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管理论文范例6篇

志愿者管理论文

志愿者管理论文范文1

【关键词】沟通;志愿者;志愿组织;志愿者管理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之间的接触速度越来越快,所以沟通在人际关系中起到的作用就越来越来大。我们如何去沟通,如何根据被沟通对象的特点来进行管理,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几点。

一、沟通的定义

沟通就是一个人向另一人传递信息的过程;有效的沟通就是使收到的信息同发出的信息尽可能一致的过程。我们在进行志愿者管理的过程中,信息的接收对象是人,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接收到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志愿者本身的特点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沟通。

二、志愿者管理的特点

总体来讲,志愿者管理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但是由于志愿者的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等特点,在管理中出现了通常人力资源管理工具失效的现象。作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志愿者管理的特殊性”。志愿者管理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之间的特殊关系。由于志愿者的服务是无偿的,因此志愿者与志愿组织之间不构成雇佣关系。同时,又由于志愿组织并不具备行政机构的性质和权限,因此志愿者与志愿组织之间也非行政上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由于志愿组织与志愿者之间的关系区别于商业和行政机构,通常的的行政指令式命令会失效,也无法以经济利益作为制约。(2)志愿者的特殊需求取向。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1943年提出一种关于人的需要结构的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可归纳为三个层次理论,即“X理论”“Y理论”及“Z理论”。

X理论2.安全的需求1.生理的需求

Y理论5.自我实现的需求4.受人尊重的需求3.爱与归属的需求

Z理论6.最高需求(超越性灵性需求)

在商业、行政组织中,员工的需求主要体现在“X理论”层面,或是以“X理论”层面的需求为基础的。而志愿者的价值取向是与“X理论”层面无关的,集中体现在“Y理论”层面上。比如他们希望在团队中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

三、根据志愿者管理的特点较好的运用沟通技巧

由于志愿者本身的特点造成了志愿者管理的特点,管理者应当利用好沟通的技巧来弥补人力资源管理的失效。沟通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简单有效的表达。由于志愿者成员之间感情密切,交往频繁,知无不言,信息传播迅速,成员对信息反应往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要求管理者在信息的时候尽可能的简单有效,使大部分人理解信息,整个信息的传达就可以达到有效了。(2)倾听——像对方一样的思考。在志愿者针对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的时候,管理者要善于倾听,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有时候志愿者提出的问题可能会令管理者感觉到愤怒或者不安,管理者这个时候就应当放下私人情绪,尽可能公正的来回答问题。因为这不同于一般的人力资源管理,只能是管理者以对方的角度去思考。(3)回应——关注沟通中的情绪和情感。当志愿者组织中出现了某些不良的情绪时,管理者应当积极的回应并正确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主要是利用管理者和志愿者组织中非正式组织的领导之间的情感来进行协调。志愿者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不是由于组织的决定而成立的,它虽然没有上级任命的领导,但实际上每个非正式组织都有自己的“领导”。非正式组织内的领导是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涌现出来的,成员的拥戴程度比正式组织的高,号召力强。这个领袖是由于个人的能力、品质、威望等因素得到组织内成员的共赏而推举产生的。他虽没有行政权力,但个人的威望对其成员影响很大。由于志愿者团队的特殊性,志愿组织应该尽量在管理权限让这种非正式的领袖与正式场合的领袖相一致。(4)行动——用非常方式取得话语权。在志愿者管理中,管理者在关键的时刻以身作则,对今后的管理活动的进行将非常有用。因为志愿者组织不同于其他的经济组织,对于非盈利组织来讲,取得话语权是非常重要的,管理者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取得话语权,相当于在组织中获得了一定的威望,对于志愿活动的开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余世雄.《有效沟通II》.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1

志愿者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汉语教师志愿者;孔子学院;培训;管理;激励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272-02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最基本的媒介和工具,也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和对外交流的蓬勃发展,全球范围内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目前共有一百多个国家在其各级各类教学机构中开设中文课程,学习汉语的总人数也已经超过4000万人。当前汉语国际推广的最大局限就是无法满足海外提出的师资要求。巨大的汉语教师缺口也将成为限制我国汉语推广事业良好、高速发展的最大瓶颈[1]。为了解决汉语教师的匮乏,也为了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语言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经教育部批准,国家汉办于2004年开始实施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十年里派出人数快速增长,从开始的200多人到2014年的计划5000人,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有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从培训、外派管理和激励三个方面来探索汉语教师志愿者(下文简称志愿者)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汉语教师志愿者赴任前培训

