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心得体会范例6篇

遵义心得体会

遵义心得体会范文1

一、活动概况

8月23日,我们首先参观了娄山关战役遗址。娄山关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革命纪念地,被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是因为她在漫长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经历了两次战役,并且都取得了伟大胜利。第一次娄山关战役:1934年底,中央红军经过“通道转兵”进入贵州,确定了要以贵州的遵义——桐梓为中心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的决定。战役的胜利为保卫遵义革命中心区的安全和召开遵义会议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次娄山关战役:与红军两渡赤水紧密相关,一渡赤水期间召开的遵义会议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是我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但是,当时的敌我形势是极其严峻的。二渡赤水后的2月24日,红一军团与国民党军王家烈部发生了激烈战斗,经3天才夺取战斗胜利。期间毛泽东在娄山关吟出了长征中最为悲壮的著名诗句《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娄山关战役的胜利,揭开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使红军摆脱了被动地位。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遵义会议旧址。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

遵义会议是我们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重要会议,自党的成立至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以前,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对中国革命的规律还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对中国革命中的重大问题,往往照搬外国的经验.又因我们党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因而在决定中国革命斗争的重大问题时,往往是听从共产国际和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的意见.从党成立到遵义会议前的十四年中,党召开的历次重要会议都有共产国际的指示或共产国际代表的参加.共产国际对世界革命运动和中国革命斗争起过推动、帮助的作用,有些指示也是正确的;但由于共产国际对各国的实际情况缺乏具体的深入的了解,因而有些指示是不正确的;而在斯大林领导共产国际期间,存在着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因而它给中国革命斗争带来了不良影响和重大损失。

遵义会议不仅没受共产国际指示的干预,而且对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进行了严肃的批判.这和以往党的历次重要会议是不相同的.从会议内容本身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历史特点。

在军事上,遵义会议彻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对党内两条军事路线的一场大争论作出了正确的结论.会议在批判李德等的军事教条主义的同时,反复强调领导中国红军战争,应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来规定和制定红军的组织形式、战略方针和战争形式等。

在整个会议召开的过程中,在关于红军战略方针等问题的激烈争论中,毛泽东等同志密切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红军战争的特点,实事求是地有理论、有分析地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严肃地批评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这种不迷信外国,不迷信教条,不迷信共产国际,不迷信军事权威,这种敢于向教条主义、向权威进行坚决斗争的革命的、批判的战斗精神,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和毛泽东等同志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勇气和魄力,反映了我们党和毛泽东等同志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二、几点收获与体会

三天的红色之旅是短暂的,带给我们的震撼却是巨大的。这些革命纪念地,不仅让我们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分量,深刻体会到无私奉献的意识在我们青年人心中的薄弱,明白铸造心灵、锤炼信念,对我们来说是如何重要。这次红色之旅活动的主要收获和体会有:

1、更加坚定了理想信念。不论是在“四渡赤水”、“五次反围剿”,还是在娄山关战役,革命先烈为了民族大义和心中的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使我对共产主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加坚定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

遵义心得体会范文2

中国共产党的成长,经历了破茧成蝶苦难和不懈努力,是用汗水、甚至是鲜血谱写的壮丽赞歌。

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经历千难万险,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推翻了压迫在广大的劳苦大众身上的“三座大山”,毅然选择了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开辟了广阔的光明之路!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用恩格斯的话说,“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一个没有历史记忆的民族无疑是没有前途的,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

遵义心得体会范文3

刚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郑德川同志宣读了省委决定,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李邑飞同志代表省委作了重要讲话。我坚决拥护、坚决服从。长春同志政治素质好,领导经验丰富,熟悉党务、经济和基层工作,统筹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强,相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长春同志为班长的团结带领下,遵义各项工作一定能取得新的更大成就。我个人工作的变动,不仅体现了组织对我的培养、信任和厚爱,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省委特别是敏尔书记对我的关心培养、对遵义的亲切关怀、对遵义领导班子建设的高度重视。

