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课堂总结范例6篇

云课堂总结

云课堂总结范文1

一、引言

目前,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 Inverted Classroom)的教学模式日渐发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重视。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得以发展如此迅速,其本身的特点及优势是不言而喻的,同时得益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网络平台。 本文主要以本校的《剑桥商务英语》课程实践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利用蓝墨云班课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翻转课堂实践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及云班课网络平台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是指教师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把课堂内需讲授的知识提前给学生,课堂上主要进行师生讨论交流,协作完成学生的疑问和难题,这就把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了学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方面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特点制定好整个课程的教学计划,还要掌握更多的网络技术,比如视频的制作,资料的整合,和移动网络平台的使用等,其次还要做好角色的转换,从课堂的主导者和知识的传授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方面对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课前要及时完成内容的学习,课中要积极参与讨论思考,课后能够加强知识的巩固,促使学生转变成学习的主体,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云班课网络平台

“蓝墨云班课”利用移动智能终端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课前,教师通过创建班级,在平台上推送教学课件,学生学习任务和课程通知,上传教学相关视频、文档、图片等资源,让学生提前学习。课上,教师可以随时发起讨论、投票、答疑、小组任务、测试等教学活动。课后,教师可以利用平台较完善的数据和评价系统进行教学分析和总结。云班课平台能够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

三、 基于云班课平台的商务英语翻转课堂实践教学

云班课平台是教学的媒介,翻转课堂是教学的方式,商务英语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高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商务英语课程通常涉及到各种商务项目,如建立业务关系,介绍公司及产品,安排会议及日程等,利用云班课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就是围绕这些教学内容展开的,通过阐述翻转课堂实施的过程,探究商务英语综合教学的新思路。

(一)课前教学设计

课前的教学设计非常关键,要明确商务英语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水平和能力,结合课程相关商务模块,整合资料上传至云班课平台,同时设计好课堂问题答疑及讨论活动以便开展。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和的学习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先的自主学习。

(二)课堂教学实施

课堂上教师利用云平台中的小组任务、答疑功能、头脑风暴功能、测试功能等对学生?n前没能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观点和看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及完成作业等活动会在平台中给予相应的经验值作为一种学习鼓励方式,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随着师生互动的增加和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学生辩证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课后教学反馈

课后教师可以参考云平台中的强大的数据分析进行及时的教学总结和反思,通过平台提供的总体和学生个体的学习数据,分析教学成果,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商务英语课程的学习评价主要起激励作用,可以从课堂表现、资源查看和出勤率等数据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云课堂总结范文2

[关键词]云课堂;思政课堂;思政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7-0049-03

在很多的课程标准中都有这样的标准:要培养学生学习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方法,提高媒介素养,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的能力;同时,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而“云课堂”的出现,正是鉴于以上两点,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信息化边界,进一步满足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需要,并逐渐成为课程改革中促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与方式。

一、“云课堂”技术引入思政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一)从思政教学实际现状分析

反思我的思政课堂教学实际,往往更多的只是纯粹地针对思政书本上知识点的讲述,引用个别案例进行探讨,学生在学习方法上比较单一,情感的渗透也无法完全到位。多数学生明显感觉到思政的学习比较枯燥,学起来没劲,这也使得课堂的氛围、教学的效果往往事与愿违。

“云课堂”教学,是以电大学生随身携带的上网手机互动课堂和网络课程资源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利用课程资源进行学习为基础、以探究问题为主线、以反馈评价为手段、以团队合作学习为方式的有效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老师更多的是起到一种引领作用,而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中以自主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结合各种课堂教学资源,完成深度交流与分享。

因此,“云课堂”环境下的教学,完全符合新“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其根本出发点,倡导探究式学习”的新教学理念。

(二)从“云课堂”技术对思政课堂教学的功能分析

国家教育信息化推进的有关文件曾指出:“建设教师和学生形成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的教育新模式是教育信息化核心理念与未来发展方向的体现,也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前沿。”而“云课堂”教学恰恰突破了现有教育模式的时空限制与学习方法的限制,促进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全面互动。因此,“云课堂”技术引入电大思政课堂教学,将会发挥巨大功能。

1.融入各种课堂资源,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

曾有位老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学生应该是兴趣盎然的。如果在课堂上没有学生的笑声、欢呼和掌声,那么我们课堂就是失败的,就像一个歌星唱了一首蹩脚的歌无人应和,就像一个独裁者对着一群俯首帖耳的臣民哇哇狂叫而无人对话。这样的课堂,即使学生可以学到知识,这些知识也是凝滞的,时间一长,便会遗忘在学生大脑的某个角落,上面落满尘埃。如果我们以牺牲学生的快乐为代价,让他们获得一些对日后生活和工作基本无用的知识,那我们的教学就是残忍的教学、失败的教学。”因此,在课堂上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非常关键。

将云课堂引入思政教学,将电大学生随身携带的上网手机作为教学载体,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充满新鲜感和吸引力的。同时,结合电大学生随身携带的上网手机所具备的强大的图像、视频功能,再加上其资源丰富、操作简单、扩展性强等优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灵活选择自己所需的各种学习资源,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政课堂学习中的主动性,深入、钻入自己所需研究的困惑与问题当中,这不但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思政课堂不再枯燥、单一。

2.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培养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堂教学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云课堂”的教学,突出的特点就在于一改以往“先教后学”的传统学习模式,而是主张“先学后教”,学生自己结合课堂的主题和重难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生在自主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后,也将围绕相关重点疑难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走向一种以“学习所需”为核心的合作学习。

在这点上,“云课堂”环境下所提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为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学生在手机上通过开放的网络互动平台进行讨论和探究、发表观点、提出质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其发散思维和问题意识,也进一步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有利于及时进行课堂反馈,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云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送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等题型,用来检验学生对课堂的重难点知识是否真正理解和顿悟,同时,也可以对学生参与课堂的结果生成即时统计信息,并及时反馈出来:是否所有的学生都已完成推送的练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正确率和错误率,是否所有学生都已对课堂的重难点及时把握。

