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范例6篇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范文1

甲:老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老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

乙:噢老师,您是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已经泛起了霜花。

丙:噢老师,您是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么多牵挂。

丁:噢妈妈,老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合:老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充满了泪花?妈妈呀,儿女已长大,牵着您的衣襟走过了一个个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们,儿女自有儿女的报答。

**年**班庆祝“教师节”《老师,托起太阳的人》联欢会现在开始。

(手捧鲜艳的康乃馨的同学们跑到老师们面前给老师敬礼、献花。其他同学一起唱《老师礼赞》。)

甲: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青丝之间增添华发,三尺讲台荡漾着笑声,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你是阳光融化着冷漠的冰雪,你是向导引领我们走出科学的迷宫。音乐起:小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乙: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丙:还记得您课堂上的谆谆教导,也记得您课余和我们一起游戏的轻盈,更记得您带们泛舟南湖时的笑语嫣然。

歌伴舞《让我们荡起双桨》,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表演。(同学们坐在小船上的半蹲姿势,边唱边做摇桨的动作,老师站在旁边,也是边唱边做摇桨动作。)

丁:小船儿推开波浪,轻轻飘荡在水中,老师您就是那划船的桨,带着小船驶出港口,向着正确的方向。

配乐诗朗诵《引路人》

甲:是您用一根教鞭导出一条小溪,引领我们找到来时的路。

小品《送礼》(一学生表演小品《送礼》。大意如下:一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却错误认为,给老师送礼就是尊重老师。)

乙:是啊,好好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我们送给您最好的礼物。老师,您是最值得我们尊重的人。丙:美国作家米切纳拒绝了总统请他去白宫参加高级宴会,为的是去见自己老师,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老师比总统更重要!

丁: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也许都记得《程门立雪》的故事吧?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是这样尊重自己的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甲:是啊,老师,您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今天我要说:“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乙:您的眼睛在烛光中辉映出一群稚嫩的脸庞,您挥舞的双手,画出一个美丽的世界。站在讲台上,化做一棵树,您就是我们眼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配乐诗朗诵《风景??献给尊敬的人民教师》,伴舞蹈《好大一棵树》。

丙: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老师,我们真诚地祝愿您,亲爱的老师!祝您平安、幸福!

合唱《祝你平安》。

丁:祝您平安,噢,祝您平安,您天天都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相声《老师,我知道你的心》。甲:我们也知道您的心,您虽是一簇微火,却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三句半《红烛赞》。

乙:老师这么辛苦,老师这样操劳,**同学要教您一套健脑操,您批作业累了的时候就做一做,您改作文倦了的时候就健健脑,您的健康最重要。

(一同学教《健脑操》)

丙:小时候,我就有个愿望。

丁:是什么愿望啊?

丙:长大了当一名老师。

丁:老师说:“长大后,你就成了我。”

丙:是啊,老师,长大后,我就成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落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生1:我真想,真想送一杯热茶,给您带去温暖。

生2:我真想,真想化作一缕清风,为

您吹走疲劳。生3:对您最好的尊敬,应该是尊重您的劳动,好好学习,听从您的教导。

生4:因为您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

生5:在作业本上批改的每一个标点,

合: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希望啊,老师!

生6: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要说,老师既是我们的导师,又是我们的知心朋友。

生7:亲爱的同学们,你把老师比作什么?

生8:我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生9:我把老师比作小草,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生10:我把老师比作黑夜里的明灯,给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生11:我把老师比作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着干裂的心田。

生12:找把老师比作一叶小舟,它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生13:我把老师比作太阳,它让每一颗种子萌发自己的生命。

生14:我把老师比作大地,让每一个希望变成丰硕的果实。

甲:老师的工作是神圣的。

乙:老师的工作是伟大的。

合: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教育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才。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范文2

【课堂选粹】

师:“我们”的生活幸福吗?

生:幸福。

师: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呢?

生:“做完了一天的功课,我们可以尽情地欢乐。”

师:“尽情”是什么意思?

