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为话题的作文范例6篇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

    一、“话题”就是作文“题目”

    例如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人教版)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作文,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人教版)以

    “爱”为话题作文。学生多直接拟定题目《成长的烦恼》《爱》或《XX的爱》,这样千人一面的作文题目,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思维,使本来有广泛选材自由的话题作文变成了狭窄的命题作文,学生的作文就难免大同小异了。

    二、“改头换面”迎合“话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学生掌握了一套快速应对话题作文的技巧,他们牢记一个典型事例,可以套进任何一个话题作文中,以不变应万变。例如有的学生牢记这样一个题材:“我”考试没取得好成绩,很悲观失望,天空也为我阴沉、哭泣,后来听到爸爸或妈妈的一番鼓励,于是重新对学习、对生活充满信心。那么,在以“爱”为话题的作文中,他写了这件事,歌颂妈妈对“我”的爱;在以“成长的烦恼”为话题的作文中,他写了这件事感谢妈妈帮我解除了“成长中的烦恼”;在以“改变”为话题的作文中,他同样写这件事,感激妈妈让自己从此“改变”;在以“美”为话题的作文中,他仍然会写到这件事,只不过在文章结尾来段写景抒情“啊,这时我望望窗外,雨停了,天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好美啊!”至于“妈妈半夜冒着大雨送我上医院”“老师给我补课,累得满头大汗”这样的事例,更是许多学生用来开启“话题作文”的万能钥匙。

    针对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这些现象,我深感引导学生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学会选材。没有真心打动小作者自己的素材,他们哪里有那么多情感可抒写?他们哪里有那么多人生感悟呢?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话题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选材的过程,就是引导他们寻“米”的过程。我认为启发学生面对“话题”展开丰富的联想,让“话题”插上翅膀飞翔在每个学生心灵的广阔天地中,去触及那些令他们感动的人、物、事、情、景……这样学生才会抓住真正优质的好“米”,做出真正美味的佳肴。

    在指导学生写以“爱”为话题的作文时,我首先启发学生展开“追忆联想’一回忆:你曾经感受到哪些人对你的爱?学生纷纷回答:有爷爷奶奶父母等长辈的,有同学、朋友的,有老师的等等。接着我又启发学生展开“对比联想’一哪些人需要爱呢?大自然的哪些事物需要我们关爱呢?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同学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缺少父爱或母爱;有的同学说,街上的乞丐很可怜,他们最需要社会关爱;有的同学说大自然中的小鸟需要关爱……然后,我让学生静静地思考,从众多与“爱”相关的材料中选出令自己最受感动的人或事来写作。

    从学生交上来的习作看,他们的选材突破了以往单一的“妈妈的爱~老师的爱”这一框框,能抓住许多生活中的细节来表现“爱”这一主题,题材明显广泛多了。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关键词】语文话题作文审题写作技巧

近十几年来,从升中考试作文题型,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的发展轨迹: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作文题型的发展明显受到高考作文题型的影响, 走的是与高考同步的路子。几年来,考生作文时审题不清,思路扩展不开,这都成为许多人关心的问题。中考话题作文作为一种新型的命题形式,如何审题,如何打开话题作文的思路,无疑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案中之案。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点滴浅见。

一、话题作文的审题重点应放在“提示语”上。提示语往往能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话题, 更有效地打开思路。

例如某省中考话题“绿”:“‘绿’是广受人们青睐的色彩,‘绿’被人们赋予众多含义,‘绿’还被众多文学家写成脍炙人口的写景美文。时下,也风行‘绿色’:‘绿色’食品,‘绿色’材料,‘绿色’奥运……”从这段提示语我们可以看出:

(一)、“绿”为人们青睐,因为它是大自然的色彩,有人喜欢穿绿色的衣服,它是一种健康的色彩;绿草地绿树林装点了人们生活的环境,等等。

(二)、“绿”有很多象征意义:橄榄绿象征和平;绿灯象征畅通无阻;“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是春的使者,等等。

