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远程范例6篇

浙大远程

浙大远程范文1

浙江是海洋渔业大省,海洋渔业一直是浙江省沿海4市23个县(特别是6个海岛县)、40多万渔民、110万渔区群众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也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综合考察建国六十年来浙江海洋渔业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其发展历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一)恢复与发展阶段(1949~1965)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省委省政府从组织领导着手,制定渔业发展方针政策,实施体制改革,海洋渔业迅速恢复和发展。1950年,浙江成立了水产局,对于海洋渔业制定了“先恢复,后发展”的指导原则。在制度建设上,浙江先后创新实践了“硬脚制”、生产互助组、渔业合作社、渔业等多种合作体制;在生产方式上,通过渔船动力化和推广机帆船作业,海洋渔业得到恢复和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海洋渔业配套产业的兴起。在渔场开拓上,浙江通过嵊山渔场等近海渔场的开发,实现了海洋渔业作业由沿岸渔场向近海渔场和外海渔场拓展。这一期间,浙江海洋渔业占全国海洋渔业总产量的1/4,上调国家的商品鱼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均居全国首位。

(二)曲折中前行阶段(1966~1977)

十年期间,浙江海洋渔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破坏。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大鱼小鱼一起捕”等“左”倾思想的影响下,浙江废弃了传统有利于水产资源繁殖保护的流、钓作业,代之以高强度机帆船捕捞,渔业资源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而水产品全额收购制度也给渔民带来严重的生活困难。即便如此,浙江海洋渔业还是在挫折中继续向前发展,期间浙江成立了嵊山渔场指挥部,加强渔业生产中供、销、补给等环节的协调,解决渔事纠纷,并初步完成了东海渔业资源调查和渔区划分,为之后海洋渔业的科学管理和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浙江舟山等地实验并开展了海带、紫菜以及贻贝养殖,推动了浙江海水养殖事业的发展。

(三)创新与发展阶段(1978~2000)

这一时期浙江海洋渔业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产权制度、流通体系和生产经营体制的改革。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渔业体制迅速建立;面向市场、放开经营、多渠道、少环节、高效率的水产品流通体系逐步畅通;以“单船核算”、股份合作制为特征的生产经营体制也取得重大突破。此外,浙江还首开全国渔业补偿贸易之先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渔工商联合企业,并参加了我国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建设。这一时期浙江海洋渔业稳步发展,远洋捕捞位列全国首位,而海水养殖也在“246”工程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重点养殖基地”,水产养殖业产值比重迅速上升。

(四)优化与升级阶段(2001~2009)

这一阶段的开始以浙江省加大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力度,实施渔民转产转业战略为重要标志。在海洋渔业结构调整方面,自2001年起,浙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施渔民转产转业,压缩近海捕捞,发展远洋渔业;通过实施渔港标准化、鱼塘标准化和渔船标准化的“三化工程”,发展水产养殖主导产业;拓宽转业渔民就业门路,促进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的发展,全省黄金海岸休闲渔业带、都市型休闲渔业带、生态型休闲渔业带等三大特色休闲渔业产业带正在迅速形成,对繁荣渔区经济、提高渔民收入、扩大渔区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六十年浙江海洋渔业发展道路探索

(一)以机制体制创新为重要保障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浙江就实施海洋渔业生产组织模式的变革,创新和实践了多种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在的动荡时期,浙江依然在渔业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创新与设计,通过成立渔场指挥部,探索出一条打破行政区划,共同管理海洋渔业资源、解决渔事争端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后,浙江开展了以“单船核算”、股份合作制为特征的渔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至90年代,浙江远洋渔业企业在远洋作业与生产方式上进行创新,闯出了一条“捕捞+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的新路子。新世纪以来,浙江又在渔业保险机制、渔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和渔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设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从制度上保证了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内部结构调整为发展导向

从本世纪初开始,浙江逐步加快渔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型渔业,渔业经济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坚持贯彻“压缩近海捕捞、发展远洋捕捞、主攻海水养殖”的方针,海水养殖业较快发展,尽管海水养殖占海洋水产品的比重仍偏低,但从纵向比较看,海洋渔业捕养结构日趋合理;海洋渔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水产品加工、渔业相关服务业快速发展,海洋渔业一二三次产业日趋合理;构建海洋渔业科技支撑体系,以科技化带动产业化发展,树立了一批名优品牌,海洋渔业逐步走向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

(三)以渔业科技创新为内在动力

在渔业科技创新方面,浙江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组织实施深水网箱及其产业化、海水增养殖、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等科技兴海重点项目,使得海洋渔业现代化和高科技水平大大提升。特别是在深水养殖方面,通过“深海抗风浪网箱的研制”等一系列国家863项目的研究,使得浙江深水网箱设备开发、养殖技术和产业化规模均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同时通过“超市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项目的研究及产业化发展,大大提高了浙江海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了海洋渔业向纵深方向发展。

(四)以渔区综合治理为重中之重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浙江省大力推进渔区综合治理,并将其作为一项根本性举措和长期性任务来抓。浙江的海岛地区实施了“小岛迁,大岛建”工程,这是浙江海岛地区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为海岛地区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沿海重要渔区还纷纷开展“平安渔区”建设,将其作为“平安浙江”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推进标准渔港建设,促进人口转移集聚、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带动了渔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三、建国六十年来浙江海洋渔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一)海洋捕捞位居全国首位,海水养殖稳步发展

浙江海域具有“中国鱼仓”的美誉。丰富的渔业资源保证了其海洋渔业产量在全国的优势地位。2007年我省的海洋渔业产量达337.62万吨,排在全国第4位,但海洋捕捞产量却一直稳居全国首位。相对于海洋捕捞而言,尽管海水养殖近年来得到较快发展,但与其他沿海养殖大省相比却略显滞后。2007年我省海洋养殖产量占海洋渔业的比重为25.5%,比2001年提高了约三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1)。

(二)渔民转产转业成效显著,海洋渔业结构不断优化

2001年,浙江在全国率先实施渔民转产转业工程,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2002~2007年间,全省共有4462艘海洋捕捞渔船淘汰报废,涉及捕捞渔民2.2余万人,上交功率指标37.16万千瓦(见表2)。近海渔业捕捞强度得到有效控制,并通过休禁渔、人工渔礁建设等措施,使得渔业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同时,浙江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和海水养殖业,渔业内部结构明显改善。浙江远洋渔业从业规模稳居全国首位,远洋渔业的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国的1/5和1/4。海水捕养产量也从2003年的76:24调整为2008年的74:26,水产品加工业逐步向深加工方向发展,海洋渔业的综合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至2007年,浙江海洋渔业三次产业产值之比已调整为36:41:23,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第四,生态渔业、休闲渔业等新兴渔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三)推进海洋渔业保障体系建设

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浙江相继进行了三次海洋渔业资源调查,所形成的渔业资源调查报告为浙江海洋渔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进行渔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浙江还开展了渔区规划工作,并完成了《浙江省简明渔业区划》。此外,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浙江进行了大规模的渔港建设,从北到南相继建成了大小渔港200多处。2008年,浙江省公布实施《浙江省沿海标准渔港布局与建设规划》,进一步推进标准渔港工程建设。同时浙江加快渔港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对无居民岛季节性避风渔港或港湾的维护工作,保障渔民作业安全。

四、浙江海洋渔业的未来走向

(一)积极推进以海洋捕捞为主向“耕海牧鱼”生产方式的转变

加速从单纯的捕捞的生产方式向“耕海牧鱼”或者说渔业“农牧化”的转变,这对于浙江海洋渔业向现代化、可持续化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是继续推进一系列举措有效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继续严格执行休禁渔制度,加大人工渔礁建设力度,推进人工放流和进行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有效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其次,大力建设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带,全面提升海水养殖整体技术水平。按照产业化、标准化、无公害养殖的要求,建设若干个沿海优势养殖品种产业带,抓好优势特色养殖品种的选育,探索和建立“龙头+基地+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机制,为养殖产业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创造条件。最后,打造深海养殖“牧场”,拓展“耕海牧鱼”的领域与范围。

