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作文范例6篇

打破常规作文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1

一扇破窗被打破,就会导致更多窗被打破,因为失修的破窗造成无序的感觉,形成了一种暗示性的纵容。这种现象是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经过观察提出的著名的“破窗理论”

“破窗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加油站的现场管理。加油工作中的漏洞就像是一扇“破窗”,如果不及时修补,后果十分严重。如果有人在工作现场乱扔纸屑、果皮,那么这个地方随手扔垃圾和吐痰的人必然就多;相反,如果工作现场管理有序,一尘不染,员工自然也会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加油站工作现场打手机,或是在雷电交加时加油,或是卸油时也不停止加油……这些行为如果没人制止,加油站安全就没有规范,就会出现问题。由此可见,环境好,不文明之举就会收敛;环境不好,文明的举动也会受到影响。同理,安全制度执行了,安全才有保障。我们应该从“破窗理论”中得到启发,把一些不利于开展工作的因素、影响营销服务的因素,影响安全操作的因素、影响职工情绪的因素、影响整体环境美观的因素,通通找出来,想办法改善、整顿、去除,构建一个整齐舒适的工作环境、顺畅有序的工作流程。在这样的环境和流程中,员工才能愉快地工作,并且形成一种规律和习惯,从而保证营销服务、提升员工士气。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因此,在加油站推广现场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违反规定的情况及时处理,及时修好“第一扇被打破的窗户”。如果每一名员工都能主动意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将会影响身边的环境,进而自觉做到遵守纪律、规范操作、举止文明,和谐的企业氛围自然就会形成。

此外,我们还要将“破窗理论”经验运用到现场管理中,努力改善无序的现场,保持工作现场的整洁整齐,让员工在干净有序的环境里心情愉快地工作,实行规范操作。具体做到:一是全员学习,深刻认识规范管理的重要性,把好岗位的每一道关口,不让自己沦为“破窗”;二是要建立制度,让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从源头防止“破窗”;三是执行制度要严,只有坚持制度的有效执行,才能实现行业管理的规范,对于不严格、不规范的“破窗”,出手要快,处罚要重;四是日常监督要实,要渗透到管理过程的每个角落,每一个流程都要置于日常监督之下,同时,增强监督的透明度,避免管理过程中的放松和纵容。

“破窗理论”只是现象,只有全体员工都积极行动起来,约束自身,规范操作,严格执行加油“八步法”服务流程和销售技巧“六要点”,执行安全规定,使用“您好”等文明用语,主动问候,做到“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杯茶水、一声提醒”,为客户提供细致、周到、热情的服务,“破窗”现象就会离我们而去。(来源:2011年8月31日安全文化网) (编辑/李燕)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2

论文摘要:本文根据节奏现象,及排球运动在竞赛中的节奏性规律的体现。就排球的整体节奏、个体节奏、有效节奏、节奏在比赛所运用等,做了全面论述,论证了节奏在排球运动中的作用,及方法、手段。?

Discusses the rhythm and volleyball movement?

Zhao Delong?

Abstract:This article according to the rhythm phenomenon,and the volleyball movement manifests in the competition rhythmic rule.On the volleyball overall rhythm,the individual rhythm,the effective rhythm,the rhythm utilize and so on at the competition,has made the comprehensive elaboration,has proven the rhythm in the volleyball movement function,and method,method.?

Keywords:The rhythm Volleyball movement?

1.前言?

节奏是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而体育运动,则是在节奏中进行的,它有不同的运动节奏。运动员掌握该节奏,并能灵活的运用与适应,则能在竞赛中获取主动,否则被动。排球运动在竞赛中的节奏性规律特别明显,可称为节奏的运动。近百年来,排球运动已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节奏规律,无论对初学者或是运动员,对传统的排球节奏规律并不陌生,但是否真正掌握、适应节奏规律、灵活运用于排球实战之中,仍需研究提高应用效果。特别是在竞赛中,因未能控制好比赛节奏和适应对方的进攻节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就是在世界级排球大赛中也屡见不鲜。因此,掌握、适应、运用节奏的规律是排球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就节奏与排球运动做一初步探讨。?

2.排球的节奏?

排球运动是集体性较强的竞赛项目,在比赛中主要以集体配合的行为来完成整体攻防技术。而组成整体攻防技术的个人技术,在比赛中则是基础,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而共同形成排球的节奏。排球节奏主要分整体节奏与个体节奏。?

2.1 排球的整体节奏。?

2.1.1 规律性节奏。

排球从发球开始,便进入比赛节奏。即:发球、一传、二传、扣球、拦网、防御的有序反复活动,明显的阶段性任务是排球整体节奏的体现也是多少年来所遵循的排球竞赛方式。?