时间如一指流沙,过得真快!我先后两次到遵义工作,一晃就是十一个年头了。最近,在整理手头工作的同时,也一直在整理自己的思绪,回首这段岁月,想起遵义的山山水水、遵义的父老乡亲、遵义的同事战友和一起奋斗的事业,一幅幅画面、一幕幕场景、一处处变化、一缕缕憧憬,是那么的清晰、那么的难忘、那么的眷恋,让我久久无法平静。回到遵义工作的这43个月,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追求,融入了所有的甘苦和忧乐,写满了所有的情感和寄托,是我人生中最愉快、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也是最为宝贵、最值得珍藏的一段时光。今天,在这里与大家告别,看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望着一双双真诚的目光,心弦激荡,心绪难平,心潮如织。

此时此刻,让我最难离的是遵义这个家乡。之所以难离,因为这里有我成长的足迹。2006年至2011年,我在遵义工作了六年,得到了同志们的信任和支持,得到了省委市委的培养和重用。2013年11月23日,在遵义处于十分特殊的关键时期,我再次回来工作,肩负省委的重托、组织的考验、人民的期待,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压力倍增,同时也信心满满、激情满怀。长河一瞬,弹指一挥,一转眼又是五个年头、近四年时间、1272个日日夜夜,几度春秋,几番奋斗,几篇华章。这些点点滴滴让我不断成长进步,遵义对我情深义重、恩重如山。之所以难离,因为这里有我精神的家园。遵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红色的基因。在聆听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红色故事中,感悟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根植于心、深入骨髓;在咀嚼汉三贤、清三儒等地域文化中,践行“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按角色办事、按本色做人成为一种习惯和自觉。这些都是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是我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的动力源泉。之所以难离,因为这里有我眷恋的记忆。既有对绚丽丹霞遗产、生态中国茶海、壮美乌江画廊的自然之恋;又有对大娄山脉、乌蒙山间、凤凰山下绿色原味与健康养生的山水之恋;还有对赤水绿道、莲池湿地、新新之轴、桃花江畔推窗就是绿、抬头就是蓝、出门就是景的生态文明之恋,更有走卧坐想、神清气爽,彰显百姓心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人文之恋。赤水丹霞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为遵义这座伟大的城市增添了走向世界的“名片”;海龙屯土司遗址成功跻身世界文化遗产,为贵州这个中国的宝贝填补了文化遗产的“空白”。这些记忆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心间,挥之不去。

此时此刻,让我最难舍的是遵义这份事业。这些年,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和同志们一道,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时刻牢记2015年6月16日总书记视察遵义的殷殷嘱托,坚持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奋力推进遵义底线守得更牢、新路走得更好、小康奔得更快。我们共同见证遵义“快”起来了。风雨兼程,党恩大于天。我深知,只有心中有党,才能固根守魂、把准方向、走稳人生之路,才能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尽忠职守。始终坚持“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拧紧思想“总开关”入手,通过开展“五梳理三带头”等主题活动,全市干部群众思想为之一新、精神为之一振、作风为之一变,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各族人民心齐气顺,政治生态山清水秀,遵义这艘航船风满帆张、疾速前行。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总量突破2400亿元,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排名从2013年第111位上升至第88位,在西部非省会城市排名从第9位上升至第5位,增比进位从全省倒数第二到稳居第一方阵。我们共同见证遵义“强”起来了。始终坚持“工业兴则遵义兴,工业强则遵义强”,坚定不移实施省委主基调主战略,全神贯注抓园区、凝神聚气抓工业,凝心聚力上项目、全力以赴守底线,黔北大地处处洋溢着主动干事、团结干事、踏实干事、激情干事的浓厚氛围,规模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千亿元,以智能终端为重点的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以新能源汽车为标志的高端制造业从无到有,以茅台酒为引领的白酒产业成为全省第一支柱产业。我们共同见证遵义“高”起来了。始终坚持“打破才能得生机,取直自然出新路”,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奔赴上海、重庆,牵手瑞士、新加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一批部级、省级改革试点落地生根,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汇川区司法体制改革在全省全国推广,综合科技进步指数提高到61%,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开启崭新篇章。我们共同见证遵义“美”起来了。始终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一起守,百姓富和生态美两个成果一起要”,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四河四带”“月月造林”成效显著,中心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位居全省第一,森林覆盖率从51%提高到57%。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心城区100个湿地建设如火如荼。“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覆盖226个乡镇1700多个村。遵义呈现出四季有花、四季有色、四季多彩的美丽画卷和颜值担当。我们共同见证遵义“富”起来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总书记视察遵义作出的“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和大扶贫战略行动,贫困人口从2013年92.22万减少到35.52万,贫困村从871个减少到455个,贫困发生率从21.73%减少到5.25%。农村居民收入首次跨过万元大关,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9%。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位居全省前列。