生:什么方式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欢乐就用什么方式。

师:能不能详细说说“我们”是怎样尽情欢乐的?

生1:与伙伴们一起去湖上划船。

生2:与伙伴们一起去海边玩。

……

师:“我们”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啊!那“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

生:“我们”的爸爸妈妈。

师:对,那“我们”的爸爸妈妈的幸福生活又是谁安排的呢?

生:爷爷奶奶。

师:没错,那他们的爷爷奶奶的生活真的很幸福吗?

(师播放电视剧《小兵张嘎》中的片段)

师:他们的爷爷奶奶就和嘎子生活在同个年代,你说嘎子生活得幸福吗?

生:不幸福。

师:为什么?

生1:嘎子穿得很破烂,住的房子也很破旧。

生2:小鬼子来扫荡,嘎子他们还要逃难。

生3:跟嘎子生活在一起的中国人经常受日本鬼子欺负,有的人被鬼子打,还有人被鬼子杀了。

……

师:当然,嘎子有时也很幸福,比如戏耍了鬼子,打了胜仗。但嘎子他们不能——

生:不能尽情地欢乐。

师:大家再想一想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的?

生1:祖国。

生2:伟大的祖国。

师:对,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刚诞生不久的新中国。

(播放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师:“谁”还指是——

生:共产党。

师:太好了。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新中国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的。同学们的生活与课文中的“我们”相比,怎样?

生:更幸福。

师:你们的幸福生活又是谁安排下的呢?

生1:爸爸妈妈。

生2:也是共产党,也是祖国。

师:是的。让我们一起唱响这首歌,让党的阳光永远照耀我们的心灵。

(师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教后评析】

一、铺陈,走向深入的兴奋剂

铺陈,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的“铺陈”,是让不同的学生说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有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思考的功效。两次铺陈后,学生学习的激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了,这时“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的问题再次提出是趁热打铁、顺水推舟。

二、对比,走向深入的捷径

对比是鉴别事物差别的最佳手段,也是最科学的手段。课堂教学离不开对比,有了对比就越来越接近问题的真相。教学片段中将和平年代少先队员的生活与战争年代的少先队员相比,谁的生活幸福便显而易见了,学生也因此了自己之前的答案,思维又再次走向深入。

三、电教,走向深入的助推器

电教手段的运用,课堂的容量增大了;当然电教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喧宾夺主。播放电视剧《小兵张嘎》片段和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两处电教手段的运用就像火箭下端的助推器一般,使思维有力度,更易到达问题的内核。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范文3

一开始,我以为我可能不会很深地喜欢这部影片的,就像许多主流而写实的影片一样,看看就可以了。

然而,它的确有一种沉淀的力量,并不跟随影片的结束而消失。一只手风琴的声音从片尾响起,在故事的背后不绝如缕,回环往复。背景展开,并且辽阔无垠。

故事的开始,是1963年的夏天,青年陈玉从他熟悉和生活的某座城市,被命运调配,去一个遥远偏僻的山村小学任教。那柴门蓬荜的小学校所在地叫“月亮湾”。

陈玉走到了一条河里,他停留片刻,就像一部电影,就像一段人生,即便四十余年够得上漫长,也不过是片刻而已。他停留片刻,用他随身带着的一架120照相机,照他手里的手风琴。镜头深处,河岸峭壁断崖上,一群天真烂漫的山村小孩,在“扑通”“扑通”玩跳水游戏。影片看过很久以后,偶然想起这个不经意的镜头时,我就无端的想起塞林格。

