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扶贫公益性岗位工作范例6篇

村扶贫公益性岗位工作

村扶贫公益性岗位工作范文1

一、工作目标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农村工作会议、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抓好春季有利时机,继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成效,持续推进乡村富民产业提质提效,保障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开展防贫监测帮扶,防范致贫返贫风险,不断完善农村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机制,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好局、起好步。

二、工作任务

(一)扎实推进防止返贫监测帮扶

1.抓好“两类人员”动态监测。

(1)明确监测对象和内容。镇村干部要加强“两类人员”监测,对因病因灾因意外导致收入骤减户、前期上报边缘户未纳入户、历年上访户、多年外出回乡户以及脱贫户等重点人群进行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实现情况。对疑似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对象,在3月18日前将名单上报至镇扶贫站。同时,要坚持每月5日开展动态监测,持续强化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两类人员”的动态监测,每月定期上报监测情况。(完成时限:3月18日前,并长期坚持)

(2)迅速落实帮扶措施。在3月底前,经镇级调查核实,对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对象要及时纳入“遇困即扶”对象,各村要加强与镇扶贫站衔接,按照《关于建立“遇困即扶”机制防止致贫返贫的实施方案》要求,迅速落实好救助和帮扶措施,有效筑牢致贫返贫防线。对有劳动能力的,坚持开发式帮扶,通过产业就业帮扶实现勤劳致富;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采取低保评定和临时救助等方式保障基本生活。(完成时限:3月底前)

(3)及时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在3月19日前,各村要对已录入国办系统中“两类人员”的家庭情况和收入情况进行逐户分析研判,对通过政策帮扶已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通过村级会议评议确认风险解除后及时上报镇扶贫站。对未消除致贫返贫风险的,要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每月定期跟踪监测,确保不发生致贫返贫现象。(完成时限:3月19日前,并长期坚持)

2.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1)巩固义务教育保障。在3月22日前,镇中心小学、中学和各村委会要组织开展义务阶段教育失学辍学排查摸底工作,摸清失学辍学学生情况,建立辍学学生台账跟踪管理,确保除身体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外的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失学、不辍学。继续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加强和扶贫办数据信息比对,摸清核准脱贫家庭学生底数,在5月底前将脱贫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发放到位,做到“应助尽助”,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完成时限:5月底前)

(2)巩固基本医疗保障。在上级医疗保障新政策未出台前,保持现有健康帮扶政策基本稳定,持续落实“四道防线”“先诊疗后付费”政策举措,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做好脱贫人口门诊特殊慢性病排查和认定,切实减轻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扎实推进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履约工作,重点做好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和严重精神障碍等4类慢性病重点人群随访,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3)巩固住房安全保障。建立健全农村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在3月22日前,镇规划业务负责人员要对全镇已脱贫户及边缘户住房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C级、D级危房立查立改,列入2021年危房改造计划,确保脱贫人口住房安全有保障。(完成时限:3月22日前)

(4)巩固安全饮水保障。在3月22日前,镇水利业务负责人员要组织开展农村安全饮水情况摸底排查,准确掌握当前存在饮水安全问题村组和脱贫户,对排查存在的问题,要及时采取安装净水器、打深水井等措施解决到位,其中整个村组存在饮水安全问题的,列入今年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计划。要扎实做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维护管理,定期开展集中供水工程水质检测,不断提高农村脱贫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完成时限:3月22日前)

(二)扎实推进富民产业发展升级

1.突出“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

(1)提前谋划“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各村要按照今年的“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目标任务,提前谋划好“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要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准适合本村发展的富民产业,引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引导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领办产业,推动特色产业与脱贫人口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在3月底前,各村要将任务落实到村到人,明确产业发展项目、领办主体、带贫益贫方式,并将情况上报镇扶贫站。(完成时限:3月底前)

(2)开展“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基础设施需求调查摸底。3月22日前,镇扶贫站要组织开展对认定的9个“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社基础设施需求调查摸底,主要包括合作社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以及合作社农产品仓储、分拣、冷库等配套设施建设需求。经实地查看后,将摸底上报情况上报至县扶贫办。(完成时限:4月底前)

2.大力发展“短平快”产业。

(1)摸清“短平快”产业发展需求。各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要组织开展脱贫户和边缘户“短平快”产业需求摸排,摸清需求底数,分类建立短期产业发展需求台账,在3月22日前,上报至镇扶贫站。(完成时限:3月22日前)

(2)推进“短平快”产业落地。在4月底前,各村要充分发挥产业奖补政策激励作用,组织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乡村干部逐村逐户宣传和引导有发展需求的脱贫户和边缘户,大力发展家禽、牛羊、蔬菜、瓜果、食用菌、养鱼等周期短见效快的“短平快”产业,帮助和指导脱贫户、边缘户开展租地建棚、种苗购买、育种补栏等春耕备耕工作,确保脱贫群众产业项目落地见效。(完成时限:4月底前)

3.加大小额信贷推进力度。

(1)开展小额信贷需求摸排。各村要结合产业需求摸排,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脱贫户和边缘户利用扶贫小额贷款政策自主发展产业或入股“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社。在3月22日前,各村要逐村逐户上门完成脱贫户和边缘户信贷需求调查摸底,并将情况上报镇扶贫站。(完成时限:3月22日前,并长期坚持)

(2)强化合作社信贷支持。加大致富带头人扶贫小额信贷扶持力度,对“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可享受免担保、免抵押、财政贴息50%、最高贷款50万元的信贷政策。脱贫户和边缘户原则上在实际参与的前提下,可通过小额信贷资金,入股“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合作社,实现“大手拉小手”产业抱团发展。(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三)扎实推进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

1.加强就业监测管理。各村要组织各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对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就业情况进行一次摸排,准确掌握已就业劳动力务工信息和未就业劳动力就业需求。由镇扶贫站完成务工信息采集,并录入国办系统及省办大数据平台。要充分发挥好村级就业信息员作用,坚持每月开展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务工动态监测,每月20日前将最新的务工信息及时录入国办系统和省办大数据平台,确保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就业状况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以及务工地点、电话号码等基本信息准确无误。(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2.实施就业分类帮扶。在3月底前,各村要结合脱贫人口、边缘人口务工信息调查采集,加强园区务工交通补贴、扶贫车间务工补贴、外出务工交通补贴等就业帮扶政策的宣传,鼓励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外出务工,实现就业增收。3月底前,镇劳保所要开展一次园区企业招工信息宣传活动,指导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进村入户开展宣传推荐工作,积极引导有就业需求的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到园区企业务工就业。同时,根据劳动力就业需求,提供公益性岗位、扶贫车间、产业基地务工等就业平台,有针对性地解决弱劳动能力家庭就地就近就业问题。(完成时限:3月底前)

