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额管理论文范例6篇

限额管理论文

限额管理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风险限额管理是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管理制度上的创新。国际实践证明,风险限额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贷款集中性风险,实现贷款风险的事前管理和控制,强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本文从风险限额管理的理念出发,介绍了风险限额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组织框架.并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设想和展望。

一、引言

现代商业银行业务是由多个产品、部门、地区等维度组成的资产组合,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决策者需要在组合层面上判断业务与产品的风险与价值,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和业务决策。风险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各类金融危机的发生更进一步说明,风险集中度管理上的失控,不仅容易导致银行遭受难于承受的损失,而且也使得风险十分容易在不同机构、不同地区之间“传染”,造成系统性风险。对于超大型商业银行,由于其管理层级多,分散风险、控制集中度风险的难度更大,且显得尤为迫切。近年来,许多国外先进银行开始应用经济资本管理方法,设定各类产品和交易的风险敞口设定七限,实行风险限额管理。这些限额之问相互联系和制约,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着制约、分散和预警作用,形成一个有机的风险限额管理体系。

二、风险限额管理的理念

风险限额是根据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raroc)的最大化原则,应用资产组合分析模型设定的风险敞口(ead)或风险价值(、ar)的最高上限。风险限额代表了银行在某一项业务中所能容忍的最大风险,凡在限额以内发生的非预期损失,都可以通过银行经济资本来抵御,超出限额则意味着损失会超过承受能力。限额管理是一种基于风险计量的管理方式,它综合体现了银行的经营战略、政策导向以及资本配置,代表了当今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和系统化发展方向。与传统风险管理方式相比,它具有如下特征:

(一)限额管理是对风险的事前管理。在风险管理体系中,各类敞口的限额都是根据对风险变化的预测提前设定的。当某类风险敞口保持在限额以下,说明业务发展稳健,风险基本可控;当风险敞口逼近限额时,监测系统将发出预警信息,提示风险经理采取防范措施;而风险敞口一旦突破限额,就预示着风险正在显著上升,风险经理应启动紧急处理程序。可见,限额管理应发生在资产损失形成之前,属于“防患于未然”的事前管理。

(二)限额管理是对风险的实时动态管理。限额管理强调实时动态监控,即在每个时点上,系统都可以根据最新市场变化和业务数据,计算调整各项限额,并监测所有限额的执行状态。业务经理和风险经理通过客户终端,随时从限额管理系统获取最新数据,了解所辖业务的风险状态,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从这个意义上讲,限额管理必须依托一个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畅通发达的网络环境下实现全行范围的连续监控。

(三)限额管理是对风险和收益的综合管理。风险限额是对业务经营规模施加的一种硬性约束。从短期看,限额管理可能会对业务拓展形成一定的制约,但长期而言它有利于银行的持续、健康发展。某项业务的开展在初始阶段会给银行带来较大的收益增加,但随着业务不断扩张,就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的现象;而如果业务规模突破风险限额,就会使raroc降到较低水平,甚至出现负值,反而不利于银行增加实际收益。因此,风险限额不单纯是业务发展的约束,更为重要的,它是银行经营策略和风险承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四)限额管理是基于资产组合分析的全面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限额管理体系建立在风险计量和组合分析的基础上,不仅涵盖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同时也贯穿了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个层面。该体系不仅包括对单笔业务或某一客户的交易限额,也包括国家、行业、区域、产品等资产组合层面的额度限制。它基于对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风险敞口(ead)的准确计算,也通盘考虑了资产风险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整个银行的实际资本状况。从这个意义上讲,限额管理体系具有全方位、全流程和全要素的管理功能,是银行真正实现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三、风险限额管理的基本流程

(一)风险限额设定。风险限额管理模式的基理就是在一定资本约束的条件下,按照组合的风险调整后收益率(raroc)最大的规则将贷款限额总量分配到各个债项。风险限额设定是整个限额管理流程的重要基础,其本身就构成了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风险限额的设定分成四个阶段:首先是全面风险计量,即银行对各类业务所包含的信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各类敞口的预期损失(el)和非预期损失。根据baselⅱ的要求,信用风险可通过银行内部评级系统进行计量。第二,利用会计信息系统,对各业务敞口的收益和成本进行量化分析,其中制定一套合理的成本分摊方案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三,运用前文介绍的经济资本分配和配置模型,对各业务敞口确定经济资本的增量和存量。第四,综合考虑监管部门的政策要求以及银行战略管理层的风险偏好,最终确定各业务敞口的风险限额。

