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乐为题的作文范例6篇

以快乐为题的作文

以快乐为题的作文范文1

根据下面的题目,按要求作文。

题目:享受快乐

要求:(1)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作文导写】

近几年来,中考作文的总体特点是:从审题来看,不设置审题障碍,题目简单易懂;从内容来看,关注学生个人的自我发展,关注成长中的感悟体会,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品德的修养及心理健康,树立乐观、勇敢、自信、开朗的性格;从文体形式来看,大多转向于命题作文。娄底市今年作文《享受快乐》很好地符合了中考作文的命题特点及趋势,对以后中考的备考方法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值得琢磨。

作文“享受快乐”是一个词组,因此,在审题时,我们一定要仔细审清楚题目,挖掘出隐含的内容,把文章补充成为完整的意思,清楚地把握命题者的意图及文章的主题。“享受快乐”前面省略了主语,即:谁享受快乐?首先要理清楚主语是谁的问题,确定好写作的对象,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但是,动物的感悟要通过人表述出来。其次,“快乐”前面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制性语言来缩小写作的范围,如:可以变为“享受打球的快乐”“享受自由的快乐”“享受母爱的快乐”等等。就是说,把“快乐”这种宽泛的心理体会变为具体的、有根有据的事件,审好题,确定好写作的方向。把题目转化为明确的意思。例如:(我)享受(劳动的)快乐;(小鸟)享受(自由的)快乐。这样,题目的意思就浅显明白了,能很好地把握主题了。

从立意来说,本题的思路比较宽广自由,可以写作的内容很多。例如:从对文学的热爱角度,享受文学带来的快乐来立意。可以选择阅读某本书或者诗词歌赋的事例,突出带来的心灵滋润,找到一种心灵的,启示通过阅读可以提高个人的品味与素养;从赞美劳动,热爱劳动的角度来立意。可以选择某一件或者二件事件,感悟到劳动虽然累,但是能够锻炼意志,提高体格,从劳动中享受到别样的快乐。从人生中感悟成功,幸福的角度来立意。可以选择某一件成功的事件,写从失败到努力到成功的曲折过程,感悟到成功之路的艰辛,艰辛中蕴含的快乐,告诉我们要不畏惧困难,克服困难,积极进取,才能成功;从爱护动物的角度来立意。主语为动物,如:写小鸟获得自由的快乐,通过一只小鸟被关在笼中的忧郁,失去灵性,然后,放飞它,回到自由的天空中是多么的神气可爱。告诉人们要保护动物,动物与人一样需要自由。可见,本题的思路是十分宽广的,关键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熟悉的思路,有事可写的思路。从体裁来说,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记叙文的思路容易一些,可写的材料多一些。另外要特别强调,本题在写作时一定要突出“享受快乐”时的感悟,记叙与抒情要紧密联合起来,不能只有记叙而缺少抒情,这样的话是没有把握好题目的。

【佳作亮相】

享・受・快・乐

考生

曾想做一个浪迹天涯的诗人,持一卷书,倚一窗幽竹,看遍悠然古道,踏破默默红尘,去寻找一抹诗意的笑。我翻开灿若银河的唐诗宋词,从中,我找到了一种透过指尖,抵达心底的温暖。我惬意地享受书本带给我的不可名状的快乐。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三月的江南总是笼罩在烟雨迷蒙中,清晨的花叶上,都还带着露珠,惬意昂扬的秋千载着此起彼伏的笑声,那不是少女时代的易安吗?那灵动的水眸,羞红的双腮,银铃般的笑声,谁又相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切切”出自她的手笔?大概是足不出户多日了吧,隐隐约约中,我仿佛感觉到她笑盈盈地为我递来一把藏青的纸伞,那经无数佳人摩挲过的伞柄发出淡淡的馨香。让我不觉有了一种丁香般惆怅,雨丝斜织下来,用舌尖一舔,好甜,似江南如水的女子,一瞬间,天地静止,只剩下雨水洗去我蒙尘的心。船橹轻轻地搅动着湖水,也搅动了千年古镇的气息,一丝莫名的快乐随着一圈一圈荡漾开的涟漪涌上我的心田。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剑眉入鬓,目入朗星,携一尺青锋,踏数朵流云,他的笑颜令青山叹息,他的个性令青史汗颜。哦,是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太白吗?他最后的梦想寄情于山水,做一个流浪的诗人。从李白那感到的,永远是那豪放不驯的傲气。风吹千年不息,李白的诗穿越千年依然有那么强悍的震撼力!在失意时品读李诗,字里行间仿佛散发出千百前的酒香和正气。我闭上眼,青梅就着酒香在我的心底荡漾开来,悲伤一扫而光,一股豪放快乐在心底漫开……