(三)、绿山绿水绿树绿草常常为文学家所描绘,它是大自然最平凡也是最伟大的景观。

(四)、时下风行的“绿色”,代表了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对健康的追求,等等。

可见,话题作文的提示语往往对话题的范围有较为明确的阐述。因此,认真解读提示语,在其引导下就可能开发出多种多样的思路,这是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步。

二、在审视话题时,看其有什么特点,即要看到话题中有什么限制,没有限制什么。

如:以话题“关心”为例,我们分析一下:

(一)、话题限制什么?(答:材料必须反映出有关“关心”的话题内容。)

(二)、没有限制什么?(答:材料十分广泛。)具体地说,既可写人,如《关心集体的人》,也可写事,如《叔叔关心我成长的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有不同的思路:1、从写作对象来看:“关心的”和“被关心的”,可以是任何人;2、从写作范围来看:学校、家庭、社会,或城里、家乡、剧院、医院、路上都可;3、从写作时间来看:过去的、现在的、几年里的、某一天的、一刹那的都行;4、从关心的内容来看:生活上的、学习上的、思想上的、体育方面的、文娱方面的、交友方面的、一生前途的,小到对写字的坏习惯的关心,对你的一句不文明的语言的纠正,对你一个不雅观的习惯动作的改变等等都可写。但应注意,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命题,但不等于说没有限制,有的考生错误地认为,话题作文审不审题都无所谓,其实不然,话题作文同样可能出现偏离话题的现象。

三、在话题范围内,思考的方法不要太单一,要展开充分的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开发出丰富的思路。

如:某地区话题作文“风”。

从风的本义出发,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各种各样的风,有微风、狂风、冷风、热风、春风、秋风、龙卷风等。

从不同的引申义出发,可以联想到一种流行、时尚或一种文化。如流行色、时装、金庸热、乔丹热、流行歌曲、留学热、追星热等。

另外,联系话题向外发散思维,亦可有很多不同角度的思路。如上例中亦可联想到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如送礼风、买官风、风、吃喝风、拍马风等。

四、选择合适的文体。

近几年各地考题,对文体一般不作限制,允许考生自由选择文体,为考生尽情发挥写作才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舞台。

如:以“做人”为话题。做人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大到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小到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话题虽大,但细看文题,我们也不难找出一些作文的方向。

(一)、从记叙角度看:可以写“选择”——面对两难的选择做出了正确的答案;可以写“风波”——面对闲言碎语不改初衷,勇往直前;可以写“爱心”、“尊重”、“谅解”、“谦让”等,但应注意写记叙文要借助事件来表达中心。如“我长大了”——写我懂得体贴父母。

(二)、从议论角度看:可以写“有天生的‘蠢材’吗” ——我们不要有天生笨的错误观念,要努力学习。可以写“我摧毁每一个学习障碍”、“中学生不宜隆重庆祝生日”、“中学生服装之我见”等。

(三)、从散文角度看:可以写“莫让青春付流水” ——写珍惜时间、珍惜青春。可以写“热爱生命”、“热爱故乡”等。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范文3

站在庄严的国旗下,面对肃穆的中小学学生,国旗下的讲话是庄严而神圣的,讲话者一定要有备而来,决不能敷衍塞责、照本宣科,更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1.国旗下讲话的主题

国旗下讲话是升旗仪式的一个关键程序。选择好讲话的主题,使讲话内容具有针对性、教育性、激励性,是每一个主讲者追求的目标。那么,如何选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呢?