(二)风险限额监测。银行总行在风险限额后,需要对限额执行情况实施连续监测,限额监测是为了检查银行的经营活动是否服从于限额,是否存在突破限额的现象。为监测贷款限额的执行情况和贷款经济资本占用变化情况,设置单笔业务的贷款限额和经济资本限额监测指标。总行风险监控部按月对监测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监测,通过内部评级系统和授信业务风险监测系统有关监测信息。当实际新增贷款余额超过新增贷款限额的理想额度时,或贷款实际占用经济资本超过该业务经济资本限额的理想额度时,对贷款限额按旬进行监测。此时,信贷经营部门应对资产组合结构情况进行分析,甄别出潜在突破风险限额的行业,及时调整营销重点。

(三)风险限额预警。根据经济资本配置要求,商业银行需要针对设定的各类敞口理想额度和限制额度(即风险限额),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当实际交易额超过理想额度时,系统发出蓝色预警信号;当实际交易额超过风险限额时,系统发出红色预警信号。当行业出现预警信号时,风险监控部应对出现预警信号的业务单元进行差别化分析,向总行有关信贷经营管理部门、审批部门及一级分行发出预警提示书,同时抄报首席风险。

(四)风险限额控制总行相关部门及一级分行在收到预警提示书后,根据不同的预警信号在单笔信贷业务的审批及贷款发放两个环节分别采取先核准后审批、暂停审批、先核准后发放等相应的措施,在核准时应把分行贷款经济资本占用系数是否下降作为考虑因素,促使分行进行结构调整。确保信贷投放在行业限额内。对于限额执行情况,应定期在风险报告中加以分析描述。对超限额的处置程序和管理职责必须做明确规定,并根据超限撷的程度决定是否上报5风险管理部门要结合业务特点,制定超限额后的风险缓释措施,定期进行返叵检测?

(五)风险限额调整。风险限额的调整分定期调整和不定期调整两种,定期调整是指在限额执行的中期,总行风险管理部在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及行业风险变化、限额执行情况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酌情提出调整行业限额的建议报营彳亍风控委审议。不定期调整是指总行信贷经营管理部门根据市场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有充分理由认为需要调整某业务单元的风险限额,以书面形式向总行风险管理部提出调整限额的建议,风险管理部在进行风险评估和测算后,提出调整风险限额的意见,报总行风控委审议或报首席风险官签批。

四、风险限额管理的组织框架

风险限额管理工作由总行风险管理部牵头,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计划财务部、信贷审批部、风险监控部及公司业务部、机构业务部、集团客户部等经营和管理部门分工负责。

(一)风险管理部门职责:负责组织设计、优化行业风险评级和风险限额管理模型;负责风险评级和风险限额的计量;负责组织各相关部门对系统计算的评级结果和风险限额进行论证和调整,并上报有权审批机构审批;负责拟定贷款风险限额管理的有关政策和制度;负责将审定后的风险限额录入内部评级系统;负责行业经济资本占用比例变化的监测;负责对信贷经营管理部门调整风险限额的需求进行审核并报有权审批机构审批。

(二)对公信贷经营管理部门职责、对公信贷经营管理部门包括总行公司业务部、总行机构业务部和集团客户部。对公信贷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参与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模型的优化,提供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所需要的相关资料;负责参与风险限额管理的研究和讨论,提出对评级结果、风险限额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负责落实指令性风险限额管理的有关政策和调控措施;负责根据市场变化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提指令性风险限额调整的意见;负责指导和督促分行执行风险限额管理,在行业限额内优化信贷资源配置。

(三)信贷审批部门职责。负责参与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模型的优化,提供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所需要的相关资料;负责参与风险限额管理的研究和讨论,根据审批情况提对评级结果、风险限额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负责落实风险限额管理的相关风险政策和预控措施。

(四)风险监控部职责:负责参与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模型的优化,提供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所需要的相关资料;负责参与风险限额管理的研究和讨论,根据风险监控情况提对评级结果、风险限额及相关配套政策的意见和建议;负责对风险限额的监测和预警,并及时预警信号。

(五)资产负债管理部、计划财务部门职责。负责参与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模型的优化,提供风险评级及风险限额计量所需要的相关资料;负责参与风险限额管理的研究和讨论;负责综合经营计划与风险限额的衔接。