2.1.2 突发性节奏。

中排球竞赛中,经常出现不以人的意识和训练规律性为转移的无序性事件,而造成阶段性任务动作的互串性无序,(如:一传之后应是二传,但一传上网则突变为一传之后是扣球等)就此现象,在多年的排球运动实践中已形成了特有的排球运动规律性节奏。?

2.2 排球的个体节奏。?

2.2.1 基本技术节奏。

节奏在排球五大技术中均有其特点,但总体相同。其表现为:准备、取位、触球、用力、结束等。掌握基本技术,并合理运用于比赛,并非容易,只有熟练、协调的运用技术,方能达到和谐的节奏。?

2.2.2 基本战术节奏。

节奏在排球技术实战运用中,为了让对方不适应,运动员根据排球运动的比赛规律及临场变化,有效地运用技术及所采取的有预见、有目的、有组织的行动,争取主动、得利,而出现的多变技术运用方法,即为战术节奏。其表现为:扣球时的变线、轻扣、打手出界、时间差、位置差、梯次进攻等;传球时的隐蔽二传、时间差跳传;发球时的抢发球、变化节奏的发球等。协调的技术配合和超发挥技术的运用,达到有效的节奏。?

2.2.3 场上意识节奏。

行为表现是意识的体现,增强每个运动员的意识力,是加强排球运动节奏运用的有效方法。意识节奏的体现主要是看运动员能否熟练掌握排球的运动规律、及有一定的场上经验,方能做到意识节奏的有效性,它主要根据以往的规律,而超前的预测所要出现的问题,而有节奏的完成防御动作。如:当本方拦网严密时,便意识到对方可能要吊球等,而跟进防吊,当本方队员接发球时,便意识到有接飞的可能,而超前做到起动保护。?

2.3 排球的有效节奏。

在排球运动中,对方不适应的节奏,及本方能协调运用排球五大技术的过程为有效节奏。节奏在颇大的程度上可以左右比赛的胜负。相同技术,不同节奏的运用于实践,则获有不同的结果。如:在常规发球中突变为快速发球;常规扣球突变为轻打、吊球;快攻突变为时间差,或常规的快速动作空变为慢动作等,来改变预先的节奏,破坏运动员的判断能力,造成不适应感,其效果是良好的。?

3.节奏在比赛中的运用?

节奏在排球比赛中具有双重性,即自身组织进攻的节奏运用,以及破坏对方节奏的打法,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又相互促进。?

3.1 组织进攻节奏的方法。

在竞赛中进攻的组织,首先能熟练、协调的运用排球的五大技术,并且有多样的运用技术的整体和个体的具体方法。如:低一传、快传球、扣快球的快速进攻节奏;低一传、高传球、高举高打的强攻节奏;快慢结合的多变进攻节奏等。?

3.2 组织防守节奏的方法。

组织防守节奏,要具有熟练的场上意识及了解其运用规律,做到超前意识做出快速应变的各种防御措施。如:对方进攻,本方变位意识强、动作快;防起球后,由防变攻的转换意识好;球被防飞,便跑动保护强;对攻方的各种进攻方法,应变能力强。?

3.3 破坏对方节奏的场上方法。

所谓上节奏,就是一传、二传、扣球之间连结得很好,各阶段能最佳完成任务,运动员也精力集中的溶入这一节奏。这时,要破坏对方的节奏,其根源那就是一传,因为一传是形成节奏的根源。而破坏对方节奏,首先是发球,用发球去破坏一传,对方的节奏会自乱。如果发球使对方心情动摇,这意味着将引起思想波动,不能集中精力,其节奏自乱。?

其次是拦网。如果说一传是节奏的根源,那么扣球应是结果,如果把对方的节奏结果扣球拦死,便可大长自己的志气,而对方二传手就会产生思想压力,扣手更是压力过重瞻前顾后,失去勇气,便破坏了整体节奏。?

运动员具有良好、顽强的防守技术,使对方的扣球很难成功,或是拦回、防起。特别是当对方的扣球手将球很有力的扣过网后,攻方认为得分没问题时,本方轻松防起,便组织反攻。这样就会使对方自乱,整体节奏的快速稳定受到破坏。?

破坏节奏的方法不只是以上三方面,在竞赛过程中战术多变,应随时具备破坏对方节奏的意识及技术能力。如:扣球突变为吊球;传球突变为吊球或二次进攻等,都是队员应激破坏对方节奏的方法。?

4.破坏对方节奏的战术?