通过汉办选拔面试的志愿者候选人在赴任前都会到培训基地参加为期一到两个月的岗前培训。培训大致分为四个模块:志愿者精神与汉语教师志愿者、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赴任指导。志愿者要在短时间内全面掌握汉语言知识、第二语言教学技能、课堂管理技能、中华文化传播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近年来培训的内容和模式在逐步完善,但是根据实际效果来看,还依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汉语教学能力培训模块。

汉语教学能力培训是占用课时最多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模块,包括汉语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理论知识讲解以及教学观摩与实践课。在志愿者队伍中,对外汉语专业和中文专业背景的学生超过三分之一,他们在学校上专业课的时候基本上都已经学习过汉语理论知识,此时只是重复学习。而对于其他专业背景的同学来说,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掌握晦涩的语音、语法、词汇等专业知识,更难以应用在未来的汉语教学中。所以在理论教学中应加强汉语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技能技巧方面的培训,使志愿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2]。而汉语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则可以通过看书自学来获取。

教学实践课以小班为单位进行,培训期间每个学生大概只能有两三次试讲的机会。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志愿者普遍认为试讲是整个培训中最实用最精华的部分,但是因为学员众多、时间有限,试讲机会太少。而且在试讲中缺乏真正的课堂气氛,使学员无法体验实际教学状态下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发生的各种情况。一些志愿者建议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试讲时找外国学生做受众,不是模拟课堂而是真正为外国学生上一节汉语课。

二、汉语教师志愿者赴任后管理

志愿者派出后的直接管理单位是海外孔子学院,目前大多数孔子学院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管理上缺乏经验,对志愿者的管理多以刚性管理为主。通过一些志愿者的反映,笔者了解到管理者的管理重心是工作的安排、传达布置、收集整理反馈信息和工作考核等,除此之外与志愿者的联系并不紧密。志愿者一般是作为助教参与教学或者直接担任任课老师,甚少的教学经验需要他们不断更新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和方法。除了教学工作,志愿者还要在课余时间组织文化活动,如何设计安排活动对于许多志愿者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挑战,需要有经验的管理者给予示范和指导。而随着孔院的发展,日常事务愈加繁重,工作人员数量有限,管理者很难有机会到志愿者的课堂中指导教学,也很少有管理者能在活动组织中给予志愿者耐心详尽的指导。对于志愿者的工作情况只能通过定期的书面汇报材料进行了解。

志愿者的生活心理状况也是管理者需要关注的方面,有些志愿者谈到“在海外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好像变成了孤儿一样无人问津。管理部门基本是需要我们填表格、交材料等文件时才会给我们打电话或者上网联系,平时几乎少有管理者主动嘘寒问暖关心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心理情况。”[3]在一些孔子学院数量很少、华人数量也很少的国家,志愿者就更容易感到孤独寂寞,更需要组织的关心。孔子学院机械性的事务性管理使志愿者无法真正融入,管理者也难以及时察觉志愿者潜在的问题,进而会给日后的管理带来隐患。

三、汉语教师志愿者激励

汉语教师志愿者总的来说是属于“志愿者”的范畴,没有工资,只领取生活津贴。近些年来,孔子学院总部不断加大投入提高志愿者的待遇水平,生活津贴已经由之前的800美元/月提高到了1000美元/月,而且住宿和医疗保险由孔子学院提供,所以基本解决了志愿者在赴任国的生计问题。但是这种待遇已经难以吸引人才,而且每年的志愿者报名都会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虽然对一些不发达冷门国家的志愿者会有另外的补贴,但是报名人数仍然非常少。如果把奉献精神作为志愿者的主要动力,会给这项工作的长期开展带来阻力。

志愿者多是在读研究生或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面临升学找工作的问题,相比津贴他们更在乎的是期满后的个人发展问题。在志愿者招录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志愿者项目和学生的个人升学或就业计划相冲突,大多数学生还是以个人升学和就业为重而放弃志愿者项目。而且孔子学院总部要求志愿者的服务年限是1至3年,但是绝大多数志愿者在做完一年刚刚熟悉了当地情况和教学业务后就会回国,志愿者流动性大也是对志愿者资源的一种浪费,不利于孔子学院汉语推广的长足发展。这些都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政策不到位有关。目前志愿者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但是尚未出台明确的激励方案。而且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协调难以理顺,各高校自身政策的千差万别,优惠政策的执行也缺乏监督保障。

