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领导班子的评价范例6篇

对领导班子的评价

对领导班子的评价范文1

关键词:领导班子;领导人员;履职效能;鉴定考核评价;

中图分类号:D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集通铁路集团公司是目前全国普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运输规模及资产体量较大,唯一的区域性路网、承担客货运输业务、控股管理多家合资铁路公司的集团化合资铁路运输企业。长期以来,集通铁路集团公司始终注重加强下属单位和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结合铁路运输行业特点和企业经营管理实际,以扩大民主、注重德才素质和工作实绩为重点,建立完善了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履职效能鉴定考核评价机制。

一、履职效能鉴定考核评价工作原则

(一)党管干部、统一组织原则。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履职效能鉴定考核评价工作必须坚持由党委牵头,党政共同负责组织开展。为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各职能部门组成的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

(二)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履职效能鉴定考核评价工作注重尊重群众主体地位,增加职工群众评价评分环节比重,丰富民主评议形式内容。将考核鉴定评价重点定位在工作实绩上,强化对工作业绩和日常履职表现的考核评价。

(三)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履职效能鉴定考核评价工作充分结合各下属单位和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计划,准确把握考核评价切入点;鉴定考核评价组织实施、结果运用由纪检监察部门和职工代表全程监督,确保经得起职工群众检验。

(四)科学评价、民主公开原则。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履职效能鉴定考核评价工作各评价项点的设置充分结合各下属单位和部门的性质和工作特点,区别设置、各有侧重,确保能够客观反映实际情况;鉴定考核评价工作结束后及时公布相关结果,全方位向职工群众反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二、履职效能鉴定考核评价方式方法

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履职效能鉴定考核评价包括日常履职鉴定、年度定期考核、职工代表评议和领导逐级评价四个环节,各环节分别设置具体测评项点、评价等级和分值比例,根据各项点测评情况计算各环节分值,并按照各环节分值权重核算最终成绩,实现对履职效能情况的定性定量化评价。

(一)日常履职鉴定。由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提供公司各下属单位和安全生产、经营绩效、财务管理、队伍稳定、廉政建设、合同管理等工作任务及指标完成情况,按照运输生产单位和运输辅助单位、非运输企业、合资铁路公司和铁路建设项目管理机构、机关部门四个类别确定日常履职鉴定内容和权重,通过分析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赋分,实现对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日常工作表现和履职效能发挥情况的客观评价。

(二)年度定期考核。抽调思想素质高、综合能力强、作风优良、熟悉鉴定考核评价工作的人事组织和纪检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考核组,以年度为周期,在各单位和部门按照一定比例均衡组织各层级人员召开会议。公布考核预告和监督电话,由单位(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对年度工作情况、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总结汇报和述职述廉,组织参会人员填写《测评表》,重点对领导班子履职情况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进行评价,对领导人员“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按照“优、良、中、差”四个档次进行民主测评,依据对应分值核算成绩。通过2名考核组成员与1名职工群众的“二对一”方式,组织部分职工群众进行个别谈话,为职工群众提供畅所欲言的平台,充分征求职工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评价意见。

(三)职工代表评议。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对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进行民主评议,组织参会人员填写《领导班子民主测评表》,对领导班子“政治素质、团结协作、作风形象、工作业绩”四项要素按照“好、中、差”三个档次进行测评,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档次进行综合评议;填写《领导人员民主测评表》,对领导人员“政治意识、大局观念、执行政策、开拓创新、科学决策、管理能力、工作业绩、团结协调、民主作风、务实敬业、联系群众、廉洁自律”十二项要素按照“优、良、中、差”四个档次进行评议,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综合评议。

(四)领导逐级评价。结合年度定期考核,通过上级领导评价分管单位领导班子、党政正职和分管部门负责人;单位党政正职、部门负责人评价副职方式,从“大局观念、敬业精神、驾驭能力、协作意识、工作业绩”五项方面按照“优、良、中、差”四个档次进行评价。

三、履职效能鉴定考核评价结果运用

以加强鉴定考核评价结果运用保障工作效果,强化鉴定考核评价工作对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队伍建设的导向功能和促进作用。

(一)评优依据。领导班子履职效能鉴定考核评价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档次,领导人员履职效能鉴定考核评价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对应分值分别为90分及以上、80分(含)~90分、60分(含)~80分、60分以下。为避免产生“唯分评定”情况,各档次分别设定一票否决情形,凡出现其中之一的即评定为对应档次。

对领导班子的评价范文2

通过考核,全面了解和掌握县(市)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领导科学发展实际成效,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能力作风建设年开展情况,领导干部在思想建设、抓发展能力、工作作风、业绩

表现、精神状态和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试用期干部以及市派挂职干部的德、能、勤、绩、廉表现情况。依据考核情况,对班子和干部进行量化评定,分类划档,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意见,使班子整体

功能明显增强,思想政治建设水平明显提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进。

二、考核对象

1、重点考核县(市)区党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法、检、公”三长(公安局含政委,城区为“法、检”两长,下同)。对其他处级干部谈话了解情况。

2、至2009年底试用期满干部;

3、市派挂职干部。

三、考核内容

1、领导班子年度考核,主要考核20*—2009年度班子建设情况和发挥职能作用情况。按照中组部印发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要求,对党委班子的考核,主要包括政治方向

