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建筑改造范例6篇

旧建筑改造

旧建筑改造范文1

关键词:旧建筑物改造;观念;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9-0141-02

一、当今旧建筑物改造行业的发展

正如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延长了人类的平均寿命,设计和施工水平的提高也使得许多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得以延长;然而一些建筑物建成后,寿命多至百年以上,少则几十年,时过境迁,随着社会结构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原来的学校会因规模问题而被扩建,厂房会因企业的倒闭被闲置,办公楼会因机构的迁移而被遗弃等。这些建筑或者仍坚固如初,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要求;或者本身沉积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如果将这些建筑合理改进,对于减少社会财富的浪费,使建筑物继续创造经济效益,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计划经济时代已经过去,市场经济的到来及中国加入WTO的驱使,使得国内许多城市对原有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由原来一直以生产为主要职能,工业用地比例大且集中于城市中心,城市用地畸形化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经济发展迅速,这些给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改造提供了契机,同时时间、利益的驱使也使更多的人在接受建筑改造。新发展产生新行业,新行业需要新空间与其适应,在文化观念之外,经济利益可谓商业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换言之,经济效益是目前旧建筑改造行业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

当然发展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此过程中人们也提出了一些疑问。很多人持有这样一种观点:旧建筑的改造设计由于是对现有建筑的空间及装饰的变更,因此常常比设计一座新的建筑物更受到制约,创作自由度减小;但是换个角度看这些制约也为新的“作品”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机会,创作时可利用的素材增加,原有的空间特色也可以成为改造设计过程中灵感的泉源。对此,像中国古典文化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样,一位著名建筑师指出:“有人争辩说设计的限制条件抑制了正在萌发的真正的创作性,而我要争辩的是,真正有创作性的建筑师是以排除约束为乐的。这些制约仅仅扰乱了那些对自己信心不足的人,而这些人缺乏内在的应变能力。”

二、旧建筑物改造的环境分析及其相对新建建筑物的优势

旧建筑物的改造在发达国家近几十年的房产开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关数据显示,在英、美等国,改建项目占到建设项目总投资的30%~50%,甚至有人预言,建筑改造将是建筑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21世纪将是建筑改造的世纪;然而在中国,旧楼改造像西方的“跳蚤市场”与中国的“二手市场”一样,还处在发展阶段,正逐渐被人们关注,并且目前也少有这方面的专注,因此,对从事建设和设计行业的人来说,将之作为一种行业现象,并逐步付诸行动,也是不无裨益的。

当然上述所提及建筑师说的设计并不是没有依据的设计,对旧建筑物的设计,需要对原有建筑与室内空间及改造后的用途有充分的了解,对其潜在价值有敏锐的洞察力,像一些专业人士所讲的那样,能充分发觉原有建筑在空间结构、结构体系、材料运用、光影变幻、功能组成、环境特点等诸多方面的潜在价值,总之,像一句古话“知史而明理”。而我们认为,在设计时,首先根据新建筑的需要对旧建筑物的空间、材料、结构及经济性进行分析,整体做一下把握,保证改进后建筑的安全与实用,进而再考虑经济和美观。

通过上述旧建筑改造的意义、环境及现在的发展状况,我们对旧建筑物的改造有了一些了解。仔细想来,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设计师们可能会注重改造的创意、价值;但开发商等则会更注重时间和利益,无独有偶,旧建筑改造也具有这些方面的优势。这种经济优势体现有三:工期短,可以提早运营;投资少,开发成本低;改造花费少,据以往统计数据,对原有旧建筑的改造,比新建同规模建筑的标准楼可节省20%~50%的费用,除此之外,还省去了拆迁过程的花费。

三、空间改造的八种方法

目前,建筑改造在建筑物室内外装饰上应用很广泛,比如在商业类店面、文化旅游景点等。然而空间是建筑的灵魂,是建筑物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空间构成了装饰的基本骨架,而在中国外部装饰的发展较内部空间的改造更有优势,因此,我们在此文中重点关注旧建筑空间的改造。

通过了解,我们对旧建筑空间改造总结了几点想法:

建筑扩建过程注重新老建筑之间的关联。建筑物扩建过程注重运用姊妹建筑,对称空间,使得新建筑中有旧建筑的影子,旧建筑中能找到新建筑中的一些东西,这其实是建筑之间的一种传承,也是一种形式的改造和再创作。像日本著名建筑师古谷章成设计的隔河流的小学新校区。

覆盖――给庭院加顶。中庭是一种在建筑内部贯穿上下各层的共享空间,由于其特有的物质精神功能,中庭在现代建筑中被广泛运用,旧楼改造中因地制宜地采用这种空间形式,容易形成良好的采光通风环境和空间氛围。