今天,“遵义故事”精彩纷呈,“遵义形象”熠熠生辉,“遵义未来”憧憬满怀,为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发展,积淀了实力、积累了经验、积蓄了后劲。这些成绩,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历届市委、市政府的老领导、老同志打下的坚实基础,得益于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砥砺前行,得益于全市广大干部和800万遵义人民的团结奋进!

此时此刻,让我最难忘的是遵义这些亲人。相遇难得,相识幸运,能够在一起工作更是一种缘分。我们走过的路、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每一个点点滴滴,都深深刻在了心里。让我无比感激的是,四大班子的鼎力支持。这些年,为了共同的信仰、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事业,大家始终思想合心、行动合拍、工作合力,一起担负责任、承受压力,一起殚精竭虑、并肩战斗,给予我最大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一起经历了风雨、见到了彩虹,一起分享了喜悦、收获了成果,给予我最大的信任、信心和力量。携手前行,并肩奋斗,让我们成为很好的同事、很好的朋友、很好的兄弟姊妹。从大家身上,学到了很多、领悟到很多,我将终身受益。让我无比感动的是,各级干部的奋力拼搏。这些年,为了让遵义发展得更好更快一些,让遵义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美满一些,全市各级各部门各条战线的同志们,不忘初心,夜以继日,把精力和智慧奉献给了这座城市,把热血和汗水倾注给了这座城市。大家对事业的忠诚、对发展的执着、对工作的热忱,时刻感动着我、激励着我。特别是以黄大发、袁贤忠为代表的广大基层干部,用忠诚捍卫信仰,用生命浇铸脊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实践充分证明,遵义的干部无愧于这片热土、无愧于这份事业、无愧于这方百姓。我与广大干部从不相识到相识、相知、相勉,这种情谊是我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我将倍加珍视。让我无比感怀的是,全市人民的倾力奉献。遵义人民朴实勤劳、爱岗敬业、遵道行义。无论是“8.11”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抗争中,还是文明城市创建的征途上;无论是重大项目的建设中,还是脱贫攻坚的战场上,遵义人民都表现出对这个家园的无比热爱、对这片热土的无比憧憬,对这方发展的无比厚望。正是他们的这种奉献精神,给了我工作的激情和前行的动力,我将一生受用。

遵义心得体会范文4

1934年的冬天,中国工农红军突破乌江,途经遵义,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了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工农红军从此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胜利,给后人留下了不朽的历史丰碑。2月28日,中国工农红军在红花岗一带重创敌军,取得遵义战役的胜利。谱写了中国现代革命战争史上光辉的篇章,红花岗区由此成为革命转折之地、好运之城。

红花岗是历史文化名城遵义的中心城区。春秋战国时期属鳖国,附属于夜郎。秦汉属鳖县,唐贞观13年(639)改名播州。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改土归流”,置“遵义军民府”,后改名“遵义府”。1914年,民国政府恢复遵义县名。1949年设市。1997年撤市设区,原县级遵义市以山名为区名,改为红花岗区。

红花岗区拥有遵义会议会址为主的长征文化纪念体系,是著名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坐落于凤凰山麓小龙山上的遵义烈士陵园,和城内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旧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旧址、红军街以及等人在遵义期间的住所等18处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革命遗址连为一体,构成了遵义历史文化的精髓,使其成为旅游观光者青睐的乐土。

