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例6篇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文1

[关键词]找准 切入点 课堂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0-058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语文教学中找准有效切入点,往往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点燃学生的思维之花。

一、巧抓题眼,有效切入――“窥一斑而见全豹”

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眼,是文章的中心体现,是建构全文的重要纽带,更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抓住了题眼,自然也就能明确重点,准确而迅速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主旨。

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笔者从题眼切入,抓住关键词“自豪”,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文中的‘我’是指谁?‘我’为什么会感到自豪?是什么原因促使‘我’感到自豪?”学生带着疑问深入阅读课文,体会小骆驼心情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感悟小骆驼的自豪之情。

又如,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时,笔者从标题入手,紧抓“奇妙”一词,贯穿整个课堂教学。首先提出统领全篇的问题:“国际互联网究竟‘奇妙’在哪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国际互联网的‘奇妙’?”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分析讨论,让学生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感悟、体会其奇妙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情感。再如,教授《美丽的南沙群岛》《特殊的葬礼》《滴水穿石的启示》《山谷中的谜底》等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题眼“美丽”“特殊”“启示”“谜底”等去思考梳理“它们在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这样学生自然就走进了思考、理解、分析、鉴赏、品味、体悟的习得过程中。

二、巧抓矛盾,有效切入――“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或前后内容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或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这些矛盾点和争议点,巧设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大胆生疑、质疑,自主合作探究,从而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通过记叙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达了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在学习时,有学生感到疑惑不解:“这么爱他的大黑骡子,他为什么还要去杀掉自己的大黑骡子?这不是割自己的肉吗?”于是,笔者及时抓住这一矛盾点,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大胆质疑,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啊,既然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命人杀了它呢?当他要杀大黑骡子时,的心情真的平静吗?同学们,你能说一说你的体会吗?”通过这一矛盾的揭示,学生深刻感悟到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领会到战士们对深切的爱戴之情,从而真正把握了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意蕴。

三、巧抓细节,有效切入――“一枝一叶总关情”

细节是文学创作中最小的组成单位,具有准确性、概括性、形象性、人文性以及情感性等特点。在许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中,一个不起眼的标点符号都可能是作者对语言文字的精心雕琢,人物中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深情的眼神或细微的动作都可能蕴藏着作者独特的思想情感和深刻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那些不被注意的细节,巧设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细细品味、反复推敲、探幽析微,领悟作者在文章中的思想情感,从而深化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本感悟、鉴赏及品味能力。

如苏教版语文三年上册《掌声》一文中有几处细节描写:“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轮到英子上台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笔者抓住“默默”“总是”“立刻”“低”等词语,引导学生思考:“她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作者为何会特别强调‘总是’?这样有何用意?轮到英子上台时,她为什么要立刻把头低了下去?你觉得当时英子在想些什么?”学生通过深入探究、分析很快就能明白,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一角”“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是因为她小时候生病落下了腿部残疾,怕被同学嘲笑,这深刻地揭示了英子胆怯、自卑的心理。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文2

展览分为“智慧城市”国际板块和“智慧北京”板块,围绕城市流动性,从设计改变城市、设计改变生活两个方面涉及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通过“城市规划、交通、通讯、社会、环境、安全”六大维度展示。

《剪影公告板》Ars Electronica

电子艺术中心未来实验室(奥)

中国有精妙的剪纸艺术,奥地利有神奇的剪影公告板——Shawgram。这个创意装置是2012奥地利Ars Electronica电子艺术节的人气作品。它就像一个快速照相台,观众只需站在展台前,对着感光板摆个随意好玩的Pose,仅需15秒就可打印出人像剪影便利贴。还可以贴在公共板,并在气泡便利贴上晒晒自己心情,留下对展览的观感以及对城市建设的意见。它不仅是新鲜有趣的交互装置,也是让大众发声的工具。什么才是你心中的智慧城市?你对北京的未来有何期待?我们每个人可以为更美好的城市生活做些什么?快来留下你的剪影和声音吧!