(二)加速实现传统海洋渔业向现代化渔业产业体系的转变

渔业产业化是渔业新阶段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浙江海洋渔业由传统相对单一的产业状况向现代渔业产业体系的转变,是未来海洋渔业的一大发展方向。要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远洋渔业,积极推进名优水产品养殖、生态渔业、休闲观光渔业区域化发展;通过加大对重点渔业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海洋渔业企业的产业化经营;推动生产、运销、加工一体化发展,形成龙头带基地、带农户新局面;逐步建立起开放、流动、协作的渔业科研体系,加大对渔业品牌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渔政执法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渔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保障。

浙大远程范文2

盲目扩张致深度亏损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国内航运研究室、中国航运景气指数编制室主任周德全表示,从实际案例来说,不少航运企业短期盲目扩张是造成深度亏损的原因。

浙江远洋是隶属于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以下简称“浙江交投”)的国有航运企业,主营业务为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同时经营国际船舶、国际货运、国际船舶和船舶供应等岸上产业,并拥有一支近百万载重吨的远洋船队,船队规模为浙江省第一,在全国位居前列。2008年1月,经国务院国资委和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批准,变更为浙江远洋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下发的浙江远洋的破产民事裁定书显示,裁定宣告浙江远洋破产。截至2016年7月28日破产受理日浙江远洋的资产总额为51.5亿元,负债总额为84.5亿元,所有者权益为-33亿元。截至浙江远洋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共有14家债权人向管理人申报债权,申报债权总额为109.8亿元,均为普通债权。

事实上,在浙江远洋宣告破产之前,浙江交投已经接连两次遭受到了子公司破产的“打击”。其旗下的台州海运有限公司、温州海运有限公司相继被曝进入破产程序。

有数据显示,2011年至今,浙江远洋、温州海运、台州海运这三家水运企业已累计亏损35亿元,严重资不抵债。今年4月份,浙江交告表示,海运集团下属的温州海运有限公司和台州海运有限公司发生到期未支付船舶融资租赁款违约情况,总金额为3662万元,将启动债务重组。

在浙江远洋前高层看来,对行业的错误估计是浙江远洋走向覆灭的重要原因,早在2010年前后,浙江远洋通过野蛮扩张使得运力扩大一倍,一举跃居到中国航运业前列。然而,行业持续性低迷和复苏的遥遥无期使得浙江远洋深陷债务危机,以致破产成了最后选择。

“受浙江省清理‘僵尸企业’,进一步清理过剩产能的政策要求,自今年3月起,经浙江省政府同意,浙江交投对浙江远洋、温州海运和台州海运3家公司实施破产清算;同时,保留旗下浙江省海运集团本级作为水运板块重组平台和浙江省海运的战略储备力量。”浙江交投相关负责人员的表态则相对乐观。

海运市场持续低迷 中国远洋前景不济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海运市场便持续低迷,供求严重失衡,国内外海运企业普遍亏损严重。有着“经济晴雨表”之称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指数)走势直接反映了全球航运市场的景气度。这一指数从2008年的11771点一路下滑,一度跌至今年的历史冰点298点。今年9月,韩国最大航运公司韩进宣告破产,日本的三大船公司――川崎汽船、日本邮船和商船三井,在2016财年上半年(截至9月30日)全部报亏。此番浙江远洋的破产更是为持续低迷的航运市场笼罩了一层阴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最大航运公司中国远洋也经营不济,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98.74亿元,同比增长0.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92.20亿元,同比下降2962.23%,创下上市以来三季报最大亏损――92.20亿元。这也是A股市场上,今年前三季度亏损金额最高的上市公司。

缪荣分析指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远洋的亏损金额分别为44.84亿元、27.25亿元和20.11亿元,成逐渐收窄趋势。恰逢第四季度又是海运行业的淡季,不出意外,中国远洋全年亏损上百亿元在预期之内。

此外,就连经营状况一直良好的全球最大航运公司马士基航运,2015年第三季度利润也出现大幅下滑,并宣布将在2017年前从23000名全球雇员中裁员4000人,取消35个班轮班次,削减航线运力。

“航运业持续低迷的原因有很多,除却宏观经济原因导致需求疲软外,运力过剩、运价下跌以及运营成本上涨也是造成航运行业困境的重要因素。”加之部分航运企业盲目的非理性投资,在缪荣看来,航运行业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

中远海运财务总监张马文指出,航运业在未来一至两年内将会继续面临着艰难的运营环境。“我希望近期行业的兼并和组建新联盟等一系列变化,能让整个航运业重回可持续发展轨道。”

事实上,对于浙江远洋以及浙江海运下属的温州海运、台州海运3家企业实施破产重组,早在今年上半年,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在浙江交投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时就明确表示了,是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和清理“僵尸企业”去产能的实际行动,也是维护国有资产安全和促进省属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缪荣看来,所谓“供给侧改革”,就是指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而推行航运业的供给侧改革,则是要最大程度优化航运业的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行业重组整合力度,提高行业集中度和国际竞争力,进而降低企业风险。

航运业供给侧改革,可施六策

对此,大连海事大学教授李振福开出了航运业发展的六剂“药方”。

首先,企业重组与大合作化。中远与中海的重组、招商局与中外运长航设立合资公司、中海发展与中散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中国矿运,都是想通过资源整合提高专业化经营程度,并对运力供给结构实施更有效的调节。而集装箱联盟作为大合作泛化的代表,也充分体现了从行业供给侧进行改革的趋势。整合优势,淘汰破产的步伐需要进一步加快。

其次,业务拓展延长价值链。航运业有必要进行产业链的创新,围绕海运服务核心拓展业务范围,进一步建立贯穿式供应链企业,避免成为物流企业的附属。另一方面,要创新商业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互联网+”等思维创造新型商业模式,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第三,创新升级。航运服务供给的同质化问题是市场价格趋低、竞争惨烈的原因之一。改进同质化问题需要航运业利用创新思维进行产业升级,对市场、客户、业务、产品结构做适应性变革,这将是今后航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

第四,规范机制推动市场化定价。目前,航运业的价格机制不完善,公平竞争机制没有形成,产生了部分垄断和无序竞争。政府部门需要切实落实反垄断法对于航运企业的约束作用,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与创新基础。

第五,简政放权,降低费税。我国目前航运业的较高税制与国际并不完全接轨,致使国内外航运企业“走得出去进不来”,严重影响行业发展。而高税制与港口多项收费拉升了航运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了供给质量与效率。因此,航运业供给侧改革应“并项、减费、降税”,为港航企业减轻负担,保障航运业的高质量、高效率有效供给。

第六,解除供给抑制活化市场。在中国的航运企业中,既有像中远、中海、中外运长航这样的央企巨无霸,也有数以千计的民营航运企业。但是,我国的中小民营航运企业在资金、技术、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国际化运营、抗风险能力以及资源获得等方面与大型国有航运企业差距很大,很难与之竞争,更在政府政策扶持上处于劣势,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经营成本过高,生存处境困难。对此,国家可以在逐渐加大对行业普遍性扶持力度的基础上,对民营企业提供适当的政策、金融帮助,维护稳定健康的市场竞争氛围,促进公平性优胜劣汰。

链接:

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浙大远程范文3

【关键词】浙江经济转型;金融支持体系;构建

一、浙江经济转型的背景分析与转型路径

改革开放30年来,浙江的经济保持着快速平稳增长的趋势,根据现有统计数据,浙江省的人均GDP已突破7500美元,基本到达了工业化发达阶段。但是,浙江的经济发展也表现出不少突出的问题,包括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利于长远的发展,内外需结构不平衡导致经济增长缺乏后劲,产业层级不高导致市场竞争力较弱,市场竞争压力大等,威胁着浙江的经济发展,所以,为了浙江的经济发展,促使浙江的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结合浙江民营企业强势、县域经济发达、市场活跃的特点,可以将浙江经济转型的方向大致设置为扩大内需、产业升级、外贸调整、城镇化以及民间资本的合理利用,如果能够充分合理地利用有利条件在上述几个方面取得一定突破,那么浙江的经济状况必将取得进一步的飞跃。