、科学决策、改革创新、维护稳定、党的建设、选人用人、团结协作、反腐倡廉、完成重点工作(班子重点工作由考核组征求本地意见后确定,下同)等9个方面;对政府班子的考核,主要包括大局观念

、推动落实、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维护稳定、行政效能、团结协作、反腐倡廉、完成重点工作等9个方面;对人大、政协班子的考核,只进行总体评价。

2、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主要考核20*—2009年度领导干部现实表现及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对党政正职的考核,分为政治坚定、执行民主集中制、道德品质、工作思路、统揽全局、精神状态与工作投入、

抓班子和队伍建设、维护稳定、履行职责及工作成效、群众公认度、廉洁自律等11个方面;对党政副职的考核,分为政治坚定、坚持原则、道德品质、团结合作及组织协调、推动落实、精神状态与工作

投入、履行职责及工作成效、群众公认度、廉洁自律等9个方面;对人大、政协班子成员及“法、检、公”三长的考核,只进行总体评价;对谈话了解的干部,掌握工作情况,存在比较突出问题的重点考

核。

3、试用期满干部考核,主要考核任职试用以来在德、能、勤、绩、廉等5个方面的情况,是否具备正式任职条件。

4、市派挂职干部考核,主要考核挂职以来在工作表现、参与决策、组织协调、团结协作、工作纪律、廉洁自律等6个方面的情况。

5、县(市)区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测评,主要对党政班子在“驾驭全局、科学发展、开拓创新、执行落实、沟通协调、处置突发事件”六个能力,“刻苦学习、争先创优、求真务实、联系群众、清

正廉洁、民主集中”六种作风方面群众满意度进行测评。

四、考核程序

年度考核由市委组织部会同县(市)区委于11月19日至12月20日组织实施。

(一)准备工作

考核组于11月18日,与各县(市)区进行联系,提供相关材料,指导做好考核前准备工作。具体包括:组织参加测评人员对本次考核工作方案、考评标准及建设意见进行学习;形成党政班子总结及领导

干部、试用期满干部、市派挂职干部述职材料,对总结及述职材料内容要求、网上述职办法及参加测评人员查阅方式提出明确要求;形成能力作风建设年开展情况的总结;形成领导干部、试用期满干部

廉政鉴定材料;准备好考核对象、参加测评人员名单和其它工作。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本人在年度总结前,采取适当方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区分班子的不同职能及任职岗位和分工不同,结合干部群众的意见,逐项对照考核内容要求,撰写班子工作总结及个人述职报

告,并对个人年度工作档次做出自评。试用期满干部及市派挂职干部也要依据考核内容,形成任职、挂职以来述职报告。个人述职报告由主管领导审核把关。

(二)公示

考核组于11月19日,通过党建网、电视台、报纸、张贴公告等形式,将考核有关情况在县(市)区公示,具体公示内容:一是考核工作方案、考评标准及建设意见;二是县(市)区20*年及2009年前三

季度主要责任指标完成情况;三是考核对象名单;四是参加测评人员名单;五是网上查阅总结及述职材料地址、时间及相关事项;六是考核组成员名单、工作地点及联系方式。考核组要明确专人接待群

众来信来访。

(三)网上述职

11月20日,各县(市)区将领导班子工作总结及领导干部个人述职报告在本地党建网上进行公示,并由各地通知参加测评人员在规定时间内,上网查阅领导班子工作总结及领导干部述职材料,全面掌握

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情况,为参加测评和谈话作好准备。

(四)考核

1、召开民主测评大会。考核组到县(市)区组织召开民主测评会议,由县(市)区委书记主持,考核组长讲话,参加测评人员同时填写年度测评票、试用期满干部民主测评票和开展“六个能力、六种作

风”群众满意度测评票,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试用期满干部和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同时征求对试用期满干部正式任职的意见。参加测评人员:县(市)区四个班子领导成员

、其他现职副处级以上干部(A层面);从县级四个班子正职领导岗位退休的老同志、近三年从县级四个班子成员及其他县(处)级领导岗位退休的老同志(B层面);纪委副书记、组织部副部长、直属

单位主要负责人、乡镇和街道党政正职(C层面);驻地中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D层面);来自基层的县(市)级“两代表一委员”各10名(E层面),具体人员可由考核组从有关名单中随机抽取。对测

评结果要按照上述层次分别统计,重点掌握A、B两个层面测评票的填写情况,“两代表一委员”的测评结果供考核组参考。

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测评,分为总体评价和单项评价两个方面(人大、政协班子及成员和“法、检、公”三长只进行总体评价),单项评价内容与考核内容相同。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单项评价意见

按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档次进行评定。领导干部总体评价意见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评定;单项评价意见按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档次进行评定。试用期干部评价意见按

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档次进行评定,是否同意正式任职分为同意、不同意两种意见。“六个能力、六种作风”群众满意度总体评价和单项评价意见按好、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个档

次进行评定。

2、个别谈话。谈话主要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成员、“法、检、公”三长、试用期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作风、履行岗位职责、发挥作用、团结和谐、廉政勤政、群众威信等情况,要重点听取党委主要