四、完善汉语教师志愿者管理的建议

1.以志愿者需求为导向,加强赴任后培训

目前志愿者的培训工作都在赴任前进行,在孔子学院工作期间鲜有接受培训的机会。孔子学院分布在全球各地,其所在国家的教育制度、学生素质和风俗习惯各不相同,而志愿者在国内的培训却是完全相同的。志愿者赴任后往往会发现国内的培训难以满足国外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在赴任国针对教学对象特点接受教学培训、因地制宜提高教学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孔子学院管理者应该重视对志愿者的培训,为他们提供假期短期培训的机会,并且提供相关资料和网络课程供志愿者业余时间学习。也可以安排经验丰富的汉语教师对志愿者进行帮教培训,帮助他们将出国前学到的理论知识融入教学实践,尽快胜任工作。

另外,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小学汉语教师上岗是必须要有中文教师资格证的。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师证书是不被认可的,所以志愿者去了中小学只能做教辅人员,其发挥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可以在志愿者工作期间开展关于教师资格证的培训,帮助志愿者取得资格证,使一些有志对外汉语教学的志愿者能真正进入中小学做一名汉语教师,充实当地汉语教学师资。

2.人性化管理,关注志愿者精神需求

多数孔子学院成立只有几年时间,在初建阶段多采用刚性管理,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员工进行量化管理,维持孔子学院的正常工作秩序[4]。但是孔子学院要想得到长远发展,需要把组织意志变成员工个人的自觉行为,管理策略和理念也需要相应的发生变化,逐渐变刚性管理为人性化管理,以人为中心,依据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精神氛围,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志愿者在异国他乡也需要精神上的关心和抚慰。管理者要理解关心志愿者,指导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困难,疏导生活中的寂寞,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相邻地区的孔子学院可以共同建立一个志愿者沟通交流的平台,提高其对汉语教师志愿者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管理者还要尊重志愿者,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荣誉感以及在教学和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志愿者在工作中往往承担着比较大的教学量和活动开展任务,他们希望得到信任和鼓励,管理者要换位思考,关心志愿者的精神需求,给他们提供可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为汉语推广事业贡献力量。

3.健全激励机制,落实激励政策

教育部曾经于2012年出台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赴国外担任汉语教师志愿者服务期满相关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明确“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和关心赴外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在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后续发展,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积极营造有利于志愿者成长发展的政策环境。”通知中规定志愿者期满后在考研时优先录取,但是在大部分高校只有考取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的学生才能享有此优惠。在就业方面要求给毕业生在户口、档案和报到手续方面提供方便,但是没有实质性的激励措施和明确的激励方案。汉办志愿者官网上虽然有就业信息,但是许久不更新,针对性不强,基本无意义。

志愿者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一直靠志愿者的奉献精神,配套的激励政策才是发展的长久动力。未来要进一步细化志愿者激励方案,在升学方面杜绝优惠措施难以落实到位的现象,在就业方面可以为志愿者提供就业指导和尝试举办专场招聘会。并且要积极宣传志愿者项目,使其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增加志愿者经历的含金量。这样才能调动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化解他们的后顾之忧。

参考文献:

[1]郝雷.汉语教师志愿者成立与发展探析[J].文教资料,2010(2).

[2]黄雯雯.海外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岗前培训需求分析[J].现代语文,2011(8).

[3]郝雷.汉语教师志愿者管理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9.

[4]谷陵.海外孔子学院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初探[J].汉语国际传播研究,2011(1).

志愿者管理论文范文3

摘 要 体育赛事志愿者的数量与质量正处于蓬勃上升期,我们应借助这股东风,从理论出发,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志愿者体系较发达的国家进行研究,得出我国体育志愿者管理的改进途径有:1.通过立法的途径完善相关法律。2.志愿服务需要有整体规划。3.提高志愿组织管理的科学性。4.志愿管理的可持续性。5.积极弘扬志愿服务文化充分利用现代新兴媒体。学习他国优秀经验,以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志愿者 赛事志愿者 志愿者管理

一、我国体育志愿者管理的现状

(一)分类

较早出现有“体育志愿者”内容的文章是倪同云等人在《中国体育科技》1998年第8期《关于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对策的研究》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群众体育志愿者的观c,自此,学术界开始对体育志愿服务进行研究。虽研究起步较晚,但研究空间是很大的。体育志愿者分为,体育赛事志愿者与社区体育志愿者。