二、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体系的关系

经济转型与金融支持体系是相互依存的互动关系。

首先,经济发展是金融繁荣的基础。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程度决定了该地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而当一个地方的经济面临转型时,必然会使这个地方的金融市场格局发生改变,与金融市场相关的法制环境、制度设置、信用环境以及金融机构的组织功能和创新性体系等都会随之改变。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金融支持体系对经济转型有引导的作用。金融是经济的血液。金融体系的构建和完善能使资金在各个行业合理配置,形成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地域结构优化,达到经济转型的目标。但是也存在一些金融机构的消极行为,如惜贷、慎贷等会严重妨碍经济的正常运行。所以,金融机构对经济发展的意义相当重要。

三、浙江金融支持体系支持经济转型的现状

经济转型无论是对企业本身还是对整个市场、整个经济区域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对于企业自身来说,经济转型可以通过技术、管理和理念上的进步,提升其经济产能和企业核心价值,不管是经济效益的取得还是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有好处,可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以适应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整个地区经济整体来说,促进经济转型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粗放型经济模式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提高市场整体的经济实力,为地区的经济腾飞做出贡献。

据统计,浙江省的民营企业达到4000多家,占全国的大多数,而且浙江省由此构建起来的整个市场体系中各类企业总数也是居全国前列的,在整个浙江省的各个地区形成了各种特色产业区、块状加工区、专业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区等等,起到了产业集聚的作用,可以集中起来发挥优势促进共同发展。在这种产业集聚的格局下,金融机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企业要进行转型的关键时刻。当然,经济转型后企业的继续发展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很大程度上的活力,这同是也为金融机构将来对经济的帮组埋下伏笔,就像上文中提到的,他们是互相促进、互相依存的作用。

当前,针对世界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浙江省的经济正在由粗放到集约、由单程到循环、由制造到创造的转型过程中,这对金融支持体系的扶持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的平稳发展,还依赖于金融机构的鼎力扶持。

四、浙江金融支持体系支持经济转型的制约因素

虽然浙江在已进行的经济转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初现端倪,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比较突出的问题,只有发现、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金融支持体系更强有力地支持经济转型,浙江省的经济转型才会取得更好的成果。

(1)政府缺少鼓励金融支持体系扶持经济转型的相关政策和改善地方金融行业生态的具体法规政策,导致金融行业诸多不规范行为,影响经济的长远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在现有的情况下,金融支持体系对于经济转型的支持,主要还是出于市场的自发调节作用,即资本向着利润最大的地方流动,这就不得不受制于市场调节滞后性、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的影响,有时还会产生误导,造成资金的不当流动,影响经济的效率。一旦政府出台扶持性的政策,在宏观调控大旗的指挥下,金融机构自然不遗余力,那么金融支持体系对经济转型的支持力度就会大大加强。而且,由于管理法规的不完善,部分金融机构对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企业未能给予扶持,造成经济转型的迟滞,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甚至还有一部分金融机构违反法律,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

(2)金融支持体系未能制定支持经济转型的全盘战略规划,造成整个经济转型缺乏整体性的指导。虽然浙江省出台了“十二五”规划,但是相关部门缺少详细的执行策略,造成整个行动混乱,效率低下。

(3)金融支持体系提供的服务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由于金融支持体系的意识和效率问题,所提供的服务过于陈旧,比如说,没有就经济转型提供专门的贷款业务,为经济转型提供的帮助还很不够。

(4)金融机构的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国内缺乏一些大型的专业的评估机构,难以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合理评估,造成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难以达成统一。

五、建立浙江经济转型的金融体系支持新思路

在分析了金融支持体系对经济转型的扶持情况以后,我们就可以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一些新的战略性的思路,来促进金融体系对经济转型的扶持,促进经济的长远、稳定、高效发展。

(1)构建浙江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法规系统,通过法律法规的强制手段要求金融支持体系为经济转型提供援助。

(2)建立健全支持浙江企业转型的社会信用体系,消除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因信用认证不足而存在的隔阂。

(3)促进金融机构自身的组织形式更新和创新支持体系的改进,以保证金融支持体系的高效,促进经济的稳定快速转型。

六、结语

改进金融支持体系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其对经济转型的支持,保证浙江经济的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浙大远程范文4

关键词:竺可桢;大学;牺牲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9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2)05-0049-05

“爱量之大小是不可测度的,而牺牲精神却正是爱量之寒暑表。”[1]竺可桢于浙大13年(1936年4月-1949年4月)的校长任期,正值中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连续战乱,内忧外患,国难深重的历史时期。当时浙大的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但正是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下,他以无边的爱量在提升浙大学校地位的同时引领其实现大学精神质的飞跃,奠定了浙大以“求是”为本、以“牺牲精神”为魂的大学精神。纵观竺可桢浙大13年的教育管理实践,光有“求是精神”还不足以见其崇高,建立在“求是精神”这一根基上而达到了人格的高度升华的“牺牲精神”才是他人格魅力的核心及精华所在。大学缘何需要“牺牲精神”?竺可桢引领浙大13年的教育管理实践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睽诸当下,这种“牺牲精神”也正是现在大学所缺失和背离的。

一、校长需要“牺牲精神”

(一)政治上刚正不阿

“凡是有真知灼见的人,无论社会如何腐化,政治如何不良,他必独行其是。惟有求真理心切,才能成为大仁大勇,肯为真理而牺牲身家性命。”[2]这是竺可桢极具“牺牲精神”的政治立场的真实写照。他就职浙大之前的两任校长程天放、郭任远皆忠心地执行“党化”教育,对学校实行军事管理。1935年7月郭任远更采用篡改学生考试成绩的卑劣手段,勒令胡乔木等十余名进步学生退学,妄图压制学生们的抗日爱国热潮,在其任期内还辞退了部分“不听话”的教师。“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第二天,浙大学生结合爱国运动,迅速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倒郭运动”。迫于民主政治的压力终于将郭任远卸任。竺可桢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受命于浙大临危之际,他指出“郭之失败乃党部之失败,故此时余若不为浙大,谋明哲保身主义,则浙大又必陷于党部之手”[3]。他牺牲自己而不求明哲保身,拯救浙大于党部之手。上任前,他通过陈布雷向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财政必须源源接济,二是校长有用人的全权,不受党政之干涉,三是时间以半年为限[4]。陈布雷代表示,全权有一例外,即训育方面,“党部不能不有人参加”。竺可桢对严密控制学生思想的做法极为不满,“近来党中央处处效法德国纳粹,尤为余深恶痛极。”[5]768上任后,他很快取缔了“党化”教育。

于竺可桢的任期内政局动荡,学生运动频繁,大学成了政界既想压制又想利用的必争之地,但他并不为附炎而动摇立场,“余对并不反对,但对于入党事极不热心,对于各项行动只有嫌恶憎恨而已。”[5]768对学生,他更坚守着“学生对于政党信仰完全自由,但不应做政治活动”[5]900。在浙大多次学生爱国运动中,竺可桢都恪守着自己的准则,冒着生命危险而走在学生游行队伍前面,不惜牺牲自己校长职务抗议的行径。在特务军警绑架谋杀革命志士费巩教授、于子三同学的事件中,等要他承认于子三死于自杀,被他断然拒绝[6]。在反动当局拘捕和迫害潘家苏、滕维藻等进步师生事件中,竺校长皆亲自出面营救,或自担风险、具名保释,或借助报界,披露真相。当时教育部要他声明更正报道时,他斩钉截铁地回答:“报载是事实,我无法更正”。[7]13此外,竺可桢于期间也不顾自己的安危,替含冤的科学家辩护解围,尽力帮助那些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学者。[8]

竺校长就任期间,对于浙江省政要沈鸿烈、张毅夫等要求通融录取其子女都一一予以拒绝。与之相反,他却不遗余力地为贫寒子弟创造更多的教育机会。针对当时大学生多为富家子弟,他针砭时弊地指出:“这样的教育制度,不但是对人民不公允,并且因为埋没了许多优良青年,对于社会与国家更是莫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如何选拔贫寒的优秀学生使能续学,实是一国教育政策中之一种要图。”[9]

