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协会工作计划范例6篇

秧歌协会工作计划

秧歌协会工作计划范文1

一、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文化惠民”村村行活动

1、实施重点镇(办)、村(居)文化亮点工程。着力抓好部分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的建设,更新硬件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档升级,以点带面,扎实推进,努力打造2个一级镇综合文化站,3-5个亮点村文化活动室。同时,继续开展“五有”文化村庄创建活动,确保年底前全市所有村文化大院达到“五有”标准,切实推进村庄文化建设有阵地、有器材、有队伍、有活动、有档案。

2、城乡结合,全面推进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建设。一是在进一步完善已建成632家农家书屋的基础上,新建135家农家书屋,做到农家书屋对我市农村的全覆盖。同时,建立健全以市图书馆为中心,以全市各镇、村农家(社区)书屋为覆盖面的图书借阅网络,建立内部图书借阅系统,以增强我市图书的流动性,增加市民的阅读空间,更好的服务市民。二是打造社区文化示范点。新建39个社区书屋,从图书管理员岗位培训、图书购置配送、社区书屋硬件更新、图书借阅制度建立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社区书屋环境和谐化、管理规范化、人员素质化建设,全面推进社区书屋建设。

3、积极推进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协助、协调有关单位,大力抓好市民文化中心、会展中心的建设,努力打造高质量、高标准、专业性强的样板文化工程,使其成为我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新亮点,市民文化活动的新乐园,并为中国艺术节搭建符合标准的舞台。

4、抓好以送戏曲、书画、图书等形式送文化下乡活动和以现场指导和培训班为内容的文艺下乡辅导活动组织,其中送文化下乡不低于200余场次,送戏下乡不少于120场,新建5出基层群文辅导点,开展文化下乡辅导培训不少于2000余人次。同时,指导镇(办)村(居)围绕全市和各镇重点工作,举办各项形式的文化节、艺术节、读书月等大型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5、大力开展公益电影“四进工程”。按照上级要求,继续实施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确保完成每月每村放映一场公益电影的任务,全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不少于9756场。同时,按照“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思路,深入推进公益电影“进村庄、进工厂、进学校、进社区”工程,全面扩大公益电影放映覆盖面,扩展观众群体,活跃市民文化生活。

6、积极配合市文明办开展的“五风”推树活动,以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总抓手,以镇(办)综合文化站和村(居)文化大院为载体,组织文化馆、图书馆、茂腔剧团、画院、电影公司等单位,开展以文艺演出、电影放映、图书阅读、书画赠送以及文化辅导为内容的“文化服务村村行”活动,并籍此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计生薄弱村以及党组织联建村的对口帮扶工作,助推全市“五种新风”推树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以重大文化活动为抓手,打磨精品文艺节目,不断提升文化艺术创排和演出水平

1、抓好以新春晚会、正月十五秧歌会和焰火晚会、五一、国庆文艺演出等为代表的节庆文化活动组织和以秧歌比赛、年广场文艺周周演等为代表的特色文化活动组织,以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及年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庆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扭起大秧歌,激情颂党恩--年秧歌大赛”、“永恒的旋律--纪念建党90周年红色歌曲大合唱”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文艺活动精品,活跃市民文化生活。

2、举办群众文艺创作汇演,挖掘民间艺术人才。举办《星光耀--首届全市群众文艺创作汇演》活动,以自编自演的民间文艺作品为主,以挖掘民间艺术人才为目的,着重调动民间艺术人才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并挑选有潜力的节目进行精心编排、加工,为中国艺术节、第三届中国秧歌节储备人才和节目。

3、围绕着年秧歌大赛及茂腔票友大赛的举办,按照推陈出新的原则,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打磨和创排秧歌舞蹈和茂腔剧目,不断提升创作档次和表演水平,积极邀请省内知名艺术家为我市精心指导和编排一批具有鲜明特色、时代性强、地域文化气息浓厚的文艺精品,力争为第三届中国秧歌节、第十届中国艺术节选送优秀节目。

三、以产业转型为契机,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

1、抓好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市场日常监管,对各门类文化经营单位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进行重点布控,形成市场监管的高压态势。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服务水平,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继续扩大政务公开,提升行政审批效能。严格实行行政许可公示制度,强化网吧、歌舞、游艺娱乐场所的行政许可前监督、指导,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主体准入、运行和退出机制,严把市场准入关,做到依法审批、阳光审批。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加快文化市场诚信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营主体之间、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营造公平竞争的文化市场环境。

2、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组织领导,筹备成立文化产业发展组织协调机构,抓好我市文化产业的调研,分类、统计上报和重点培育工作。在此基础上,要依据特色实施资源整合,重点扶持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加快文化资源向社会效益的转化速度。一方面要重点打造秧歌会、中国秧歌节以及胶北桃乡旅游文化节、大白菜节、洋河采摘节等一批节会产业品牌以及以“城隍庙民俗文化、秧歌、茂腔以及油画”等为代表的“非遗”产业品牌;另一方面要依托自西向东的“三里河文化遗址-高凤翰纪念馆-城隍庙-三里河主题公园-市民文化中心-会展中心-中国秧歌城-文化市场-少海新城”的“文化旅游产业链”,通过融入市场元素,努力引进和培养一批有发展前途、综合实力较强的文化产业项目,尝试逐步构建文化产业基地和特色文化产业群。

三、以保护和利用为着力点,不断强化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努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1、扎实推进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工作。年是为期三年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最后一年。要在进一步搞好文物普查的基础上,扎实搞好所有普查成果资料的整理、归档和录入工作,建立文物普查电子地图和信息管理数据库,健全基层数据化管理制度。同时加强田野文物保护工作,抓好市、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建设,按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要求,完善文物安全责任制,与基层责任单位签订《文物保护责任书》;健全文物保护队伍,定期举办队伍人员培训班,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加强日常文物巡查,对出现的毁坏、遗失等问题及时上报。同时加强旧城改造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将文物保护工作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环节,力争纳入行政服务大厅,实行审批前置。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合理利用。一是积极挖掘、整理,做好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对八角鼓、剪纸、城隍爷出巡以及布老虎等相关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其中将八角鼓、剪纸申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城隍爷出巡、布老虎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是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在已有示范点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切实为秧歌、茂腔做好人才储备工作。三是依托秧歌研究会和茂腔研究会,重点做好秧歌、茂腔这两大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整合和传承保护,并将之作为的文化城市名片向全国推介。

四是要从师资力量、器材配备、待遇补助等方面加大对“茂腔、秧歌艺术班”的投入和管理力度,全力打造一支专业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茂腔、秧歌艺术传承队伍。

