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窦炎手术范例6篇

鼻窦炎手术

鼻窦炎手术范文1

【关键词】慢性鼻窦炎;鼻内镜;鼻窦手术

作者单位:472200 河南省卢氏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慢性鼻窦炎是指细菌感染导致鼻腔黏膜发生非特异性炎性改变[1]。慢性鼻窦以流脓涕、鼻塞、嗅觉衰退、头痛等为典型表现,病程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负压置换治疗是慢性鼻窦炎常用治疗方法,但是治疗后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本院对53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鼻窦手术,疗效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3例均为从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均符合《中华耳鼻咽喉》相关诊断标准及分型[3]。按随机数字表将83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2~50岁,平均(24.5±6.5)岁;Ⅰ型12例,Ⅱ型25例,Ⅲ型3例。B组53例,男32例,女21例;年龄10~47岁,平均(23.8±6.9)岁;Ⅰ型17例,Ⅱ型33例,Ⅲ型3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A组实施负压置换治疗。用l%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收缩鼻粘膜,擤尽鼻涕,取仰卧位并垫肩,使下颌颏部与外耳道口连线与水平面(即床平面)垂直,将以0.5%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为主并配入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的混合液约2 ml注入治疗侧鼻腔,用连接吸引器(负压不超过24 kPa)的橄榄头塞入治疗侧前鼻孔,同时指压另一侧鼻翼以封闭该侧前鼻孔,令患者连续发断续的“开、开、开”音,同步开动吸引器,持续1~2 s即停,如此重复6~8次。每日治疗一次,一周一个疗程。可以治疗2~3个疗程。

B组实施鼻内镜Messerklinger术式治疗。对有息肉患者术前3~5 d服用糖皮质激素,待息肉缩小后再行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局麻鼻内窥镜下先将钩突摘除,使筛泡充分打开,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在鼻内镜引导下将各组筛窦、额窦、蝶窦开口开放[4]。术中采用1∶ 40 的生理盐水与肾上腺素棉片擦拭鼻腔黏膜,使其收缩止血[5]。术毕填塞鼻腔,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并服用糖皮质激素3~5 d。

1.3 疗效评定标准[6] ①显效:流脓涕、鼻塞、嗅觉衰退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鼻内镜显示鼻窦开放练好,鼻腔黏膜上皮化,脓液及炎症消失。②有效:上述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鼻内镜显示脓液减少,鼻腔黏膜肉芽组织形成。③无效:上述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鼻窦口狭窄,脓液分泌增多,鼻内镜显示鼻息肉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术后随访5个月至1年,平均随访(8.8±2.1)个月。两组治疗后鼻塞、流脓涕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但B组治疗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术后复况 在随访其内A组有8例复发,占26.67%;B组周2例复发,占3.77%,两组复发率比较χ2=7.4373,P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慢性炎症,较难治愈,病情迁延会引发眼病、扁桃体炎、中耳炎及骨髓炎等并发症[7]。慢性鼻窦炎治疗方法较多,有药物治疗、鼻窦黏膜刮除术、引流术、鼻内镜鼻窦手术等。药物治疗治疗较慢,效果不理想,鼻窦黏膜刮除术对鼻腔损害较大,术后容易出现出血、鼻腔粘连等并发症,且因鼻腔正常解剖结构被破坏而使鼻腔功能减退。引流术对鼻腔伤害较小,患者较容易接受,但是炎症消除较慢,且引流效果容易受及操作的影响。

鼻内镜手术因其可视性强、操作精确、创伤小等优点在慢性鼻窦炎治疗中广泛适用。鼻内窥镜手术借助鼻内窥镜及先进照明设备,可清洗显现鼻腔、鼻窦、鼻眼、鼻颅低等手术部位。通过切除病变组织,恢复鼻窦、鼻腔的引流及通气功能,并改善鼻腔的生理环境[8]。本研究中B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6.23%,高于A组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术后出血、鼻腔粘连发生率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临床应推广适用。

参 考 文 献

[1] 程友,江满杰,李泽卿,等.真菌性鼻-鼻窦炎鼻内镜下治疗116例分析.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04):238-239.

[2] 陈岩.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科学,2011,1(23):176-179.