陈玉拍照时,打了个趔趄,手风琴掉到了河里,带到学校去的时候,就是一只哑琴了。

到了月亮湾小学以后,故事细致绵密地铺展开来,开始的一些细节显得生硬,让人感觉有点不舒服。

等在学校里的校长手持两样东西,一样是替代戒尺用来打学生手心的教杆——它在陈玉眼里第一次出现的时候,是校长在惩戒那些站在硷畔上往他头顶撒尿的小孩子;另一样是在简陋的教室里,学生们整齐而洪亮的背书声,背本文由收集整理诵的是车万育的《声律启蒙》。有一点奇怪的是,这背诵并没有从“云对雨、雪对风”开始,而是一起头就背“晚照对晴空”。这两样东西和严肃的表情、微微向前佝着的身体、不动声色地给陈玉出难题又从家里拿来白菜关照他的生活等等,这些都让我觉得这个校长身上沿袭着浓重的旧时代私塾先生的气息,仿佛一件蒙着灰尘又泛着暗沉光泽的古董。

有一点东张西望地穿过那道柴门到来的陈玉,同样手持两样东西,一样是跌坏了的手风琴,派不上用场;另一样是写在黑板上教学生们唱的当时正在城市里流行的一部少儿电影《花儿朵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不了解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的城市青年是什么样子,但陈玉的到来让我觉得比较眼熟,浑身散发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学生身上那种浪漫的理想主义气息,仿佛一件光泽鲜亮尚未经历岁月琢磨的乐器。

在这两个人中间隔着另外两样东西和一个人,一样东西是校长写在黑板上,出给陈玉第一堂课的难题:一副绝对的上联;另一样东西就是陈玉随身带来的那架照相机。在校长和陈玉之外的另一个人,是在隔壁教室教学生念“一一得一,一二得二”的周敏。

这一组关系,看上去漫不经心,但还是显出了紧张和不太搭调的感觉,三个老师各念各的调,教杆沿袭着戒尺的功能;手风琴是一个占地方的摆设;《声律启蒙》的声音主导课堂;《让我们荡起双桨》和“一一得一”彼此从隔壁传出来的声音,有点互相干扰。

然而,等到整部影片看完,当“晚照对晴空”的琅琅书声,被老年陈玉传到了几代学生之后的更小的孩子们那里,仿佛日常的早读课一样,并不显得突兀而是自然和谐地嵌在校园背景音乐里面的时候;当《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第三次响起,也是第一次被那只手风琴奏出的时候,一种深而由衷的感动渐渐弥漫,慢慢回溯。

正是那些一开始让人感觉有点不舒服,不自然的细节,仿佛一种穿凿极深的力量,朝外慢慢散发出来,不绝如缕地照应着这种感动,直至将背景推至一个更辽阔的空间和时间范围里。

那些细节之所以看上去有痕迹,是因为它们所维系的那根看不见的线,在这里实在是被抻得太紧张,拽得太韧细,就像是北部川塬地貌中被称为崾岘的险峻之处。

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这两组关系彼此之间要如何衔接与统一?要如何融汇与扬弃?人在这其间当如何自处?这难道不是一个千古绝对吗?这又何尝不是千古而来所有哲学、艺术、历史、宗教等等社会学科孜孜求解的一道永恒命题?什么样的人生境界、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会是一个终极理想的样子?

这样的一个命题,搁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一所偏远的乡村小学里,那种细韧与负重,确实有着一发千钧的紧张。但这种紧张却是极其隐蔽的,几乎不易察觉。整部影片除了一开始这一组关系刚刚接触的时候显得有点生硬与不和谐以外,再没有丝毫对峙、碰撞、起伏、跌宕等等激烈的情节与情景,整个叙述语言浑然一体:缓慢,平静,朴实,绵密。

就像陈玉在课堂上面对用目光指着黑板让他对下联的学生们时说的:这副绝对的下联至今没有人对得上来,但是人人可以去对。一样的,这道命题至今没有人能解答得了,但是人人可以去解答。

陈玉给出的下联其实就是上联的出处:钱塘江畔六和塔上。

江河流水,浪卷潮涌,一向被人用来比喻历史变迁和时代洪流,就像陈玉一开始走进的那条河流一样。人在其中,会有种种的身不由己,随时都会被命运调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这些关系,在这潮流之中,也随时都有可能失衡失调或者衔接不上。

