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范例6篇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

山东省莱阳市沈家初级中学莱阳265200

德育是学校的首要任务,每个教师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思想教育要依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语文训练中进行。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环往复,逐步加深。”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教学更便于渗透德育。语文的“语”是汉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文”是汉族文字,是文学。“语文”这一概念本身就有极其鲜明的民族色彩,蕴涵着深厚的民族感情。汉字是最独特、最美丽的文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汉字都浓缩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专家们精心筛选的,文质兼美,可以说是各类文体的典范。每篇文章都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作者的生平,文章写作的时代背景,文章涉及的人物、事件,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思想观点等等,都为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课文的特点,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重点应该是美德教育,通过阅读、分析、写作等一系列的语文训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美”的认知能力,让学生从生动的事例中感悟人性美德的崇高,进而逐步沉淀为美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美德教育呢?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粗浅做法。

1.制订目标和计划

认真钻研教材,从文本信息中寻找美德因素,明确美德教育目标,并制订美德教育计划。在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绝大部分课文都不难找到美德教育目标,如:《背影》――孝敬父母;《信客》――诚实守信,严己宽人;《老王》――纯朴善良,知恩图报;《大自然的语言》、《奇妙的克隆》――求索创新;《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清正廉洁,洁身自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望岳》――立志勤学;《春望》――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美德教育有了明确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制订计划是为了使美德教育的进程更有条理性。制订目标与计划是实施美德教育的前提基础,也是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渗透美德教育的关键一步。没有这一步,德育就可能变成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切入点

语文课毕竟不是思想品德课,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所用的方式是“渗透式”,把语文教学与美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德育的渗入如春风化雨,了无痕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美德的熏陶。比如,我讲《背影》一文,在讲读最后一段的时候,我用苍凉缓慢的语调念出父亲信中的内容:“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用深情而又哀伤的语调念出作者的感受:“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在片刻的寂静之后,我话锋一转:“哪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哪个孩子不怜爱自己的父亲?而我们的父母总有老去的一天,我们应该怎样来善待自己的父母?”这是根据课文创设情景,让学生由课文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父母,从内心升起珍惜亲情,孝敬父母的情感。

3.分清主次,合理调控

由于时间的限制,在语文教学中,德育不可能随意延伸,有的可以点到即止,有的可以适当展开讨论,有的可以开展大型专题活动,因此,语文教学中的美德教育也应该有主次侧重之分。一个学期,可以以一个德目为主,其他德目为辅。一个单元,也可以以一个德目为主,其他德目为辅,据此安排德育内容,学生所得的印象会更为深刻,德育就更容易达到预期的目的。目前中学语文课本中,每单元的文章都有一些共性,把握这些共性,就不难导出单元的主要德育目标。美德教育有主次,德育内容有详略,在实践中张弛有度,收发自如,如此“循环往复,逐步加深”,美德的种子一定能在学生的心田中生根、发芽。

4.运用多种方式渗透

4.1课堂聊天。德育本来是个很严肃的话题,正因为如此,德育往往容易流于枯燥的说教,很难让学生乐于接受。在课堂上,如果以“聊天”的方式来切入德育话题,就有以下几点便利:一是让从语文教学到美德教育的过渡显得更自然;二是利于创设亲切、轻松、随和的教室氛围,在这种氛围下,更易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三是通过师生互动,德育内容更能深入人心。

4.2作业批语。学生很在乎老师给自己写的批语,所以,作业批语是一个很好的德育平台。特别是作文的批语,教师除了在写作技巧上的点拨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作文涉及的德目做一些引导性的简短评论,让学生从中受益。有一个学生在《我的奶奶》一文的结尾中写道:“这么多年来,奶奶对我一直疼我,爱我,让我深深地感受了家庭的幸福和温暖。我真想对奶奶说――奶奶,我也爱你!”我就在评语中写道:“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奶奶,最好能表现在言行上。建议:有机会帮奶奶做一件事吧。”后来这个学生为她的奶奶洗了一次脚,在谈起这件事时,她说,本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自己却“经受了一次心灵的震撼”,因为她看见了奶奶的泪花,而惊觉自己为家人做的实在是太少,太少。