快乐是直上青云的一行白鹭;快乐是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快乐是鹦鹉洲头随风拂动的萋萋芳草;快乐是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点点落红……在书的海洋里,我享受着诗意的快乐,其实,一生有书,快乐无处不在。

以快乐为题的作文范文2

一、提倡快乐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事业发展的需要。

提倡快乐工作是培育企业亲和力、构建和谐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措施。它的目的是引导员工在工作中调整心态,寻找乐趣,用快乐方式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用快乐方式建立上下级、同事之间亲善、友好的关系。用快乐方式去解决矛盾、处理问题,共同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最终使员工时刻以愉悦的心情、乐观的态度、饱满的精神、积极的行动对待工作,在工作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创造价值。快乐工作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基础是营造和谐的环境,关键是保持良好的心态,目的是实现优异的工作效益。它有助于培养员工快乐的工作观念和爱岗敬业的价值理念,增强员工的事业心、责任感,激发员工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有助于培养员工的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增强团队精神,打造乐观向上无私奉献的员工队伍,推动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有助于培育员工自尊自信、乐观豁达、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营造出尊重员工、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最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密切干群关系,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营造文明健康、团结友爱、心齐人和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增强企业的亲和力、凝聚力,推进企业快速发展。

二、提倡快乐工作是加强思想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提倡快乐工作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研究员工的心理状态和不快乐的因素,找出疏导的有效方法。首先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深入的思想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把工作当成追求的事业,把岗位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把企业发展当成个人的职责任务,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其次是各级领导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了解员工生活、工作、家庭和社会活动情况,掌握存在的焦点、重点、难点问题,注意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尤其要做好有挫折、有失败、有意见、有怨气员工的工作,研究和发现产生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削除症结,化解矛盾,使员工顺心顺意干工作。第三是引导员工自我调节心态,寻找乐趣,消除烦恼,乐观对待事业和人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做到苦中有乐,在快乐中收获成功。提倡快乐工作,不是轻闲、自在、无拘无束,没有作为的快乐。而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遵守职业道德为前题的快乐。做到遵纪守法,恪尽职守,快乐工作,完成任务。

三、提倡快乐工作是打造文明企业,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需要。

提倡快乐工作要加强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重点从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增加员工工资收入,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入手,为员工营造文明健康、和谐优美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要缩小干群工资差距,增加一线员工收入,纠正分配不公问题。要认真解决工作环境差、文化活动少、福利待遇低、各种处罚多、加班不加薪等问题。为员工办实事,办好事,使他们没有怨气,鼓足士气工作。要加大投入改善工作环境,保证员工健康舒适的工作。要积极开展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合理安排节假日休息,条件允许的组织旅游活动。领导对员工要多鼓励少罚款,多帮助少指责,多爱护少冷落,多尊重少岐视,多交流少摆架子。要靠品德树立形象,靠实干带动员工,靠感情激励员工,靠能力管理员工。杜绝用暴力和压制态度对待员工,要会做群众工作,换位思考,用心体会,真心实意与员工交朋友,建感情,互相体贴、体谅。让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营造安全文明、心情舒畅、充满关爱、和谐顺心的工作环境。把单位办成员工的“快乐之家”。

四、提倡快乐工作是坚持公平正义,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需要。

以快乐为题的作文范文3

那么,面对“同域近义”的命题,考生应该掌握哪些应对策略和方法呢?

一、析出同中之异,理清题向之变。

命题虽然“同域近义”,但命题者的命题理念的内涵与指向往往不尽相同。相同用词之中有何异点?看似雷同的题向有何变化?这些都需要仔细考虑。

(一)找准热点词的“接点”

“同域近义”命题中的热点词往往连接着时、空、人、事,大、小、多、寡,内、外、主、次等等,一个命题一般只有一个主要连接点,找准了它,审题才可能准确入轨。例如《聊一聊快乐的往事》一文,“乐”的连接点就是“往”,“往”属于时间连接,哪怕是幼儿园的“乐事”都可“聊”,但是你如果“聊”中考前夜之“乐事”那就偏了。而《欢乐一家亲》中,“乐”的连接点就是“家”,“家”属于空间连接点,将“家”理解为家庭固然可以,但容易写得“你有我有大家有”,实际上可以将“家”的外延拓展,理解为“集体”,甚至“国家”,将个体融于群体之中,文章内容就可能更加丰富多彩。如果弃“家”字于不顾,把考前背好的“自得其乐”之文一抄,那就不行了。

(二)辨析近义词的“微殊”

遇到此类命题,运用辨析近义词的方法作一番细究,很有必要。例如作文《收获快乐》与《享受快乐》,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就在动词“收获”与“享受”的区别,考生必须琢磨一番:自己“收获”了“快乐”当然是一种“享受”,但那“快乐”并不一定是自己“收获”的;而“快乐”的“收获”必定历经努力,所以文章应以记叙此种过程为主;而写《享受快乐》则应重在写内心之愉悦,展示快乐对自身心理的调适和优化作用。