这样,教师既真正做到了关注全体学生,同时也可以根据反馈来的结果,对症下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云课堂”技术引入思政课堂教学的探索实践

(一)注重建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政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知识结构之间的因果关系、概念的层级次序、概念之间的联系,以简洁明了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框架体系图。它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点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网络,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已有的知识进行组合、联系和联想,采用发散性思维,突破思维定势进行知识创新,这些正是思维导图的优势所在。

而在“云课堂”技术进入课堂后,学生可以在手机上通过自主实践研究思维导图来培养和提高认知结构和知识建构的能力。

例如,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时,我在布置预习作业时,在电大学生随身携带的上网手机中提前推送一张思维导图。这样的一张思维导图,事实上就是本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对于学生来说,在预习新课的过程中,倘若能够参考和借鉴一张脉络清晰的知识体系图,往往会对在课前把握好新课的重点知识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终事实也证明,大部分学生能根据我事先所给的这张思维导图,在预习阶段,自主地结合相关课堂资源,将有关知识内容,形成了初步的认知,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探究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我在预习阶段便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由每组成员共同探究,合力在新课前利用手机完成思维导图的构建,并在课堂上将每组的成果通过“云课堂”技术平台,直观地在同一平面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自己比较并评判优劣,最后由我来总结。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久而久之,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也大大提高了学生把握课堂的重点知识和框架脉络的能力。

(二)注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有效激活课堂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能否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选择整合和有效利用,把握好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关系到我们是否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更好地将抽象的知识概念表述清楚,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使学生真正理解、顿悟。

云课堂拥有海量的课程资源,平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资源的拥有者、贡献者、学习者,师生们不仅可以上传课本、学习资料,还可以建立题库,更兼拍照、聊天功能、链接查阅、下载欣赏或阅读、网上讨论、图片共享、信息、练习上传、作业布置与批改等诸多功能。

例如,在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具体内容时,我除了建构思维导图外,还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地利用手机在网络上查找各种与课程有关的内容和资源,并且让学生共享自己的成果,这样,让学生自己去发掘各种有效的课堂资源,自己去深入理解和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涵;再比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一课中,我整合了多个视频和图片案例,如“平湖市最大贪官”和“平湖市级别最高的贪官”落马案,播放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众志成城》特别节目,并提出启发式的讨论题,让学生进一步去理解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为什么加强党的领导就必须要改善党的领导,一方面突破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在情感上使学生深刻理解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树立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坚定党领导的信念。

(三)注重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反馈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始终交织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注重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并且能否精细到位地处理反馈信息,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正所谓“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和评价,将使师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得失,及时调整教与学的方法策略,互为补充,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而“云课堂”平台中的广播、资源推送、分组讨论、在线测试、反馈评价等功能,恰恰为解决常规教学方式中交互不畅、反馈不及时的问题提供了便利,同时,这里的反馈评价,非常直观、到位。因此,如果能够灵活利用上述形式和功能,及时、准确地对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阶段性的反馈和评价,将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对学生主动充分认识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和把握好了重难点知识,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云课堂总结范文3

关键词:教育云平台;信息终端;考试评测信息反馈系统;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5—0000—00

新课程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时间大大增加,根据新课程要求编写的导学案,教师直接讲课的时间大大减少,很多学校一般要求教师讲课只有20—15分钟。

那么,学生自主学习有哪些形式?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行阅读教材,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然后分组讨论,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分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实验完毕后汇报实验结果;听教师讲授新课后做课堂练习,然后汇报解题过程与结果,讨论解题思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给予评价,教师对学生分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

教师在教学创新时需要信息技术手段的辅助。

课前或课中学生测试或学习的结果最好能当堂了解,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学习中的能力拓展情况与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课前小测或一堂课结束后的学习效果检测,如能通过考试评测系统,立即得到学生小测结果,对开展新的教学就能有的放矢。

二是课堂练习,如解题,除让学生上黑板演练或口头汇报解题情况外,还可通过信息反馈系统了解每个学生的解题情况。

三是分组实验,除让学生口头汇报实验情况外,可通过信息反馈系统或学习评测系统了解学生分组实验情况,对学生实验及时评价与分析总结。

这种课中检测和课中学习情况的反馈,都可利用考试评测系统或其它信息反馈系统来解决。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才是真正的教育信息化。同样,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才能真正引起教学创新的革命性变化。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如何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创新实现深度融合。

一、信息技术应当具备促成教学创新的新手段

(1)教学云平台、云空间具备强大的网络教学与教学管理功能。大容量数据资源存储与并发,可存储调阅任何一个班级和学生的学习档案和学习资料,运用检索与导航,可以查看了解任何一个班级或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全校各个班级可以同时开展网络教学,全校师生可同时调取和上传大容量数据资源。

(2)拥有考试命题与考试评测系统或课堂信息反馈系统。考试是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进入考试命题模板,教师输入试题内容,无需题目格式排版,系统自动生成标准考试试题格式的一套考试题。输入内容,即可将试题打印使用。试题时量,题数多少,题型可自行设置与调整。教师可以很方便时编写一大套的考试试题,也可随意编写小套考试题,可用于正规大型考试,也可作课堂检测与学生学习情况反馈之用。

作为考试评测系统,可以是大的正规考试的测评系统,也可以是课堂检测与学习情况的反馈系统。如课堂卡测能通过评测系统,立马统计出学生的检测得分,看到学生答题的成绩与效果;对学生分组讨论结果、主观性试题解答或问题讨论结果给出及时的评价;对小组实验过程与结果课堂上就能及时的评价。

(3)信息终端为教学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目前已经有学校做到学生人手一台苹果学习电脑,多数学校要实现每个学习小组拥有一台电脑应当不成问题。

课堂教学让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从信息技术平台、信息终端和应用软件单方面都不成问题。问题是云平台、云空间、信息终端与信息反馈及评测系统还需结合为一个整体,当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才能实现。

