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范例6篇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范文1

   《童年的秘密》这本书,是半年前的新教师培训大会上,主讲教师向我们推荐的,本书由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蒙台梭利是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医学女博士。

   蒙台梭利致力于诊断儿童身心方面存在的缺陷,她从智力、节奏、运动、人物角色认识等多个方面对儿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敏感期”理论,抓住“敏感期”,对儿童的成长可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阅读本书时,我常常被作者温柔的话语打动,蒙台梭利女士把儿童放在与成人平等的地位,观察儿童的行为,分析成人应该改进的方面,让我尤为感动的是《爱的智慧》这一章节。

   儿童热爱成人,并且尊重成人。很多时候,作为家长的成人,发出的命令如果儿童没有听从时,就会认为是儿童在闹脾气,却没想到,这是儿童成长中的必然,我们应该做的不是立即大发雷霆,而是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用爱去包容儿童,用爱去理解儿童,寻求合适的解决方法,避免一味地指责。

   我一直认为,用爱浇灌长大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是不同的。在学校里也能感觉到,有的孩子会非常勇敢地表达内心的爱,会在课余时间大方自然地与老师表达情感,不畏惧老师,在这些孩子的心里,成人和他自己是可以平等交流的。但有的孩子总是很腼腆,甚至有时面对老师的主动关怀,他们会下意识地逃避,甚至无助地涨红脸跑开。用爱浇灌的孩子,就像小太阳一般,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周围一切都充满友善和真诚。

   奇奇是我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大大的眼珠子总是骨碌骨碌转,他常常蹦出几句天真的话语,老师们听了都忍俊不禁。就是这么一个天真善良的孩子,总是在早晨偷偷地将一盒牛奶,或者一只苹果放在讲台上。

   在一次单元练习中,奇奇获得了满分,一年级的练习难度并不高,全对的人数也比较多,其他孩子们都高高兴兴地从我手中拿过练习纸,只有他,快步跑上来,轻轻地拥抱了我,对我说“谢谢你,石老师”。我很惊讶地问,为什么要谢谢我呢?

   他说,因为是你教了我知识,我才能全部做对。

   那一刻,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为人师的喜悦。晚上和他妈妈聊了这件事,他妈妈的声音很温柔,但又充满力量,对我多次地表达了谢意,感谢我对孩子的付出,也为孩子这么暖心的举动感到自豪。

   在和他妈妈聊完之后,我思考了很久,果然,只有心中充满善良和爱的妈妈,才能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孩子,如果说奇奇是一件“小棉袄”,那他的妈妈,就是温暖的太阳。

   作为家长或老师的我们,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和爱,在孩子取得进步时,真诚地说一句“孩子,你做得真棒,我很爱你”,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长此以往,他也会成为一个不吝惜表达情感的人,一个温暖而有力量的人。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一书,讲述了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时期,除生理发展外,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书中收集了许多生动而具体的例子,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儿童,帮忙儿童的发展,使儿童的个体潜能最充分地得以实现。

   书中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理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可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本颠覆常识的书籍。

   《爱的智慧》这一章给我的触动是十分大的,书中列举的孩子与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早晨,儿童进入父母的房间唤醒他们,这是件令父母极厌恶的事情。可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使一个小家伙一醒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黎明,当一个儿童去找他的父母时似乎是要说:“天已经亮了!是早晨了!”可是,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为了去教导他们,而只是去看他所爱的那些人。看到这些文字,你是不是心里有一种温暖的东西在涌动蒙特梭利对儿童的细微观察和心理探究真的是让人佩服。也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自我一些固有的观念,我们是否真的了解儿童,是否明白他们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我们真该适时的转换一下主角进行思考,这样才能让自我更好地理解儿童的世界,了解童年的秘密。

   每一个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成人,都是他们的教师,所以,并非有孩子的父母,或者教授他们知识的教师才应当来阅读这本书。当一个成人看到儿童端了一杯水,他就开始害怕这只杯子可能会摔破,当他感觉到这一点时,他的贪婪就使他把这杯子看作一件珍宝,并从儿童手中把它夺过来。另一方面,儿童还必须构成他的行为习惯,可是他从来也没有得到许可去展现连续的行为过程。如果儿童正在游戏,成人就会打断他,认为该是散步的时间了。这小孩就被打扮一番带出去了。这些都是不好的。当儿童工作时,他并不是为了获得某些进一步的目的而如此做的。

   那我们应当如何去做呢《童年的秘密》这本书里给了我们答案。首先要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在那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他们自我的。小桌子、小凳子、小拖把等都是为他们所异常制的。这些对孩子很有吸引力。其次是教育者的沉静。它是一种更深沉的平静、一种空白,即我们所说的客观的心理。无需过多的语言和暗示。最终是要给儿童特殊的作业材料,使孩子能被材料所吸引,促使其分析和运动,从而使他们聚精会神,精力集中。儿童就会获得一种满足感和欢乐感。这样儿童就向正常化迈进。即学会克制自我、平静地生活喜欢工作。

   而作为师范生,我们今后应当尽最多的努力帮忙孩子创立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欢乐地成长,仅有这样才能维护儿童的权利,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忙!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中蒙台索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通过对本书的阅读,给我留下很深的启示。

   “精神分析揭示出儿童所遭受的痛苦源于成人对儿童自发性活动的压抑”这是《童年的秘密》第一章今日儿童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无法忘却。让我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是否运用教师的压制了孩子自发性的活动?

