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内容重点总结范例6篇

两会内容重点总结

两会内容重点总结范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B-0093-01

传统的政治教学课教学方法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等特点。要改进教学方法,就必须彻底打破这种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笔者将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政治教学经验简单概括为六个字:看、串、问、练、评、总。

一、“看”。所谓的看,就是指在上新课前,教师先让学生预习本节课将要讲解的内容,时间是15分钟。虽然我们平时总是强调,在上课前要先预习,但如果没有专门的时间给学生预习,那么真正能预习的学生是很少的。因此,笔者在课堂的前15分钟让学生根据将要讲解的要点(先列在黑板上)预习教材,此时,笔者会在学生中间适当地走动。利用这15分钟,笔者达到了两个目的――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又通过教师15分钟的“巡视”,使学生很快地从自由的课外活动转入纪律严明的课堂活动。

二、“串”。所谓的串,就是指当学生预习完本节课将要讲解的内容后,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和传授,时间是20分钟。讲解的主要任务是:一要帮助学生理清学习内容的脉络,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学习的内容;二要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让学生从微观上透彻地领悟考点知识。教师在串讲内容时,要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的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这样,学生不仅能接受所学的知识,而且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实践证明,让学生先花15分钟的时间预习,再进行串讲,要比45分钟的“满堂灌”效果好得多。建立在预习基础上的串讲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对教师串讲的内容进行思考,有利于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问”。所谓的问,是指教师串讲完教材中的内容后,让学生合上课本,就刚才所学的内容进行提问,时间是10分钟。及时的提问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检查学生所学的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对刚才学过的重难点和考点知识有意识地进行重点把握、重点理解和重点记忆。同时,由于学生知道教师在最后10分钟会提问,所以学生会认真预习而不会流于形式,在教师串讲教材内容时会认真听讲、认真思考。一方面,学生有点担心老师会提问自己,怕自己回答不出来;另一方面,学生又希望老师能提问自己,因为这是展示自己的机会。所以,这种课堂提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听课效果的有效手段。

四、“练”。所谓的练,就是给学生布置一些典型的练习和章节小测试。每上完一框题或者一节的内容,笔者都会布置一题或两题自己设置的题目(有简答题、单选题、材料题等),先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然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抽查式批改,并对学生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批示和提醒。另外的一种方式是布置课堂练习,请学生到黑板上来做,这种在黑板上的“练”可以让教师直接发现问题并当场点评。练习和检测是促使学生巩固知识、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的最佳、最直接、最根本的手段。

五、“评”。所谓的评,就是指对学生做的练习和各类测试进行点评。笔者的做法是:先进行大体的卷面分析(如对试题的深浅度、试题的特点、卷面的分值排布、各类题型的得分情况、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大体分析),接着,对学生做的每一道题(尤其是对典型题)进行详尽讲解和点评,对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点评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点评答题的格式、审题情况、答题思路、答题方法等。通过这样的常规性点评,学生的不良答题习惯会被慢慢克服,学生的答题能力和答题水平会得到提高。

两会内容重点总结范文2

二、总结的特点

(一)内容的自我性。

总结是自身活动实践的产物。它以客观评价自身工作活动的经验教训为目的,以回顾自身工作情况为基本内容,以自身工作实践的事实为材料,其所总结出来的理性认识也应该反映自身工作实践的规律。所以内容的自我性是总结的本质特点。

(二)回顾的理论性。

总结应当忠实于自身工作实践活动,但是,总结不是工作实践活动的记录,不能完全照搬工作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它是对工作实践活动的本质概括,要在回顾工作实践活动全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归纳出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的规律,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正是总结的价值所在。

三、总结的分类

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把总结分为工作总结、生产总结、学结、教学总结、会议总结等等。

根据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国性总结、地区性总结、部门性总结、本单位总结、班组总结等。

根据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月总结、季总结、年度总结、阶段性总结等。

从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全面总结和专题总结两类。

四、总结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一)标题。总结的标题大体上有两类构成形式:一类是公文式标题;一类是非公文式标题。公文式标题由单位名称、时间、事由、文种组成,如《××集团公司XX年度思想政治工作总结》、《××县XX年普法工作总结》,有的只写《工作总结》等。非公文式标题则比较灵活,有的为双行标题,如《增强体质,全面贯彻执行教育方针——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有的为单行标题,如《推动人才交流,培植人才资源》等。

(二)正文。总结正文的结构由前言、主体、结尾组成。

1、前言。即正文的开头,一般简明扼要地概述基本情况,交代背景,点明主旨或说明成绩,为主体内容的展开做必要的铺垫。例如:

“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干部强不强,关键在班长”。能否选配好支部“一把手”,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

在工作中,我们积极围绕支部班子建设这个重点,紧紧抓住配好支部书记这个关键,着力走好“选人”、“育人”、“用人”这三步棋,努力把工作引向深入。

2、主体。这是总结的核心部分,其内容包括做法和体会,成绩和问题,经验和教训等。这一部分要求在全面回顾工作情况的基础上,深刻、透彻地分析取得成绩的原因、条件、做法、以及存在问题的根源和教训,揭示工作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回顾要全面,分析要透彻.