3.做好项目务工帮扶。继续参照以工代赈做法,交通、水利、新农村建设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单位要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其中统筹整合涉农扶贫项目脱贫劳动力务工报酬占项目资金总额不低于6%(桥梁、交通等技术支持的项目不低于3%)。中烟、中国人保捐赠项目等参照执行。(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4.办好用好扶贫车间。继续保持扶贫车间扶持政策稳定,各村要加大扶贫车间奖补政策宣传力度,鼓励扶贫车间企业业主积极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对已认定的扶贫车间,镇扶贫站、镇劳保所要加强运行情况监测,指导村解决扶贫车间生产运营中的实际困难,帮助企业业主尽早实现复工复产,确保扶贫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人数不低去年。(完成时限:5月底前)

(四)扎实推进光伏扶贫收益分配

1.制定收益分配使用计划。村级光伏电站2021年发电收益80%用于公益性岗位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劳务费用支出,20%用于爱心超市和救助失能弱能奖励补助。在3月18日前,各村要参照村级光伏电站2020年发电收益金额,制定村级光伏电站2021年收益分配使用计划。历年发电收益使用还有结余的,必须在2021年优先使用并完成报账后,再使用2021年光伏发电收益。(完成时限:3月18日前)

2.强化光伏公益性岗位管理。各村要按照“按需设岗、以岗聘任”原则,合理安排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从事公益性岗位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要加强与就业扶贫专岗和生态扶贫公益性岗位数据比对,可以“一人双岗”,不能“一人多岗”。2021年村级光伏电站发电收益安排的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签订期限最短不少于半年,最长不超过1年,月工资标准不低于500元。坚持光伏公益性岗位动态管理,按照“在岗领补、有序退岗”原则,对无力履职的,要及时予以清退,并做好省大数据平台信息更新。(完成时限:3月18日前)

(五)扎实推进驻村帮扶常态化管理

1.保持帮扶队伍稳定。按照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继续保持镇领导挂村帮扶不变、单位定点帮村和第一书记驻村不变、党员干部帮扶脱贫户不变、帮扶要求不变,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切实做到队伍不撤、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在省市乡村振兴帮扶新政策出台前,现有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结对帮扶干部原则上保持不变,其中因工作调离、身体原因不能胜任等原因需要调整的,要向镇党委、镇扶贫站申请报备。(完成时限:3月底前)

2.拓展帮扶工作内容。驻村帮扶工作要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年之计在于春,挂点镇领导要深入帮扶村指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开展推进乡村振兴调研。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一方面要协助乡村做好脱贫群众防贫监测、产业发展、稳岗就业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工作。另一方面要协助乡村统筹推进村“两委”换届、“一领办三参与”产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3.严肃帮扶工作纪律。驻村第一书记坚持每周驻村工作5天4夜,驻村工作组坚持每季度驻村帮扶不少于50天,结对帮扶干部每月走访帮扶对象不少于2次。加大驻村帮扶考勤管理,每月定期报送考勤结果,对未按要求落实驻村帮扶工作的定点帮扶单位,下发督办函,责令限期整改。镇党委、政府、镇纪委监委、镇扶贫站要加强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工作督查检查,对存在驻村帮扶不在岗、帮扶工作不流于形式等问题的帮扶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六)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3月15日前,有关村要对易地搬迁对象“两业”后续帮扶情况进行排查和帮扶,确保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要加大产业帮扶力度,充分利用产业奖补、小额信贷等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搬迁对象入股产业合作社或自主发展特色产业。要加大园区企业招工信息和政策宣传力度,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进城入园务工。对搬迁户中的留守妇女、弱劳动力等特殊群体,要合理开发生态护林、保洁环卫、门卫保安等公益岗位,让搬迁对象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对无劳动力的搬迁对象,要因人施策落实农村低保或特困供养等兜底保障政策。(完成时限:3月15日前)

(七)扎实推进典型宣传和舆情监测

1.深化脱贫攻坚总结宣传。对脱贫攻坚的实践成就、经验模式和先进典型等进行全面总结,留好扶贫印记,凝练脱贫攻坚精神。强化正面宣传引导,以省市县先进典型为重点,深入宣传我镇脱贫攻坚过程中涌现出的优秀第一书记、最美脱贫户、脱贫先进村、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等先进个人和集体,讲好脱贫攻坚“镇故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配合主流媒体做好“纪录小康工程”工作,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留下“信史”档案。(完成时限:5月底前)

2.加强扶贫领域舆情监测。全镇上下要密切协调配合,加强对扶贫领域舆情监测分析和引导处置,做到有力监控、有序引导、有效应对。对善意批评意见认真听取吸纳,对恶意攻击炒作坚决依法制止,防止用个别问题否定脱贫攻坚成绩,防止用恶意炒作乡村振兴干扰大局。(完成时限:长期坚持)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保障。各村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性,继续扛起政治责任,保持镇村两级工作力量稳定,做到工作不断、队伍不散、干劲不减,持续推进工作落实落地。各村、镇直办单位要严格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本村本单位实际,研究制定工作措施,逐项分解细化任务,确定春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工作作战图。镇直(办)有关责任部门尤其是“两不愁三保障”主管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能分工,狠抓本系统行业政策措施的推进落实。

村扶贫公益性岗位工作范文2

一、村情概况

夏集村位于南大桥乡以南,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全村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00亩,水域面积2000余亩,固南路、夏郭路横贯其中,交通便利。全村下辖16个村民组,共有群众912户3450人。本村以传统农业为主,主要是种植业,以水稻、小麦、花生、油菜为主。养殖业以渔业、蛋鸡养殖、肉羊养殖为主。村内有夏集砖厂、国安米厂两家企业,可解决就业100余人。

2017年5月,按照省、县、乡三级统一布置,对照“七优先、十不准”的认识标准,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全村收入4000元以下的农户进行全面普查,通过村民组群众评议,经过帮扶责任人审核,村、乡审核公示后,2017年全村共有贫困户66户,130人,其中五保贫困户37户37人,低保贫困户29户93人,其中因病致贫14户49人,因残致贫8户23人,因学致贫4户17人,缺资金致贫2户3人,缺劳动力致贫38户38人,分布于16个村民组,2017年12月,根据省、县有关文件精神,在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夏集村扶贫攻坚责任组集结了一支由帮扶责任人、村民组长、老党员组成的队伍,对全村所有在家农户和部分在外务工农户进行全面普查,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议群众评议,村两委和党员代表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新增贫困户8户24人,报县乡审核比对公示。

二、富婆工作开展情况

1、产业带动持续开展。固始金泉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的方式流转草楼村民组3户—刘光毫、杨国宏、朱文书,每亩给予贫困户土地流转费530元,夏集国安米业以高于市场价格一次性收购贫困户粮食,开出收购证明及价格票据,可帮助我村何兆霞、夏培成、朱长明、安纪成和胡江启申报生产经营性收入“以奖代补”。宏强合作社与我村贫困户杨国宏、魏侗侗和胡江启签订带动脱贫协议,带动和帮扶贫困户增加收入。宇森农业高科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于2017年与我村20户贫困户签订产业项目精准扶贫承诺书,项目实施后帮扶对象每户每年收益预计不低于3000元。