而“六和塔”的塔名是取自佛教僧团戒律后来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六和敬”的意旨,暗含一种理想主义倾向的彼岸精神和人间情怀,照应了《让我们荡起双桨》那首歌儿的意境。

陈玉用他的一生去实践和完成他给出的这阕下联,整部影片所表现的也是这一点。所以,影片始末虽然时间跨度长达四十余年,其间自然会有时代的痕迹与印记,但却并不加以渲染。在历史长河之中,人的命运,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形态下,都会遇到不由自主的外部力量的调拨,不是这样,就是那样,重要的是人要如何对待。

在此之前,大约因为司空见惯,我从没有认真区别过“随遇而安”和“随波逐流”这组词语,总以为差不多都是一种被动消极的处世态度,实则全然不同。

“随遇而安”看上去也像是被动的,对于客观境遇如水随顺,但却有着积极与坚硬的质地,一个“安”字,包含了“安忍”与“安详”两重含义,那是一个内

心有所守护有所坚持的人所取的态度。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命运如何起伏跌宕,一个人内心里或者说生命里如果总有一样不变的东西始终在着,比如信念,他便可以安之若素,自己选择,自己担当。

而“随波逐流”因为里面有一个“追逐”的意思,表面看上去比较积极,但实则由于内心里没有一个安住恒信的东西作为精神意志的支撑,人便极易受命运拨弄,随波而低时悲观绝望,逐浪而高时踌躇满志,便难免会有大起大落大悲大喜的强烈落差感和造化弄人的悲情感。

这部影片,从头至尾,让我看到和感觉到的都是“随遇而安,有所坚持”这样一种极其普通而又光芒隽永的精神,包括像叶少国和李刚这样戏份极少的人物,似乎都是对这种精神的诠释与映衬。叶少国在当时作为“四清”对象,即将被押赴新疆劳改农场长期劳改。对于一个普通农民,这是一个渺茫而不可知的几近于死亡的未来,而他唯一略带慌张地做过的一件事,就是找到一个他认为比较可靠的人,将自己的全部积蓄和唯一牵挂交到这个人手里。一个如此卑微屑小的人物,他坚持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爱和替儿子保留了对这尘世的希望与信任。李刚则是那个时代世故人情从另一面的映照,他在当时作为民兵连长,的确有着一定范围呼风唤雨的能力,但他不这样认为,比如面对周敏对他所有好意“不识好歹”的拒绝和对自己一意孤行的坚持,他完全有力量强求或者摧折,但他选择了放手;比如对于时为手下猪倌的陈玉的“夺爱”,他也完全有能力不着痕迹地给予报复和压制,但他却选择了不着痕迹地暗中保护。李刚作为当时月亮湾的一个弄潮儿,他坚持了一个普通农村青年最本质最朴素的善良与宽厚。

陈玉和周敏,作为影片中的男女主角,一个坚持用一生的耐心去修一只手风琴,一个坚持用一生的耐心等那只手风琴修好。在这整个过程中,与陈玉、与那只手风琴相伴始终的,是总在画外,也总在心中的小兰的来信,就像一个人一生都在追求的既近且远的理想境界。

陈玉在自己的第一代学生中发现了吴春燕的天赋,并且收到小兰寄来的简明音乐启蒙教材,交到吴春燕手里的时候,有画外心声说,“我相信,音乐会带着孩子们走得更远”。在这里,音乐,以及那只手风琴,实际上是一个象征符号,不单指音乐本身,也包含了《声律启蒙》、《花儿朵朵》和他在临近片尾时,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新的教学压力下,坚持按大纲给学生讲的书法课等等,它的更高一层的比较模糊的含义,应该是指一种文化知识的审美理想“会带着孩子们走得更远”吧。他的这种教育理想没能在吴春燕们身上实现,但却在吴春燕的女儿小洋们身上得以实现。