领导和离退休正县级老同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评价。谈话提纲主要包括班子及干部在执行上级政策、履行岗位职责、思想作风状态、重点工作、团结合作、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质量是否符合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廉政建设、综合形象、群众口碑等方面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身建设、推动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预告提前一至两天发给参加谈话人员。

对其他县处级领导干部,谈话中要进行了解各方面情况,存在比较突出问题的重点考核。

对市派挂职干部,重点同四个班子主要领导、组织部长、分管领导及工作中联系紧密的领导进行谈话,了解相关情况。

谈话人员范围:县(市)区四个班子领导成员、其他现职副处级以上干部(A层面);从县级四个班子正职领导岗位退休的老同志(B层面);纪委副书记、组织部副部长、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乡镇和

街道党政正职(C层面)。

3、延伸考察。对“法、检、公”三长及区分试用期满干部的不同任职情况,要在面上考察基础上,到干部所在单位进行延伸考察,深入了解领导班子建设、干部德才素质、现实表现以及存在不足和问题

的情况。延伸考察包括考察预告、会议测评、个别谈话等程序,参加会议测评人员范围为被考察单位全体机关干部、所属单位班子成员,谈话人员范围为被考察单位中层正职以上干部、所属单位主

要负责人。

此外,考核组还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核实问题等形式,了解考核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同时对考核的有关情况进行补充、印证。

(五)综合分析,认定考核结果

1、年度考核情况。考核组重点依据20*年度及2009年前三季度县(市)区主要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考虑县(市)区的发展状况,同时对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兼顾民意和公论,

对照去年年度考核中对领导班子和干部的综合评价,特别是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分析一年来的变化和情况,参照其它涉及“一票否决”的内容,按照考评标准,对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分别进行量化评定

和分类划档,形成年度考核意见。

对领导班子的考核评定,以年度主要责任指标考评、本地民主测评、考察组评分三方面为量化打分依据,按40:30:30的权重计分(人大、政协班子以本地民主测评、考察组评分两方面为综合评定依据

,按50:50的权重量化计分),根据综合得分情况按照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分类划档;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定,以本地民主测评、考察组评分两方面为综合评定依据,按50:50的权重量化计分(“

法、检、公”三长以本地本单位民主测评、考察组评分两方面为综合评定依据,按50:50的权重量化计分),根据综合得分情况按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分类划档。

2、能力作风年活动开展情况。考核组以“六个能力、六种作风”群众满意度测评为综合评定依据,根据综合得分情况确定是否达标。

(六)考核情况汇报

考核组在认定考核结果的基础上,形成汇报材料,主要包括考核工作基本情况,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要特点及存在问题、民主测评情况,试用期干部的表现及是否同意正式任职的意见,市派挂职干部

的工作情况,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方面。按照考核工作要求,分别向部长办公会、市委主要领导、市委常委会汇报考核情况。

(七)市委讨论研究

市委常委会议对县(市)区考核情况进行集体研究,评定班子和干部考核档次,研究具体调整建设意见。

(八)情况反馈和结果运用

考核组依据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的意见,形成考核情况反馈材料,并根据不同班子和干部实际,由主管副部长、干部一科、考核组向被考核单位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集体反馈,“法、检、公”三长

、试用期满干部由县(市)区委主要领导代为反馈。对评定为优秀档次的班子和干部要在全市通报表彰,干部优先列为提拔重用对象;对评定为基本称职档次以下的干部,除区别情况给予警告以及免职

、责令辞职、降职等组织调整外,实行待岗培训,经考核合格或通过竞争、比选重新上岗。

五、有关要求

1、要摸清实情。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科学安排,规范操作,准确把握班子情况和干部的德才表现,尤其在谈话过程中要谈细谈实,善于捕捉信息,发现问题,掌握实情,防止考核失真失实。民主测评

和个别谈话参加率均应达到85%以上。

2、要坚持标准。市委组织部依据本方案制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评标准及建设意见》,明确考核分类划档的依据,各考核组要严格依此执行,不能随意更改、擅自突破,打人情分。对班子和干部的

综合评价、认定档次要有依据、有理由、有标准,经得起推敲,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对领导班子的评价范文3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全面、准确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供客观依据,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考察对象

(一)市直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副局级以上干部;

(二)各镇、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

(三)市法院、市检察院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

(四)市委管理的其他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视情况安排考察。

三、考察内容

对领导班子考察的主要内容是工作成效、班子自身建设和领导决策水平三个方面。

(一)工作成效:市直部门领导班子,主要考察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服务、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镇、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考察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

(二)班子自身建设:主要考察以“以讲促学”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民主集中制、团结协作、选人用人、党风廉政建设、机关作风建设等。

(三)领导决策水平:主要考察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总揽全局等方面。

对领导干部考察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五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政策理论水平、群众观念、组织原则、法制观念等。

(二)组织领导能力:主要包括开拓创新、驾驭局面、沟通协调、科学决策、解决复杂问题等。

(三)工作作风:主要包括敬业精神、求真务实、民主作风、团结协作等。

(四)工作实绩:主要包括工作思路、工作落实、履行职责、完成任务等。

(五)廉洁自律:主要包括为政清廉、八小时以外情况等。

经常性考察要重点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增强执政为民的群众观,在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决定,完成责任目标方面所做的工作,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作用、取得实绩及群众认可情况。

