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例6篇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1

一、朗朗上口的韵律美

童谣是一种韵律和谐,节奏鲜明,易于传唱和记忆的口头文学形式。周作人在《儿歌之研究》一文中说:“凡儿生半载,听觉发达,能辨别声音,闻有韵或有律之音,甚感愉快”[1]P131。因而河北童谣在形式上最鲜明的特征即是其朗朗上口的韵律美。无论是句句押韵还是隔句押韵的形式都使童谣读起来抑扬顿挫,便于口耳相传。

如河北童谣《小黄狗》:“小黄狗,真不离儿,又看鸡鸭又看门儿,钻墙根儿,窜草堆儿,帮着小猫捉耗子儿,管正事儿,管闲事儿,它是我家小宝贝儿。”这首传统童谣每句以“儿”字结尾,构成押韵,且一韵到底,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押韵效果,体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又如《扑蚂螂》:“蚂螂蚂螂高,有人招,蚂螂蚂螂矮,没人逮,蚂螂蚂螂卖菜瓜,扫帚底下是你家。蚂螂蚂螂过河来,东边打鼓西边筛锣来。大筛小筛筛筛你婆婆脑袋。”[2]这是一首可以用于儿童嬉?蚴钡耐?谣,虽无明显的逻辑关系和教育意义,但读来朗朗上口,体现出纯粹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前两句以“高”、“招”结尾,押“-ao”韵,中间两句以“矮”、“逮”结尾,押“-ai”韵,最后两句“来”、“袋”为一韵,整首童谣韵律错落有致,节奏流畅明快,给人一种音韵和谐之美。

二、稚趣横生的趣味美

关于“趣味”李泽厚曾有一段精彩的论述:“然而并非情感的任何抒发表现都成为艺术。主观情感必须客观化,必须与特定的想象、理解相结合统一,才能构成具有一定普遍必然性的艺术作品,产生相应的感染效果。”[3]P56很显然,这里所说的主观感情就是情,而最终产生的感染效果就是艺术作品得以吸引人的“趣味性”。河北童谣正是以童真的眼光观照大千世界,并将这种带有童真的趣味性灌注到笔调之中,从而使童谣富有稚趣横生的趣味美。

比如《高高山上一棵麻谣》:“高高山上一棵麻,两个知了儿往上爬,我问:‘知了儿扒怎的?’‘嗓子干了要吃茶。’”[4]P342这首童谣通过聊聊数语形象地展现了夏日活泼好奇的儿童与知了之间的对话。从儿童的视角解释了动物的某些行为,让人顿觉情理之中而又谐趣无穷。因而,可以说,童谣在儿童与事物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儿童从自身的感官出发来感知这个丰富而有趣的世界。

又如《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背着也不去,抱着也不去,叽里咕噜滚着去。”这是一首河北地区家喻户晓的童谣。前四句以起兴的方式为整首童谣奠定了大开大合的基调。无论是“拉”、“扯”的动作,还是“大戏”表现出的宏大场面,都为其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而后面的六句动感十足,为我们刻画了一个顽皮且憨态可掬的小外孙形象,使整首童谣具有一种稚趣美。

三、率真质朴的情感美

歌谣最初的诞生,源于人类抒发情感的需要,而童谣的产生也是如此。正如明代学者杨慎所言:“童子歌曰童谣,以其言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5]因此,河北童谣作为在燕赵地区广为流传的传统艺术形式,以其率情任性的情感,大胆直白的语言和对精神诉求的关注,彰显着率真质朴的情感美。比如《亲外甥》,“花红轮车就地滚我是舅的亲外甥。舅舅让吾家里坐;舅母见吾黑忿忿。 不吃你茶,不喝你酒;拿起马鞭就是走。走在小路上,逢著小姊姊。小姊姊,切豆腐,切破手,告舅舅。舅舅不是好舅舅,鼻梁洼里炒豆豆。”[6]P5这首童谣表现的是外甥去舅舅家做客的情境。通过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场景,表现出舅舅和舅母微妙的情感,真实地反映出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为成人所不屑的河北童谣恰恰表达出了人的真情实感,这反而比一些粉饰太平、矫揉造作的文学作品来的真实。

