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课程范例6篇

方剂学课程

方剂学课程范文1

关键词: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

一、前言

现代的食品工业生产中,食品添加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之一。食品添加剂课程是一门介绍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性质与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的科目,食品生产方面的从业人员对其掌握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食品工业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性。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食品类专业人才,必须加大对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的重视,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与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本文将分析当前高职教育中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阐述在教学方法上进行的实践与探索。

二、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对高职教育教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的目标转为旨在培养能适应行业需求的全面发展高素质专门型人才。因此,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的诸多不足也必须随之进行改革与完善。从当前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现状来看,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的滞后

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与相关研究的推进而不断增加与完善的,如新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公布后,课程教学的内容也需要及时作出调整。此外,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实际情况也与书本知识一同作为教学内容,如近年频频成为热点的食品安全问题,其中也有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应该涉及的内容。而目前来看教学内容还是局限在教科书内,主要介绍食品添加剂的性质与使用方法,很少提到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显然,目前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滞后于行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手段单一化

食品添加剂课程是兼具知识性与实践性的一门科目,在传授理论知识外,还要求让学生掌握作为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另外,即使是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合理地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也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与课堂教学两方面的效率。科学技术的发展让现代化的高职教育在教学手段上有了更大的提升空间,然而当前的现状是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师讲述为主,缺少让学生更加直观、主动地去感受所学知识应用性的教学手段,造成学生毕业后难以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局面。

3、轻视对学生思想的教育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的加工生产中最富有创造力与挑战性的因素,也是食品类专业的学生从业后常常会接触到的工作部分,更加关系着食品安全的重要社会问题。尽管食品添加剂知识具有如此的重要性,但由于其作为一门课程内容多、知识点较零散的科目学习难度较大,学生一般并不重视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学习。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转变学生对本课程的观念,让学生对课程意义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与认识就变得十分重要。而当前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中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大多缺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较低。

三、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上文中分析的目前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以下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观念教育三方面出发对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探讨如何进行改革与完善。

1、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优化首先要选用合适的教材,食品添加剂课程方面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种类十分丰富,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目标与学生情况选择相应的教科书。对于书本知识之外的内容,应该针对食品添加剂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其在当前食品加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适当补充。此外,教学内容要同时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理论知识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介绍,而实践应用的部分可以增加实验课,通过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以实践课或课后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走访食品添加剂市场与食品加工生产企业,让学生对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有更感性的认识。

2、创新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育中,教师利用教室的电脑与投影设备可以以更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如在备课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在文字以外还可以综合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元化的素材,让知识可以更直观地传达给学生。另外,课堂教学形式也要加大创新力度,如为了增加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学生自选主题进行小组讨论与发表,并回答老师与同学的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也可以事先布置问题的方式,让学生提前预习并在课堂上回答,锻炼学生主动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3、加强观念教育

要提高学生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优化教学内容与创新教学手段之外,最有效的方法是从根本上转变学生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与趣味性。教师可以从当前食品加工行业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带来的优势与使用不当造成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对如何正确发挥食品添加剂的作用、避免其使用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真正投入到对课程的学习中来。树立正确的观念不仅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有助于学生在毕业后作为食品行业的从业者培养对自己的职业的热爱与使命感,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四、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满足现代社会中不断提升的对食品加工生产质量与安全性的需求,培养食品行业具有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专门型人才,高职教育必须加大对食品添加剂课程的重视,并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寻求改革创新。因此,本文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并就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建议,为其改革与完善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蓝蔚青,丁卓平,孙晓红,等.基于高校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6(48):204-205.

[2]侯婷.高职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改革[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4(6):91-93.

[3]樊永华.食品添加剂课程的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6).