(4)云平台、云空间与信息终端及教学评测系统与信息反馈系统的结合,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目前深度融合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学校有教学评测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或者学生也有了电脑终端,但操作平台满足不了大数据信息存储与并发提取的要求。比如我原来所在的学校,高考报名时学校都有计算机教室,有电脑,有校园网,高考报名有考试报名软件系统,但是如果一个年级几十个班上千学生同时操作,全校一个年级上千学生如果同时上传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各种材料,一个学校几十个班同时用网络或视频教学,则网络和服务器会被挤爆而瘫痪。这就需要云平台、云空间为这种大数据课堂交互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

二、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才有用武之地

教学创新要求,要实现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其主要学习形式有自主阅读,课堂练习,分组讨论、分组实验、分组竞赛与辩论、课堂游戏、课堂检测等形式,课堂互动已不是简单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许多时候变成了学生讲,教师听;学生问,学生答;学生讲,学生评。课堂教学信息反馈的形式除了课堂提问,课堂检测外,新出现的形式有,自主阅读后分析回答教师或同学提出的问题,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的结果,课堂练习后汇报解题思路与结果。从前信息反馈与检测,可以是学生上黑板演练,或将学生演算解答试题或设计图案稿纸,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展示:这是比较先进的一种。现在学生可以利用电脑终端输入信息,然后通过互联网空间在电脑终端直接提交。

目前大学课堂空间教学的互动主要还是课前课后在空间上做文章。还没有实现在课堂上利用空间的直接互动。传统大学课堂,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现在的大学课堂,教师利用空间、利用多媒体上课,只是给学生上课带来一些新奇感,哪怕是3G课堂,就算是让学生看到了作业现场,看到现场师傅在作业现场的讲解,但真正让学生与现场师傅对话的机会还是很少,学生基本上还是处于被动听课学习的状态。

云课堂总结范文4

关键词:云技术;云课堂;云平台;双课堂;电子书包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4)2(S)-0078-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扩大,云技术一夜之间遍布互联网。360云盘、有道云笔记、智慧云、手机云、教育云等等词汇,伴随着可操作的系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互联网上异构、自治的服务为用户提供按需即取的计算;云计算的资源是动态、易扩展、虚拟化的,通过互联网提供;终端用户不需要了解“云”中基础设施的细节,只关注需要什么样的资源以及如何得到相应的服务。当网络虚拟空间的各类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之时,当大数据时代闯入寻常百姓家之日,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多元云技术的应用开始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课堂。

1 课堂教学中的网络云平台

八年级《物理》“光的直线传播”这节课,从手影实验入手引入新课,用激光打靶实验证明光的直线传播,用激光点燃火柴说明激光是有能量的。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在评讲学生上节课做过的题时,任课教师能清楚的知道每个题有多少学生错,错在哪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手机操控多媒体平台的进程。还可视频学生现场完成作业的情况,也可调出任一学生完成作业的实际照片。我想:“这堂课好像有一个教学网络云平台在支持他,否则他不可能有这么多的即时资源。”

该老师被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网络云平台?是谁为他的课堂教学提供强大后台支持?带着这个问题我又来到了学校,老师详细地演示和讲解了所使用的网络云平台。多媒体平台、智能手机和便携式无线路由器是老师构成课堂网络云平台的全部硬件设备。通过WiFi将这些终端设备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后形成了课堂上的小小云平台。

课堂上老师通过手机把学生实验照片、视频、学生答题的照片通过微信的公共帐号传到公司的后台。公司对相关信息迅速进行分析并反馈到课堂,为了减少流量,通过QQ上的截图软件,实现了图像清晰、所占空间小、传输速度快的目的。

2 网络云平台在多元互动中实现了对学情的监控

了解学情对教师把控教学的难度、进展的速度和呈现的方式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师对学情的真正了解?云平台利用手机抓拍或录制视频功能,把课堂中即时生成的影像传到后台作为对学情分析的原始资料,通过师生之间的交互,实时获得学习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教师也可调用某一学生的资料进行点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协作便在网络环境中即时实现。利用网络功能,学生既可听又可看,又可在讨论与交流中使知识的保持、能力提升的效果大大优于传统教学,形成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

在老师的课堂上能即时反馈学生完成作业情况,几张教师从学生作业本上拍的照片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资源,如:教师需要知道学生作图题是如何画的?学生想知道作图过程中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教师可从云平台“我的图片”的预览中找到系列相关图片,从这些照片中找出具有代表意义的典型问题图片,把此图由预览状态转为播放,这种用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解读是防止重犯同样错误的有效办法。

如何对作业进行点评?问题可能出现在哪里?这是习题课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云平台使教师对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此题讲与不讲,讲什么的判断有了真实的依据。

例1 长度测量:

(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____,符号____;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2)测量工具:________。

点评:对于长度测量的简单作业问题,从答题的统计可看出正确的83人,错误13人。这样的结论显然与教师的感性判断不相符合,教师如何对待此问题,八年级《物理》入门的教学进度和难度应如何调节,答题的统计界面给出了判断的参考。

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对知识掌握情况如何需要通过考试来寻找答案,由于每个教师所教的学生较多,很难对每道题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定量统计,云平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3 电子书包云平台对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电子书包是利用现代信息和教育技术构建的面向学生个性发展的综合服务系统,系统的构建采用“学习终端+教育内容+服务平台”的模式,具有家校沟通功能、多元互动功能。以云课堂为中心的电子书包可实现云端支持无限拓展,海量资源所需随取,音频、视频、图像、课堂教学实况和各类电子资料的随机上传,满足多种应用模式要求。整体提升电子书包使用效率。为教育带来无限可能。

目前,佛山市南海区共有十五所中小学。33个教学班的1595名学生和140名教师参与到电子书包的实验教学之中,大部分学校刚刚步入实验进程中。本文对实验时间较长的高中和初中各抽取了一所学校就使用电子书包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和统计,得出了可能引发争议的结论。