挖空――拆掉楼板,挖出中庭。将原本对采光要求不高的建筑改为民用建筑时,必然要改善其内部的通风采光条件。常见做法是将腹地地空间部分楼面拆除,形成中庭,减少进深,同时也形成了空间的变化。

加层。许多旧建筑设计以工业生产为主,一般在4.2米~9米,当这些建筑被赋予第三产业新功能时,常常采用夹层的方法加以改建,一则将高度降至适当的位置,二则可以成倍的增加使用面积。许多利用夹层的改造方案,常采用局部夹层,使空间高度富有变化;也可以利用错层,使建筑中不同部分的标高相差不多,然后通过踏步连接,使建筑物不失层次性,化被动为主动。

升降――改变地面标高。旧建筑空间由于受到当地种种条件的限制,空间组成形式往往单一,地面高差变化不大,要想满足现代人丰富的视觉需求,建筑日益复杂的趋势,可以通过具有独立性的地面标高予以实现,结合新的功能需求提高或降低旧建筑中某些部分的标高,以形成几个相互贯穿,又有一定限制的新空间。通过对抬高和降低地面的灵活运用,从而达到对空间整体进行软分割的效果。

旧建筑中大层高的空间比较常见,利用上述原理加以改造,不仅可以划分出不同功能的空间,而且有些旧楼在改造时可以把更新后所需要的设备隐藏在顶棚中,从而节省了空间,又提高了室内环境质量,使顶棚的装修设计也有更大的回旋余地。

穿插――插入异质元素。在旧建筑的改造过程中,难免有单调乏味,缺乏变化的空间,因此,在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建筑内部穿插一个形式完全不协调的实体空间,作为点睛之笔,打破原建筑物格局,给新建筑物注入新活力。入的空间可以分别作为楼电梯间、采光塔等,一举两得。

嵌套――嵌入独立实体。对于一些加层处理有困难、或需要保持原空间完整性的高大空间来说,最妥善而方便的办法是嵌入一个完整独立的新房子,形成“屋中屋”的嵌套格局,给人一种空中楼阁之感。新房子的顶层往往没有遮盖,而是利用原建筑的屋顶,这样空间的内外关系变得模糊不定,新房子像件巨大的的家具,占据着空间,又提供着空间。

分割――让空间流通起来。由于技术手段的进步,空间观念的变革,现代建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空间划分形式,流动空间就是集中而典型的空间模式,这些空间营造方式被较多的用于公用建筑,以适应其功能和精神需求以及现代生活方式。而工业建筑及较早年代的建筑在空间处理上则没有或不必进行如此处理,他们往往有多个单一空间并列形成,空间之间由墙体完全分开,这种格局无法与现代公共生活及新的功能相匹配。因此,在旧建筑改造中引入现代空间概念及其分割方法,增加空间层次,丰富空间感受。诸如可以通过改变墙面形式以取得空间的变化,采用特殊形式的楼梯,运用各种形式的隔墙灵活划分空间等,从而一改单调气氛,使改造后的建筑物富有现代气息。同时还需要设计者匠心独运,考虑或恢复、或仿古、或完全更新、或新旧并置,把握其设计风格,赋予旧建筑物新的内涵。

四、这一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21世纪成为建筑改造的世纪或许在中国同样适用,但正如上文提到,经济效益是目前旧建筑改造行业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真正需要改变的是我们对待旧建筑的思想、观念,对待历史的态度。像我们的教材中常提到“国外先进的理念”,但殊不知别人是从我们这学的,比如老子和孔子的一些思想就贯穿在许多“国外理念”中,正如在多次中日战争后,我们在“以一个被打败的老师身份向胜利的学生学习”。 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旧建筑保护与更新的工作非常受重视,在那里,建筑如同生命,其存在权利也受到尊重,不可随意被剥夺。然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建筑建筑的认识从未达到这样的高度;相反视建筑为草芥,大量具有历史价值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被毫不留情的拆除。不良的城市开发模式,对历史的曲解,对利益的追求及急功近利的心态将许多建筑的生命结束在壮年。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像在国外一些数学家以为是第一个推算出π时,中国古代的数学家刘徽,祖冲之已经推导出来了;而非亦步亦趋。

当然,随着城市职能和空间结构的调整,经济利益的驱使,环保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文化历史资源的保护,公众观念的变革等诸多因素的推动,旧建筑改造在中国强大的生命力也正逐渐体现出来,人们也对先前的建筑、城市发展方式作检讨。作为检讨的一部分,旧建筑的改造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且呈现出一些引人注目的新趋势。改造的对象在扩大,历史性建筑改造方法在变化、创新,不再局限于对建筑本身的改造,而是通过加进了新的环境标准与服务设施,单一功能的旧建筑在被改建成混合功能的建筑,改建后的建筑对象由原来只重视体积巨大的公用建筑转向几乎所有人们日常用途的建筑。慢慢的,旧建筑改造在走进人们的生活。