距离遵义会议会址不远处,湘江河逶迤而过。《遵义府志》载:湘江,在城东,亦曰穆家川。源出龙岩山麓……经回五百里入乌江。历史的湘江只是茶余饭后的闲谈,而今的湘江却是红花岗人相依相伴的亲密朋友。人们常把遵义的湘江与湖南的湘江联系在一起,说湖南的湘江养育了,遵义的湘江托起了。于是乎,湘江便盛满了幸福吉祥之水,永远流淌着不老的传说。

遵义心得体会范文5

遵义这个著名的“红色之都”曾经是一方令人崇敬的“圣地”。如今,这片美丽的山水承载的不仅只是历史的重彩,而且浓郁的绿色也同样成为它的骄傲。

近年来,遵义悉心打造“绿色红都”和“红色绿都”两张城市名片成效显著。“让城市走进森林,让森林拥抱城市”已成为遵义城市森林建设的真实写照。

披上绿色盛装

遵义市副市长曾永涛告诉我们,既要发展,又要保护,这些年来,遵义一直把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如何把工业经济和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结合起来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心。

经过多年的发展,遵义这个有着厚重历史的红色之都不仅仅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上下足了功夫,而且让它焕发出了绿色的生机。

森林面积已达149.37万公顷 , 森林总蓄积量5598.15万立方米 , 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8.56%;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7.3%;城市建成区(包括下辖区市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5%,绿地率达到3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5平方米,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0.11平方米;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2.3%。

这样的一组数据也许更能直观地反映出近几年遵义在生态建设、城市绿化方面所作的努力。

据遵义市林业园林绿化局局长向守都介绍,遵义还积极开展了建筑物、屋顶、墙面、立交桥等立体绿化工作。初步形成了融山、水、林、园、城为一体 , 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

目前,遵义共有部级风景名胜区1个 ,部级自然保护区4个, 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15个以及16个森林公园( 其中部级森林公园6个 ,省级5个,县级5个) .

遵义城中有山,山中有绿,湘江、洛江穿城而过,具有得天独厚的山水森林城市特色,并且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堪称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

经过多年的发展,遵义先后获得了“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曾永涛介绍说,近年来,遵义依托城市化发展战略,坚持以大工程带动城市森林建设 , 先后实施了城乡绿化一体化试点工程、十万亩风景林建设工程、遵义植物园建设工程、市民广场、纪念广场、市政府广场、南岭公园、三阁公园、湘江河治理,每个县都建有一个以上森林公园,对城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进行保护,让水网融入林网,依水建林,以林涵水。相继出台了《遵义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遵义市城市绿化管理办法 》等地方规章和鼓励苗木花卉产业、扶持兴林富民、探索生态补偿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同时,还开展了城市树木认养活动,教育部门组织中小学生开展保护环境、护绿植绿活动,培育学生从小爱绿、护绿,增强美化环境意识。妇联、共青团组织开展“中华妇女林”、“青年林”、“世纪林”等建设活动,为加快城市森林建设 ,构建林城相拥的一流宜居生活环境起到了带动作用。

的确,无论是走在遵义的街道还是他们的住宅小区里,映入眼帘的都是郁郁的绿意,让人身心放松。

同行的负责人除了要给我这个北方人一一介绍植物的品种,还告诉我们:大绿量、高品位是美化小区的原则,小区绿化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草、花合理搭配,适当点缀花架、亭廊、休闲花坛、雕塑等园林建筑小品。他们的新建小区绿地率平均在37.33%以上,单位附属绿地面积279.3万平方米。

他还告诉我们,在遵义的居住小区的建设要求很严格。“要把好绿化配套比例和质量关,认真执行先规划设计、后建设施工,实行综合配套验收”。

规定也好、强制性的命令也罢,我们毫无疑问,但是对于是否能确保有效执行,我们有些许疑问。曾永涛告诉我们:“现在每搬迁一棵树,要经过局党组开会,要上报批准,不批准就不能动。而且搬迁后必须是移栽,不能砍掉。”。他告诉我们,遵义曾因为红花岗区的一个开发商搞开发砍树还被判了刑。

高位推动、执行有力、宣传到位……多年的积淀和发展似乎预示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似乎是一种必然。