如,罗村高中2012~2013学年高一期末成绩,两个实验班总体保持上升趋势,其中实验9班成绩提高明显,在九科总成绩排名中,从入学第14名上升到期末第8名的佳绩,是全年级进步最大班级;同时实验8班也保持着年级第5名。这说明电子书包班比普通班更能较快提高学习成绩,这种教学实验是有效的。

但对两个班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对比,情况并不乐观,高中电子书包实验班一般在高一比较正常,高二由于重新分班,选择文理学生不同和电子书包的成本等因素影响,使其使用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使电子书包的使用学校进入了比较尴尬的境地。

旗峰中学是南海区“智能课堂(电子书包)”项目的一所实验初中。自2012年9月,南海电子书包项目全面推广与实施,该校2个实验班:初一(1)班和初一(8)班,开展了一个学期的语文等三科电子书包教学实践。

在初一11个班共539位学生全部学科总成绩年级排名中,实验班1、8班有五名学生跻身年级前十名,有九名学生进入前二十名,年级后三十名的学生无一人。即,在个人成绩年级排名靠前的学生中,实验班占多数,且没有后进生,这反映出实验班学生整体水平较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电子书包学习效果好。2013年6月对四个实验班学生及家长等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66.7%的家长认为“电子书包发展前景”非常好,65.3%的学生对“电子书包课外辅导学习是有效的”观点非常同意。同时,有66.8%的学生对“利用电子书包学习培养了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观点非常同意:69.3%的学生对“电子书包上课更有趣,更愿意学习”的观点非常同意。

4 通过电子书包实现了云技术与教学的完美结合

南海旗峰中学部分物理老师认为经过实践证明电子书包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以中层生为代表的大部分学生是有效的,他们每天给学生安排一个小时的时间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网上学习的内容。包括视频、课件和疑难问题解读等。学生则在人机互动过程中解决问题。此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讲的内容会减少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大了。教师还可根据学生情况布置分层作业。并通过网络了解每个学生解题时间和答题状况等。

4.1 系统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在电子书包“资源中心”中有多种形式的资源,如在“系统资源库”和“个性化定制”两个方面内容,其中“系统资源库”中提供了各学科的知识,师生可根据需要进行检索。如在初中《物理》“人教版”原教材“声音的传播”这节内容中有25个图片、视频、音频、交互练习等方面的资源供学生选择,学生自主打开这些资源对提高学习有很大帮助,学生自主选择相关内容进行学习,极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个性化定制”则是师生根据自己需要,从网络等方面寻找并添加更多的具有个性化的资源。

4.2 组卷系统让教师命题更具有针对性

命题质量是决定考试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使用电子书包的自动组卷系统时,首先要确定的是试题的难度,确定难、中、易的比例。然后确定各类题型的数量,从系统中可看出每类题型在题库中的题目数。

根据要求系统会自动组卷,教师对试卷进行评估。要查看每道题的情况,不适合的可以换题,换题时可把新选的题目放入“淘题车”。若想换的题在该题型中所有备选题都不符合教师的要求,还可以自编试题加入“淘题车”,此题也自动进入到题库之中。在试卷中对每道题都有相关于答案,学生可在电脑上完成答卷,对于选择题,系统可自动进行评价。其他类型的题目还需手动批改,系统对答题情况可自行生成记录,方便教师的评讲和对学情分析。对整个班级,系统可生成每道题学生答题的对错情况,自动组卷系统中强大的成绩分析功能可对学情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学习进程提供参考。

4.3 错题本把错误变成资源

课堂是学生犯错误的地方,失败是美丽的、错误是精彩的,关键是如何把失败变成前进的动力,让错误成为战胜困难的资源,这就需要学生把做过的错题记录下来形成错题本。让学生在失败中汲取教训。从错题纠正中走向进步,错题本起了很大作用。电子书包错题本清楚记录了每个学生错题情况和每道题整个班级学生正确率。

例2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10cm B.20cm

C.40cm D 60cm

点评本选择题显示学生共做过30次,其中做错10次,作为选择题的第一题如此高的错误率是不正常的,教师可根据错误率的统计情况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对待?怎样防止犯同类的错误?这对教学过程中了解真实的学情是有帮助的,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也提醒学生知道如何改进学法、突破难点。

4.4 云课堂与现实课堂相结合的“双课堂”教学

“双课堂”就是基于网络云系统的“虚拟课堂”和“现实课堂”结合,虚拟课堂提供了海量资源,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性的阅读或参与到互动之中,广泛、多样的信息和快捷的呈现形式使学习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在课前,教师要根据学情制定好学习目标、预习提纲和相关的学习材料,就重点、难点问题设置讨论主题,供学生在课前预习,同时设置对应的预习检测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要浏览学生论帖、检测题答题情况、留言帖等预习中的反馈信息,做到对新课教学心中有数。

在实体课堂中,教师要根据预习反馈的情况,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指导实现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设置恰当的点拨材料和课堂讨论主题,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将之前有疑问的地方搞清楚,再配以适量的巩固练习进行巩固和加深。在现实课堂中由于不同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可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资源实现学习目的,学生在课堂上选择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例题和习题进行网上学习。借助在线讨论的方式,教师和学生针对文本进行平等的、深入的对话,师生在开放的空间里畅所欲言,不管是能力强的。还是能力弱的都有话语权,这改变了学生学习和表达方式,学生的素质也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双课堂”环境下,教师要对海量信息资源给适度的指导,防止多余资源冲淡学习主题的现象出现;要寻找云课堂与现实课堂相结合的最佳方式,防止出现过分依赖信息技术的极端的现象出现。老师要针对常见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和讲解。在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要过分依赖虚拟的实验,要重视真实的实验,演示实验或者学生实验都要在真实情景下通过实验器材动手完成,让学生去体会和感受实验的乐趣,还原物理学科的本质。