   蒙台梭利还从七个方面讨论了儿童的发展以及成人是如何阻碍儿童的发展的。第一、成人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强迫儿童长时间睡觉。蒙台索利指出,如果我们要为儿童的个性发展提供帮助,鉴于儿童是一个弱者,那么有着更强个性的成人在指导儿童的时候必须控制自己。第二、蒙台索利认为,儿童并非守株待兔般地等待行走能力的发展,而是通过练习获得的,因此,成人必须调整自己以帮助儿童享受行走的乐趣。第三、蒙台索利表示,当我们评价儿童的心理发展时,我们应该根据言语的出现以及从工作中激发出的手部动作的出现来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第四、蒙台索利批评成人并不是从儿童最基本的心理需要出发去帮助儿童,而是取代儿童完成了所有他们想要自己独立完成的活动。第五、蒙台索利指出,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第六、蒙台索利认为,由于成人不理解运动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所以他们阻止儿童的身体活动。而一个“失去肉体自由”的人要比失聪的人和盲人承受的痛苦更悲惨也更严重。第七、蒙台索利独辟蹊径地提出,儿童具有天赋的特殊的“爱心智力”,这种爱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赋予了儿童观察的能力,儿童以一种热情的、注意细节的方式观察他们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包括成人。正是由于儿童对我们成人的爱,我们的精神世界才被唤醒。如果没有儿童帮助成人振奋精神,那么人类就会颓废。

   看本书时。让我想起赵岭老师在课堂上说起儿童享有的权利——这是《儿童权利公约》赋予与规定的。

   1、有生存权——每个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2、受保护的权利——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被保护的权利;

   3、发展权——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儿童有权接受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以及儿童有权享有促进身体、心理、精神道德、智能的权利;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范文2

1911年美国作家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的新作《秘密花园》问世,这部小说被公认为是伯内特最著名、最成功的作品,且成为20世纪初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它三度被拍成电影、被制作成卡通片,两度被改编成音乐剧,被改编成的话剧于1991年获戏剧托尼奖。这部作品广受好评,美国作家玛格丽特·拉斯基(marghanita laski)称其为“我所见到过的最令人满意的儿童作品”。①

在《秘密花园》中,作者伯内特塑造了性格鲜明的儿童形象和成人形象,借助这些形象建立起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这一哲学可以追溯到16世纪意大利哲学家乔尔丹诺·布鲁诺。布鲁诺的辩证哲学②明确指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处在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经过相互转化,形成对立的统一。对立的双方不是分别处于两个互不相干的世界,而是一个整体。

本文试图从布鲁诺的辩证哲学观点出发解析《秘密花园》中儿童形象的二元对立关系、成人与儿童的二元对立关系,认为伯内特的《秘密花园》以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为依托,真切地发现儿童的本质,正因为对儿童形象的把握,才使得文本在一个世纪以来广受好评,畅销不止。

一、文本中儿童形象的二元对立

《秘密花园》主要勾勒了玛丽、科林、迪肯三位个性鲜明的孩子,还有作为仆人身份出现的玛莎、玛丽失去双亲之后暂居于英国牧师家中的巴兹尔和其他孩子。

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认为任何事物都可一分为二,彼此相互对立,这种哲学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思维方法,反映了人类对客观世界内部关系的智慧把握。因此,要探究《秘密花园》中叙述的张力,可以从儿童形象的二元对立进行解析。

(一)“好孩子”与“坏孩子”的对立关系

读者眼中的“玛丽”和“科林”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结果,到了玛丽六岁时,她已经变得像头少见的又专横霸道又自私自利的小野猪”,小说一开始,作者便用“专横霸道”、“小野猪”这样的词语毫不夸张地形容玛丽给人留下的印象,缺少教养的她对印度仆人说话毫无礼貌,甚至当她的父母过世之后,好心收留她的克劳福德夫人都遗憾地表示:“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孩子像玛丽这样有这么多令人讨厌的癖性。”③

“一张挂着织锦幔帐的四柱雕花床边点着一盏夜灯,床上躺着一个男孩,正是他在那儿令人烦躁地哭着。”④这是科林继不断地深夜啜泣之后第一次被玛丽发现的形象,之后玛丽见识到了他像“酋长”一样的脾气。“你不知道他发起脾气来是什么样子。他是一个大男孩,但哭起来像个婴儿。他一发火就大喊大叫地吓唬我们。他知道我们的小命都捏在他手里。”⑤这是玛莎对科林的评价,却也让读者看到了科林的反复无常和易怒、暴躁的性格。

与他们的形象相对立的“迪肯”却是标准的好孩子。来自于贫苦家庭的他与大自然为伍,乐观开朗,谦逊有礼,索尔比太太说:“如果没有迪肯的这个菜园的话,我们永远也不会这么舒舒服服地过日子。”⑥甚至连知更鸟都“由于某种不可思议的原因,它知道自己用不着对迪肯有戒心”。⑦

但是作者并没有把两种形象处理成剑拔弩张的关系。玛丽一直都很崇拜迪肯,她从迪肯的身上学到了“乐观、善良”,并和科林一起在“秘密花园”的重建中把迪肯的品质逐步地内化,最终达到了自身性格的内化。

从个体形象来说,改变前的玛丽和科林是“坏孩子”形象,自私自利、暴戾;改变后的玛丽和科林却是大方得体、温文尔雅。这种个体形象的前后变化本身也是一种强烈的对立转化关系。

(二)自然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对立

作者在作品中强调了自然和爱心对孩子成长的作用,这也是美国教育所推崇的。这种推崇主要体现在接受社会教育的儿童形象和接受自然教育的儿童形象之间的对立。文本中有多处对此展开了讨论。