五、风险限额管理的体系构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但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不多,真正掌握的核心技术也较少。实践表明,风险限额管理具备较强的系统性、及时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项适用于现代金融体系特点的风险控制手段。我们应该加快引进和国外该领域的成熟技术,结合本国银行的具体情况,扎扎实实地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设计和探索工作。根据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实施风险限额管理一般需要经过2~3年时间,其间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启动阶段。风险限额管理涉及银行的所有业务条线,对全行经营管理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董事会和高管层必须对此做出战略决策。尤其是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习惯于粗放式经营模式,偏重业务扩张,轻视风险控制,对限额管理理念在短时间恐怕难以接受,所以需要最高决策层下决心,方能有效地推动。决策者应对实施限额管理的战略意义形成共识,对工程实施难度做出充分估计,做好战略部署,集中优势资源,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建设。启动阶段的前提规划至关重要,可考虑聘请国外咨询公司协助完成规划,并由银行专家进行充分论证。

限额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房建工程 设计 造价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相对较低,使得很多建设项目的投资得不到有效的管理。虽然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理论已基本建立起来,但是在具体理论应用和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大量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对造价的控制还只是针对预、决算,更多的精力花在施工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使得工程造价控制缺乏全面而系统的定位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1、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1.1提高工程造价构成的合理性

房建工程的可行性论证与初步设计是工程投资规划的主要依据,从房建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的角度来讲,在保证设计标准、工艺要求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工程建设投资越少,建设工期越短,工程建设的综合效益也就越高。而在设计阶段通过编制设计概预算不仅可以了解工程造价的构成,而且能够让工程资金的使用更加合理,通过造价管理可以明确房建工程各个组成部分的成本及基本功能匹配程度。而这些只能在设计阶段完成,如果设计一旦完成工程造价的大体构成也基本确定,可见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能够保证造价管理控制的主动、有效。

1.2能够显著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

从房建工程造价控制的顺序来讲,设计阶段的造价工程是整个房建工程造价控制的起始点,只有提高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水平才能为整个工程造价奠定良好的基础,才能做好施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在房建工程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如果将造价控制理念融入到设计方案当中,选择最合适、最科学的施工工艺及设计标准,在满足房建工程设计任务书及其它标准的前提下使用更加科学的结构造型和建筑材料、设备,能够大幅度降低工程的投资规模,这对于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提升造价控制的效果都具有重要意义。

2、设计阶段造价管理与控制的实施对策

大量的工程资料显示,建设工程设计阶段对全过程造价控制的影响程度可以达到80%,因此,建立以设计阶段造价控制为重点的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操作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在建设工程造价控制过程中,设计方案的选择,需要利用价值理论进行技术性与经济性的对比分析,确定合理的方案。在实际操作工程中,投资方根据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各种基础数据,编制设计任务书,在进行设计委托时,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和标准设计,引入招投标竞争机制和价值工程理论,对不同方案进行比选,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在与设计单位签订合同时,要将技术先进、节约投资作为重点考核指标,制定奖罚明细条款,充分调动设计单位对方案进行技术与经济对比分析的积极性,并将设计单位的工作延伸到施工阶段,以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同时应推行设计索赔制度,提高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和造价的重视程度,有效地控制设计造价。

2.1引入竞争推行设计招标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的关键阶段,每一个建设项目都有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设计是计算工程量的依据,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因此对于设计单位的选择至关重要,一些信誉度高,技术过硬的设计单位,不仅仅能够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质量,同时会依据设计概预算人员依据图纸编制的概预算,进行分析和研究,为投资方着想,将技术与经济合理结合起来有效控制造价。引入竞争有利于引进更多高水平的设计单位,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建设项目的设计标准和设计水平,淘汰一些水平不高,技术不过硬的设计单位,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降低项目造价完成造价控制的目标。

2.2引入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

2.2.1限额设计的概念

所谓限额设计,就是按照造价的限额,设计满足要求的建筑。限额设计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项目实施过程中,下一阶段以上一阶段的造价限额为标准达到设计技术要求;另一方面,建设项目局部按提前设定好的造价限额达到设计技术要求。作为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一个关键措施,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限额设计要求设计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密切配合,做到技术与经济的统一。设计人员以造价限额为出发点进行方案设计,并做出方案比较,优化设计;工程造价人员及时进行造价计算,为设计人员提供合理建议,做到动态控制投资限额并满足技术要求的目的。