五、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平台,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树立文化广电新闻出版队伍新形象

实施人才兴文战略。要适应机构改革后的新形势,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充分履行好职责,搞好服务,为推动全市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一是编制实施文化系统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重点实施文化人才建设“七大工程”(文化名家培养工程、文化艺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引进工程、优秀青年文化艺术专业人才扶持工程、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工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工程、文化党政干部能力建设培训工程),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文化发展、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二是以深入推进“文化讲堂”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干部职工队伍的学习教育和培训管理,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高、工作作风硬、工作能力强的综合性管理服务队伍。三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专业艺术、经营管理和文化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重点强化高层文化创意人才培训,培养一批文化创意领域的领军人物、文化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六、以文化讲堂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和党风廉政建设

秧歌协会工作计划范文2

关键词:长治地区;秧歌音乐;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J 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72(2007)01-0021-04

据史料和当今戏曲界形成的共同观点一致论定:全国戏剧种类约有360个,而山西省地方戏曲形式有52个之多,占总数量的七分之一。所以,“中国戏曲艺术的摇篮”之誉冠于三晋故土,此言不虚。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钟灵毓秀的人文气侯,使得黄河母体文化与太行载物厚德在解州(今运城)关汉卿、阝奥 州(今河曲)白朴、太原乔吉、平阳(今临汾)石君宝、郑光祖等梨园名流笔下生动并弘扬起来。去了的是远逝岁月,留下的是幽幽文化香火,至今依稀在书本与民众的口耳中。依据著名戏曲声腔研究专家寒声老先生把这个多剧种之乡上所呈现的分门别类言:有吟诵体戏剧,如晋南锣鼓杂戏和晋北赛赛;有吹腔戏,如成为绝响的上党罗罗腔、赚(或卷)戏、孝义皮影纸亮子;有尚保存了宋、元某些词曲结构的套曲体戏剧和眉户一类联曲体戏剧;有清戏之类吸收早期板腔体的戏剧;有尚在徒歌干板演唱的高平干板秧歌,汾孝干板秧歌等秧歌小戏;有襄垣、武乡秧歌、壶关秧歌一类初期板腔体戏剧;更有号称山西四大梆子、上党大落子和濒临绝灭的上党皮黄一类纯粹板腔体戏剧;以及加了丝弦的祁太秧歌、左权小花戏和沁源秧歌之类由民歌专曲体转向一曲多用的秧歌戏或民歌体小戏……

全国360余剧种,可谓济济一堂。如何区别开来?按行政区域划分,用每一省的简称命名:四川为川剧、云南称滇剧、吉林是吉剧、山西为晋剧、陕西人号称八百里秦川,叫秦腔。京剧是国粹,代表中国,自不待言,同前列共为大剧种,而地方戏曲形式有着称谓诸多的名称。

我们当以何分辨剧种? 生、旦、净、丑,当以脸谱、髯口明之;相貂、乌纱、王冠、三环套应用形状名之;山、水、龙、凤,观众心中早已了然;并且,这一些在每一个剧种里都会有角色、服装、道具、布景和表演程式,同样也有自己的乐队或大或小;但不同的是乐队演奏的乐音,各有千秋。

剧种的分类以什么为依据?自然应从音乐、唱腔、剧目、表演上的特点去考虑。首先是音乐唱腔,因为它是识别戏曲剧种特征的主要依据。①

遵照寒声先生的说法:在晋东南地区有8种秧歌名称,都以地区命名而加以识别;其中壶关秧歌又是从长治县西火干板秧歌演化而来,襄垣秧歌、武乡秧歌同属襄武秧歌,故把它们分为襄武秧歌、泽州秧歌、沁源秧歌、潞安秧歌4种。上世纪90年代初期,撤销晋东南地区行政建制,原南五县沁水、晋城、高平、阳城、陵川划属晋城市。

今之长治地区只有沁源秧歌、襄武秧歌和西火干板秧歌。

一、西火干板秧歌

西火干板秧歌脱胎于迎神赛社活动中的院本和队戏,已有1000多年历史,作为戏曲的一个支脉,它同样有娱人和祭祀的作用。在古代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长治县境内神庙很多,如西火的天下都城隍庙等,每年于农历四月和十月要进行春祈秋报的迎神赛社活动。

院本戏的主要特征:以说为主,配以简单的锣鼓点使之成戏。起始的西火干板秧歌承袭了此一演出特点,在而后的发展过程中,加入韵,形成散韵兼有的特点,又为提高观赏性,在部分主要语句上辅以曲调,改为唱说结合的形式,以七言格为主,兼有十言格。

西火干板秧歌产生于长治西火、壶关赵屋一带。两地矿产丰富,铁业制作加工业比较发达。打铁匠人生活不断,甚是兴隆,这些工匠主要生产钉鞋钉等日常生活用具。钉鞋钉共7个棱角,每一个角需打两下才可成形,为解除劳动苦闷,铁匠在每打一下用“哼”、“呀”来和节奏,就形成了西火干板秧歌最初的上、下句七言格的毛坯小调。此一说法,在当地甚为广传。句式中间有固定的打击乐相接,没有管弦乐器伴奏,故称为干板。由于干板秧歌的单调性,经后来地方艺人的尝试,逐渐出现了弦乐的伴奏,从而演化成而今的壶关秧歌、高平秧歌、州底秧歌,范围也从起初的发源地长治县西火镇一带,迅速遍及壶关、陵川、高平、沁水、襄垣、沁县等地。

壶关县于1960年10月成立专业秧歌剧团,音乐工作者在老艺人协助下,于弦乐的伴奏基础上,又陆续吸收了许多民间小调、小曲,并借鉴上党梆子、上党落子的一些唱腔、唱法,才形成今天的西火秧歌的唱腔音乐。

西火干板秧歌的上下句落音均为徵,也有上句落徵,下句落商的结构,中间过门以打击乐相连。乐队有文场、武场之分,武场乐器有:二簧鼓、大锣、小锣、钹和梆子(长方形,内空);文场乐器有:中音板胡(头把)、二胡(二把)、月琴、琵琶、扬琴、三弦、笛子等;乐队指挥乐器为堂鼓。唱腔主要是板腔体,分为平腔和州腔两种唱法;行腔板式计有:慢流水板、长流水板、三板、喊板、悲板、花腔等,但其声腔中的柔软度不足,高八度缺少弹性。

西火干板秧歌的音乐基本特征在于:小锣定音、徒唱起结、击乐串缀;行腔讲究平(唱)骤(唱)结合,以切分音节奏结束。由于没有弦乐器的伴奏,它行腔吐字更为自由、豪放和粗犷,没有一般戏曲结构程式的严谨、讲究。