五、结束语

西方国家走过的路,可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让我们看到方向,也有助于我们走属于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但我们自己应该有所为。而当今,尽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还余热未尽,但可以预见,旧楼改造必将在中国的城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从事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人员来说,它将带来一片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旧建筑改造范文2

国内外旧建筑改造和利用的现状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思想前卫,很早就针对旧建筑进行保护、改造和再利用,已经达到成熟的水平,我国认知比较晚,才开始进入自发、自觉的过程。国内关于旧建筑的再利用的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相对于国外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是出于能源、资源、环境意识和历史保护的人文思想等因素的影响。原来的废旧建筑被改造成企业的图书馆或者社会的图书馆,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地区的旧建筑,这种改造非常符合城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西方发达国家,旧建筑更新的活动早已成为一种时尚的追求。

国内对旧建筑的改造利用不够成熟,设计改造方面不如国外。在国内的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以上海、北京、沈阳等几座大城市充当了改造的领头羊,许多艺术家、工程师在这些大工业城市中开始了对旧建筑改造的探索,并取得了很大成功的实践。(如图一),是北京798艺术区的一角,通过设计师的巧妙设计充满了艺术感与现代感,是旧建筑运用的典范之作。

旧建筑改造的意义

1.节约能源的意义

通过对旧建筑的改造,可以减少拆除旧建筑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如运输建筑垃圾、处理建筑垃圾等。在改造的过程中可以将质量较差的建筑屋顶、以及腐化严重的屋架进行改造,保留坚实的墙体,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旧建筑的价值,实现节约能源的作用。如图二,是上海的八号桥。上海八号桥是我国旧建筑改造的典范之作,园区由20世纪70年代所建造的上海汽车制动器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成,通过对旧建筑的巧妙利用,达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2.改善城市建设环境

在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改造设计手法的运用一方面受到原有建筑的自身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受到周围环境的制约,在改造的过程中,应结合原有建筑的特点,墙体可以加一些适当的装饰,留有对过往的纪念,砌筑墙体与少量装饰的恰到好处的结合所产生的阴影和视觉效果会让人耳目一新,能够达到与周围新建筑浑然一体的感觉,从而实现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改善。

3.提高经济效益

旧建筑改造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如果周围旅游场所比较多,就应该改造成设有大量休息区的公共空间,优美舒适的环境和旅游等休闲空间,以最富有创新的设计吸引大量游客,使其成为旅游参观的第三产业,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来源,也带动了当地的客流量,既提高了经济,也带动了旅游业,形成一个大规模的旅游区域,提高了经济效益。(如图三),上海8号桥的独特之处是每座建筑物都有桥相连,是连接国内外咨询专业服务团队的沟通之桥,它是城市历史与未来承接的良好典范,运用新的设计和模式改造,为历史的留存注入时尚、创意的元素,使保留的旧厂房成为现代城市景观的新景象,也促进了设计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的形成。

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

1.旧建筑的改造规划缺乏科学性

在旧建筑过程,失败的案例都是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包括对旧建筑改的目标和定位,未来的发展规划等问题都需要进行考虑。如果缺乏科学的设计和规划,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旧建筑用率会持续下降。所以,在旧建筑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的机构进行相关评估和考量。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提高旧建筑改造的再利用。

2.商业色彩浓重

在旧建筑改造过程中,过度的商业化使得一个地区文化、社会和公共服务事业变得非常缺乏,造成社会的商业化过浓,导致人们生活、娱乐和休闲场所较少。所以,在旧厂房改造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公共服务和休闲服务项目,不能只是进行商业化改造,政府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可以收购一些旧厂房改造项目,为大众打造公共服务休闲娱乐场所。

3.污染环境

旧建筑改的过程中,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尤其是当环保施工不达标的时候,各种空气污染、粉尘污染、噪音污染等会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健康。这是改造旧建筑必不可少的问题,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所有旧建筑改造之前,必须通过环保部门的批准才能够进行。

结论

旧建筑改造范文3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 改造 创新设计

近几年,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从北京“798”到上海8号桥见证了这一场旧工业建筑改造的风暴。这些旧建筑在改造后散发出了崭新的活力,逐渐从落寞又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闪耀出新的光芒。旧工业建筑作为历史、文化、社会缩影的载体,依旧难以抵挡时光流逝所造成的“被遗忘”,而改造与创新设计正是使它们经历着一轮新陈代谢,从外观、功能、格局、体量等多方面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与审美观,却不失其本身所独有的文化传承及历史意义,这对于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人文价值是一种延续,如何将旧工业建筑重新发挥光和热,在保护与传承的同时,成为促进周边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城市文化发展积极因素。