文本开篇就指出当玛丽失去双亲之后,临时监管她的是英国牧师克劳福德一家,克劳福德家中有五六个孩子,却与玛丽格格不入。作品在此有隐喻和象征的含义。以巴兹尔为代表的儿童接受社会教育,对玛丽采取回避甚至是孤立的手段,这是社会教育和自然教育在文本中直接的冲突。

自然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对立还体现在玛丽和科林形象在文本中的前后对比。玛丽在接受家庭教师的教育时,并没有学会彬彬有礼、大方得体,相反,所有的成人都对她表示头疼。科林更是让所有仆人都感到害怕,以至于他们只能在背后诅咒他快点死去。

但是进入“秘密花园”之后,无论是玛丽还是科林都有了鲜明的变化,他们的身体变强壮了,爱笑了,无形之中为这座死气沉沉的庄园带来了一丝年轻人的活力。

刘再复在《性格组合论》中定义人物性格的二重组合原理认为,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由诸如谦虚与高傲、勤奋与懒惰相反的两个极端构成。两个极端相互依存并受环境的影响而发展变化,由此性格处于复杂但有序的动态变化之中。在《秘密花园》中伯内特所勾勒的玛丽和科林两位少年的形象有这样的发展过程,读者可以发现玛丽和科林的身上始终存在一种流变的因素。在小说中他们不是一成不变、呈阶段性地发生与发展,而是以基本对立的性格元素的形式自始至终、相随相伴。性格上逐步的修缮,由粗鲁到彬彬有礼,由不学无术到主动学习,由厌恶世人和生命到珍惜友情、珍爱生命,这一系列性格上的对立转变都是在自然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对立中获得。

这种社会教育和自然教育观念的对立表达了作者创作时的倾向,这也与美国式教育观念不谋而合。正如金燕玉所说:艾默生在《美国的哲人》中说:“大自

转贴于论文联盟

然对于精神上的影响,以时间来说是最先,以地方来说最重要。”从郎费罗塑造出“自然之子”海华沙的形象,到艾默生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哲理思考,都在塑造一个拥抱自然、热爱自然的精神灵魂,这灵魂在《秘密花园》中是显而易见的。⑧

但是两者并不是一味地对立,玛丽和科林在“秘密花园”中高唱赞美诗、科林发表激情的演讲,却是社会教育的体现。作者并没有为两者划清绝对的界限。玛丽和科林放弃了社会教育,接受自然教育,性格上也逐步修正,最终也正如苏珊·索比所认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为:“该考虑给你们找一个家庭女教师了。”玛丽和科林依旧要回归社会的教育,文本在此刻也完成了自然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对立统一。

二、成人与儿童的两级对立

同时,读者也可以清晰地看到文本中成人与儿童的对立意识也很鲜明。

以玛丽和科林为代表的儿童和以他们的父母为代表的成人在文本中的关系是紧张的,当玛丽成了孤儿之时,小说是这样描述的:“所以,玛丽几乎不可能爱她,换句话说,母亲去世后,她并不十分怀念她。事实上,她丝毫不曾思念过……”而伦诺克斯夫人生前也并未认真给予过玛丽丝毫的爱。

科林的父亲从未向外界提起过自己的儿子,以至于玛丽第一次看到科林的时候得知克雷文是他父亲而大惊失色:“从没人告诉我他还有个儿子!他们为什么瞒着我呢?”

文本中“秘密花园”象征着自在的儿童世界。孩子们在“秘密花园”中自由地探索,并接受大自然潜移默化的精神指引。但是作为成人的克雷文先生和众多仆人们却拒绝走入“秘密花园”,这是对童年的回避和排斥、对儿童的漠视。成人与儿童的关系在“秘密花园”的重建中逐步走向对立,这也使得文本中成人与儿童的矛盾显化,情节开始紧张,叙述的紧凑使得故事也顺利开展。

相比于伦诺克斯夫人精神上的空虚、克雷文先生内心的悲伤,儿童无疑是生活的智者,他们把自己受到的伤害放在大自然中,让游戏抚平内心的伤,并且真心地希望得到父母的爱,希望自己的努力挽回成人的理解和尊重。最终紧张的两级关系在苏珊·索比的帮助下走向缓和,克雷文先生走进“秘密花园”,第一次牵着儿子的手走向人群。克雷文先生心灵转变的过程,其实也是对立关系走向缓和的过程。以克雷文先生为代表的成人最后在“秘密花园”中寻得新生,走向了文本的大团圆结局。

三、结语

从上面的形象分析中可以发现,人物关系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具有渐进性,这也使得文本中人物性格趋向于丰满,使得文本充满哲理意味。

因此用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解读《秘密花园》可以发现,作家伯内特是基于对童年的尊重、对儿童的理解才创作出个性鲜明的儿童形象和成人形象,并且可信地描写、刻画出玛丽、科林及克雷文先生不断的自省过程。无论是儿童读者还是成人读者都可以从文本中找到现实的影子,继而获得阅读的共鸣和启示。

许多人都认为伯内特有很好的讲故事才能,但不能否认的是,只有“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观念、儿童的想法、儿童的思维和儿童的审美习惯作为儿童文学创作和评价的一个基本指标”才能创作出经久不衰的文学作品。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范文3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朱熹。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课外书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课外书读书心得1当我翻到《枫林渡》的最后一页,看到图画中蓝蓝背着包,落寞地离开城市的背影,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枫林渡》是曹文轩早期的作品,书名就是一个美丽的乡下地名,是小主人公蓝蓝和奶奶的老家。在那里,蓝蓝和稻虎哥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直到被多年未见的妈妈接进秋棠街八号,看到身为市长的外婆和童童弟弟,蓝蓝和奶奶才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电视机、冰箱、水龙头等等……这些现在几乎所有家庭都有的家具,却都是蓝蓝未曾见过的,可见那时的农村真是落后。