放眼世界,许多发达国家教育理念、教育方式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云技术在教育中作用越来越大,云技术走进课堂是一个必然趋势。尽管我国云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距全面普及和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云课堂与现实的课堂相结合方面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机遇,谁发现并解决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就可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领航者。

云课堂总结范文5

关键词:“粤教云”;实验;抓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5-0102

2015年5月23日,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山东青岛开幕。本次大会由教育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主题是“信息技术与未来教育变革”。来自90多个国家和有关国际组织、企业的代表出席会议。国家主席给大会发去贺信,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由此可见,掌握信息技术能力已成为当今一线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一线教师应该更新理念,提高认识,为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努力练就扎实的基本功。为此,我们采用的策略是:

一、更新观念,对掌握与提升信息技术能力的认识

1. 社会发展呼唤教育新改革

如今,信息科技的更新之势可谓是迅雷不及掩耳。移动终端日益普及,无线网络迅猛发展,特别是2010年后,信息技术逐步普及,教育信息化从校校通、班班通,逐步进入人人通时代。以“电子书包”项目为例,2011年以来,提出此项目的就有上海、江苏、陕西、浙江等城市。2012年后,国外的新概念“翻转课堂”、“可汗学院”随着网络掀起一股教育改革的热潮。最近一两年,微课、慕课、云课、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也大热起来,将Pad之类的移动终端及相关应用运用于学校教育实践之中,已经成为基础教育发展最为快速的领域之一,尤其是在无锡、深圳、上海、北京等地。有人说这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是一个“云时代”,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

2. 教师专业发展要注入新内涵

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活动中发表重要讲话――学校是教育的细胞。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在学校,关键靠校长、教师。我们必须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在基础教育领域,要“提高所有学校在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软件工具等方面的基本配置水平,全面提升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从刘副部长的讲话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社会大背景下的教师专业显然已不是一枝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嘴的工作方式了,她为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正如John Dewey所言――如果我们还像当年我们被教授的那样去教学的话,那么,我们就掠夺了我们儿童的未来。是的,教育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焦建利教授曾在他的讲座中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天职,是安身立命之根本。他还说当今教师应具备5项基本功――搜(search)、拿(take)、做(create)、用(use)、享(share)。语言学家Ray Clifford说:“科技不能取代教师,但是使用科技的教师却可以取代不用科技的教师。”

作为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我们,是选择接受现实、转变观念还是守住传统的宁静?我想,现实已给出了回答。她告诉我们,改革势在必行,改革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

二、学习培训,练就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能力

1. 入校培训接地气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请进来”的培训,我校是“粤教云”实验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实验,我们邀请专家对教师的教案进行指导,修改,然后针对课堂实验要用到ForClass支撑系统,又邀请了技术工程师到校对实验教师进行平台操作培训,对上实验课的教师,采取“一对一”请进来的指导方式,让教师快速地熟悉操作、制作上课资源,并流畅地应用在课堂上。这项培训,有针对性,效果明显,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迅速。

2. 校本教研讲实际

当我们学校24间教室的白板全部安装到位后,为促进电子白板、多媒体技术和学科教学、校本课程的有机融合,同时也为了稳步推进“粤教云”实验,学校教研室结合学校实际专门制定了校本教研方案,开展了以《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为主题的专题培训,培训做到全员参与,定主题、定时、定点;分享、总结、考核相结合。在进行统一的全校培训和分学科学习操作后,我们组织了此专题分享会,在会上,各学科派出一个优秀代表,现场操作演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该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体现,如数学学科就以“角的知识”为例展示了智能笔及图形工具的强大功能,智能笔能快速规范画出几何图形,使用多学科学库资源里的坐标轴能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对称图形,使抽象的几何图形具体化;英语学科展示了屏幕批注功能、聚光灯和激光笔的使用,并采用白板的相机模式截图进行课堂反馈;尤其是游戏练习,生动有趣,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分享会上,笑声、掌声不断,教师的精彩示范,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电子白板的特性和基本操作方法,从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现在,教师均可以利用白板的常用功能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此外,我们结合学校的信息化特色实际,举行了由学校信息中心负责为教师进行量身定制的培训,如微课制作培训,就是由学校信息中心副主任主讲,并把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这样不会额外增加教师的负担,通过集中培训和分组练习、交流,到学期末,收到教师自制的微课、数字故事等作品一批,学校信息中心将之分类打包上传学校服务器,这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更丰富了学校的教学资源。

三、课堂教学,实践扎实有效的信息技术能力

1. 课堂教学求扎实

课堂,是教师实战的舞台。一个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可以直接预见。所以,我们通过教导处牵头,组织一批比较年轻或是敢于在这方面做出尝试的教师上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实验课。上课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利用粤教云公共服务平台的各种资源和ForClass等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教师有的在班级教室里上云服务课,有的在云教室上云互动课,一些年轻教师还自己制作APP,为学生创作特别实在的学习资源,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目前,我们已经在语文、英语、数学、美术、科学、综合实践学科进行了云互动课堂教学尝试,如语文课《落花生》;数学课《周长》;英语课《Animals》;美术课《变照片为黑白的画》;科学课《蚂蚁》;综合实践课《我为交通绘蓝图》等。其中,多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参加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暨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分别获得二、三等奖;多位青年骨干实验教师在市区的“一师一优课”比赛中荣获一、二等奖,一部分一等奖的课例被评为省级优课,科学课《蚂蚁》《果实里的新生命》和语文课《扁鹊治病》最终获得国家部优课例。

2. 展示观摩促提高

当我们新建成集录播等功能一体的云课室后,先后组织举办了多次云实验展示和观摩活动。省内外市区教育系统领导以及兄弟学校教师代表陆续到校观摩,学校为这些来宾展示了云服务、云互动课堂教学、实验教师经验分享、学校开展实验经验介绍等活动。