(二)动员与招募

我国目前的志愿者动员机制,有两条路径是较为清晰的,一个是体制内的自上而下的志愿者动员方式。它一般由政府提出,一层层的往下推行,由点到面的招募志愿者,这样的动员机制会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的成效,但不够深入,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另一种动员方式就是自下而上的动员方式,在我国,显然第一种方式更占据主流地位。但体制内的志愿者服务出现的种种不足,还需要自下而上也就是民间自发组成的志愿服务组织来弥补。至少在理论上,民间志愿服务组织更加注重对志愿精神的依赖,更注重对志愿者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规划。

(三)培训

我国的体育志愿者主要是赛事前集中培训,有针对性,由于我国在体育志愿者管理方面还不具一个规范化的体系,培训总是不具有持续性,而我国部分赛事志愿者的人员来自高校,考核成功后再分配入各自所要负责的岗位进行场地培训与岗位培训,以在一定时间内,使自己最快适应工作。

(四)激励

我国的激励制度一般以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我国大部分省市出台的志愿者管理条例中就对表现优异的志愿者组织或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有志愿经历的人。

二、我国体育志愿者管理的改进途径

(一)通过立法的途径完善相关法律

完善体育志愿者相关法律,使志愿服务活动和体育志愿者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这一法律空缺也阻碍了体育志愿者的发展。

(二)志愿服务的整体规划

对于重大体育赛事,涉及多方人力、物力、财力,为避免资源的浪费以及滥用以及项目的顺利推进,一个完整的项目计划书是必要的。为广泛开展志愿活动提供基础条件,并重点开展环境保护、知识科普、市容市貌等志愿服务,实行志愿服务与应届重大体育赛事有机的结合。

(三)提高志愿组织管理的科学性

在划定招募范围内,要根据赛事以及城市的特点,招募人员以在校大学生以及专业人士为主,适当招募中老年志愿者,他们在地理风俗、人际沟通等方面上往往具有未步入社会的学生所缺乏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招募信息应尽早,并联合新闻媒体进行宣传。

(四)志愿管理的可持续性

对于一些青年志愿者,他们只在大学期间进行志愿活动,工作后并不继续从事志愿服务行业或志愿活动。是否可以考虑在志愿者管理的条例中增加对有过重大赛事志愿服务经历的志愿者给予适度的激励措施,鼓励已经工作的有过志愿服务经历的公民参与进来。

(五)积极弘扬志愿服务文化

充分利用现代新兴媒体,网络、报纸、杂志、微信,以各类形式宣扬志愿文化。引导社会舆论,加强社会公众对志愿服务活动的认同。

三、结论

国内几次大型赛事的成功举办告诉我们,公众只有对志愿服务有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志愿服务精神才能广泛被人们熟知,才能吸引人们参与进志愿服务的行列中,奥运会是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体育赛事,能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吸引全球的目光,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的盛会,更是志愿者的盛会,同时也为公众的参与提供了平台。当遇到国内重大赛事,当地志愿者组织该抓住这个契机,设计并组织一些有创新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带动当地志愿服务行业的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体育志愿服务也会进入一个更加完善、全面、规范的阶段,从而推动大众体育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媛,谭建光.中国志愿服务:从社区到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0.

[2] 吴迪.我国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3] 林龙圳.大型活动中志愿者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

[4] 秦华,田小凤,卜元,日本大众体育蓬勃发展成因初探――兼论对中国发展大众体育的启示[J].2008(3):86-88.

[5] 谢芳.美国小区中的志愿服务[J].社会.2003.53(1):57-59.

志愿者管理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社会管理 政社分离 志愿者组织 志愿者服务品牌

从2011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开班式上,特别强调“加强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到2011年3月的“两会”上,“社会管理创新”议案提案被高度聚焦,标志着我们进入了全面加强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的新时期。创新社会管理,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我国当前和今后党政工作中的重点。志愿者在激发社会管理活力、增强社会管理效率、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生力军。在全国志愿服务事业迅速发展、公民参加志愿服务热情日益高涨的新形势下,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志愿者服务品牌逐渐打响,“江海志愿者”、“党员志愿者”等成为一支支推动“社会之舟”前行的船浆,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一、建立志愿者服务品牌的意义

(一)传播志愿服务精神理念

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对中华民族团结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光大,而志愿者成为志愿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如今,志愿者服务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导致个人自由、零散地参与到服务活动中,缺乏一个人员稳定、凝聚力强效的队伍建设。建立志愿者服务品牌就是将具有共同服务目标的志愿者集合起来,打造成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团队拥有一致的服务理念和宗旨,较强的凝聚整合度,从而使得团队在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中能够更好地宣传自己团队的志愿服务精神。