不同类型的总结,内容有所侧重,全面性总结其主体包括两个层次,即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对于一般的工作总结,重点放在成绩和经验上。

总结正文的结构,主要采用逻辑结构形式。全面性总结根据过去一段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或者经验和教训的内在联系去组织材料。专题性总结以经验为轴心去组织材料。

3、结尾。可以概述全文,可以说明好经验带来的效果,可以提出今后努力方向或改进意见。例如:

通过上述工作,促使支部书记和班子整体作用的发挥。不少村支部书记提出“任职一届、致富一方”,也出现了一批“舍小家,顾大家”的支部书记先进典型。

(三)尾部。包括署名和时间两项内容。如果标题中已有署名,这里可不再写。

五、撰写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一)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工作总结中,常常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好大喜功,搞浮夸,只讲成绩,不谈问题;另一种是将总结写成了“检讨书”,把工作说成一无是处。这两种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的特点之一“回顾的理论性”,正是反映在如实地、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工作上,对成绩,不要夸大;对问题,不要轻描淡写。

两会内容重点总结范文3

关键词:导游基础 类比 联想记忆法

《导游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讲授,能使学生掌握旅游服务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掌握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是学生考取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和就业的主干课程。

《导游基础》课程内容涉及旅游与旅游业、历史小常识、旅游地理、民族民俗、四大宗教、古代建筑、古代园林、主要菜系和名小吃、风物特产、古代诗词与对联小常识、港澳台地区概况等十二大类内容。本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其他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加之我校中职生学习能力有限,知识储备不足,如何有针对性地学习《导游基础》课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取得国家导游员资格证书,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笔者多年对《导游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证明,简单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

针对课程特点,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灵活掌握学习方法,从而使枯燥的学习变得鲜活生动。笔者认真总结日常教学,现提出几点教学方法以供探讨:

一、同类知识对比记忆法

在《导游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各章节内容虽各有侧重,但同类知识则有相似的特点。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教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对比记忆。例如:在第二章《中国历史小常识》的讲授过程中,小知识点繁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张冠李戴、概念不清的情况。以第二节《思想文化》为例,就出现了很多“古代圣人”的内容,他们都散乱分布在各个章节,不好记忆,如果进行总结,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就容易多了:

又如:在第三章《中国旅游地理》中,学习了许多风景名山,这些风景名山中有许多都可以观看云海,那么就可以让学生总结提及可观云海的名山有哪些。学生总结如下: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台湾阿里山。这些都是非常正确的。再如在第四章《中国的民族民俗》的讲授中,仍然要求学生按照此种方法进行对比总结。这一次笔者让学生总结具有嚼槟榔习俗的民族有哪些(学生总结:壮族、黎族、傣族)。这样分类对比,要求学生不止停留在知识学习的层面,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和总结,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抓关键词语强化记忆法

第七章《中国古代园林》章节中,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一直是导游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知识点。正确区分掌握关于“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透景、借景”等知识,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以往教学,只是简单地进行区分和讲解,学生遇到相关的题目,总会出现因概念不清而导致的失分现象。以“夹景”为例,课本中的定义为:当风景点在远方,如果视线的“两侧”空荡无物,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就会使远处的风景点显得诗情画意,这种构景方法叫夹景。“两侧”即两边、两旁,所以强调在遇到同类题目时,要注意查找具有“两侧”意义的字样。“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在讲授框景知识点时的举例,结合框景的定义:园林中建筑的门、窗、洞,或乔木树枝抱合而成的“景框”,往往把远处的美景包含其中,似一幅图画,这便是框景。诗句中的“窗”字,在这里就给远处的风景镶上了美丽的画框,这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联想记忆法

在第四章《中国的民族民俗》章节的授课过程中,因我国民族较多,其中又涉及大量的关于各民族服饰等方面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混淆。针对这类情况,可采用联想记忆法区分记忆。以蒙古族的服饰为例,在讲授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在投影机上投射出蒙古族服饰,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分析蒙古族服饰的构成。假设一个蒙古人走来,他的服饰有哪些呢?只见他头戴首饰,身穿长袍,腰系腰带,足蹬皮靴。这样描述,一个身穿蒙古服饰的人物的形象就刻画得栩栩如生,学生也就不会将它和其他民族的服饰相混淆,这是联想发挥了作用。笔者认为,这样做比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两会内容重点总结范文4