一、旧工业建筑的现有价值

1.1历史文化价值

旧工业建筑是历史、文化、社会缩影的载体,其在历史的长河上曾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见证着一段历史的变迁和城市的崛起与发展,能够激起人们的回忆与憧憬,对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创新设计能够重新激发人们对于旧工业建筑乃至一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2经济价值

旧工业建筑空间结构大都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排架结构,如若拆除必定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破坏生态环境,这不仅是建材的损失,在后期环境整治方面更是一笔不晓得开销。当下,旧工业建筑中大部分是功能上无法达成需求,而并非建筑寿命到期或是结构损坏。因此,只要合理利用旧工业建筑宽敞高大的空间进行功能置换,就可以重新创造出可观的经济价值。

二、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方式

2.1置换功能

旧工业建筑通常是已经丧失了原本的使用功能,而功能置换是旧工业建筑改造与创新设计的首选。改造前后的功能之间可以有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也允许毫无关联,最重要的在于新功能与旧工业建筑的空间特点互相匹配。改造是可以将旧工业建筑的整体空间大幅度的改造为现代化生活用途的建筑设施,如大型卖场、奥特莱斯等,而成社区式的或成片的旧工业建筑群,则可以将功能置换为产业园区、博物馆、会展场所、集散中心等。

改造过程首先需对建筑结构进行加固和修缮,而外观设计本是旧工业建筑的特色,是一种独特的风情,而内饰可针对其置换后功能进行改变。

1980~1990年代,北京“798”工厂(原北京第三无线电器材厂)逐渐走向没落,自2002年开始,由于低廉的租金以及其本身大体为东德的包豪斯建筑风格,吸引了大批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逐渐形成了一个艺术群落。在“798”工厂,空置的厂房被各个艺术家进行充分的改造,保留了裸露着的蒸汽管道、通风管道,而对残破的外墙面则进行重新设计。时代与历史、活泼与宁静,都在建筑空间里穿插与交融。

2.2重组空间

夹层是最为常用的空间重组的手法,一般是在原有空间中添加横板或竖板对空间重新分割,使原先单调的、分割不合理的空间改造为层次丰富、利用率大的新空间。旧工业建筑由于其原先生产性质的特性,而往往具有非常大的跨度和进深,建筑中心部分的采光问题是此类旧工业建筑的通病。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其原本的空间形态,因此加入中庭可以更为灵活的使用空间,既可以整合周边不同的功能空间,还可以改善采光条件,又同时满足交通组织和景观方面的要求。

空间扩充也是空间利用的手法之一,一般是针对新功能所需在原建筑内部或外部进行空间增设的方法,包括垂直加层、水平扩建和发展地下空间等。

2.3艺术设计

1)整旧如旧,对旧建筑墙面进行还原,修整后的新墙面可以采用新型材料的仿真技术进行高度模仿。整旧如旧同时也是保留建筑原貌的方式之一,部分建筑的外貌便是其建筑本身历史文化的体现,具有一定的原真性和可读性。无论是对建筑结构进行扩充和还是重新规划格局,都需将风格与原先保持一致,形成统一,感觉不出其有新建的痕迹

2)新旧对比。新旧对比是运用当代的新型材料、审美观、结构布局对旧建筑进行全面改造,与原先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这样能使结构更好的适用于当代的功能需求,具有修整工期短、工艺简单成熟的特点。

3)新旧交织。新旧交织一般是指在旧建筑原先风格上增加一些当代元素,两种风格各占一定的比例,这需要在设计时进行合理的调配与把握。例如可以保留工厂的内饰,保留通风管道、水泥墙面的简约、粗狂风格,而在功能布局上增加典雅风,例如开设咖啡馆、主题餐厅等。将两种风格融汇在一起,形成独特的视觉创新。

三、旧工业建筑的创新思考

3.1旧工业建筑与周边环境融合

以旧建筑选址固定的角度考虑,如何将旧工业建筑更好的融入周边环境,是一项难点。与周边环境融合更容易形成产业园区、办公中心等社区式的建筑群,旧工业建筑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取决于其本身的外观风格以及内部功能,所以在改造与创新设计时,需要更多的考虑周边环境以及周边产业链。

3.2旧工业建筑外部造型改造

新老建筑元素的碰撞,能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巨大反差体现出了历史到现代的变迁。而新老建筑元素的如何交融又是一门学问,是整旧如旧还是新旧对比抑或是新旧交融,这需要设计者在设计时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调研。新旧风格的碰撞,使建筑产生跨时空的美感。