西火干板秧歌的唱词诙谐风趣、通俗易懂,道白也全用方言,浓郁的地方风味、芳香的泥土气息,全然化解不开;再则,行当以“三小”(小生、小丑、小旦)为主,表演生动活泼,内容以家长理短为要。

清末民国初时,长治县三分之一的村庄有秧歌会。②在每年正月十五的社火活动中更是其大显身手的良机。劳苦一年的民众迫切需要一个让自己休息和调整身心的平台,以显示自己的才艺。当时能唱秧歌者很多,以致于民国5年的知县康佩珩的太太跟着周南村的秧歌会一次看戏达30余场。③

为纯民间小戏(又称地圪圈戏)的西火干板秧歌,往日辉煌不再,现已无一个专业的秧歌演出团队,更没有专业的从业人员。而今,会唱的人数骤减至几十人,服装、道具更无从谈起,濒临消亡边缘已是眼前之景,客观地看,《雇驴》、《苏姐姐梦梦》、《打酸枣》、《双许亲》、《打油堂断》等所特有的剧目被束之高阁,时已至矣!

二、襄武秧歌

襄武秧歌,是襄垣秧歌和武乡秧歌的总称。它的起源未见文献记载。据唱词中考证,大约在300多年以前的清代初期,就有它的萌芽,有“早期戏馆换新装,半杂秧歌侑客觞”为证。④又有襄垣“挑高”秧歌里,流传一段唱词:“如今世道真稀罕,头发长短有人管:汉人蓄发祖上传,龟孙剃发去归满”。

“挑高”,是一种二人对唱形式,一人摇响环,一人撑雨伞,你唱我和,即兴演唱。二人竞唱,越挑越高,故名“挑高”。而后加入打击乐器,发展为挑高秧歌,在襄垣、武乡一带流传广泛。

据老艺人王根戌(1878年生)等口传,大约在雍正年间,有人把“挑高”与襄垣曲艺“小板鼓”、“莺歌柳”等唱腔相互渗透,唱出一种新的腔调叫:“干板秧歌”(无弦乐伴奏)。至乾隆年间,才有一把呼胡伴奏,逐渐出现了角色,发展成为广场秧歌(襄垣叫“地圪圈”秧歌,武乡叫“跪腿”秧歌)。⑤

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前夕,名艺人马先和、张天才、祝有人等将原来一气呵成的“一口腔”改为音强距离较大的“三滴水”,这一唱腔长于抒情,节奏感清晰、明朗并强烈,颇受听众赞赏。在全国解放以后,襄垣秧歌作出大胆的可喜尝试,根据所表现的人物和性格,深入挖掘传统唱腔,适当吸收上党梆子、上党落子和其他戏曲的养分元素,创造出襄武秧歌的数板、散板、花音垛板等板式,成功地运用了合唱,革新成功3/4节拍板式。

在130多出传统剧目中,“三小”为主的占大多数,以表现男女爱情、婆媳口角的内容为多,各行当唱腔以本嗓为主,不用或很少用假嗓,起高落低中间平,由高到低跳动性很大(十三度)。襄武秧歌属板腔体,徵调式,常用2/4和4/4节拍。传统板式有:叫板、快板、哭板、慢板,及后来加入的大板、摇板、散板、数板、圪联板、花音垛板等。

文场乐器以二簧、二把、呼胡为主,三弦、唢呐辅之。近年来陆续增加了笛、笙、板胡、二胡、扬琴等。弦乐多用碎弓演奏,打击乐节奏性强烈。激烈处铿锵明快,缠绵处宛如九曲慢流小河。

在长治地区一带,襄垣秧歌以《小二黑结婚》、武乡秧歌以《王贵与李香香》、《老八路》等剧红极一时。当今景况萧瑟秋风,实为凄凉,两县已无专业演出团体。

三、沁源秧歌

沁源秧歌,是在抗日战争中由民间歌舞发展成为一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小剧种,当地称它为“沁源小调”。它在没有形成剧种之前,做为一种自唱自乐的民间歌舞形式,大约有200多年的历史,活动范围在该县的城关、郭道、麻巷、韩洪一带。

沁源秧歌既无职业班社,也无弦乐伴奏,剧中也无行当之分。但它却有200多个曲调,经常演唱的有40多种,如:曲调明快、宜于表现豪放、爽朗感情的“卖芫荽”;长于表达悲愤情绪的“大哭妻”;大小“观灯”,则曲调欢快,用于高兴、喜悦时的心情为佳;另外,还有“摸牌”、“平调”、“梳妆台”、“卖樱桃”等,都具有不同的表现性能。

沁源秧歌的音乐属多调式民歌体。它的曲调大部分是4句为一个乐段,但也有两句和3句半的,如:“小白菜”、“游河湾”,也有甚至7句或8句为一乐段,如:“混江龙”、“观灯”。“大哭妻”属散板形式。乐句之间、乐段之间没有过门,只在每4句之间用打击乐衔接,而后经戏剧音乐工作者精心设计,在乐句、乐段之中出现了一些伴奏过门。

沁源秧歌的伴奏只有打击乐,有“花鼓(即腰鼓)、镟子、锣、钗等。成为剧种后,才加入板胡、三弦、笛子等管弦乐器。

沁源秧歌今天景况与襄武秧歌、西火干板秧歌的进展殊途同归,实可谓难姐难妹,令人忧心。

目前,国际上最为响亮、时尚且前卫的口号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接轨。把我们这块土地上盛行的一句老话:马有马道、驴有驴道讲出来,此刻倒有静心反思之郊,细细品来却又有哲学的辩证含义。

何意?

颇有万民齐步走康庄大道的这些国际口号,何其荡人心肠、大气磅礴,可是阿富汗和美国、日本的经济可能一体化吗?强国的富翁、资本家山珍海味、呼风唤雨之际,那些凄苦伶仃、家破人亡的非洲孤儿呢?他们敢和国际把轨接上,真是岂有此理!

何妨返回头来,看看我们的做法:

2006年6月,长治市上党梆子剧团携《闯幽州》、《汉阳堂》等4台大戏晋京慰问演出,曾使痴迷于皮黄、梆腔者一票难求,赞誉如潮,此中若离开长治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莫不是一枕黄梁!

2006年8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中国傩戏学研究会、长治市委、市政府共同举办了“迎神赛社和上党乐户文化”国际研讨会在潞城贾村举办,全球120多位专家、学者欢聚上党古城,亲眼目睹失传几十年后,又以原生态形式呈现仿古表演,令多少专家留恋不舍!