[3] 许庚.加强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综合治疗.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43(1):3-4.

[4] 李燕,李宣.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106-107.

[5] 李争荣.慢性鼻炎鼻窦炎鼻内镜术后行鼻窦灌注液冲洗的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12,9(09):117-118.

[6] 陶秀娟.鼻窦内窥镜手术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2,9(23):20-21.

[7] 张念凯,李娜.鼻内镜手术后病情迁延原因的探讨.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9,18(10):609-610.

鼻窦炎手术范文2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 鼻窦炎;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65.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2-206-01

慢性鼻窦炎一直是困扰临床的一大难题,采用传统的手术方法难以痊愈,术后容易复发。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窦炎的一种精细、准确的方法[1]。手术利用内镜良好的照明,对患者鼻腔深部结构也能够做清晰观察,在清除病变的同时还能够尽量保留鼻腔、副筛窦中正常黏膜及结构,能够形成良好的通气及引流,术后能够大大降低鼻息肉复发率[2]。与传统手术相比,有患者痛苦小,手术切除息肉彻底,手术后息肉不易复发等多种优点,是临床耳鼻喉科常用的术式之一[3]。为了探讨鼻内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我院对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手术,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龄在13~70岁,平均(42.8±3.6)岁;病史0.5~30年,平均13.5年。其中Ⅰ型30例、Ⅱ型2期35例、Ⅲ型35例。

1.2 纳入标准

临床症状结合常规鼻腔鼻窦确诊的鼻窦炎患者。

1.3 排除标准

有颅脑外伤史及颅内肿瘤或颅脑手术史者;内分有泌疾病或先天性无嗅觉者;有神经科疾病(老年性痴呆)、精神病,排除毒物接触史及过敏性嗅觉丧失者。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行手术行鼻窦内镜手术。应用局麻90例,全麻10例。在鼻内镜下应用切割器切除息肉,然后根据鼻窦炎或鼻息肉病变的范围或部位选择不同的术式。其中全筛窦开放术56例,全蝶窦开放术44例,按术中环境同时施行上颌窦开放,保留窦腔黏膜及窦口黏膜。术后术腔填塞明胶海绵1~2d后取出,用3%双氧水冲洗,1周内每隔2d在鼻内镜下观察清理术腔,术后1个月每周来院随访1次。

1.5 疗效评价

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总有效为治愈和好转例数之和。治愈为手术后内镜下检查见鼻腔黏膜肿胀基本消退,术腔宽敞光滑;患者自觉鼻腔通气良好,头痛、鼻流脓涕等术前症状消失。无鼻腔粘连及其他相关并发症的出现。好转为以上症状达到一定程度,但没有达到治愈的程度。无效为症状无改变。

1.6 统计分析

应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疗效分析,见表1。

表1患者疗效分析

2.2 患者的嗅觉检测结果,见表2。

表2患者的嗅觉检测结果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手术总有效率达到96%,两种术式的总有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总体嗅觉水平术后12周检测结果与术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鼻窦炎对身体的危害极大。它可引起头疼、头晕脑胀,失眠健忘,心烦意乱,容易发脾气,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困倦淡漠,注意力不集中等。它也可成为病灶,影响周围组织发炎,尤其是眼病,如中心性视网膜炎等。尤其慢性鼻窦炎往往困扰患者多年[4]。本研究采用的全筛窦开放术是一种鼻内筛窦切除术[5],主要是针对治疗筛窦黏膜已经产生息肉样变,被息肉组织多替代,有多次息肉切除病史的患者。使用该手术彻底的话能够大大降低鼻息肉复发率,手术使需要充分开放筛房,然后将筛窦内息肉完全摘除。全蝶窦开放术[6]是经鼻腔直接入路,将中鼻甲后端向外骨折,在中隔后端偏外距鼻后孔上缘1~1.5cm,即蝶筛隐窝处用剥离子或吸引器探到蝶窦口,蛇牌咬骨钳开放蝶窦进行手术。危险较全筛窦开放术大,因此建议能使用全筛窦开放术的尽量使用全筛窦开放术。患者手术后要定期复查,开始时可每1~2周一次,并对新生的肉芽和小息肉要及时清除,最好在内镜下操作,若有粘连应予以分离,直到术腔完全愈合。