在排球竞赛中,往往一打上了节奏,顺了手,就可能发挥超水平。这时另一方将要想一些办法来破坏对方,一是采用场上破坏对方节奏的方法,一是场下运用适宜的暂停和换人战术,破坏对方节奏。?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3

关键词:影视广告常规影视作品创作差异

影视广告是广告和影视作品的结合体,它与常规影视作品之间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影视广告在具备了常规影视作品特点的同时又以其强烈的商业性独树一帜,但影视广告的本质仍然是广告。销售商品是其主要目标,如果按照常规影视作品的创作方式进行创作将会阻碍影视广告的发展。对二者的创作差异进行分析,理清它们的创作思路,将为影视广告和常规影视作品的创作与实践提供依据。

一、影视广告与常规影视作品创作思路差异分析

在创作影视作品之前,需要对影视广告和常规影视作品涉及创作思路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果偏离了创作根本方向,就会使作品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创作目的与目标受众差异分析

首先,影视广告和常规影视作品在创作目的上有着根本区别:影视广告是用来推广商品或服务,以达到销售商品、树立企业形象目的的影片;而常规影视作品则是为广大受众提供知识和娱乐,以供学习和消遣的影片。

其次,影视广告和常规影视作品的不同创作目的决定了二者不同的目标受众:影视广告的目标受众是商品的特定消费者,包括已有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而常规影视作品是提供人们学习和娱乐的,通常情况下,常规影视作品能满足大部分观众的收视需求。

2,创作依据差异分析

在创作依据上,无论是作品的创作来源还是主创人员的构成,影视广告和常规影视作品都有不同。

影视广告的创作依据主要来自广告主的要求和商品的特征;而常规影视作品的创作依据主要来源于生活。

影视广告以销售商品为目标,客户对广告片的要求成为影视广告创作的主要依据。影视广告的创作人员根据广告主的要求来创作广告片,在演员、导演、场景选择、情节设置等方面也要征求客户意见并获得对方的认可;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广告商品本身的特性,营造与商品特征相符的环境;根据市场调查所得出的相关数据,分析消费者心理,运用恰当的文案、音乐、特技等将广告效果最大化。

常规影视作品的创意灵感更多来源于我们的生活。生活经历、社会议题、文艺小说、历史故事、神话传奇等都可能是常规影视作品的创意来源。

在创作人员的构成方面,影视广告的创作需要的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创作团队,客户代表、市场调查人员、创意人员、制作人员、媒介人员等在各自的工作中都要或多或少地进行创作,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常规影视作品的创作主要是依靠导演、演员和编剧来完成。

二、影视广告与常规影视作品本体差异分析

影视广告和常规影视作品虽然在创作思路上存在不同,但接受心理、结构机制、主题展现等本身性质的差异,才是它们最大区别之所在。

1接受心理差异分析

影视广告和常规影视作品的目的决定了受众对其态度:

广告的功利目的使观众对影视广告存在着本能的排斥心理。由于广告本身的功利目的,以及受众排斥和抵触的心理,使观众以一种理智、客观、批判的视角来审视广告。另外,大多数的影视广告以插播的方式播出,这使它非常容易受到其他节目的干扰,观众注意力集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时,插播的方式还经常打断观众的收看情绪,观众对节目内容沉浸的越深,对广告的厌烦程度就越强烈。

常规影视作品主要以提供知识和娱乐为目的,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因此观众对其不会存在刻意的防备心理。另外,常规影视作品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播出,受到其他节目干扰的可能性较低,只要情节线索设置合理,矛盾冲突适时出现,就能抓住观众的眼球。

2结构机制差异分析

影视广告和常规影视作品在结构机制上完全不同:影视广告时间短暂,通常以秒计算,因此需要强调与观众的交流互动,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达到立体式的传播效果,并以突破常规的方式,打破时空、逻辑、经验的限制来构造虚幻的广告世界;而常规影视作品时间较长,通常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展开,这就使常规影视作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虚幻世界,时空规律、逻辑经验等通常也不会被打破。

(1)影视广告的结构机制

首先,影视广告积极与观众进行交流互动,利用构图、色彩、音乐、旁白、镜头的运动以及景别的变化等打破观众感官的惰性,充分调动情绪,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观众注意;在表现形式上经常使用叙事、幽默、悬念、抒情等手法吸引观众,利用移情机制0改变观众看到广告就换台或是大脑自动过滤广告的习惯,诱使观众放弃抵触心理,将广告效果最大化。

其次,影视广告脚本随机性强,结构较为多变,无固定的逻辑规律,通常打破人们的思维惯性,用一种不符合常规的、夸张的方式来阐述作品。对时间、空间、逻辑、经验等的理解加以突破:

①打破时间限制

影视广告不受时间发展规律的限制,通过各种蒙太奇将各个场景连接在一起,产生独特的表现效果。

②打破空间限制

影视广告中的空间不需要有任何关联。也不需要构成完整的空间,而是通过表现蒙太奇将各个场景并列在一起。如可口可乐广告,将各地欢庆的场面组接起来,各个场景之间并没有关联性,不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只是并列的关系。

③突破逻辑思维

影视广告往往以不符合寻常逻辑的思维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这对于按常规逻辑思考问题的观众是视觉和心理上的双重颠覆。如DIEsEL牛仔裤广告,正直的牛仔被街头恶霸打死,这与观众的心理期待发生严重错位,这种突破常规逻辑的广告通常能给观众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

④突破视听经验

为了达到广告的瞬间效果,影视广告通常制造一些意想不到的场景来吸引注意,而这些场面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如百事可乐的一则广告,每个人的嘴唇上都粘着一罐百事可乐。甚至连小狗也不例外,这样的场景完全不符合人们的视听经验,也正因为人们对不可能发生的事产生的好奇心理,广告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2)常规影视作品的结构机制

常规影视作品的情节本身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内发生发展的,不具有和观众互动的特性。观众是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收看节目,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容易进入影片所营造的虚幻空间,即便跟随剧情的发展进入荧屏世界也随时可能因为镜头组接的不合理或是剧中演绎的意识形态与自己所拥有的发生错位而使理性复苏。因此,要使屏幕外的观众“进入角色”并长时间停留其中,就要保持作品构造的虚幻世界的幻觉感和完整性。

观众对荧屏世界产生的幻觉感来源于大脑的选择性记忆机制。影视作品就是利用了人们的选择性记忆机制,将摄影机(摄像机)拍摄的画面进行剪辑,按照符合观众思维规律的顺序进行排列,当这些镜头逐次出现在荧屏上的时候,就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自然而然地从一个画面转向下一个画面。

在保持荧屏世界的完整性方面,主要依靠作品本身叙事的完整性和逻辑的严谨性来实现。在一个相对封闭环境内,可以充分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人物性格,这就为叙事的完整和逻辑的严密提供了必要的先决条件。

3主题展现差异分析

影视广告的主题主要围绕推销商品、推广理念和树立形象这几个方面来展现,影视广告采用或朴素或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展现广告主题,但无论采用何种表现方式,广告中的创意、结构、画面,主角、音乐都是为所要展现的主题服务的。

常规影视作品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表现某一主题,并从中折射出人们的生活,剧中情节的设置、矛盾冲突的展开都是为了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体现完整的作品主题。

三、影视广告与常规影视作品创作后期差异分析

影视广告和常规影视作品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进行后期制作并采用不同的播出策略,只有此阶段圆满完成,才能确保影视作品的善始善终。

1后期制作差异分析

在后期的剪辑与制作方面,影视广告和常规影视作品都是靠蒙太奇实现的,但在影片剪辑、文案等方面仍存在差异。

在影片的剪辑上,影视广告更具有跳跃性,结构也更为紧凑,镜头与镜头之间不需要有逻辑上的必然连接。由于影视广告的播出时间只有短短几秒到几十秒,紧凑的结构不仅为广告主节约广告费用,也更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常规影视作品重视剧情的连续性,结构也比较舒缓。画面与画面的连接必须要有一定的关联,或是捕人一些过渡性的镜头,否则,画面的突然转换可能使观众的注意力被强行打断。

影视广告的语言是配合画面播出的,由于画面的跳跃性。影视广告文案首先具有跳跃性的特征。只要语言支持了画面的内容,文案本身不需要逻辑上的连贯,其次,由于广告本身的特点,影视广告对语言的要求更为精细,简短有力的广告语更有利于传播;与此相反,常规影视作品的语言必须具有相当强的逻辑性,既要和画面配合,本身也要通顺流畅。这是所有的常规影视作品必须具备的条件,背离了这一点,观众就无法理解作品的内容,作品的传播也就无从谈起了。

2作品播出策略差异分析

影视广告和常规影视作品的播出策略是二者的重要差异之一,选择正确的媒体和播放时间是影视广告达到预期销售效果、常规影视作品获得良好收视率的有效保证。

(1)影视广告的播出策略

影视广告的播出策略主要靠媒介计划实现。媒介计划通常包括四个因素:针对谁、通过什么渠道、在什么时候、规模多大。

①影视广告需要根据具体的诉求对象确定表现方式,如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品采用实证式、针对年轻父母的婴儿用品采用感情诉求等。如果传播目标选择出现偏差,就可能使整个广告活动前功尽弃。