方剂学课程范文2

关键词: BB平台 成人高等教育 方剂学 混合式教学 自主学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教学平台正逐步应用于教育领域,对有效传播教学信息、更新教育理念与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起到了重要的促动作用。BB平台是Blackboard数字化教学平台的简称,是一种在线学习、辅助课堂教学并能交流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2010年,我校引入与开始BB平台的课程建设工作,并在全日制本科教学中推广运用。我结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介绍BB平台应用于方剂学课程教学的一些经验,为成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方案

1.1试点班级。因我院每年中医学专科专业招生人数少,课堂出勤人数极低,且学生多来自市四郊五县,上课学习路途远,故选定2013级中医专班作为试点班级,人数6人。

1.2试点课程。方剂学是中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我校方剂学课程为部级精品课程,具有教学大纲、教案、授课录像、课件、综合实验指导、自测练习、考卷等资源,对面向成人学生开设的方剂学课程建设已具备基础。

1.3教学方案。制定了《网络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和《网络课程建设标准》文件,规定了网络课程建设及教学要求、网络授课与面授的学时比例、运行方式、考核方式等。

2.网络课程建设

结合成人教育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及要求,开学前教师在BB平台上构建教学平台模块,以文本、图像、视频等形式展现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求,详见表1。

3.教学实施

其教学与考试安排详见表2。面授讲课主要阐明课程教学方式和要求,以串讲、复习、答疑为主,旨在解决学生自学期间的问题及满足更多的学习需求;BB平台学习主要是学生登录BB平台,完成视频与课件学习、作业提交、在线练习等,并及时查看通知公告,参与讨论;BB平台考试可用时间为一周,一周内未提交视为缺考,为方便学生答题,未限制一次性完成考试的时间,可允许多次尝试,并以最后一次尝试结果进行评定。

4.结果反馈

BB平台课程统计和成绩分别见表3、表4。

由表看出,除1名学生外,其他学生均按时完成课程学习,表现为:①在线点击数不高,讨论参与度很低,原因可能为成人学生因工作、家庭等因素已很疲惫,可利用学习时间不多,缺乏积极性,期望通过集中面授掌握课程重点及获取更多知识信息。②期末成绩较高,原因可能是成人学生都具有中医专业中专学历基础,多年从事医院临床工作,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备一定能力。

综上所述,BB平台对辅助课堂教学起到一定作用。教师借助BB平台开展教学,能更好地设计与安排课程,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针对性地讲授、提炼课程内容精华,通过平台自动完成评阅作业、试卷的客观题部分,并核分、加权计算、生成总成绩,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节省了教学档案的实体存储空间;学生能自我掌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有效解决单一面授学习带来的知识断缺和不连贯,使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逐渐能主动获取知识。总之,BB平台为成人教育提供了一个灵活方便的新型教学方式,为解决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供了良好渠道,我们会在成人高教课程学习中继续努力探索,逐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改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杜庆红,王谦,潘彦舒.Blackboard教学平台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32(1):37-38.