3.3旧工业建筑节能改造

旧工业建筑的功能置换一般是向民用建筑的功能进行改造,因而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节能这一需求。设计时可以考虑对建筑结构进行改造,同时运用新型的保温材料等。

四、结语

建筑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活史书,它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历史变迁,记载了城市的文化和历史,承载了人们对过去的追忆。而旧工业建筑则更多的记载了工业文明发展的历程,是许多工人阶级所无法忘却的记忆。所以,当今社会对于旧工业建筑的改造与创新设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资源,力争建筑所蕴含文化的留存。所以设计者在考虑旧工业建筑的新规划时,需要顾虑的有很多,而政府在其中如何促进与激励,则是广大设计者的共同期盼,是否可以共同开发或者放款规划以及土地管理政策,一切为了旧工业建筑的新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沈洁,浅析旧工业建筑的改造。[j].林业建设,2009,(5):45-46.

[2] 乔堃,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的创新思考。[j].山西建筑,2010:41-42.

旧建筑改造范文4

1964年美国园林景观大师劳伦斯•哈普林首次提出了建筑再循环理论,此后几十年西方发达国家在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的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发展比较迅速,目前在国内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都有相当一批由旧建筑改造而行成的产业园区,而这些由旧建筑改造而成的产业园区在现代的都市背景下也扮演着传承城市文化的角色。譬如去年上海世博会,其中旧建筑的再利用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再利用旧建筑的面积也是历届世博会之最。如今对一般性旧建筑的改造用已然不存在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若使旧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在全社会推广,则必须在思想观念上使社会对旧建筑的价值有深入的了解。

1.旧建筑所具有的价值

经济价值:实践证明,改造旧房与建造新房相比有三大优点:工期短、投资少、效益高。通常一座结构良好的建筑可以改建成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建筑,且造价比新建同规模的建筑低很多。据统计,待改造的旧建筑,大多没有达到使用寿命的极限,只是不符合新时期的使用需求而被淘汰,通常新建筑的造价三分之一就可以很好的完成对相同规模的旧建筑的改造,使其建筑生命得到延续,实现其功能转换,从而大大节约了资金的投入。

可持续性研究价值:如今全球都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已成为共识,旧建筑改造与再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物的建造、维护、销毁的过程,都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对旧建筑进行改造与再利用,就是对原有资源进行再利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而由此付出的代价是耕地越来越少,资源越来越少,环境日趋恶劣。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逐渐将“资源―建筑―垃圾”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建筑―再利用”模式。有意识的对城市中既有的旧建筑进行改造和再利用,延长其使用寿命,并在其寿命周期内不断的更新使用,从而可以地降低建筑拆除重建率,这是行之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方式。

文脉价值:建筑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建筑也是文化的载体。城市的旧建筑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程,是城市最清晰可见的编年史,留存着时代的印迹,这些印迹流露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气息,以及古朴与凝重的历史氛围,这是新建筑所取代不了的。目前国内诸多城市着力打造仿古街道,这种只得其形,不得其意的做法,不如着手保护与再利用城市现有的旧建筑,以此来缓解文化危及,增强城市内涵。正如《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指出“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而适当的再利用这些旧建筑正是保持城市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可改善如今城市开发中“千城一面”的现状,创造城市的个性和特色。

情感价值:建筑的艺术本质在于建筑的移情作用,建筑是寄托人类情感的物质结构。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实际上就是城市“寻根”的过程。这种空间和时间上的文化认同构成了我们生存空间的框架。旧建筑作为一种符号系统,是城市“归属感”的象征,对其所在地的环境和人都有一定的意向作用。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不仅维系了多年来以建筑为载体所形成的生活形态,而且使城市的发展具有连贯性。

2.旧建筑改造研究的策略

并不是所有的旧建筑都可以通过改造而达到再利用的目的。在对旧建筑实施改造之前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对旧建筑的价值组成、建筑质量、建筑空间的功能适应性和环境性能等进行综合评估。当改造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如何挖掘老建筑的潜在价值,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技术和艺术对其进行改造,最大限度的实现功能性,保留旧建筑原有的特征等诸多问题都需要解决。对于一般性旧建筑来说,在其建筑寿命之内,都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适应新的社会需要,是当今世界城市更新策略中的主流选择。