一是着眼于祖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不仅包括了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而且蕴藏着崇高的民族精神、高尚的革命气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等许多观点,都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对于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着眼于国情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国情教育,既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社会文化、人口资源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了解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前景、步骤和机遇;又让学生放眼世界,看到我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及面临的挑战,从而增强学生的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学生知国、爱国、报国、强国的信念。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点。

三是着眼于榜样教育。进行榜样教育,加强典型宣传,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对广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方式。我国的历史上涌现过无数民族英雄和杰出人物。屈原、苏武、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秋谨、孙中山、鲁迅、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他们那可歌可泣的爱国壮举是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最有效、最生动的材料。此外,在新中国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有王进喜、雷锋、焦裕禄、赖宁、徐洪刚、刘玲英、孔繁森等楷模,他们的事迹,是中小学生学习的典范。

四是着眼于形势教育。目前,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祖国的面貌日新月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清祖国的历史,更要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现在、展望祖国的未来,同时,也要加强时事形势教育,让中小学生跟上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国家前途和命运。

五是着眼于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需要,是当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旋律。而开展集体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的崇高情感,培养学生文明礼貌,遵守公德,爱护公物,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品质,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

2.国旗下讲话的内容

升旗仪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德育途径,有着其内在的本质要求,这就是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提高学生“五爱”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识。因此,升旗仪式上的讲话,应当体现这种本质要求。

一是因“时”取材。我国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国旗下的讲话应牢牢把握好这张“时间表”,紧紧围绕这些节日、纪念日来组织安排材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比如: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向学生介绍革命先烈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勋。在端午节时,向学生介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爱国精神,

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国庆节时,向学生介绍中国人民的苦难过去和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让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学习热情。在“九一八”到来之际,向学生介绍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外抗日寇、内御强敌、浴血奋战的惨痛历史……

二是因“地”取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光要把眼光放深放远,挖掘古今中外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名人故事,还要着眼于当地的实际情况,根据当地县志记载,向学生介绍当地悠久的革命历史、灿烂的民族文化以及在革命风潮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泗洪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为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中心,淮北行署、新四军四师师部均驻于此,刘少奇、陈毅、张爱萍、张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亲临指挥战斗,彭雪枫、江上青等3000多位烈士英名镌刻在这块热土上,刘胡兰式的女英雄俞尊霞英勇就义在这里。此外,震惊中外的血战朱家岗战役,先烈们血染洪泽湖的壮举,给这片土地留下了辉煌夺目的一页。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三是因“事”取材。学校可以根据工作计划、工作重点及其它特定要求,组织讲话材料。比如:围绕“环境保护”的主题,向学生介绍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的重要意义;围绕“助人为乐”的主题,向学生介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平凡事迹;围绕“热爱劳动”的主题,向学生介绍《朱德的扁担》等故事;围绕“尊师重教”的主题,向学生介绍毛泽东毕生尊敬他的老师董必武的动人事迹;围绕“刻苦学习”的主题,向学生介绍周恩来小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

四是因“人”取材。国旗下的讲话内容还要因人而异。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侧重于史实,重点介绍像芦沟桥事件、西安事变、皖南事变、五卅运动等内容;而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内容则应侧重于行为教育,比如学习王二小、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革命先烈的爱国故事等。

3.撰写国旗下讲话稿应遵循的原则

为了提高国旗下讲话的教育效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主体性原则。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学生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也在寻求社会的认同与接纳,他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增强,独立性也日臻形成。此时的他们不喜欢被别人牵着鼻子起,这就要求主讲者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引导少指示,多表扬少批评,多宽容少指责。

二是针对性原则。国旗下的讲话时间短,不能长篇大论,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力求做到中心突出,观点明确,或说理或议论或叙事,最好能做到一事一议,这样才能使学生精力集中,有效地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三是系统性原则。国旗下的讲话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如教学一般有一个系统的计划,作统筹安排,要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就会使教育零散,就不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体效果。

四是适时性原则。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重要会议精神,国内外的重大事件等,应该利用国旗下的讲话这个阵地,适时向中小学生进行宣传,以增强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关心时事的意识。此外,校内外的好人好事,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等,也可以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五是情感性原则。国旗下的讲话属于小型演讲,带有浓郁的感情色彩。因而主讲者应该根据讲话的具有内容,精心设计,创设好讲话情境,做到语言朴实,富有感染力,还要注意自己的精神状态、体态语言和讲话内容的和谐统一,以增强教育效果。