鼻窦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窦口阻塞导致鼻窦内的感染其中鼻息肉是引起鼻窦开口阻塞的重要原因,而鼻窦的炎症刺激反过来又促进鼻息肉的生长。通过鼻窦内镜手术,将鼻息肉去除,并开放鼻窦开口,就能从根本上治疗鼻窦炎,达到根治鼻窦炎的目的。鼻及鼻窦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鼻窦解剖的特殊性、隐蔽性,过去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正常组织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复发率高。鼻镜内窥术可以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达到依靠鼻腔及鼻窦的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来治愈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目的,具有创伤小、手术中及手术后痛苦小、手术彻底及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并可以使手术扩大到以前不易到达的区域,是治疗鼻窦炎及鼻息肉的理想方法。鼻窦由狭窄的管腔、空洞和间隙等构成,解剖结构复杂,其“孔小洞深”的特点,加大了鼻科医师处理病变的难度,单纯的肉眼观察,往往不能满足临床检查及手术操作的需要。由于仅凭肉眼观察鼻腔鼻窦视野有限,有时鼻腔鼻窦手术常有“盲人摸象”的感觉。鼻窦内镜可以直观准确的诊治鼻科疾病,对鼻科疾病的诊治具有划时代意义。鼻窦内镜手术设备由硬性鼻窦内镜、强力冷光源、图像存储系统、监视系统、电动切割吸引器等组成。鼻窦内镜是一种能对鼻腔鼻窦进行详细检查的光学设备,有0、30、70°等不同的角度。由于有强力的冷光源照明,在配合电视监视下视野放大作用,直径为几毫米鼻窦内镜可以很方便的通过狭窄的管腔和鼻道内结构,对鼻腔鼻窦细微结构进行详细的观察,为手术提供指导,避免术者术中“盲人摸象”的感觉。电动切割吸引器是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将切割病变组织和吸引溶为一体。高速旋转的刀头将病变切割粉碎并吸走,改变了传统手术中“抓”和“撕”的手术方式,更好的保留正常黏膜组织,减少了创伤,减少了器械“进”与“出”的动作。连续吸引装置克服了出血多、术野不清的问题,使鼻腔鼻窦手术达到了损伤小、保功能、痛苦少、疗效高的目的。

传统的鼻腔鼻窦手术已应用一百多年,其中不乏“根治术”方式,为求貌似“彻底”而不惜牺牲本可保留的鼻甲组织及鼻腔鼻窦黏膜功能等功能性结构,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而疗效却不能令人满意,颇为得不偿失。现代的鼻窦内镜外科技术专家认为慢性鼻窦炎的发生与鼻腔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病变所导致的鼻窦引流口阻塞有关。在鼻窦内镜直视下清除病灶,消除该区域病变影响,开发被阻塞的窦口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功能。经上述处理后,鼻窦内病变的黏膜可以发生良性逆转而逐渐恢复正常,达到微创治愈慢性鼻窦炎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黄文银,梁军,赵祯.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20例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0(1):52-53.

[2] 徐文庆.160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3):33-34.

[3] 王荣光,慢性鼻-鼻窦炎药物及外科治疗的新进展[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73-75.

[4] 李芳,韩艳艳,王刚.鼻腔及鼻窦正压冲洗辅助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2):128-129.

[5] 邓小岚,张俊杰.鼻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手术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13):82-83.

鼻窦炎手术范文3

【关键词】 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

鼻窦炎、鼻息肉是北方地区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为了探讨该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笔者采用鼻内镜手术对7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男45例、女32例,年龄21~70岁。主要症状有鼻塞、流脓涕或抽吸性脓痰、头痛及嗅觉减退等,术前均常规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必要时加横断轴位扫描。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的诊断分型标准[1],本组包括I型28例,Ⅱ型33例,Ⅲ型16例。