统治阶级与大学精神的价值取向往往存在着偏差甚至是冲突,有冲突就有对抗,就有牺牲。而作为大学精神引领人的校长却由统治阶级直接任命。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校长面临着两难的抉择,要么明哲保身听命于统治阶级,使大学成为政治的工具;要么固守着大学应有的精神,但代价却是牺牲自己的政治前途甚至是性命,竺可桢选择了后者。他还进一步提出大学应该继承明朝东林书院“讽议朝政、裁量人物”的民主精神,弘扬黄宗羲关于“公其非是于学校”的思想,履行对社会进行批判与监督的功能,成为“社会灯塔”和“海上之光”。[10]他于政治上坚强不屈的“牺牲精神”使浙大被誉为坚强的“民主堡垒”[11]112。黄秉维对竺校长在政治上的刚正不阿给予高度的评价:“‘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两句诗,以竺先生‘傲雪凌霜’的气节,的确也可当之而无愧。”[12]在政治上,他铮铮铁骨,如岁寒松柏,厉雪凌霜,不屈服于强权,为争取学术的独立和自由,置自己的政治前途、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大无畏“牺牲精神” 力排党派对学校的干扰, 为浙大争得一片学术自由天空,为师生取得辉煌的学术成果奠定了基础。

(二)校长权力让位于教授治校

作为浙大的校长,竺可桢拥有对整个大学的人力资源任免权和物质资源的分配权。但他却牺牲自己高高在上的权力,把自己定位为“浙大保姆”服务于教师、学生和学校建设,把真正的权力让位于教授,实行教授治校、学术自治。

于大学内部管理体制上,“大学宜民主,固甚彰明,惟民主有先后,当自教授始,如此可冀各安其位,爱校胜己,历10载、50载以至一生工作如斯;学生时间较短。故宜采取教授治校”[13]。在其任内,浙大不曾设副校长,校行政机构的主要成员,以及教务长、总务长、训导长、各学院的院长、各系的系主任、一年级的级主任等,都选派学有专长且行政办事能力强的教授担任。学校行政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校务会议,一切重要事务均经集体讨论。校务委员会由校长、教务长、总务长、训导长、各院院长以及教授代表组成,有时也有学生代表参加。[11]111在这种管理体制下,既实行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权力得以制衡,又发挥了各领域学者之长。浙大之学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内部组织管理体制。

吴丹英王建军:竺可桢解读:大学需要“牺牲精神”于教授选聘上,“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作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的培植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14]“余认为大学应以教授为重,主张教授治校乃是余12年来之一贯政策。”[5]1153正是竺校长这种权力的牺牲精神,不拘一格任人才,一时间浙大人才云集,如数学有钱宝琮、苏步青、陈建功,物理有胡刚复、王淦昌、朱正元,生物有贝时璋、罗宗洛、谈家桢,地学有涂长望、黄秉维,工程有令希夕,农学有蔡邦华、国学有丰子恺、马一浮、郑晓沧等人[11]110。他“三顾茅庐”恭聘马一浮,礼请邵斐子、卢嘉锡、罗宗洛教授等[15],更成为教育界的佳话。竺校长不仅在工作上重用教授,而且真诚地把老师当朋友、当宝贝。每当苏步青回忆起任教浙大这段经历时,总是深情地说:“我和竺可桢从相识到相知,这样的好校长,把教师当宝贝,我们怎不感动呢?凡是他要我做的事,不管情况如何困难,我都乐意去做”[16]6。

竺可桢牺牲的是其高高在上的行政控制权力,把权力让位于教授,为学术赢得了最大限度的自由。浙大也因拥有极具“牺牲精神”的竺校长,才能在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物质收入远不如其他知名大学时,赢得了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信任和敬重,纷纷云集浙大并为培养新一代大学生而殚精竭虑地工作着,授知识,育德行,一起践行着大学的“牺牲精神”。在建德时,有一次学生问章用从:“警报响了,老百姓都躲飞机去了,还上课吗?”章答道:“怎么不上课?”“那么,黑板挂在哪里?”“可挂在我的胸前。”[16]5学者们牺牲精神可见一斑,真正做到“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作育后进为无上职责”[14]。

二、学者需要“牺牲精神”

作为一个学者,竺可桢坚持:“科学工作者应抱坚定之立场,追求真理。不论在何种社会环境之下,一切以真理为依归,决不指鹿为马,抹杀真理”[17]的科学精神。为了科学研究,他随身总带着四件宝:照相机、高度表、气温表和罗盘,及时收集研究的实地数据。71岁时,他还参加了南水北调考察队,置个人安危于度外,身先士卒,在野外考察中,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坝高原,下到险峻的雅砻江峡谷以获得第一手资料。他指出:“一般人每逢到‘是非’与‘利害’相冲突的时候,就是‘利害’之心胜于‘是非’之心,不顾事实如何,这种习惯一日不改,中国的科学就一日无望。科学如此,政治亦然,若不以是非之心,而以好恶之心来治国家,也不行的。”[18]。在他1936年到1974年2月6日连续38年一天未断的800多万字的日记中,主要记录着气象研究的气温、风力、尘埃重量等各种地学、气象资料。直至他去世前一天,还用颤抖的笔记下了当天的气温、风力等。[19]虽当时他已没有透纸背的笔力,但在他渐淡的笔迹背后,我们仍能真切地感受到一丝不苟、持之以恒、超越一切的冒百死、求真知的求是精神、牺牲精神。他正是以此精神,开创了我国的气象、地理研究事业,完成了《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论我国气候的若干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物候学》、《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等高水平的巨著,为我国现代的气象学、地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三、学生需要“牺牲精神”

当时大学只教不育的弊端尽显,竺可桢指出“自从我国创设学校以来已逾30年,这30年当中,在设备和师资方面,不能不算有进步,但是有个最大缺点,就是学校并没有顾到学生品格的修养,其上焉者,教师传授他们的学问即算了事;下焉者,则以授课为营业。在这种制度下,决不能造成优良的教育。”[20]基于此,他首开我国大学教导合一的导师制,让老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同时负责学生品德操行的培养。他还不失时机地利用开学典礼、学术讲座、毕业典礼等各种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牺牲精神”及品德修养的教导和熏陶。

对于新生,他要求他们“不仅求得了解一点专门知识就足够,必须具有理智的头脑,明辨是非不徇利害的气概,深思远虑不肯盲从的习惯,同时还要有健全的体格,有吃苦耐劳、牺牲自己、努力为公的精神。”[21]“祛私欲而发良知,励志节而慎行俭,明是非而负责任。”[22]“不盲从,不附和,一切以理智为依归。如遇横逆之境遇,则不屈不挠,不畏强御,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专心一致,实事求是,不作无病之,严谨整饬毫不荀且。”[23]此外他还列举了伽利略、达尔文、赫胥黎、哥伦布、王阳明、黄宗羲、孙中山等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为求是的精神谆谆教诲和勉励学生。

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他教导道: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是在享受[24]。在毕业典礼上,他都不忘以“牺牲精神”给予离校前的最后叮咛:“古今中外之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学家,往往为主义奋斗,终其身贫无立锥之地,甚至囚虏屠戮,毫不反悔,虽一时身败名裂,而不久其主义卒能大行于世。所以吾人决不能以一时之荣辱,而更变吾人的主张。”[25] “为人即在社会作事,应以但知是非,不计利害为训。”[26]120“在社会服务不求地位之高、薪水之优,而在于努力去干,只要所干之事是吾人分内之事。”[26]238“为名为利均有弊窦,只知为社会不顾名利而自然可得成功。”[26]348 “不求地位之高,不谋报酬之厚,不惮地区之辽远和困苦。”[27]

面对民族危亡,他勉励学生尤应刻苦砥砺,“以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不能灭亡与不可灭亡之民族为职志。”[28]“‘民族自由重于个人自由,……民族没有自由,个人合理的自由也失去保障’才无负本省过去光荣的地位,与今后神圣的使命。”[9]“必须埋头于刻苦报国的准备,在将来奋发贡献于雪耻兴国的大业,要具有‘公忠报国’的精神”。[29]53

在竺可桢身体力行“牺牲精神”的勉励和熏陶下,浙大学风纯正,勤学之风日盛,“求是、牺牲”精神日浓,涌现出一大批学术造诣很高的学者,如李政道、程开甲、卢嘉锡、叶笃正、顾以健、潘家铮、路甬祥、徐光宪、谷超豪、王元等就是竺校长任期内浙大的学生。浙大校友中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有160余人,其中在浙大就学者就有90余人。另外国难当头,当时学生于子三、滕维藻、陈天保等也置自己生命于不顾,组织了多次的抗日、反内战的爱国运动,于子三为此牺牲了自己的性命。