小兰在最后的来信里,声音平静、苍茫而悠远;周敏在生命之末,第一次讲出她为一个人付出一生所有,仅仅因为这个人修理手风琴的耐心,让她相信这琴修好了一定能奏出美妙的乐曲这件事时,那声音也是平静、苍茫而悠远的,这声音照应着影片一开始那个同样显得平静、苍茫而悠远的画外独白“我已经很老了……”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范文4

所谓串台词,就是串联节目和主题、节目与节目的简短语句。串台词的主要作用是在节目之间承上启下。寥寥数语穿针引线,画龙点睛,在突出晚会主题、把握节目基调和调动观众情绪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串台词运用和谐得体,会增加节目的韵味;写得拙劣,则会影响晚会的现场效果。

二、成功的串台词的一般特点

善于抓住晚会特点,写出特色。语言精辟有力、文采斐然、内涵深刻、亲切自然、上下贯通。

三、串台词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⒈ 故作高深,费人猜疑

题目: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为“青春万岁”大型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写几句串台词,引出下面的节目。(不超过60个字)

下面请听大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正例:青春是一树鲜艳盛开的花,青春是一堆激情燃烧的火;青春意味着奉献,青春意味着事业;青春写满活力,青春歌唱年轻。(下面请听大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误例:青春无极限,青春超新新。年轻是资本,年轻是聚变。手与手相牵,心与心绞缠。年轻的朋友,走进引力场,你就是磁力线。(下面请听大合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评析:写串台词,一要审清题意,二要把握节目(晚会)内容和性质,三要有较强的语言组织能力。题目中只要求“引出下面的节目”,而没有告诉你上面的节目是什么,因此本题串台词的撰写,只需“启下”,不必“承上”。题目中又要求用“饱含激情、简洁有力的语言”撰写,正例符合上述要求,排比与比喻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使语言饱含激情而又简洁有力,文采斐然而又通俗易懂;内容非常切合“青春万岁”文艺晚会和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主旨。误例的最大毛病是做作,为显示“分量”而显得晦涩,“超新新”“聚变”“引力场”“磁力线”等术语的堆砌,使人听来如堕五里雾中。

2.庸俗搞笑,格调低下

题目:同上。

正例:同上。

误例:年轻的朋友在一起,比什么都快乐。帅哥靓妹聚一块,比什么都高兴。帅哥靓妹们请看好了,下面将要上场的是超级俏娇娃××小姐,她将给我们带来的是一首好好听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评析:时下的文艺舞台,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庸俗搞笑,迎合低级趣味的媚俗之风不可小觑。受所谓的“时尚”的影响,中学生在串台词的写作中有时也受时俗习染,出现格调低下的现象,误例即属此类。在串台词的写作中,要积极提倡积极、昂扬、向上、高雅的行文格调。

3.空洞华丽,华而不实

题目:班级毕业晚会,根据节目表,合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之后,接着是舞蹈《友谊地久天长》节目,请你为连接这两个节目写几句串台词。

正例:《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优美旋律勾起我们不尽的回忆,我们共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份友谊将伴我们走向明天!(下面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

误例:生活是诗,生活是歌,生活是酒,生活是蜜,看不够,听不尽,喝不完,品不足。友谊是花,友谊是潮,友谊是火,友谊是霞。(下面请欣赏舞蹈《友谊地久天长》)

评析:误例没有抓住“班级毕业晚会”这个特点,没有吃透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和舞曲《友谊地久天长》的内在意蕴,没有关注串台词在节目之间应有的钩连提串作用,只堆砌了一堆华丽的词藻,对整台晚会来说,显得空泛而游离。而正例显得自然、切题而巧妙。

4.佶屈聱牙,言说费力

题目:有一位歌手要演唱《我的中国心》,请你从下列三个场景中任选两个场景分别为主持人设计一段串台词,把歌手请上台。每段不少于40个字。

(1)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

(2)中国奥运代表团出征雅典奥运会欢送会

(3)文艺界为遭受海啸的东南亚地区举办的赈灾义演晚会

正例(场景一):黄山黄河不会忘记卢沟桥的炮火,长江长城依旧牢记南京城的血痕,国耻永远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头。(下面请听《我的中国心》。)