2、人居环境状况逐步改善。结合脱贫攻坚,我村狠抓人居环境建设。全村在现有垃圾池的基础上,又将乡里分配的70个垃圾桶分配至村民组,对全村分散住户实施了全覆盖。楼塘村民组在村两委和电管所副所长周立新的召集下,在组内外出创业人士王士华、贾生平的带动下,捐款近十万元,从2016年秋开始规划到2017年春,共为本村民组修建了9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2间休息房,架设20余盏路灯,配备若干健身器材等设施。楼塘文化广场的修建,不仅方便本村民组群众,也惠及到周边董圩、邵营、大圩、草楼等村民组,起到良好的带动示范作用。2017年,全村共确立保洁员16名,现已划分责任区全面上岗,覆盖贫困户16户(不含其它公益岗位)。公益性岗位的设立,不但让贫困户有了固定收入,也使我村人居环境有了进一步改观。

3、抓党建、促扶贫,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全村不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就扶贫政策进行多次讲解、培训,要求党员每人帮扶一户贫困户(老弱病残党员除外),党员带动一是宣传扶贫政策,解决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依靠自身潜力,发展经济脱贫;二是帮助村“两委”解决贫困户的其它疑难问题;三是帮助做好非贫困户工作,共同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

4、金融扶贫及自主创业不断加强。全村于9月初开展全面金融普查,建立完善农户信用档案工作,此项工作完成后,将简化贷款程序惠及全乡所有农户。目前我村贫困户中有魏建发(小龙虾)、魏恫恫(理发)、吕义成(养牛)、朱文书(养羊)、陈明江(家电维修)、魏红湖(养鹅),安纪成(养鱼),总计7户直接创业,1户陈俊杰(百货店)准备实施创业。其中吕义成和魏红湖小额贷款已申请成功,贷款已发放到户,陈俊杰的小额贷款,其帮扶责任人正在与农商行对接,申请正在办理中。

5、外出务工及就业全覆盖。目前,我村共引导贫困户务工12户17人,其中县内务工2户2人,石岗1户2人,其余9户12人均为县外务工,各帮扶责任人通过到户走访和电话联系方式,宣传以奖代补政策。上半年兑现“奖补”政策2户,截止目前又有10户相关资料(工资花名册、银行流水,用工合同,协议)由各帮扶责任人上报到乡扶贫办。在公益性岗位上,为夏集村配备26个公益性岗位,涵盖25户贫困户。

6、政策帮扶初见成效。2016年12月、2017年5月、2017年7月乡卫生院三次到夏集村开展健康体检,共有39户进行血压、心电图等全方位的体检,利用县级医院到我乡开展慢性病门诊办理机会,为我村11户贫困户开展慢性病门诊办理,大病报销11户。2017年,共发放临时救助切块资金2万4千8百元,涵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特殊困难户救助4户4000元。全村目前享受教育帮扶5户8人,其中学前教育6户9人,小学2户3人,中学1户1人,高中2户2人,大学2户2人,雨露计划4户4人,接受上海延锋彼欧第一党支部捐赠25户,每户500元,涵盖贫困户5户。夏集村残疾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18人,其中帮扶责任人协助办理4户4人,享受残疾补贴9户9人。低保贫困户“两线合一”程度高,29户非五保户均为低保贫困户,达到政策兜底。危房改造方面,近三年来,享受危房改造23户,其中2015年5户,2016年7户,2017年11户,2015年和2016年危房改造资金均已到账。

7、其础设施及文化扶贫初具规模。2017年,村级道路已修6.5公里,其中交通扶贫路2公里,财政革命老区项目建设路4.5公里,染坊、崔营、郑庄、黄营村民组村组道路全部修完。水渠硬化26600米,农田改造,一事一议且硬化渠800米,电网改造增加变压器3台,井井通高压线路800米,楼塘文化广场已建成投入使用,惠及周边6个村民组。

8、个性化扶贫多样化开展:截止目前,共为我村魏建发、夏培成、吴国海、朱文书、朱玉谷、陈俊杰6户贫困户联系了定点医院,并为他们办理住院手续,减免了一切住院及检查治疗费用。其他方面:除去为贫困户打扫室内外卫生,还为魏恫恫购买理发书籍,帮助其提高理发手艺。为陈明江购买家电维修书籍,帮助其提高维修水平。为朱文书家送去一些小孩衣服。为魏强发购买小龙虾书籍,帮助其提高养殖水平,解决养殖中难题。为谭金发购买400米铜芯线和漏电保护器,联系供电所为全村唯一未用上电的五保接上电。

三、2018年工作目标

根据对夏集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要求,在三年内实现全村所有贫困户脱贫,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村内生产生活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为此,2018年计划完成脱贫30户及以上,脱贫率达80%以上;着重对贫困户实施针对性帮扶,进一步改善该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条件。

四、2018年工作计划

1、完成2017年脱贫户认定工作,与2017年已脱贫的31户贫困户发放“脱贫光荣证”。

2、2018年计划完成脱贫30户以上,脱贫率达80%。

3、在贫困户中开展产业扶贫。按照精准扶贫、因人施策的原则;对有脱贫愿望,且具有一定劳动力等基础条件的贫困对象户,进行产业扶植。

村扶贫公益性岗位工作范文3

为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X市发〔201X〕X号)精神,确保就业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现对就业扶贫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对XX苏区扶贫攻坚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提升贫困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帮扶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工作任务,以就业援助、就业培训、产业带动就业、创业带动就业为主要工作措施,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平台,建立人社、扶贫移民、财政、农粮、城管、交通、公安、农办、水利、林业、教育等部门及乡级政府、驻村扶贫工作队合力推进的就业扶贫机制,通过充分就业促进贫困群众脱贫。

二、目标任务

从2015年起,每年为每名有转移就业愿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以下简称贫困劳动力)提供至少一次的信息服务、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就业创业培训等免费就业服务,使其就业创业能力得到提升,促其尽快实现就业创业;向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创业人员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全社会形成帮助贫困群众就业的良好氛围;力争用三年时间,基本形成就业扶贫长效机制,贫困家庭的劳务收入显著增加,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三、政策措施

(一)实施就业援助帮扶贫困劳动力就业

1.建立贫困家庭就业台账。以扶贫移民部门对本地贫困人口的精准识别情况为基础,由乡级政府组织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掌握本地贫困劳动力数量、分布等情况,收集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就业意向及培训愿望等信息,建立贫困家庭就业台账,安排专人定期更新、动态管理,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措施。

2.做好就业信息的宣传对接。对本地企业缺工岗位进行统计分类,筛选出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工作岗位,由乡级政府组织相关人员进村入户将岗位信息送至贫困户家中,帮助符合岗位条件并有意愿赴企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与企业取得联系,促其上岗就业。