创森步骤

在遵义采访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目前在遵义上上下下形成了这样的一种共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遵义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创造良好人居环境,弘扬城市绿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载体。对提升遵义城市品位和形象,打造旅游城市,带动城市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曾永涛告诉我们,遵义作为一个革命老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全国范围内的革命老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对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事实上,多年来在城市绿化方面的成绩和成功的经验不仅仅给遵义的创森之路做好了铺垫,也让遵义的绿色梦想渐行渐近。

近年来,遵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专题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认真分解落实各项工作。2007年3月,国家林业局公布新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后 , 又认真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标准,落实各项工作。

“去年7月份,遵义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卫生城市’之后,我们就在思考下一步的创建工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想法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曾永涛说,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是和生态环保、生活质量、人居环境、城市面貌、文明水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决定之前做过了一些调研,市民非常高兴,都认为这个事是一个民心工程。如果只有政府一相情愿地来做,不发动群众,不形成部门、老百姓的共识是做不好的。”

适逢周末,在市区部级森林公园凤凰山上,我们看到了一些来锻炼、休闲的居民。一位刚从山上晨练下来的老大爷说;“我们遵义越来越美了,坐在家里就能听见鸟声,抬头就能看见绿树,环境好了,人的身体和心情都会跟着好起来。”

曾永涛坦言,遵义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一方面是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意义认识更为深刻,一方面也是对其他城市森林城市创建的活动进行了一些了解、学习和考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路。

“8月22日,我们去贵阳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进行了调研考察工作,为筹办遵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基础。”向守都说,“跟贵阳联系的比较多,因为贵阳是贵州省第一个国家森林城市,有好多宝贵的经验值得借鉴。”

在采访中,遵义市的领导都多次谈到在创森过程中要突出自己的特点和特色。对此,他们认为遵义的创森重点在于除了硬件软件要做到位,要完善,更要形成非常好的氛围和强烈的意识。

思路确定了,创森的工作也就紧锣密鼓地展开。

9月18日,市人民政府在1号会议室召开第11次常务会暨第10次市长办公会,研究《遵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各县、区(市)分管县、区(市)长和有关单位参加,并通过了创建方案。

更上一层楼

据了解,在通过了创建方案后,遵义随即就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时成立了专门的创森办公室,协调和指导全市的创森工作。

“目标、分解、任务这些工作我们都安排了。”曾永涛说,“在这个过程中,对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和指标分解的任务来看,遵义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通过和贵阳市交流,我们感觉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有些指标已经达到了国家森林城市的要求。”

他也坦言,目前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有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有的还需要巩固提高、上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把工作方案制订好,力争通过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努力来把它完善好,来迎接国家森林城市评选团的检查验收。

从目前创森的进度来看,以遵义市创建办、林业园林绿化局牵头的,领导小组下属的办公室业务上都有很多,分下来就是城管、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和各县、区、市都按照自己所承担的任务职责正在有序地向前推进着。

据向守都介绍,遵义会把举办花园小区的评选延续下去,让市民、机关、学校等都参与进来,这样才能达到对市民的引导作用。“搞这些活动让大家知道这是好事,不是什么做面子的,做来好看的。”

在曾永涛看来,通过创森的一系列工作,来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职工、市民爱绿、护绿,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环境,以达到这个目的,强化这个意识。这个是手段,不是目的,通过这个手段,引导全社会形成这样一种强烈的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改善生态的意识,达到保护我们的家园,把我们的环境进一步保护下去的目的。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除了政府推动、高效执行、大力宣传以外,最重要的莫过于资金投入。

实际上,遵义市每年仅在园林绿化、林业方面的投入就是几千万,加上中央和省里的补贴,已经过亿。对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投入,曾永涛告诉我们,遵义已经有一个初步的预算,但是不是一次性的,毕竟生态建设是个长期的行为,遵义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的资金,他说,“我们在创建过程中肯定是要花大笔资金的。直接的工作经费,完善基础设施、栽树、修路,这是一个长期的行为,今年可能是一千万,明年可能就是两千万。”

在遵义采访期间,无论是市长还是市民,都对自己的城市创办国家森林城市充满着信心,支持这信心的是遵义近年来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上所作的努力。