(三)重视虚义语的“特义”

由连词、副词等虚词组成的虚义语容易被考生忽略,例如作文《点点滴滴都是爱》中的“都是”就是一虚义语,副词“都”暗中照应“点点滴滴”,其“特义”是:所写之“爱”并非大场面,而是滴水见爱意的“小动作”,数量至少两个,所以叙事散文是较好的文体选择。再比如作文《爱最美》中的副词“最”、《因为有爱》中的连词“因为”、《被爱的感觉》中的介词“被”,都应该审出其“特义”。有的考生重实词而轻虚词,审题时置虚义语于不顾,结果当然写成“虽有爱意却无题意”。

二、利用“同中之异”,亮出立意之新。

对考生而言,“同域近义”命题既有难免混淆、易受迷惑的负面影响,但也提供了在“异”字上做文章的好机会。

(一)补题化大为小,凸显“同中之异”

在考题《最美的___________》中,有的考生补入“回忆”“花朵”“心地”,所补词语范围很大,容易雷同。有位考生在比较含“美”字的“同域近义”命题后抓准副词“最”,机智地补上“一次冲刺”,记叙校运动会上小李同学1500米比赛中跌倒后坚持跑完全程并冲刺的故事,补题化大为小,能一下子引起读者兴趣,文章以“最美不仅在名次更在精神”点题,充满新意,胜人一筹。

(二)善于“多向应变”,接通“同中之异”

如《当小鸟飞进教室》一文,文章大体内容是:数学自习课上,“我”做数学难题不得其解,烦恼郁闷,无法排遣,此时一只小鸟误闯教室,一番热闹之后,小精灵凭着自信沉着飞出半开的窗户,“我”被感动,受到启迪,谢绝好友“帮忙”,终于做出难题,于是“我”的快乐心曲与窗外小鸟齐鸣。根据这一素材,就可以运用“一‘材’多向,随‘题’应变,二次立意”策略。

(三)注重定向行文,强化“同中之异”

写作时必须在遣词造句、辞格运用等手段上注重定向行文,让文章体现的“同中之异”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方法是:

1. “题记”定向。请欣赏一考生《因为有爱》的“题记”:“世界,因为爱,而多了感动;世界,因为感动,而多了感恩;谁能说没有被爱过,没有被感动过?那感恩,这束美丽的火花,也会在你的心中悄然燃起……”作者用“世界,因为爱”一句领出连锁因果关系,思路瞬间被打开。

2. 首尾定向。《生活因爱而精彩》属于典型的“同域近义”命题,考生容易进入“只要写到爱就行”的误区。一位考生写此题时设计了这样的开头:“黑的夜晚因璀璨的繁星而精彩,光秃秃的大山因翠绿的树林而精彩,凄凉的沙漠因甘甜的雨水而精彩,棕色的大树因嫩绿的树叶而精彩,那么生活因什么而精彩呢?”小作者运用排比、设问辞格,一开始就告诉读者:我不是写“点点滴滴都是爱”“爱与时间同行”,而是要揭示“爱”与“生活精彩”之间的因果关系,写的是“定向之文”。此文的结尾与开篇紧密呼应,再次定向:“……有人说生活因有花不尽的钱而精彩,还有人说生活因至高无上的权力而精彩……我要大声地说——生活因爱而精彩!”首问尾答,对比见意,产生了很强的定向感。

以快乐为题的作文范文4

1、情绪之乐

愉悦的积极情绪可以极大地激发人的潜能,对于学习无疑能产生深度影响。那么,如何营造师生灵犀相通乃至心醉神迷的双向的愉悦情绪呢?

首先,教师是这种愉悦情绪的创设者、主导者。教师得先有“快乐课堂”的营造意识。教师务必摆正心态,正视自己的职业价值,才是“快乐课堂”的肇始。

其次,教师应善于调节自己情绪,即使遇到生活中的诸多失意也能从容应对,始终将笑容永驻于三尺讲台。

此外,教师还需高尚的师德。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多元化选择,这无疑强化师生双方凝聚力,为快乐课堂注入新的动力。所以,增强教师人格魅力,是快乐的不尽源泉。

这是一种建立在愉悦情绪上的互动的默契:你快乐,所以我快乐。只有有了充分的准备,快乐才会随时如期而至,我们才能将学生引领入课堂教学的一浪高过一浪的快乐高潮中。

2、预设之乐

快乐课堂,意味着这是一种“蓄谋的快乐”。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点与动态价值取向,有的放矢地进行快乐的再创造设计。快乐不会随时从天而降,而这全需靠教师积极调动与匠心经营。