方剂学课程范文3

1药剂学的教学内容和专业的侧重点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技术科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现代药剂学除了基础药剂学以外,还包括有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化学药剂学,分子药剂学、工业药剂学和医院药剂学等。而一般本科院校药剂学的基本课程内容主要有药剂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药物剂型与辅料知识,制药设备;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理论,药物制剂稳定性理论,给药系统理论等;近十年来药剂学发展迅速,新技术和新剂型,如固体分散物技术,微球、微囊技术,脂质体技术等;新剂型包括缓控释制剂(骨架型、渗透泵、膜控释靶向制剂(磁性微球、微乳、基因靶向等),经皮吸收制剂,生物技术制剂(长效注),射微球、口服纳米粒等)知识和内容也成为药剂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1-2]。药剂学课程作为本科院校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等均作为专业必修课,分别在高年级阶段开设药剂学课程;由于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同,对于药剂学和其相关课程的开设时间也有所不同[3];如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于药剂学课程的掌握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药学专业熟悉和掌握的内容份量和程度比中药学专业更多和更深,药学专业一般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药剂学,而中药学专业一般开设课程时间为大三上学期;制药工程专业与药学专业对于药剂学课程内容的重点要求也有所差别,制药工程专业对于药剂学学习更多侧重于制剂及其设备的开发和技术,因此对于该专业开设药剂学课程时间主要集中在大三阶段,而且该专业学生前期已经学习了药剂学相关的课程,如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4-5]。因此针对此类学生的课堂教学重点以增强学生对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熟悉掌握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2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几十年来药剂学发展极为迅速,药剂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更新周期短。而本科药学专业的药剂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普通药剂学也即药物剂型概论,主要是讲述各普通剂型的特点、质量标准以及制备工艺等,使学生掌握普通药剂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生物药剂学,主要介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等,使学生掌握生物药剂学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这部分内容在生物药剂学和药理学教学内容中均有交叉。高等药剂学,主要内容包括物理药剂学、制剂工程、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的基本理论。这部分的内容既有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也即是物理药剂学的主要内容;也包括了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这三部分的内容从理论上来说由浅入深,与有些相关课程内容又有交叉[6-7]。如何提高学生掌握药剂学课程的学习效果,我们思考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对于药剂学课程内容的第一部分,推行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展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学与授课结合、围绕学生重点关注的实际问题进行开放式教学手段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药剂学课程的后两个部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重心,通过采用让学生提取预习相关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以本学科相关老师的研究方向为导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在前一次课程结束之前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教学内容,并介绍本学科老师在该方向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成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下一次课程的课题教学中,在讲述相关理论和主要内容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相关老师的研究方向以及与本节学习内容的结合点,最后采用老师总结的方式强化该章节的学习内容。我们发现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方面将学到的知识与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另外一方面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加强了与专业老师的交流沟通,也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校药剂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成绩一直在药学学科名列前茅,生源质量良好,学生素质逐年提高,可能与本学科对于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思考和改革有一定的关联性。

3因材施教的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体会

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的本科院校,药学专业已经创办了近四十年,培养了大量的药学专业人才,在本省乃至全国取得了一定的影响力。近十年来,药学专业在以招收高中毕业四年制本科生为主的基础上,每年还承担了为地方培养两年制的专升本的药学专业人才。而最近几年我校药学专业的招生划入一本招收,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提高,学生的数理化基础也较为扎实,但这类学生在药剂学课程授课以前,除了相关的药剂学基础课程学习以外,对药剂学的课程内容了解不多。我校招收的专升本学生,部分来源于本校的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专业毕业生,还有部分生源是本省高职高专的药学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少量学生是以化学为主要方向的师范类专科生,还有极少数是其他来源的专科毕业生;学生来源不同,专业背景也不同;而我校药剂学课的授课老师一般情况下承担本科药学专业的学生教学,但我校也有药物分析专业专科学生,有些老师承担了专科生的药剂学课程教学。针对这种情况,如何做好不同生源的本科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工作值得思考。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我们初步形成了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模块、不同阶段方式的创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我们的思路是对于专升本的学生,根据这类学生大多数具有专科阶段的药剂学相关知识学习的基础,在专科阶段对于药剂学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包括各种制剂的基本理论和处方组成、制备工艺和质量评价,以及制剂制备的基本实验技能,因材施教,以其具有基本药剂学的概念和理论及实验基础,我们在药剂学第一部分的模块化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以自学为主,老师辅导为辅;每一次课程尝试让学生讲述课程内容的形式,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评的教学模式;而在课程内容的第二部分及第三部分内容涉及到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剂型,这部分内容涉及到很多关于物理化学、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等与物理学基础、化学基础以及高等数学的相关知识,而专升本学生的数学及物理学基础比四年制学生的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此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讲授内容采取督促学生提取预习,授课时请学生首先提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老师再将重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介绍,在授课时针对理论性的内容及公式推导等难点及重点环节,采取反复强调,逐步阐述的方式,同时课后布置练习题强化对学习内容的领会和掌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学习成果。而对于四年制本科药学专业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数理化基础普遍较好,前期的课程中也学习了药剂学的一些相关内容。根据这样的背景情况,我们采用以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为主的学习模式,通过同步性的实验教学和引导性的科研教学为导向,提倡由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传授课程内容的同时,将药剂学科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的内容结合到模块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专业名词的英文也要求学生熟悉掌握,为学生阅读专业论文以及将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这种模式的教学,要求老师必须掌握课程教材之外的前沿动态,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授课安排上,内容讲授进度和顺序编排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和掌握程度,交叉穿插糅合。通过几年的教学摸索,发现学生学习药剂学的兴趣提高,不少学生在研究生阶段选择了药剂学作为自己的学习方向,教学效果也有所改善。