②不同的电视媒体定位于不同的传播区域,具有不同的传播价值。在评估、了解媒体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力、营销策略和销售范围,充分考虑媒介费用、效益、适用性、寿命、灵活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广告。

③影视广告的时间策略可以从两种角度来分析,一种是横向的时间,如年份,季节,月度等;另一种是纵向时间,即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根据产品所处的生命发展周期、竞争状况、营销策略等的变化灵活制定时间策略:如在产品的引入期和成长期,需要建立新产品的初级需求,可以采用集中时间策略;在成熟期,广告的主要目的是创立名牌,提高偏爱度,应采用均衡时间策略。纵向时间也是如此,白天适合保健品等针对老年人的广告,黄金时间更适合需要创牌、提高知名度的品牌。

④广告的规模要根据企业的营销战略来确定,具有地域性特征,根据产品的具体状况决定是先在小范围内,以此进行试探,还是在大范围内同步。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4

关键词:正规循环作业;均衡生a

一、煤矿正规循环作业的必要性

正规循环作业是煤矿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采掘工作面在24小时内,按质、按量安全的完成作业规程循环图表规定的破煤、支护、维护等全部工序和工作量,并周而复始地完成规定循环个数,就是正规循环作业。

首先,循环性是保证煤矿采掘生产正常组织的客观规律,保证循环进度及日循环数是保证煤炭产量和掘进进尺的基础。这一基础都是根据煤矿自身综合产能、矿井核定生产能力、采掘生产接续和年度月度生产计划决定的。因此,企业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只有严格遵循正规循环作业的客观规律,才能实现有计划按比例开采、均衡稳定地完成生产任务。

其次,采掘工作面组织正规循环作业是保证煤矿生产统一、积极、高效生产的科学手段。坚持正规循环作业,就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采掘推进度,要求各工序、各工种、各岗位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定额,要使正规循环作业能够顺利实施,必须在时间上、空间上保持严密的科学性和节奏性。

第三,坚持正规循环作业是提高产量进尺和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正规循环作业的起点就是终点,工序的时间和空间安排明确有序,各的岗位人员相对固定,相互之间协调配合较为默契,从而在工作的效率上大幅提升。打破正规循环,就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程序,使整个生产流程陷入无序的状态,不但增加了管理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工作的进度和生产的效率。

二、打破正规循环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在煤矿生产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机电设备故障、现场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失控的现象和问题,正是由于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很容易打破正规循环作业。破循环生产将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一系列的危害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打破正规循环作业将造成开采程序混乱、采掘比例失调、煤炭质量不稳定、产量不均衡、巷道失修和生产接续紧张等。因此,抓好采掘工作面组织正规循环作业,是实现安全、均衡、优质、高效生产的必要条件。

第二,打破正规循环作业就会使一个生产圆班后的终点不能回到起点,造成了生产组织无序,给生产组织造成了很大的混乱,影响了各生产环节、上下道工序的衔接和协调配合,对劳动生产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第三,打破正规循环作业也打破了职工在以往正规循环作业中形成的惯性思维,岗位人员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的现象,从而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

第四,打破正规循环作业会对工作面的推进度和生产任务的完成造成很大的影响,一些煤矿为了赶产量、赶进度、赶工期,就会让职工加班延点,职工在连续超时间疲劳作业的状态下特别容易造成生产安全事故。

三、保证煤矿正规循环常用方法和措施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要想保证煤矿的正规循环作业,就必须从根本上和源头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常用方法和措施主要有:一是要思想上提高对正规循环作业的认识。煤矿干部职工,必须树立“打破正规循环就是事故”的理念,强化全员正规循环作业的意识,把正规循环作业作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重要手段,作为保证煤矿生产、提高工作效率、预防安全事故的治本之策。二是要强化各级管理干部主体责任落实。各级管理干部必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把抓好正规循环作业作为日常管理重要工作来抓,凡因工作不履职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的,视情节和责任大小给予追究处罚,因工作失职、渎职导致安全事故的,给予行政的或组织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三是要保证采掘生产作业计划的科学性。从计划的编制、审批和现场落实各个环节,都必须并重客观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能够充分调动生产单位和岗位人员的积极性,坚决杜绝计划编制不切实际的现象。四是严抓循环作业图表的编制和应用。所有采掘、修复、安撤工程,必须结合实际编制正规循环作业图表,明确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位置进行作业的要求,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组织生产,如抢循环也要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不能任意打乱工序安排,努力消除破循环生产的现象。五是要超前排查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的原因的问题。提前消除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的制约因素,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影响正规循环作业的问题,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六是要加强生产现场作业人员的管理。对各岗位实行定岗、定人、定职责、定任务、定工作量,即在工种和工数上不得超过作业规程规定的完成正规循环定员配备的要求;要加强工种和岗位间的团队协作与配合,加强各岗位和工序间的衔接与配合,确保工序衔接顺滑流畅,坚持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并创造条件,上道工序质量未达要求严禁组织下道工序施工,最大限度地缩短每个循环的时间,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七是要加强设备的包机、日检、点检和巡检,加大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力度,严格落实检修内容,包机人职责,消除失爆隐患,包绞车、溜子、皮带、采煤机、掘进机的安全运转,确保设备始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非人身事故对正规循环的影响。八是要抓好其它方面的服务保障。切实发挥各职能部门的服务保障职能,抓好采掘工作面的供电、供水、供风,保障采掘生产所需的各类材料、生产工具、备品配件及时到位,为采掘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对因服务保障不到位影响采掘区队正规循环作业的,要及时分析责任、认真查找原因、严肃追究处理。九是要建立正规循环作业目标管理机制,严格各采掘区队小班计划工作完成量的考核,抓出勤、抓劳动纪律、抓现场管理,生产班组要严格执行班前、班中、班后三汇报,完不成当班任务的必须说明原因。对不按正规循环组织生产或达不到正规循环考核目标的,一律按事故进行分析,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究责任、严肃处理,形成制度落实的高压态势。

