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论文范例6篇

非英语专业论文

非英语专业论文范文1

论文摘要:随着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跨文化交际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然而,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也不容忽视。因此,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目前教育工作者们理应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跨文化交际的作用及其课堂教学反馈说明跨文化交际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作用。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使得来自世界各地人们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断增加的文化间的交流要求涉外人员不仅具各娴熟的外语语言知识,还要熟悉对象国的风俗习惯、思维模式及日常禁忌。因此,跨文化交际己成为对外交往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因为它关系到交往的成败,甚至会导致民族间的误解或隔阂。过去人们一贯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外语专业的学生的来说十分重要,因为他们是中外交流的桥梁。然而,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对外开放,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直接参与涉外活动的频率大大增加,本文主要就跨文化交际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作用进行探讨。

    二、跨文化交际的作用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语言符号系统、不共享同一交际能力的人们之间进行的互动交往(samo-var,2004)。尽管它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外语学科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从1951年发展至今,跨文化交际己有近60年的历史了。如今,跨文化交际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科学体系,正逐渐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学科。在国外,跨文化交际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尤其是在美国,现在己有多所大学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这一课程。然而,在我国,虽然跨文化交际的发展也有20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并不十分广泛。在我国,现阶段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开设对象主要集中在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而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跨文化交际的知识了解甚少,然而毕业后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直接接触不同国家人士的机会却在与日俱增,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超过了外语专业毕业生。因此,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值得当前教育工作者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由于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等环境不同,不同的人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这就使得中国和其他众多国家在文化交际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异。英语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尤其要注重交际过程中两种语言之间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不仅能够避免交际过程中的言语障碍,达到交际的目的,同时还会使语言学习充满了新奇与挑战,提高学习动力。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人们的思维方式会各不相同,因此他们会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人遵循一贯谦虚谨慎的作风,倾向谦虚的思维方式,常用”不行,差远了”来回应别人的恭维;西方人则喜欢实话实说,他们会欣然接受别人的赞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进一步的交流。中国人比较关心细节,关注周围的一切事物,常使用劝告的表达方式,会告诉他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西方人倾向自由,喜欢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对于这种中国式的关切有时不但不领情,还会产生反感造成交流障碍。再如,打招呼时,中国人一般比较关注对方的处境或动向,会问”去哪儿?”,”吃过了吗”,‘,您是上班还是下班?”等等(可译为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而西方人则认为这完全是个人隐私,所以会感到困惑、茫然,甚至会引起误解。因此他们见面打招呼时会说一些不会涉及实质性内容的话语,如”hello/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night!", "how are you!", "how do youdo?", "it’s a lovely day, isn’t it?”等等,纯属客套的lb]候语。因为”have youeaten?"对方可能会认为这不仅是一种问候,同时也是一种邀请。"whereare you,going?"更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快或反感,他们会想"it’s none ofyour business."同时,汉语里的寒暄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病了吗?,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中国人为此并不生气,会认为这是一种关心,而西方人听到’’you are fat, you are so thin’,则会感到尴尬,认为很不礼貌。所以说,语言与文化在社会环境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底座。二者相互依靠,密不可分((fraise,2000)。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入文化的概念和思维方式,即引入跨文化交际意识与知识,不但有益于学生的外语综合知识的习得,而且也会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开放包容、积极乐观、独立自主的性格,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根据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年7月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跨文化交际己成为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跨文化交际知识在我们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同时也说明各高校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必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通讯方式的普及,跨文化交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从仁世纪80年代起,以可口可乐公司、美国花旗银行、商业联盟保险公司、ibm公司、雀巢奶品公司等为代表的全球大型跨国公司相继设立了专门的跨文化交际培训机构,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为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必修课。同时,在外交官、跨国工作人员、和平组织志愿者的培训中,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庄恩平,2006)。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己经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技能之一。

   三、跨文化交际的课堂教学与反馈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得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英语基础知识和跨文化交际知识已日趋重要,这不仅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如此,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更是不容忽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更多地选择了在公司或企业就职,他们有的从事技术工作,有的从事研发工作,有的搞营销,有的搞人事管理等等。工作性质各有不同,然而不管哪项工作,都离不开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一定的英语知识已经不足以满足日后工作的需要,显示其优势。因为就职于公司或企业的人,不仅要掌握先进的技术,还要有很好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的高低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自己的职业发展与前景。随着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将不可避免的要扩大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交往,在这个交往过程中,每个专业的同学在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同时也要注意各国的文化特色和一定的交际原则。假如你是位技术工作者,你就不可避免地会与拥有这项先进技术的国外工作者进行交流,或参加某项活动,那么此时你就应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如怎样问好,如何友好地进行交流,采用何种方式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要注意哪些细节、哪些礼仪等等,交流的顺畅与否会直接影响日后的合作。因为不同国家的人会有不同的习俗和文化,如何避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文化交际的差异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技能,也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为了提高本校学生的竞争实力和综合能力以满足社会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需要,我校特对非英语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