4结论

如何培养药学专业学生成为专业性和技术型的复合专业人才,药剂学科在其中担当了重要角色。因此,在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并不能固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互动互学,教学相长;根据不同的学生背景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均有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实践效果;同时也对任课老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得到了相得益彰的良好体会。

作者:孙黎 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云.基于创新教学的药剂学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5):238-239.

[2]崔福德,侯雪莲,杨丽,等.基于能力提高的药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2008,24(3):20-22.

[3]崔纯莹,崔国辉.药学专业本科生药剂学课程内容改革思考[J].药学教育,2007,23(4):21-23.

[4]陈亚,柯丽萍.因材施教提高药学函授教育质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3-24.

[5]陈钢,杨帆,罗娇艳,等.“多学科渗透”教学模式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中医药导报,2014,19(11):137-139.

方剂学课程范文4

1.理论教学改革内容

1.1传统制剂方法与现代制剂工艺的比较

中药制剂是我国的一门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是中华民族用药经验和理论几千年的总结。由于中药的种类繁杂及历史条件的限制,全国各地制剂方法千差万别,因此中药制剂工艺难以适应现在GMP的生产及要求,研究中药制剂技术、改进制剂工艺是中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基于这一原因,我们在中药制剂学授课内容上加强了传统制剂方法与现代中药制剂工艺对比教学研究,如牛黄解毒丸,传统的制作时间需5~7天,费时费工;现代制剂新工艺改为牛黄解毒片直接用粉末,压片,制成制剂,只需2—3天,大大节省了制剂时间,而改进后的制剂品各项指标基本与原工艺制剂品一致 [2]。为了鼓励中药专业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借鉴新的科技成果并应用于中药制剂学,我们自编了《中药制剂学实验教学教材》,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药制剂原理及现代中药制剂工艺研究的新成果及新进展,在阐明制剂原理的基础上,以中药制剂必然向制剂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等方向发展,使我国传统中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药材而充分发挥药效及疗效。

1.2加强中药制剂原理的讲授

由于中药制剂学原理的研究是中药制剂学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如果中药制剂原理讲清楚,那么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在中药制剂学的理论教学中,应重点讲授中药制剂的科学依据和各类药材之间的作用,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制剂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及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通过这种原理的讲解,可引导学生结合中药分析及中药化学等相关知识,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

1.3重视与中药制剂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及应用

中药制剂学与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分析学、中药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与中药炮制也密切相关,如中药大黄的酒制,延胡索醋制,以及有毒药理如川乌的水解炮制方法,以上目的或改变药物的作用或减少药物的毒性。再如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中药制剂标准制定可应用到中药制剂学课程的中药质量研究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以上方面的教学改革中,笔者充分利用本校在中药分析、中药化学等优势,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将其应用到中药制剂教学及实验中,如采用增加各种辅料解决中药易霉变及中药各种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改变中药剂型增加中药生物利用度,等等。在课堂讲授中,不断汲取这些相关学科的精华,引入中药制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技术,深入研究中药制剂机理,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和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中药制剂学与中药专业多门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不但中药制剂课程与其他课程密切合作,而且笔者与相关专业实验人员也进行合作研究,为中药制剂剂理论及实验教学的改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中药制剂理论教学改革