误例(场景一):在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的激动人心的令人难忘的伟大的时刻,让我们用一首香港著名歌手张明敏先生演唱的传唱多年的《我的中国心》来表达我们同仇敌忾、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心。

评析:串台词是用来“说”的,琅琅上口是必备要素,因此修饰语不宜太多,句式不能过长,否则让人念着费劲,听着吃力,严重影响晚会效果。误例因为定语太多,句式过长,显得佶屈聱牙,言说费力。正例句式简短,铿锵有力。拟人、排比手法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山河共愤、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强大精神力量。

5.语言平淡,韵味不足

题目:同上。

正例(场景二):奥林匹克的熊熊圣火召唤着我们,让我们带着希望、带着勇气、带着一颗中国心,一起出征雅典。(下面请听《我的中国心》。)

误例(场景二):中国奥运代表团很快就要出征雅典奥运会了,我们该送点什么东西给他们呢?点一首《我的中国心》送给他们吧。(下面请听《我的中国心》。)

评析:强烈的感染力,出色的语言技巧是串台词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不假思索、率性而为、信口而出、出语平淡是大忌。正例拟人、排比兼而有之,感情炽烈,内含“神州儿女齐踊跃,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强烈爱国之情,听来让人怦然心动。误例缺乏情感的挚热和语言的机巧。

此外,在串台词写作中,还要尽量避免“拖沓冗长,字数超标”“别字连篇,如沙入目”“语病杂陈,行文欠通”等毛病。

四、训练题:

请给下面的诗词朗诵会写上串台词

1.开场白。首先,请欣赏《清平乐•六盘山》,朗诵者――

2.下面请欣赏《沁园春•长沙》。

3.结束语。

答:(1)开场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平乐•六盘山》到《沁园春•长沙》的串台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束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开场语: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全体师生在此举行诗词朗诵会,纪念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深切缅怀一代伟人。

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同时还是一位千古独步的伟大诗人。诗词思想内容博大精深,艺术形式丰富多彩。郭沫若把诗词比作诗词中的泰山北斗;著名诗人柳亚子发出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尽折腰”的无限感慨。诗词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永世流芳的精神食粮!

首先,请欣赏《清平乐•六盘山》。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范文5

正如一代伟人恩格斯所说的“尊师重教是一个民族强大的表现。”如果没有老师对文明的继承和传播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就不可能培育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由此可见,民族的复兴与教育事业息息相关,而教育事业中教师是功不可没的。在教师岗位上的每一位老师都是一生平凡,一世艰辛,但他们却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在他们手里握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而我们就是那颗希望的种子,在老师的手心里正在茁壮地成长着……

为了弘扬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培养广大学生尊师爱师的情感,组织这次“老师,托起太阳的人”主题活动。

活动安排:

1、采访老师,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写好采访稿。

2、做一天小老师,体验老师工作的辛苦,记好工作日记。

3、查找资料,了解名人成长经历中老师的引导和帮助,记录和摘抄,并且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4、查找名人尊师的故事、尊师敬师名言警句等,摘抄。

5、了解“教师节”的由来。

6、出“老师,托起太阳的人”的主题墙报。

7、组织主题画、手抄报展示活动。

8、给老师写一封表露自己感激之情的亲笔信。

9、早上见到老师时送上一声亲切的问候。

10、一份自己决心改正缺点追求上进的日程表。

11、“教师节”时给老师一份问候,推荐几种方式:

1)给老师发一封庆祝教师节的电子邮件;

2)自己制作一个贺卡,送给老师;或到商店买一张贺卡,悄悄放在老师的办公桌上;

3)给老师画一幅铅笔画,再加上一行深情的问候或写首抒情诗;

4)当老师走进教室时,能看到黑板上写的祝教师节快乐的话;

5)以全班同学的名义,在老师的讲台上放一束鲜花;