3.创建乡镇(村)就业扶贫车间。引导本地服装纺织、电子、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加工点),由乡级政府组织当地贫困劳动力进车间务工,为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创建就业扶贫车间所涉及的场地租金、水电费,由县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5.探索公益性岗位就业扶贫方式。对于无法输送到企业就业的贫困劳动力,重点在乡村开发一批公路养护、农村保洁、治安巡逻、水库安全管理、山林防护、学校安全管理等公益性扶贫岗位,以及开发城镇城管、环卫、园林等政府公益性岗位,就地就近安置就业。公益性岗位按照自愿申请、公开报名的原则招收贫困劳动力就业,可实行全日制工作、半工半农或劳务承包等工作方式。公益性扶贫岗位由各县(市、区)进行统筹规划,并由乡级政府具体管理,涉及资金由交通、农办、公安、水利、林业、教育、城管等岗位开发部门原有渠道解决。对原无资金来源渠道的政府公益性岗位,根据"谁用人、谁出钱"的原则,由用人单位发放岗位工资,政府从就业专项资金中按一定数额给予补贴,具体补贴标准由各县(市、区)确定,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

(二)开展就业培训促进贫困劳动力就业

7.鼓励院校和企业开展扶贫性就业培训。引导职业(技工)院校采取顶岗实习或校企合作等方式,对贫困劳动力开展培训并输送到当地企业上岗就业,根据培训专业、培训成本和培训期限等情况按规定给予院校300-1000元/人的培训补贴。鼓励园区企业优先招用贫困劳动力,对园区企业与新招聘的贫困劳动力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在6个月内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企业300元/人的培训补贴。

(三)依托产业发展扩大贫困劳动力就业

8.发挥主导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作用。依托本地优势产业发展,积极发挥基层就业服务平台作用,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为契机,搭建用工对接平台,有针对性推荐贫困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增强主导产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能力。

9.引导贫困劳动力转向家庭服务业就业。根据家庭服务业就业容量大、带动就业效率高的特点,引导贫困劳动力转向家庭服务业就业,组织其就近参加家庭服务培训,掌握家庭服务业上岗基本技能。加大对家庭服务业的扶持力度,发展和培育一批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对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家庭服务企业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扶持政策。

(四)鼓励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

11.鼓励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脱贫。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贷款额度最高可达10 万元,贷款期限两年,并予全额贴息。对在电商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贫困劳动力,可认定为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灵活就业人员扶持政策,并按规定享受上述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

13.建设农民创业园辐射带动扶贫。在人口聚集度高的乡镇建设农民创业园和创业一条街,对园内吸纳周边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创业实体,比照创业孵化基地政策,给予一定的租金、水电费补贴,降低其经营成本。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就业扶贫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谋划,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县(市、区)于6月底前完成本地就业扶贫实施方案;人社、扶贫移民、财政、农粮、城管、交通、公安、农办、水利、林业、教育等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就业扶贫工作有效开展。

(二)强化资金保障。就业扶贫工作对象广、基数大,对资金需求的数量巨大,且持续性强。各县(市、区)要统筹安排,强化就业扶贫资金保障。既要向上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又要根据部门职责和目标任务,统筹好分散在各部门的专项资金,把各部门相关政策和资金用实、用足、用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就业扶贫资金筹措到位。

村扶贫公益性岗位工作范文4

关键词:就业;社会保障;精准扶贫

做好就业扶贫工作,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是脱贫攻坚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河南省濮阳市充分认识做好就业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多种措施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发挥就业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本文就此作一番理论梳理和进一步的思考。

一、人力资源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的总体思路及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总体部署,把就业与社会保障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措施。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打好组合拳,促进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和全面保障,实现“登记一人、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和“每人有保险、每户有保障”的目标,让农村贫困人口有好工作、有好收入、有好保障,为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现三个目标

在精准识别基础上,根据贫困户信息采集情况,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分类施策,用2年左右时间,集中开展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一是实现“能转尽转”,帮助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农户每户转移就业1人。二是实现“愿培尽培”,对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培训意愿的贫困人口开展免费培训。三是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适当提高贫困人口大病保险报销比例。

二、人力资源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措施

(一)实施转移就业扶贫行动

1.打造农村“扶贫车间”就地就近就业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乡镇、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创办厂房式“扶贫车间”,或设置分散加工的居家式“扶贫车间”,组织农村贫困人口从事适合农村的农产品加工、手工工艺等生产活动或来料加工业务,为农村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对设立“扶贫车间”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扶贫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对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的,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2.强化农村公益岗位托底安置。对持有残疾证或距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不足5年的劳动年龄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可由政府开发公用设施维护、保洁保绿等农村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对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农村贫困人口给予公益性岗位补贴,补贴标准根据实际工作时间,参照最低工资标准执行,补贴期限除对距享受社会养老保险待遇不足5年的贫困人员可延长至领取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3.开展就业伙伴结对帮扶活动。组织开展多形式的“送岗进村”“送岗入户”结对帮扶活动,“一对一”“一对多”定向开展就业扶贫,强化贫困村、劳务中介机构、用工企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四方协作,打造定户动员、定向输出、定岗接收、定期跟踪“四定”有组织输出模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招聘网站开设专区,筛选适合扶贫对象就业的工作岗位,加大岗位信息定向推送力度,实现村企“点对点”人岗对接。

(二)开展助推创业扶贫行动

1.发挥创业担保贷款杠杆作用。结合产业扶贫,落实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政策。对建档立卡且有合适创业项目的贫困户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3万元的创业扶贫担保贷款,借款人无需提供抵押及反担保等措施。对积极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单位,按招用符合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人数,给予最高额度不超过300万元的创业扶贫担保贷款,按规定给予贴息。对类似扶贫贷款,原则上市级财政不重复贴息。

2.加大创业扶持力度。鼓励有能力有意愿的劳动年龄内的农村贫困人口自主创业,对新注册个体工商户并正常经营12个月以上的,给予4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应优先为农村贫困人口创业提供创业场所,给予一定期限的场地租赁费用减免。对积极吸纳贫困人口创业的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市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区评估认定范围。要鼓励农村贫困人口集中的乡镇积极创建创业型乡镇,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补。支持农村电商扶贫工程,积极推进网站建设,鼓励贫困人口通过电商创业。

(三)开展精准培训

扶贫行动对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培训意愿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免费培训项目清单制度,统筹组织各类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培训。鼓励围绕乡村特色产业和家庭服务业发展,开展特色产业培训家政品牌培训,提升农村贫困人口特别是农村妇女致富技能。对培训期5天以内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用技能型培训,可执行灵活的职业培训补贴标准,个人、培训机构或企业凭培训合格证书申请培训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另行制定。

(四)开展人才支撑扶贫行动

1.吸引高校毕业生投身扶贫工作。扩大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招募规模,在现有岗位基础上,增设农技推广、基层文化站建设、贫困村整体脱贫等岗位,选派优秀高校毕业生从事相关工作。到岗毕业生服务期内连续两年考核均为优秀的,服务期满后原服务单位继续需要且本人有意愿继续服务的,经县“三支一扶”办公室推荐、市级“三支一扶”办公室批准后,可免笔试,通过考核直接聘用,考核办法由县、市自行制定。加大从扶贫相关岗位中考录基层公务员定向考录比例。