4、撰写国旗下讲话稿应注意的事项

国旗下的讲话稿,其作用是节省时间,集中、有效地围绕议题把话讲好,不至于走题或把话讲错。此外,讲话稿跟文章不一样,文章是给人看的,讲话则是给人听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看起来清楚明白的句子,别人未必听得懂。文章可以反复看几遍,哪句看不懂,就看哪句,而国旗下的讲话,就不可能老重复一个内容。因此,撰写国旗下的讲话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国旗下的讲话要通俗化。所谓通俗,就是要适合中小学生听觉的需要,适合中小学生的接受水平,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知道,听报告时,听众只能发挥其听觉的作用,他们看不到实物与环境,难以知道具体的形象,只有靠讲话人的描述或讲解,才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或逻辑上的说服力量。所以,通俗的讲话,可以补充视觉之不足。另外,通俗,不能理解为庸俗。它要求语言朴素、自然,不堆砌概念,不装腔作势。

其次,国旗下的讲话要口语化。所谓口语化,就是写的稿子,别人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语言简短精练,形象、生动、具体,别人不仅听得明,而且印象深,记得牢。写讲话稿,要像说话一样简短亲切。绝不要乱抄文章上的一些诘屈聱牙的句子。怎样做到口语化呢?一是用句要短,修饰语要少;文言句子和倒装句要尽量避免使用,以免造成听众的错觉或分散注意力。二是一些书面语言的词汇,要改用口语词汇。如“迅速”可改成 “很快就”,“立即”可写成“马上”,“从而”可改成“这样就”,“连日来” 可写成“这些天来”,“地处”可改成“位置在”等等。三是一个意思有几个词都可以表达的,要尽量选择其中一听就懂的词,如“对垒”、“交锋” 就不如“比赛”通俗易懂。四是不该省的字不要省。如“同期”最好写成“同一时期”,以免发生误会。五是要分清同音的字和词。比如“全部”容易错听为“全不”;“喉头”跟“猴头”分不清,应写成“喉咙头” 就好。六是方言土语要少用。如果用方言土语,有些学生听不懂,就会窃窃私语,影响秩序。七是用引号表示相反意思的词,在其前面要加上所谓二字,以表示否定。用括号作注释的,要改为直接叙述。八是有些难懂的、文绉绉的成语,最好不用。至于那些早已口语化了的成语,当然可以用了。

第三,国旗下的讲话要讲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撰稿人吃透两头。一是了解上面的方针政策,二是了解学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两头吃透了,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心中就有数了。这样讲起来,有针对性,听众也会觉得受益匪浅,听得全神贯注。

第四,国旗下的讲话态度要旗帜鲜明。讲话人,对所讲的问题,是赞成还是反对,是表扬还是批评,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举例要恰当,引用材料要准确,对于有些材料要进行辨伪考信的工作,不能拿来就用。看问题要持客观态度,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不曲从附和,不任意上纲。

第六,国旗下的讲话主题要集中。最好一次一个主题,要围绕主题讲,不能离开主题信口开河。每次升旗仪式不过十来分钟时间,要尽量把话写得简明扼要、干净利索。话讲长了,不仅会影响讲话的效果,而且会引起学生精力分散,甚至厌烦。撰写国旗下讲话稿应注意的事项

国旗下的讲话稿,其作用是节省时间,集中、有效地围绕议题把话讲好,不至于走题或把话讲错。此外,讲话稿跟文章不一样,文章是给人看的,讲话则是给人听的。看起来顺眼的文章,听起来不一定顺耳;看起来清楚明白的句子,别人未必听得懂。文章可以反复看几遍,哪句看不懂,就看哪句,而国旗下的讲话,就不可能老重复一个内容。因此,撰写国旗下的讲话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国旗下的讲话要通俗化。所谓通俗,就是要适合中小学生听觉的需要,适合中小学生的接受水平,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知道,听报告时,听众只能发挥其听觉的作用,他们看不到实物与环境,难以知道具体的形象,只有靠讲话人的描述或讲解,才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或逻辑上的说服力量。所以,通俗的讲话,可以补充视觉之不足。另外,通俗,不能理解为庸俗。它要求语言朴素、自然,不堆砌概念,不装腔作势。