    起初,同学们对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并不很高,期望值不大。在他们看来,自己现在己经通过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这就足以证明自己己经掌握了足够的英语语言知识,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检验的就是大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能通过测试的同学,说明其英语水平相当不错,综合能力也很强,对于一般的交流不成问题。所以,他们认为这门课程对他们英语能力的提升空间并不大,选读《跨文化交际课程》纯粹是为了几个学分。然而,随着课程学习的循序渐进,学生不断地发现自身在外语交流与沟通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听说读写方面竟然都出现瓶颈。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除讲解一些交际知识和外国文化知识外,还会结合社会实际案例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无论是课堂上口头表达,还是课后是书面论述,都让学生看到了不足之处和学习方向。他们的外语学习欲得到了激发。过去所表现出来的自满厌学情绪现在完全被渴望求知所取代。第一次做书面作业时,有的学生不以为然,有的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所写的文章不错,传达了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可是,经过老师课堂上从跨文化角度对中英写作特点进行比对分析后,他们翻然醒悟。自己的文章原来是破绽百出一立意不清、组织不严、结构有误、用词不当,语句不顺,逻辑性差。不仅不足以传达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很容易产生歧义,造成误解。对照所学内容,分析病因,他们发现自己所写的英语文章之所以不地道是因为自己在语篇的组织过程中没有形成英语思维习惯,从而文章不够连贯,篇章结构散乱,整篇文章缺乏洋味。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们逐步意识到自己能力的不足,感觉到英语知识的无限和自己英语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跨文化交际课程已深得人心,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们强烈要求1)提前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2)延长该课程的学时,以此来帮助更多的学生更早地接受跨文化交际知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结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渐渐复苏,我国对外交往的幅度也会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也要有超强的能力。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一门理论加实践的综合课程,是训练实际应用能力的课程。理论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改善自己的思维模式,培养自己的英语思维能力;实践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通过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锻炼其主动参与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跨文化交际课程》还培养了学生礼貌待客、文明出行、尊敬他人、规范礼仪。

非英语专业论文范文2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视听说教学的特点,探讨如何用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和激励措施组织教学实践,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丰富及延伸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学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一直受到诸如四、六级英语应试教育的禁锢,若想向“素质教育”这一目标迈进,高校英语教学则必须将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在仔细调研、努力实践的基础上,试图找到一条具有时代性、实用性、创新性的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新模式,现阐述如下。

一、视听说课堂中文化教学、情感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胡文仲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讲越深刻,越仔细地了解所学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个语言。”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文化性。英语教师应在“视听说”课堂上有意识地输入英语国家的人文特色,让学生在了解文化的基础上掌握语言,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实践能力。杜瑞清(2010)提到会说外语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关键是解决说什么及如何说的问题。也就是说,既要“会说能道”,又要有内容,说得恰如其分。这就要求英语教学必须把对文化的学习和把握贯穿于英语学习的始终。

情感教育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的英语生活和学习环境。在美国影片《DeadPoetsSociety》中,奇亭先生作为诗歌文学教师满怀爱心,抒发情怀,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诗歌,而更多的是影响其一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奇亭先生运用了大量的情感教学法启迪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教学结合英语视听说教学实际,能使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愉悦、兴致盎然的美好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从而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二、视听说课堂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更好地完成视听说教学任务,教师要灵活使用教材,摆脱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思维模式的影响,趋利而避弊。如英文歌曲(MV)欣赏与歌词填空、经典英语散文诗歌听读与背诵、英语视频欣赏与模仿,新闻英语的引进等。

英文歌曲中包含了西方历史、文化、思想和情感。学唱英语歌曲有助于学生英语语音技能的提高,英语词汇量的增加,对西方文化的了解,而且能够消除大脑疲劳,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很好地促进英语学习。带有MV的英文歌曲,通常是短小的精品,将美妙声音与生动图像相结合,英语语言与特定情景相结合,深得学生喜爱。