四、学科建设需要“牺牲精神”

竺可桢认为学科建设是学校管理的关键环节,当时许多大学学科建设“有尽趋理工之势”[30],关注见效快、经济利益明显的学科,竺可桢极具远见地提出教育应同时注重人文学科建设,“侧重应用科学,而置纯粹科学、人文科学于不顾,这是谋食而不谋道的办法”,“研究不仅限于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人文科学亦应提倡,凡所以有利苍生,无一不在大学范围之内也。”[24]强调基础科学建设的重要性,“基本科学研究仍是不可忽视的。……有人以为注重科学的实用性,就可以把基本理论科学研究完全放弃,使每个科学家统去做直接与生产有关的工作,这是错误的观点。”因为“把基本理论科学抛在一边,则不但科学永无进步,即为生产着想,把眼光放远一点,亦得不偿失。”[31]源于对教育本质的认识,竺校长专门选任一流的教师教授一年级学生的基础课,目的是在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以大师严谨治学的态度熏陶和感染学生德行。他还疏通各院系之间互选选修课的渠道,让学生依自己的兴趣跨专业选修,促使学生专业的知识向横向拓展、相互渗透,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

抗日战争爆发,浙大被迫七次迁址,竺可桢提出“浙大决不搬迁到武汉、重庆或长沙等大城市,以免形成内迁大学过于集中于这些城市,而要搬迁到那些从未接触大学生活的城镇,以至偏僻的农村,使大学的内迁与中国内地的开发得以结合。”[29]53就这样,竺可桢率领着全校师生背着一座大学先由杭州迁往浙江建德,再转江西吉安、泰和,三迁广西宜山,四过贵州遵义,直到抗战胜利后返杭,行程2600多公里,颠沛流离长达九年之久[7]10,史称“文军长征”。 所到之处他们都只争朝夕地进行教学和学术研究,并以研究成果为当地的地理、气候研究以及经济、教育、文化建设作出极大贡献。与此同时,也磨砺、凝炼、铸就了具有“求是、牺牲”的浙大精神。著名科学家王淦昌、苏步青常感慨:“在湄潭,是我们最难忘的时刻”[32]。

在学科建设上,竺可桢牺牲的是短期、直接的经济利益,牺牲的是他自身显性的政绩,追求的是长远的、潜在的综合效益。在为学校易址上他牺牲的是大城市的方便和舒适,而选择艰苦、边远的山区为师生提供一个安静的教学环境的同时也为当地建设作出贡献。这些抉择的作出,体现着一个真正教育家所拥有的卓越眼光和崇高的“牺牲精神”。

五、结语

在竺可桢的引领下,浙大从只有3个学院13系的小地方学院发展为7个学院24个系,10个研究所的全国著名的综合性大学。“要晓得最好的训导是以身作则,这个理论,无论古代的库序、书院,今日新式的大学,统可以应用。”[33]正是竺可桢率先垂范,以极具“牺牲”精神的崇高人格魅力,置个人生命的安危于不顾,顽强地抵抗着政治对学校的干预,为浙大的学术争取最大的自由;在学校管理上将自己的行政权力让位于教授,感召着许多大师级的教授云集浙大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将大学“牺牲精神”发扬光大;在学术研究上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将自已奉献于教育、地学、气象事业;着力培养学生品学“牺牲精神”,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知、行、德、体全面发展的浙大学生,为国家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学科建设上摒弃狭隘的实用主义,追求长远的综合效果,构建了文理杂揉、基础和应用并重的综合大学合理的学科结构。这一切皆因竺可桢那宽宏爱量所表现出来的心系学生、魂牵浙大、胸怀祖国的大无畏“牺牲精神”。他以自己“保姆”式服务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铸就了浙大“求是精神”,身体力行地阐释着大学需要“牺牲精神”。以至于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于1944年先后两次参观浙大,他对浙大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学术空气之浓、师生科研水平之高、成果之丰,十分惊奇,盛赞浙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是“东方的剑桥”。[34]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事业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光辉一笔。

大学的“牺牲精神”于民国时期并非唯竺可桢一人所独行与知,我们很容易从蔡元培之北大精神、梅贻琦大师论、马寅初牺牲主义等老一辈的教育家教育理想中寻到其渊源。遗憾的是,他们所殚精竭虑践行的大学“牺牲精神”渊源并没有如源头活水,汇成江河,流泽社会于无穷,而是日益枯竭,难以在当下大学校长、学者、学生中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竺可桢. 科学与革命[M]//竺可桢. 竺可桢全集.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501.

[2]竺可桢. 我国大学教育之前途[N]. 大公报,1945-09-23.

[3]竺可桢. 竺可桢全集:第6卷[M].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5:29.

[4]程融钜. 竺可桢办学经验与教育改革[J]. 探索,1986(06):53.

[5]竺可桢. 竺可桢日记:第2册[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6]李更生. 竺可桢与浙江大学――从竺可桢的人格魅力看浙江大学的崛起[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2):9.

[7]杨士林. 竺可桢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G]//竺可桢逝世十周年纪念会筹备组, 编,竺可桢逝世十周年纪念会论文报告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

[8]吴继霞,赵子真. 竺可桢人格特质初探[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17.

[9]竺可桢. 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J]. 国立浙江大学校刊, 1936(248).

[10]张彬,等. 论竺可桢的教育思想与“求是”精神[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6):186.

[11]张彬. 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典范――竺可桢的教育思想与实践[J]. 杭州大学学报,1991(3).

[12]黄秉维. 我对竺先生的几点印象[G]//纪念科学家竺可桢论文集编辑小组.纪念科学家竺可桢论文集.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2:214.

[13]谢世俊. 竺可桢传[M].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36.

[14]竺可桢. 大学教育之主要方针[N]. 浙大日刊,1936-04-25.

[15]浙江大学校史编写组. 浙江大学简史[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6.

[16]励如孟. 竺可桢的大学教师观与实践[J]. 师资培训研究,1999(4):2-6.

[17]竺可桢. 拜学工作者应抱坚定之立场,追求真理[M]//竺可桢.竺可桢全集.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691.

[18]竺可桢. 利害与是非 [M]//竺可桢. 竺可桢全集.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239.

[19]张芳平. 校长当如竺可桢[J]. 教育,2007(7):51.

[20]竺可桢. 大学生之责[R]. 竺可桢在第18届浙大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1945.

[21]竺可桢. 求是精神和牺牲精神[G]//浙江大学西迁纪实. 参见:杨东平.大学精神[M].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55.

[22]竺可桢. 王阳明先生与大学生的典范[R]. 广西宜山开学典礼训辞,1938:11.

[23]竺可桢. 科学之方法与精神[M]//竺可桢.竺可桢文集.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229.

[24]竺可桢. 新生谈话会训辞[N]. 浙大日刊,1936-09-23.

[25]竺可桢. 出校后须有正确之人生观[M]//竺可桢.竺可桢全集.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483.

[26]竺可桢. 竺可桢日记:第1册[G].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7]樊洪业,段异兵. 竺可桢文录[M]. 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0.

[28]竺可桢. 大学毕业生应有的认识与努力[R].浙江大学第11届毕业典礼训辞记录稿,1938:6.

[29]刘丽. 竺可桢教育思想中的人文价值[J]. 贵州文史丛刊,2001:50-54.

[30]竺可桢. 壮哉求是精神[G]// 浙江大学教育研究室, 编.浙大教育文选.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87:59.

[31]施雅凤. 学习竺可桢崇高的治学思想和品德[J].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0(1):71-72.

[32]谈家桢. 有巨大凝聚力的大学校长竺可桢[G]//中华文史资料文库:第17卷, 北京:北京二中国文史资料出版社,1996:293.