2.加大贫困地区人才支撑力度。组织技工院校定向招收贫困家庭适龄学生,注册技工院校学籍,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政策,免除其住宿费和教材费并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组织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根据实际需求,遴选相关专家,每年组织2~3次服务基层活动,深入扶贫一线开展技术指导、信息咨询、医疗义诊等服务。大力支持贫困地区乡村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相关规定,可以县、市为单位,不分城区、农村学校岗位,统一招聘、统一分配,并向乡村学校倾斜,也可按学校组织招聘。按照教师专业标准和任教学科设置考试科目,重点考察教师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五)开展全民参保扶贫行动

1.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养老、医疗保障水平。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允许低保、五保等缴费困难群体按100元标准缴费,对重度残疾农村贫困居民,由政府全额代缴最低档次的养老保险费。确保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根据上级要求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完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部分,通过同级财政给予补贴。对符合农村贫困人口条件的参保居民,大病保险起付标准减半,医疗费用每段补偿比例提高5%,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50万元。

2.做好易地搬迁贫困人口的社会保障工作。认真做好易地搬迁农村贫困人口的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确保异地贫困人口在原参保地的参保年限累计计算,实现保障权益随参保居民流动转移,保障个人权益不受损害。

三、人力资源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保障机制

(一)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起省市抓推进、县抓落实、乡镇抓实施的工作机制。省市成立部门间的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协调小组和领导小组,各县(区)要相应成立协调小组和领导小组,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中心)要明确专职人员负责,脱贫任务重的村要设置专职协理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夯实脱贫责任。加强与“第一书记”的沟通联系,协同配合做好重点村扶贫工作。

(二)资金保障机制

加大各级就业补助资金对扶贫工作的倾斜力度,集中用于脱贫攻坚。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积极引入社会公益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弥补扶贫资金不足。

(三)信息统计机制

建立精准扶贫基础台账,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对在劳动年龄内农村贫困人口逐一核查,精准识别,统一建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情况精准识别卡”,做到“五清”(即: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清、就业创业需求清、培训意愿清、社会保障状况清、帮扶措施清),动态管理,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建立农村贫困人口就业与社会保障统计制度,在“人社一体化信息系统”中增加“扶贫”模块,在重点就业统计指标中增加“贫困人口”识别项,搭建以大数据为基础,集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服务、监督于一体的扶贫信息平台。

(四)落实人力资源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进度计划

认真传达贯彻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系列部署;成立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协调小组;向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专项方案》。开展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基础数据摸底调查和统计工作。在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的基础上,对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集中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扶贫五大措施行动。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政府确定的脱贫任务。2018年全部兜底完成,2019—2020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建立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五)加强精准扶贫宣传

为推进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广泛宣传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要组织开展“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宣传月”活动。活动以宣传国家、省、市出台的新一轮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政策为重点,围绕扶贫开发的中心任务,坚持成果宣传、政策宣传、形势宣传、典型宣传“四位一体”,在全社会营造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的浓厚舆论氛围。

1.开设网上宣传专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在官方网站设立“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专栏,设立省市扶贫政策文件及创业扶贫担保贷款、精准培训扶贫、全民参保扶贫等7个栏目。组织有关科室单位梳理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项目、政策文件、申请流程、办理地点等信息,按照统一模板全方位刊发在宣传专栏中。

2.开展对贫困人口就业创业需求摸底调查工作。为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工作,更好的宣传就业与社会保障扶贫政策,要对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就业创业需求摸底调查。调查采取责任到人、入户调查、个人自愿的方式,充分了解掌握调查对象贫困原因、务工需求、培训需求和创业需求等信息,在入户调查的同时,面对面的讲解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政策,为下一步开展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打下基础。

3.开展全民参保登记宣传活动。加强各种渠道宣传,进一步提高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政策知晓度,为全社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营造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进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工作,促进农村贫困人口稳定就业和全面保障,努力实现“登记一人、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和“每人有保险、每户有保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艳霞.论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培训效果的提高[J].审计与理财,2016(5).

[2]刘丹.我国人才结构失衡的表现及对策[J].上海经济,2015(7).

[3]刘艳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绩效质量管理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01).

[4]樊晓杰.关于人力资源劳动就业培训的思考[J].消费导刊,2016(6)

村扶贫公益性岗位工作范文5

一、XXX扶贫工作总体概况

XXX现有贫困户X户,X人。其中因残X户X人,因病致贫X户X人,缺劳力致贫X户X人,缺资金致贫X户X人,因学致贫X户X人,缺技术致贫X户X人,因灾致贫X户X人,自身发展动力不足X户X人。全乡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X户X人。贫困发生率X%。其中2014年脱贫X户X人,2015年脱贫X户X人,2016年脱贫X户X人。2018年脱贫X户X人。2018年新识别X户X人,贫困发生率X %。2019年脱贫X户X人。18年至今无新识别贫困户。

二、扶贫工作2020年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党建促脱贫。

2014年以来全乡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并根据实际情况对人员进行了调整,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确保了党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引领作用。坚持选用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员组建脱贫攻坚队伍,及时谋划脱贫攻坚工作计划,有效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二)聚焦“三个全面”,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1、全面巩固“两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和饮水安全成果:住房安全响导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一方面坚持危房改造解决一批和人居环境改造完善一批相结合,尽可能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14年来目前XXX通过危房改造已帮助X户重新修缮或新建住房,人居环境整治完善X户。医疗保障:乡扶贫站联合乡卫生院及医保部门,结合“百日行动”及健康扶贫“决战冲刺”等行动,多次入村入户就贫困户健康扶贫开展专项排查,重点就代缴医保,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情况,医保报销情况,慢性病卡办理情况等进行摸底排查,对于发现的问题立行整改。

2、全面巩固克服疫情灾情影响成效;结合《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抗疫情”,“补短板”、“促攻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着力解决疫情期间“四项清0”(教育、就业、农产品、扶贫车间)工作,结合陈集乡情况主要就是做好疫情期间的贫困户就业工作,疫情期间共开发了X个公益性岗位,其中X人可领取县公益性岗位X元每月补助。持续做好跟进了解贫困人口务工就业情况,截止11月底乡有X个贫困人口外出务工。

3、全面巩固各项脱贫政策落实成效。

(1)产业扶贫

一是特色产业自种自养扶贫项目。我乡2020年共有X户贫困户申报特色种养业项目,共申报项目X个,共补助金额X万元。

二是XXXX2个贫困村扶贫产业园。XX产业园X年X月X日动工,目前建成一期二期共X亩。17-19年产业园主要种植西瓜。X年主要种植杭椒,一共种植X亩,今年预计年收入X万元。XX村扶贫产业园主要种植小青菜,今年预计年收入X万元。

三是XX村和XX村2个村村集体光伏收益分红。XX村集体光伏收益2020年(截止9月底)统计到账收益X元,分配X元。XX村2020年村集体光伏统计到账收益 X元,分配 X元。

四是我乡共有X户贫困户家中安装“三无”光伏。经过人员动态调整,目前共有X名贫困户享受光伏补助,10户光伏收为村集体所有。2020扶贫年度发电及补助总收入X元,户均发电收入X元。

(2)就业扶贫

一是做好疫情期间就业务工相关补助申报发放。为18名贫困人口申报疫情期间临时公益性岗位补助,共补助金额1.62万元。为5名贫困人口申报疫情期间转移就业交通补贴,共补助金额1900元。