为了乖巧听话、美丽善良的蓝蓝,奶奶是想着无论多么辛苦都要留在秋棠街的。可是爱慕虚荣的妈 妈,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奶奶,她歧视、嫌弃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包括帮她呕心沥血辛苦照看蓝蓝的奶奶。蓝蓝生日宴的时候,她故意支走奶奶,不让她参加;童童欺负奶奶时,她故意装作没看见;童童气走奶奶最心疼的孙子稻虎,使稻虎一个人回了枫林渡,她视而未见;还因为童童不小心受伤而责骂奶奶……这一切,最终让忍气吞声的奶奶毅然离开了。而蓝蓝,也跟着奶奶走了,离开了宽敞明亮的秋棠街,回枫林渡去了,去见稻虎哥了,去听云雀叫了……

看到这里时,我真的为奶奶叫屈,就像当市长的蓝蓝外婆说的:"我长得那么矮,你怎么就不嫌我又老又丑了呢?"是啊,奶奶是长得不好看,可奶奶多好啊,宁可自己挨饿,也要让蓝蓝吃饱,宁肯自己挨冻,也要让蓝蓝穿暖,又在秋棠街的家中做牛做马,怎么连最起码的尊重都得不到呢?想想我的外婆,也是那样无私地照顾着我,从不抱怨,从不求回报,虽然她不认识字,普通话也说得不流利,可那又怎样呢?我一定会像蓝蓝喜欢奶奶一样,给予外婆足够的`尊重,绝不像蓝蓝妈妈那样,长上一双势利眼。

《枫林渡》里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童童。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他,在妈 妈的纵容下,变得越发傲气,在小朋友中间自以为是,还支使奶奶和稻虎哥为他做事,每天要奶奶给他擦脚、端牛奶、穿衣服!看着这么骄气的他,真是让人讨厌。可想想有时候我对自己的奶奶,也有点随心所欲,好像她帮我干活是应该的。这可不行,我一定要改掉,不能这样对待长辈。后来,童童在外婆的引导下,慢慢认识到不足,慢慢变回了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我想,我也肯定能改掉坏毛病,好好对待同学,好好对待长辈,成为一个讲道理的好孩子。

《枫林渡》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自私、势利、目中无人、看不起人是多么的可怕,也让我看到了纯洁、善良、懂道理、尊重人是多么宝贵的财富。现在的我,希望自己是蓝蓝,能够做到宽容大度、孝顺能干;长大了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蓝蓝外婆,尽可能地帮助别人、尊重别人,成为一个值得别人尊重的人,而不是蓝蓝妈妈那样只会爱慕虚荣,因为这样的人,即使长得再好看,没有心灵美,也只会是一个"难看"的人。

课外书读书心得2读完《朱子家训》我感慨良多。它讲述一个道理,一个人对他人、对生活应有的态度。全篇以偶句连成,颇具韵律。反复吟读,更觉得蕴涵丰富,深意绵长。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边息,关锁门户。"一种田园般的悠然生活,跃然于眼前,每天早晨伴着晨露,把庭院内外收拾的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当太阳走完一天的行程,洒下最后一束阳光,便关锁门户,卸下一天的劳累疲惫,准备进入梦乡。这是怎样的一种安然,一种恬静,恐怕只有不被世俗沾染的人才能享受这份安逸吧。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微艰。"看看如今,美国的"次贷**"引起了世界经济的强烈波动,且不说其他,就一路飙升的粮价或许就是08年一个笼罩在人们头顶的经济阴霾。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前不久也发出警告:每天晚上地球上有8.5亿人饥肠辘辘地入睡。或许一日三餐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在很多人眼里成了一种奢望。报纸上那些"饥民"特写,怎不为我们一次次的敲响警钟:杜绝浪费,从我做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基础。社会能否达到所谓的"太平盛世"归根到底就是看每个家庭过的是否幸福如意。但是,总有太多太多的家庭处于不幸之中,隔阂、争吵和打闹,日子鸡犬不宁,孩子的心没有依靠,惴惴不安,心存胆怯,平静的生活总是那么短暂。一时话不投机,就可能瞬间爆发一场战争。对此前人早已告诫过我们,"居家戒争讼,讼而终凶"是啊,两个人从相遇、相知、相恋,到最后组建起家庭,毕竟都付出过,努力过,何苦用曾经接吻的嘴说出中伤对方的话呢!"凡事当留馀地,得意不宜再往"做事不能太绝,说话亦然,所谓话说太尽,缘分必定早尽。

可怜天下父母心。是父母把我们抚养成人,为我们创造了基本生活条件。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的,最无私的。"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岂不妄为人子?