又如《小槐树,剥白皮》“小槐树,剥白皮,白娘养活的白闺女,爹的衫,娘的裙,打整的闺女出了门,爹也哭,娘也哭,女婿过来劝丈母,丈母娘,你别哭,你闺女呆俺家里挺享福,铺金被,盖银被,小脚登了银钱柜,要喝酒,有两篓,要喝茶,两厢拿,要吃麻花一大掐。要吃桃,桃有毛,要吃杏,杏又酸,想吃栗子面蛋蛋,要吃烧瓜两头尖。”这首童谣讲述了父母送女儿出嫁的情景。从出门前精心为女儿装扮,到女婿接女儿出门时的依依不舍,无一不表现着人类舐犊情深的真挚情感。

四、童蒙养正的教化美

“童蒙养正”的思想来源于《易经》。在《易经?序卦传》中指出,“蒙者,蒙也,物之稚也”。“蒙”是指事物最初的状态,而“童蒙”即是指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另,《易经?蒙卦》指出:“蒙以养正,圣功也”,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本质是要养正。而“童蒙养正”的意思是通过对儿童早期的启蒙教育,来涵养各种优秀的品格和美德。而在儿童各种认知处于迷蒙的时期,童谣恰恰承载了向儿童传播知识、开发智力、锤炼品格的功能。

首先,河北童谣童蒙养正的教化美体现在文化的传承。河北童谣多为民间创作,以口耳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播。他们的创作条件和传播条件决定了其在形式和内容方面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内在精神。因而河北童谣在内容方面既包括反映民间生活中的习俗,又包括民间的价值观念等。 比如河北滦县过年童谣:“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对字,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蒸枣花。 二十九,糊香斗。 三十儿,耗油儿。 初一儿,磕头儿。 初二儿,顶牛儿”。[7]p3这首童谣描写了河北人民在春节期间的传统风俗。将河北地区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初二的过年风俗编成简单易记且韵律流畅的童谣,可以将传统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民俗文化传承下去,实现童蒙养正的功用。

其次,河北童谣童蒙养正的教化美体现在知识的传播。儿童处于蒙初阶段,具有旺盛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而童谣是帮助他们认识自然事物,了解社会生活的有效途径之一。 童谣以和谐的韵律和谐、铿锵的节奏,通过儿童的听觉将正确的知识传递给他们。 如河北童谣:“高高山山上一头牛,两个犄角一个头,四个蹄子分八瓣,尾巴长在腚后头。”这首童谣通过白描的手法,刻画出牛的形象特征,使儿童对牛这种动物有了初步的认知。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2

[关键词]体验式阅读 生活体验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80008

[HJ1.4mm]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改过程中,强调建立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体现人文关怀的教学模式。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部分,也应体现新课改之精神,然而,由于受着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许多弊端。如比较偏重知识方面的灌输,轻视能力的培养,这严重压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创造性思维与个性发展。为了适应新课改精神,笔者认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大力推行体验式阅读教学。体验式阅读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与自主认知的基础上,通过阅读教学活动,感悟与体验作者情感、文章内容的阅读方式。通过体验阅读教学,能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从而达到提供学生语文素质、丰富情感体验、促进人格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本文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体验式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方法。

一 、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开展阅读教学

阅读是一个主动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质量高低,对语文教学效果成败也有决定性的影响。在新课标中,反复突出强调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验阅读过程,获得独特的阅读感受。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宗旨,也是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

为此教师应以学生生活体验为主来开展阅读教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情感体验与生活经验,去阅读文本;并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理解文本内容,获得相应信息知识,从而丰富阅读情感与体验。

如教学《童趣》(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一课,教师向学生询问,自己童年生活里,有什么有趣的事情?有些学生是从农村来的,自然说出童年趣事是与小猪接吻,在草丛里找蚂蚱。从城里出来的学生,则是说童年有趣的事情是陪父母去外地旅游,与小伙伴看电影……然后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问:这些事情有趣吗,可以算是童趣吗?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童趣的理解,并结合相关内容谈论一下童趣的“趣”到底在什么地方?如何做一个在生活中富有情趣的人?最后,教师进行课后总结,鼓励学生们学会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保持想象力与好奇心,发现生活中的有趣事情。通过这样激活学生的知识与生活体验,学生享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与阅读的乐趣,从而有效达到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 、创新阅读教学手段,丰富阅读体验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与执行者。因此,在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一切,需要教师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认知特征与阅读教学课的教学规律,还原与生动呈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一个亲历知识产生的过程中迸感,培养阅读能力。为此,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提出,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文本,整合各种各类教学方面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为阅读学习的开展创建良好的条件。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互动、思想交流的方式,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采用表演、故事、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