如英语三年级云互动课《Animals》课堂展示:利用粤教云平台的媒体资源和个人的本地资源设计了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整合粤教云的“个性内容分发、即时评测统计、即时展示个性作品”等特色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动物的单词,如拼写和发音,学习简单的问与答的句型等。整个教学过程流畅生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

又如语文五年级云互动课《落花生》课堂展示:学生登录课堂后,首先点击Pad上的资源进行生字词自主学习和测评,教师根据平台即时测评统计功能实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以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在精读感悟环节,学生根据教师发送到Pad上的学习指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相机引导学生谈感悟,紧接着利用平台的“投票”功能,升华文章主旨;在总结延伸环节,教师又结合个性内容分发和即时分享展示功能呈现学生作品,使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同时深刻感悟做人的道理。该课目标明确、环节清晰,课堂互动有效、富有语文味,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赢得了在座观摩领导和教师的热烈掌声,让大家深切体会到信息技术运用到语文课堂的独特魅力。

在交流展示中,教师在信息技术能力上又得到进一步的历练和提高。

四、课题研究,推动信息技术能力稳步提高

课题研究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也是突显学校特色的重要途径。我们把学习培训、课堂教学实验和科研相结合,鼓励教师借助教科研力量,积极申报小课题。2014年,我们申报的3个课题被广东省教育研究院立项。这三个课题分别是《基于校园云环境下小学英语作业的自主设计研究》《以“粤教云”实验促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研究》《以陶艺校本课程丰富小学美术内涵的研究》;3个课题举行了开题论证会,并认真开展了研究,目前正准备结题。2015年,在“粤教云”实验专家组的带领下,我们又申报并成功立项了3个人实验研究课题和1个集体研究课题(其中两项被列为重点课题),分别是《基于云互动环境下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与应用研究》《基于云互动美术课堂下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与应用效果研究》《云互动课堂在小学语文中年段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粤教云”实验与校本教研结合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研究》,现在各课题研究在主持人的带领下稳步推进。

我们就是这样,以“粤教云”实验为抓手,从以上几个方面努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当然,一路走来,也遇到不少的困惑,而这些困惑正好指明了我们努力前行的方向,我们坚信:在这个数据大爆炸的时代,课堂变革势在必行。

我们渴望教师轻松点击就能调动丰富的素材资源和教学工具;学生能随时进行分组练习、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即时完成批阅、反馈、个性辅导@样融合了信息技术的生动课堂;渴望所有教师、学生甚至家长都能随时随地共享教育的优质资源;渴望亲身感受教育云时代、智慧大课堂的盛况……

而这一切均有赖于身为教师的我们具备顺应时展的信息技术能力,做到脚踏实地,努力创设开放自主、互动高效、资源支持的交互式信息化课堂教学环境。在教育教改的路上,让我们努力前行吧!

云课堂总结范文6

关键词 云录播系统;S-T分析;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063-04

form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LIU TairuAbstract Cloud computing based video record and podcast system of Minhang is built on the school’s old podcast system.it can show the live teaching in classroom, the teaching also can be recorded, sowe can watch the video after the course. It can provide open courserecord, podcast and S-T analysis features, the course can be evalu-ated by the other teachers, the platform promoted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the high quality resources also can be shared by the teachers in the district.

Key words cloud computing based video record and podcast system;S-T analysis;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1 前言

闵行区位于上海市中南部,地理位置狭长,358所学校散落在各个街镇,各街镇之间发展不均衡,呈现中部发达、两头薄弱的局势。目前全区教师有13 229名,每年会新招录300~700名新教师[1]。闵行区在第三期上海市双名工程中入选60人,相对于其他区县的教师体量,闵行优秀教师比例偏低,随着新教师的加入,更加稀释了闵行优秀教师的比例。如何加快新教师等年轻教师的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加优秀成熟教师的数量,成为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工作所面临的紧迫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的任务,需要长时间的浸润式的培养,不断地接受打磨,利用同课异构、实时教研等各种研修方式促进发展,还需要教师自身加强自我反思、不断领悟才会显现成效。而在闵行区的现有条件下,市双名学员和总体教师的比率为1:200,也就是一个名师学员需要辐射200名教师。要实现名师资源的全覆盖,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由此,闵行区在2014年启动云录播系统建设项目,尝试利用信息化手段来促进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闵行区云录播课堂教学评价系统是利用录播教室的三路摄像设备、教师机信号采集(VGA)、采音设备、采集控制系统和导播系统,增加网络编码服务器,借助现有的教育城域网来传输视频信号,利用“云”存储和“云”主机搭建“云”应用,实现课堂教学实录的管理功能、直播功能和录播功能,在系统中融入LICC、CASS、闵行区课堂教学观察指标等课堂教学评价量表,并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自动分析,提供S-T分析报表,实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功能,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支撑。

2 建设现状分析

为了充分了解区、校两级软硬件环境,进行充分的学校调研,掌握现有网络、录播教室硬件和相应的业务开展情况。

网络现状 闵行区建设有教育城域网,城域网基础网络由MPLS的环网搭建而成,在环网上共部署5个汇聚点,用以接入就近的中小学校、直属单位及幼儿园。5个汇聚点分别为七宝、龙柏、江川、梅陇和莘庄。MPLS环网带宽为2.5 G,目前能够基本满足带宽需求。各学校通过5个汇聚点接入城域网,接入带宽100 M,部分学校达到1000 M。云录播系统在直播时大概占用8~16 M的带宽,而目前学校的出口带宽占有率普遍较低,因此,现有网络能够满足网络直播的要求。

录播教室现状 目前闵行区中小学已经基本完成标清录播教室的建设,经过调研,现有录播教室由两路标清摄像头组成,图像清晰度不能满足需求;而且部分学校录播教室建设时间较早,存在设备老化严重、影响正常使用的问题;现有录播教室都是学校独立建设运行,仅供本校使用,无法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学校相应管理人员已经过多次设备使用培训,已经比较熟悉录播教室的使用。