2.2.2限额设计的造价控制

限额设计分为纵向控制和横向控制。纵向控制是指通过各个阶段前一阶段的投资限额限制,对方案进行比选,采用合理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降低投资,同时对投资影响很大的因素进行重点分析,如方案比选、结构选型、平面布置等。对超出限额的指标进行及时调整,不使其对最终设计进度产生影响,造成设计的不合理,导致超出投资限额。实行限额动态控制,加强变更管理。另外还要考虑价格、税率、利率、汇率等影响。横向控制是指设计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制度和内部管理制度,将设计责任落实到个人,给责任人以相应的权力,完善考核制度。通过对任务按专业划分,明确到人,建立奖惩机制等措施,可以增强设计人员的成本意识,从而起到控制造价的作用。

2.2.3限额设计的完善措施

限额设计是一把双刃剑,限额的限制可能限制到设计人员的创造性,一味的追求低造价,忽略了设计的合理性。从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不一定经济。因此不能过分的强调限额,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工程具体分析,对超限额的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如果提高造价的同时可以大幅提高其使用功能,应该允许限额的突破;如果功能提高不明显,则不能突破限额。

2.3引入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控制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咨询单位接受投资方的委托,全程参与设计单位的项目设计工作。在初步设计阶段,造价咨询单位应对初步设计方案进行审查,以技术先进、造型美观、安全适用、经济合理、节约投资作为衡量设计方案的基本标准。利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对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达到优化设计方案的目的。

2.4引入工设计监理制度控制工程造价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引入设计监理制度,对施工图纸的可操作性进行评审,进行必要的施工深化,确保施工图纸满足指导实际施工的要求,以减少施工阶段因为设计不当而造成的工程费用的增加。同时可以提高设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成本意识,使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控制造价。另外可以通过设计合同对索赔条款进行约定,通过引入熟悉施工过程的监理更好的发现设计与施工中的冲突,在设计阶段将问题解决好,从而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3、结语:

总之,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对整个房建工程造价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人员必须充分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在保证设计方案质量的前提下提高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肖方;房建工程的成本控制[J];中华建设,2011

限额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安徽烟草 资金管理中心 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 实证研究

一、 安徽烟草资金管理中心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

安徽烟草资金管理中心2014年建立的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如下:

最佳现金持有量为:[Z*=3Rσ24K+L]

现金余额控制上限为:[H*=3Z*-2L]

理论平均现金余额为: [4Z*-L3]

其中: R为短期融资成本、[σ2]为日现金净流量的方差、K为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L为现金余额控制下限。

在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的管理下,资金管理中心的资金操作为:

最佳现金持有量Z*是资金管理中心控制的目标现金余额,当现金余额处于控制上限H*和控制下限L之间时,资金管理中心不进行操作;当现金余额升至控制上限H*时,则资金管理中心将(H*- Z*)数量的活期存款转换为定期存款或其他收益率较高的产品,使现金余额降至Z*;当现金余额降至控制下限L时,则资金管理中心将(Z*-L)数量的定期存款或其他收益率较高的产品转换为活期存款,使现金余额回到Z*。其中,下限L的设置是根据资金管理中心对现金短缺风险的愿意承受程度而确定的。

二、 2009-2015年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验证

根据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我们选取资金管理中心2009-2015年数据,并做如下假设:

(1)R:按当年6个月贷款利率设置(需折算为日利率);

(2)K:按当年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设置(2013、2014年利率上浮10%,2015年利率上浮40%,需折算为日利率);

(3)L:资金管理中心开设了工行、农行、邮储银行3个银行账户,假设工、农、邮储银行每个账户控制下限为1亿元。

(一)2009-2015年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根据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测算的资金管理中心2009-2015年相关数据参见表一,并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2014年(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建立的时间)是资金管理中心现金管理水平的分水岭,2014年以前,资金管理中心保留的平均现金余额比理论平均现金余额高出5-8亿元;2014以后,资金管理中心现金管理水平显著提高,保留的平均现金余额与理论平均现金余额较为接近。

二是2015年资金管理中心保留的平均现金余额比理论平均现金余额低了0.86亿元,但是资金管理中心未出现短期融资现象,表明参数设置中的现金控制下限L可能偏高。

三是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的运用有效压缩了资金管理中心现金持有量,提高了资金盈利水平,按5亿元的现金压缩规模以及1%的利差测算(一年期、活期存款利差),每年能够多产生500万元的利息收益。