缺乏语言环境及学生对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是当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影视英语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些不足,影视材料不仅可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原汁原味的生活口语,而且生动的画面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激发热情,既进行了语言听说训练又自然而然地学习了西方文化和风土人情,真正做到了“视、听、说”相结合。

引进新闻英语完善和优化了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和内容。语言脱离了时代和社会环境也就失去了生命力。新闻英语的时事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介进行自主学习,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视听说课堂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以学生学习为主,引导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堂活动,如对子活动、小组活动、给角色配音、角色扮演、辩论、主题演讲、做幻灯片等,使学生充分进行实践。例如,每次上课后的前几分钟安排两个同学上台做英语自我展示。

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了视听说的视听材料与补充演讲之外,我还挑选了一些英语经典剧,如《泰坦尼克号》《大话西游》《暮光之城》等,要求学生自主组合排演。有时,我要求学生给某电影编一个短小的续集或者对电影的结局进行改编,并表演出来。

另外,我通过每课跟读单词和绕口令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四、在视听说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评价策略的科学性

教师应注重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表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精神。我认为,教师不应该采用点评式评价。情感教学法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是英语口语课堂氛围的关键。如果教师不放过学生的每一个错误,师生之间就会缺乏尊重和信任。这样会大大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对于学生重要的错误,应该适时指出;而对对内容没大影响的过错,可选择忽略。在调查问卷中,65%的学生表示“没有自信,很怕出丑”。这就是焦虑,它是大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拦路虎”,必须赶跑。在评价策略中,如果过多运用点评式评价就会打断学生的语流、思维,大大增加学生的焦虑感。

对于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自信、放松、积极热情这一问题,还需要教师在情感教学法方面做更多的思考。

五、视听说教学应注重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

课外我鼓励学生欣赏或学习优质的音、视频资料,如:英语演讲大赛实况,VOA和BBC广播,英文经典歌曲、影片,网络上好的英语视频及多套优秀英语学习资源,如:《新概念英语》,《走遍美国》,等等。

注重开辟第二课堂。我利用休息时间为同学们进行英语视听说辅导,网上答疑等。我校英语角为爱好英语的同学提供了练习英语口语的场所。

另外,采用更多样的形式,对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生加强引导和指导,使他们通过图书馆、网络、相关课外交流活动、自发研讨等,获取广博的知识和更深入的理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使学生很好地把握英语的运用和内涵。

六、结语

在英语教学中,“视”的作用不可低估,同时,突出“听”的训练,把视听结合起来,是为了“说”。视听说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教师必须正确处理好“视”“听”“说”三者之间的关系,达到教育部的《课程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4.

[2]杜瑞清.跨文化交际学选读.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3.

[3]王伟.大学生情感因素对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

非英语专业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改革以来,四六级考试中新增加的翻译题目的得分率并不高,这一点反映了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状况。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四六级考试,更重要的还为翻译行业储备力量。本文重点分析了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特点,提出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能力的培养同样可以向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借鉴。 

 

随着翻译学科的建立翻译研究逐渐深入以及四六级考试改革,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也引起更多关注。然而其现状却并不乐观,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却没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分析了非英语专业相对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特点,然后提出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提高翻译能力的途径。 

一、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翻译能力方面的现状及原因 

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目得分率低,究其原因在于大学英语教学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忽视,首先是因为教学大纲对翻译教学的忽视,历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在培养目标中对翻译能力一直没有重视。其次是四六级考试对翻译能力考查的遗忘。据统计,自1987年9月到2007年12月的43次四级及1989年1月到2007年12月的40次六级考试中,四级出现翻译题仅7次,出现频率为16.3%,其中4次出现在2006年新题型改革后;六级出现翻译题型3次,频率仅为7.5%[1](p86)。再次是大学英语翻泽教学科研滞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论文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少。最后是教材和师资的缺乏。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教材在学习目标、内容、过程方面认识不足,更没有专门翻译理论教材。师资方面也缺乏应有的翻译理论素养和严格的翻译实践训练。 