空间重构和功能置换是旧建筑改造的核心,空间重构主要是通过内部空间的改造与重组,对材料的更新,以及对内部空间的氛围塑造来实现的。在改造过程中根据原有空间的形态和使用需求通常采用维持空间原状与或加减法等方式处理。如中国矿业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造,基本维持了空间的原状,通过打开部分屋面而创造出中庭,将建筑原来回字行的格局改变成为以中庭为中心的井字形流线,不仅保证了空间的通透性,而且解决了通风与采光的难题。而大英博物馆则是通过整体保留,局部加建的手法进行改造的经典案例:原有的古典式建筑主体全部保留,中间的庭院加盖钢架玻璃顶,由此整栋建筑完整的保留下来,而且增加了使用面积,新旧之间结合完美,相得益彰。建筑师通过重构,巧妙地将历史的记忆整合到新空间秩序中,在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中体现旧建筑的价值。

3.结语

城市如棋,落子三思。我们需要合理的规划城市,避免建筑的反复拆建。然而近年来在以提高GDP指数为目标的现实背景下,我国城市的发展陷入了不理智的状态。忽略了城市的文脉,淡化了人们的情感因素。一栋栋水泥盒子的矗立,使原本熟悉的“人情味”十足的城市变得冷漠。目前中国的造城运动方兴未艾,大拆大建的现象随处可见,其中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这种粗放的,跃进式的发展模式欠缺理性的思考!当文化危机日益严重,当“低碳”成为时代主旋律,如何对待城市中的旧建筑,应该怎样良性的发展我们的城市,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参考文献

[1] 陈宇.《建筑归来》[M].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旧建筑改造范文5

关键词:旧建筑 、立面改造、改造方式

建筑风格、造型、装饰材料、尺度、色彩等构成了建筑的外部形象特征,体现着建筑的特色。对旧建筑的外部形象特征进行改造,在适当保留原有外部特征的前提下,完善围护结构的构造功能,并充分利用表面材料的色彩和质感,调整建筑造型中的比例和尺度,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形象。

1.更换墙体饰面材料

这种方式属于建筑立面改造中对建筑形象,包括建筑立面的形象改变最少的方式。多用于墙体承重结构,有时也用于填充墙结构。这种方式不改变建筑立面的墙体和洞口的位置,也就不改变建筑立面的基本构成形式。但通过饰面材料组合方式的差别,比如横竖线条、纹理等方面对于建筑立面构成方式在视觉语言上进行重新组织,以及调整建筑的比例、尺度等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建筑立面的视觉形象,化原建筑立面视觉上的弱点为优点。这种建筑立面改造方式的优点是造价较低,工期短,并且不改变建筑立面与内部空间之间的原有关系。

2.置换、添加装饰性构件

这种方式基本不改变建筑立面的墙体和洞口的位置,通过对建筑的不同部位置换或添加不同风格的装饰性构件,对建筑立面构图与风格进行重新组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建筑立面的造型形象,转化建筑造型风格。这种建筑立面改造方式的优点是不改变建筑立面与内部空间之间的原有关系,但可通过采用不同风格的装饰构件与处理手法,创造出风格迥异的建筑形象。

3.界面围合

这种方式是在原有建筑墙体的加建新的建筑立面,里层是旧建筑真正的围护结构,外层是改造后的附加层。这种立面形式上的重构层次,可以使旧建筑物的形象焕然一新。改造后的双层结构,使空间的流通和视线流通充满了变化。因为有了外部的这层附加结构,使立面造型的轮廓与比例产生了丰富的视觉效果,既可以使原有的建筑形式不受破坏,还可以根据周围环境营造新的建筑形象。尤其对有历史保留价值的旧建筑,在原有界面不宜修缮改造的情况下,将原有的结构形式保留在里面,而外层则多用穿透性较强的玻璃材料围护。玻璃与金属构架是包覆式改造中常用的材料,玻璃在与旧建筑墙面连接时一般采用螺栓连接方式,对旧建筑结构的破坏和依赖程度小,易于拆卸,结构承载力强.这两种材料运用在一起不仅经济而且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旧建筑的特色。

4.建筑立面完全更换

建筑立面完全更换发生在建筑立面与建筑支撑结构分离的情况下。填充墙结构从理论上可以进行建筑立面的完全更换。在实践中也有如上海火车站这样的作品。但建筑立面完全更换的情况更多还是出现在建筑立面不但与建筑支撑结构分离,而且并不依靠其自身的重量维持自身的稳定性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最常见的也是幕墙立面。建筑立面完全更换不仅使建筑立面的形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使建筑立面的功能和技术基础发生了变化,相应的建筑空间品质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无论是古典学院派建筑理论体系,还是现代主义以及当代多元化的形形的各种建筑理论,对这种建筑立面的更换都有一定程度的认同。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的更换也是在建筑体型和支撑结构不变的基础上进行的。