浙大远程范文5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年度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124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15742.51亿元,经济总量从全国的第12位跃升至第4位;全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1874元,按现行汇率折算己超过4200美元,高出全国人均平均水平的一倍;财政总收入突破256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98亿元;城乡居民人均GDP各超出全国人均平均水平的一半和一倍以上,连续6年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1.民营经济飞速发展,成为浙江经济迅猛发展的主导力量。私营经济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初期的初始发展阶段。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镇逐步突破禁区,放宽政策,个体经济开始发展。二是80年代中期开始的快速发展阶段。到1992年底,浙江全省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00多万户,私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l万多户、近17万人。三是党的十四大后的全面发展阶段。个体私营经济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浙江成为全国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影响较大的省份。四是党的十五大后的提高发展阶段。浙江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呈现出大提高、大发展的态势。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浙江经济的一大优势和特色,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到2006年底,浙江个体工商户总数达179.8万户,从业人员总数达364.8万人;私营企业达40.6万户,从业人员总数达956万人,再加上外出经营人员500多万,实际从业人员已超过1500万人,超过全省劳动力比重的20%。2006年实际工业产值1059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67.6亿元.

目前个体私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中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许多地方己达到或超过了“半壁江山”,有的甚至高达80%。据统计,到2006年上半年,浙江个体私营企业的总产值、驰名商标数等名列全国第一,个体私营企业户数、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收等指标排列全国第二.

民营经济几乎涉足工业各领域,但仍相对集中。2006年浙江规模以上民营经济总产值占制造业比重达到“.4%,占第二产业比重达到79.2%。在制造业内部,民营工业企业又主要集中于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行业。2006年这五个行业总产值占全部民营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2.8%、4.1%、7.4%、8.6%和4.1%,五大行业合计所占比重达37%。从近两年的主要行业结构变化看,纺织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其他制造业的工业产值所占比重有所提高,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皮毛羽绒及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和其他制造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其中,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所占比重下降幅度较大,但这些行业依然在全国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全国30个制造行业大类中浙江民营工业实现利润比重超过10%的有22个,超过20%的有8个行业,其中化纤、纺织、服装、皮革比重超过30%,分别达44.5%、35.5%、31.6%、30.0%,表明浙江民营经济经历了一个从小到大、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自主探索过程.

2.经济结构逐渐优化,为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随着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大,经济结构也日益完善,表现在: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就业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比重明显下降,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①;第二产业比重略有所增加,仍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拉动力量;第三产业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见表3一1.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进一步增长,到2002年占GDP的比重己达到93%。2003年开始,浙江开始推行重化工战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力度加大,非国有制经济比重出现下降;但非国有经济吸收的劳动力则逐年加大,目前大约有94%的劳动力在非国有部门就业.

投资结构明显改善,制造业、生产服务业和公共投资增长加快,金华、丽水、衙州等后发地区的投资增幅增大,非国有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己达到80%,表明科学发展观己得到贯彻,人们对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己达成共识.

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城乡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城乡消费稳定增长,但城乡、地区收入与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①。在地区差异中,农村间的差异大于城市间的差异。汽车、住房等耐用消费品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见表3一2至3一7及图3一1.

十多年来,浙江城镇和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均呈现扩大趋势。从时间序列看,农村基尼系数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持续上升,90年代波动中上扬,而2000年后又持续缓慢上升。城市基尼系数明显低于农村,但从时间序列看,城市基尼系数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上升较快,特别是2000年后更是持续提高,逐步接近农村。而总体基尼系数始终大于城镇内部基尼系数,与农村基尼系数走向十分接近,2000年后超过农村基尼系数,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浙江居民的收入差距主要在农村,而总体基尼系数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乡差距的较大幅度的存在.

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年均增长30%。外贸结构调整明显,大项目、第三产业和机械加工利用外资增多,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对外贸出口的贡献增大.

从表3一8知,浙江初级产品的出口逐年减少,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则逐年增加,表明浙江出口产品结构正在从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以工业制成品为主逐步转变。从表3一9可以看出,浙江机电产品出口增长率较高。2004年机电产品出口增幅为51.6%,在总出口中的比重高达37.3%。2004年浙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达79.7%,在沿海主要省市甚至全国范围内位居第三位(直辖市除外).

3.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从表3一10可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消费水平逐年提高,医疗保障能力也在不断加强。但消费的增幅小于经济增长的增幅,城镇消费的增长快于农村消费的增长,消费的波动性弱于经济增长的波动性。原因在于增幅较大、波幅较大的投资占GDP的比重过高.

4.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但压力依然巨大。浙江是资源小省,经济增长历来受土地、能源、水资源和环境约束问题突出,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度较高,人们的节能降耗意识一直很强,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三废排放和废水达标率在全国一直略好于平均水平。从表3一11和表3一12可以看出,浙江的单位GDP“三废”排放呈下降趋势。但浙江的节能减排压力依然巨大,原因在于浙江GDP增长较快,“三废”排放绝对量大幅增加,远远超出了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发达国家的消耗标准。近年来,由于工业“三废”的过度排放,浙江气候异常日明显增多,台风等自然灾害明显增多,水资源污染严重。在太湖流域,水资源污染已威胁到居民的饮水安全;在杭州己多次发生九溪断流、赤潮情况。一方面,浙江人均资源拥有量低于中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资源浪费现象特别严重,能源消耗远大于国际标准,甚至高于国内先进省份水平;三废排放也远高于国际标准.

据统计,1996一2006年,浙江以投资增长3.7倍,矿产资源消耗增长2.2多倍,支撑GDP增长了2.4倍,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的18.8%增加到2006年的48.5%,大大高于20%的国际水平。2004年全世界万美元能耗为2.5吨油当量,而浙江为8.1吨油当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06倍,是美国的3.8倍,日、英、法、德的7.6倍。浙江的经济总量不到全国总量的8%,但消耗的资源却达20%。浙江的能耗水平虽然略低于全国水平,但与世界能耗水平相比,形势仍不容乐观。通过纵横对比,我们不难发现,与过去和国内其他省份的能耗水平比,浙江节能减排的成效令人心慰,但与国际能耗水平和环境的承载能力要求比,浙江的节能减排还有很大的改进余地.

(二)浙江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经验分析

1.产业聚集和分工不断深化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块状经济”是浙江经济充满活力的根源。浙江是市场大省,截至2006年,全省共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064个,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有538个;超10亿元的市场有125个,年成交额8247亿元,连续11年年成交额位居全国第一。商品交易市场中近90%的经营户是个体私营企业,私营经济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域产业特色。专业市场与专业加工群体互为依托,联动发展,是浙江经济的又一大特色。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全省己形成专业乡镇99个,专业村1604个,创办个体私营工业园区122个。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浙江区域块状经济发展规模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区域块状经济正在从传统的简单的粗加工向现代化的集约型的深加工转变,名优品牌不断增多,产品档次不断提高,规模经济日益凸现.

2.浙江精神创造了浙江经济发展的奇迹。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无区位、政策优势,但浙江人却不向命运低头,以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意志,从最低级的行业做起,从一分一角的钱开始赚,不仅走出了贫困的阴影,更实现了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在实践中,他们敢闯敢干,不唯上,不唯权,不唯心,不唯书,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指导标准,成为中国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浙江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的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是,民营企业的起步和市场的发育较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领先一步,且民营企业的成长和市场的扩张极为迅速。在经济体制转轨进程加速的过程中,原先在计划经济体制外己成长到相当规模的民营经济部门在短时期内迅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浙大远程范文6

一年以来的工作回顾

一、部门工作规范化、合理化、制度化、网络化、深入亲切化

XXX团总支始终将“为同学服务”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宗旨,真正代表了XXX绝大多数同学的利益。

1.规范化

20__年我部门从工作效率、管理的有效化等方面考虑,为各项工作制定了各种不同工作表格,以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管,促进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到目前为止,我部门已制定了“团支部情况一览表”、“团员发展登记表”、“团员证补办登记表”、“团费收缴登记表”、“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等表格,对团的各项工作开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经过在XXX团总支范围内的成功试点,上述表格中的绝大部分已被校团委采纳,并已发至各系、部团总支使用。

2.合理化

为了更好的开展远程共青团工作,促进远程教育更好的发展,本年度XXX团总支进行了机构调整,调整后新增一处、六组,使团总支的委员、干事已遍布下属28个团支部,同时从20__级、20__级同学中挑选了一批有工作热情的同学加入到团总支中来,为团组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了能够及时的将上级党团组织以及远程团总支的各项工作、活动告知广大同学,20__年我部门推行了团组织文件“大小并行”工程。即团组织的各个文件、各项活动通知在保留原有的以大型海报形势推出的基础上,增加了发到各团支部、各班级的小文件,并且使这些小文件全部上墙,增加各项活动的广泛性,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民主监督。