二、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一方面,翻译能力不仅是英语的一项基本技能,而且是英语综合能力的反映。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目的得分率以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翻译能力培养的忽视也反映了对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翻译不仅要求学生仔细分析句子结构、语义、词义记忆正确理解原文,而且要求学生掌握消化输入内容又要能够输出所输入的内容,与简单的客观题相比更能够从整体上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能力的培养还可以为翻译行业输送大批量的翻译人才。现在翻译行业的缺口非常大,仅仅靠英语专业培养的翻译人才很难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人才的储备力量的培养可以很好地缓解目前翻译行业的人才短缺问题。相关统计数字显示,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完全有能力从事翻译工作,而且在某些方面他们还具备英语专业的学生所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翻译专业培养的学生中只有一部分从事翻译工作,远不能满足翻译行业的需求。其次,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求分散在各行各业,翻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长于文学、政治、法律等领域的翻译工作,对机械、化工、医药等领域的翻译工作往往难以胜任。再次,中国80%以上的西方经典著作是由科学、工程、经济等领域非外语专业背景学者翻译的。 

三、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特点分析 

同为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有共同之处;但作为非专业的翻译教学,也有其独特之处。 

共同点:从培养目标上来讲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与专业翻译教学是一致的。翻译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了解一定的翻译理论,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 

不同点:一方面,两者在教学大纲、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就大纲而言,在非英语专业本科的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几乎处于完全被忽视的地位。1999年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首次将“译”的能力列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大纲,在借助一定的工具下,笔译速度达到每小时300个英语单词左右。一方面学生误认为有了字典这一工具,生词的难题解决了翻译也就不成问题了。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材没有系统、全面介绍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的独立单元,其间穿插的一些翻译练习题充其量只是一种造句,一种语法词汇的综合练习,算不上是翻译方面的系统训练。 

另一方面,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对象不同。首先,英语基础薄弱。没有词汇,人们就无法传达任信息,词汇是构成话语的基础也是理解的基础。其次,汉语表达水平低。遣词造句能力不高,词汇贫乏,很难翻译出通顺流畅的语言。最后,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了解,不谙翻译技巧。这也是上文中我们提高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与英语专业的学生差别最为明显的地方。翻译实践证明一旦找出英汉不同之处及表达方式之差异,问题便迎刃而解。从结构上讲,英语重形和;汉语重意和;前者主要靠语言本身的语法手段,后者主要靠句子内部逻辑关系。因而英语结构紧密,汉语结构简练。在词义方面,英语词义灵活,突出表现为一词多意而汉语用词精确,严谨。英语句法形式紧凑,语法结构严谨,而汉语句法恰恰相反。学生语法不清晰,在理顺原文句子结构问题上束手无策。英语从句一个接一个,修饰语连绵不断,句子威分之间的复杂关系,足以把一个语法知识欠佳的学生搞得晕头转向。最后也只好随意切割句子成分,理解荒谬。 

     四、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可以借鉴专业翻译教学成功的经验 

(一)根据翻译专业教学,作为一个译者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也都必须具备,首先需要培养的就是以下几个方面:切实打好语言基础、掌握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汉语素养,要做好这些工作就需要明确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编写专门的大学英语翻译教材,并且要改进大学英语课堂的翻译教学方法。 

(二)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特点,我们还需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外语专业和翻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长于文学、政治、法律、新闻、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翻译工作,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应该定位于机械、化工、医药、电子等领域。并且中国80%以上的西方经典著作(不包括文学著作)是由科学、工程、经济、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学者翻译的,这些学者大部分都是非外语专业背景。所以从翻译教学的文体和翻译素材的选择上,非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要有意识地向这些方面侧重。 

(三)进行系统的翻译理论教学,培养翻译技能意识。相关语料库资料调查显示,就翻译单位来说,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学生所采用的翻译转换的基本单位是词[2],这就导致他们在翻译实践中更关注短语在译入语中的对等转换,译文结构受源语限制比较严重,这样就会出现很多不地道的汉语表达,甚至翻译腔。在其他方面诸如时态、语态、衔接词、句式结构的转换技巧上,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处理起来也受英语原文的影响比较严重,对原文结构调整非常有限。这表明学生缺乏基本翻译技巧,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原文而不能打破原文结构的限制,译出符合译文语言表达规范和表述习惯的句子。导致译文语言不通顺流畅,可读性不强。 

结合刘宓庆翻译技能意识的培养和翻译能力提高的论述及pacte翻译能力模式研究,在分析英语专业八级英译汉翻译试题的基础上,可以得出结论要想提高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翻译能力,翻译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翻译理论的讲授中,不仅要使学生知道这些翻译理论知识,而且要让他们把翻译理论知识内化,再结合大量的翻译实践练习,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翻译技能意识,这样他们在以后的翻译实践中,就会有意识地去运用翻译理论来作为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acte翻译能力模式研究也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指导,除了翻译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还要具备策略能力,策略能力贯穿了整个翻译过程,需要我们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运用各种翻译理论外的能力,包括心理能力,才能顺利地完成整个翻译任务。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 