抓好正规循环作业就是抓住了煤矿安全生产的“牛鼻子”。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柴里煤矿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矿井的正规循环作业水平持续提升,目前采掘正规循环率均达到了95%以上。掘进尺实现了大逆转,彻底缓解了矿井多年来存在的生产接续紧张局面,矿井原煤产量实现了均衡稳定生产,劳动生产效率以及干部职工对组织正规循环作业必要性的认识,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们相信,随着矿井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煤矿生产的正规循环率将得到更大幅度的提升,矿井的安全生产将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余闻.山西专项整治非法超层越界开采[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001).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5

创新有三层含义:一、更新;二、创造新的东西;三、改变。人类的历史是一部创新史,创新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无论在政治、经济、科学等哪个领域,创新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需要勇气,需要思索,需要想象力,更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

【名言警句】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

3.人生最有趣的事情,就是送旧迎新,因为人生最高的欲望就是时时创造新生活。

――

4.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富有创造精神。

――杨振宁

5.人什么也不会知道,什么也享受不了,如果他不会创新的话。人的本性最深刻的特点就在于创新。

――歌德

6.想出新办法的人在他的办法没有成功以前,别人总说他是异想天开。

――马克・吐温

7.一切美好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

――穆勒

【相关素材】

一、哥伦布――打破常规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人们都很崇拜他。在宴会上,一位贵妇见到他,喋喋不休地向他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哥伦布谦虚地说:“其实我并没有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地方。举个例子吧,这有一个鸡蛋,您能把它竖起来吗?”贵妇左竖右竖都竖不起来,周围的人也试着做,都不行。大家便问哥伦布:“该怎么办呢?”哥伦布笑着说: “很简单。”他把鸡蛋的一端磕破,竖在了桌子上。他说:“有些事情,需要打破常规去做!”

【运用指导】

惯性思维的力量很大,常常会左右人们的判断力和行为,不打破陈规,就不会有所突破。如果你能如哥伦布竖鸡蛋那样打破常规,那么你也可以发现“新大陆”。

【适用话题】

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思维方式胆量与勇气换一个角度

二、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

近几年,“中国制造”对“日本制造”构成了严重威胁。日本最大的财经传媒“日经BP社”撰文,提出了战胜“中国制造”的5张王牌,即要在先进生产方式、及时响应客户、专利技术、质量品牌、产品开发等方面提升竞争力,这引起了中国企业界的关注。对此,“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看法是: “如果是‘中国制造’就一定会被打败;而如果是‘中国创造’就一定不会被打败。”因为创造是人无我有,制造是人有我也有,创造才能出精品。短短20年,海尔集团由一个负债累累的企业,发展成世界家电业的“大鳄”,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了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7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180亿元的突破。有人问张瑞敏的成功秘诀,他回答:“第一是创新,第二是创新,第三还是创新。”

【运用指导】

“海尔”集团平均每天就有一个新产品问世,每天申报两项专利,到目前为止已拥有1800多项专利,为中国企业之最。由此可知,创新是事业腾飞的翅膀,不断超越他人才能不断进步。