学校录播教室需要升级标清摄像头到高清摄像头,需要更新部分老旧设备,增加基于网络的编码传输功能。

教研现状 闵行区目前采用学校综合调研、学科固定时间教研以及结合项目的教研和学科中心组与学科基地活动等教研活动。无论什么方式的教研活动,教研时间都固定,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时大多感觉意犹未尽,或刚刚有了感觉便已结束,从而无法深入探讨相应教研问题,还存在大家由于互相熟悉而碍于面子不能讲真问题,或讲问题含蓄的现象。如果采用基于网络的教研,既可以如实记录教研过程,也可以拓展教研时空,延续现有传统教研活动,从而更加深入探讨教研问题。

项目目标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云录播系统,相关录播技术比较成熟,只是相应的云端管理平台与闵行区的需求有所差异。由此设定项目的具体发展目标:

1)在现有录播教室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搭建区校两级云录播系统;

2)利用云录播系统开展课堂教学的直播、录播活动,利用优秀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评价,让教师了解自身课堂教学的瓶颈;

3)借助一师一优课项目,让优秀教师在云录播系统开课,提高优秀课堂教学资源的辐射率;

4)充分了解教师群体发展现状,以评促发展,开展以学校为单位的教师专业发展评估;

5)开展基于云录播的教研活动,实现传统教研活动的线上延续,拓展教研的时空。

3 总体设计

系统设计 系统架构如图1所示。系统底层为硬件支撑模块,包括学校的录播教室、区域云存储和云主机、中间网络链路;在硬件系统支撑下是相应的应用,如学校端的录播软件、导播系统、编码传输系统,区端的直播录播管理、评价和档案系统的接口模块等功能。系统提供电信和教育城域网两条出口链路,支持各种终端基于浏览器的访问,支持微问。系统面向全区的所有教师,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支持。

硬件系统

1)学校录播教室。

高清录播工作站:用于课堂教学的录制、制作、直播,支持三路高清视频、一路高清VGA的输入,支持各路信号间的自动切换和手动切换,具备多流硬压编码器和流媒体服务器,支持H.264编码格式。

教师跟踪主机:用于跟踪教师在教室内的活动,从而实现全自动拍摄,并为区云端平台提供S-T数据源。

学生跟踪主机:用于学生在教室内活动的跟踪,内嵌多种跟踪策略,可以实现与教师跟踪主机相同的功能,能够提供S-T分析所需的数据源,为学生行为分析提供依据。

图像探测模块:为跟踪主机采集教室图像信息,实现图像定位功能。

专业拾音吊麦:符合学校教室的声学环境,具备强指向性,可采集师生对话、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满足课堂环境的声音采集需求。

高清摄像头:专业会议摄像机,具有高速的云台和高画质的镜头及成像模组,可以有效地保障拍摄效果,能够支持1080P的高清视频信号采集,且支持向下兼容。

2)区云存储、云主机。在区域层面主要有相应的云存储和云主机,用于视频资源的存储和管理,并提供云端应用,为直播、点播、公开课、评价课等应用提供支撑。采用专业云存储和云主机,可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不用再投入专门人员负责区级平台的管理和维护,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3)网络系统。由需求分析可知,目前的网络系统能够满足现有的直播、点播对带宽的需求,因此,云录播系统架构在现有的教育城域网之上,让闵行区教育城域网提供链路支持。学校录播主机和视频存储、转码传输服务器直接接入学校核心交换机,利用学校的教育城域网出口接入区域MPLS环网,再通过部署在区域数据中心的专线接入云存储和云主机。

软件系统

1)学校版软件,用于学校端的导播控制、学校内部视频资源的管理,视频编码、分发传输功能,视频编辑功能,以及一些精品资源的缓存加速功能。

导播控制功能:学校端在导播控制台中包含导播控制功能,含录制模式、系统模式、直播控制、录像控制功能,支持片头片尾的制作,支持画中画、台标等设置,支持自动跟踪功能、手动切换功能和一键录制功能。

系统支持三种不同的录播模式,满足各种场合的视频录制需求,分别是电影模式、资源模式、电影加资源模式。

电影模式:遵从人的视觉习惯,以课堂授课过程为主线,将课堂现场的多路视频信号和VGA信号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通过手动或自动切换,输出一个单流单画面的流媒体进行录制或网络直播;有机整合教师讲课、学生互动、课件展示、板书等授课实况,有效降低网络带宽占用,便于网络应用和传播。电影模式的输出除通过网络直播外,也可通过录播主机直接输出,用于学校精品资源的积累。

资源模式(三分屏模式):将课堂现场多路视频信号与VGA信号分别实时采集压缩成多流多画面的流媒体,多路视频分别录制成独立文件,也可以直接打包成一个文件,支持网络直播;更可以高码率提供高质量视频素材文件,方便后期编辑。

在此模式下录制的资源(课程)可自动/手动建立索引(网页),形成网络学习课程,自主学习者通过IE即可点播,双击索引可快速跳转到相应的学习内容。

电影加资源模式:电影模式、资源模式同时录制,最大程度保留课程信息。

2)区域软件。提供课堂视频的直播、点播、评价、管理四大基本功能,在这四大基本功能基础上衍生出课堂评价任务、优质课评选展示、公开课、名师课堂、听课任务、视频教研、统计分析等功能,此外还可以实现和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系统的对接,实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数据的存档与分析。

课堂实录的直播、点播与资源管理:教师预约课表后,在约定时间进入录播教室上课,四路视频信号经过实时编码传输至位于云端的直播服务器,通过直播服务器对外直播教师的课堂,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浏览器或者利用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直播通道,观看该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播。授课结束后,系统会自动将授课实录传输至云存储,实现课堂实录的点播功能。

教师预约课表后,如果选择了线下授课,可以自行录制课堂教学视频,或者在录播教室进行录制;授课结束后,将视频资源手动上传至云录播区级系统,即可实现录播资源的点播功能。