五、小结 

虽然教学大纲已经把翻译能力列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项考察技能,然而从四六级考试翻译题目的得分率来看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状况并不乐观。作为翻译行业储备力量的重要来源,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非英语专业的非专业性,在教学对象、教材、师资方面具有独有的特点;然而同为翻译教学,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与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翻译教学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上是相通的,所以可以借鉴其成功的方法和经验。在培养过程中,一方面要针对非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教学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注重翻译理论的灌输和翻译技能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具备翻译的各项子能力,再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练习将理论内化熟练运用,最终达到提高综合的翻译水平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汪晓莉.基于实证视角看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9,(2). 

[2]周宁,徐剑.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汉翻译规范的语料库研究[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9,(6). 

非英语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非专业英语阅读 图式理论 应用

图式理论是语言研究中的重要理论,它是第二语言学习的核心理论,它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强调读者背景知识,利用内容图式及语言图式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解释说明,有效提高学生对第二语言的阅读理解能力。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主要理论,不但对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非专业的学生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核心理论,是非英语专业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理论,英语阅读中使用图式理论,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及阅读能力。

一、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是指新的信息通过人的大脑记录下来,储存在大脑系统里,然后经过人的记忆将新的信息转换为大脑储存系统里相关旧信息所理解和接受的信息。图式理论的实质是用来处理、接受和解释新的知识,在解释新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是一个系统性较强、实用性较强的语言学习理论。在英语阅读中,图式理论的应用是找到与英语阅读内容相关的图式的过程,通过图式可以将英语阅读内容形象、具体程度表现出来,并且根据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还可以很好对英语阅读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可想而知图式对英语阅读在重要性,尤其是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更起着重要性的作用。

二、图式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阅读中的应用

1.图式理论交互式的阅读模式中的应用。交互式阅读是英语阅读中常见的阅读方法,也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使用最多的英语阅读模式。该模式主要是在阅读过程中,将英语词汇解释与相关图片联合起实现对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和学习。这种模式运行原理是图式理论,在该模式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更容易理解英语文章作者的意图,分析出文章大意。因此,老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进英语阅读教学时,应采取适当的方式激活学生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对英语文章进行阅读理解,作为学生本身更应该积极发现自己已有的语言图式和内容图式,并将它们应用到英语阅读中去。

2.图式理论词汇学习中的应用。在英语阅读中常见的阅读问题便是词汇问题,应用图式理论中内容图式可以有效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词汇记忆,是词汇学习中最适用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例如,在英语文章中出现租赁权(lease)一词时,应该积搜索大脑中关于租赁权其它词汇,以此加深对文章的阅读理解,与租赁权相关的词有抵押权(mortgage)和留置权(lien),这不但使学生回忆起旧的相关背景知识,还对新的知识进行了补充,加强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3.图式理论在课后阅读活动中应用。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很多老师及学生都忽视了课后的阅读巩固,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更缺乏相关的课后阅读活动,这是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受到限制,作为英语教师应鼓励并指导学生课后对英语的阅读。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布置课后阅读练习题,要求学生必须通过阅读相关文章来回答提出的问题,同时还要求学生对已经阅读过的英语,进行阅读知识的解释说明,并要求学生将阅读学习到知识应用到课后英语阅读中去,鼓励学生使用英语将旧的内容图式和新学的内容图式进行归纳和整理,以此激活学生的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提高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

4.图式理论在学生自学能力培中应用。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要求学生除了在英语课堂上使用图式交互方法进行英语阅读外,还要求学生在课下多阅读与课堂英语相关的英语文章,以此加深对英语阅读的理解,课后找相关的英语文章进行阅读就是应用了图式理论中程度内容图式。此外,课后阅读时使用形象阅读的方法是图式理论中的语言图式,语言图式是指利用第一语言对第二语言进行诠释或说明,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实现英语阅读的重要方法。在课后英语阅读中应用图式理论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自血能力,在培养自学能力的过程中,老师或学生都要根据学生实际英语情况,进行英语阅读能力及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总而言之,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英语阅读能力提高是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提高英语阅读能力成为英语学习的首要任务。图式理论是实现英语阅读的核心理论,该理论中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是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阅读起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非英语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听力策略;英语专业;非英语专业;差异;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