1.2 手术方法 采用Messerk Linger术式,于中鼻甲前端的鼻腔外侧壁自前上向后下呈弧形切开黏骨膜,暴露并切除钩突,用鼻中隔剥离子沿切口分离中鼻道黏膜暴露筛泡,用直钳轻压或咬开筛泡,手术应于中鼻甲附着处外侧进行,清理筛顶时应格外仔细、小心,避免筛顶操作引起脑脊液鼻漏。彻底清除前组筛房的病变。清理后组筛房时可用吸引器吸除术腔中的血液,边吸边轻轻触叩,如为筛房间隔即会被触破,筛房清除彻底,纸样板和筛顶光滑,出血停止。开放并探查额窦,于额隐窝与前筛顶之间寻找骨隆突,在前方探查扩大额窦开口,清理其内脓性分泌物,开放探查上颌窦,有筛窦炎的患者常常合并有上颌窦自然开口不同程度的狭窄或梗阻,应给予充分的扩大、清理。

1.3 疗效评定标准[1] 治愈:症状消失,内窥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窥镜检查见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厚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窥镜检查见术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锁,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

2 结果

术后观察患者鼻塞、头痛、鼻腔分泌物、嗅觉的改善等临床症状,内镜观察术腔上皮化情况和是否有病变组织存在并按标准判定手术效果。经随访6~18个月,本组治愈68例(88.3%),好转7例(9.1%),无效2例(2.6%),总有效率97.4%。其中并发鼻腔粘连2例,术中出血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鼻内镜下行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最大优点是在明视下进行手术操作,组织创伤少,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鼻腔和鼻窦的基本功能。鼻内镜手术的最终目的在于清除病灶,恢复鼻窦黏膜正常形态和功能,手术仅是达此目的的第一步,上皮再生恢复是黏膜病变彻底清除的关键[2]。在处理上颌窦口时,应重点清理阻塞窦口引流的肥厚性黏膜、肉芽组织、息肉、变性的中鼻甲等做膜性扩大。骨性扩大应向下向后扩大,避免损伤鼻泪管,充分解决窦口的引流不畅。鼻中隔偏曲特别是高位偏曲与鼻窦炎的发病密切相关,应给予矫正。对于中鼻甲气化或息肉样变用环形钳将其钳夹后,使体积缩小,充分暴露中鼻道和嗅裂,游离缘处下垂多余的黏膜可剪除。完整保留中鼻甲黏膜,对于鼻腔生理功能的保护,术腔创面的恢复,防止鼻腔干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鼻内镜术后,如果术腔内多种不良因素缺乏有效、及时的治疗,会影响和延缓鼻窦疾病的治愈过程,导致术后并发症。因此,术后应根据患者出血情况,24~48 h取出鼻腔填塞物。之后1周内清理鼻腔1次/d,用吸引器清吸分泌物及凝血块,开放各窦口;第2~3周每周清理2次;第4周后每周清理1次;2个月后每月复查1次。以后根据个人情况随时来诊。鼻腔填塞物取出后,给予1%麻黄素滴鼻液和1∶4000庆大霉素滴鼻液3次/d滴鼻。第5天冲洗鼻窦腔,并向内注入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糜蛋白酶的混合溶液。之后将负压冲洗球交给患者,每天自行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鼻腔,以保证鼻腔清洁通畅,尽量减少分泌物及结痂的形成。出院前再同前冲洗1次,全身给予足量的抗生素治疗,易出血的患者术后3 d内给予止血药物。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后,本组患者治愈68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97.4%。

总之,笔者认为鼻内镜手术具有直视、准确、彻底、安全等特点,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

参 考 文 献

鼻窦炎手术范文4

关键词:鼻窦炎手术;鼻内镜;护理体会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来看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当中发生率非常高的一类疾病,就目前而言该疾病的治疗难度不大,但是如果处理不当,患者很有可能出现术后并发症;基于此,我院将以护理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患者的治疗中,保证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耳鼻喉科2011年10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7例,女性患者33例,患者年龄24~47岁,平均年龄为(34.5±3.1)岁,本组80例患者经检查均为双侧鼻腔多发性鼻息肉。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经常或间歇性鼻塞、脓性鼻涕、偶有鼻出血、睡眠打鼾,并且伴有程度不同的头痛,嗅觉、和记忆力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很容易患感冒。