首先,确定兴奋点。兴奋点即“快乐课堂”可能利用的快乐元素。在教《孔乙己》时,我摒弃了通常的教学方法,而是寓庄于谐地反问“孔乙己的那件长衫后来哪去了”,这让学生很是意外,于是开始八卦。或笑曰被孔乙己换酒喝了或称秋天天凉当然不穿长衫。可是,我严肃提出问题:假如,孔乙己的腿没断,这件长衫会脱下吗?学生开始沉思,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很深刻,一下子来了讨论的兴趣。

其次,调动空白点。在教《故乡》时,我曾经设计了问题:碗碟究竟是闰土还是杨二嫂埋的呢?学生很兴奋。其实,这个问题结论根本不重要,或者说无解,因为这是文章的空白点――作者交代的并不充分。但是,作为教者,我们设计问题仅为激发学生逻辑思考,无论是说谁埋的,只要有理有据,自圆其说,教学设计就有了意义。同时,学生就觉得语文课真有趣乐学。

最后,巧妙结合知识要点。课堂快乐不能为快乐而快乐。快乐课堂并非是为了一味追求搞笑的笑声,教师的幽默感应是恰当适度的,课堂笑声每一声背后都应承载着正面的意义,即将教学重点难点作出最轻松的传达,让学生豁然开朗。在快乐中学习才是“快乐课堂”的原本真义。

3、激趣之乐

兴趣是乐趣的起点,而兴趣也必将转化为乐趣。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常常从设疑激趣开始。在教授《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设计一个问题:皇帝究竟是给谁骗的呢?这一问,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起初呆若木鸡继而七嘴八舌展开课堂辩论。学生在你来我往的激辩中既收获了知识,又收获了笑声。

有时,学生的兴趣来自教师那鲜活生动的语言。一句幽默,两处修辞,或者是妙用课文语言、化用广告词,甚至还可以巧借段子。

当然,最妙不过是巧设悬疑。在教授《给我的孩子们》时,我先向学生介绍《丰子恺画画不要脸》,不信请看教材插图,然后解释道,这句话是一语双关,意即只勾勒轮廓,不细画面孔,不求形似,只求神似。而这句话不过是明贬实褒而已。学生先是顿生惊愕,继而会意而笑。

4、探究之乐

探究之乐本质上是思维的的乐趣。而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合作,则明确了探究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追求课堂探究之乐,首先应创设温馨和谐的教学情境。构建民主型的平等对话是合作探究学习的核心。惟其如此,思维才能呈现多元化,探究也才产生真正的意义而不至于流于形式。

探究的重心则应侧重于学生思辩思维的提高。探究的本质是产生理性之美。学生在理性思辨中逐渐感受到这种理性之美带来的思维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理性思考的热情。在教《窗》一文中,曾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如果不交代“靠窗的病人病得很重”这句话,后文有多少情节会出现矛盾?学生顿生兴趣,探寻蛛丝马迹,得出了多条结论,然后逐条辨理,既明白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也同时理解了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

此外,探究还应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效。这会使学生陷入对下一次的合作与探究的期待无限循环之中。

以快乐为题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 快乐阅读 高校图书馆 大学生

1. 概述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是高校师生。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80后乃至90后独生子女的开始入学,他们对社会事件和挫折的承受力更加脆弱,因而需要必要的引导。为了避免或减少在当代大学生中出现许多不该出现的问题,经过笔者本人多年来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体会、经验和研究,提出在高校图书馆开辟“快乐阅读空间”,可以使大学生通过快乐阅读,一方面克服自身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他们成长成才,帮助他们度过愉快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其实,通过阅读方式克服大学生自身的心理问题,很早就有人关注,许多学者提出了进行“阅读治疗”。结合自己在图书馆多年的工作经验,本人认为“阅读治疗”并不全面,因为我们不能等有病了才去“治疗”,而大学生的心理疾病的出现都有一个过程,快乐阅读不仅关注生理、心理问题的克服,更注重大学生思想的培养和引导,因此对于问题的出现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提高他们自身的免疫力。

本文共分五部分,第二部分对快乐阅读进行了定义,并介绍了它和其他相关机构的区别;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对进行快乐阅读的必要性、优越性以及进行快乐阅读的方式进行了详细阐述;第五部分是总结。

2. 快乐阅读的界定

阅读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暂时消除个人与周围世界的联系,是自我心理调适的良药。读者在作者设定的各种情景中体验,使人得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提高自己的修养与品味。热爱阅读,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需求,人的生命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读书是对人的精神生命能量的补充,是休闲娱乐需求,知识需求,信息需求。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给快乐阅读一个恰当的定义呢?快乐阅读,即利用图书馆资源,在外界引导和自主驱动两种方式下获取一些能克服自身问题、满足自己精神需求、改善自己精神面貌的信息和知识,从而使大学生克服自身问题达到自愈,达到一种轻松愉悦的心情,同时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建立自信心,热爱生活,热爱社会,热爱生命。