3.制度化

本年度我部门将团的各级干部队伍的建设放在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除每月的对团总支委员、干事考核的制度以外,对于不能够胜任工作的,坚决清除出团干部队伍。同时我部门还加强对各团支部团干部的审核、考察,每学期都对各团支部的团干部进行登记。经机构改革后新设的人事组将专门负责团干部的培训、考核等工作。通过各项措施,提高、加强各级团干部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团干部的才能和模范带头作用。此外在工作程序上坚持逐级上报制度,在重大事件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度。

4.网络化

一直以来,XXX团总支在各项工作中都积极推行计算机化、网络化、无纸化。我部门的各项活动通知都挂在网上,方便同学们随时查阅;我部门的委员、各部、各组都有专用的电子信箱,通过Email及时进行跨时间、空间的工作交流;我部门的各项工作都可以充分结合网络资源来进行开展,鼓励和培养同学们收集网上知识的能力。团总支机构调整后新设的网络组将负责远程团总支网站的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各地团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5.深入亲切化

经机构改革后的远程团总支下设实践、人事、网络、外联、新闻出版、学生联络六组。调整后的远程团总支工作更加深入实际,如实践组将在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积极开拓结合专业的勤工俭学活动,为即将走出校门的同学们提供一个接触、了解、适应社会的机会;调整后的远程团总支工作更加亲切细致,如学生联络组将在做好学生与团组织的桥梁的基础上,根据大多数同学的想法或疑问,邀请有关人士,召开学生论坛,积极推进共青团工作的民主进程。在期末考试即将临近的时候,学生联络组将组织各班级的优秀学生、奖学金获得者与学习困难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传授学习方法和经验。

二、结合大事、要事开展爱国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1.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团80周年主题活动

20__年是建团80周年,为引导和帮助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学习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温共青团80周年的光辉历程,坚信共产主义信念,我部门开展了以“永远跟党走”为主体的系列活动。认真贯彻团宁电大委[20__]05号文件的精神,扎实的开展“五个一”活动。

我部的主题团日活动,充分的发挥了远程学生网上获取资源、电脑应用能力好的特点,办出了特色,办出了水平。我部00级东大法学支部是南京电大整个团委系统中的第一个开展主题团日活动的支部,为其它各团总支、各团支部主题团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我部门的板报评比活动,充分体现出了远程学生在板报创作方面的才能,同时采取了全新的评比形式。我们采用板报集中评比的方式,同时加入了“解说”的环节。在裁判方面,我们邀请了其它系、部团总支同学担任,真正做到了公平、公正,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为了庆祝“五四”运动83周年,我部门组织了“五四”征文比赛,以及“五四”评优表彰活动。我部门还组织编写了《燃烧的青春,新时代的远程大学生!》一书,作为广大团 员青年学习的材料。

2.“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人争当文明标兵”

为了全面提高远程学生的素质,提升远程学生的形象,我部门组织开展了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系列活动,即“开展一次主题团会”、“进行一次社会调查”、“组织一次主题讨论”、“举行一次评比表彰”。同时我们还组织同学编写了XXX团总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材料和调查问卷,并制定了“远程文明学生”、“远程文明班级”条例。

3.“知校、爱校、荣校”主题系列活动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浙大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深刻的理解自己作为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的一员,作为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和浙大远程教育的开路先锋所担负的社会历史责任,以增强自己作为一名浙大学子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我部门组织开展了“知校、爱校、荣校”主题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分五个阶段进行开展。分别有组织收看“浙大远程教育学院专题片”;举办“浙大校史图片展”、“新浙大成立以来学校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新闻图片展”;举办“明史立志”征文比赛;举办“校荣我荣”金点子征集活动;以及“走进母校,爱校明志”活动。

4.迎接十六大、庆祝十六大胜利召开主题系列活动

为了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了解党的发展历程,学习党的知识,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在XXX范围内掀起一个学习中国共产党知识的高潮,带领更多的先进青年积极向党组织靠拢,XXX团总支于20__年10月至11月开展了“迎接十六大、庆祝十六大胜利召开”主题系列活动。

本次活动由六部分组成,即“喜迎十六大,感受新变化”征文、以团支部为载体所开展党的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感受党领导下新中国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参观活动、迎接十六大板报制作比赛、集体收看十六大开幕式以及学习十六大文件。

在迎十六大征文比赛中我们不仅收到了XXX的大量稿件,同时还收到了许多经济系同学的文章;在参观活动中我部门分别组织住宿生、团总支委员、20__级和20__级同学参观了梅园新村、科技会堂、南京博物馆等场所;在板报制作比赛中,首次引入电子板报,将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知识进行了结合;在十六大召开当天,我部门组织XXX一千多位同学集体收看了大会的开幕式。

在活动开展期间,我部门组织人员编写了《迎接十六大,走向新纪元》、《学习十六大、宣传十六大、贯彻十六大》两本特刊,作为远程学生的学习资料,并且在其他系、部中也进行了发放,实现各系部团总支的资源共享。

5.人大换届选举工作

20__年11月我部门参加了五年一次的人大换届选举,行使法律赋予人民的权利,选举出了新一届的区人大代表。在整个选举过程中,我部门积极配合有关选举部门参与了粘贴选民名单、制作投票箱以及协助投票等工作。同时通过团总支宣传部广泛的宣传与选举相关的内容,并制作宣传标语,粘贴在学校的显著位置。本次选举我部门参选率达95%以上,积极推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三、积极配合团市委、校团委做好各项日常工作

1.义务献血活动

20__年XXX的义务献血活动在20__级的六个班级中开展,报名人数达到88人,实际参加献血人数50人。这是XXX继20__年报名人数178人,参加献血人数80人后连续第二年义务献血报名人数、实际献血人数双双位居学校各系、部之首。

2.三下乡活动

20__年暑期校团委开展了三下乡之溧水石湫行活动,我部门派出了吴玮、徐莉两位同学,她们出色的完成了“小教师”的任务,为校团委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青年在社区闪光”活动

20__年暑期由南京团市委和南京电大团委共同举办了“青年在社区闪光”活动,远程团总支承办了此次活动。本次活动共分为“寸草心”义务家教、“我送知识进社区”、“青年进社区,情暖孤童心”三大活动,分别在后宰门街道下设社区以及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开展,我部门共派出了35位同学参加此次活动,同学们在炎炎夏日中认真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出色的完成了团市委布置的各项工作。

4.共青团南京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简报》编辑工作

20__年10月,时值共青团南京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受校团委委托,我部门派出了陈丹婷、厉弘、姜巍、张亮亮、李媛萍、陈伟等六位同学,参加简报的编辑工作。在此期间,六位同学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共编辑简报7期,60多页,4万余字。并且我们的同学在简报的第6期、第7期上发表了署名文章,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5.团市委工作调研

20__年11月,团市委副书记丁铭以及蔡志培老师就“一二•九”文艺汇演、团组织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的精神等问题来到南京电大,与部分老师、同学进行了座谈。座谈会上远程团总支开展的迎接十六大电子板报赢得了团市委老师的好评。

6.南京市青少年网络文明会议

20__年12月,由南京团市委、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共同主办的南京市青少年网络文明会议在七楼多功能厅举行,我部门派出20位同学参加。在会议召开前,远程团总支组织人员参与了会场布置、宣传画粘贴、会议签到等工作,为会议的顺利召开提供了保障。

7.新生班团干部培训班

本学期我部门派出了02级新生班团干部参加校团委举办的培训班,增加新生班团干部的工作知识和技能。同时我部门还派出团总支委员在此次培训班中担任授课小老师。

8.新闻写作培训班

20__年10月,远程团总支向下属的28个团支部转发了共青团南京电大委《关于举办“新闻写作”培训班的通知》。自XXX7月份派出10位同学参与《新网友》的改版和编辑以来,出色的完成了报社交给的各项任务,按期按质按量的将报纸编辑出版,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扩大了远程学生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远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全面提升远程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我部门约70位同学参与了此次新闻写作培训。同期,我部门还派员参与了培训班的签到以及前期准备等工作。

9.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65周年

20 __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65周年纪念日,上午9:10分满载着300余名远程学生的4辆汽车来到江东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参加由国务院新闻办、江苏省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宣传部举办的“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65周年纪念”活动。活动结束后,全体学生参观了刚刚建成的印有大屠杀幸存者脚印的“铜版路”、“万人坑”以及纪念大屠杀书画展等。