【适用话题】

创新创新与成功

【美文赏析】

创新存在于细节中

徐海东

细节是创新之源,要想创新,就必须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道理。

在国内,许多企业的领导在寻求创新时,总习惯于贪大求全,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管理创新,都少有“于细微处见精神”的细心和耐心。相反,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在谈到创新时却说:“创新不等于高新,创新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细节之中。”事实上,海尔集团在细节上创新的案例可谓数不胜数,仅公司内部以员工名字命名的小发明和小创造每年就有几十项之多,如“云燕镜子”“晓玲扳手”“启明焊枪”“秀凤冲头”等等,而且这些创新已在企业的生产、技术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日本丰田公司的经验也证明,通过细节的创新可以实现对整个企业持续不断的改善,从而获得巨大成效。虽然每个细节看上去都很小,但是这里一个小变化,那里一个小改进,可以创造出完全不同的产品、工序或服务。如果说创新是一种“质变”,那么这种“质变”经过了“量变”的积累,自然会产生大的变革和飞跃。而这种质变往往是简单的,让人一看就懂:原来是这样,我怎么没有想到?老子早就说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企业只有重视细节,才能进行有效的创新。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行之有效的创新在一开始可能并不起眼,而就是不起眼的细节,往往能使人产生创新的灵感,从而让简单的事物有超常规的突破。德鲁克认为,创新不是浮夸的东西,要做的只是某件具体的事。企业要真正达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目的,就必须做好“成也细节,败也细节”的思想准备,否则,所谓的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创新绝不能忽视企业活动中既不相同却又相互关联的每一个细节。

打破常规作文范文6

[关键词] 破窗效应理论;实验课堂管理;正性强化法

[中图分类号] G62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115-04

1 “破窗效应”的起源及其研究意义

“破窗效应”起源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于1969年进行的一项实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第一辆车打开顶棚并摘掉车牌,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中产阶级社区,汽车当天就被偷走了。第二辆车完好地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过了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之后,辛巴杜用锤子在第二辆车的玻璃上敲了个大洞,仅仅过了几个小时车就不见了。基于这项实验,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效应理论[1]: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

破窗效应理论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国内不少教育同行分别将破窗效应理论应用于学校管理[2]、班级管理[3-6]、高校实验室管理[7]等方面的研究,为各类教育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但是,据文献调研发现,很少有人将破窗效应理论运用于中学实验课堂管理。

在中学课堂中,实验课主要通过现场实验进行教学,是一种常见的理科教学方式。中学实验课堂管理,特别是学生自主实验的课堂管理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一方面是实验课本身特点所致,由于实验课涉及到教师的演示、学生实物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过程,学生参与度高,课堂的开放性与自主性较大,故增多了课堂管理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中学生好奇心强但自控能力又较差的身心特点所致,中学生喜欢在实验课上探究未知的科学知识,同时,由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自控能力差,往往不能按照实验课堂规范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致使课堂混乱无序、效率低下,增加了实验课堂管理的难度。实验课堂出现的“破窗现象”比比皆是,进而引发一系列“破窗效应”。因此,研究如何将破窗效应理论运用于中学实验课堂管理,对当前的实验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

2 “破窗效应”的诱发因素与课堂常见的 “破窗效应”

“破窗现象”主要指“第一扇窗”打破之后所传递的不良信息,暗示着其它的窗户也可以被打破。在实验课堂中,那些偶然、个别、轻微的不良行为,若是对其熟视无睹,不及时加以引导或纠正,将会纵容更多的学生效尤,去“打烂更多的窗户”,导致个体问题转变为群体问题,引发“破窗效应”。

在中学实验课堂管理上“破窗效应”时常凸现,究其原因,主要有5种诱发因素。根据这5种不同诱发因素,笔者把实验课堂常见的“破窗现象”及其引发的“破窗效应”对应地归纳为5个类别共24种(见表1~5)。

2.1 实验课堂规章制度不完善或教师执行不力

实验课堂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或教师执行不力都是“破窗效应”的主要诱因。实验课堂规章制度不完善,学生就“有机可乘”,钻空子或打球,出现表1中的“破窗现象”及其“破窗效应”。倘若教师对制度执行不力,不能指出并纠正学生的违章行为,及时堵上“第一扇破窗”,将引发“破窗效应”,扰乱实验课堂的秩序,危害整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

2.2 第一次实验失败辐射的不良影响

第一次实验失败也是实验课堂“破窗效应”的诱因之一。学生第一次做实验失败了,若教师没有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这种失败会辐射成多种不良影响,见表2。第一次实验就失败这扇“破窗”会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学生害怕失败,为了掩饰失败而编造实验数据、生搬硬套课本结论、亦步亦趋做实验。这样就会打破更多的“窗户”,慢慢扭曲了学生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3 教师言传身教失败的负面效应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行为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言传身教失败也是实验课堂“破窗效应”诱因之一。教师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演示失败、编造实验失败理由等都将成为引人注目的“第一扇破窗”,会给学生强大的心理暗示,造成恶劣的“破窗效应”(见表3):学生盲目地效仿教师的行为,削弱了学生对实验观察的兴趣,歪曲了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致使学生科学作风不严谨,科学态度不端正。