其次,国旗下的讲话要口语化。所谓口语化,就是写的稿子,别人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语言简短精练,形象、生动、具体,别人不仅听得明,而且印象深,记得牢。写讲话稿,要像说话一样简短亲切。绝不要乱抄文章上的一些诘屈聱牙的句子。怎样做到口语化呢?一是用句要短,修饰语要少;文言句子和倒装句要尽量避免使用,以免造成听众的错觉或分散注意力。二是一些书面语言的词汇,要改用口语词汇。如“迅速”可改成 “很快就”,“立即”可写成“马上”,“从而”可改成“这样就”,“连日来” 可写成“这些天来”,“地处”可改成“位置在”等等。三是一个意思有几个词都可以表达的,要尽量选择其中一听就懂的词,如“对垒”、“交锋” 就不如“比赛”通俗易懂。四是不该省的字不要省。如“同期”最好写成“同一时期”,以免发生误会。五是要分清同音的字和词。比如“全部”容易错听为“全不”;“喉头”跟“猴头”分不清,应写成“喉咙头” 就好。六是方言土语要少用。如果用方言土语,有些学生听不懂,就会窃窃私语,影响秩序。七是用引号表示相反意思的词,在其前面要加上所谓二字,以表示否定。用括号作注释的,要改为直接叙述。八是有些难懂的、文绉绉的成语,最好不用。至于那些早已口语化了的成语,当然可以用了。

第三,国旗下的讲话要讲学生最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撰稿人吃透两头。一是了解上面的方针政策,二是了解学生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两头吃透了,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多讲,哪些少讲心中就有数了。这样讲起来,有针对性,听众也会觉得受益匪浅,听得全神贯注。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异地恋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C9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1-0011-01

一、恋爱方式的划分

随着当代大学生心理的日趋成熟,恋爱在大学生中已不再是稀奇罕见的事情。而恋爱的方式也因地域不同而分为同地恋与异地恋两种。恋爱作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方式,其无论是异地,还是同地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异地恋存在的各种问题作以罗列,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式方法。

二、异地恋爱常见的几个问题

我相信很多异地恋的朋友都会面对以下几个问题:

(一)异地恋因各自身处异地而只能通过电话、短信来联络彼此,在这其中因短信听不到对方的语气而易产生误解,电话因看不到对方的表情也同样会让彼此产生误解。相比两个人当面说话更易产生矛盾。

(二)大学因各自忙于学业难免有疏于联系的时候,很多时候对方等待他(她)的电话很久都没有音讯,难免会产生各种猜疑心理,认为对方在异地有了另一个他(她),忘记了、不惦记自己了等一系列的问题,一旦这种猜疑在心里产生,势必会在电话、短信中质疑对方,而恋爱的双方最重要的是信任,这种猜疑的话语会让对方反感,亦会让彼此产生矛盾。

(三)大学女生一旦恋爱了便会产生很强的依赖心理,很多时候原本坚强的她会因有这种依赖而变得脆弱,总会在遇到困难或挫折、生病等情况下给对方打电话,需要对方的安抚,而大部分男生对女生缺少耐性,长时间的安慰会觉得厌烦,这种情况下女生很多时候会产生不安全感,认为彼此没有共同语言等,这样势必会影响彼此的感情,产生矛盾。

大学生异地恋存在的问题不止以上这几种,本文在此仅罗列这几个,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点微见,希望能对当下大学生恋爱以帮助。

三、解决方法

交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是需要认真、仔细研究的社会学课题,大学生思想上虽然成熟了很多,但在很大程度上仍有任性心理,因此如何处理彼此的恋爱关系对他们来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难度的。笔者认为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大体是,当个人的情感遇到挫折或者危机的时候,我们首先选择的方法应该是通过对话交流加深相互理解,为情感的融合和深刻的理解奠定基础。但是如何通过自我的反思与他人形成有效的沟通?如何确认对话结果所具有的意义和形式?