一、数学课堂教学结尾环节的功能

课堂结尾是教师在教学任务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三维目标进行回头看,对课堂目标掌握情况的重新认识,从而实现再总结、再实践,让知识达到升华的教学环节。 数学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本节教学内容的总结和拓展,又是下一节内容的铺垫和准备。 因此,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结尾,不仅给完美的课堂画上一个句号,更可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数学课堂结尾的几种方式

1.知识归纳,总结新课

这种方式是课堂结尾的一般方式,适用于大多数的课堂结尾。 它能使学生在新课教学之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教师利用简洁精炼的语言、图标,言简意赅地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把握重点。 如我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将本节总结设计为:A. 学生填表说明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B.怎样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设计不仅有对本节课重点内容的归纳,更有方法上的总结,可谓抓住重点,提纲挈领。 类似于这种以表格的方式进行高度的概括来进行总结的结尾方法,既形象直观,又容易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内化自身的能力。

2.把握关键,开展训练

新课教学完成后,教师结合教学实际以及教学内容,针对教学重难点,精心编制一些训练题,组织学生开展训练,也可起到强化本节内容,结束新课的目的。

如“不等式的性质”这一节,由于内容本身比较简单,很多学生对其掌握较好,再加上临近下课,学生思想上容易产生懈怠情绪。 如果此时教师仍然采用知识归纳的方式来总结,则很多学生不感兴趣,效果自然也不会太好。 而教师此时如果将本节课的“不等式的性质”巧妙地编制在几个题目中,通过习题的解答来强化对知识的巩固,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还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如我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设计了如下的几个小训练题,用以小结本课:

A.已知不等式kx > k的两边都除以k,得x

B.有学生将不等式3x > 6x的两边都除以x,得3 > 6。 你能指出他错在哪里吗?

C.不等式-2 > x,将其变形后的结果是什么?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呈现,基本包含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对问题的分析中,深化了对本节内容的理解,相对于简单的语言总结,其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3.知识对比,挖掘本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比较是人们了解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有效识记的重要方法,它可以让我们从事物的本质上来把握记忆对象。 在数学课堂总结时,运用知识对比来作为结尾,将相关知识进行比较,让学生在知识的异同中把握问题的本质,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涵的了解。

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相似之后,很多学生容易将其判定与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混淆,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的教学结尾时,占用一点时间将二者的概念、性质与判定进行对比与比较,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加深对两者知识的印象,从而避免了知识之间的负迁移。

4.设置悬念,回味无穷

精彩的结尾,犹如评书讲解,总是在关键时刻戛然而止,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让人产生欲罢不能、一探究竟的欲望。 数学教学的结尾,如果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新课,可以在课后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5.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两会内容重点总结范文5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回顾、整理、归纳以及深化,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是经过多年实践得出的结论。这样做符合学生记忆遗忘曲线的特点,教师反复强调可以帮助学生认真回忆所学知识,减缓学生遗忘的速度。除此之外,小结是对所学内容的一种精简概括,从内容上讲它更近似于教学框架,小结式讲解可以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知识框架,深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一、数学口诀式细节总结

数学是理科学科,它所考查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可以发现许多规律,但是学生要想真正理解并记忆这些规律、定理是非常难的。如果配上简短顺口的口诀,这些规律的记忆就会变得简单一点,学生花费在记忆上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样学生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减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都知道在进行加减法运算的时候需要位对位,从个位开始,满足10的时候就向前进一位,而不满足的时候就向后退一位。之前学习的是整数之间的减法,但是这些数都是不含零的数。所以,在教授减数与被减数至少有一个含零的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之前教学的结论,帮助学生学习减法中含零的知识:“零减几,需注意,前者借一再减几。”学习这个口诀之后,学生就知道在有零的时候需要向前一位借一,然后再运用减法。而借一位的则需要减一,最终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口诀帮助学生掌握了减法的本质,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很大提升,他们在完成课堂布置的数学作业时也很少出现错误。正是因为运用口诀给学生进行小结,学生才能够轻松理解这些知识点,所以口诀法课堂小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重视这一方法的运用,通过口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对比式总结可以收获奇效