(二)2009-2015年理论平均现金余额控制下的超支分析

如果按理论平均现金余额控制资金管理中心现金水平,2009-2015年每年会有10天左右的超支现象,全年超支概率为3%左右,并且大多数超支现象出现在中旬,可以通过定期存款安排、短期筹资等方法解决。

三、2016年资金管理中心最佳现金持有量预测

(一)参数设置

根据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对资金管理中心2016年最佳现金持有量进行预测,相关参数按以下方式进行设置:

(1)R按2015年年底短期贷款利率设置(短期贷款利率4.35%,折算成日利率为0.01%);

(2)K按2015年年底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40%设置(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40%为2.1%,折算成日利率为0.01%);

(3)L按2.2亿元设置。2009-2015年测算时,L设置了3亿元,造成2015年理论平均现金余额比实际平均现金余额高0.86亿元,表明L参数设置有所保守,在进行2016年预测时,将L设置为2.2亿元(L为2.2亿元的情况下,2015年理论平均现金余额为7.48亿元,略高于2015年实际平均现金余额7.42亿元);

(4)σ2使用EXCEL中Forecast函数进行预测,2016年σ2预计为13.72。

(二)数据预测

在参数设置基础上,根据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预计资金管理中心2016年度最佳现金持有量为6.82亿元,控制上限为16.05亿元,平均现金余额为8.36亿元。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

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是安徽烟草资金管理中心现金管理的有效工具,能够对年度现金余额控制水平做出较为科学的预测。

最佳现金持有量模型中的参数应结合历史数据不断进行修正,以确保预测数据的科学合理。

资金管理中心在日常现金管理时,应进一步加强现金预算管理力度,科学调度资金,优化资产配置策略,超支现象的发生,努力提高货币资金收益率。

参考文献:

[1]何华月.安徽烟草资金管理中心最佳现金持有量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5(1)

限额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建设项目 设计全过程 投资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建建设工程项目越来越多,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如果有效地控制投资额已成为建设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有时候甚至决定了一个建设项目能否实施,这是从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切入,对建设工程投资的确定和控制进行分析。

一、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重要性

投资控制是建设项目管理决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根据项目生命周期成本产生的一般规律,只有在早期进行投资的优化控制,才能得到确定的投资效果。

1、在项目设计阶段,建设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处于研究优化的过程中,投资额具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控制活动对建设项目投资有最大的影响,采用价值工程等方法,围绕功能分析和成本分析确定合理的投资额,可以极大地降低建设项目投资。

2、在项目实施阶段,设计方案已正式开始进行实施,项目投资已基本确定,投资控制活动对项目投资的影响已大大降低,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只能通过招投标选择优秀的施工企业,在保证严格的设计变更管理,有效的施工组织设计,充分竞争的大宗材料及设备采购等保证项目投资的整体受控并力争达到一定的节约。

3、在建设项目的运营阶段,投资控制活动对项目投资的作用已基本没有,建设项目已变成实现理想的运营模式,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或改良,以实现减少运营成本的目标。

二、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价值工程理论是投资控制的分析管理工具,它从功能与成本的合理匹配入手,在保证建设项目绝对安全和基本功能满足的条件下,减少多余功能,优化有效成本费用的功能,以达到充分发挥成本费用效益的目的。限额设计是目标管理在投资控制方面的具体运用,在价值工程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围绕价值分析确定的限额投资目标,通过细化的多方案经济选比、设备选型分析等手段,确保设计过程投资控制在预定目标之内,其核心在于限额目标的合理确定、严格的过程控制,包括严格的设计变更管理。

三、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目标与方法

1、投资控制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要求

(1)价值工程作为投资控制活动开展的主线和起点,必须基于价值工程成果,通过对项目功能、业主需求的全面分析,从多专业综合角度进一步寻找提高项目成本效益水平提高的手段,并研究其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合理匹配,并在综合比较同类工程技术经济指标的基础上,提出本项目限额设计具体指标建议,报业主批准作为项目投资控制和限额设计控制依据。

(2)设计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标准适度、经济合理”的原则开展,在投资限额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项目设计内容进一步分解投资,明确投资控制主要指标,在编制设计概、预算时逐步细化落实。

(3)在保证项目功能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设计工作按投资限额开展,在限额设计范围内充分运用价值分析、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等专业手段,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降低工程投资严格控制投资概算。

