标准与要求,为企业追求卓越指明方向。从“道”的角度来看,卓越绩效模式是一套价值观的载体。打个比方,如果把卓越绩效模式看作是一个注射器,其所承载的一套价值观便是治病救人、强身健体的“灵丹妙药”。如果不理解,甚至不接受这些价值观,而单纯地强调或重视准则类目的要求,就如同是在注射一个未装药液,甚至是装错了药液的注射器一样,其效果和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卓越绩效模式的评价方法

卓越绩效模式采用“诊断式”评价方法,既包括对组织的优势和改进机会的定性评价,又包括总分为1000分的定量评价,以便全方位、平衡地诊断组织经营管理的成熟度,所以又叫“成熟度”评价。评价方法围绕模式的7大类目从过程和结果两个层面对组织运行质量和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对管理过程按照“方法—展开—学习—整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对管理结果按照“水平—趋势—比较相关性—差距”的方法进行评价。这为实现组织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量化的标尺和互相学习的比较标杆,同时也为第三方评价提供了可量化的标准。卓越绩效模式的评价方法是以顾客为导向,追求卓越绩效的管理理念。它关注组织整体绩效,不仅可用于组织对外申请相关奖项,诸如国家质量奖、质量管理奖等,更重要的是可用于组织管理绩效的自我评价,有利于组织更好的获得经营绩效。

四、卓越绩效模式在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应用价值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普及高等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近年来,由于诸多原因,如质量管理理念滞后、质量监控意识不强、质量过程管理不到位、办学行为不规范、办学机构过分追求利益化、教育产品不能更好地适应大众需求等,导致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无法取得与传统高校相同的质量声誉,社会认可度不高。成人教育培养的人才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冷遇,归根结底在于其教育质量没有相关保障。目前,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估仍然停滞在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模式。从政府、市场与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关系看,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只有通过市场认可的质量保证方式,才能获得市场的认可。卓越绩效模式作为市场认可的“提问式”和“开放性”的国际标准,即组织有多优秀,标准就有多高,被引入和应用到成人高等教育,在指导成人高等教育建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追求卓越绩效质量管理与经营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价值。

1.有助于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建立卓越绩效质量管理机制

卓越绩效模式是一个始于组织使命,从组织战略高度系统评价组织运营绩效的评价方法。作为一种全新的自我评估和外评工具,为组织提供了一套系统的、可操作的和权威的现代化全面质量管理框架。在高等成人教育领域涉及的领导与战略、学生及利益相关者与市场、过程管理、教职员工、测量分析与知识管理和组织绩效结果,为高等成人教育机构在更高的层面上展开和探讨教育质量管理提供了理想的架构。模式以学生和受益者,以及教职员工为重心,强调全员积极参与管理,通过卓越绩效评价及时检查、发现和改进计划活动的执行落实情况,发现组织计划工作中的优势和改进机会,促进组织内部质量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从以下几方面不断改进和提高组织整体绩效和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组织可以通过卓越绩效自评清晰了解自身的强项和弱点,以及需要改进的关键领域,并制定改进的方案措施。促进组织重视每一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和过程控制,及时纠正错误,力争一开始就把握事情的发展方向。促使组织充分利用一切恰当的教育资源来改善内部和外部环境,营造良好的组织氛围,谋求各种力量的支持,建构共同合作的基础框架。进一步加强组织重视内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尊重每个人的价值观,鼓励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调动大家的创造性。促使机构实施管理创新,以客观数据分析为决策基准,强化质量意识,激发责任感,保持质量持续提高。通过卓越绩效评价标准在高校成人教育机构的针对性内化与灵活运用,构建教育特色鲜明的卓越绩效管理运行机制,提升组织绩效,实现管理创新,助力高校成人教育机构全面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和运营管理水平。

2.有利于构建和全面阐释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的组织文化

卓越绩效模式的标准本身就是,以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在组织内部,表现为全体员工的素质和据此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所做的各种工作的互动上;在组织外部,表现在全体员工的素质和据此所负的社会责任程度上。卓越绩效模式提供了一个企业治理的文化。成人高等教育机构通过构建卓越的组织文化,不断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增强教职员工的责任心和主人公意识,为教职员工提供远大的理想和强劲的动力,促使组织不断创造卓越。

3.有助于成人高等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成人高等教育从业人员素质与能力决定着成人高等教育产品质量,决定着组织的生命力。通过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卓越绩效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大力提升机构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首先,卓越绩效质量管理体系具有基于事实的管理属性,其过程管理和检测分析是最可靠并具有凭证效力的资源,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为人力资源工作提供客观凭证依据。其次,卓越绩效模式检测评价能够动态地、全面地反映员工思想、工作与学习等基本状况,使组织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员工成为可能,使员工的职称评审、工资晋升、年度考核、选优评先等工作能够顺利有序地进行,也为组织合理配置和任用员工提供重要的辅助决策信息。再者,卓越绩效管理体系具有激励与凝聚作用。员工的工作呈现为个体化,当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整体目标一致时,便会产生动力,推动组织事业不断前进。卓越绩效模式要求具有前瞻性的领导因地制宜地规划符合员工队伍实际条件的战略计划,促进战略的有效执行,从而增加组织凝聚力,有效激励员工荣誉感与责任感,促进组织良性发展。

4.引导与规范成人高等教育机构更加全面深刻地履行社会责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范文6

关键词:卓越绩效经营管理;高速公路工程;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9-0046-02