(一)在出现的这些问题中,“反思”成为了核心的概念。这是与吉登斯对当代社会的判断紧密相连的。吉登斯把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进程称为“简单现代化”,把20世纪中叶以来的社会发展看作“反思现代化”。吉登斯认为“反思,指的是用有关活动条件的信息作为经常改组和重新定义该活动是什么的手段。”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对自我本身的深入了解,更是对自我与所喜欢的女孩子的关系所做出的一种合理定位。只有通过这种深入的自反性的思考才能够辨明出自我与他人的真实关系及可能发生的微妙变化。也只有通过对细节的捕捉才能够形成有效沟通。反思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思想实验的过程,将自我、对象和潜在的因素综合加以整理和思考,最后演化为各种可能的博弈模型。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童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童话在儿童文学体裁中最具梦幻色彩,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它作为呵护儿童心灵的精神食粮,一方面以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揭露现实生活,使儿童在潜移默化中习得人类永恒的文化价值理念,另一方面它以隐喻象征的形式透射出孩子的内心冲突与情结,使儿童在故事经历中获得心理的成长。基于以上的观点,笔者将从意义、教学策略两个方面做浅显的探究。

一、童话在小学教学中的意义

1.童话利用象征性的手法解决学生内心的冲突

笔者认为童话创作的中轴是“爱”的主题,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去面对爱、辨别爱、释放爱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面对他们对于爱的渴望、爱的模糊、对爱的误解,教师可以借用童话这颗爱的种子洒向他们的心间,让爱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慢慢

长大。

2.童话可以转移感情,让孩子进行自我释放

现在小学的课业负担非常重,他们既压抑又困惑,同时,他们的行为常常受到限制,情感和愿望常常得不到有效的满足。积压在体内的不良情绪如长期得不到宣泄,极不利于身体健康和人格的完善。童话作为儿童的文学体裁,它的幻想、快乐、自由等特点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宣泄与释放具有很好的作用。

二、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由于童话的重要作用和儿童对童话的喜爱之情,我们必须思考童话在课堂中的出路。要想让童话在语文教学中实现价值,教师必须转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打破成人观念的束缚,以对话的方式搭建学生与文本的桥梁,使学生能够真正走入童话世界。

1.把握童话特点,放飞梦想翅膀

童话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幻想。想象力是小学生思维世界里最鲜活的能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具有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童话时,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教师在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儿童展开想象,活化语言文字背后的画面,从而真切地感受人物形象。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细读文本,或糅合字词教学,或结合口语交际,引导孩子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2.综合教学,呈现精彩课堂

艺术教育提倡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使音乐、戏剧、绘本、影视等相互联通,围绕童话进行教育活动。童话活动应该加强与儿童生活的联系,结合音乐、美术、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促使儿童能够有多种感官参与,以加深儿童对童话之美的深刻体验,培养对童话作品的审美能力。

3.朗读复述,感受人物形象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一扇窗,朗读能发展儿童思维,培养儿童语感。多种形式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精妙,领会汉语的音韵美,理解用词的准确,品味童话的意境,体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童话的语言浅显易懂,在学完课文后,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孩子复述课文。在复述中,既强化语言,训练能力,又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既训练了复述能力,语言的转化能力,加深了对故事的记忆,同时又是对人物形象的重新演绎,以及对故事主题的同化。