这里需要明确的几个问题是:

(1)快乐阅读空间是高校图书馆的一部分。只有高校图书馆有这样的条件和专门的服务对象。建议各个图书馆都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高校图书馆可以开辟专门的快乐阅读空间,把有关大学生成长成才相关的图书资料集中在一个专门的区域,并进行合理的设置,引导大学生方便快乐地阅读。

(2)快乐阅读空间不同于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室是对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咨询治疗的地方。而快乐阅读强调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克服自身问题,达到一种自愈。另一方面,即使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快乐阅读预防各种问题的发生,同时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实现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3)快乐阅读空间不同于一般的阅览室。相对于阅览室内各种专业的书籍,快乐阅读空间更多是关注大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才的文献和资料,它们之间的功能不同。

3. 高校图书馆开展快乐阅读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3.1 必要性。图书的精神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读者需求变化的集中反映,是整个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史,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情感经历和心理历程都会在书中找到影子,快乐阅读并非读者只 是对文字符号的简单理解过程,能够影响读者理解生活的意义,从而支撑人们的精神,消除消极情绪,创造愉悦的心境。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的后期,成人的初期,面临着求学、求职、求偶三大人生课题,同时自我的认同、学业的成败、职业生活的规划、社会交往的拓展等都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

此时正为新生报到之际,笔者在校园里观察,不少新生由一群人来送,其中包括父母爷爷奶奶甚至更多的亲戚。这些刚入学的天之骄子,在家人的簇拥下办完了各种入学手续,寝室里的所有生活用品都是家长整理好,与家长分别之际,家长再三嘱咐,有些家长干脆辞去了工作陪读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试想这些刚进校的大学生,人际能力相对较弱,一时间很难在新同学之间找到知心朋友,如何缓解这种压抑感孤独感。当他们驻足于图书馆,看到醒目的快乐阅读室的牌子,相信他们的人生态度会在这里改变。

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比比皆是,大学生由少年向成年人过渡,生理、心理时时表现为矛盾的交织和冲突,当他们遨游网络空间时,随意可得的黄色信息挑逗他们刚刚萌动的性知识,高超的网络技术常常激发他们盲目的崇拜,而好胜的个性,猎奇的性冲动,虚荣的心理又促使他们想掌控网络,证明自我的价值,网络的虚拟性又往往会满足他们,修养尚未成熟的他们沉迷于网络犯罪的快感和刺激,从而可能走上歧路。

因此,高校图书馆非常有必要开展快乐阅读空间,因势利导通过快乐阅读中的生动内容,活泼的风格,正面引导,培养大学生的正义感,责任感,和上进心。有关研究表明,通过快乐阅读,使人变得思维敏捷,心胸宽广,对生活积极乐观,不仅增长了智慧,还为建立和谐校园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优越性。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优越的环境资源,高校图书馆的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开展快乐阅读提供了充足的资本,高校图书馆优雅舒适安静的环境为大学生进行快乐阅读营造了一种亲切感和安全感.高校图书馆开展快乐阅读,无需额外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而相对于大学生而言,它的经济性、及时性更容易为大学生所接受和喜欢。

4. 开展快乐阅读方式

快乐阅读是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开设的一种专门的阅读方式。它需要高校图书馆划出一个专门的空间来运行,还需要懂得心理学等知识的管理员来组织管理,还需要方便大学生的阅读,才能最终被大学生接受和喜欢。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快乐阅读空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创建优美舒适的阅读环境,营造一个宁静幽美,藏书结构独特,健康的绿色阅览室,绿色可以缓解人们的心理焦虑与压力。在窗户下和过道旁摆放一些雕像花卉盆景,快乐阅览室可以直接通往图书馆中心花园,花园中的有树荫,有青草,有假山、有金鱼池,有石桌,石凳等,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在校大学生都可以进入快乐阅览室,从而消除了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顾虑,他们在室内可以边听音乐边看书,在室外可以边欣赏美景边看书,使他们身心非常放松,阅读的同时又可以通过自然环境进行调解,缓解心中的焦虑、恐惧、焦躁等不良情绪。

(2)图书资料要精心选择。高校图书馆所设立的这一藏书结构独特的快乐阅读室,除了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要做好里有关专题文章的推荐工作。我们注意到,神话故事除了神奇之外,还蕴涵着人类共同的欲望和期望,在快乐阅读中,运用神话有利于提升当事人的想象,在故事中发现自己的观念。我们还注意到,语言故事以动、植物和人所发生的事件,隐含伦理、道德、处事为人的道理,含有浓厚的劝说、启示和说教的的特性。快乐阅读能使人思维敏捷,情绪乐观,精神焕发,朝气蓬勃,从而达到精神愉悦,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充满了爱。