如教《紫藤萝瀑布》(初中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下)一课,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文本内容有一个情感体验。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如可以准备紫藤萝生长的视频,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感受紫藤萝繁华盛开的景象。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朗读作品,切实感受文章中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作者在文本中所抒发的情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 、读写结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3

建构主义理论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是心理学中认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理论指导意义。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内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包括需求、兴趣、态度等心理过程,而外部则包括外界环境、人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由学生的主观因素与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其中“情境、协作、会话及意义建构”是四大重要的环境要素,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具有重要的建构意义。

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指在语文课堂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好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引导者作用,通过情境、协作、绘画等环境要素对语文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促进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2.建构主义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

2.1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点,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方法的一个引导者。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具体而言,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将“舞台”让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质疑猜测、合作讨论、摸索探究,充分鼓励学生发挥自我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则“退居二线”,更多的是引导学生去学习语文知识,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质疑和探究,引导学生评价和反思等。而语文课本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依据,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素材。还有多媒体技术,也成为为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教学环境、开展教学活动等的教学工具。例如课文阅读分析时,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氛围,学生依据教材中的思考题目进行仔细阅读,教师随时在旁边做好指引工作,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如何思考。整个过程中,学生的中心地位得以充分体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2.2创设生动的语文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教学情境的作用,认为教学应该是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这样才更利于对知识内容的意义建构。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生动的语文教学情境,将枯燥的语文知识融入逼真的情境中,让学生在开放、趣味的氛围中学习语文。

例如教学《给我的孩子们》这一课时,教师首先组织学生们展开对自己童年往事的回忆与讨论,让学生们说一说自己最难忘的童年。学生们就纷纷展开了讨论,有的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有的分享童年事,有的讲述童年里的梦想……就这样,在课堂中营造出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学生们仿佛被带回了已经过去的童年往事中。学生们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也被激发出来了,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学习。然后在阅读和分析课文时,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所描绘的孩子的自然、童真、童趣及率真,教师再次带领学生回归自己的“童年往事”,对比小时候的自己与现在青春期的自己有何不同,心理、情绪上有什么变化。经过比较,学生们发现,童年的自己无忧无虑、开开心心,青春期的自己开始为学业烦恼、为感情烦恼、为生活琐事烦恼。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学生们开始能够理解作者所说的“儿童是纯真的,但长大了就变得不自然或是虚伪地屈服与顺从”的含义了。

2.3 注重课堂合作与交流

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习主体与环境的构建,注重教学环境对教学内容的影响。在建构主义教学环境中,经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学生建立起团队学习群体,相互协作,一起沟通、讨论,从而实现对知识内容的意义构建。合作与交流,正是建构主义理论所关注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童话教学 教学策略

华灯初上,漫步归途,耳畔传来光良的那首优美的歌曲《童话》,“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脑海中不禁浮现几个问题:童话真的就只是写给孩子们的吗?童话就真的只是“幸福和快乐做结局”吗?联想到即将要讲的《皇帝的新装》这篇课文,不禁产生另外一个疑问:嬉笑之余,作者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一连串的问题引发了笔者的无尽思索。

一、以问为杖,感童话之“童”

1.明晰生动的故事性

对于处在人生早期的孩子们而言,他们往往没有明确的主客体观念,所以感兴趣的大多是听起来有趣的故事情节而并非深刻的内涵。童话正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因此是他们阅读的首选。

《皇帝的新装》篇幅较长,了解情节是教学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快速把握其故事性,笔者以一个问题作为切入口,请学生用一句话讲述文章故事。更进一步提出要求:用一个字概括。最初的答案五花八门,如衣、钱、玩等层出不穷,经过讨论学生一致推选:骗。陈述理由时,他们头头是道地分析:“最初是骗子、老大臣、另一位官员、一群随员和一群骑士骗皇帝,然后是皇帝骗自己、骗随员、骗群众,最后是群众彼此互相欺骗。”这么多的欺骗构成了一个覆盖面极广的欺骗之网,似乎罩住了故事里的每一个人,情节环环相扣,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燃起学习热情。