考察政绩,既要看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社会进步;既要看城镇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通过考察,引导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用政治的观点看政绩,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政绩观的灵魂和指南;用群众的观点看政绩,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创造政绩的根本目的;用发展的观点看政绩,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重要内容;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把重实干、求实效作为实现政绩的重要途径;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评价政绩的重要尺度。

四、考察形式

根据不同考察任务,在不同时段,经常性考察可采取下列任一合适的考察形式。

(一)年度考察。年度考察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个工作年度(届中、届末年份除外)的运行情况和表现情况的考察。年度考察要充分利用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结果,将其作为考察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二)跟踪考察。跟踪考察是领导班子调整一段时间后和在全市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对领导班子运行情况和领导干部落实重点工作、推进重大事项情况进行的考察。重点考察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情况和领导干部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表现情况。

(三)即时考察。即时考察是针对重大、紧急事项随时安排的考察,是把过程考察与结果考察、考察人与考察事有机结合的一种考察方式。在下列情况下,可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即时考察: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后,发生重大自然灾害、重大疫情、重大安全事故、重大及其他重大突发事件后。即时考察的重点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关键时刻和重大事件中的政治态度、负责精神,驾驭局面、控制事态、统筹协调、处理突发事件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追溯考察。追溯考察是对领导干部过去某段时间的工作绩效重新进行的考察。在追溯考察中,对那些虽然已成为历史,但被实践证明确属突出政绩和重大贡献的,应作为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而对曾经被视为突出政绩,但被实践证明是虚假政绩的,应重新认定,对造成重大损失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考察中,要特别关注那些长期在艰苦岗位、困难环境工作的干部和那些不图虚名、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

(五)分类考察。分类考察是按照职位分类和职能特点,针对不同班子中同类职位或同类职能的干部进行相对集中的比较式考察。分类考察要对考察情况的共性与个性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研究职位设置和干部配备的规律,提出改进和加强同类干部管理的意见和措施。

(六)调研考察。调研考察是针对班子建设和干部成长的一般规律进行的专题考察。重点针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或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深入研究人与事、人与岗、职位与职能、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提出优化班子结构、增强班子整体功能、提高干部素质和执政能力的意见和建议。

五、考察手段

经常性考察本着简便易行的原则,运用民主测评、发放征求意见表、个别谈话、专项调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和参与有关工作检查、督查、调研等手段进行。根据考察工作需要,也可灵活运用以下手段。

(一)述职述廉测评。按照有关规定,市管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每年进行一次述职述廉报告和民主测评。按规定,民主测评票分A、B、C三种类型,A票由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填写,B票由其它市管干部填写,C票由其它与会人员填写。

(二)工作案例记录。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要把解决困难和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做好详细的工作案例记录。在经常性考察中报给考察组,经考察组认定后,由市委组织部统一汇总报告市委。

(三)政绩公示评议。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公示评议制度。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职述廉,组织对市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政绩公示评议。政绩公示评议采取书面形式,将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主要政绩的文字材料提前印发参加评议的人员,结合民主测评,征求对公示评议对象工作实绩的评价意见。

(四)考察对象自我评价。由考察对象本人撰写自我评价材料,总结自己一段时间的思想和工作情况,重点汇报承担任务、履行职责、采取措施、解决困难和问题、取得绩效的情况,客观评价自身的优点、特长、缺点和不足。

(五)经济责任审计。会同审计部门或委托审计部门,对负有经济责任的市管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并逐步探讨绩效审计。

(六)加强和改进对民主生活会的指导。落实上级党委(党组)成员指导下级党组织民主生活会制度。各镇、街道办事处和部分市直部门(单位)党委(党组)民主生活会之前,市委领导同志在市委组织部或市纪委有关同志的陪同下,按照分工与班子成员进行个别谈话,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及成员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就开好民主生活会,增强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能力,提出意见和建议。

(七)征求有关方面意见。根据考察对象的实际情况和考察工作需要,可征求其业务上级、管理和服务对象、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考察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注意征求市级分管领导和有关执纪执法单位、上级业务部门的意见;考察镇、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注意征求市级分管领导、离退休老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农村支部书记和市纪检监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检察、计生、审计、统计、环保、安监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

六、考察分析

市委组织部负责对经常性考察中掌握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领导班子结构状况,探索领导班子建设和领导干部成长的规律,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对策和措施。

(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全面分析评价、准确甄别认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实绩。一是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上分析实绩。主要看其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是否做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防止把实绩简单地等同于经济指标的增长。二是从个人实绩与集体实绩的区分上分析实绩。根据干部在班子中所处的位置,承担的责任和应发挥的作用,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个成员所起的作用。既要避免在实绩认定上“吃大锅饭”,又不能以“集体努力结果”为名,否认个人所做的贡献。三是从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上分析实绩。不仅要看干部本职工作职责履行得如何,更要看干部对全局利益所持的态度和其工作对全局利益的贡献与影响。忽视全局利益,违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甚至违纪违法取得的局部效益,不能视为实绩。四是从当前和长远的结合上分析实绩。既要看干部工作的现实成果,又要看干部是否致力于基础性工作和长远发展。为了增强发展后劲而近期效益一时不够明显的,应视为工作实绩。不顾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所取得的一时成果,不能视为实绩。五是从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的程度上分析实绩。同样的实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开展工作的难度和干部付出的劳动大不相同。评价认定时,既要看干部的工作态度、创新精神等主观努力,也要看工作基础、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