(二)促进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随着社会管理模式的创新,政府和社会相互分离,志愿服务组织的类型也变得多元化,除了由政府发起的志愿者组织外还有不少自发形成的“草根”志愿者组织。无论是官方的志愿者组织还是民间自立的志愿者组织,他们在活动的组织方面都缺乏长效的机制保证,导致志愿者队伍不稳定的问题。特别是在筹备一些大型活动的环节中,很多组织都是临时招募一些志愿者。培训制度不完善也使得志愿者们对活动的内容不了解,往往到了活动地点才接受仓促的学习培训,活动结束后就自行解散,具有很强的突击性色彩。而高校里的青年志愿者们具有新老交替的弊端,参与活动的持续性也不强。建立志愿者服务的品牌可以帮助志愿者队伍获取社会的广泛知晓和认可,有效发挥志愿者团队的社会影响力,从而激励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者服务行列中来。除此之外,志愿者服务品牌的成立意味着志愿者团队专业化、特色化的形成,有助于团队内部开展业务培训,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激发社会管理的活力

社会管理创新意味着由原来政府进行政管理的单一模式向“政社分离、政社互动”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转变。政府由原来的“划船者”变为“掌舵者”,而社会成为“桨手”,二者相互协调配合,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在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志愿者组织以其非营利、灵活性、利于基层参与等特点成为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如今,全国不少地方开展了新型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的试点运行,特别是社区、街道的社会管理工作越来越多引入志愿者的参与,从而增加了政府工作的活力、亲和力,效果颇佳。例如苏州市高新区狮山街道在8个社区里建立起特色楼道80多个,并聘用了1500多名楼道义务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和管理工作,赢得了居民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一方面,政府给志愿者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和服务平台,另一方面,志愿者组织代替政府行使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协助政府进行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加强与其的交流沟通,共同解决社会问题,二者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使得社会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建设志愿服务品牌的策略

(一)发挥杰出志愿者带头引导作用

参与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中有一批人不仅仅热心公益,而且在长期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着自己的特长和优势,成为本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在志愿者群体中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组织可以通过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弘扬志愿精神,推广和践行志愿服务理念,呼吁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苏州市通过开展“苏州之星”的评选,树立一批优秀志愿服务团队、优秀志愿者的先进典型。在发挥党员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表率作用方面,苏州市还评选“十佳”党员志愿者和和党员志愿者先进个人,以他们的个人品德感召来推广志愿者服务品牌经验,推动志愿者服务的品牌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

(二)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行

为了保证志愿者服务行动的生机活力,必须进行志愿者服务各类品牌项目的建设。项目化的运营方式就是要以群众的需要为基础、围绕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不断开创出志愿者服务的特色化、专业化品牌。苏州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市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和志愿服务的形势要求,不断扩大志愿服务领域,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发展。以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治安环保、社区教育、便民利民等为目标的志愿服务项目逐渐壮大起来,充分发挥了志愿服务在引领文明风尚、提升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苏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的“阳光志愿者”定期组织苏州市各个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到苏州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免费接受文艺方面的培训,同时深入基层学校支教,让志愿者的爱心深入到学校和课堂;为强化消防安全保障,全市招募了42980名消防志愿者,组建了22支特色消防志愿者团队,完善了管理办法、培训等制度,有力地推进了消防社会化发展进程;沧浪区在社区办起了“爱心厨房”、安装了“爱心门铃”、设置了“爱心洗衣房”等等,为关爱空巢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项目的实施,志愿服务队伍朝着专业化服务的方向发展,不断扩大社会影响,成为一批具有特色的志愿者服务品牌。

(三)自主管理和专业化建设

在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下,志愿服务项目由政府操控,志愿者队伍的组织色彩浓郁,并非所谓的“民间性”自主运营的团体。在这种情况下,志愿者组织很难自由地进行自我管理,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也难以成立。而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式下,志愿者组织可以有效的进行自主管理,建立完善的志愿者服务体系。志愿者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对自身团队开展必要的业务培训,激发志愿者的潜能,提升志愿者的专业服务技能,使志愿服务的内容不再流于形式,而具有更为实质性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志愿者队伍的社会影响力慢慢扩大,推动志愿者特色品牌的建设。苏州市金阊区的“金阿姨”志愿者服务团队是由金阊区援助中心副主任金秀华成立的,服务项目主要针对社区里的居民,通过开展针对群众需要的志愿者活动,如组织慈善募捐,搞爱心义卖,和困难户结对帮扶等,真正做到便民利民,“金阿姨”的名字越叫越响,成了公益服务的金字招牌。2011年,国家商标局通过了苏州“金阿姨”志愿者服务品牌的注册申请。