二是做好扶贫车间复工复产工作。3月份开始,我乡2家扶贫车间陆续开始复工复产。其中XX有限公司9名贫困人口,XX有限公司14名贫困人口均已回到工作岗位,正常务工。为扶贫车间务工贫困人口申报务工补贴,每人每月300元。

(3)教育扶贫

一是疫情期间,我乡24名贫困学生接受线上教学相对困难,我乡主要通过安装网络及提供网络上课场所帮助学生解决线上教学问题。

二是做好复课工作。2020年春季为我乡县域内X名贫困学生共发放补助金X元。2020年秋季为我乡县域内X名贫困学生共发放补助金X元。

(3)健康扶贫

一是2017年以来持续为全乡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农村医疗保险。二是我乡共有慢性病人X名。三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按照“应签尽签”原则,与贫困人口签订家庭医生协议并履约。我乡2020年与90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家庭医生并完成履约。三是持续落实“351”“180”健康扶贫政策。2019.10.1-2019.12.31,为X名贫困人口共报销医疗费用X元。2020.1.1-2020.9.30,为X名贫困人口共报销医疗费用X元。

(4)消费扶贫

一是积极帮助贫困地区及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通过消费扶贫帮助XX家庭农场销售鸭167只、鸭蛋21620枚,销售农产品金额22050元;帮助XX有限公司销售鸡9只、鸡蛋32540枚,销售农产品金额48235元;帮助XX销售桃子5617斤,销售农产品金额21509元;帮助XX销售土鸡9只,销售农产品金额795元。帮助XX销售土鸡4只,销售农产品金额300元。帮助XX销售母鸡4只,销售农产品金额550元。帮助XX销售鸡蛋200枚,销售农产品金额200元。

二是我乡积极申报扶贫产品认定,截止目前XX共有4个企业申报安徽省扶贫产业认定,分别是XX有限公司、XX有限公司、XX家庭农场、XX有限公司。

三是做好XX村签订“我的菜篮子工程”帮销协议。第一借助城市社区物业公司的力量寻求长期的合作(当前物业公司为提高物业费的收缴率,会在业主缴纳物业费时送米油蛋等);第二通过培养村大户,搭建销售平台,对接城里帮助销售。

(5)金融扶贫

2017年以来我乡共有XX户贫困户享受金融扶贫政策。其中XX户2017年申报小额信贷光伏项目,XX户2018年申报小额信贷光伏项目。XX户2018年申报小额信贷项目。9月份,我乡XX户贫困户选择续贷。每户贷款5万元,贷款时间一年。

(6)社保兜底保障扶贫

我乡开展低保常态化动态管理,对突发状况的群众及时纳入兜底保障中。做到应纳尽纳。一是我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XX户XX人享受低保,2019.10-2020.9贫困人口共发放低保金XX元。二是我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XX户XX人享受特困供养,2019.10-2020.9贫困人口共发放特困供养金XX万元。三是我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共有残疾人XX人。其中XX名贫困人口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2019.10-2020.9月共发放生活补贴X元。X名贫困人口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019.10-2020.9月共发放生活补贴X万元。

(三)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问题整改不放;

XXX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认领问题。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及2019年成效考核、主题教育检视反馈问题共认领X大类,X项,X个具体问题,制定具体整改措施X条。其中专项巡视“回头看”认领X个具体问题,成效考核反馈问题认领X个具体问题,主题教育检视认定X个具体问题。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实施整改销号制度。目前已整改完成,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2021年工作计划

(一)紧盯目标任务,确保打赢收官之战

1、抓好“三保障”全面巩固。强化动态排查监测,持续开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核查,进一步查缺补漏,确保“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特别要对因灾受损鉴定为C级危房的X户,在11月底前完成修缮加固和拆除重建工作,确保贫困户(边缘户)住房安全。落实1125名贫困人口的分类参保筹资工作。强化预警机制,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扎实做好社保兜底扶贫工作,严格标准和规范工作流程,全面开展低保动态复核,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兜底脱贫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2、抓好各类问题“清仓见底”。持续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跟进整改、更新台账、充实佐证。结合省办暗访反馈问题清单,举一反三制定《XX2020年脱贫攻坚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方案》,按时完成X个方面的问题整改。

3、抓好贫困户精准退出和贫困人口医药费合理报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扶贫办关于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的部署和要求,调整完善省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的贫困户帮扶计划。进一步加强慢性病卡的办理以及医保待遇结算和贫困人口医药费报销,防止福利化倾向。

4、抓好疫情灾情应对成果巩固。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有效防范因疫致贫返贫。持续抓好产业扶贫、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消费扶贫等工作。认真做好受灾XXX户贫困户灾情核查及补偿资金发放工作,确保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对因灾导致的损失开展针对性帮扶,把灾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认真落实“五防”机制,坚决防范致贫返贫情况。

5、抓好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围绕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有关要求,突出目标任务完成、克服疫情灾情影响、脱贫退出质量、脱贫成果巩固、问题整改、作风建设等内容,全面梳理排查,抓紧对5年来的各项工作补缺补差、完善提升。切实抓好第三方评估、市际交叉考核、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检查。

(二)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质量好成色足

6、狠抓防返机制健全完善。严格按照标准程序,对扶贫对象做到“应退尽退、应纳尽纳”。对照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要求,逐村、逐户、逐人、逐项再排查、再提升,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检验。

7、狠抓产业扶贫提质增效。推深做实“四带一自”、“三有一网”等产业扶贫模式,提高各类园区、企业、经营主体的生产经营水平和带贫减贫能力,延长扶贫产业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户参与度和受益度。发展特色种养业,对受灾的蒋祠扶贫产业园,通过补种补养、保险理赔、项目提升等途径,增强产业园造血功能。切实发挥村“两委”、帮扶责任人、产业发展指导员、科技特派员等一线帮扶干部帮扶指导作用,持续加强产业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着力强化冬季作物田间管理。

8、狠抓就业扶贫稳岗拓岗。在达到贫困劳动力务工率XX%的基础上,着力提升XXX余名贫困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和务工信息准确率。科学设置、规范管理扶贫公益性岗位,实现因人设岗、人岗相宜,严防岗位虚设和变相发钱等现象。进一步加强X扶贫车间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带贫减贫成效。提前谋划2021年就业扶贫工作,充分利用元旦、春节期间贫困劳动力集中返乡时机,组织开展就业服务相关工作。

9、狠抓消费扶贫常态长效。围绕“三专一平台”建设,持续开展扶贫产品认定管理。用好中国社会扶贫网平台。继续开展好XX工程,积极对接国企、学校、机关单位等社会主体,通过各种渠道采购销售扶贫产品,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10、狠抓金融扶贫高效安全。坚持扶贫小额信贷支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

11、狠抓光伏扶贫规范管理。规范运维管理,用好全国光伏扶贫信息管理云平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全生命周期监测,促进电站持续稳定发挥效益及时足额拨付光伏发电补贴资金,X个贫困村要规范收益分配,落实全年光伏扶贫80%收益用于贫困人口承担公益岗位工资和贫困户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劳务费用支出。