(二)要突出分析重点考察对象。一是分析发挥作用较好的领导班子和存在问题较多的领导班子。考察结束后,按照好、较好、一般、差四个档次,对领导班子分类排队。对整体功能发挥好的班子,要总结、推广经验;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班子,要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二是分析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发挥作用的情况。分析他们在发挥政治思想上的导向作用、组织指挥中的核心作用、团结协作方面的凝聚作用、廉洁勤政方面的表率作用等方面的情况,加强对他们的重点管理和重点监督。三是分析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班子成员和表现一般、威信较低的班子成员。通过考察分析,提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三)要综合分析民主测评推荐和个别谈话评价推荐得票情况。考察干部要重视民意,把群众公认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要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一要注意将敢于坚持原则、大胆管理的干部和默默奉献、不事张扬的干部,由于客观原因群众不够了解、不够熟悉的干部,与那些不踏踏实实工作,热衷于拉关系、跑门子、吹吹拍拍的干部区分开来,主持公道,扶正祛邪,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二要注意比较不同知情范围的评价人对评价对象的不同评价,正确对待领导评价、干部自评与群众评价的差异,区别情况,具体分析,深入了解上下左右对干部的认可程度。三要注意对照会议投票评价推荐与个别谈话评价推荐结果,对两种形式反映的民意进行综合分析,相互印证,全面掌握干部的群众公认情况,防止民意失真。

七、考察结果的反馈与运用

考察结束后,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个别谈话的形式,反馈考察结果。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的考察情况,由市委组织部向考察单位党委(党组)书记反馈。党委(党组)书记要认真履行抓班子、带队伍的职能,有针对性地与班子成员谈话,肯定成绩,指出缺点和不足,提出希望和要求。

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工作档案,把经常性考察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职务级别调整以及奖惩、培训的重要依据。对在经常性考察中一直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创造条件,重点培养,有计划安排参加高层次培训,有针对性地安排换岗锻炼,班子调整时优先提拔重用。对在经常性考察中表现一般的干部,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其工作岗位。对经考察发现有明显缺点和不足的,在谈话反馈后由干部本人写出书面材料。对谈话反馈后仍不改正缺点的,予以诫勉;对诫勉期间未见明显改进的,安排待岗或免去现职另行安排。

八、考察评价责任追究

对领导班子的评价范文4

第一,实行综合考评工作,必须突出考评内容的科学性。考评内容是否科学合理,对于全面、准确评价领导干部实绩,引导各级干部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提高执政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在考评指标设置上,要从注重经济增长转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上来,从注重即期发展转到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上来,从注重物质文明建设转到“四个文明建设”并重上来。一要注重考核指标的科学性,既要突出“硬”指标,合理设定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一票否决”内容,重点考核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等情况,又要注重考核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软”情况;既要看经济增长的速度,又要看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二要注重考核指标的长远性,在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设置上,把结构合理、有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作为重要考核指标,防止只顾眼前利益、急功近利等行为。三要注重考核指标的可操作性,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各类定性评价,根据不同的评价主体、内容和具体指标,确定相应权重,赋予相应数值,使政绩考核形成从定性转化为定量,又从定量到定性结论的过程,得出比较确切、科学的考核结论。

第二,实行综合考评工作,必须突出考核手段的民主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如何,最有评判权的是人民群众。因此,衡量班子和干部的实绩,必须坚持群众公认原则,充分走群众路线。一是扩大群众的知情权。要通过多种形式,将考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指标完成情况向广大干部和群众公示,使干部群众对被评价的班子和干部的业绩做到心中有数。二是扩大群众的参与权。要通过建立社会评价体系,实行考评联络员制,建立涵盖社会各个层面代表的考评联络员库,以及发放民意调查表、社会评价表等,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工作状态、工作成效和作风形象进行评价,大范围地了解社会各界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地认可度和满意度;完善群众评议业绩机制,通过加大民主测评、民意调查权重等方式,发挥群众地评判作用。为了扩大社会参与度,朝阳市建立400人的社会评价考评联络员库,报考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直综合部门领导干部、劳动模范代表、企业法人代表、基层群众代表等。三是扩大群众的监督权。建立领导干部政绩公示和监督举报制度,通过文件和新闻媒体将结果向社会公示,通过举报电话和干部监督信箱,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的渠道。

第三,实行综合考评工作,必须突出考评体系的合理性。要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将其放在公平合理地坐标体系中进行,充分考虑不同类别、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岗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差异,建立不同考评坐标,把同类职位、同类职能的班子和干部放在同一个平台山进行比较。朝阳市将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划分为市委工作部门和人民团体、承担经济指标的政府工作部门、政府其他部门、垂直管理部门等五个序列。对县(市)区领导班子,主要考核经济社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指标,对市直部门领导班子,主要考核共性目标和职能目标。对县(市)区领导干部,侧重对分管的业务工作目标及德能勤绩廉等各项素质的考评;对市直部门领导干部,侧重考核班子所承担的整体任务分解转化到每个成员的具体目标。通过合理区分,划定考评坐标体系,既体现考评的差异性,又注重可比性,使考评结果更公正、更合理。