(4)设计方案比选都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并采用性能价格比最优的方案。

(5)设计概算应依据当地概算定额等计价法规规定编制,采用市场价格必须经多方询价选择适中的价格水平,保证投资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6)严格控制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变更,设计变更必须提出经济影响后果分析,重大方案变更必须提出技术经济比选方案,经审批后方可实施,确定工程概、预算不突破限额目标。

2、总体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

价值工程是总体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活动的主线,通过价值工程研究结果,确定适宜的项目目标投资金额为后续投资控制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功能分析:识别业主功能需求要点,明确项目总体设计的总目标,并分解匹配确定各工点系统功能目标。各专业围绕所识别功能开展设计,依照项目建设地价格水平进行投资估算,估算指标精度应与设计方案深度相符。分析项目总投资及分项投资指标,并与类似工程比较,研究分析差异,确定下一步方案优化重点。进行项目投资风险和经济评价,为业主融资方案优化和投资控制提供决策支持,最终确定限额设计总指标和专业指标。

3、初步设计阶段投资控制

初步设计阶段是设计活动中最重要的阶段,通过在预定投资目标下开展的方案比较、方案优化和价值工程研究活动,编制完成项目初步设计文件和初步设计概算,基本确定本项目投资金额、方案深化,并对投资有重要影响的方案进行多方案经济比选。编制确定本项目设计概算编制原则,及投资额计算方法,并对设计方案进行详细审查,重要方案可邀请外部专家论证,寻找方案功能成本性价比的最佳匹配。然后检查设计过程的限额设计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设计方案和重大设备选型,确定设计方案和外部规划衔接条件。编制初步设计概算,并对投资指标进一步对比分析,检查限额指标的执行情况。最后评审确认初步设计概算,并使初步设计概算在限额设计总指标之内。

4、施工图设计阶段投资控制

施工图设计阶段是项目投资的细化落实阶段,在初步设计文件基础上细化设备材料选型和具体设计工作,在初步设计概算限额内进一步挖掘投资节约潜力。在初步设计概算投资限额范围内,进一步深化方案、设备询价比选,对超限额的设计方案必须分析原因,并找到处理的办法。保证按施工图设计的预算额在初步设计概算金额内。

5、后期服务阶段投资控制

后期服务阶段主要是控制投资的发生过程,并对投资管理的总体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严格设计变更管理,所有变更都必须附投资影响分析,超限额变更方案必须经业主批准。总结分析项目投资控制过程,对限额目标设置的合理性、投资控制流程与实际操作情况、变更管理情况、项目遇到的风险因素及时投资的影响和控制手段、投资控制活动的总体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和总结。

参考文献:

限额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采伐限额管理;林业收入;分析;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还对集体林权制度进行了改革,把林地承包给农户,由集体经营变成了个体经营,这促进了林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世界各国为了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纷纷制定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我国也相继出台了《森林法》,规范了林业管理,对林业采伐额度进行了限制,从理论上说,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应该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引起了很多争议,这一制度仍然存在许多弊端,未能从农户收入层面考虑。

1 设置采伐限额的必要性

森林资源的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地球的整个生态环境,影响全球气候,关系到我们生活的质量。对于森林经营者而言,采伐森林能够带来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对于国家GDP的增长也能带来一定的推动力,但是这种采伐应该是一种适度采伐,使得林业可持续的为他们带来收益的同时能够维持森林资源的相对稳定。但是目前各国都存在过度采伐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尤其严重,所以在我国,为了双赢,为了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了给子孙后代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林业采伐限额的制定十分必要。

2 采伐限额制度的研究

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我国目前国家虽然将林地经营权下放给个人,但是林地的所有权仍然归国家所有,农户实际上是从国家那里承包进行经营活动。由于承包存在期限问题,再加上林业市场的波动,使得林业经营者为了在其承包期限内尽可能获得多的利益,忽视了对林地可持续发展的投入,出现了只砍伐不种植的现象,最终造成现在林业资源在过去十几年出现了大幅度的减少。林业限额管理制度对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实际应用中出现了各种问题,还有待站在林业经营者的角度继续深入的研究。

站在农林经营者的角度而言,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加重了经营者的采伐成本,但是当初制定林业采伐限额时,并未考虑到这方面的影响,并未站在林业经营者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而使得林业采伐管理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并未达到最初制度制定的初衷。后续对林业采伐管理制度的更改中,着重站在林业经营者的角度上考虑问题,促使林业经营者的抵触情绪降低,在保护林业资源的同时如何提高林业经营者的积极性是现在林业制度研究的重点。