(三)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发展动能持续

12、持续巩固“双基”建设成果。全面推进“双基”建设,全面完成道路、亮化、水利、农电“最后一公里”建设任务。相关部门要全面排查受灾贫困村、有贫困人口的非贫困村道路、水利、路灯、厕所等设施安全隐患,打扫村庄环境卫生,及时进行治理,确保村庄人居环境尽快恢复。认真谋划2021年“双基”项目,不断改善农村整体面貌。

13、持续抓好扶贫项目资产管理。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有关要求,开展扶贫项目实施、扶贫资金拨付、竣工项目验收、审计移交等自查工作。积极谋划2021年项目,产业类项目占比不低于50%。用好扶贫资产摸底核查数据,落实落细扶贫资产确权移交、运营管护、收益分配、清查处置等工作,促进扶贫项目资产持续稳定发挥效益。

14、持续提升社会扶贫工作成效。持续做好乡内帮扶联系人帮扶工作。加强“百企帮百村”企业联系。

15、持续抓好数据质量巩固提升。按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工作目标,对XX户贫困户、X个贫困村的础信息进行维护,紧盯脱贫攻坚普查和建档立卡数据质量评估实地核查中发现问题,结合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及时在系统中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持续开展数据清洗,不断完善核查规则,确保问题“查得出、改得掉”。做好季度数据质量核查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四)全面总结宣传,确保衔接平稳有效

16、着力营造决战决胜攻坚氛围。加强理论宣传、新闻宣传、社会宣传,全面展现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对涉贫舆情的监测和研判,及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村扶贫公益性岗位工作范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统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准确把握易地扶贫搬迁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牢记“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要求,以搬迁群众为扶持对象,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搬迁与脱贫同步。突出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强化服务保障和社区融入,做好拆旧复垦复绿,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与新型城镇化、压茬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搬迁群众长远生计问题,不断提升搬迁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将搬迁群众后续扶持融入脱贫攻坚大扶贫格局,加强与脱贫攻坚其他专项规划、政策措施紧密衔接,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等进行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各级各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进一步加强协调和沟通,整体联动,形成合力推动解决后续扶持相关问题。(二)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安置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产业发展现状,逐村分析、逐户研判,因人因地施策,对帮扶项目实行精细化配置,对劳动力就业实行精细化服务,全面提高后续扶持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的有机结合,形成“配套设施+特色产业+社会服务”的三位一体具有特色的后续扶持模式。(三)以人为本、群众主体。紧紧围绕搬迁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感恩奋进”教育,引导搬迁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大力推行以工代赈、村民自建、“一事一议”等建设方式,吸引搬迁对象主动参与,激发内生动力,不等不靠,依靠自身努力“光荣脱贫”,过上美好生活。

三、基本情况

“十三五”期间,省下达我县易地扶贫搬迁指标5177户14669人,其中:2016年实施搬迁计划897户2564人、2017年实施搬迁计划3315户3386人、2018年实施搬迁计划2199户6301人、2019年实施搬迁计划946户2418人。新建集中安置点72个,安置易地搬迁户1374户3358人。分散安置农户3803户11311人。