(3)成立快乐阅读小组,小组成员是由高素质的专职阅览室咨询馆员,专门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教师,爱好读书的学生志愿者组成,这支队伍经常和大学生交流沟通及时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大学生的阅读偏好,根据他们的阅读偏好推荐不同的图书期刊,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反馈给心理医生和心理老师,同时根据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又针对性的提供心理咨询书刊目录,专题文章,指导他们阅读。

(4)设置快乐阅读宣传窗,开展快乐阅读讲座。这种方式可以扩大快乐阅读度影响,使其被普遍大学生接受,当他们踏进快乐阅览室没有人会顾虑什么,即使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他们也不会感到不自然。开展快乐阅读讲座,不仅对快乐阅读有一全面的认识,而且就其听讲座本身而言,也是一次身心受熏陶的过程,从中得到启发,得到愉悦。

5. 结语

结合多年在图书馆工作的经验,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中的各种问题,本文提出了在高校图书馆开展快乐阅读的思想,并指出高校图书馆具有开展快乐阅读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成才非常有必要,随后对开展快乐阅读的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叙述。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开展快乐阅读的必要行、可行性以及可操作性的论述,值得高校图书馆深思、研究和实践。同时,本人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还将继续分析和实践,争取获得更多更直接有效的资料和各位同行分享。

参考文献

[1]王群、敬卿,阅读与人生. 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1.

以快乐为题的作文范文6

关键词:快乐经济学;幸福经济学;快乐思想;快乐计量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识码:A

相信人人都是向往幸福快乐的,然而每个人幸福快乐又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对于幸福快乐的追求和探索自古至今从未停止过,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全力发展经济的今天,快乐经济学逐步进入了我们的眼帘。以幸福快乐作为主题和方向来研究的经济学分支,主要有“福利经济学”、“幸福学”和“快乐经济学”。本文采用快乐经济学的说法。

一、快乐经济学简单描述

传统经济学为了计量的方便而以财富和收入作为幸福快乐的近似物。这种近似替代,使经济学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也使它受到了批评。而以幸福快乐作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经济学领域――快乐经济学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它在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综合运用了传统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数学、会计学等研究方法,构建了其研究体系,扩展了传统经济学中关于效用和福利的概念,强调了除财富以外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其他因素。无可厚非的是,快乐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不仅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挑战和延伸,而且是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和完善。

二、快乐经济学溯源

(一)快乐思想的历史溯源。快乐思想首先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公元前341至前270年)提出的。他指出,人一降生就是趋乐避苦的。这种与生俱来且持续存在的感受与要求,使追求快乐成为人类的本性。生命有限而欲求无限,人的欲望永远不会得到饱和的满足。他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和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伊壁鸠鲁的快乐思想在当时和以后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英国的约翰・洛克(1632~1704年)融合了霍布斯的利己主义和柏拉图的情感利他主义,强调自然赋予的人对于幸福快乐的欲望,认为其是一种先天的倾向或者实践原则。“我们称那易引起我们快乐的为善,称那易引起我们痛苦的为恶”。由于他融合了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所以认为人们应该理性地控制欲念。

英国的杰里米・边沁(1748~1832年)更是快乐思想的一个集大成者。“可以说边沁是第一个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为最高原则和最终目的的人生哲学家;也是第一个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基础,坚持‘幸福’的数量意义,‘大’的数学意义,而展开自己体系的伦理思想家;并且还是第一个试图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原则运用到政治、立法、行政、司法等各个实际领域之中去的改革家。”边沁认为,追求快乐不仅仅要有道德准则,而且还应有数量指标,以计量苦乐,并且提出了测量幸福快乐的七个指标,它们分别是:强度;持久性;确实性;远近性;因缘性;纯洁度;广延性。这是边沁的快乐理论的特殊贡献。他较为系统地阐述、集成并发展、完善了快乐主义思想体系,把快乐主义理论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并对当时西欧社会的功利主义思潮的蔓延产生了重要影响。贝克尔肯定了边沁快乐主义思想对人类行为分析的重要意义。

同样也是英国人的约翰・穆勒(1806~1873年)在其《功利主义》一书中对“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原则进行了拓展和完善。其认为美德也是争取快乐的手段,快乐是人类的最终目的。他更强调从社会分工与协作的相互需要中来论证个人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经济利益与道德情操的辩证统一性。