舍近求远的想与做,在当今市场经济中,太不经济了,此刻的“拿来主义”,方显其真正的价值,无论是人,还是财!

参考文献:

[1]寒声.《用科学态度研究戏曲剧种》[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月第1版.

[2][3]《长治县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4]清•陆又嘉.《燕九竹枝词》[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

[5]向文瑞、刘育华《富有革命传统的襄武秧歌》

Expounding on Yangko Music in Changzhi Area

Wang xun

Abstract:

Types of local opera in Shanxi Province are up to 52, amounting to one seventh of the whole nation .However, only very few of them are still performed in recent day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consultation , taking Yangko music for example, theauthor expounds its rise and fall, in order to arouse people's attention to protect all these precious folk arts.

秧歌协会工作计划范文3

一、讲文明、树正气、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没有健康的精神文明做支柱,就不可能创出极大的物质财富更莫谈经济腾飞。因此提高村民的精神文化素质至关重要势在必行。老年协会为使老年人能与时俱进从思想上同社会接轨。首先组织老年人开展灵活多样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寓教于乐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结合当前实际生活自编自演健康向上的的小节目牢牢占领了农村文化、思想阵地极受群众欢迎和领导的支持

总会下设的六个分会六个皇甫村每村都设有老年协会积极组织老党员总会党支部现有党员人、老干部、老教师、老农等会员总会在册会员现有人自筹资金购置服装和锣鼓等乐器成立秧歌队由老协党支部委员兼副会长牛福荣任教练扭起了秧歌当初人们有点腼腆看的人多扭的人少经过老协会人员的启发诱导很快发展到近二百来人后来不但老年人参加一些中青年人也都积极加入队伍都说这种活动比整天玩麻将好的多平时定时定点活动锻炼身体。每逢重大节日秧歌队走街串村连扭带唱好不热闹李皇甫村的音乐会、刘皇甫村的高跷会、曹皇甫村的小戏小车会都多年未动也被秧歌队带动起来为了提高花会档次和文化品位二四年秋后在老协会顾问贾殿卿和会长焦宝堂的策划计直接参与下寺皇甫村又成立起保北唯一的”雄风大鼓会”和传统型的”旱船会”与前几道会联合组建了”寺皇甫文化传承总会”为得到正规的正宗训练以曹春友书记为核心的寺皇甫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不惜重金置办了乐器和服装从保南和本县孔村请来名师认真教练村民大力支持学员刻苦习练不到百天的时间两道会初步成型。二四年春节向乡亲和县、镇领导做汇报演出时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和欢迎。县委常委县宣传部刘晓梅部长看后高兴地说”寺皇甫村化宣传工作是一流的、皇甫老年协会的工作是一流的、“大鼓会”、“旱船会”也是一流的今后县对你们的支持也是一流的”

皇甫周边的村看到皇甫老年协会给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益处都纷纷效仿成立老年协会组建秧歌队等文艺团体。几年来十里八乡的老年文化活动相互切磋联演互访不断。不但活跃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质还稳定了一方平安有段民谣唱的好:

扭秧歌、不花钱。版权所有

精神爽、身康健。

心里亮、眼界宽。

邻里亲、常见面。

婆媳和、妯娌谦。

遇矛盾、乌云散。

享安居、颐晚年。

老协会、实可赞。

办好事、说不完。

协会党支部副书记兼常务副会长王荫民书法造诣很深他义务担任老年大学书画班的讲师面向社会和在校师生的书画爱好者办班成绩显著学员多次参加市、县书画展在今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县书画展中获优秀组织奖

副秘书长李厚文同志擅长文艺义务为波峰中学等学校写校歌为老年协会文艺演唱队自编自导文艺节目。“非典”期间他自编的”抗非歌”和快板词被县抗非指挥部推荐选登在省报和中央电视台播放。开展的这一系列文化活动看起来时很普通的事实际确起到了促进皇甫的文化文明建设。激发和提高了广大村民和皇甫师生的爱党、爱国、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精神给经济腾飞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一个顺口溜说的好:

皇甫老协不一般、一马当先搞宣传

政策法规讲的透、团结道理入心田。

婆媳和睦邻里好、尊老爱幼孝为先。

扭起秧歌忘掉烦、社会和谐乐安然。

图书种类特齐全、文学科技人阅览。

增长知识脑开窍、科技兴农路子宽。

无市场、犯法违纪事不沾。

协助两委抓大事、甘当黄牛做贡献。

二、创和谐、树新风、建立新型社会秩序

社会上有各不正常风气,不论大小事都要请客办席随份资。不但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也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无奈。老协会看在眼里痛在心上,为了改变这一陋习,一方面宣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一方面积极组建红白理事会,为村民定价从简操办红、白大事,深的村民的欢迎和拥护。群众满意地说:

秧歌扭一扭,

气走吹鼓手,

移风易俗好,

老携带好头。

老协会充分利用年长辈高,威信好的自身优势,。主动担当排查民间纠纷、化解矛盾的任务。经常走家串户,进行家庭和美、社会公德、尊老爱幼、破除迷信等多方面的教育,增强了家庭和睦与邻里团结,也维护了社会安定的大好局面。版权所有

一九九九年秋,曹皇甫与李皇甫两村因修路发生地界争执两村互不相让,扩展到村民持械聚众,即将械斗的严重局面。镇党委、政府几次派员调解。老协会得知后,会长焦宝堂亲临现场,苦口婆心,掰开揉碎的讲解利害关系,很快化解矛盾,避免了一场恶性事件。失后群众传送说:

老年协会老神仙。

想的周到虑的远。

实在话语送人间。

恶斗发生双方惨。

当辈遭难入公安。

留给晚辈大后患。

老年协会化劫难。

历史功劳世代传。

三、增知识、强素质、协助两委抓大事

为了全面提高村民素质,增长文化科学知识,我们不但创办了老年大学。还发起了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捐书赠报活动。依托捐赠的上千册书、报、建成了老协图书室,免费供村民借阅,为满足大家的借阅热情,我们向社会征赞助、向领导求支持,现在图书室已初具规模,有标准铁书橱架,木书橱家,科普、农技、机电、医保、史地、文学、工具书、杂志等十多类四万六千多册书,阅览室中桌椅齐全供查阅资料。致富能手、蔬菜农艺师,刘桂民现有大棚十多个,菜田几十亩,是科技知识需求大户,自有了老协会图书室,他再也不用因所需资料而来去匆匆的跑县城书店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借了图书室的大光,老协会帮了我的大忙。”