同时,云录播系统还是个视频资源池,系统汇聚了通过各个学校的录播教室采集的教师课堂教学实录,也收集了教师自行上传的课堂教学视频资源。为了便于资源的管理,统一存放于课例中心呈现,按照学科、学段、学校、课型、教材章节、是否精品课例等分类维度进行管理[2]。教师个人的课堂实录存放于自己的个人空间,教师可以选择分享到课例中心,也可以选择申请审核为精品课例。一旦分享到课例中心,所有课例就可以实现全区共享,所有教师都可以下载相应的教案、视频、课件进行学习,甚至二次编辑重新利用。

S-T分析:将教学中的行为分为学生(S)行为和教师(T)行为,通过对跟踪主机读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教师课堂教学的类型,主要有练习型、讲授型、对话型和混合型,分析的结果客观、真实,而且计算简单,可自动呈现结果,相关数据以图形和图表的方式呈现,直观地呈现课程类型[3]。

专家评价:评价模块包括评价方案及相应的指标的增加、修改、删除,以及评价规则的制定、评价等级的制定、评价指标权重的制定等。相应的评价方案可以,也可以取消。为了方便使用,系统内置CASS、LICC、闵行区课堂教学评价量规等课堂教学观察指标。通过统一的评价标准和信息化的全过程记录,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微格分析:系统除了能够自动出具S-T分析,实现自动评价功能和专家打分、同行评论的功能外,还可以供教师进行自我分析;系统提供了打点切片功能,可以让教师自己对课堂片段进行切片分析,从而实现微格分析功能,实现教师的自我修炼。

听课计划:听评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传统的听评课存在许多滥竽充数的现象,只有极个别教师踊跃发言;为了提高听评课任务的参与率,教学管理者可在管理者的个人空间发起听课任务,编写听课计划、计划时间、听课任务量、参与教师添加等活动,编辑完成的计划会自动发给教师的个人空间,教师收到任务后,按照时间点准时在系统听课并撰写评论即可。这样既可以保证听评课的过程记录,也能够保证相应的听评课的质量。

使用场景及流程分析

1)教师上评价课。首先,学校教务人员创设课表,教师预约某一节课,教务人员审核通过,或者直接由教务人员统一帮教师排定课程,教师在“我的授课任务”中找到自己的预约课程,可以进入预约课程并上传教案,教师在约定的时间上课即可。其他教师可以看到该教师的课堂实录,专家可以根据评价量规对教师的课堂进行打分,评价结果汇总到评价库进行分析统计,分析结果当场反馈给授课教师,并针对授课教师讲解的薄弱点,根据分析结果把优秀课件自动推送给授课教师进行改进学习。

2)公开课。教师申请公开课,可选择在线直播或线下授课。如果在线直播,可以预约课表中的某个时间段的录播教室,然后填写公开课相关信息和上传教案及课件。教研员看到相应信息后审核该公开课申请,设置评价量表,选择3个评课专家,安排教师在预约时间按时上课,专家参与评课并打分,评论人数达到5个及以上,即可打印公开课证明,并可查看评课报告。如果线下授课,教师可以上完课后将录制的视频手动上传。

3)专业部门组织评选活动。由教研员创建活动,设置活动主题、活动报名时间和评选时间,设置活动评委。教师在报名截止时间之前选择自己的课程,并设置相应的课程信息后提交;专家评委在规定时间内针对教师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等通过量表进行评价,评选出设定的奖项,最终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4 应用设计

云录播系统搭建完成后,可以利用系统的直播、录播、评价功能进行深度应用,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助推区域优质教师资源的均衡化。在区域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教师发展梯队的两头,即:新教师和职称到顶的骨干教师。新教师需要经过规范化的培训,从而成长为合格教师;而对骨干教师则需要不断地激励,实现其进一步发展。

新教师规范化培训应用 闵行区每年新招录400名左右新教师,这些新教师需要经过一年的规范化培训,才能进入教师专业发展的序列。利用云录播系统可以提高新教师的指导效率,利用异步评课功能,可以最大化利用骨干教师资源。新教师入职后可以在云录播系统里上课,然后邀请自己的师傅或者其他优秀教师进行打分、评论,发现自己课堂的不足,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实现成长。

成熟教师示范课 成熟教师也需要平台来实现自我展示,可以利用云录播系统来直播、录播自己的课堂教学,为新教师及同行教师提供教研参考和学习素材。利用云录播系统还可以完整地记录教研过程,拓展教研的时空,从而提高教研效率。

骨干教师引领课,促进优质资源均衡化 由于云录播系统采用高清摄像头,可以利用该系统来完成“一师一优课”项目,实现骨干教师的课堂实录的示范作用。

人人上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数据 闵行区已经建成基于教师专业发展各业务条线的专业发展档案系统,课堂教学数据是专业发展档案系统的核心数据,利用云录播系统可以实现评价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从而完善档案系统数据。

闵行区教师每学期必须在云录播教室中至少上一次课,然后让专家对该课进行评价,作为本人本学期课堂教学能力的代表,完成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档案的完善。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最优课堂实录作为个人名片,成为自己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代表。

5 总结

云录播系统为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支点和平台,改变了传统评课模式,拓展了教研活动的时空,实现了主观评价与客观数据的有机结合,评课更具科学性;提高了教师研修业务开展的效率,系统自动出具课堂教学S-T分析,给教师评价提供依据,实现了教师评价的半自动化;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教师研修业务的流程化、标准化,规范了业务开展,如将公开课的业务与云录播结合,实现公开课的真正公开,利用专家评价和同行评论帮助找到不足,利用最低评论数量的限制保证业务的规范化开展;实现优质课堂教学资源的区域共享,加强教师个人课堂教学能力反馈的及时性、全面性,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的深度[4];对教师研修提供支持,后续可以为教师职务晋升提供过程性的证据。

参考文献

[1]闵行区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系统[DB/OL].[2016-4-6].http://.

[2]赵祥好,王鹏,方小凡.多层次云平台录播系统的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5):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