读完全篇我有太多的顿捂,太多的感慨,太多的欣喜。中国优秀文化,优秀传统很多都包含在里面。它对于一个刚刚踏出校园尚且稚嫩的青年,在对成人的世界探索中,是一笔不菲的财富。

当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了,一些内容可能以不适合这个时代了,其中封建性的糟粕如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自得守旧等是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但其大部分还是有道理的。人生是有取舍的,书中的内容也可以取舍。

课外书读书心得3最近,我一直在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枫林渡》。书中有许多人物,有高傲自大的妈妈和童童,慈祥的奶奶和外婆,宽容大方的稻虎哥哥和董事爱动物的蓝蓝,还有爱主人的短尾巴,【枫林渡】这本书不知让我流下了多少次感动的泪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蓝蓝过生日,妈妈请了许多有身份的客人,嫌弃奶奶是乡下人,怕给家里人丢人,于是就用一张电影票把奶奶打发出去看电影去。蓝蓝知道后,不管客人奔出去找奶奶。看着奶奶的背影,想起了自己在乡下过的10个生日时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奶奶家里虽然不富裕,但对蓝蓝的生日从不马虎,每次提前一个月便开始数日子进行准备了。当我看完这一章,我的泪水便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打心眼里就开始尊重起蓝蓝的奶奶了。还有一次,因为妈妈的原因,奶奶回枫林渡了。外婆知道了,便给妈妈讲起了蓝蓝小时候,年轻力壮的人都要去要饭,更别提早失去劳动力的奶奶了,奶奶带着蓝蓝去捡麦穗,捡回来了,做成饼给蓝蓝吃,自己却吃菜坨坨。动天的时候,奶奶把自己棉裤里的棉花掏出来给蓝蓝做衣服,自己却穿单裤……

我喜欢书中的童童,童童虽然高傲自大,但是童童后来受到了外婆的悉心教导,做了一个尊重别人听话的好孩子,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尊重别人才能让别人尊重自己。

我更喜欢书中的外婆,她身为一名市长,拥有的很大的权力,但是她一点也没骄傲自私,她平易近人,幸好有了她,才使差点变坏的童童改邪归正,懂得了亲情重于一切的道理,学会了尊重别人,不能因为有了权力而胡作非为。人如果没有高低之分,在平等的社会人们才能和睦相处,没有因为权力引发的斗争,那么世界就会变得美好,犹如天堂一般。

通过这本书我懂得了一个深深的道理:做人一定要谦让,是大的 总要让着小的,就像稻虎哥一样,做什么事总是要先想着别人,再考虑自己,这样一来,别人开心了,你自己帮助了别人,也会很开心,快乐的!

课外书读书心得4这个星期,我读了一本叫《秘密花园》的书。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心灵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一场可怕的瘟疫使10岁的小玛丽成了孤儿,不得不被送往画眉庄园。画眉庄园是一个古老而充满神秘感的地方,有被锁了10年的花园,有被秘密藏在房间里的小男孩。而玛丽的到来改变了一切。她发现被埋掉的花园钥匙和被隐藏起来的园门,也发现了那个被藏起来的小男孩,她的表哥克林。玛丽、克林、和荒野上长大的男孩一起,唤醒了沉睡10年的古老花园。

读了这篇文章,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乐观,积极,微笑,才会使我们有精神,也只有有精神,我们才会拥有健康。病痛,往往只有在我们心里。心里有病,才是最折磨人的病。

人生不如意事就如满天繁星,如果一遇到挫折就郁郁寡欢,那这个人也就一生也不会快乐。遇到挫折,我们应该像文中的玛丽那样,微笑面对。例如桌子上只有半杯牛奶了,悲观的人,可能会唉声叹气地说:"太倒霉了,只剩下半杯牛奶了!"乐观的人,则可能微笑着说:"太好了,我还有半杯牛奶呢!"同样的境遇,心态不同,人生的轨道恐怕也会不同。 就像我。有一次,我被铁钉扎到了,也不知道那铁钉有没有生锈。听同学说,如果破伤风的话,一个月便会死去。我吓得面都青了。回到家,我告诉了家人,可妹妹却乐观地说:"放心好了,没那么容易死。"我半信半疑。一个月很快就过了。一天,我突然感到十分头疼,我悲观地想:天哪,我还不想死!我立刻告诉了独个呆在家中的妹妹。妹妹想了想,说:"我看,是你着凉了,所以才头疼。"我不信,开始哇哇大哭起来,说什么"我快死了"之类的。无奈,妹妹叫回了正上班的妈妈,妈妈又把我送进医院。后来,医生诊断出我头疼是因为我感冒了,而我根本没有破伤风……

同时,成人比孩子更容易忽视快乐,甚至漠视快乐。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光阴。在儿童时代的那种对快乐的天然领悟和完全接纳的能力,更是珍贵。 文中克兰文老爷在爱妻过世之后,埋了花园的钥匙,想借此阻断对爱妻的思念,但是这却使他沦为悲伤和痛苦的阶下囚。隔断快乐并不能换来宁静,它只能使你郁闷不堪,在孤独和痛苦中死亡,走向永远的黑暗。快乐是人生之本,人如果没有了快乐,就如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了快乐,也就没有了成功的喜悦;没有了失败的泪水;没有了失去后的珍惜;没有了一切的情感。 花园是在快乐中诞生,在悲剧中尘封,又是在快乐中开启,这是一个多么戏剧性的转变呐!

读完《秘密花园》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让自己快乐起来!我们无法改变整个世界,但我们至少能够改变自己。要记住,让自己快乐起来!