三、推广志愿者服务品牌的途径

(一)媒体的宣传和动员

为了强化志愿者服务品牌在社会公众心中的地位,展示特色形象,激发参与热情,要增进与各类媒体良好的沟通,不断地利用多种舆论媒介和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志愿者服务品牌的意义,推动志愿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志愿者服务品牌的宣传要结合时代的特点,注重亲和力和感召力。既要有视觉和听觉识别方面的宣传,设计出自己独特的LOGO标志、队徽、队旗、文化用品等,又要将服务理念和价值深入人心,在服务中宣扬自己的口号和宗旨。以苏州高校志愿服务团队代表——苏州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为例,他们在2010年就对外学校志愿者服务品牌标识,标识以“苏州大学i志愿服务”为核心,字母“i”被镶嵌在整个标识系统里,“i”谐音为“爱”,造型与人形相同,同时又有“我”的意思,强调了志愿工作的爱心奉献精神以及主体服务意识。各志愿者组织积极增进与媒体的沟通和互动,依靠媒体的宣传造势和舆论氛围的营造,有助于展示志愿者服务品牌形象,扩大服务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逐步建立志愿者服务同社会的交流与联动

在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形势下,志愿者组织应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当前我国各地也在尝试社区管理的新模式,社区建设急需大批志愿者的支持和参与。志愿者组织以往开展的多是浅层次的公益、慈善活动,未能了解社会群众需要,也没有充分发志愿者的优势。增进志愿者组织和社区的交流互动,在社区建立长期的志愿者服务站点和基地,真正将社会需要和志愿者自身的能力优势相结合,不仅促进了社区建设,而且提高自身在社会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推动志愿服务品牌建设,深化志愿者行动的内涵和功用。苏州市注重加强各基层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建设,目前,市区已有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站203个。平江区的“爱晚亭”乐龄日托服务中心、“绿马甲”乐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银龄关爱”乐龄配餐服务中心、“金乡邻乐龄互助社”等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用全方位的服务帮老人创造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

志愿者管理论文范文5

一、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加强业务学习

为提高自身思想政治修养,我始终以一名党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来严格要求、鞭策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党的“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生活工作上严要求,在思想政治上高标准,坚持认真负责、敬业专业、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认真参加了区团校青少年维权岗培训、县党校党员培训等学习培训,努力提高自己思想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并扎实学习了党团理论、政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团的业务、科学、法律、市场营销等知识学习,记读书笔记共七万多字,撰写调研论文笔记3篇,加强了自己的业务知识学习。在学习工作过程中,我正确处理好“工”与“学”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同时也能处理好“学”与“干”的关系,把学习融入到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中长才干,工作中求发展。

二、在工作中提高认识,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业务学习、工作调研,我逐步了解了全县共青团工作整体情况,进一步明确了青年干事和团支部书记的岗位职责的要求,在工作中做到统筹安排、有的放矢,在业务中不断提高认识,增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年来,我认真协助领导开展好各项工作,一是全心当好办公室秘书,在文书拟稿、打字、编排、出稿等方面做好工作,同时合理规范整理文书档案,对档案进行严格管理,认真做好领导的助手。二是认真搞好办公室内勤工作,坚持保持干净的办公室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协调组织好团内各项活动会议,做好活动会议的通知工作,协调好活动场地,组织好参会人员,使活动顺利开展。四是全面做好团的外宣工作,制定了共青团信息奖励制度,规划好信息内容方向,及时准确的编制上报信息,认真编制好团讯。年,共编制团讯五期,共撰写信息103篇,在国家、区、州、县级刊物、电台上共发表信息47篇,进一步加强了奇台县共青团工作的宣传,受到了州团委的好评。