1.2.1多媒体与教学录像相结合

在中药制剂教学手段上,通过制作能够客观反映中药制剂学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录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在中药制剂学课程进行到“各论”部分时,应用中药传统制剂方法的教学录像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本门课题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中药制剂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提高中药制剂各种剂型的基本操作技能各实验水平。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消除了课堂单调的讲授方式,显着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制剂专业课题的兴趣。

1.2.2中药制剂理论及实验教学课题教学方式

方剂学课程范文5

【关键词】 药剂学,改革,教学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的技术学科,它作为药物制剂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制备工艺,是药剂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形式下,药剂人才的培养方向倾向于培养高校学生的职业性、技术性和毕业去向的基层性。药剂学这一门课程培养的人才是掌握适度基础理论知识和药品的现代化生产技能、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的能胜任药品生产、营销和管理等岗位的实用人才。据此,笔者结合我校情况总结了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革经验[1]。

1 课程改革

本课程全体老师构建了新型的药剂学课程教学体系,具体内容为以药剂学课程为龙头,以药物动力学、生物药剂学、药物新技术作为系列药剂学课程新模式的教学基础。该课程体系分为两个模块,药剂学1模块内容包括生药学、药动学和治疗药物检测,药剂学2模块包括药剂学、药物新技术和新剂型。药剂学课程体系的两个模块之间相互联系和对立,灵活实现了课程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统一。

2 课程内容改革

近几十年以来药剂学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技术的更新周期都比较短,因此药剂学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对教学课程内容进行改革。改革主要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改革上。经过改革之后的教材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教材基础是传统剂型,在此之上又辐射了药物制剂的配制、单元操作和新剂型,教材的宗旨是将各部分知识相互渗透又保持各部分的独立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有助于安排有特长老师的教学领域、有助于非药剂专业学生从兴趣和爱好出发选择学习内容。

课堂教学时数在不进行增加的前提之下,把落后、重复的教学内容删除,增加新的技术和剂型,目的是让学生对药剂学的基础理论进行较好地掌握,对药剂学的发展有良好的认识,对药剂学新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关系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让学生形成一个创新的思维[2]。

3 教学方法改革

将教学模式的中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积极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推广,实行多种新型教学模式结合的方法,例如讨论式、启发式和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等,这些教学方式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对双语教学进行推广,在课堂之上教学时使用汉语,每章总结用英语完成。汉语教学是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对专业术语和药物名称的双语教学。

4 教学手段改革

课堂授课全部使用多媒体。任课老师的备课方式是集体进行的,通过集体备课对教学的要点和特色进行研究,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参照不同章节的特点和要求。为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本着共享资源的原则老师之间互相交流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利用课件学习药剂学知识,课件的应用让学生在复习时有复习资料可查阅。

5 实验教学改革

将实验教学内容和医药行业的研发方向结合,让学生在实验课上掌握片剂、软膏剂的制备技术和新技能,学生的视野通过实验课得到了开阔。本校药学院购进了药剂学领域的先进设备,如离心造粒机、滴丸机、高压乳匀机等,新购进的机器在进行调试时进行全程录像,录像作为教学资料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了提高[3]。

实验指导过程中采用动画指导,这样的方式更加直观生动,学生掌握起来比较简单。药品剂型设计和制备实验专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首先开始查阅相关文献,自主设计实验内容,该实验在实行之后效果很好。药剂学的实践性也很强,药剂学专业学生通过实践见习可以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4]。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中,身临现场学习参观、亲自感受,这让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对课程的认识都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刻认识了课堂的知识和药剂制备的操作流程。