一、研究背景

高校学生在提高其英语听力技巧及能力时会运用不同的听力技巧,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技巧的使用上有无差异?若有,这些差异是否有意义?本文旨在研究这一问题并尽量收集学生在提高听力技巧及能力时所运用的听力策略方面的数据,以便为学生听力策略的改进连提供建议。

对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诸如Oxford(1990,a),Cohen(1987)以及O’Mallay &Chamat(1990)等研究者就已经强调了有效的语言学习者会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技巧来解决他们在语言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人们对学习策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学习策略尚无一个确定的定义。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1)学习策略是学习的规则系统,如“学习策略是内隐的学习规则系统。”(Duffy,1983,引自刘电芝,1999);(2)学习策略是学习过程或步骤,如“学习策略是选择、整合、应用学习技巧的一套操作过程。”(Nisbert & Shucksmith,1986);“学习策略是能够促进知识的获得与储存,以及信息利用的一系列步骤和过程。”(Dansereau,1985);(3)学习策略是具体的学习方法或技能(Mayer,1988);(4)学习策略是学习活动,如“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目的地影响自我信息加工的活动。”(Mayer,1984),“学习策略是被用于编码、分析和提取信息的智力活动……”(Jones,1986,引自刘电芝,1999);(5)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采用的对其学习有用的思想观点及方法(季佩英,贺梦依,2004)。以上观点虽各有侧重,但他们都是以认知理论为理论基础。如果将学习活动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那么,学习策略则是那些能促进信息加工的任何外显行为和内隐的心理活动。具体地说,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或调控方式。学习策略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Oxford1990),而听力策略是学习者在语言听力学习中所运用到的观点及行为,因此它包括以下三种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及社会情感策略(季佩英,贺梦依,2004)。

学习策略的使用对于英语作为二外的学生来说是其语言学习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Wafa Abu Shmais,2000)。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听力策略的使用上有很明显的差异。从过去到现在的研究上看,很显然所有的学习者都使用到某种学习策略,只是不同的学习者基于很多可变因素而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以及在策略使用的频率上也有差异(Chamot & Kupper,1989)。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记忆策略的使用频率要比英语专业学生高,而其他四项策略较低。总的来说,英语专业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高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袁凤识,刘振前,张福勇.2004)。

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善于将不同的学习策略有效地应用到学习中(Chamot & Kupper,1989;O’Mallay and Chamat,1990;Oxford,1993)。成功的学习者能够根据学习的任务、材料、自我目标、需要、动机及学习的不同阶段来选择使用恰当的学习策略(Oxford,1990,b)。大多数英语专业的学生认为语言学习时学习关于语言的知识与通过语言来学习更多的东西,而对于大多数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语言学习就是学习语言。前者侧重于语言能力,后者仅侧重于语言知识点。并且,根据Reid,Melton,王初明(郑树棠等,1997)的研究,中国学生更愿意选择自学而不喜欢小组学习。因此,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喜欢自己学习来记单词、背短文,而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方式来练习英语,譬如:做英语演讲、参加英语短剧、唱英文歌和看英文电影等。

二、学习策略的差异研究

以上的研究者们主要是对英语学习的策略进行了探讨,而对于不管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普遍感觉比较难的听力方面的学习策略的讨论还比较少,因此,笔者在此就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听力策略方面的运用及差异进行了个案研究,希望对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及英语学习者听力的提高有所帮助。

本研究以贵州财经学院的学生为调研对象,分为两组,第一组学生是英语专业学生:31个大二学生,54个大一学生,其中18个男同学,67个女同学;第二组学生是非英语专业学生,50个大二学生和50个大一学生,其中43个男同学,57个女同学。

调研问卷是根据(季佩英,贺梦依,2004)设计的问卷改编的,这一问卷基于Oxford(1990)设计的SILL(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语言学习的策略目录)。问卷调查旨在分析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厅里学习中的策略使用差异。问卷调查表是以中文的形式发给学生的,目的在于方便学生理解问卷问题。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和出生地;第二部分是关于听力策略的问题,包括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问卷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英语专业学生最常使用的听力策略是什么?

(2)非英语专业学生最常使用的听力策略是什么?

(3)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策略的使用上有什么差异?