四、重点工作

(一)夯实发展基础,保障基本权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统筹考虑今后一个时期人口流量流向,同步规划建设一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解决与设施配套的人员编制问题,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确保搬迁群众享受便利的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安置区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完善公共教育服务。完善安置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学位、床位等基本办学条件、确保搬迁群众子女应读尽读。做好转学衔接工作,确保搬迁户子女按有关规定与当地户籍人口享受同等义务教育政策。加强安置区师资力量统筹协调,保障安置地师资力量。[责任单位:县教育体育局、县委编办、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各镇党委、政府,排在第一位为牵头单位,下同]二是完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搬迁安置点服务半径、服务人口、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配套建设安置点医疗机构,按标准配置医疗设备和医护人员,满足搬迁群众就近就医服务需求。就近医疗服务机构能够充分满足安置社区搬迁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升级改造后整合使用。加强安置点巡回医疗服务,为搬迁群众提供及时便利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委编办、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各镇党委、政府]三是稳妥办理不动产权。保障搬迁群众对搬迁安置住房的合法权益,除特殊安置方式外,要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有序开展安置住房不动产权登记,核发不动产权证书。待省级、市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和交易管理办法出台后,及时研究制定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和交易管理具体办法,指导各镇根据安置房土地性质和取得方式、安置方式,分类解决安置房不动产权登记和交易管理问题。对于已办理不动产权登记的安置房,要区别安置房土地性质、交易对象,严格控制和规范安置房交易,交易限制期限原则上应不低于20年。[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住建城管局;各镇党委、政府]四是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按照乡村振兴的要求,对照“五通”(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网络)、“五化”(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标准,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开展“回头看”,进一步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功能,实现提质扩容,满足群众生产生活和后续发展需求。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和统筹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指导支持地方新建和提升改造图书室、广播室、公共体育场、社区健身中心、健身步道、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文体设施,满足搬迁群众休闲娱乐需求。[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局、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文广旅游局、县教育体育局;各镇党委、政府](二)发展壮大产业,带动脱贫发展将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和相对集中安置区纳入全县“一区一带、一路两翼、一河百点”的全域乡村振兴战略空间格局。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安置地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农业、工业、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动员组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开展消费扶贫精准对接活动,打造安置区特色产品供应链条,着力构建镇、村、搬迁群众增收产业体系,促进搬迁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一是做大做强种养殖业。将易地扶贫搬迁户后续产业发展纳入我县产业发展及产业扶贫规划加以落实推进,结合我县易地扶贫搬迁“小、组、微、生”安置点(区)布局,全面巩固提升茶、蚕、竹、畜、粮五大支柱产业,大力培育发展果蔬、花卉、柠檬、油茶等特色优势产业,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统筹谋划推进户办产业小庭园、村级特色示范园、大型集中安置点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实现“三园联动”。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园区景区化建设,着力打造休闲农业景区景点、农业主题公园,拓宽搬迁户增收渠道。加大品牌培育力度,鼓励搬迁户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活动,着力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搬迁户既增产又增收。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健全与搬迁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搬迁户分享规模经营增值效益。加强技术培训,把符合条件的搬迁户优先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帮助搬迁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提高农业实用技术应用水平。[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县经合外事局;各镇党委、政府]二是积极推进工业产业扶贫。根据我县“一区三园多点”工业发展布局,探索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创新扶贫车间建设形式,统筹扶贫资源,为安置区和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和产业链延伸搭建平台,拓展产业优势,增强发展潜力。积极扶持县内民营企业发展,出台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对吸纳搬迁户就业的企业给予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扶持。针对工业企业岗位需求,指导加强就业人员技能培训,帮助搬迁群众向产业工人转变。[责任单位:县经信科技局;各镇党委、政府]三是大力支持发展乡村旅游。利用旅游资源富集的天然优势,充分挖掘乡村资源价值,支持基础条件好、资源优的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打造一批休闲农庄、星级农家乐等休闲业态。积极为搬迁群众家庭自主创业搭建平台,大力扶持农家乐、乡村民宿、手工作坊、农村电商、餐饮服务等家庭创业项目,在项目资金、小额贷款、税收减免等饭方面给予扶持,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户因地制宜开发文创旅游商品,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加大宣传推介,打造乡村旅游品牌。依托现有旅游景区,在搬迁户中开展乡村旅游人才技能培养,提高旅游服务能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责任单位:县文广旅游局、县发展改革局、县住房城管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经信科技局;各镇党委、政府]四是全面推广电商扶贫。推行“互联网+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支持有意愿的搬迁户开办网上商店,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与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建立直采直供关系,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支持邮政、供销合作社、商贸企业等在有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服务网点,逐步建成县有服务中心、镇有服务站、村有服务点的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加强搬迁户电商人才培训,支持“电商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搬迁户”的闭环精准扶贫模式。[责任单位:县经信科技局;各镇党委、政府](三)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开展就业扶持工作,着力促进搬迁群众后续稳定发展,到2020年底实现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搬迁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一是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对全县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进行全面调查,依托“心连网”系统建立劳动力信息数据库,共享易地搬迁户劳动力信息资源。大力开展“送培训下乡”“扶贫专班”等培训活动,积极组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等培训,切实为有培训意愿的所有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其整体技能水平。[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扶贫开发局;各镇党委、政府]二是加大就业促进力度。大力举办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组织开展送岗位信息“进镇入村”和用工企业入村等小微招聘活动,不断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鼓励和引导企业,特别是财政资金给予支持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优先吸纳搬迁户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以工代赈、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国土绿化等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建设岗位,要安排一定数量的岗位优先吸纳搬迁贫困劳动力。鼓励和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在有条件的安置区建设就业扶贫车间,鼓励探索合作、股份、定向投资等就业扶贫车间建设管理模式,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车间建设。鼓励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群众自主就业,积极为他们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公共就业服务。[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扶贫开发局;各镇党委、政府]三是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岗位。进一步聚力开发护林绿化、保护地管理、地质灾害监测、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孤寡老人和儿童看护、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等各类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易地搬迁贫困群众。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在贫困村开发公益性岗位,每人每月给予不低于400元补贴;县自然资源规划局负责开发地质灾害监测公益性岗位;县水利局负责开发村内公益性水利工程巡管员公益性岗位;县林业竹业局负责开发巡山护林、湿地管护等公益性岗位;县交通运输局负责进一步加大对养路工人等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力度。各村集体公司开发公益性岗位要优先安置搬迁贫困群众。[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发展改革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交通运输局、县水利局、县扶贫开发局、县林业竹业局;各镇党委、政府](四)强化社会保障,织牢安全底网对于因残、因病、缺劳动力等特殊困难搬迁群众,确保搬迁户与迁入地贫困人口享有同等养老保险、医疗救助扶持、低保兜底等政策。通过整合各类社会保障资源,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解除后顾之忧。一是分类推行养老保险。对搬迁人口中的相对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政府按标准为其代缴养老保险费,减轻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员参保缴费负担。将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中年满60周岁、未领取国家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相对贫困人口、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纳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按月发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鼓励搬迁稳定脱贫后,有经济能力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保障水平更高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保障参保群众在两种养老保险制度间合理有序流动,实现利益最大化。[责任单位: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县发展改革局、各镇党委、政府]二是大力实施医疗救助扶持。精准掌握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基础数据,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纳入医疗救助扶持、公共卫生保障范围。对搬迁群众中罹患大病的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测,实现大病专项救治工作规范有序。落实基本公共卫生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医疗费用控制政策,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医疗扶持政策,巩固“两保、三救助、三基金”医保扶持成效。[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县医保局;各镇党委、政府]三是完善兜底保障服务。落实好脱贫攻坚低保兜底保障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搬迁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和临时救助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对遭遇突发事件、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易地搬迁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及时给予临时救助。继续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政策,加强对易地搬迁户中的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宣传力度,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保障范畴,做到“应保尽保”。对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且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易地扶贫搬迁残疾人,按政策规定核发残疾人扶贫对象生活费补贴。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残疾人的,要结合其需求实施家庭无障碍改造,为残疾人生活、出行创造便利条件。[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残联、县财政局、县扶贫开发局;各镇党委、政府](五)加强机制创新,促进持续发展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生产和经营能手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股份合作、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财政投入形成的资产量化到户等“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资产变股权、搬迁对象变股民”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一是盘活土地资源。稳步推进搬迁群众旧房拆除和宅基地复垦复绿工作,用好用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宅基地具备复垦条件的,可优先安排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范围。对不具备复垦条件的,经相关部门认定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复绿,对迁出区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拆旧复垦后的土地确权颁证,切实维护搬迁群众合法土地权益。引导土地有序流转,对整体搬迁的自然村,鼓励和支持县内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农业合作社统一流转和开发;对零星搬迁户的承包地,鼓励群众自行流转,或由村集中公司和合作社统筹流转开发;在搬迁群众自愿的基础上,25度以上的坡耕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优先实施。对确权颁证的搬迁户林地,按照相关政策享受的公益林补助、抵押担保、林业增值收益等要继续保障;鼓励县内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流转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搬迁群众收入。[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开发局、县林业竹业局;各镇委、政府]二是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实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搬迁户。资产可由村集体公司、合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承包地入股等方式,带动搬迁户增收。积极探索以“股权量化、按股分红、收益保底”为主要内容的财政支农项目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拓宽搬迁户收入渠道。加大易地扶贫搬迁结余资金投入安置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量化置换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股权,由安置区搬迁对象获取股权收益。[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开发局;各镇党委、政府](六)建强基层组织,规范社区管理加强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组织议事规则,及时讨论决定涉及本安置地社会建设、社区治理等重大事项、重要问题。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以居民为主体、社会各方共同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区治理机制,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增强搬迁群众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形成新的社区治理模式。因地制宜设立派出所、警务室、执勤点等,强化安置区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做好搬迁户户籍迁移、居住登记等服务工作。[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县委组织部、县委编办、县委统战部、县公安局;各镇党委、政府](七)加强宣传引导,加快社会融入以创建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切入点,大力开展感恩教育、文化素质教育、道德规范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做好优秀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着力推进移风易俗,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交流交往交融活动,推动搬迁群众较好较快实现社区融入。大力宣传勤劳致富典型事迹和人物,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切实做好扶志工作,引导搬迁群众树立自强自立、不等不靠的思想,自力更生创造幸福生活。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引导他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针对城乡生活方式变化,开展城镇基本生活技能培训,加强公共意识、规则意识培养,强化文化素质和道德规范教育,促进安置区的群众交流交往。组织动员基层党员干部与搬迁群众结对子,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志愿者为搬迁群众提供服务,发动更多力量开展精准帮扶,帮助搬迁群众尽快适应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增强搬迁群众的归属感。[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县妇联、团县委、县委统战部、县公安局、县文广旅游局;各镇党委、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