1.2护理方法

1.2.1术前护理 本次研究所选取的80例患者采用的是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治疗,因此,患者在治疗前先要进行常规性的检查,然后进行术前药物皮试、鼻毛修剪等处理,然后再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就术前护理来说,患者在手术前或多或少会出现紧张和焦虑等负面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并向患者告知其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问题,其次,对于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护理人员要进行详细的解答,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患者,可采用比较通俗的方法帮助其理解,以消除其内心的疑惑。

此外,在手术实施的前期,护理人员要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生化八项及心电图等常规性检查,并且在手术开始前1~2h嘱咐患者进行洗澡和鼻毛修剪,同时男性患者还要将胡须挂掉,由护理人员进行检查;再者,还要根据医生的嘱托对患者行过敏性药物试验和防感染性的药物注射;最后,在手术开始前30min左右做好通过肌注0.5mg的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对患者实施麻醉,经过检验,该方法不仅能够将患者在手术中的痛苦最小化,还能够有效的抑制唾液的分泌,保证治疗的效果。

1.2.2术后护理 对患者实施麻醉过后,患者为全部麻醉且处于未清醒状态下时护理人员应将其针头去掉,让患者保持平卧,并将其头部偏向一边,待到患者清醒过后再将其置于半卧位;局部麻醉患者在手术后取半卧位;这些方式的选择能够保证患者的呼吸更加通畅,也能够帮助患者将鼻腔中的分泌物排出。

用药护理,按照医生的嘱托对患者使用抗生素,此外,在手术过程中为了止血会在患者的鼻腔内填塞油砂条,其在术后的2~3d内取出,由于受到粘连的影响,油砂条取出过程中患者会有比较明显的疼痛感,护理人员的操作应该尽可能的轻柔;其次,患者鼻腔基本通气过后,护理人员还需对患者进行消炎护理,药物选择为复方薄荷脑滴鼻液或氯霉素,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患者鼻腔内出现结疤的情况。

饮食护理,一般情况下来说患者在手术过后的4~6h内,如果没有出现手术切口出血的情况,护理人员可给予患者少量的牛奶和冷流质食物[2];此外,患者在手术过后的一段时间内,普遍会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人喜好,来选择一些食物增加患者的进食量,但是,应该避免辛辣及刺激性的食物;在饮食过后,护理人员还要使用多贝尔氏漱口液指导患者进行漱口,防止口腔感染发生。

并发症护理,由于患者在治疗中及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为了达到止血的目的会在患者的鼻腔内进行填充,这样患者的正常呼吸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患者受到的影响比较大,护理人员可给予其低流量吸氧处理,如果患者术后疼痛感比较明显,可以采用鼻梁冰敷的方法进行止痛,护理人员需定时对冰敷物进行更换,以保证止痛效果;此外,病房的环境一定要保证安静,这样能为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本组80例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治疗效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由于术前护理行为的影响,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疏导,其治疗依从性也到了一定的提高,根据术后反应和调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疼痛感并不是很明显,术中治疗效果比较好;术后对患者行有效的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和并发症护理,患者鼻腔术后感染的几率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本次研究80例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出现了感染,感染率为(2.50%),且程度比较轻,未对患者的康复产生影响。

3讨论

结合临床研究来看,鼻内镜手术利用高分辨率内镜进行的一种鼻窦手术,即便是深部的手术也能够保证在直视状态下进行,这样不仅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而且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患者鼻腔内的组织细胞[2],临床效果较好。但是,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如果患者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不仅治疗效果会受到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会有所增高;从本次研究的过程来看,我们在研究中对患者采用了术前心理疏导、术后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和并发症护理,及时的将患者鼻腔中的分泌物进行了清除,降低了患者鼻腔粘连情况的发生;术后鼻梁冰敷的方法则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保证了患者能以一个相对比较好的状态进行卧床修养;综上所述,在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患者的护理,其科学性和有效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治疗的效果,本次研究所展示的方法经过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借鉴。

参考文献:

鼻窦炎手术范文5

关键词:鼻内镜;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外科治疗

【中图分类号】R765.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049-01

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97例临床治疗资料,观察并探讨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97例,其中男134例,女63例,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为(48.6±7.1)岁,入院后根据临床症状、体征,鼻内镜及影像学检查等均临床确诊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1.2手术治疗方法:术前常规鼻内镜及CT检查确定鼻腔解剖结构,息肉位置、范围及其他并发症情况。患者行局部浸润麻醉或全麻;采用Meserklinger术式,在鼻内镜下首先行鼻息肉切除,再分离并切除钩突,根据病情选择筛窦开放范围,同时扩大上颌窦或蝶窦等。对于合并鼻甲及鼻中隔异常者应行行切除及纠正治疗。术后鼻腔内填塞凡士林纱布等止血,同时常规应用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术后1-2d取出填塞纱布,5-6天清理鼻腔。

1.3疗效评定标准:本组患者均术后随访6-12个月后根据中华医学会鼻内镜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即海口标准)评价疗效,分为治愈、好转及无效三级。

2结果

本组197例患者中治愈161例,好转3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4%;无效病例中中鼻道瘢痕粘连、引流不畅2例,上颌窦开口闭塞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其中鼻腔出血4例,眶内血肿2例,鼻腔粘连1例,均自行痊愈或经治疗后好转。

3讨论

慢性鼻窦炎作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在各个年龄阶段均有较高发病率,且近年来我国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2-3]。慢性鼻窦炎发病机制还未阐明,目前认为鼻腔感染及变态反应是主要诱发因素[4-5]。中鼻道钩突及筛泡等病变形成鼻道窦口复合体,导致鼻道通气、引流堵塞,在慢性鼻窦炎发病及进展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6]。传统手术治疗多采用上颌窦根治术或上颌窦穿刺引流术,不能有效解除鼻道窦口复合体堵塞因素[7],临床疗效不佳。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中视野广阔,能够彻底清除病变组织[8],有效处理鼻道窦口复合体堵塞,且可以同时处理鼻道解剖结构异常,从而显著提高疗效,减少二次手术率。本次研究中,197例患者中治愈161例,好转3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4%;无效病例中中鼻道瘢痕粘连、引流不畅2例,上颌窦开口闭塞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其中鼻腔出血4例,眶内血肿2例,鼻腔粘连1例,均自行痊愈或经治疗后好转。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且方法简便,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 [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33(3):134

[2]闫舒,李娜,张念凯.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1033例临床疗效分析[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4):344-346

[3]Dursun E, Korkmaz H, Eryilmaz A, et al. Clinical predictors o f lo ng- term success after endo- scopic sinus surgery [J].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2003, 129(5):526

[4]王朝永,王平,张麟燕,等.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573 例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 2010,39(13):1685-1686

[5]任红珍,陈卫东.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窥镜手术疗效观察[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7,27(7):1092-1093

[6]李轶.38例内镜鼻窦手术临床观察和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20):89-90

鼻窦炎手术范文6

[关键词] 鼻内镜手术;慢性鼻窦炎;护理;专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6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3(c)-119-02

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大多由于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当或未彻底痊愈所致,近年来的发病率逐渐增加。随着内镜鼻腔鼻窦外科和鼻眼相关外科的发展,鼻内镜手术已广泛用于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手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重建鼻腔、鼻窦的通气和引流,恢复黏膜纤毛的功能上治疗慢性鼻窦炎,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手术彻底和治愈率高等特点。众所周知,良好的围术期护理对手术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疗效较好,现将其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该组患者120例,均为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全部患者均经鼻内镜及CT检查确诊,表现为黏膜肿胀、肥厚,窦腔(单组或复合组)模糊,密度增高,上颌窦内可见液平面。120例患者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15~82岁,平均51.2岁。病程2~30年,单侧25例,双侧95例,按照海口标准分型分期:I型10例,Ⅱ型100例,Ⅲ型10例。轻度(有临床症状,但较轻,无息肉阻塞)46例,中度(临床症状明显,有息肉但未阻塞)56例,重度(临床症状严重,有息肉完全阻塞)18例。双侧鼻窦炎66例,单侧鼻窦炎54例;单纯上颌窦炎72例,上颌窦炎合并筛窦炎12例,合并筛窦炎30例,合并后鼻孔息肉并上颌窦炎6例。临床表现:持续性鼻塞,夜间常张口呼吸,鼻孔潮红,大量黏脓涕,遇冷空气或稍受凉即鼻塞、流涕更为加重,或伴有头痛、头昏、记忆力下降、可有嗅觉减退或丧失。体征为中、下鼻甲大,黏膜呈暗灰色慢性充血,鼻底部、总鼻道内有黏脓涕伴有息肉生长。该组患者均进行鼻内镜手术,以Messerklinger术式为主。