4.改编创作,走进童话世界

老师对于儿童的奇思妙想要充分鼓励。特级教师余映潮在阅读课中常设计一个“创作室”的板块,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在指导儿童创编童话时,可以让儿童编出一句话或一个段落,也可以视儿童的能力鼓励他们编出完整的童话故事,鼓励儿童续编、改编或创编,使他们真正进入童话的世界中来。

5.编剧表演,感悟童话魅力。

童话故事富有儿童情趣和幻想精神,课堂教学应发挥童话的特殊优势。表演作为一种综合呈现的方式,其⒂胄郧浚为学生营造了表现自我的氛围。童话表演能促使儿童更主动地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同时又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生动的语言训练,使儿童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学会欣赏自己,感受成功。

正如安徒生在他的自传中说:“人生就是一个童话。”童话为儿童指引了前进的道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教师应该丰富童话教学方法,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从儿童的角度对童话作品重新诠释,在给儿童带来最佳审美体验的同时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以爱为话题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爱心教育;对话式教学

一、什么是爱心教育,爱心教育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一)全面性

爱心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这是包含了对他人,对自己,对学校,对社会,对人民以及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全面协调的爱的教育。反对唯我的极端教育。这种全面性需要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学识以及包容学生能够犯错误并以基于帮助学生不断成长,增长学识的出发点来纠正孩子的错误,在纠正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爱心,进而能够更加积极的完善自己的不理解的知识点。

(二)实际性

爱心教育是一种立足于最基本,最具体,最实际的活动的教育,对我们身边的父母老师以及自己的同学们的一种可以触及的到的教育。这种教育是要从我们身边的点滴做起,例如帮助自己的父母做家务,为灾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通过和同学们的合作来把爱心献给师长,献给学校,让学生体会对他人献爱心的体验,从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的提升。不能只说不做作形式教育,这样的教育会导致很多残缺的不良后果,学生会吸收教师传达的正面以及负面的信息,一旦坏的习惯养成,会影响到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变化。我们要在点点滴滴中帮助他们感受到这样的爱的教育,这也需要不断的沟通也就是对话教育完成的。

(三)过程性

教学的过程是一种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碰撞的过程,情感交流的过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因此要关注这样一个“过程”,就是要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和不同形式的活动。而对话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以文本为中介而展开的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向交流。这包括了师生之间和文本的互动,最终能够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进而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二、如何在教学中实施这种“对话式教学”

(一)师生之间的对话要把握平等性

师生之间的教育活动是一种互相影响和沟通的过程,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教师自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学识才智,修养阅历都在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学生,彼此在相互的沟通中能够敞开自我的精神世界,在理解与对话中得到精神的交流以及意义的分享。

(二)如何将师生交流对话落在实处

1.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

在课下请教老师问题时,要怀有敬畏之心,雅思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的第二章中认为“三种教育类型都需要学生具有绝对的真理和寻求真理的引路人――教师的敬畏之心。他认为这种敬畏心情在传统的经院式教育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师徒之间学生的敬畏之心表现在师傅个人的身上,在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中学生的敬畏之心也体现在了精神的无限性上,在这无限的精神内,每个人都要负起超越自身存在的责任”。而在我们的现代教学生活中,我将这种敬畏之心理解为尊重和礼貌。在课下寻求教授的帮助为自己不懂的问题解答疑惑的时候,要以恭敬的心去寻求帮助,而在课堂中。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的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环境,把激励的语言和赞赏的眼神以及有型的奖励给于学生。激发他们内在的潜能,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学生也要积极额融入进来,平等的对话和存在于课堂之中。

2.设计开放的交流话题

课前要做好足够的预设,开放的纳入灵活的成分,师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创造的内容,教师要有机的抓住并开展延伸讨论。布鲁姆说过“人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能成为一种艺术了。”在对话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怀有爱的教育,秉持一种开放的心态,继而也能够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显,这才是给予教学者最好的回复。