1 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主张基于未来发展大局的角度进行现阶段管理措施的有效评价,该经营管理模式将经济评价原则与社会效益评价原则进行有效结合,力求以有效的评价模式与体制激励管理组织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行为水平提升。企业及项目的管理中应用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可以对企业及项目管理全过程的措施进行有效评价,是解决项目管理及质量问题的高效模式,还能降低企业及项目运营的成本,实现质量最优。

1.1 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的内涵

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主要基于管理评分体系,按照相关指标的评分高低评价企业或项目的管理水平,该模式还能以其价值体系为指导引导企业员工加强自我认识、自我挑战及自我提升。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作为一项系统的管理体系,应用主体非常广泛,组织、企业、单个项目的管理均可采用该绩效管理模式。

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的运行宗旨是强化企业或组织的创新意识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以追求最佳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将企业的经济绩效作为企业运营中项工作的导向,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业务及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的测量、评估、分析、改进等,模式评价分析中基于有效的专业数据,具有客观科学性。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将组织运营管理、活动绩效评价及绩效管理统一于一体,参考专门的评价机制进行有效的绩效评价,以辅助实现企业或组织的最终经营结果与战略目标。

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中主要包括七大绩效考核类目及其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标准。其中的评价准则基于为客户提供日益改良的价值与提高组织的总体绩效两大目标,而且形成了系统的核心价值观与概念,具体内容涵盖前瞻性领导、顾客驱动的绩效追求、组织及个人的学习、员工协同创效、管理创新等,模式中还包含战略策划、领导、企业管理总体流程、顾客与市场中心主导、人力资源管理及考核、知识管理分析及经营结果分析等七大类目。卓越绩效经营模式内容丰富,系统完善,是一项高效的管理模式。

1.2 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分析

与传统的管理模式相比,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具有一些独特之处,顺应了新时代新的管理要求。

总的来说,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具有四大特点。第一,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是现代先进管理理念及方法的体现,该模式体系具有标准化、具体化、条理化的特点,基于传统的管理模式又有新的发展。第二,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反映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强调企业与组织要制定科学的管理规划,并从大局出发进行有效的可持续化管理。第三,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具有比较明显的引导性和发展性,绩效经营管理模式强调管理工作的开展要基于企业与组织的总体规划,企业管理不仅要实现当前的经济效益还要针对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划。第四,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还注重企业或组织的社会责任履行,绩效经营管理模式倡导管理中要将顾客与市场希求作为工作开展及调整的参考,并将社会责任的履行纳入企业管理规划中,着重构建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形成综合、多元化的管理体系。

2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现状

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并未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而且项目建设实行分包制,以致工程的各部分管理各自为政,系统化的管理局面尚未形成。高速公路建设中管理者多数也是建设者,项目管理工作中明显不具备专门的质量管理,因此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现状并不容乐观。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中存在着设计依据不严谨的问题。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具有投资大、工期长、管理工序繁琐等特点,这就加大了项目管理的难度。高速公路的项目管理需要基于真实的数据分析,还需要及时进行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调整。但是,实际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并未基于全局进行综合的管理规划及分析评价,以致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客观性较低,有的高速路段的建设中甚至并未进行客观、科学的交通量及通车能力等方面的科学预估,以致造成工程的资源浪费,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中还存在施工管理不规范,工程设计与施工过于教条的现象。当前,国内的高速公路建设在设计规划、施工技术两大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化缺失及规范化过严两种问题。工程设计要基于一定的客观实际,而且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施工中过于注重设计主导,便会影响工程的设计的合理化水平。

此外,高速公路的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缺乏市场关注,及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与综合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高速公路建设与市场与客户之间的需求并未实现有效挂钩,项目的管理机制中尚未将市场需求作为管理的重要参数,以致工程建设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直接影响了工程项目的验收。而且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人的直接参与,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会影响到工程的管理水平。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问题百出不仅是由于管理观念的缺失,还因为有效管理模式的缺失。因此,顺应学者专家的号召将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应用于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3 高速公路建设中卓越绩效经营模式的构建要点

高速公路建设具有公益性,也关乎后代的发展,扩展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工作树立可持续化发展理念,构建全新的管理模式与管理理念,实现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卓越绩效化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笔者针对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中绩效模式的构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基于技术规范加大高速公路建设中技术研发。高速公路的施工及质量管理都需要参考技术规范,以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工程的经济指标。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的构建需要先完善相关的技术及管理规定,以为绩效模式构建提供规范参考与指导。

构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需要以绩效经营管理模式为主导,建立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项目管理不仅需要技术规范还需要一定的制度体系保障,以充分发挥绩效模式的价值引导作用,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构建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需要注重未来,开阔系统化的项目视野,进而从全局角度进行项目的战略策划;构建绩效模式需要进行动态管理,并适时提高相关数据的精准度;还需贯彻绩效模式中顾客与市场主导的核心价值观,强化工程的服务理念落实;坚持以人为本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机制,以总体提升员工职业素养。此外,构建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还需要建立以项目价值及其社会责任主导下的项目文化,以追求项目的优质绩效。

4 结 语

笔者认为我国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的卓越绩效模式的构建不仅需要技术规范的完善,还需要完善并执行监管制度,以总体提升建设项目的指标管理水平,进而推进项目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陈赟,邓林.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质量——安全卓越管理模式的框架设计[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 谭绍富,刘珍.卓越绩效经营管理模式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运用[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