1.2 疗效判断标准

①治愈:头痛、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消失,鼻腔黏膜色泽正常,鼻道、嗅裂处无脓性分泌物,局部检查鼻通气好,CT扫描鼻窦黏膜正常。②好转:头痛、鼻塞、流脓涕等症状明显缓解,鼻道、嗅裂脓性分泌物减少,鼻腔检查黏膜明显消肿,色泽基本正常, CT检查示鼻窦内黏膜仍增厚,密度减低,或软组织影未消失。③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CT示鼻窦黏膜无改善。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

2 结果

120例患者中,治愈90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90.0%(108/120),12例无效,患者术后反应轻微,8例发生出血,2例发生鼻窦粘连,3例眼眶血肿。

3 讨论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是治疗慢性鼻窦炎最重要的手术,FESS可以精确地去除病变组织和骨头,使鼻窦开口扩大,恢复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鼻内镜鼻窦手术具有传统鼻窦炎手术无法比拟的微创效果,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的不适已经十分轻微,最明显的变化是原先鼻窦病变所引起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需要注意的是,手术后仍需要继续用药以控制本来存在的鼻窦感染;手术后,鼻窦的慢性炎症有时候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消失;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极少见,但是术中有时候也会出现大脑和眼部损伤。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对反复发作的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具有明显疗效且适用于大部分鼻息肉的治疗;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也用来治疗鼻腔鼻窦的良性肿瘤,也可用于鼻窦的恶性肿瘤。目前认为鼻窦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窦口阻塞导致鼻窦内感染。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即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重新建立鼻腔、鼻窦的良好的通气引流,从而达到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目的。

3.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该组患者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容易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要注意关怀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护患交流,以温馨的语言,和蔼的态度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介绍慢性鼻窦炎的相关疾病知识,鼻内镜手术的优点和手术中的注意事项,解除他们的不良情绪,帮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以最佳的心态迎接手术。②术前准备:协助患者做好各项检查,指导患者练习经口呼吸,以适应术后双鼻腔填塞的情况,术前3 d用0.9%NaCl溶液500 ml每天鼻腔冲洗1次,术前1 d剪鼻毛、剃胡须,全麻者嘱术前4 h禁食,嘱患者排空大小便,术晨冲洗鼻腔,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

3.2 术中护理

患者取平卧位,头高15°~30°,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注意血压、脉搏、意识、面色表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及术中出血量,嘱患者不要随便移动头部、双眼不可过紧紧闭,以便观察术中有无复视、眼球外突、瞳孔变化异常等。准备70~80℃无菌生理盐水以防止鼻内镜从鼻腔取出后遇冷空气镜头表面结雾,观察鼻甲与鼻中隔或鼻腔外侧粘连,如出现出血症状,迅速用凡士林布条、高分子止血棉填塞鼻腔。

3.3 术后护理

局麻患者取半坐卧位,全麻患者术后取去枕平卧位6 h,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呼吸、鼻腔分泌物引流及减轻头面部充血、肿胀,减少不适。常规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如疼痛剧烈或难以忍受,可遵医嘱适当给予止痛药。保持鼻腔清洁、湿润。及时清除术腔凝血块和纤维渗出物,保持术腔通畅。术后24~48 h抽出鼻腔填塞纱条,术后2~3 d ,用0.9%NaCl溶液冲洗鼻窦,观察冲洗出的分泌物是否有脓血和淤血。术后严密观察患者鼻腔有无出血,如有清水样液体自鼻腔内流出,低头时加重,提示有脑脊液漏可能,及有无眶周瘀血、肿胀、结膜充血、视力变化、眼球突出等症状,术后2~3 h酌情少量多次喝白开水,进食清淡半流质、软质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鼓励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参考文献]

[1]刘小群,陈均,王俊人.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护理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815.

[2]叶文淑,兰莉萍,俞晓松,等.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围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7):671-672.

[3]陈霞.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护理体会[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2):113-114.

上一篇肾结石手术

下一篇甲状腺手术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