5.竖向增建

在旧有建筑形态改造中,尺度重构是较为常用的手法。建筑的尺度特性能使建筑物表现出恰如其分的预期效果,改变原建筑尺度感,会使改造后的建筑焕然一新。通常旧建筑在使用一段时期后,常常会发现空间不能够满足需要,在原有结构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向上部空间发展,这种加建形式既可以增加建筑的使用面积,又可以改善建筑的使用功能,另外还可对已存在的结构隐患进行加固。通过对旧建筑的增层改造,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在占地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建筑面积,提高了容积率,降低了工程造价,延长了建筑的使用期限,因此,旧有建筑增层改造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6.横向增建

横向方式的增建是指在空间许可的情况下,在原有建筑基础之上,沿建筑的水平方向,往左、右或前、后,平面式地增加新的结构形式,对原有建筑功能进行补充或扩展新的建筑空间。改造后的建筑可以既保持原有风格又使旧建筑焕发新的生机。增建的方式主要有连接式的增建和模矩式的增建。

连接式的增建主要是在两个旧建筑之间增建新的连接体,使两者合二为一,形成统一整体,新增部分直接与旧建筑相连接。在设计施工中有不同的连接方式,既可以隐藏接头,使连接自然顺畅,这种方法多是考虑建筑界面肌理的连续性,如将檐口、窗台、腰檐线拉齐,或通过特殊手法保持视觉的连续;也可强调接头,突出对比,在新旧结构的对接处,有意识地设置凹槽,来淡化形式和材料上的差异。新建部分往往被设计成简洁的抽象几何图形,作为旧有建筑的陪衬,以突出历史建筑细部之精美,使之形成鲜明的主次关系。

模矩式增建就是依照原有的建筑,在旁边增加新建筑,再把新旧两个建筑串连起来;或是在需要增建的地方加建,打破原建筑围护的结构形式。新建的建筑直接毗邻原有建筑是比较常见的做法,但是当代新建筑与原有历史建筑之间在风格上的巨大差异往往使两者的直接联系造成视觉上的混乱,于是在新旧建筑之间插入一个过渡部分,避免了新旧风格的直接冲突,在视觉上和心理上加以过渡。

旧建筑改造范文6

关键词:老旧建筑改造;建筑设计;问题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些曾经代表着都市文明发展进程的旧建筑已经千疮百孔,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与灿烂。我们经常看见映入眼帘的“拆”字,证明了它们命运的脆弱以及最终的归宿。老建筑在伴随着推土机带给我们巨大的轰鸣声和尘土中轰然倒下,变成等待运输的建筑垃圾。目前,这种趋势已经严重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影响了地域性建筑符号、地域性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同时又是对自然资源及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并且对环境造成污染,增加了新的建筑垃圾。因此,关于老旧建筑的改造是作为建筑设计师亟待研究的新课题,它同时又是一种建设发展的新趋势。

1.改造工程实例概述

以下为近期做的一个老旧建筑改造的实例。这个项目从前期进行实地踏勘,了解改造使用功能,方案设计推敲修改,到施工图绘制、交底,再到工程验收,最后交付甲方使用,全程跟踪服务,收获感想颇多。工程完成使用后并得到了领导、群众的一致好评,并且还获得了优秀设计奖。此工程为改造已作他用的原赤岸村小学校舍,使其符合村委办公、村民活动及社区服务等要求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使用要求对原有建筑功能进行重新布置,合理设计,并使其符合下列一些要求:

1.1必须保证结构安全,满足消防疏散要求;

1.2充分利用原有结构,减少对原有结构的影响,减少投资;

1.3外形设计要简洁大方,有地方特色并和周边建筑协调;

1.4室内装修要简约明快,符合卫生及安全标准;

1.5增加室外活动场地,配建绿化景观及停车设施;

1.6改造方案要方便施工,可操作性强,选材方便,减少施工周期。

依照要求,充分利用原有房屋的实际尺寸,经过多次调配,巧妙地安排了各种功能房间,将原来的教室改造为办公室、活动室,将原来的二层大跨度房屋改造为会议室、便民服务大厅等。由于使用功能的调整,在室内改造增设了卫生间,在会议室的西侧还增加了一部疏散楼梯;并在西楼和北楼的二层加了一部连廊。整个建筑群体平面调整后功能分区明确、使用方便。立面上按照现代中式进行改造设计。根据方案设计需要,将三栋建筑的屋面统一更换成青灰色水泥瓦的坡屋面,在每栋建筑的山墙上增加砌筑了简化的马头墙造型,檐沟也按统一的风格进行改造。同时统一更换了门窗,全部采用铝合金中空玻璃节能门窗及成品木门。外墙采用灰白两种色彩粉刷,局部墙面采用小青砖贴面并用增强水泥板做出线脚,增加了立面的变化。在服务大厅的东侧增设的一道月亮门造型,成为主入口的对景,也成为该建筑的亮点之处。在室内装饰设计上则延续了建筑设计的风格,注重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强调简洁明快的效果,减少装饰荷载,保证结构安全。此外室外的景观设计也根据建筑的形式、周边的现状,因地制宜地从满足功能、经济实用和绿色生态等方面出发,力图打造出一个功能齐全、美丽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庭院绿化、粉墙黛瓦、步道小径,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空间风韵。对既有房屋进行改造升级相比于拆旧建新优势十分明显,一是保留了原有的村落肌理、空间形态;二是不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从而保护了周边的环境;三是节约了大量的新的建筑材料,减少了碳排放;四是节约了有限的投资,减轻了财政压力。所以改造升级既有房屋是一条利国利民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建设之路。