2.感受独特的趣味性

童话故事那么吸引孩子,探究其原因除了故事本身的生动曲折外,还需要有一种超越现实的趣味性,滑稽甚至荒诞都可以使童话产生一种独特的、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

笔者在课堂教学时抛下问题:“文章中你觉得最好玩的或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皇帝的新装。”笔者顺势推舟提问:“这是一件怎样的新装呢?”学生答道:“布料是‘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的美观’,最关键的是‘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就超越了现实,故事里的人物都不想成为“不称职的”或是“愚蠢的”,于是就开始了互相欺骗。

童话之所以成为童话,一大原因就在于它的这种超越现实的趣味性,越不可思议就越具有魅力,就比如《木偶奇遇记》中的木偶匹诺曹会思考、会说话、会跑、会跳,《拇指姑娘》中的那个小姑娘只有一个拇指那么高,等等。

二、以议为径,悟童话之“话”

童话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必不可少,但如果仅有这两点,《皇帝的新装》就不会家喻户晓,在童稚的面纱下隐藏的究竟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与挖掘作品的“话”外之音了。

1.析文章内在的逻辑性

童话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也有它内在的逻辑性。童话的逻辑性是构建在假定的基础之上的,然后由此出发使事物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笔者上课时抛下问题,请学生思考:“将衣服两种特性的顺序换一换是否可以?”一开始班内的意见并不统一,笔者就将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分成两队,由学生自己展开讨论,原则是不管支持什么,关键要说出自己的理由,并有理有据地反驳对方的说法,如果无法反驳就请加入对方的队伍。

笔者很欣喜地看着学生振振有词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微笑着看着部分孩子或垂头丧气或心甘情愿地加入对方的阵营,并最终得出结论:不能互换。因为只有是“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才能率先吸引这个酷爱新装的皇帝的注意,然后凭借“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个特性让皇帝、大臣们和群众心甘情愿地坠入两个骗子的圈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自己淘尽沙石,才能得到属于自己的金子,体会到其内在逻辑性,更何况这个过程是如此富有乐趣。

2.悟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文章的主题是学生学习所要感悟的最本质的东西,童话也不例外,只有抓住了主题,才能最终对话作者,悟明白他所想要表达的真谛。

唐代元白诗派主张“文章合时而著,诗歌合事而作”,对话作者首先要了解作者创作文章的缘由,所以笔者首先让学生思考:“在文章中作者持批判态度的有哪些人?”学生纷纷回答:“皇帝、两个老大臣、随员、骑士、刚开始欺骗自己欺骗别人的群众、骗子,等等。”笔者紧接着询问:“在这些人中作者批判得最厉害的或者说矛头指向的是哪些人?”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是以皇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第三个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批评这些人呢?”学生展开丰富联想,最后通过讨论认为是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也是这样。笔者随即插入本文的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的丹麦人民受着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可谓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当时的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愤慨不已,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而成了本文,背景介绍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汉语拼音;方法探索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以来,我觉得拼音是小W教育的第一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在完成拼音教学任务时,让我深有感悟,小学教育教学是基础,而小学一年级是基础的“基础”,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汉语拼音很抽象、很复杂、内容多、无规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理解能力差,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存在很多的困难。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我认为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应该注意到的问题比较多。那么,如何让孩子们喜欢汉语拼音,如何突破汉语拼音的教学难关?在此我作了初步的尝试 。

一、抓住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

皮亚杰说过:“儿童是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 ,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在汉语拼音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只有这样,教学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学龄初期的儿童活泼好动,教师应顺应这一特点组织安排教学活动。可将游戏活动引入课堂教学,以达到激发兴趣、引领参与之目的。又如,学龄初期儿童长于形象思维 ,富于想象,我们可将部分教学内容用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想象与联想中参与学习活动,以达到能动参与、有效参与之目的。比如让学生掌握j、q、x与ü相拼省略两点的书写规则,可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呈现:小猫“鱼鱼 ”跟j、q、x是好朋友,“鱼鱼 ”只要遇见j、q、x,都要先摘掉太阳镜(即去掉ü上的两点),再跟好朋友握手。这样就化抽象为形象,让学生在想象与享受中掌握了知识 。