老年文化活动中心,文化长廊中不仅有图书室,还有琴瑟笙箫、锣鼓钗号、唢呐笛板等各种乐器几十种。乒乓、羽毛、排、蓝、足、台球应有尽有;扑克、棋类、大小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电视机、扩音机、影碟机、电脑微机、高级音响、各种话筒样样齐备,供村民休闲娱乐之用。

公路村村通工程和文明生态村建设,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尽快完成任务,老协会所有人员不辞辛苦,帮助两委班子筹划运作,老协顾问贾殿卿年过八旬,同焦宝堂会长多次亲自出面找领导、求社会赞助。使这两项工作在二四年底全部顺利完成。其中寺皇甫村的文明生态建设接受市里的验收,也顺利通过。并被定为市级文明生态示范村,为县争了光。二四年至二五年上半年,仅寺皇甫村就获各类奖项个。村支部书记曹春友每向领导汇报工作时,总是直言不讳的说:“我村荣获的奖旗、奖牌由我村的一半,也有老协会的一半……”他每次说道此,都会获得在场领导的热烈鼓掌。

“说一千,道一万,无钱啥事都难办。”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尽快使皇甫走出困境,老协会请来六个村的支部书记,专题讨论研究皇甫人,如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如何将皇甫建成一个和谐、文明、富裕的皇甫。经过认真讨论,达成了:“解放思想、放大胆量、打开封闭的村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寻能人、找门路的方法,敲开皇甫籍在外工作人员,这一蕴藏着无价之宝的“金山院。”统一思想后,“八仙过海”各展高招。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老协会出面,在北京召开的皇甫校友联谊会上,原华北民航局王献斌局长,答应出面协助建教学楼。通过王局长多方面协调,河北省委书记叶连松亲自批复拨款万元,并亲笔写来校训;紧接着省教委职员万元;保定市教委支援万元;涞水县政府先后支援万元。二年二月十九日,一座高标准现代化的教学楼竣工交付使用。皇甫学校被危房困扰的日子从此结束。

二四年秋,寺皇甫村招商引资小组,引来一个过千万元的大型养牛场项目。支书曹春友及时向老协会通报情况,他对此事拿不准,有些犹豫。老协会立即召集全体委员开会,认真分析情况,讨论对皇甫的利弊关系,大家一致认为可行。曹书记决心下定,谈判成功。二五年春奠基动工,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养牛场现已完成了前期工程。寺皇甫村民仅在牛场打工和卖鲜玉米秆的两项收入,就比往年增加三十多万元(全村人口人,住户户)。牛场所需的方青储私了(铡碎轧实)给方圆十里的村民带来了极大的实惠。占地亩的牛场,全是荒芜多年的老砖窑废墟。村民们高兴得说:

老年协会好主意,

能让废地变宝地。

村民得到大实惠,

小康生活乐无比。

秧歌协会工作计划范文4

    今年,我处按照今春市委召开的党建精神文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文体局文化馆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狠抓落实,紧紧围绕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从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强化管理、丰富活动等多方面入手,在积极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和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将今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文化体育阵地设施建设基本情况:目前全处有A个村委会、驻州、市企事业单位16个,村级文化中心8个,图书室8个,收藏图书共计1万余册。借阅图书刊人数达XX余人,村文化中心投资在100万元以上有5个,50万至60万元有2个、10万元1个,村文化中心室内功能齐全,配有VCD、电视机、功放、音响、图书、文体器材等多种设施。另外办事处文化中心面积200平方米,设置了图书室活动室、阅览室、文体器材室、文化阵地职能充分发挥。我处辖区体育设施配备较完善,其中篮球场10个、排球场3个,房2个,台球房1个,田径场1个,小运动场1个,非标语活动场地12个(包括健身路径),共计30个,我处体育设施建设覆盖率90%以上,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处体育事业的发展。二、领导重视:我处党政一班人对文化体育工作高度重视,由党工委副书记主管文化体育工作,并将文化事业发展目标纳入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将文化体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之中,今年我处文化体育活动经费达50000元,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得到有利保证。为了使文化体育工作件件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办事处配有一名文体专干、专职专用,所属辖区每村配置文化中心管理员2名,专门负责文化中心管理工作,村支部书记亲自分管本村的文化体育工作,并与村支部书记年终考核成绩挂钩,以保证文化中心管理的“措施、人员、资金”三到位。三、活动开展经常:丰富活动,全面占领思想阵地,大力加强我处文化体育蓬勃发展。今年我处开展文体活动共12次,参加BB市举办文体活动7次,共计19次,所属辖区村组开展文体活动都在5次以上。主要开展以下几项活动:1、2月C日我处组织600余人的社火队参加了BB市“金猴闹新春”大型社火比赛获全市一等奖。2、2月17日-2月20日,我处选派体育骨干参加了BB州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培训期为5天。3、3月A日我处举办了庆“三八”文艺汇演,从而丰富了我处文化体育生活,并选派了2个优秀节目参加BB市妇联文艺汇演获三等奖。4、3月B日,我处推选出4名文学艺人参加BB市文学及美术协会。5、3月11日-12日我处举办市民骨干教育培训班一期,时间为三天。6、3月17日-18日根据市委安排要求,落实部分村干部“科技电影”放映4场,观众达1000余人。7、3月2X日,为了净化文化市场管理,根据市党办[XX]XX号文件精神,我处聘请了9名社会监督员对我处网吧及互联网场所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工作。8、4月份,我处举办档案员培训班一期。9、我处组织6名运动员参加了BB市“润通杯”自行车赛,并获男子青年组一等奖的好成绩。10、五一期间,我处举办卡拉OK青年歌手大赛,联艺会和板报比赛,并组织一支篮球队参加BB市团委组织的篮球赛获全市第三名。11、5月S日至D日,我处选派12名文艺骨干参加了BB市举办“北京新秧歌培训班”。12、6月C日-D日我处在南五工二村举办了AA路街道办事处“七一”首届全民运动会,共设有7个参赛项目,运动员500余人,投入资金10000元。13、6月底,我处组织少数民族南疆挂职干部参加了BB市南疆挂职干部首届运动会,在篮球比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14、7月中旬,我处对各村进行摸底调查,向文体局上报了小康文化户9名,文化中心户4名。15、7月G日,在“八一”来临之间,我处举办了庆“八一”文艺演出暨友谊篮球赛活动。16、8月份,我处为了配合做好全国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工作,我处认真对辖区体育场地进行了体育场地普查、丈量、登记上报工作。17、8月F日,我处在亚中商城门前举办了周庆游园活动,活动形式主要以咨询、问答、文艺节目等形式。18、8月D日,我处在亚中商城前门举办了BB市AA路彩色周末暨“北京新秧歌”大赛,共有7个代表队参加。19、10月11日,我处组织5名残疾人参加了BB市残疾人运动会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另外,我处各村在上半年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都在5次以上,如:举办社火表演、文艺汇演、戏剧表演、秧歌比赛、篮球赛、联艺会等多种文体活动。四、文化队伍建设目前我处组建文艺宣传队8个、老年文艺队1个、北京新秧歌队6个,老年健身操队2个,业余篮球队7个,随着队伍的壮大,我处文艺队共计1000余人,从而更加充实了我处文化体育的蓬勃发展。五、日常工作今年,文体办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村文化室管理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图书借阅制度、文体器材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年初有详细的工作计划,半年有工作总结,年终有年终总结,从而使我处文体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运行轨道,1-10月份向文体局上报文体信息10篇。总之,通过一年努力,我处文化、体育工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部门的要求还不够,我们决心在今后工作中积极探索,努力使我处两个文明建设得以协调发展。