(二)传统经济学中的快乐思想。经济学一个最基本的基本假设即理性经纪人假设,就包含着快乐思想。在经济学中,快乐主义思想实际上也是贯穿始终的。斯密首先认定追求幸福的利己主义本性是人类所有行为的出发点,使快乐主义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心照不宣”的前提。他最初的《道德情操论》,对于情感快乐进行了大量研究。穆勒把人的利己主义应用在古典经济研究,创立了早期的效用主义经济学说。是经济学由“客观分析转向主观心理分析,把经济学变为‘痛苦和快乐的微积分’”。而到了19世纪七十年代,杰文斯和门格尔建立起了边际效用理论,传统经济学发生了发展历程中重要的边际革命。认为劳动的身心所承受的痛苦为负效用,劳动的收益即得到的快乐为正效用。并且在边沁的快乐的可计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拥有数量概念的快乐、痛苦、劳动、效用、价值、财富、货币和资本等。而均衡的劳动时间则由劳动的边际收益(正效用)等于边际成本(负效用)来决定。而边际效用理论组出现后就影响着传统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初期,作为经济学分支出现的福利经济学开始涌现,其关于经济发展即为了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原则和帕累托最优等的提出,明显具有快乐主义“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快乐”的思想。“最终而言,福祉或者快乐才是人们的终极目的。”这些都表明,快乐思想实际上在传统经济学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贯穿始终。

三、快乐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历了边沁等人关于快乐思想的发展,福利经济学作为一个经济学的分支被提出,其最早出现于英国。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庇古认为,福利就是人们对于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应,而福利中,社会福利是包含着经济福利的,社会福利中能够用货币衡量的那部分是经济福利,并且经济福利体现在商品对消费者的效用大小上,据此建立了边际效用基数论。

而以卡尔多、希克斯等人为代表提出福利标准或补偿原则的问题并进行了大量讨论。他们主张把福利经济学建立在边际效用序数论的基础之上;并且把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作为福利经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这种建立在帕累托理论基础上的福利经济学,被称作新福利经济学。主张效用序数论,认为边际效用不能衡量,个人间效用也是无法比较的,不能用基数表示效用的大小,只能用序数表示效用水平的高低,并且反对旧福利经济学将高收入阶层的货币收入转移一部分给穷人去的命题。

美国的查德・伊斯特林是最早对快乐经济学理论进行研究的当代经济学家。他在《经济增长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快乐》中,提出了伊斯特林悖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快乐增加,并且认为应当思考个人与他人间收入比较的效用。

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印度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作为一位始终关注并肯定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学术领袖对于幸福问题的讨论最具有代表性,他通过引入创新性概念即功能和潜能,成功地把对物质方面和个人所取得的结果方面的考察与对权利和自由方面的考察结合在一起。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讲,森一直试图在他的分析框架中更多地加入伦理视角和哲学视角,对原有的新古典范式和福利经济学命题都有中肯的批判。200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的丹尼尔・卡尼曼,其最大的贡献是“把心理学成果与经济学研究有效结合,从而解释了人类在不确定条件下如何作出判断。”并且他认为,快乐是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和行为动机的真正本质。“这是工业化革命后经济学的第二次现代化,旨在实现经济学后现代转型。”

美国华裔奚恺元始终致力于研究最大化人们的幸福,他是第一个将幸福学和幸福指数概念引入中国的美国研究学者。他认为更多的财富并不一定带来更多的幸福,在其《从经济学到幸福学》中分别从适应性理论、可评价性理论和社会性比较以及时间模式三个方面证实“财富≠幸福”,他同时提出幸福的最大化是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并且把这种理论称之为“幸福学”。

澳大利亚华裔黄有光所提出的“快乐是人类经济行为的终极目标”的思想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他认为幸福快乐是人生的最终目标,而且是唯一有理性的最终目标。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积极主张扩大公共开支以增进公平,改善宏观制度,进而增强人们的幸福感。黄有光与他人合作的论文证明阿罗的不可能定理在个人偏好不变的情形下也还成立,并指出人际效用比较的必要性。这种比较并非是值判断,而在于认识到人们有限感受性下,以客观的方法进行比较,这又能支持一个边沁式的社会福利函数。

国内陈惠雄的《快乐原则》(2003年)中以趋乐避苦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认为“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本身”,“无论是利己还是利他行为,皆是为了人们自己的快乐”;并且把经济学划分为动力原理、运行原理、管理原理和发展原理四部分,完成了快乐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而且“归根结底只有人类自身的有限生命成本约束或者叫人力资源稀缺性约束这一条。”他还认为,快乐主要来源于对于需要的满足,而需要的满足又是依赖于对物质的消费,能够满足需要即满足快乐的物质即为财富。2006年他又从另一个角度对快乐经济学中的理论难点、发展向度与现实价值做了阐释。