第四,实行综合考评工作,必须突出结果运用的导向性。综合考评工作重要,考核结果的运用更重要。在考评结果运用上,朝阳市委做了三件事:一是把考评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经济奖惩和综合评优的重要依据。把考核评定结果与各单位年度工作奖惩,与领导干部年度考评挂钩。对评为优胜单位的,领导班子、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均为优秀;评为达标单位的,班子为良好,正职领导干部为称职;评为未达标单位的,班子为较差、正职领导干部为不称职。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依据考评结果确定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对评为未达标党委,取消该单位和班子成员评先选优资格,取消班子成员当年公务员奖励工资。二是把考评结果作为班子调整配备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经考核确属政绩突出、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量材使用;对当年考评未达标单位的主要领导及没有完成当年主要工作目标的班子其他成员,提出要求,引起注意;对连续两年没有完成年度主要工作任务的,采取调整岗位、责令辞职、改任非领导职务、降职等方式,对有关干部作出调整。三是把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管理结合起来。对连续三年被评为优胜单位的,对主要领导个人或班子集体记功奖励,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或适当增加优胜单位的优秀公务员指标。

综合考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推动工作落实的有效措施,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使考评工作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实践中我们注意坚持处理好“七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考核评价标准的先进性与实效性的关系。考核评价标准的先进性,就是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与时俱进。考核评价标准的实效性,就是要从实绩出发,能够综合反映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情况,客观公正地反映领导干部地业绩。在确定干部考核评价标准时,要注重先进性与实效性的有机结合,体现跷跷脚或跳起来才能够得着,在统一实绩考核评价标准前提下,对实绩考核内容赋予不同的权重和侧重点。

(二)要处理好考核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科学性的关系。一方面,考核指标要力求全面,指标设置符合“五个统筹”的要求,体现“四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考核指标设置要科学合理,考核指标内容过于庞杂、程序过于复杂,造成成本过大、难于操作,也不利于考评工作的实施。要从纷繁复杂的工作中确定有代表性的、足以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面貌和实效的重点工作,按照删繁就简、可查可考的原则,确定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指标设置还要注重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的统一,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统一,“硬”指标与“软”任务的统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三)要处理好考核评价渠道的主体化与多元化的关系。过去,考核评价的主体主要是上级部门,群众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民主参与程度不够。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就是要扩大民主,建立多元化考核主体。要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体作用,把经济发展指标、和谐社会建设指标和党的建设指标的考核责任交给相应的职能部门;要扩大群众参与评价的范围,建立社会评价制度,开展民意调查,提高群众的参与和认可程度,使上下、左右和方方面面结合起来,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四)要处理好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的关系。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设置考评指标,增强考核评价的客观性。要突出定量指标,对经济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能够量化的内容,最大程度地设置定量指标;对一些不容易量化的指标,也要对定性评价分档赋分,把定性指标量化为分值。还把一些常规性的重点工作设置了零权重作为控制性指标。

(五)要处理好显性政绩与潜在政绩的关系。任何工作实绩都是通过创造性劳动实现的。有些领导干部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但一时成绩没有显露;有的表面上看实绩明显,但发展后劲不足或潜伏着危机。因此,综合考评既要看直接的现实效果,也要重视和发展潜在的贡献;既要通过当前的工作效果来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又要放眼长远,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后劲;既要看工作岗位、条件、基础等客观条件,又要看领导班子和干部的工作状态、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主管因素。一方面,在考核评价标准上,通过指标和权重设置,使社会事业和软环境建设等潜性政绩显性化;另一方面,要注意甄别真实政绩与虚假政绩,发现和考评好创造长期社会效益的潜绩。

对领导班子的评价范文5

一、在干部考核评价准确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过去几年的干部实绩考核工作中所遵循的方法,是在有限目标责任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通过制定和下达考核目标,并通过考核目标的完成和落实情况来看干部,来评价干部优与劣的。实践证明,干部实绩考核对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强化各级干部的管理,以及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干部考核评价的准确度,束缚了考核工作的手脚,使其无法再按照预期的目标健康顺利地开展下去。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忽视对政治业务素质的考核,考核内容不全面。几年来,在干部考核问题上,存在着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干部考核就是干部实绩考核,就是经济指标考核;考核部门职能就是抓目标、搜集分析数据资料、召开调度会、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因此,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这些年来我们的干部考核,尽管初衷是“凭党性、凭实绩看干部、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中除了工作实绩外也或多或少地涉及干部的德、能、勤、廉等方面内容,但只注重对工作实绩的考核,对经济指标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干部政治业务素质考核,评价干部明显存在片面性,考核结果有点不伦不类,难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干部的实际表现。这样的考核存在一些弊端是必然的,比如用干部实绩考核的结果(单项考核)对应国家公务员考核结果(全面考核)进行奖励,显然欠科学,也难说是准确的。