2.4 课堂行为的无效设计与粗糙处理

课堂行为可分为设计行为和生成行为两类。实验课堂以教师的教学设计行为为指南,在设计行为的实施中会引发生成行为。设计行为和生成行为交错贯穿整个课堂,学生是行为的主体,教师是行为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因此,课堂行为的无效设计与粗糙处理也是实验课堂“破窗效应”的主要诱因。无效的设计行为或粗糙处理生成行为都很容易成为“第一扇破窗”,致使学生“学而不思”,惑而不问,课堂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急剧下降,见表4。

2.5 教育与评价的方式不当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与评价会深刻影响学生的行为以及身心的发展。因此,教育与评价的方式不当也会诱发“破窗效应”,见表5。过于强调反面例子、单一的评价标准、滥用表面层次的批评或表扬等都不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成为“破窗效应”的导火索。导致学生爱慕虚荣,成为应试工具,磨灭了实验课堂求真求实的本质,恶化师生关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

3 防治实验课堂“破窗效应”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课堂规章制度,防“破”于未然

预防实验课堂“破窗效应”,首先要完善课堂规章制度。制度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的课堂行为有参考的标准。教师应依章对实验课堂进行管理,令行禁止。对突发的违纪个案、实验安全事故等要及时妥善处理,强化制度的监督管理作用,将实验课堂上的“破窗效应”遏止在萌芽之中,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

3.2 树立正确的实验成败观、科学观和价值观

实验法是经典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因此,实验课堂是中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重要平台。中学生尚未完全具备辩证看待成败的能力,求成心切,挫败之后容易气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验成败观、科学观和价值观:让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探索故事,知道诸多科学成果都是在无数次实验失败后总结归因才得以成功的,牢记科学追求真理,不允许任何伪造和掺假。淡化第一次实验失败对学生辐射的不良影响,将“破窗效应”拦截在传播的过程。

3.3 夯实专业知识,重视教学反思

教师夯实个人专业知识,可以最大限度减少言传身教失败的负面效应。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多听课,多评课,积极参与学科团队的合作交流,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课堂管理能力。同时,青年教师还要多上公开课,敢于展示自己,发现问题,不断简练、规范自己的教学语言。教师对于失败的实验演示应及时反思改进,亡羊补牢而为时未晚。用教师的自我反省开启学生的自我反思,形成师生互助共进的教学相长氛围,根除教师言传身教失败诱发的“破窗效应”所带来的恶劣影响。

3.4 有原则地处理设计行为与生成行为

实验课堂的设计行为要基于学生的学情而定,设计行为要紧紧围绕实验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置有层次性的问题,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引导学生有序地体验实验过程,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并维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处理课堂生成行为,要用三个原则去衡量:符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的生成行为要加以引导延伸;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对学生的“奇思妙想”予以合理的评价;把握利于提高教学实效性的生成行为并转化为课堂资源。有原则地处理设计行为与生成行为可以使学生敢于发问,学有所得。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促进师生友好互动交流的良性循环,避免“破窗现象”的凸现。

3.5 构建发展观的评价体系,巧用正性强化法

构建发展观的评价体系,教师多元化评价学生的实验课堂行为,注重适量适度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智育、美育和德育的有机结合,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发展,有效加固课堂管理的“每一扇窗户”。

正性强化法[8]:或称阳性强化法,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教师在实验课堂上巧用正性强化法,鼓励正确的行为并使之得以持续,淡化不当行为,提高正确行为的出现概率。正性强化法符合中学生身心发展要求,大大减少了过于强调反面例子、表面层次的批评或表扬引发的“破窗效应”,让学生真心享受实验课堂的探究过程,使管理张弛有度,课堂高效有序。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鱼雁花月).破窗效应[EB/OL].(2006-08-05)[2013-10-28].http:///view/46893.htm.

[2]凌解良.学校管理中的“破窗现象”分析及对策[J].中国教师,2007,(5):59-60.

[3]刘正平.小议班级管理中的“破窗效应”[J].班主任,2004,(2):41-42.

[4]聂启元.从破窗理论看班集体建设[J].滁州学院学报,2007,(5):94-95.

[5]胡耀征.简析班级建设中的“破窗效应”[J].中等职业教育,2009,(29):11-13.

[6]黄永奎.“破窗效应”对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J].琼州学院学报,2011,(18):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