问卷调查一共30个问题,调查对象以李克特量表的五级来回答问题:1=从不这样做;2=很少这样做;3=有时这样做;4=通常这样做;5=总是这样做。

调查对象在做问卷调查之前就已经被告知他们的参与纯属自愿。调查对象不用给出他们的名字,仅仅给出性别、年龄、年级及出生地。

问卷于2009年12月28日发给学生,回收180份有效问卷,其中84份来自于英语专业学生,96份来源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调查结果采用Excel及相关概率知识来采集及分析。

三、研究结果

分析结果用以下三组策略来表现:(1)认知策略(COG);(2)元认知策略(MET);(3)社会情感策略(SAF)。

表1给出了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最常使用的听力策略的频率使用情况。表1中的平均值及标准偏差表明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就平均值来看,英语专业3.29,非英语专业2.926。其次是认知策略,最后才是社会情感策略,英语专业3.076,非英语专业2.68。

这个结果指出不管是英语专业,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都更偏向于使用元认知策略,只是英语专业学生对该策略的使用频率高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

表2表明,对于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平均使用最多的就是元认知策略。

四、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了贵州财经学院学生听力策略使用的范围,英语专业学生的使用范围是3.076-3.294,非英语专业学生的使用范围是2.68-2.926,在听力策略中以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为最高:3.294。研究者认为一些个人策略的使用归因于中国的文化与教育体制使得学生、特别是通常以大班教授英语课的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上很少有机会能够使用到功能性的实践策略。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关注通过像大学英语过级考试四、六级之类的考试。这一研究有一个重要的暗示,就是英语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与使用语言学习策略的机会。O’malley与Chamot介绍了如下的策略教授步骤:

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或识别他们目前的语言策略,接着解释使用额外的学习策略的理由与实际运用,再提供给学生策略实践的机会与方法,然后评估或帮助学生去评估他们使用了新的学习策略后所取得的进步的程度。(1990,pp 157-59)

通过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我们能够看出英语专业的学生更频繁地使用听力策略。教师在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听力策略的训练。教师要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室里的表现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目的、动机、听力策略的使用和听力理解情况。教师在学生听力学习过程中应尽量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听力策略来满足学生的需要与期望。

五、结论和建议

本研究目的在于调查英语专业与非英语学生在听力策略使用上的差异。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英语专业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都最频繁地使用元认知策略,并且显示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听力策略的使用上有意义的差异。

一般来说,英语专业学生的听力技巧与听力能力比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强。从这个调查的结果来看,很明显,听力策略的使用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听力技巧与听力能力。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需要意识到听力策略教授对于听力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授给学生听力策略的努力已经产生了良好的结果(Rubin & Thompson,1994)。然而,在教授给学生如何有效地使用策略之前,教师需要接受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潜在地传授策略的培训。

但是该调查的缺陷就是本研究所采用并改编的问卷缺乏更权威的评估,该问卷所具有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还需要进一步证实,以及抽来作问卷调查的学生仅局限于贵州财经学院的学生,缺少普遍性。因此有必要对听力学习过程中听力策略的使用问题进行大量的研究,并且既然听力策略的使用对语言学习有帮助,那么对于社会情感策略及其他听力策略使用的研究也是值得推荐的。

总的来说,听力策略教授对于提高语言学习者的听力技巧及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方面的调查研究都会对目前的外语听力教学实践起到借鉴及指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Chamot,A.U.&Kupper,L.(1989).Learning strategies in 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Foreign Language Annals,22,13-24.

[2] Cohen,A.D.(1987).Studying learner strategies.How we get the information.In A.L.Wenden,and J.Rubin(Eds);Learner Strategies in Language Learning(pp.31-42).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3] O'Malley,J.M.,& Chamot,A.(1990).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 Oxford,R.L.(1990a).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Boston,MA:Heinle & Heinle.

[5] Oxford,R.L.(1990b).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beyond:A look at strategies in the context of styles.In Magnan,S.S.(Ed.),Shifting the Instructional Focus to the Learner(pp.35-55).Middlebury,VT:Northeast Conference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

[6] Oxford,R.L.(1993).Instructional implications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Applied Language Learning,4,65-94.

[7] Rubin,J.&1 Thompsons I.(1994)How to be a mor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2nd ed.).Boston:Heinle & Heinle.

[8] Mayer,R.E.(1988).Learning strategies:an overview.In C.E.Weinstein,E.T.Goetz,and P.A.Alexander(eds).Learning and Study Strategies:Issues in Assessment,Instruction,and Education.New York:Academic Press.

[9] Nisbert,J & Shucksmith,J.(1986).Learning Strategies.Boston:Routledge & Kegan Paul.

[10] Wafa Abu Shmais(2000).Unpublished MA dissertation on…….