3.善于使用激励的评价

教师在于学生不嗟慕涣骱凸低ㄖ卸杂谘生的赞美,鼓励性的话语都是驱使学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的源泉,甚至是教师的一个笑脸都会触及学生的心灵,这同样与爱的教育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在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善于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三、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把握开放性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包括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小组之间的交流以及全班的交流,在教师的课堂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一味的自己唱主角,几名优秀的学生当配角,要尽量做到调动所有的学生,而如何激发学生之间的对话一共有三点;

(一)把握对话的时机

孔子倡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思想,在学生心求通,口预言的状态下教学效果会更加好,从小学到高中的英语课堂,学生之间敢于发表言论进行讨论的随着年龄的上升不断减少,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课堂沉默”现象。在反思是否是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方面出现问题或者是学生个体方面出现的问题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是否是教师没有为学生营造一种爱的教育的环境,应试教育的大帽子一扣,题海战术,大量的教学内容,教师本身就很难消化的前提下,无法有精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乐趣,爱心教育的环境,学生也处在青春期害羞的年龄,没有好的氛围的倡导,也就成为了产生这样一种“沉默课堂”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走进课本,尽量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与课本内容相结合,认真思考,互相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使教学的效果能够得到升华。

(二)培养一种合作精神

教学的过程中,组织学生的集体合作有利于发挥学生的长处,同学们互相帮助,相互启发,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和与老师交谈不同,学生在团体中,在于自己同龄人的交谈过程中,由于各自的家庭背景不同,原本的学识背景也不同,能够交换不同的思想见解,这样使他们在思考,讨论,论述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难点也就迎刃而解。

(三)激发学习热情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自由组合,例如学习到能够动手实践的课程,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以表演的方式学习,这样既可以使他们在活动中进行对话,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欲望。

四、爱的理解和爱的教育中的对话式教育

“爱心是教育的内涵”。我觉得爱心是人性中最基础的东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是素质教育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师爱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的崇高的持久而又深厚的教育情感。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比母爱更伟大、比友爱更纯洁,更持久的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素质,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因素,它就像学生心灵的明灯,照亮学生学习、生活、前进的方向,使学生知情、明理、导行。教师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育的灵魂,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个人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是开启儿童心灵的钥匙。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纯洁、高尚、无私、博大的,对学生恰当、适时地进行思想教育,用具体事例去感化他们,完全彻底的为学生负责,为学生服务。师爱犹如春雨,不论滋润什么样的性格的学生,都会产生巨大的效应――使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产生向上的力量。教师要与文本对话,把握预见性。

在教学中时,我们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会及时解决问题,我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随时提问某一层次的学生,比如:“我需要第四组的某一同学回答我的问题”此时这位学生会很积极地回答我的问题,其他三位组员也会积极补充,以展示自己小组的团结。这样,课堂上就不会出现发呆走神的现象。我们教师应该允许并且在爱的教育的氛围中鼓励不同个性的学生有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思维,给他们提供合作学习、展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新的发展。与生活的对话。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我们必须确立这样一种理念:让学生的思维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学生的思维,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使课堂教学流淌生命的活力。课堂就是一个展示的舞台,老师应该给学生们足够的展示时间。

在爱的教育和理解的前提下进行对话教育指的是师生之间要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的方式进行双向沟通合作的方式,也是学生在阅读文本也就是教材中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对于过去所学沉淀的经验,历史,思想有一个反思性的理解。教师为引导,学生积极配合们创造一种在爱的教育的环境下,人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和自我的对话,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参考文献:

[1]余国良.“爱的教育”目的与方式[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08).

[2]毛艳梅.爱的教育[J].成才之路.2012(33).

[3]一起阅读《爱的教育》[J].新语文学习(小学中年级版).2013(06).

[4]亚米契斯.爱的教育[J].教育.2013(22).

[5]张裕峰.爱的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7).

[6]陈玉录.对学生实施“爱的教育”[J].青海教育.2005(05).

[7]对话式教学――实现教学改革的曙光[J].庄莉莉.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1)

[8]反思对话式教学[J].魏建培,杜森.泰山学院学报.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