《微置建城#Position#》

项砚冬,汤一虎,张文韬

“微置建城”通过一个由所有CMoDA的微薄粉丝的头像构筑成的虚拟城市为平台进行展示,观众通过微博发言:#position#+内容,进行互动,之后会收到一条内容为观众头像在虚拟世界里的坐标值的回复,也就是“position”。随后,观众的头像和ID会出现在大屏幕上,当微博发言积累到一定随机数目时,一座虚拟的建筑便会出现在这座虚拟城市中。观众即可将自己在虚拟世界中重新定位,以此来感知虚拟世界。作者以此来向人们传达这样的信息:不论是在虚拟世界还是真实世界中,人与其群体所在的空间关系都是随机且不可描述的,但又是确定无疑、不可割裂的。

《等离子流》

Brad Miller(澳)

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当人们处在这个大型动态装置前,任何动作都可以引起大屏幕上离子流的舞动与变换。在立体声环绕之下,红外感应相机与互联网能够迅速捕捉我们的一举一动,并立即呈现即时互动图像。这些流光溢彩的奇幻线条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运动轨迹,可能是旋风、网格、或是放射花束。快换个姿势,感受一下你和澳洲Brad Miller 团队一同表现的信息美感。

《调解时刻》

Brad Miller(澳)

作品利用互联网既能搜索信息又可进行反馈回复的特点,用图像、声音和视频多种手段全方位的描述北京。大屏幕上的每一个场景都取自“智慧城市”专题展览期间的北京,选自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或古朴或现代,有些场景可能离你很远,有些景象就在你身边。我们置身于这个作品中,通过前后左右的移动就可以使这些影像放大缩小,慢放快进。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如同在时空隧道穿行,感受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接。

《奥迪互联城市》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文3

正像互联网本身的发展过程一样,网络论坛也经历了一个由少数爱好者的聚集地到大众言论广场的转变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中国的网络论坛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面目和性格。

亚文化制造机

百度贴吧上的“李毅吧”和“魔兽吧”, 因为制造出诸如“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丝”等一个又一个亚文化现象,已经成为被无数年轻网民膜拜的互联网“奇葩”。

“李毅吧”有百度卢浮宫之称,因为这里盛产奇人、妙文和雷言雷语,时常制造并引领一波又一波席卷全网、影响主流的青年亚文化现象。

此吧原本只是球星李毅的粉丝们建立的同好者贴吧,因缘际会,才逐渐演化成今日模样。根据百度百科提供的资料,因著名足球运动员李毅当年的一句无心之言:“我的护球像亨利。”而法国球星亨利在国外被称作亨利大帝,因而李毅从此也被冠上“李毅大帝”的名号,李毅吧也由此被戏称为“D8”。至于最初是谁开始这么叫的,众说纷纭。

李毅吧中充斥着各种以调侃、恶搞为表达形式的娱乐性内容,靠着雷人、有趣,吸引了大量年轻网民的关注,许多网友都乐此不疲,甚至成瘾。但是,像任何一种能给人带来乐趣的活动一样,一旦对“泡吧”、“灌水”上瘾,就难免出现负面效应。

“表哥昨天才回来,今天又要走了,他要去找事做,在家天天上D8没前途的,就在刚刚,他拥抱我时告诉我:‘以后要少上D8!’就这一句话,我发誓我要听表哥的,我承认我流泪了,一是因为我舍不得他走,但是没办法,社会就是这样,优胜劣汰,要想自己活下去就必须会点什么。”一位叫“相当宅毅”的网友在宣布告别李毅吧时,如此说道。

提中国的网络论坛,就不能不提天涯和猫扑,这两个论坛,在广大年轻网民、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有着相当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而从2006年兴起的豆瓣网,也因为大量人气的聚集,不可避免地从一个单纯的电影、音乐和图书分享的文艺型社区,转变成论坛功能逐渐做大,并呈现爆炸式的多元繁荣的面貌。

中国的网络论坛,一直都是几乎所有互联网流行文化的“生产商”,即使是社交网络和微博将互联网带入了2.0时代,它的地位也没有受到根本性动摇。

可以说,在中国,谈互联网创新,就绕不开论坛。它是互联网文化创新的重要来源。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天涯、猫扑还是豆瓣,这些如今的“论坛界大佬”,最开始都来自个体网民出于兴趣的创造,而后自然而然地,从一粒种子长成了参天大树。

民意传声筒

在这些“非主流”的论坛之外,还有一支在话题定位方面要严肃得多的论坛队伍,即“时政论坛”,那里每天都在进行更为“忧国忧民”的讨论。

人民网的“强国论坛”无疑是其中最知名的代表。

1999年开通的强国论坛是中国网络媒体创办的第一个时政论坛,以主题鲜明、言论活跃而著称,被誉为“最著名的中文论坛”。

2008年6月,总书记来到人民日报社,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们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的问题时,胡总书记说:“虽然我平时工作比较忙,不可能每天都上网,但我还是抽时间尽量上网。我特别要讲的是,人民网强国论坛是我经常上网必选的网站之一。”