四、快乐经济学中关于快乐的计量

随着心理学、生理学、脑科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快乐经济学中关于快乐的计量获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很多经济学家、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快乐计量理论和模型。主要有杰文斯的快乐/效用模型、尼尔・卡纳曼的日重现法、陈惠雄的快乐计量理论等。

(一)快乐―效用模型。效用是指商品等满足人的能力。效用与欲望、需求(快乐)一样是一种心理感觉。具体商品的效用的大小没有统一的标准,取决于消费者在消费这种商品时的感受。杰文斯提出了“快乐、痛苦、劳动、效用、价值、财富、货币和资本等等,都是包含着数量的概念,因而可以推想为可以测定”的观点。并认为,快乐与效用是成正相关关系,人类的一切行为其目的就是实现效用(快乐)的最大化。因此,可以通过对效用的测量来计量快乐的程度。

(二)尼尔・卡纳曼的日重现法。尼尔・卡纳曼在《描述日常生活体验的调查方法――日重现法》中提出了日重现法这样一种测度幸福值的方法。日重现法就是根据一定问题的框架,引导被测试者回忆、再现一天来有关幸福快乐的状态,并对这些状态评估的计量方法。日重现法结合“时间-预算”法和“体验取样”法,评估人们如何花费他们的时间、如何体验他们生活中的各种不同活动和安排。参加者利用为减少回忆偏差而设计的程序,系统地重现他们一天来的活动和体验,从而达到对快乐进行计量的目的。日重现法实质是统计上的现象学方法,是一种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于经济学中的方法。

(三)黄有光的快乐测量模型。黄有光在坚持快乐的可计量的基础上于提出了一个效用计量公式,来证明快乐的可测量和人际可比性,并以快乐积分计量的形式展开,即以“最小可感知的快乐”为计量单位进行快乐测量和人际比较。并根据这一计量模式,提出了数量测量方法和直截测量法两种快乐测量模型。

(四)陈惠雄的快乐计量理论。国内的陈惠雄提出了快乐的可测度性理论及其测度方法。他认为,快乐是人身机能的一种客观存在,而能满足快乐的物质或状态也是客观的。并设计了主客观相结合的快乐指数体系,提出了包含个性与健康、福利供给状况、分配公平性、家庭状况、职业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七个影响快乐的变量系统,并在其《快乐原则》一书中提出了社会调查法(快乐感知调查)、科学测定法(客观变量分析法)和寿命衡量法三种计量快乐的方法。

五、简单评述

快乐经济学历经时代的发展,为人们探求幸福和快乐从经济学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例如效用理论、帕累托最优理论等,无论是从经济学还是社会学角度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为政府制定政策和民众的生活产生了影响,但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

(一)快乐不可知论与快乐的计量。快乐、幸福、效用、偏好等这些事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的,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是十分困难的,这就难免会陷入快乐不可知论,从而对快乐经济学的整个体系产生撼动,与此同时,就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关于快乐可计量的难题,虽然各个学者和研究人员都为此做出了努力,但是到现在并没有出现像测量人类的基础生命现象血压等血压计一般的“快乐计”的出现,这也是快乐经济学迄今为止仍未解决好的难题之一。

(二)GDP增长与快乐增长。快乐作为经济学的分支,难免陷入传统经济学关注经济发展的漩涡中去,大部分不是与现当今关注GDP增长的经济学产生一致的注重GDP的增长结论就是与其刚好相悖。在过去50年里,美国的收入一直稳步攀升且人均GDP已经增至原来的3倍。然而,对在美国生活满意度的测量事实上是没有变化的,类似的情况在日本、欧洲和许多其他社会也都存在。经济增长与快乐增长的相关性不一致问题即伊斯特林悖论,这是快乐经济学发展至今的另一难题了。经济发展究竟是以幸福快乐为核心还是GDP为核心?经济增长而快乐未增长,那么经济的增长是否有意义?经济增长如何正相关于快乐增长?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快乐经济学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投入,需要做出补充和完善,从而为我们做出更多的贡献,以实现人类对于幸福和快乐的永恒追求。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吴道友,陈惠雄.中外快乐与效用研究典型模型述评.现代商贸工业,2008.10.

[2]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

[3]约翰・洛克.人类理解论.商务印书馆,1983.

[4]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5]陈惠雄.快乐原则――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6]颜鹏飞.西方经济学研究大纲.经济学动态,1996.9.

[7]杰文斯.政治经济学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8]黄有光.与阿玛迪亚・森有关的争论.经济学消息报,1999.5.28.

[9]尼古拉・阿克塞拉.经济政策原理:价值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67.

[10]王曙光.幸福的和不幸福的经济学[DB/OL].2006.

[11]丹尼尔・卡纳曼.经济学异化与复归之争“回到边沁”的真正本质[DB/OL].2006.

[12]奚凯元,张国华,张岩.从经济学到幸福学[J].上海管理科学,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