“遵义是革命老区,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另外作为西部地区生态保护得好、环境保护得好的,又是发展比较快的城市,遵义在这方面也是做得不错的。”曾永涛表示。

遵义心得体会范文6

【关键词】遵义;红色文化品牌;营销战略

理论上来讲,任何红色文化品牌,其物质要素都离不开红色遗址、红色文艺和红色产品。因而,研究红色文化品牌的营销战略,就必须对应地从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而提出红色文化品牌营销战略的“三重手段”:一是丰富遗址文化;二是繁荣红色文艺;三是开发红色产品。而遵义红色文化品牌无疑又融入了遵义地方特色,是本土化的红色文化品牌,因此,围绕以遵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品牌的营销战略就必须以地方特色而展开。

一、丰富遗址文化

遗址文化是红色文化品牌中的构成要素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一个红色文化品牌的营销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拥有丰富的遗址文化上。而丰富的遗址文化,既有遗址本身的历史厚重,亦有后天的精心打造。遵义红色文化品牌中最有历史厚重的遗址文化就是遵义会议会址。众所周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议,它在中国革命最为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下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转败为胜,大大加快了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遵义会议会址是非常珍贵的红色遗址文化资源,以遵义为中心的红军遗址已被列入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遵义会议纪念馆等11 处景点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这种优越的遗址文化地位为遵义红色文化品牌的成功营销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自国家《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来,遵义市在丰富遗址文化方面开展了二项实质性的工程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重点红色旅游产品建设。遵义市制定了《重点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方案》,筛选编制重点项目13个,项目资金20多亿元。2004年以来,在国家和省的帮助下,累计投入资金6亿多元(国家投入1.5亿元,地方投入5亿多元),先后建设完善遵义会议会址系列纪念点、红军山烈士陵园、红军街、娄山关、四渡赤水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园、苟坝会议会址、茶山关、刀靶水、红九军团司令部旧址、乌江渡、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青杠坡战斗遗址、女红军纪念馆、红色土城古镇、黄陂洞战斗遗址等20多个,形成系列红色旅游重点旅游区(点)。二是加快推进红色旅游景区标准化建设。目前,遵义市已有国家A级红色旅游景区4个。其中4A级1个,3A级2个,2A级1个,正在申报创建的有4个。其中,遵义会议会址申报5A,四渡赤水纪念馆申报4A,四渡赤水纪念园和余庆大乌江景区申报3A。

在丰富遗遗址文化的具体手段上,一是要改变遗址文化静态的展示方法和单一的旅游模式,采用体验型旅游模式。现在,由于各红色文化品牌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各红色革命旅游圣地之间的游客资源争夺也日益白热化,导致游客在选择旅游地时就有了选择余地,他们的品味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多,很多游客都有一种想融入红色旅游之中,亲自参与体验的心理,希望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基于此,遵义的红色遗址文化也应采用体验型旅游模式,以迎合游客的这种心理诉求。以遵义红军街为例,可融入黔北地区的独特风土人情,可让游客实现角色扮演:比如扮演红军、茶馆老板、打铁匠、小老百姓、小商贩等,从而使他们再现在老城工作、战斗、生活、劳动的场景;通过吃红军餐,穿红军装、购买一些黔北名族服装等风俗特产,来体验20世纪30年代的黔北日常生活;甚至还可以鼓励民间资本在娄山关附近山地开设马场,让游客穿上租用的红军服装,携带租用的红军装备,体验当年“马蹄声碎,喇叭声咽”的虚拟战场氛围,并将之拍照摄像作为旅游纪念。二是要融入现代元素,采用高科技的多媒体展示方法。采用高科技的声、光、电的现代展示技术,目的是为了让游客引起视觉重视,使当年岁月的真实情景再现在他们的脑海里,达到久久挥之不去的旅游印象。“遵义红色旅游产品在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体验经济中旅游者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引进形式多变、内容新颖的体验元素,对景区产品和旅游线路进行体验性设计。”这就需要采用必要的图文说明和文物陈列加上多媒体的声、光、电结合,甚至是全景化的现代技术,制造虚拟实境,提供给游客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使游客到更感性的立体认识。

二、繁荣红色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