6 考试内容改革

考试内容的改革主要从教学方式开始,为避免学生单纯因为分数而考试,应该把学生成绩由期末笔试决定改变为多种方式结合得出学生成绩。主要的改革内容有:教学模式改革、考核模式改革、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学生的期末成绩由三个方面组成:期末笔试成绩、实验技能成绩、平时考试成绩。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要从实践和知识理论结合出发,通过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课堂知识才能培养出药剂学所需要的实用型人才。

7 结语

随着我国医药体制的发展和改革,现代化的医药人才越来越被国家所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刻不容缓。教师应该多在教学过程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以职业道德为指导思想,从教学大纲出发进行各方面的改革,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操作技能,体现出药剂学的特色,通过不断改革为培养实用型医药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药剂学教学改革探讨 [J].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6):36

[2] 黄庆德.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6):526

方剂学课程范文6

关键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添加剂 教学体系

一、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概况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形势[1]呼唤技术管理复合型的新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我国第一个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并于2002年开始面向全国正式招生,从而填补了我国高等教育在这方面的空白。随后在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16所高校开始招收该专业学生;2004年,教育部又批准吉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江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30所高校开始招收该专业学生[2]。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已有72所高校设立了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招生数量不断增加[3]。

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与计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食品质量与安全[1]是研究食品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中与人类健康及市场需求相关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应用型交叉学科,它以生物、化学及管理学等为支撑学科,以现代检测技术、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为主要手段,为全社会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市场化提供科学的技术管理保障。其培养目标应该是技术与管理复合性的新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人才的培养过去一直分散在农、医、理、工等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各不相同。长期以来,传统专业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重新检验检测技术,轻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这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当前形势和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要求,必须进行相应的改变[1]。

由于学科背景的不同,各高校对新时期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目标在理解上也有所不同,制订和构建的本专业培养计划各有差别,专业的培养模式往往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2002年底在西安召开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干课程研讨会上,各相关高校提出的主干课程汇集在一起达35门之多。教材建设存在一定问题,缺乏统一、规范的成套教材。当今食品科技类教材、图书日益繁荣,但是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教材显得不足,且与实际脱节,教材滞后、内容重复问题十分突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技术的进步,新的不安全因素会逐渐被检测和鉴定出来,从而成为新的安全隐患,食品安全问题并不会因为科技进步而“自然”减少。同时,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的培养中,普遍重检验检测技术,轻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已不适应当前食品安全的宏观形势和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要求,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4]。

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食品科学、微生物学、营养卫生学、毒理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食品原辅料及成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验、质量管理、安全评价、企业管理和科学研究并熟知国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标准的“通食品、强检验、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生物学、营养学、食品科学有关的基本理论,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与国际贸易中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加强食品生产技术管理、食品安全控制、食品分析检验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食品安全生产、分析检验、食品质量管理和参与食品国际贸易等方面能力。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

1.具备较高的社会道德水平和积极遵守食品行业法律法规的基本素质;

2.掌握食品科学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以及食品生产基本工艺、设备相关基础知识;

3.掌握食品营养与功能成分及安全性检验的基本方法;

4.掌握食品法规与标准具有在食品企业、市场和食品管理、卫生监督及国际贸易机构从事分析检验和质量评价的能力;

5.具备从事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理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综合素质任意选修课,以及实践性教学环节。

可以看出,石河子大学食品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侧重检验检测技术,轻过程控制和预防管理,并且在课程设置上对于食品原料性质和食品加工工艺的全面了解不够。这样的课程设置会使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对食品工艺和食品本身品质的变化了解不够,因此,很难客观地从一些质量安全事件中找到其引发质量安全的诱因。