课外书读书心得5主要讲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霍乱 使玛丽变成了孤儿。她被接到了舅舅阿奇先生家。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前来迎接她的劳克太太,不苟言笑 ,严肃冷漠,让孤苦伶仃 的她更感到孤独落寞;而阿奇先生最初的远离漠视,也让她丝毫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但是倔强的玛丽并没有哭泣,而是微笑着面对她人生中的最大变故。在玛莎 的热情援引下,玛丽认识了喜欢和动物交朋友的迪肯,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开始了对秘密花园 的耕种,迪肯的细心体贴让面色苍白 的玛丽脸上泛起了健康的.红润,也使她由霸道孤癖变得随和亲切;园子里知更鸟 的鸣叫更让她听得出了神,使她忘记了忧愁,忘记了痛苦。后来,在好奇心的引领下,玛丽又结识了忧郁的少爷柯林 ,听着柯林 伤心的哭泣,她耐心地宽慰他;面对柯林 的粗暴无礼,她又暴躁地训斥他,最终以自己的乐观感染了柯林,使柯林猛醒,帮助他战胜了"心魔 ",并把他也带入了秘密花园 ,沉睡了十年的秘密花园 在他们几个小伙伴的辛勤劳动下苏醒了,百花盛开 ,绿草如茵 ,鸟儿歌唱,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肺的芳香,他们在秘密花园里快乐地游戏,健康的地成长。 在悲惨的遭遇面前,玛丽没有选择哭泣,而是选择微笑面对,并且以自己的乐观感染着身边的人,甚至让一个整天 疑神疑鬼 卧床不起的柯林神奇般地站起来了。如果她选择了哭泣,秘密花园也许就不会开启,柯林也许就不会战胜" 心魔 ".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范文4

不仅是在网上聊天时孩子们会如此大量使用成人用语,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热衷于使用这样的用语,并且喜好成人的装束。众多家长惊呼,孩子们是从哪里学到这样的词汇和着装习惯的?

喜好成人用语

梁女士的孩子在上海某小学念三年级,某次因为好奇看了孩子的聊天记录后,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

“实在没有想到,孩子会用这样的称呼,说出这样的话。”梁女士告诉记者,本来以为孩子上网聊天也就是和朋友同学联系一下,互相问问好,玩玩小游戏之类的,结果没有想到孩子会用成人的语气在网上打情骂俏。“儿子和一个女同学居然使用‘老公’‘老婆’的称呼,要知道他们还不到10岁啊。”梁女士不禁惊呼。

模仿成人穿着

孩子除了会习惯性使用成人用语之外,还发现他们开始模仿起电影、电视剧中的穿着甚至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除了使用这些成人用语之外,我家小孩现在还喜欢学电视剧中各种成人的行为和穿着打扮,让我感觉十分担忧。”王先生说。

“最近带女儿出去逛街买点衣服和鞋子的时候,她居然缠着我说要买高跟鞋和吊带衫这样的东西,真是没想到她会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王先生说,“我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还在玩玩具呢,真没想到现在的孩子这么小就开始喜欢这些东西了。”

环境影响是主因

“好玩,班里很多同学都这么叫,所以我们也就这么叫了。”小学三年级的张同学说,刚开始的时候也就班里一两个同学这么叫,后来慢慢就叫开了。“而且这些叫法多时髦,多流行。”

除了受到班里同学的影响开始使用成人化语言、成人化着装以外,部分小学生坦言是受到电视剧、电影的影响,也有部分学生承认是受到家长的影响。

罪魁祸首—电子媒体?

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在1982年就提出一个著名论断:“童年的消逝”。这首先涉及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定义“童年”。比如古代人十三四岁就可以成家立业,而现代人二十几岁还是在校学生。童年说到底,是一种社会产物,因历史和社会的演变,童年也在随之变化。

罗马人用羞耻心来区分童年,儿童不仅应该被养育、保护、接受教育,而且不应该知晓成人的秘密。然而,对于童年概念的真正产生,媒介技术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印刷术改变了知识获取模式,书本成为重要的学习渠道,读写能力为童年和成人世界划定了清晰的边界。比如说,不同年龄的孩子分布在不同的年级,他们有不同的课本,不同的课外书,不同的游戏,不同的校服。同时,儿童教育也需要逻辑、抽象、自控力以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能力,这又与儿童走向成年的心智及成长相关。在这些方面超越同龄儿童的孩子会被认为是少年老成,相反这些方面有欠缺的成人会被看成幼稚。更为重要的是,印刷术关闭了早期儿童十分熟悉的日常生活,成年人拥有了解那些“特殊秘密”的特权,在儿童走向成年的过程中,成人分阶段揭示这些秘密,最终完成启蒙。

然而,上述这些童年的概念,随着电视这个“一览无余的媒体”而土崩瓦解。电视非但不能像书籍一样束之高阁,让孩子踮着脚也够不着,看电视也不需要复杂的头脑认知和文字读写能力。电子媒体无法保守任何秘密,其中包括文化秘密和性秘密,它重新创造出一个“读图时代”,消弭了成人和儿童之间的界限。成年的威仪和童年的好奇都失去了依托,童年就这么消逝了。在波兹曼看来,每一个可以插入插座的传播媒体,都对童年的剥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多方面着手解决问题

传播学家帕金翰提出,仅以生物年龄,便将儿童排除在成人世界以外,是缺乏理由的。通过自我肯定,儿童可以逐渐成长。他将之概括为保护、提供、参与、教育四个维度。比如说,保护儿童不受对其健康成长有害的媒体内容的影响,如色情、暴力、煽动仇恨的言论、广告的误导等等,这种保护不仅通过父母,而且也要通过一定的自我约束机制,让儿童自己来实现。又比如说,通过媒体教育和儿童媒体素养的提升,让儿童有能力依照自身特点,加入媒体运作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儿童对媒体分析批判的能力。这是儿童媒体权利最核心的部分。