6)帮老师把自行车的气打足或给老师买一包润喉糖,让老师保护好嗓子。

12、以“我的老师”为题举行征文活动,队员们把对老师的理解、尊敬、赞颂,用文字表达出来。

13、“教师节”召开主题班队会,庆祝老师的节日。

附:

老师,托起太阳的人

——×年×班庆祝“教师节”联欢会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2、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

3、祝贺老师的节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选报节目,编排联欢会程序,编写主持人串词;

2、选择主持人,主持人背诵串词;

3、排练节目,准备道具;

4、磁带、录音机、多媒体等;

5、布置会场,邀请任课老师参加联欢会。

活动过程:

(班会在晚上召开,熄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响起,整个教室忽然亮起来,同学每人手中一支点燃的红烛。几位主持人一起手持点燃的红烛走到前面。)

甲:老师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老师我想对您笑,眼里却点点泪花。

乙:噢老师,您是烛光里的妈妈,您的黑发已经泛起了霜花。

丙:噢老师,您是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脸颊印着这么多牵挂。

丁:噢妈妈,老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合:老师,烛光里的妈妈,您的眼睛为何充满了泪花?妈妈呀,儿女已长大,牵着您的衣襟走过了一个个春秋冬夏。噢,妈妈相信我们,儿女自有儿女的报答。

×年×班庆祝“教师节”《老师,托起太阳的人》联欢会现在开始。

(手捧鲜艳的康乃馨的同学们跑到老师们面前给老师敬礼、献花。其他同学一起唱《老师礼赞》。)

甲: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灯光长明,你在漫漫的长夜里有伏案的身影,青丝之间增添华发,三尺讲台荡漾着笑声, 你用友爱缩短着心与心的路程。你是阳光融化着冷漠的冰雪,你是向导引领我们走出科学的迷宫。

音乐起:小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乙: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每当想起您,敬爱的好老师,一阵阵暖流心中激荡。

丙:还记得您课堂上的谆谆教导,也记得您课余和我们一起游戏的轻盈,更记得您带们泛舟南湖时的笑语嫣然。

歌伴舞《让我们荡起双桨》,班主任和同学们一起表演。(同学们坐在小船上的半蹲姿势,边唱边做摇桨的动作,老师站在旁边,也是边唱边做摇桨动作。)

丁:小船儿推开波浪,轻轻飘荡在水中,老师您就是那划船的桨,带着小船驶出港口,向着正确的方向。

配乐诗朗诵《引路人》

甲:是您用一根教鞭导出一条小溪,引领我们找到来时的路。

小品《送礼》(一学生表演小品《送礼》。大意如下:一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却错误认为,给老师送礼就是尊重老师。)

乙:是啊,好好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我们送给您最好的礼物。老师,您是最值得我们尊重的人。

丙:美国作家米切纳拒绝了总统请他去白宫参加高级宴会,为的是去见自己老师,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老师比总统更重要!

丁: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也许都记得《程门立雪》的故事吧?古今中外的名人都是这样尊重自己的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甲:是啊,老师,您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今天我要说:“亲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乙:您的眼睛在烛光中辉映出一群稚嫩的脸庞,您挥舞的双手,画出一个美丽的世界。站在讲台上,化做一棵树,您就是我们眼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

配乐诗朗诵《风景——献给尊敬的人民教师》,伴舞蹈《好大一棵树》。

丙:好大一棵树,绿色的祝福,你的胸怀在蓝天,深情藏沃土。老师,我们真诚地祝愿您,亲爱的老师!祝您平安、幸福!

合唱《祝你平安》。

丁:祝您平安,噢,祝您平安,您天天都快乐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相声《老师,我知道你的心》。

甲:我们也知道您的心,您虽是一簇微火,却燃尽自己,照亮别人。

三句半《红烛赞》。

乙:老师这么辛苦,老师这样操劳,×××同学要教您一套健脑操,您批作业累了的时候就做一做,您改作文倦了的时候就健健脑,您的健康最重要。

(一同学教《健脑操》)

丙:小时候,我就有个愿望。

丁:是什么愿望啊?