三、认真当好项目办的助手,积极开展好志愿服务管理工作

作为大学生志愿者临时团支部书记,明确了自己的工作任务,理清了工作思路,及时领会上级项目办的精神,认真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协助项目办开展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志愿者管理办法》,积极开展好志愿者服务和日常管理工作,通过电话联系、走访、座谈会、活动等形式,对志愿者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汇报志愿服务开展情况和志愿者思想动态,加强项目办与志愿者之间的沟通与了解,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二是协助配合好各级媒体工作,负责好志愿者信息上传和先进事迹报导工作,全面做好志愿者宣传工作。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好志愿者服务。通过下发《半月谈》等学习材料、开展志愿者活动、组织志愿者上网查询了解信息资料、开好支部会议等,认真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当好项目办的助手,进一步推动志愿者服务管理工作。

志愿者管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校学生 志愿服务 招募机制 志愿组织

1.绪论

近年来,高校志愿组织作为志愿组织中最为年轻与活跃的群体,其在国内的发展越发受到关注。北京高校志愿组织在国内高校志愿组织当中较有代表性和先进性,在整合社会资源、完善志愿者管理方面有诸多尝试,但其也有缺乏稳定队伍和持久志愿者资源等问题,阻碍着志愿服务的日常化与持久性。本选题正是基于当下高校志愿服务快速发展的背景,聚焦于影响高校志愿组织志愿者队伍稳定性的因素,就如何开发、保留和管理高校志愿者资源进行思考和分析并且提出合理建议。

2.研究对象相关概念

高校志愿组织是指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在共青团组织的倡导下或自发形成的以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做出贡献的非营利性组织。高校志愿组织具备志愿组织的一般特征,即志愿性、非利润分配性、公共利益性、起码的正规性及自治性[5]。另一概念“机制”一般被看作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与动力体系,它包括项目的设置程序和运行方式,特别是主体的认定及项目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的问题 [8]。可见研究对象的特点是:由多要素以特定方式组成,具有高稳定性、高适应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因此,本文将高校志愿组织志愿者招募机制定义为:高校志愿组织为倡导其宗旨、实现其社会使命,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的原则,针对人员招募这一管理流程制定的规范化的、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模式。

3.研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分为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两部分。问卷调查对象为16―30周岁,在北京普通高等院校就读的学生,内容包括受访对象基本信息、受访对象志愿服务情况两大部分。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其中有效问卷187份。访谈对象为志愿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共访谈了10位。对高校志愿组织的调查,以与高校志愿组织的负责人访谈的形式进行。

4.问卷调查结果

4.1北京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动机

(见图1)。

西方奥默托等学者在研究志愿者服务的动机方面走在国际前沿,他总结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十类动机分别是:职业发展、被承认、社会互动、互惠性、投射生活、自尊、社群性、价值观、认知领悟和保护性[3]。笔者在此基础上对量表进行了修改,调查结果显示,北京高校学生志愿者的主要动机构成为V2社会互动:扩展交际圈,丰富阅历、广交好友(19.9%);V4价值观: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19.3%);V0丰富个人履历,有利于学业、职业升迁(18.6%);V6提升我对于自我潜能、人生和世界的领悟(11.3%);V5获得能应用于实际的技能,改善我的现实生活(9.6%);V1赢得社会、机构和他人等对我的认可(8.6%)。选择以上六项的受访者占总体的87.3%,可以解释北京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动机。其中,可以将价值观视作利他主义因素,只占19.3%,利己主义动机占主要部分。

4.2北京高校学生选择不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

(见图2)。

提及为什么不曾参加过志愿者活动时,30.95%的受访者认为“做志愿者工作会影响学习和工作,目前我的时间和精力不允许”,这与魏娜在《首都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现状的调查分析》中对受访者不愿参加奥运志愿服务的首位原因调查的结果十分接近。其次,有28.57%的受访者认为“志愿者工作比较行政化、官僚化”。

4.3北京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兴趣与偏好

通过表1,本文作出以下分析:整体而言,无论是否参加过志愿服务,大学生对赛会活动类、爱心支教类活动的感兴趣程度最高,这与大学生这一个年轻群体的特征相关;目前高校志愿者普遍参与的是传统性、一般性、技术含量较低的志愿活动,对专业知识与技术要求较高的法律援助类、心理咨询类、医疗卫生类活动参与较少;对于曾参加志愿服务的受访者,横向比较他们感兴趣的志愿服务类型和实际参加的志愿服务类型的百分比可知:曾参加过志愿活动的大学生对赛会活动类、爱心支教类活动的感兴趣程度高于实际参与程度,说明其实际参与程度还有提升的空间;除了赛会活动以外,他们感兴趣程度高于实际参加程度的活动类型还有:爱心支教类、法律援助类、心理咨询类和医疗卫生类。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大学生普遍期待那些能够充分发挥、运用、增长他们专业知识与技术的活动。