二、选用富有变化、新奇有趣的教学方法

根据儿童语言的特点,利用顺口溜、儿歌、口诀帮助学生记忆,这样不仅能为今后的识字打好基础,更主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1、顺口溜记忆法。 顺口溜读起来不但琅琅上口,而且容易记忆。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都已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如:汉语拼音的声母一共有23个,我和孩子们根据插图或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把它们一一编成顺口溜,孩子们只要看到一个字母,一句或几句有关这个字母的顺口溜就出来了。如像个9字“qqq”;时装模特“ttt”;伞柄朝下“fff”;“i”字加弯“JJJ”;一个门洞“nnn”…… 这些顺口溜浅显易记 ,帮助学生形象记忆。2、编成语境歌记忆法如:教学“bpmf”时我就根据图编成语境歌: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从而使所学的声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语境歌押韵合辙,节奏感强,让学生一边拍手一边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建立声母与口语语言的联系,更使其读音规范化。

三、巧编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但特别爱听故事。可以说故事能最大程度地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延长注意力保持时间,激发学习兴趣,让儿童在关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所要学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如:学习“zh、ch、sh、r”时,教者把课上的情境图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喜欢上要学的字母:一天早晨,一轮红日(出示“r”)刚刚爬上山头,一只小猴子就出来找小伙伴玩“比爬树”的游戏。正在它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一只狮子(出示“sh”)张着血盆大口,要吃 (出示“ch”)树下的一只小猴子,树上的猴子赶快伸下一根树枝 (出示“zh,,)大叫:“快!抓住!”只见树下的那只小猴子一把抓住树枝,爬了上去。通过说故事、听故事,学生就能很快地掌握比较难记的几个拼音了。

童年趣事初中作文范文6

关键词:激趣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分析

初中语文课程教学标准中强调:“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围绕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展开课堂教学。”这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不仅是一种发展,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挑战。文章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为例,深入分析激趣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导语激趣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

一堂优质的语文课堂,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导入。

在正式教学前,学生若是可以对本节课堂知识内容产生学习兴

趣,那么教师的教学讲解将会十分顺畅。因此,一个优质的导语就好似打开语文课堂新世界的钥匙,教师需要运用最为新颖的导入方式,以形式多样的知识呈现方式吸引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将学生有效带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社戏》这一课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可以说童年是我们每个人最美好的记忆,老想知道你们童年有什么有趣而特别的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叫做《社戏》,我相信当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后或许你童年的记忆会历历在目。”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列举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的风俗习惯,使学生充分感受民族风俗的个性化与差异性,然后请学生简单举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集中学习精力,进而有效开放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情境激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教学进程的不断加深,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及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将情境教学法视作开展课堂激趣的一种主要途径,

结合课本教材内容自主构建学习情境,并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展示,深化学生学习印象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水调歌头》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明月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古代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古人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通过有效出示李白、王建、张九龄等人的关于明月的诗句,适时提出学习问题:见到明月就会引起人们的无限感慨,那么中秋的明月又会添置什么样的情愫呢?在学生了解文章情感后,播放王菲演唱的《千里共婵娟》,要求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再次体会词文表达的情怀。此种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并在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意境中迅速掌握知识。

三、悬念激趣法

悬念激趣法,主要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故事设置学习悬念,以此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有效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借助故事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时,突然抛出一句“欲知后事,敬请期待下次解说”,以此来有效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学习活动。

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学习悬念。如“同学们,你看我们每个人身上都穿着色彩艳丽的衣服,有红色、有橙色、有黄色等,那么你们猜想一下一国之君会穿着什么华丽的衣服呢?高高在上的皇帝具有不可置疑的无上权力,那么他的新装必定也会与我们的新衣服有所不同。接下来我们进入故事中看看这个孤傲的皇帝到底穿了什么样的新装?”以此形式有效引入课文阅读,引导学生带着学习问题展开阅读,进而全面掌握课文教学知识。

再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泥人张》这一课时,同学们,纵观中华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树碑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现在我们通常称为“达人”,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位清朝的生活达人,他就是冯骥才笔下的“俗世奇人”泥人张。为什么叫“泥人张”?泥人张有什么绝活?借助学习疑问,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进而学习劳动人民勤劳智慧、自尊自爱的高尚品格。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激趣法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实际利用教学方法时,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