目前林业采伐管理制度在执行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林业经营许可证发放不透明,部分发放经营许可证的工作人员并未按规范发放许可证,相关单位对此现象也未引起重视。致使许多不符合林业经营资格的人员取得了林业经营资格,致使林业资源被过度采伐。其次部分地区由于没有对管理区域进行详细的调查,使得采取区域设计缺乏科学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部分是由于目前从事林业调查工作的人员业务素质低。采伐中期和后期的监管验收工作繁琐且不易实行;另外,管理机制尚不全面,机制机构还不健全,使得相关的约束措施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总之目前的采伐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漏洞和问题,有待继续研究的深入,但是我们可以先从以上现存的问题进行管理的优化。如果从根本上改善采伐管理制度需要相关研究工作人员不是仅仅站在理论的角度,而是要更多的站在实际、站在农林经营者的角度去制定一些更为其实可行的政策。

3 限额制度对林业经营者收入的影响

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限制了林业市场的开放性,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最初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在采伐生产有序进行的前提下,森林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林业采伐管理制度实施后,增加了经营者的成本,使得林业收人相对减少。林业经营者需要支付的成本是造林、采伐和监管的各个环节成本之和。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林业经营者的影响。

3.1 采伐管理制度对采伐成本的影响

采伐成本包括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执行成本、制度维护成本、信息成本、林业税费、伐区设计费、采伐工资、检疫费、检尺费和运输成本等。其中除了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执行与维护的成本由政府承担,运输成本和检疫费由收购商承担,其他的费用都有林业经营者支付。其中信息成本、检尺费和伐区设计费在林业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实施以前并没有相关的费用,而通讯交通费和工本资料费也是由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衍生出来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确实增加了林业经营者的成本。除此之外,由于部分林业管理者对采伐管理制度的片面理解导致了“寻租”现象的产生,他们认为只有取得相关林业部门的采伐指标,才能够进行木材的采伐。从而造成一些地区出现了贿赂现象。

3.2 采伐制度影响经营者进行采伐决策

对于缺乏林业经营经验的经营者而言,林业采伐限额管理衍生出来的信息成本费就显得非常高,有时可能会超过林业经营给他们带来的收益。因为,数目的生长周期长,部分经营者经营的林地比较少,从而采伐带来的收益也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支付信息成本就显得不切实际了。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经营者不得不选择把林地出售来实现收益。

3.3 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对林业收入的影响

理论上分析,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并不会降低经营者木材销售的收入,但是如果站在采伐收入与支出成本的差值上看,也就是从整个过程的可支配收入看,就会发现,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确实对经营者的收入造成了影响。但是这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也与经营者的采伐方式相关,比如,由于无法支付与采伐管理制度相关的直接成本而采取出售采伐区域的经营者,必然会让渡部分收入给买方去进行林业采伐。

4 采伐限额管理研究深入的方向

如何进一步优化林业采伐管理制度,使得既能够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带动林业经营者经营的积极性,是现在林业管理研究者研究的方向。当前有几条建议如下:第一、可以根据不同的林业区域实施不同的管理制度,灵活的使用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当然如何掌握好这个“度”也是需要进一步考虑到问题。第二、在进行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工作时,必须从实际出发,站在大部分林业经营者的角度考虑制度的可行性。第三、要做好调查工作,不能闭门造车,针对以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改进。

5 总结

为了保护林业资源,世界各国纷纷实施了森林限额管理制度,虽然目前我国制定的林业采伐限额管理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为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条必经之路,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制度,才能够最终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增加林业经营者收入目标。希望本文能够供林业管理制度的研究者进行参考,使得我国的林业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尽早完善。

参考文献:

[1]敖贵艳,冉书华.采伐限额管理对农户森林投资经营行为影响综述[J].企业导报,2013(01).

[2]姜长有.试论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必须长期坚持[J].科技致富向导,2012(04).

[3]杨学华.完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的思考[J].绿色科技,2011(04).