(二)实绩考核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一是考核指标的设置。忽视考核目标的局限性,往往注重对一些经济指标的设置,而忽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履行职责、作用发挥方面的要求,存在“以数字论英雄”的现象。从这些年来的考核实践看,用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来衡量一个地方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实绩,总体上还是比较科学的,但简单地用一些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评价党委部门、政府部门领导班子乃至某个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并不十分科学。事实上党委部门以及相当一部分政府部门并不直接承担经济指标,其工作很难用量化的形式进行考核。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一些政府部门如计划、财政、经贸、外贸、对外开放、农业等单位虽然涉及一些经济指标,但只是起宏观管理、协调调动、督导检查的作用,并不直接承担这些指标,同时这些经济指标完成如何还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些主管部门起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所以给部门下达经济指标,并用这些经济指标作为重点考核内容来衡量这些单位及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不太科学,必然影响考核评价的准确性。二是评价标准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是很强。尤其是民主测评,群众只能凭感觉来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评价质量。

(三)考核方式不够完善。主要是缺少日常考核,考核部门人员对被考核对象底数不清,在年终考核评价确定评价档次时,缺少充分的依据,存在“一锤定音”现象。过去我们常常听到有人抱怨在给领导班子或领导干部评定考核档次时,有“领导说了算”的情况。我们认为,如果我们注意加强日常考核,多了解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些情况,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领导说了算”的现象。

(四)评价方法上存在薄弱环节。一是由于参评人员素质、责任心、从众心理,以及测评方法单一等因素影响,测评质量不高,直接影响着评价的准确度。二是在综合评定考核等次时,因为优秀比例的限制,直接用民主测评得票率对部分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出优劣的结论,方法过于简单。

(五)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充分。考核结果的运用看似在考核之外,与考核评价准确度似乎关系不大,其实不然。如果考核结果不能得到充分运用,或是运用不当,就会严重挫伤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就会影响干部群众参与考核的积极性,势必影响考核评价的准确性。从几年来的实践看,在考核结果运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只重视利用考核结果选拔干部,调整班子,忽视通过适当反馈,运用考核结果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二是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不能很好地与考核结果衔接。这也是影响干部群众参与考核积极性,导致一些单位干部考核工作走过场、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六)考核机构人员力量薄弱,在考核评价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考核机构人员匮乏,平时也只能作一些事务性工作,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情况了解甚少。所以,年终考核时只能是考核组怎么评价就怎么评价,上级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当然考核组、上级领导说的不见得都不对,但考核机构人员毕竟应该拿出自己的观点,只有上级领导、考核组、考核机构人员等多方面的评价、验证,才能使考核评价更准确。目前看,随着各级考核办的撤并,各级组织部门考核机构人员几乎都在2-3人左右,有的只有1人,这种状况令人担忧。

二、抓住重点,寻求突破,不断提高干部考核评价的准确度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操作体系,但是其存在的弊端恰恰是这套体系本身所无法解决的,因此考核工作要改革、要发展,就绝不能墨守成规,必须运用创造性思维,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紧紧抓住问题的症结,从关键环节寻求突破。

(一)统一认识,转变观念,从考核内容上求突破

改变以往干部考核就是实绩考核的观念,树立干部考核是“德、能、勤、绩、廉”各方面全面考核的观念。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的《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暂行规定》(中组发〔1998〕6号文件)明确指出,干部考核工作,是指考核机关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所进行的考察、核实、评价,并以此作为加强对领导班子的管理和领导干部任用、奖惩的依据。因此,我们一定要统一认识,转变观念,要用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干部考核工作。干部考察与干部考核没有本质的区别,无论是干部考察还是干部考核,都应该是以实绩为核心,德、能、勤、绩、廉各方面的全面评价,不能将干部考核工作与干部考察割裂开来。长期以来,在干部问题上存在着“重任用、轻管理”的现象,而搞好干部考核工作,是加强干部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关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中共中央组织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暂行规定》已作了明确规定,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内容,具有广泛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我们应该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加强制度和标准建设,在考核评价体系上求突破

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干部考核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难以突破的问题。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建立党政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以实绩为核心,包括德、能、勤、绩、廉各方面在内的评价标准,真正使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这就为新时期的干部考核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一要强化岗位责任制。我们认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确定的五项考核内容,即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可以作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但是,考核指标体系尤其是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方面,还应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逐步健全和完善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把党政领导班子完成目标的情况作为考核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还要建立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通过领导干部完成岗位职责的情况来考核和评价干部。我们认为,县级党政领导班子年度考核目标,要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为主线。县区主要以年度县区委工作要点和县区人大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为依据,市直单位主要以本单位年度工作要点为依据,按照各自考核目标的设置要求,由党委(党组)研究编制后报市委组织部备案。领导干部考核目标由领导班子按照岗位职责分工编制,领导班子的考核目标要分解落实到领导干部,明确任务和责任。

二要确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要把握两个要求:一是精确。要细化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标准,切实做到考核指标符合实际,能准确地反映干部的品行、才能和工作绩效,即科学合理,又便于操作。二是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应以实绩为核心,对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评价。要对考核评价标准进行细化,着力解决干部考核的评价标准过于笼统的问题。比如思想政治素质高、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每一项要素都应由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制定出具体的标准,以便民主测评、个别座谈和考核人员认定时,有一个可参照的内容。由于评价标准直接关系到评价工作的质量,所以细化考核标准必须严谨科学,必要时可进行专家论证。评价标准正式出台后,要广泛宣传,特别是要让参加考核的干部群众熟知,力争用同一标准,同一尺度,衡量每一个考核对象,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准确。