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多,而课时有限,致使教学内容无法深入。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将食品添加剂分为23类,分别为:(1)酸度调节剂;(2)抗结剂;(3)消泡剂;(4)抗氧化剂;(5)漂白剂;(6)膨松剂;(7)胶姆糖基础剂;(8)着色剂;(9)护色剂;(10)乳化剂;(11)酶制剂;(12)增味剂;(13)面粉处理剂;(14)被膜剂;(15)水分保持剂;(16)营养强化剂;(17)防腐剂;(18)稳定剂和凝固剂;(19)甜味剂;(20)增稠剂;(21)食品用香料;(22)食品加工助剂;(23)其他。每类又包含多种食品添加剂,少则几种,多则达上千种。这就造成了《食品添加剂应用》课程的知识点既多又杂,且课时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与调整,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食品添加剂应用》主要讲授各类食品添加剂的概念、作用、使用注意事项,以及常用品种食品添加剂的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上课教材选用郝利平等编著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食品添加剂》,其主要内容包括12章:食品添加剂概论、食品防腐剂、食品抗氧化剂、食品着色剂、食品护色剂和漂白剂、食品调味剂、食品增稠剂、食品乳化剂、食用香精香料、食品酶制剂、其他食品添加剂及食品营养强化剂。根据我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其中的酶制剂在前期课程《生物化学》、《食品化学》及《食品酶学》中已较为系统地学习,其中的营养强化剂在前期课程《食品营养学》中已有较为详细的讲述,其中的食品护色剂、漂白剂、其他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面相对较窄,而内容又比较杂,考虑到课程学时的限制,也不作为课堂讲授内容,要求学生课外自学。

最终,发现学生通过对食品添加剂市场、食品添加剂企业,以及食品院校的调研,根据各类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具体应用状况,对本专业先修课程、后继课程的衔接性比较差,学生在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

2.缺乏实践环节,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极为重要。由于课时的限制,相对于食品添加剂方方面面的知识而言,教学内容仅以理性学习为主,我院的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中尚未开设相关实验环节。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现代食品加工中必不可少的食品添加剂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一方面,新理论、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科技发展使食品添加剂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深化。因此,应在保证食品添加剂课程中的基础理论、基本原理的框架不变、主要内容稳定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时补充、调整教学内容。注意食品添加剂的研究进展与市场动向、注重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研究,及时补充到教学内容中,使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食品添加剂》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极为重要。为了加强这门课的实践环节,因配套独立实验课程,研究食品添加剂的性能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验证性实验是巩固知识、训练技能的必要环节,适量的验证性实验必不可少,但涵盖多个知识点、多项技能和多种方法的综合性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理论教学,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力度不够。

随着食品添加剂行业和学科的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如食品添加剂新标准GB2760-2007[5]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复合食品添加剂、多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等新概念[6],以及微胶囊技术、生物酶解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都为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理论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传统的理论教学以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速度,笔者认为,以往的食品添加剂教学中,关于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结合介绍力度不够,不能反映本学科的发展和新信息。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依赖教科书的填鸭式教学,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行业和学科发展的最新成果,包括新概念、新技术、新产品等充分融入理论教学中,使学生掌握行业发展最前沿的动态,建立起解决问题的新思维。可以通过提出如:当前食品添加剂有哪些最新技术和新产品你认为发展趋势如何如何解决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等启发式问题,组织学生查阅资料,通过进行课堂分组讨论等主动态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食品添加剂前沿技术和理论知识学习探讨的兴趣,同时也大大丰富了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

4.闭卷考核方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成绩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教学活动都要进行成绩考核,但成绩考核不是目的,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手段,运用得好,就可以多方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保持学习动力。在我院的食品添加剂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闭卷考试的考核形式。学生为了通过考试,通常在考前突击复习以通过考试,考试过后,复习内容基本都以忘记,并不能达到本课程教学的目的。因此,考试方式迫切需要改革。

参考文献:

[1]励建荣,邓少平,顾振宇等.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教育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食品学报,2004,4(4):109-112.

[2]李雪琴,工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7(1):66-68.

[3]宋洪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战略研究[J].福建轻纺,2009(11):42-43.

[4]宋晓庆,李大鹏,陈义伦等.农业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设置[J].高等农业教育,2009(12):53-55.

上一篇病理学课程

下一篇混合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