2.老旧建筑改造的表现形式

老旧建筑改造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些是某个区域的整体改造,有些是单个建筑的个体改造;有些是建筑的立面改造,有些则是建筑内部的空间改造。但不管是哪种形式的改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使用功能、不同现存状态的旧建筑重新发挥它的使用价值,体现它的生命活力。如今许多老小区的整体建筑改造,平改坡工程,某个建筑风貌区的立面改造,废旧厂房改办公、展厅、商业的工程,细化到单体建筑的空调位、广告位统一设置的沿街立面改造工程都体现了改造利用、改造优化的优势所在。通过对一个适宜的旧有建筑改造,不仅是对社会物质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也是对社会历史及文化资源的延续和传承。当然改造的同时还应满足国家现阶段对节能、消防及地方对城市设计的要求。

3.老旧建筑改造的建筑设计

3.1立面改造

一些老旧建筑的改造,为内部功能格局不变仅是对其外立面进行翻新。如有些建筑原有外立面为涂料或面砖,门窗还是钢质或单层的铝合金门窗,因时间久远已是破旧不堪,严重影响了视觉效果,或者是要在某个区域达到统一的建筑外立面分格,于是就对其立面外饰材料进行翻新改造。重新粉刷涂料,或是更换新的面砖和节能门窗,根据立面设计的需要有些部位用上了多孔装饰铝板或是LOW-E中空玻璃幕墙。一些建筑在改造时外墙上还加设了保温材料。通过这些立面的改造手法,运用多种现代立面饰材,既改变了立面视觉效果,同时又达到了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如今许多沿街立面改造等就是这种情况。

3.2平面功能改造

有些旧建筑的立面风格富有历史意义,值得修缮保留,但平面功能却已不能满足现在使用功能的要求,于是就需对旧建筑的平面进行改造,上海的“新天地”就是用旧建筑演绎新功能并获得成功的例子。“新天地”采用的是保护建筑的一层外皮,改变内部结构与使用功能,类似于巴黎市旧建筑改造的方法。“新天地”分为南北两个地块,大片的保留了里弄的格局,特别是花了大量精力和资金精心修复和保留了石库门建筑的外观立面、细部,对建筑内部则做了较大的改造,以适应办公、商业、居住、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这个开发项目带有传统建筑保护的性质,受到了专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3结构安全原则

旧建筑改造设计中应首先充分利用原有结构,减少对原有结构的破坏影响,考虑到建筑的坚固、实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经久耐用。除根据建筑物荷载大小及结构的要求确定构件的必须尺寸外,对一些部件(如栏杆、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门窗与墙体的结合以及抗震加固等都必须在构造上采取措施,以确保旧建筑改造后使用的安全。

3.4满足旧建筑改造经济的综合效益

在旧建筑改造中,应注意整体建筑的经济效益问题,既要注意降低改造成本,减少材料的能源消耗,又要有利于减低运行、维修和管理的费用,还要考虑其综合的经济效益。在选用材料上应根据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注意节约用材,充分利用现代节能环保材料,在满足旧建筑改造设计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3.5整体性原则

旧建筑改造设计必须严格遵守整体性原则。这种整体性的要求是来自于多方面的。除了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其自身也应具有整体性。虽然各有特性,但彼此之间应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将个性纳入共性的框架之中,体现出一种统一的特质。

4.结语

建筑是历史的缩影,是现代文化的体现,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在可以利用的情况下都应该予以完整的保留与守护。老旧建筑改造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关键的因素是人的因素。有些城市因为要进行新的建设,就轻易把那些没有历史纪念性的旧建筑拆除了,这样做是对这个城市的不负责,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却没有想到长远的意义。一些没到年限的旧建筑的消失,不但是这个地区历史的消失,同时也更大的浪费了建筑资源。对某些旧建筑的改造利用,既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既可实现其经济价值的转移,又体现其文化价值的延续;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未来负责。因此在新形势下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老旧建筑的保护与重新再利用,对于我们建筑师来说是一个富有挑战并值得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语文教育观

下一篇宫腔镜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