由此可见,类似于强国论坛这样的时政论坛,不仅是普通网民议论国事、建言献策的言论平台,也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领导了解民意、民情的重要窗口。

而类似于凯迪、四月等民间时政论坛,即使时时引起争议,但仍然凭借自身内容的质量和讨论的水准在广大青年中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2008年,为了揭发西方媒体的不客观报道,23岁的饶谨等网民自发建立了ANTI-CNN网站,随后发展成“四月网”。创办者将其定位为“青年思想门户”,但也有媒体将其称为网络民族主义新势力,认为“反CNN网的崛起,以及其更名为四月网后向综合网站的转型,标志着民族主义新一代开始由边缘化走向主流,无论是从其面貌、技术还是存在方式,都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在那些用户动辄超千万的热门论坛里,不分白天黑夜、工作假日,气氛总是喧嚣、热闹的。那种众声鼎沸的景象,不由得会让熟悉人类言论史的人,联想起一个经典场景:古希腊的城邦广场。毫不夸张地说,在充当民众的公共事务议论平台方面,中国的互联网论坛的地位,丝毫不比2000多年前的雅典城广场逊色。它们带给中国民众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言论空间,并通过对一桩桩具体公共事务的影响,深刻而持久地改变着中国社会的许多方面。

新媒介批评者胡泳认为,国内的BBS和论坛基本都是建立在讨论基础上的社区,可以讨论娱乐、情感、体育、政治以及科技等,这种社区的广受欢迎构成了中国互联网领域有别于其他市场的表现之一。

网络论坛对于社会的公共事务颇有其影响和贡献,经常成为突发新闻的公开地,网络舆论的策源地,的爆料地,以及社会各界的交流地。

时代刻刀

论坛的火热,表现出人们是多么渴望保持与他人的联系和交流。即使在这种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会沮丧、愤怒、悲伤,也仍然遏制不住那种在信息流中确认自身存在并获得的强烈欲望。

中国新兴媒体市场的分析师塞奇·布里南说:“随着博客及在线游戏的风靡,人们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BBS网络才是中国互联网文化的活跃中心所在。

近年来,社交网络和微博持续火爆,深刻改变着互联网的生态和面貌,从论坛手中抢夺了大量的用户,但论坛并没有缴械投降,因为它早已培养出了今天中国相当一部分网民用户的习惯。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文4

我第一次上互联网,是在英国,它的奇妙和神通令我着迷,从此不分离。

是呀! 社会发展到今天,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工作的一部分,而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不仅可以在互联网上学习、交流、交易和发表看法,还可以种菜、偷菜、盖房、毁房、交友,人们上网的平均时间在增加。

想当年,欧洲搞高能物理的几个人为了交流和传数据方便,搭建了互联网。他们没想到它后来的作用这么大,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其实,很多创新都是在无意中实现的。刻意去做有时反不成。

但是,他们没考虑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留下了一个安全上百孔千疮的互联网。迫使许多后来者在那里拼命地造产品、堵漏洞、杀木马、防攻击。只可惜是防不胜防。 本来就是十面埋伏,处处陷阱嘛。现在的安全措施大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别说包医百病了。

有的人在互联网上丢了个人隐私,有的丢了钱,有的丢了文件。互联网就像个处处是门的楼房,高手来去自如,无论你什么产品也无能为力。要解决安全问题,应从根源上开始,可信计算是互联网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公平地说,互联网功远远大于过。人类的闭塞和隔绝,都被互联网击毁了。虽然有的人想在互联网上建立新的隔绝,但都是一时,不会长久。互联网是联心、联世界的平台。

互联网上的人脉网、博客、微博、QQ、MSN、社区都将众人连在一起了。它丰富了世界,使世界变平,创造了理念,改变了结构。近二十年的人类进步,互联网肯定是功居第一。

互联网的进一步肯定是众联网。它使世界更平,人类更紧凑,那些为个体、为集团服务的理论会在互联网形成的众联网中变得苍白、狭隘和无力。在众联中,人类会发现自己的共性,容忍个性;人类会走向理性,抑止感性;人类会追求和平,鄙弃战争和争斗。

互联网造就了大量的产品、商家和媒体,也造就了大量的明星、闪星和垃圾。它促进了生产力,促进了人类进步,同时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互联网要发展,物联网是它的天空,它可以翱翔得更高。有传感器,互联网和后端平台组成的物联网将世界上的物和人连在一起,它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物质进步将是空前的。那时确实是同一个世界。但要同一条心和同一个梦想,还需努力。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文5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如鱼得水”?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巧用媒体,亲身体验,激发学习乐趣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全方位地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