XXX高度重视此次活动,由XXX党支部书记、校团委书记、远程团总支书记带队,负责整个活动的安排。远程团总支于活动前组织主要学生干部召开了协调会议,就学生集中、乘车、站队、进场等问题作了详细的部署。

本次活动使广大同学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洗礼,同学们纷纷表示要“牢记历史,不忘使命,努力学习,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四、坚持做好“双推”工作,使之制度化、常规化

1.推优入党

为了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积极向党组织输送优秀的青年人才,在远程学生中树立优秀学生典型,带领更多的团员青年坚定的跟党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根据XXX党支部、共青团南京电大委员会关于推优入党工作有关文件精神,20__年远程团总支分别开展了两次“推优入党”工作。

在推优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上级党团组织的要求,还特别下发了《关于开展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通知》及推优表格,规范推优制度,坚决执行推优“十步走”的工作方针,真正做到推优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至20__年我部门已递交入党申请书的有400余人,经考核后向上级党组织推荐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有33人,其中有二十余人已经确立了联系人,在我们推荐的优秀团员青年中有部分同学已经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

2.推优入团

20__年我们总结了以往在团员发展工作中的经验,本着“合格一个,发展一个的”指导思想,认真组织考察,目前已有6名同学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目前,XXX团员率已经达到98%以上,下一步我们的工作将更多地放在对所有团员的有效管理上。

五、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

1.寒假社会实践

20__我部门的工作实际上是从寒假开始的。20__年2月,我们组织同学参加了“协助《新网友》周刊举办网上婚礼、网友聚会、网上夺宝颁奖晚会”的活动。这次社会实践不仅增强了同学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并且使我部门与《新网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进一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浙大行”

20__年5月,我们组织了浙大远程教育学院南京分院“走进母校,爱校明志”活动。带领部分同学走进母校,种下一颗象征着浙大“求是、创新”精神的“求是树”。此次活动增加了同学们对母校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并且在同学们中间倡导一种“爱护树木、美化环境”的思想。回到南京后,参加活动的同学们在远程团总支组织下编写了《浙大行》一书,在浙大远程南京分院同学中广为流传。

3.暑期社会实践

今年暑期,根据上级党、团组织关于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XXX团总支紧密围绕“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树现代远程新风”的活动主题,结合实际,立足南京,集中开展了以社会服务、参观访问、社会考察、调查研究、科技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践主要采取学校组织安排和个人自行联系相结合的原则。共组建了“三个代表”实践团、“与时俱进”服务队、“瞻仰革命老区,发扬先烈精神”参观考察团、“清爽夏日,青春热浪”服务队等实践团队,分别安排了130余名在校远程大学生在团市委、各团区委、各区团组织、《新网友周刊》、省人才中心、紫霞湖、泰兴市黄桥镇等地进行实践。同时,我们也与《新网友周刊》达成意向,以学校的名义与其联办《校园网际》版面,扩大现代远程教育在社会上的影响和知名度,在社会上为远程学生做宣传。

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部门“三个代表实践团”获得了南京市大中学生“三下乡”、“三进巷”社会实践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同时对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了表彰,共评出杰出贡献奖4人,优秀组织奖12人,优秀表现奖39人。

4.“宣传十六大,爱心暖八百”

20__年11月,远程团总支配合青协下发了《关于开展“宣传十六大,爱心暖八百”的活动通知》,同期远程青协散发了关于开展向八百桥镇希望小学捐款的倡议书。在短短的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共收到捐款一千多元,捐赠的衣物、书本及其它用品百余件。并通过青协的同学将捐献的钱物送到了八百桥镇希望小学。

六、认真做好共青团的日常工作,积极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

1.团关系转接,团费收缴

20__年我部门完成了02级新生团关系的转入,以及部分参军同学团关系转出工作。在团费收取上坚持校团委每月收取的原则,同时所有收取的团费都登记到表,并且发给各团支部团费收据,使团费收缴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2.“五四”评优

20__年5月根据校团委20__[04]号文件的精神,远程团总支组织开展了20__年“五四”评优工作,并下发了“关于五四评优的补充说明”,进一步细化了评优工作的流程、标准、名额。经团支部推荐、远程团总支审核、校团委通过,XXX共有26位同学被评为“优秀团干”,108位同学被评为“优秀团员”,4个团支部被评为“优秀团支部”。

3.参加浙大“五四”征文

为了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弘扬“五四”精神,丰富、活跃远程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加强远程学子之间的广泛交流,明确当代青年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通过学生自己手中的笔,来充分展示出21世纪大学生应有的奋发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在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的领导下,浙大远程南京分院开展了“五四”征文比赛,所有参赛作品通过电子邮件传到杭州浙大本部,由浙大组织专人评选,南京分院有八名同学在比赛中获奖。

4.“浙大”评估

20__年5月浙江大学评估组对浙大远程南京分院进行了评估。其间,我部门就浙大远程南京分院学生活动开展情况向评估组作了汇报,并组织部分同学召开评估组座谈会,我们积极配合评估工作,为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保证。

5.象棋比赛

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远程团总支举办了中国象棋比赛。本次比赛的宗旨是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培养远程学生的文化素质,加强远程学生自身修养。本次比赛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许多同学报名参赛,其中有不少是女同学。在比赛期间,还有许多老师同学来到比赛场地观赛。

在我部门已举办的象棋比赛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重新组队,由团总支文体部 部长亲任领队,参加了20__年“驻宁高校象棋比赛”,00东大会计班陈苏慧同学获个人第五名,团体获第五名,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6.校园漫画、插画比赛

为了展现远程学生的才能,培养他们良好的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我部门开展了校园漫画、插画比赛。此次比赛是远程团总支鼓励同学们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积极倡导远程文明的一种尝试、一种体现。

7.参加浙江大学校运会

20__年10月我部派出五位同学参加了于杭州举行的浙江大学校运会,同学们在运动上发扬了敢于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浙大远程南京分院的5位同学分别参加了男女共计9个项目的比赛,获得了男子100米第四、男子4×100米第五、男子4×400米第八、男子1500米第七、男子4×400米第八、男子4×100米第五的优异成绩。

8.创办《远程学生信息》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远程,了解远程学生,增加远程学生在浙大、东大、南京电大以及社会上的知名度,同时加强XXX各项学生活动的总结整理,让XXX的学生知道一段时间内XXX开展的各项活动、发生的重大事情,做到各项工作公开化,积极推进XXX学生工作的民主化、群众化,远程团总支于本学期创办了《远程学生信息》。

《远程学生信息》主要内容包括XXX团总支、学生会、青协工作开展情况,重要学习文件,重要活动领导,同学发言稿以及XXX其它重要事件。

“信息”作为浙大远程南京分院、东大远程南京电大教学站对外的一个重要窗口,起着宣传远程的重要作用。同时作为一个长期性刊物,在远程学生工作研究方面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

“信息”发放范围包括XXX各班级,XXX班主任,南京电大校团委,各系、部团总支、学生会、青协,南京电大主要领导、分管远程的领导,浙大远程、东大远程本部等。

《远程学生信息》为月刊,由团总支新闻出版组专门负责编辑出版。至20__年12月,我们已出版《远程学生信息》3期,共计13页,一万三千余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9.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性活动

本学期我们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如反对__功组织攻击鑫诺卫星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我部门的同学分别接受了江苏卫视、江苏教育电视台、南京电视台等电视台的采访,《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新网友》等报纸上也有关于XXX的相关报道。在社会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远程教育的作用,增加了学校的知名度。

我们的工作口号是: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同学;通过参加活动,影响、改造一部分同学;通过总结表彰,提高、培养一部分同学。

今后的任务

20__年远程团总支的各项工作已圆满完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远程自身特点,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努力将远程共青团工作推向一个更灿烂的辉煌。

20__年工作目标:

1.结合XXX的学生事迹,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月活动。

2.根据市团代会要求,积极推进共青团工作网络化,建成远程团总支网站。

3.积极推进结合专业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

4.扎实做好“双推”工作

5.积极开展“第二教学站”活动

上一篇和氏之璧

下一篇黄菠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