(三)坚持年度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在考核方式上求突破

干部年度考核一定要与日常考核相结合,在日常考核的基础上进行年度考核。日常考核可以为年度考核积累资料,提供情况,有助于全面、历史地评价干部。日常考核可采取领导谈话、参加有关会议、重点调查等形式。要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考核档案。考核人员每次完成日常考核任务后,应对日常考核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及时填写日常考核记录,存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日常考核档案,作为评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结果的重要补充。

(四)坚持多措并举,从考核评价方法上求突破

一是继续加强对参加测评人员的教育,改进测评方法,提高测评质量。考核组应在民主测评前,就测评目的、方法、标准、要求、纪律等问题对参评者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从而提高测评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和测评技能。要将原来的集中会议测评的方法,改为分散测评、集中收回的方法,以便给测评者足够的分析和独立思考的时间,避免由于集中测评时间紧、思考不足、分析不透、应付差事和从众效应的发生。

二是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准确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都有其优势和弊端,单纯依靠其中之一都容易导致考核评价的简单化、片面化。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整体效应,提高考核评价的准确程度。特别是评价工作成果,要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纵向比较看发展,横向比较看位次。对工作实绩的确认,不应简单地看指标数字,要下功夫深入了解干部在取得实绩过程中做了那些具体工作,采取了那些办法,同时要分清班子整体实绩和干部个人实绩,分清工作成果在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速度规模和质量效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利弊功过。要把平时考核的情况同年终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全面、准确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对测评情况,特别是单位人员比较少、问题比较突出的测评结果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分清是非,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

(五)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从兑现奖惩上求突破

考核是对干部正确识别、评价的过程。考核的目的,是运用考核结果对干部进行有效的激励和鞭策。考核本身和考核结果运用,是两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素。有用无考,必然失公允;有考不用,必然挫伤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影响群众参与的热情。我们认为,考核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考核结果的运用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因此,一要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干部的升、降、去、留首先要看考核结果,优秀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任用工作条例》的要求该提拔重用的要提拔重用,不能提拔的可适当提高级别待遇,不称职或基本称职的要视情况降免职或转任非领导职务。二是要作为管理干部的重要依据。根据考核结果,将干部分开层次,实行分类管理,优秀的要予以表彰奖励,特别突出的要授予荣誉称号,实行重奖,并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基本称职的要进行鞭策,促其改进工作;不称职的要进行诫勉,予以批评教育。三要作为培训干部的重要依据。根据考核结果,分析干部的素质构成,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四要作为监督干部的重要依据。我们认为,干部考核是有监督功能的,必须强化这种功能,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监督干部上的作用。

对领导班子的评价范文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考核、评价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检验标准,坚持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明确了综合考核评价的指导思想、遵循原则和方法构成,要求综合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实绩分析、个别谈话和综合评价等具体方法进行干部综合考核评价。

严格提名程序,扩大民主推荐。《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指出,选拔任用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要求和程序,经过民主推荐提出考察对象。为进一步扩大提名环节的民主,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在全额定向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差额比例进行二次会议推荐。

民主测评主要了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情况及领导干部德才表现。《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要求对领导班子的民主测评,主要包括政治方向、精神面貌,贯彻科学发展观、执行民主集中制、驾驭全局、务实创新、选人用人、处理利益关系、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以及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围绕以上测评内容,设置了“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大局观念,工作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联系本地实际贯彻落实的能力”、“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代价”、“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履行廉政职责,班子自律”等14个评价要点。

对于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按照“德、能、勤、绩、廉”设置测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态度、思想品质,工作思路、组织协调、依法办事、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工作作风,履行职责成效、解决复杂问题、基础建设,廉洁自律等方面。根据以上测评内容,设置了“理想信念,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性,政治纪律,理论素养”、“发展观、政绩观,创新意识”、“事业心、责任感,敬业精神,学习态度”、“分管工作完成情况,抓班子带队伍情况”、“遵守廉政规定,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与要求,接受监督,生活作风”等12个评价要点。

民意调查主要了解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成效和形象的社会评价。《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规定,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民意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方面群众直接感受到的工作状态与成效,设置了“群众物质生活改善情况”、“依法办事、政务公开情况”、“公民道德教育情况”、“城乡扶贫济困情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等12个评价要点。

对领导干部的民意调查,主要包括工作作风、履行职责、公众形象等内容,设置了“开拓创新与敬业精神”、“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情况”、“分管工作完成情况”、“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情况”、“廉洁自律和接受监督情况”、“道德品行”等6个评价要点。

《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要求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实绩分析,主要通过有关方面提供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情况和群众的评价意见,重点分析任期内的工作思路、工作投入和工作成效,以充分体现从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具体包括上级统计部门综合提供的本地人均生产总值及增长、人均财政收入及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及增长、资源消耗与安全生产、基础教育、城镇就业、社会保障、城乡文化生活、人口与计划生育、耕地等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科技投入与创新等方面的统计数据和评价意见,上级审计部门提供的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结论和评价意见,还包括群众的评价。

个别谈话是深入了解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状况和领导干部的德才素质的重要途径。《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个别谈话的方法,要求分别不同情况确定谈话要点,提前发放谈话预告,提高谈话质量。对在现工作单位任职不满两年的拟提拔人选考察对象,还可到其原工作单位采取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延伸考察,同时引入考察组集体面谈的方式,增强了个别谈话的针对性和深入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