学过数学的都知道,数学知识的联系非常紧密,从小学数学到大学数学,这些数学知识都是一环紧扣一环,学好一环的知识可以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样的,如果一个部分的数学内容没有掌握,那么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就会困难很多。正是因为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性,所以对比法可以运用到课堂小结中。小学数学前后两个章节的内容完全可以用来进行对比,因为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教师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清两者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知识的时候,结合长方形的知识给学生讲解正方形的知识,正方形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长宽是相等的,所以正方形完全可以使用长方形的公式计算周长、面积,它有着与长方形相似的结论,但是却也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对比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为了充分提高对比教学的效率,教师最好运用表格对比法,在一张表格上将要对比的事物展示给学生,在前面标注需要比较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表格对比会更加直观,除此之外,表格对比会更方便学生记笔记。学生在记笔记的时候,这张表格就是他们记忆的框架,一旦遗忘,他们可以很好地进行复习,记忆效率自然会得到明显提升。

三、总结概括式教学

课堂小结最全面的一种方式就是总结概括,教师小结的内容已经不再局限于每一节的内容,而是每一章甚至一本书的小结。这种课堂小结一般运用在学习完一章之后,教师会总结这一章的学习内容,将这一章主要的知识点提出来,然后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衍生,最终将章节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归纳到其中。对学生来说,教师这种总结概括的教学非常利于他们学习,因为许多学生虽然学习非常认真,但就是不能抓住学习重点,总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做无用功。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小结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应该怎样学。比如,在学习“对称、平移与旋转”这一章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进行概括性总结。首先,这一章分为四节,分别为轴对称图形、镜子中的数学、平移与旋转以及欣赏与设计,从章节的标题中可以看出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对称。其次,就是平移与旋转。轴对称、平移、旋转这三者是图形的变换方式。然后,再结合每一小节的内容进行细分,最终将整个章节的知识点完整地展现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对课堂小结非常感兴趣,他们认真记录笔记,每一个人都在认真思考。

两会内容重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等院校;微机原理;单片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2)07-0074-03

0 引 言

微机原理及应用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现今大多数院校自动化、电气自动化等信息工程类专业的重要课程。微机原理偏向于原理性的介绍,涉及的实验比较简单;而单片机则更偏向于应用性,涉及的实验较多。这两门课程的实验过程及使用的芯片及编程的的方式非常类似。大多数院校选择先开设微机原理的课程,在随后的一个学期开设单片机的课程。这样的选择在逻辑上没有错误,可毕竟这两门课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又有各自的特点。微机原理和单片机的内容既相关又有明显的区别,前后开课会使得学生可能产生忘了前面、记不住后面的感觉,同时两门课的相似点又使得学生区分不清,对内容产生混淆。而实验的环节,用的实验箱不同,虽然芯片不同,学生也仅仅为做而做。在实际教学中,会经常碰到学生提出“微机原理的汇编语言编程要分段(segment),而单片机的汇编语言编程为何不分段”、“微机原理课里的标志寄存器有16位,为什么单片机里才有8位”等问题。此外,这两门课一般都由同一位教师讲授,教师备课时不由得对比着备课,在教学中自然把两门课相关知识点进行描述或比较,使得单一门课程的教学时间无形中被占用。对此,以笔者实际的教学经验,现对这两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一些探讨。

1 课程改革思路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的原理和结构,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一款比较经典的CPU和以该CPU为中心的总线、存储器存储过程等数据处理以及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的方法;同时,还涉及了诸如8255、8259A等一些芯片的运用及接口编程知识,微机原理及应用偏向于原理性的阐述。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是针对某类型已经非常成熟的单片机型号,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单片微型机以及针对实现不同的功能进行编程的知识,该课程更偏向于应用。

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既有很大交叉,又有各自的特点:微机原理及应用理论更系统,单片机应用性更强。独立开设两门课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知识点的重复和各自重点的缺失。由此,针对这两门课程授课过程中的不足,笔者有了对这两门课程进行改革的想法。即:同步开课,结合实际教授理论内容,合理分配实验学时等。

2 教学方面

2.1 教学内容

在理论教学方面,笔者对微机原理和单片机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微机原理基于冯·诺依曼结构,这种理论更易于学生了解计算机体系和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方式;单片机本质上也是计算机系统,只是性能弱,功能单一。因此,在理论讲课过程中,应该以微机原理为主,同时针对微机原理和单片机的明显不同,比如同是45H,在微机原理中是立即数,在单片机中是存储的地址等,在这方面加以重点讲解。微机原理的内容较多,涉及面广,如果对知识点面面俱到,不仅时间不够,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肯定不高。单片机原理课程主要基于80C51单片机进行讲解,并介绍单片机的特点、在片资源、汇编语言编程、片内接口及中断、通信及A/D、D/A转换等。在这当中,肯定会遇到一些和微机原理相冲突的地方,不论讲解与否,势必会影响到后续课程讲授的连贯和流畅,因此,必须要对相关内容进行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