秧歌协会工作计划范文5

5月14日,市计生协在上林县召开全市计生协会出亮点、创品牌工作汇报会。

5月16日,新城区计生协在“老百姓大药房”举行全市第一个非公经济企业计生协会成立大会暨“老百姓大药房计生协会”挂牌仪式。

5月20日,上午9:00时市计生协在新城区政府礼堂举办“预防艾滋病科学知识”大型公益讲座;下午3:00新城区计生协在新城区政府礼堂举办“女性心理健康知识”大型公益讲座。

5月21日,兴宁区计生协会在安宁办西津村举办“携手绘国策”歌咏比赛暨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活动。

5月22日晚上,城北区计生协会与城区农林水利局在万秀村联合举办文艺演出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活动;同日,上林县协会在澄泰镇开展“关爱女孩、捐助扶贫”活动。

5月24日,市计生协与市农业局在隆安县杨湾乡爱华村举办“生态养猪”培训班。

5月25日,市计生协会与市农业局在横县校椅镇举办“甜玉米种植技术、免耕抛秧技术”培训班;邕宁县计生协在长塘镇、刘圩镇、新江镇举办“种植南瓜、木薯、芋头技术及种桑养蚕技术”培训班;永新区协会在坛洛镇中北村召开纪念“5?29”座谈会暨预防艾滋病、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5月26日,市计生协与市农业局在宾阳县洋桥镇举办“甘蔗种植技术”培训班;永新区协会在新阳街道办事处举办“会歌比赛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活动。

5月27日,市计生协与市扶贫办在马山县举办扶贫村干部培训班;城北区计生协会在城区政府大礼堂举办辖区协会会员“协会会歌”比赛暨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活动;宾阳县计生协在县政府大礼堂举行“协会会歌”比赛暨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活动。版权所有

5月28日,市计生协与市农业局在邕宁县蒲庙镇那陆村举办“种桑养蚕技术”培训班;兴宁区计生协在邕强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举行计生协会成立大会暨挂牌仪式;上林县召开全县计生协会骨干座谈会暨预防艾滋病知识培训;永新区协会在上尧街道办事处举办“会歌比赛及预防艾滋病知识竞赛活动”;隆安县协会与县农业部门在雁江镇举办“免耕抛秧技术”培训班。

秧歌协会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 张爱玲 《秧歌》 误读

对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张爱玲在香港写作的长篇小说《秧歌》,海内外学术界有着截然相反的两种评价:

其一,是以柯灵为代表的国内学者,对于《秧歌》的评价基本上贬多于褒。柯灵曾著文批评道:“她的《秧歌》和《赤地之恋》,我坦率地认为是坏作品……致命伤在于虚假,描写的人、事、情、境,全都似是而非,文字也失去作者原有的光采……事实不容假借,想象需要依托,张爱玲一九五三年就飘然远行,平生足迹未履农村,笔杆不是魔杖,怎么能凭空变出东西来!”①

其二,则是以夏志清为代表的港台及海外学者,对于《秧歌》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夏志清在他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专辟一章节来论述张爱玲及其文学创作,其中接近一半的篇幅是在解读、剖析《秧歌》这部作品,更将其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不朽之作”②。

近年来,张爱玲的遗稿、残稿重见天日,而张爱玲与朋友间零散的通信也被悉数整理成册,这批珍贵的史料浮出历史地表,为纠正以往研究中的谬误、填补以往研究中的空白提供了契机。结合这批新近发现的史料反观柯、夏二人对于《秧歌》的评价,不难发现,关于《秧歌》的这两种迥异的声音都有失偏颇。

一、由游记散文《异乡记》反观《秧歌》中的农村书写

柯灵以张爱玲“平生足迹未履农村”为由,因而断定《秧歌》与《赤地之恋》中关于农村的书写虚假。这一推断,如今显然已站不住脚。2010年4月,张爱玲生前未完成的游记散文《异乡记》从其遗物中被发掘出来。据推测,这部作品是张爱玲于1946年初由上海前往温州乡下寻找胡兰成途中写就的札记。③《秧歌》中一些关于农村风土人情的书写,正是从《异乡记》里移植而来,有些甚至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如《秧歌》开场写乡下的店铺:

“差不多每一爿店里都有一个杀气腾腾的老板娘坐镇着,人很瘦,一张焦黄的脸,头发直披下来,垂到肩上;齐眉戴着一顶粉紫绒线帽,左耳边更点缀着一颗孔雀蓝的大绒球——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兴出来的这样的打扮,倒有点像戏台上武生扮的绿林大盗,使过往行人看了很感到不安。”④

类似的段落也见于《异乡记》中:

“这一带差不多每一个店里都有一个强盗婆似的老板娘坐镇着,齐眉戴一顶粉紫绒线帽,左耳边更缀着一只孔雀蓝的大绒球——也不知什么时候兴出来的这样的打扮,活像个武生的戏装。帽子底下长发直披下来,面色焦黄,杀气腾腾。”⑤

又如《秧歌》里写金根舂年糕:

“金根两只手抟弄着一只火烫的大白球,有一只西瓜大。他哈着腰,把球滚来滚去,滚得极快,唇上带着一种奇异的微笑,全神贯注在那上面,仿佛他所做的是一种最艰辛的石工,带有神秘意味的——女娲炼石,或是原始民族祀神的雕刻。”⑥

在《异乡记》里同样有如出一辙的叙述:

“……这一头站着一个长工,两手搏弄着一个西瓜大的炽热的大白球,因为怕烫,他哈着腰,把它滚来滚去滚得极快,脸上现出奇异的微笑,使人觉得他做的是一种艰苦卓绝的石工——女娲炼石,或是原始民族的雕刻。”⑦

而《秧歌》中金根与月香这对夫妇的形象,其雏形也早已出现在了《异乡记》中:

“早晨,金根在院子里工作,把青竹竿剖成两半,削出薄片来……月香走了出来,坐在檐下补缀他脱下来的那件棉袄。两人都迎着太阳坐,一前一后。太阳在云中徐徐出没,几次三番一明一暗,夫妻俩只是不说话。”⑧

“对门一个匠人在院子里工作,把青竹竿剖成两半,削出薄片来……他女人抱着孩子出来了,坐在走廊上补缀他卸下的棉袄。两人都迎着太阳坐在地下,一前一后。太阳在云中徐徐出没,几次三番一明一暗,夫妻俩只是不说话。”⑨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匠人”、“他女人”,在后文中明确以“金根”、“月香”指代。

由四十年就的游记散文《异乡记》与五十年代创作的长篇小说《秧歌》部分篇章的相互映衬与对照可知,张爱玲在由上海前往温州乡下寻找胡兰成时,曾涉足并暂住过农村,《秧歌》中关于农村的风光山色与日常生活的描述,也多半是以这段经历为蓝本,因而,当中的“人、事、情、境”非但不似柯灵所驳斥的那样凭空捏造,却恰恰是有本可依、有迹可循的。《秧歌》中简陋的茅厕、荒凉的店铺、凶神恶煞的老板娘、挑着担子卖黑芝麻棒糖的商贩、精明而贪便宜的大娘以及勤劳而淳朴的农人,都确有其事,也确有其人。张爱玲不过是从自身的生命体验与生活经验出发,将这些零碎而散乱的素材进行了二次处理、二次加工,拼贴进了《秧歌》的故事中。“致命伤在于虚假”一说,由此也就不攻自破了。

二、由游记散文《异乡记》反观夏志清对《秧歌》的误读

如果我们继续将游记散文《异乡记》与长篇小说《秧歌》进行比较,遂能发现,夏志清对于《秧歌》的解读与剖析也多有牵强附会之处。夏志清分析道,张爱玲在《秧歌》中刻意使用了一些阴森而鬼魅的意象,来暗讽共产党的统治:“……她更经常的把凄凉的农村,写成一种梦魇式的可怕的鬼域。她借用了中国神话和古老传说的鬼故事,把里面离奇的景象覆印到死亡和饥荒笼罩之下的现实世界上面去。全书的头两页描写农村的污秽和荒凉,作者的手法就超过自然主义纯客观的写法……”“张爱玲在这本小说里,用鬼怪幻觉来暗射共产党,实在是有一种很适当的讽刺的意思。”为了证明这种分析的合理之处,夏志清列举了若干带有“阴森森的鬼气”的片段:如路旁的一个女人倒了一盆脏水,“像是把一盆污水泼出天涯海角,世界的尽头”,又如店铺里售卖的牙粉纸袋上的明星照片,“一个个都对着那空空的街道倩笑着”。⑩

如果单论这些片段,似乎确如夏志清所言,有刻意为之的嫌疑。然而,当我们将它们与《异乡记》里某些段落一一对号入座,便不难发现,这些有着“阴森森的鬼气”的片段,同样也是脱胎于张爱玲从上海到温州沿途的所见所闻之上:

“这边的肉店里出来一个妇人,捧着个大红洋瓷面盆,一盆脏水,她走过去往墙外一泼。看了吓人一跳——那外面虚无飘渺的,她好像把一盆污水倒到碧云天外去了。”

“靠门却有个玻璃橱,里面陈列着装饰性的牙膏牙粉,发夹的纸板,上面都印着明星照片。在这地方看见周曼华李丽华的倩笑,分外觉得荒凉。”{11}

《异乡记》描写的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农村,共产党尚未执政,新中国也尚未成立,张爱玲当时所写下的这些片段,自然是不沾染任何政治色彩,也不秉持任何政治立场的。张爱玲自身的生活经验相当狭窄,对于农村的风土人情也相当陌生,在文学创作上又自称是“拘泥”,凡事没有亲眼目睹,写起来便会“心虚”。{12}因此,当《秧歌》的写作涉及乡村风物的描写之时,便也只能从唯一记录了农村风貌的《异乡记》中寻找素材了。故而《秧歌》开场直接引述《异乡记》中部分篇章,写乡村的破败与荒凉,至多只是为整个故事铺上了一层苍凉、黯淡的底色,并没有讥刺或攻击共产党的统治的意思,毕竟,这些段落本来描写的是建国前的农村,是尚在掌权下的农村。

夏志清将《秧歌》定性为“文学”,因而以“文学”的眼光来审视《秧歌》中的种种书写,赋予一般性的风物摹写以浓厚的政治意味,与张爱玲的创作初衷相悖,可称得上是一种误读。

三、《秧歌》“文学”辨

虽然何、夏两位学者对《秧歌》的评价大相径庭,但却不约而同地将它划为“文学”,其后的批判或赞誉,均指向了作品的政治立场,而忽视了作品本身的故事内容与艺术手法,对此,张爱玲显然有些失望,在写给胡适的一封信中提及:“您问起这里的批评界对《秧歌》的反应。有过两篇批评,都是由方向着眼,对于故事本身并不怎样注意。”{13}张爱玲对于《秧歌》的态度与对同被划为“文学”的《赤地之恋》迥然不同:关于后者,已有相当多的史料证明是“授权”下写就的作品,张爱玲自己也坦然承认,曾屡屡向朋友抱怨写得不顺手:“实在写不出”、“Outline公式化”、“吃力、冤枉”,云云{14}。而与此同时,却将《秧歌》邮寄给胡适,望胡适给予指正,并郑重收存胡适称赞其作的回信;在与朋友言谈之中,更是多次谈及《秧歌》:“本来我以为这本书TheRice-SproutSong的出版,不会像当初第一次出书时那样使我快乐得可以飞上天,可是现在照样快乐。”{15}颇有自得之意。这似乎足以体现,《秧歌》确为张爱玲自己所喜欢、甚至于珍视的作品,并非致力于“”的授意之作、敷衍之作。