例如,在教授《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文时,笔者为让学生体会互联网的神奇和巨大,演示了利用网络与国外的亲朋好友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交流双方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看到对方的形象,即使远在天涯也好像近在咫尺。然后,引导学生亲自体验网上世界的精彩:下载歌曲,查找学习资料,逛淘宝网买东西,快速发送邮件等。学生在学习感悟、想象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直观地验证了互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快捷方便和丰富多彩,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利用媒体,直观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给教师提供了有利条件,通过设计课件,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点化难点,不断为学生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最邻近发展区”,诱发学生思考,化难为易、逐步解决问题。

1.根据画面展开想象。例如,教授《桂花雨》一文时,笔者为帮助学生体会作者小时的摇花乐,感受桂花雨的芬芳,首先让学生做抱树姿势使劲地摇,并想象摇花的乐趣。接着笔者出示多媒体动画:悠扬舒缓的钢琴音乐声,纷纷扬扬的桂花从树上飘落下来。学生惊喜之情,在想象中流露,在喊声中释放,使学生完全地融入其中,理解也水到渠成。

2.再现历史情境激情。例如,在教授《虎门销烟》一文时,笔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为何虎门销烟的壮举引发了群情激奋,先让学生通过看图,走近那些因吸食鸦片,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的烟鬼,展现他们病死的悲惨情形。看着鸦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股痛恨之情在学生心底燃烧;接着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过程,并采取多媒体导视、朗读、合作交流等功能,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在学生自己的话语中,民族自豪感、对林则徐这位英雄的敬佩之情都油然而生。

运用媒体,拓宽视野,激活学生思维

通过多媒体网络课件把静态的书本教材变为声音、文本、图像、视频等构成的动态教材,能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他们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奇妙的国际互联网范文6

暑期电影春意闹,无论是好莱坞的暑期档,还是中国的暑期档,今年是春意无限、生机勃勃。只见一个又一个大片你方唱罢我登场,赚得无数眼球不说,还赚得无数money滚滚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却有一个网站顶着大片如潮突跃弄潮,掀起了一阵阵奇妙的波澜。

这个网站,就是风头正劲的RunPee,中文译名为“跑去尿尿网”。

当美国各大电影网站还固守着“内容为王”法则的时候,“跑去尿尿网”却靠着一个匪夷所思的创意奇兵突起、流量飙升。这个简单的创意绝不是凭借着新奇的电影资讯博得眼球,而是聪明地利用了一个大家都忽略了的细节。那就是人有三急,尿尿最急,尤其是观影正酣“想上不能上,才最无奈”的关键时刻,每个观众的心最受煎熬,因为一边是尿急逼人,一边是剧情引人,如果飞奔厕所就会错过关键剧情,如果矢志不离就得强忍憋住,这样欲走不能走,想留不能留,叫观众情何以堪呢!所以“跑去尿尿网”就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要科学地为观众解尿尿之急、享观影之乐。

为此,该网站宣称会给大家提供每部热片放映中最佳如厕时间。网站主页就有这样一段介绍:“喜欢影院观影的你,如果因尿急难忍担心错过影片精彩桥段,不妨提前来我们网站查询一下何时如厕不会影响你对这部影片的观感,这样的话就能保证你更舒服地欣赏完整部电影,同时电影结束后播放演职人员字幕的时候,我们也会提示那些不容错过的精彩花絮。”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恶搞哦,要知道这网站是真真切切地为观众提供了贴心的服务的。比如该网站把《变形金刚2》的最佳如厕点设定在第30分钟、第65分钟、第100分钟,因为这三个点正是影片沉闷无聊之际,所以离座如厕也就没什么影响,说不定反而帮助观众解脱了被无聊情节强奸的痛苦呢!

再比如最近的热片《博物馆惊魂夜2》,该片虽然奇妙惊魂,但也不乏无趣无谓片段。于是“跑去尿尿网”就为观众们设定了两次如厕时间:第一次是45分钟,两位主角在讨论着男女关系,这3分钟对话妙趣横生但与剧情无关,看不看无所谓;第二次是1个小时5分钟,其间有4分钟的无趣桥段。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跑去尿尿网”还真的是想观众之所想、急观众之所急,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为观众服务。不过有人可能会说了,聪明的观众们早在电影开放之前就解了内急,哪用得着这网站来说三道四瞎忙活呢?但影片无聊各不同,谁不想在观影时亲身体验一下网站提供的如厕时间的准确性呢?即使不对,也会好奇地对照着看看这一段是不是真的无聊沉闷很糟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