4.4关于招募与选拔方式

本文调查了高校学生对于提供招募信息的多种媒介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过志愿服务的高校学生最常通过学校的各种学生组织(20.37%)来获取招募信息,其次是学校网站(18.52%)、老师和同学(18.52%)、校园内的海报(17.82%)以及校园内的现场宣传活动(16.44%)。高校学生最信赖的招募信息提供渠道是学校网站(31.11%),同时这对他们而言也是最便捷的渠道(26.09%)。

5.访谈结果与讨论

目前,北京高校志愿组织在志愿者开发呈现出招募与入会随意性较大、实际参与程度较低的特点。从研究结果来看,规模较大的组织实行会员管理制度,但是入会门槛低,入会程序也简单联合会对志愿组织理事会成员的任职资格的规定也不够清晰,仅对政治背景、身心条件的基本素质上提出了要求,与业务相关的知识、技能与素质等多方面的要求都没有明确的要求。由于有定期吸收大量的新生力量的需求,大学生容易成为这类组织注册的日常志愿者,但此类组织普遍没有对人员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志愿活动开展不足造成大量志愿者资源的闲置,志愿者的实际参与率较低。

另外,对于规模较小的组织,志愿者资源主要来自临时性的志愿者招募,这类志愿者对组织的宗旨、活动来由及目标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简单的接受并完成任务。临时性的志愿者尚未建立对组织理念的信念,难以在个人兴趣和目标上找到与组织理念的融合点,个人行动与组织目标容易背道而驰。

有学者认为,即便志愿者最初的参与动机是利他主义的,其“是否继续参与志愿服务”的决定完全取决于志愿者所获得的自我利益(Janet C.Winniford, D. Stanley Carpenter, 1997)。基于这一理论,由于大学生进入大二、大三后,随着专业课程的增多以及保研、考研、出国、就业等压力的增大,参与志愿的机会成本从大一至大三是呈现上升趋势的,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角度分析这一点,也可以说明利己主义期望是大学生志愿服务难以长效化急需开发的原因。当组织缺少对志愿者的特点的考虑时,不利于志愿组织开展长期、有效的志愿者招募及甄选活动。

6.高校志愿组织志愿者招募建议

6.1合理评估目标人群,规划人员需求

招募评估旨在通过收集、分析、综合整理有关志愿工作方面的信息,为志愿组织计划、志愿组织设计、志愿者管理和其它管理职能提供基础。招募评估需要获取两部分内容,一是岗位职责,即说明组织赋予志愿者的任务要求以及完成的时间;二是职位描述,即清晰地呈现出组织对志愿者知识结构、技术与能力、个性与特质方面的要求。从本文调查得到的结论来看,害怕影响时间和学业是阻碍北京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志愿组织需要重点考虑某一志愿项目是否符合潜在志愿者的时间安排。

同时,志愿组织应当对确保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的志愿者需求进行合理估计,分析组织志愿者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制定各种规划来满足对志愿者的需求,如确定志愿者需求量、供给量、调整职务和任务、培训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进而保证管理活动的有序化,也有利于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整组织的人员结构,把人工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上。

6.2结合高校学生志愿者的特点制定招募策略

志愿者来自不同专业院校、具备不同的知识结构、专业优势、个性特点与参与动机,因此招募的多元化应体现在根据志愿者的特点来制定招募的策略。同时,要针对高校学生的动机来制定招募针对不同群体的宣传策略。基于前文所述的高校学生六大动机,可搭配或组合多种策略:(1)对于社会互动导向的人群,可以采用社会互动宣传策略,用高校内部与外部、志愿者和服务对象或当地的互动、联谊、游历的机会来吸引潜在志愿者;(2)对于价值观导向的人群,应采用价值观满足宣传策略,即在宣传中增强志愿服务的核心价值观的渲染,充分体现志愿服务给他人带来的帮助;(3)对于职业发展导向的人群,应采用发展宣传策略,突出志愿者服务丰富管理经验、锻炼领导才能、促进职业发展的功能来着手宣传;(4)对于认知领悟导向的人群,应采用认知宣传策略,即突出志愿服务促进人们对于自我潜能、人生和世界的领悟;(5)对于投射生活导向的人群,应采用生活提升宣传策略,即说明志愿服务所提供的实践或培训能帮助专业技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6)对于被承认动机的人群,应采用社会认可宣传策略,如关于优秀志愿者的成就、所获荣誉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