再者,张爱玲对于政治的态度一向疏离且冷淡,甚至可谓懵懂,这与其成长氛围有脱不开的干系:父亲是封建遗少,不问世事,母亲与姑姑虽是接受过西方现代教育的新女性,但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政治倾向;少年时就读于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后就读于香港大学,两所学校均奉行精英教育,与时事、政局都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因此,张爱玲虽生于乱世,但相对于一腔热血地投身于革命或运动,更倾向于冷眼旁观“不相干的事”{16}。这也致使当四十年代的文坛流行书写革命、战争、政治题材时,张爱玲却屡屡回避,只专心书写那些男女间曲折离奇、急管哀弦的爱情故事。

当时移世易、政权更迭,一向对“乱世”心怀悲惘的张爱玲恐怕是疑惧多于抵触,故而在建国初期,面对新政权下“一体化”的文学规范,张爱玲也尝试过靠拢,为此在《十八春》中引入了如“新中国”“新社会”“为人民服务”之类明显带有时代色彩的措辞与叙述,尽管略嫌生硬,但至少“很识得‘眉眼高低’地为那个苍凉的故事加进了一点保护色”{17},甚至还尝试写了《小艾》这样一个先前自称不会写的“无产阶级的故事”{18}。五十年代初,张爱玲来到香港,置身于相对自由的文学创作氛围中,不再受到束缚,此时写就的《秧歌》,恰是承继了张爱玲此前文学创作中内容题材上疏离政治、冷淡政治的态度,艺术手法上“参差的对照”的写法,呈现出了与《十八春》、《小艾》这样的妥协之作截然不同的风貌。

最后,不妨也考察《秧歌》的“故事本身”:正如胡适所言,整个故事“从头到尾,写的是‘饥饿’”{19},透过“”之后农民一如既往贫穷而清苦的生活片段,人性中的弱点越发地凸显出来:金根的妹妹金花因婆家贫穷,不得不回来向金根夫妇借钱,月香拒绝了,并因害怕金花怀疑,只用稀粥来招待金花,以显示自己的生活也是一贫如洗;城里来的知识分子顾冈从镇上买糕点回来躲在房里偷偷充饥,尽管他见到了女孩阿招眼馋的可怜相,却依然硬着头皮、厚着脸皮、若无其事地继续吃独食;金根被视为村里暴动的罪魁祸首,身受重伤,连夜逃亡,月香求金花收留,金花却担心惹祸上身,罔顾兄妹情谊,并找出诸多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在利益冲突与生死抉择面前,从来自城市的改造中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顾冈,到居住农村的无产阶级金根、月香、金花、谭大娘等,再到村干部王同志、费同志,不同的阶级、不同的身份、不同的遭遇,却都有着相近的自私、凉薄与冷漠。这些阴暗的心理是超越了意识形态范畴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前后,然而“”却并不是导致故事中人与人相互猜疑、相互算计,乃至于疏离、背叛的根本原因,换言之,在任何一种政权、社会或年代,这样的故事都有可能发生。“”不过是《秧歌》这个故事的一抹底色,正如香港的战火纷飞与硝烟弥漫是范柳原与白流苏爱情的底色,腐朽没落的大户姜家是曹七巧及其儿女生命悲剧的底色一样。张爱玲之意,并不在于批判“”这项政策,或是对于新政权进行诋毁或污蔑,而在于一如既往地呈现给读者其最熟悉也最擅长书写的人性百态与微妙心理。

综上,无论是从张爱玲自身对于《秧歌》的态度着眼,还是从张爱玲一向的政治观出发,或是从《秧歌》的“故事本身”考量,以“”来形容其写作《秧歌》时秉持的政治立场,以及将《秧歌》划为“文学”都是不够妥当的。

四、结语

从四十年代《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到建国初期第一、二次文代会的召开,再经过接踵而来的多次批判运动与整风学习,文学从属于政治的地位最终被确立,并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文学规范,它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影响了国内的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研究的路向、方法与衡量标准。这也使得《秧歌》的文学接受在国内呈现出尴尬的局面:学术界多年来视其为“文学”,并沿袭了柯灵未经考据的“张爱玲平生足迹未履农村,故而《秧歌》的农村书写乃是虚应故事”的说法,出版商亦对此作品讳莫如深,不予发行。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台湾、美国“”之声甚嚣尘上,当时夏志清作为移居美国的中国学者,曾作为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David.N.Rowe的研究助手,并开始撰写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现代文学的入门书籍,受周边政治氛围的影响,夏志清对于“”倾向的文学作品多热心推介,张爱玲的《秧歌》因涉及“”后的乡村生活,也被纳入到夏志清的研究视野中。换言之,夏志清对于《秧歌》的解读,与他自身的政治立场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由此可见,无论是柯灵关于《秧歌》“致命伤在于虚假”的批评,还是夏志清对于《秧歌》牵强附会的误读,两种迥异的声音,都是在意识形态先行的基础上发出的。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呼吁重塑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与文学研究的独立品格的今天,对于张爱玲《秧歌》这部作品的文学价值,确实有撇除意识形态领域先入为主的成见来进行重新估量的必要。

注释:

①柯灵.遥寄张爱玲.《读书》,1985(04).

②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335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③宋以朗.关于〈异乡记〉.《异乡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10.

④张爱玲.秧歌.第5-6页.皇冠出版社,2010.8.

⑤张爱玲.异乡记.第41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10

⑥张爱玲.秧歌.第140页.皇冠出版社,2010.8.

⑦张爱玲.异乡记.第36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10.

⑧张爱玲.秧歌.第65页.皇冠出版社,2010.8.

⑨张爱玲.异乡记.第55-56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10.

⑩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365-367页.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11}张爱玲.异乡记.第46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10.

{12}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张爱玲私语录.第211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6.

{13}张爱玲.忆胡适之.《重访边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6.

{14}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张爱玲私语录.第44-46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6.

{15}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张爱玲私语录.第48页.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6.

{16}张爱玲.烬余录.《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6.

{17}余斌.张爱玲传.第273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18}张爱玲在散文《写什么》的开头提到:“有个朋友问我:‘无产阶级的故事你会写么?’我想了一想,说:‘不会。要么只有阿妈她们的事,我稍微知道一点。’后来从别处打听到,原来阿妈不能算无产阶级。”

{19}张爱玲.忆胡适之.《重访边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6.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异乡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10.

[2]张爱玲.秧歌.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10.8.

[3]张爱玲,宋淇,宋邝文美.张爱玲私语录.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6.

[4]张爱玲.流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6.

[5]张爱玲.重访边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6.

[6]余斌.张爱玲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

[7]柯灵.遥寄张爱玲.《读书》,1985(04).

[8]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1.

[9]吕静.生存的苦难与真相——张爱玲〈秧歌〉“倾向”辩.《名作欣赏》,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