限额管理论文范文6

引言

我国工程建设项目中,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较为普遍,导致建设成本不断增加,投资难以控制。如何将投入的资金在项目中合理的分配,使其能以最经济的方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就是工程造价控制要解决的问题,工程设计阶段是工程项目建设进入实施阶段的开始,它对项目的质量、工期和成本控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阶段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目前我国设计管理的现状表明,加强对设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而且更具有现实意义。限额设计按照批准的设计务书及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使各专业在保证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

1 设计阶段造价控制重要性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由于设计阶段是项目要实施而未实施阶段,调整、改动都比较容易,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修改,减少设计变更造成的工程造价的增加,应该把在没用开工之前,把好设计关。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建设项目的设计阶段分三个阶段:即“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通过设计使项目的规模、标准、功能、结构、组成、构造等各方面都确定下来,从而也确定了它的基本工程价值。随着阶段性设计工作的进展,工程项目构成姿态一步步地明确,可以优化的空间越来越小,优化的限制条件却越来越多,各阶段性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逐步下降。设计在技术上是否可行、工艺是否先进、经济是否合理、设备是否配套、结构是否安全可靠等,都将决定着工程项目建成后的安全、造价、使用价值和功能。设计管理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项目的造价控制、质量控制和进度控制起着关键性作用,是将建设项目各要素置于事前控制的必要途径,因此,加强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方法的研究就变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2 限额设计在设计阶段的实施步骤

限额设计的控制对象是影响工程设计的投资的项目。在设计阶段对项目进行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最有效途径和主要方法,通过层层限额设计来实现对项目投资限额的动态控制与管理。实施限额设计的第一步是合理确定限额设计总值。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总投资额的重要依据,所以,应以经过批准的投资估算作为限额设计总值。在实施限额设计过程中,则依据纵向和横向两方面的手段加以控制。在设计过程中工程造价控制理论及方法纵向控制即从可行性研究、初步勘察、初步设计、详细勘察、技术设计直到施工图和设计变更整个过程中,将限额设计贯穿到整个设计阶段,而在每一阶段又贯穿于各专业的每一道工序,步步为营,层层控制,改变和克服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的现象,最终保证限额设计目标的实现。

设计阶段限额设计方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2.1 合理确定设计限额总值

项目建议书或可行性报告的投资估算,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和前提因此,设计阶段投资控制中应严把设计限额总值这一关。具体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2.1.1 在投资估算中实事求是的反映设计内容。随着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企业越来越多地成为投资主体,为争上项目而人为压低投资估算或故意漏项少算的现象有所增加。设计单位是可行性研究或设计任务书的重要决策者和参与者,因此,设计单位应充分认识到估算工的重要性,尊重科学、尊重实际、维护投资估算的严肃性。

2.1.2 提高投资估算的质量,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度

由于工程条件和资料的不同,投资估算的准确度可能波动较大,但无论如应该满足其准确度的要求。各主管部门应结合各专业特点,对建设项目设计任书的深度从技术、经济两方面科学论证设计方案,合理考虑影响工程造价的动因素,切实编好投资估算,认真审查投资估算。

2.2 运用价值工程进行设计限额的分配

通过价值工程的功能分析,对建设项目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加以量化,确定出其功能评价系数,以此作为设计限额分配时供参考的技术参数,从而最终求出分配到各专业、各单位工程的设计限额值。该方法的目的是使分配到各组成部分的成本比例与其功能的重要程度所比例相近,即V=F/C=I,从而更大程度地达到项目各组成部分投资比例的合性。由于直接按功能评价系数确定的成本比例是建立在全寿命周期费用基础上的,即该成本中包含了建造成本和后期运营成本,因此还不能直接按功能目标成本比例来分配设计限额。这样,就需要分析类似工程的经验数据将功能目标成本中的运营成本因素扣除,最后得到项目各组成部分占总造价的比例,设计限额总值就按照该比例进行分配。

2.3 绘制施工图和编制、审查施工图预算工程建设项目中,依照合同要求,在绘制施工图和编制、审查施工图预算过程,各专业施工图设计说明书,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平面设计,竖向设计,交通组织,各专业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系统图、详图,计算书,施工图预算。在进行限额设计方案时,首先应审核投资估算技术经济分析是否超过投资限额,对不合理之处进行方案设计修改,同时,对投资估算与投资目标逐项比较修正投资估算,以检查有无偏差,并分析投资偏差原因。在次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改进设计方案。当改进设计方案认可后,再次审核改进后的设计,进行方案和投资估算,重新作投资估算,以确定投资目标调整方案,提出投资目标。直到按调整方案,分解投资目标,最终确定资金支出计划编制资金支出计划控制总进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