丙:长大了当一名老师。

丁:老师说:“长大后,你就成了我。”

丙:是啊,老师,长大后,我就成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落下的是泪滴;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

女声独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生1:我真想,真想送一杯热茶,给您带去温暖。

生2:我真想,真想化作一缕清风,为您吹走疲劳。

生3:对您最好的尊敬,应该是尊重您的劳动,好好学习,听从您的教导。

生4:因为您在课堂上讲的每一句话,

生5:在作业本上批改的每一个标点,

合: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希望啊,老师!

生6: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要说,老师既是我们的导师,又是我们的知心朋友。

生7:亲爱的同学们,你把老师比作什么?

生8:我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生9:我把老师比作小草,朴实无华,默默奉献。

生10:我把老师比作黑夜里的明灯,给我们指明前进的道路。

生11:我把老师比作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滋润着干裂的心田。

生12:找把老师比作一叶小舟,它载着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生13:我把老师比作太阳,它让每一颗种子萌发自己的生命。

生14:我把老师比作大地,让每一个希望变成丰硕的果实。

……

甲:老师的工作是神圣的。

乙:老师的工作是伟大的。

合: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教育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才。

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范文6

一、故事导入法。

“故事是儿童的一大需要”。教师抓住小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用与文本相关的故事,吸引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一位教师在学习《可贵的沉默》一课时,先让学生讲讲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你的感受怎样?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自己过生日时的兴奋与快乐,有的似乎还沉浸在生日的氛围中,这时老师说话了:孩子们,我们的课文也讲了一个与生日有关的故事,快读一读,看看课文中的小伙伴为什么沉默?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可以把你的感受直接在文中相关的地方做出批注。教师的一个问题,学生对课文学习产生了高度的关注,从而使学生产生了急不可待地要阅读课文、体会内涵的意愿。

二、问题导入法。

疑问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问题导入比较常见。这一方法出现在课堂上常常有三种形式,一是开门见山式,就是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开宗明义,让学生带着问题直接走进文本。如一位教师在学习《生命生命》一课时直接提出了问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的?随后出示了“学习提示”,这一方法虽然过于简单,但学习目标比较明确。问题导入的另一种方式是制造矛盾式。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老师用这样的问题进行导入的: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廉颇对蔺相如很不服气,你们赞同吗?(不赞同)那么我们就来认真地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依据,来和廉颇讲讲道理。这一问题的提出,立刻激起了学生读书的欲望。问题导入的第三种方式就是回忆式,一位教师在学习《触摸春天》一文时,通过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很好地将两节课的知识联接到了一起。

三、媒体导入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运用媒体导入新知的越来越多,也更受孩子们的喜爱。在学习《一夜的工作》、《乡下人家》等课文时,教师们都通过媒体呈现给学生一组组图文并茂的图片,学生在声像俱全的视频引导下,教师适时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很快走进了文本的学习。在学习《我最好的老师》一课时,讲课教师借助歌曲《老师,辛苦了》导入了新课,学生在享受音乐美的同时进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消除紧张与消极心理,以此来营造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

四、名言导入法。

名言警句是思想与艺术的结晶,每一个名言警句都有一段故事,而且这些名言警句也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名言警句来导入新课学习,更利于深化文章的主题,渲染气氛,使学生从中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到情感的陶冶。如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教师让学生们交流搜集到的居里夫人的名言,然后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这样更深化了学生对居里夫人的了解,也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五、谜语导入法。

这一方法比较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更容易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位老师在学习《胖乎乎的小手》一课时,就使用了谜语导入,上课伊始,老师要学生猜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本领大。”孩子们兴趣盎然地短暂交流后,异口同声地回答“手!”,教师因势利导,“课文中也写了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它都做了些什么呢?赶快读课文找找答案吧!”短短的几分钟,学生们很快投入到了课文的学习之中。

六、歌曲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