[11] 袁凤识,刘振前,张福勇.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策略差异研究[J].外语界,2004,(5).

[12] 季佩英,贺梦依.大学英语师生听力策略研究[J].外语界,2004,(5).

非英语专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调查

0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程度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更好地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除政策制度、技术支持等因素以外,还需要大量的英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汉语、外交、经贸、法律等结合的复合型英语口语人才。然而,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影响,以及四、六级考试等应试压力影响,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只侧重培养学生读写能力,忽视了其口语水平的培养,难以满足外向型经济需求下对于拥有较强英语口语人才的需求。基于此,笔者对陕西某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找出其症结所在,从而寻找切实有效的培养路径,促进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升,为培养适应于外向型经济全球化发展思路的中国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1研究设计

本研究对象为陕西省某高校4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其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100名,具有一定代表性,能比较全面而真实地反映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的现状。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问卷由学生个人基本资料与10个调查问题组成,这些问题的设计均采用里克特量表,其中1-5分别代表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确定、基本同意、完全同意。研究者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其中有效问卷378份,有效率高达94.5%。

2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2.1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表1)2.2问卷调查结果讨论与分析笔者基于以上数据统计,进一步对问卷涉及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整理,结果显示:1)大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口语充满兴趣,希望能拥有较高的英语口语水平;但是同时存在着大部分的学生,他们认为当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不能满足自身口语的提升需求。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显示出现时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弊端与不合理性,另一方面亦表现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2)教师对大学生口语能力习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数据显示,69%的受调查学生认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会影响他们的口语学习效果,7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多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动机、愿望和情感,80%的学生赞同教师的情绪会影响其发言的积极性,70%的学生认为教师应尽量用英语授课,同时81%的学生认为教师有必要及时、有技巧地在课堂上纠正学生的用语错误。由此可见,教师在学生对于口语的兴趣生成、学习过程以及提高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意味着在提升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水平的路径上教师所独有的地位值得被大众重视并有效地付之于实践。3)口语学习与训练渠道的多样化同样在促进学生口语能力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400名受调查对象中,50%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收音机、原声电影、电视节目、英文杂志、报纸等渠道学习口语对口语能力的提高有帮助,83%的学生认为听力与口语是相通的,听说训练可以提高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50%的学生赞成在课堂内外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英语角等活动能提高口语能力并增强学好口语的信心。由此可见,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途径并不单一、枯燥而是多样、丰富的。

3结论与启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的趋势下,不仅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而且还有更广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对自身的口语水平都持有较高的希望与需求。但是,以上调查结果表明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学习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作为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高校有必要结合社会需求、就业形势以及学生的个人诉求,重新调整和科学规划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方式、内容等。为此,笔者结合调查就非英语专业学生口语培养路径提出几点相应的建议。

3.1调整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加强对口语教学的重视

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依旧比较传统、片面,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因而出现了班级大学生多的现象,虽然教师意识到学生应是课堂的主体,但往往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而不能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同时,传统的重读写轻听说的状况依旧存在,在这些条件下造成了大部分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读写能力与听说能力的失衡。因此,为了纠正这一问题,大学英语课应加强对听说的重视,增加听力课程及口语练习课程,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进行口语学习。除此之外,英语课应适度减少班容量,争取兼顾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升。

3.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口语水平的提升

虽然学生个人在口语习得过程中是主体,但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积极地了解学生的兴趣、性格、爱好等,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更要善于引导,增强其信心,激发学生对于英语口语的兴趣;再次,教师应尽量采用英语授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口语学习氛围,在交流过程中及时指正学生的错误;最后,教师也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帮助学生提升口语水平。

3.3拓宽口语学习渠道,增加口语学习的趣味性

口语学习不意味着枯燥乏味,因而学校、教师乃至学生自己还可以通过更多趣味性的方式来练习口语。学校和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与口语相关的各种活动,例如英语角、英语辩论赛、英语主题晚会等等。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说口语的机会,也可促使学生将其所学学以致用地实践到与人交流中。同时,学生自身要克服焦虑紧张心理,树立信心,积极参与到各种口语活动中。从课堂上的讨论到课外的辩论赛等,这些趣味性活动能有效促进学生丢掉胆怯,轻松愉悦地提升自我。总而言之,口语在学生的学习、就业中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只有将改革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有效发挥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扩展口语练习的渠道三者有机结合,才能切实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口语水平,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张琳.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改革[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2).

[2]郑艳婷.浅析如何提高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J].中国科技纵横,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