按照帕金翰的观点,成年人再也无法让儿童回到童年的秘密花园,他们已经溜进了复杂广阔的成人世界,这个世界充满危险,也充满机会,电子媒体正在其中发挥深远影响。这个时代早已不是成人能够逼迫儿童远离复杂环境的年代,成年人应当有勇气让孩子们直面、理解和应对这个世界,按照自身的特点和愿望积极参与。他们是儿童,更是作为现代公民的儿童。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范文5

【关键词】《秘密花园》 翻译

引言

《秘密花园》语言简易,老少皆宜,该书曾先后多次出版,并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话剧等。他的译文也有很多版本,本文将以李文俊先生的译文进行赏析,从而得出一些儿童文学的翻译方法,以便以后更好地去翻译儿童文学作品。

一、标题翻译

每一章节的标题翻译是一本小说的关键,因为标题翻译不好就会失去很多读者,尤其是儿童年纪尚小,在认知和心理方面很多都不成熟,他们很容易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挑选东西。所以译者在翻译标题的时候尽量采用简单易懂和生动活泼的字词来吸引儿童的阅读欲望。例如李文俊先生把第二章译成“玛丽小姐倔乖乖”,乖乖这个叠词一用,就显得十分的活泼生动。再看第六章标题“是有人在哭嘛――是真的嘛!”,此处运用一种对话的方式将小朋友们迅速带到小说情节里面。类似的翻译方法还运用在第十二章“我能有一小片地吗?”,第十三章“我是科林”,第二十章“我会一直――一直活下去的”。这么翻译小说的标题,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也能让小朋友们爱上阅读,有继续读下的欲望,满足小朋友们强大的好奇心。

二、四字词语

要想翻译好儿童文学作品,还有个关键的地方就是在选词方面。因为我们要考虑到阅读主体的特殊性,儿童的词汇量较低,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切忌使用一些过于深奥和拗口的词汇,尽量采用简单易懂的词语,四字词语就是个很好的选择。小朋友们既能很快理解也能朗朗上口。例如李文俊先生在第一章节中对玛丽的人物形象描述中译到“她一张小脸尖瘦尖瘦的”“身子也是又细又瘦”,还有“病病歪歪”“跌跌撞撞”“藏藏掖掖”“慌慌张张”。这些词都是日常中常用的,都是些很简单的词汇,而且采用叠词后更符合小朋友刚刚学会说话,很多词不会表达的生理和心理一个发展阶段。当然这些词也能让译文的画面感更强,也更便于儿童们阅读。

三、生动活泼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都是能满足读者的需求的,儿童文学也不例外。一部好的儿童小说一定是通过各种文学技巧使得文字充满着生动活泼的氛围,深深吸引着小朋友们。

1.对话。大多儿童文学作品都采用对话这种方式展开小说的故事情节,这样能让儿童理解和接受,也更口语化。所以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尽量采用对话的方式重现原文的风格和特色。

例如:“Is it so very bad? Oh,is it?” Mary heard her say.

“Awfully,” the young man answered in a trembling voice.

“Awfully,Mrs. Lennox. You ought to have gone to the hills two weeks ago.”

“Oh,I know I ought!” she cried.” “I only stayed to go to that silly dinner party. What a fool I was!”

李译文:“真的是这么槽糕吗?哦,真的是吗?”玛丽听到她这么说。

“糟糕透了,”年轻人回答说,声音都有点颤抖了,“糟糕透了,伦诺克斯太太。你是应该两星期前就进山区去的。”

“唉,我知道我本该早些去的!”她喊道,“我不走仅仅是想参加那场愚蠢的宴会。我真是傻到家了。”

通过原文和李文俊先生的译文对比,我们看出,译文还是很好的再现了原文的风格和特色的。继续采用对话的方式呈现,既能做到文字的口语化,也能丰富文字的生命力,使得文章更有剧情性。

2.细节描写。小说尤其是儿童小说,里面的故事情节和设定的人物都较多,如果对于事物和人物过于简单的描写,就会造成小说的空洞和无趣,所以对一些细节进行润色的话很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形象的饱满。例如李文俊先生对于任务的描写之详细:“这女人长得壮壮实实,脸颊红扑扑的,一双黑眼睛非常锐利。她穿一条深紫色的长裙,外面披一袭带流苏的黑丝绸斗篷,头上戴一顶饰有紫丝绒假花的黑帽子,她头一动,那些假花便跟着颤个不停。”译文先是通过对人物得五官描写再到着装打扮的描述,十分详细,通过使用颜色词将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都表达出来了,使得人物形象十分饱满。而且通过一些词语对一个人物的描述,也能看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作者对这个角色的人物设定。

3.夸张。作者写文学作品就是为读者服务的,所以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就要时常考虑到自己作品的阅读主体的需求和特殊性。儿童小说就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因为他们的阅读主体大多是6-12岁的儿童,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发展不成熟,对于很多事物的认知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成人不一样。其中区别最大的就是他们都十分的天真,经常天马行空,所以他们更偏爱一些夸张的东西。所以要想完成一本较好的儿童小说的翻译,也要多尝试用夸张的手法。比如“那她还真得脱胎换骨才行呢”“我的天呐!她真是个不起眼的小东西”。

四、结语

通过对《秘密花园》李文俊先生翻译版本的赏析,我们可以明白,译者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的时候,需要在了解和掌握原文意思和特点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做到在保持原文风格的同时让儿童接受和喜爱。

参考文献:

童年的秘密读后感范文6

最新关于《秘密花园》读后感范文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家喻户晓的儿童文学作家——弗朗西丝·霍奇森·伯内特。她1865年随全家移民至美国田纳西州,18岁开始发表作品,1877年发表成名作《劳瑞家的女儿》,1909年发表了她最为著名的作品《秘密花园》,由此奠定了她在世界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秘密花园》这部作品里的玛丽跟作者的早期经历非常相似。丧亲之痛和童年的孤独体验,迫使她具有坚强的性格和独立的意识,从而影响她的著作——《秘密花园》。

  《秘密花园》这部作品主要讲的是:一个任性孤僻的富家小女孩玛丽,因一场大病,变成了孤儿,被拥有古老庄园的亲戚家收养。在幽僻宁静的乡野和淳朴的乡人中间,她的性情渐渐变得平和。在一天深夜里,她被一端传来的隐隐哭声,带到了一个古怪而孤单的小生命面前。玛丽的表兄,大宅的少主人科林生来体弱,常年卧病在床。为了帮助科林,玛丽和仆人玛莎的弟弟狄肯,带他进入了庄园里被关闭了十年的秘密花园。他们在生机蓬勃地小天地里不受干扰的玩耍,恢复了纯真快乐的天性。

  《秘密花园》中的科林,是一个对生活没有自信、脾气暴躁、并且是一个会歇斯底里地发火的一个小男孩,但他的优点是:慢慢地,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在大家的帮助下,他感受到了愧疚,并改正了,他的知错能改是一个不错的优点!玛丽跟科林十分相似:都是一个出生富裕、脾气暴躁的小孩子,可自从来到了克拉文先生家里,在仆人玛莎的帮助下,玛丽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乐观的小女孩,她的变化,不正值得我们学习吗?还有狄肯,他是一个能吸引动物的神奇男孩,他身上的阳光、自信也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三个主人公都学会了友爱待人,我要向他们学习友爱待人的优点,记得上次出小报,我和陈珞瑶一组,我写字好看,陈珞瑶画画好看,这次小报一定能拿个好名次!可是,在画画的过程,我们因为涂色问题而吵了起来,谁都不让谁。现在,我知道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相互扶持、团结奋进、共同进步的纯洁而质朴的友爱!

  当你看完一本书,不管是什么书,它都会给你带来一定的知识;并且,在看书时,你都会有感想,不妨来写写你的读后感!

  最新关于《秘密花园》读后感范文

  《秘密花园》好像一本藏有糖果的书,你需要一页一页的去品尝,才能体验糖果的美妙;又好像一本通往大自然的桥梁,带我们感觉大自然的奇妙。最近,我读完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故事中的主人公玛丽从生下来就是个人人讨厌的家伙,这使她性情乖戾,暴躁。一场霍乱让她失去了双亲,不过她并没有伤心,因为她的双亲从小就把她扔给了奶娘。因为玛丽还小,所以他被送往远在英国的荒原上的姑父克雷文家。她的姑父原本是一个天天开开心心的人,但妻子的去世让他变了一个人,他把自己孤僻起来,只有他多年的老仆人见的到他。

  在姑父的女管家的叙述下,玛丽知道了在姑父的庄园里有上百间上锁的房间和一座十年不许人进入的花园。玛莎——一位淳朴的乡村姑娘,也是玛丽的好朋友;在玛莎的感染下,玛丽也慢慢变的温柔可爱,健康快乐,还懂得了关心别人。玛丽有一次在庄园散步的时候,意外的结识了一直漂亮的知更鸟,在它的帮助下,玛丽找到了通往秘密花园的钥匙和那扇许久没有推开的大门。

  在后来的一些天里,玛丽发现了一阵神秘的哭声,这哭声吸引着她去探索。她发现了那个藏在神秘房间,不时发出一阵阵哭声,而且被人预言死亡的小土霸王——柯林。在似乎懂得魔法的阳光男孩狄肯的帮助下,柯林恢复了自信,获得了新生。

  在玛丽的身上;在阳光男孩狄肯身上,在小霸王柯林身上,我深深体会到:上天是公平的,而生活取决你对生活的态度。同样是一杯咖啡,乐观者会说:啊,太好了,我还有半杯咖啡!而悲观者的话是:太糟糕了,我只剩下半杯咖啡了!这就是区别。取长补短,不要让自己的缺点暴露出来。

  然而,这个故事最多讲得就是真情。如果没有真情,性情暴躁的玛丽不会变得讨人喜欢;如果没有真情,柯林就不会找回自信和坚强;如果没有真情,南方暴风雪带来的灾难何时才会停止;如果没有真情,四川大地震过后,人们不会几个月就重建家园。

  朋友们,大自然是无情的。而人间是有情的。只要我们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最新关于《秘密花园》读后感范文

  之前看过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做《秘密花园》。这本书讲述了性情古怪孤僻的小女孩玛丽伦罗克斯的父母双亡后,生活在姨父神秘阴沉的大房子里,一次神奇的经历,使玛丽闯入久已禁闭且荒芜的花园。少爷柯林总是觉得自己的.生命马上就要结束了,他拒绝欢乐,只是自己沉浸在病痛的痛苦中无法自拔,其实他只是一个比较瘦弱的健康男孩。后来在玛丽的帮助下,柯林克服了自己内心的阴影,找到了通往快乐的秘密花园的大门。

  看完这本书我还是比较触动的,因为我从柯林的身上看到了内心是否健康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有的时候,很多人并不是被疾病本身打败的,而是被自己软弱的内心吓死的。一个人是否真正的强大,不在于他拥有多少东西,或者是身体多么强壮,真正强大的人的内心总是特别强大的,在面临各种磨难的时候,他们不会过于恐慌,也不会随随便便的给自己贴上软弱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