4.3专题作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渗透德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话题作文,大部分都涉及了思想品德因素,这表明了我国教育部门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视,也体现了语文与德育的密不可分。专题作文,就是根据德育目标和计划,结合语文教学计划精心设计相关的话题作文,如近年比较热门的话题就有“孝敬父母”、“诚实守信”、“人贵有耻”、“团结友爱”、“自强不息”、“求索创新”、“感恩”、“宽容”、“谦虚”、“清廉”等。确立德育话题以后就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搜集作文素材。比如写“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一类的话题作文,先让学生回忆父母对自己关爱的感人细节,再从中挑选最感人的事例来展开具体细致的描述。当然,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电脑、图书室搜集相关的美德故事,从中借鉴、模仿。作文的批改和讲评也是作文辅导的两个重要环节,绝对不可以马虎。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可以了解学生对美德的感悟程度,通过作文评语可以同学生交流德育信息(如上文所述)。作文讲评要舍得花时间,因为讲评时要面对全体同学归纳作文的得失,这正是发挥美德教育的绝佳机会。

5.多角度开展课外活动

5.1在平凡人物身上寻找美德。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富贵贱,每个人身上总有一些闪光的地方,这在学习《老王》、《信客》一类文章时,学生已有所感悟,据此开展“在平凡人物身上寻找美德”的课外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生活、对美德的感悟和理解,特别是在“感恩社会”、“团结友爱”、“严己宽人”、“自信乐观”等方面的美德教育,效果更为显著。

5.2分类收集美德格言和美德故事,演讲美德故事。自古至今,流传着许多有关美德方面的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言简意赅,易记易诵,魅力无穷。收集格言警句,时常诵读,意义绝不限于在作文中为文章点缀润色,更重要的是用于指导学生的言行,像警钟一样时时起到警醒惩戒作用。美德故事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一个生动的美德故事,比一百句抽象的说教还管用。但是,教师能讲的故事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一个学生收集整理的故事也是有限的,把全班、乃至全校的同学都动员起来,效果便非同凡响。开展“美德故事演讲比赛”最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的做法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让学生搜集美德故事;在班级中评选优秀美德故事;在班级中选拔优秀演讲选手;各班选手参加校级“美德故事演讲比赛”;最后是评奖表彰。“美德故事演讲比赛”所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每个学期能开展一次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是基础。要紧紧抓住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家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个方面,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公民中进行道德教育。”邓小平说,“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 江泽民同志更进一步把道德建设提到治国方略的高度,提出要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这就为我们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指出了前进的方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又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由此可知,学校加强道德教育有着极为必要和重要的作用。

一、学校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传统美德的必然要求。

重视道德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儒家文化向来重视“道德教化”,强调“以德教民”。 儒学创始人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师承孔子,谓为“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我国古代提倡“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现代新加坡人把这八德作为“治国之纲”。近代孙中山提出“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这也是数十年来台湾人民遵循的“公民美德”。上下五千年,中华民族有着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采纷呈的文学艺术,雄伟辉煌的建筑,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也必然要求我们批判地继承并且发扬光大它。学校是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在学校开展传统道德教育也就成为必然。

2、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代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日趋富裕,但是道德建设还远没跟上时代步伐。这样,青少年困惑迷茫,腐朽、落后的观念和行为就会死灰复燃、沉渣泛起,甚至出现“道德失范”。“民而无德,国将不国。以德治国,迫在眉睫”,否则,那种别国现代化进程前车之覆——“经济发展、道德沦丧、社会不公、政治腐败、秩序混乱”就可能在我国故伎重演。

3、学校是重要的德育基地。这是由学校的功能、地位、目的等决定的。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专门机构,也是青少年最为集中的场所。在校生约占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左右,在校学习期间正是一个人生理、心理逐步成熟和良好思想道德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另外,学校教育在提高人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灌输思想道德意识方面,起着其他形式所不能代替的重要作用。还有,从学校所处的社会位置看,学校作为社会文明的窗口,是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场所,学校本身的道德建设状况如何,对社会风尚、道德面貌和政治思想潮流等方面将产生巨大影响,直接关系到全社会的道德建设。因此,学校道德建设必须走在社会道德建设的前列。

二、如何加强?

下面我就我校近年来加强道德建设的一些较为成功的实践,肤浅地谈谈学校如何加强道德建设问题,并以此就教于诸位大家。

(一)以领导为龙头,完善德育网络。

学校德育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党组织应发挥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应有一名校级领导分管学校德育工作。在强化德育首位意识和全员意识的基础上,努力形成党支部、校长室、教导处 、政教处(宜改名为道德教育处)、校团委、班主任、家长委员会和校外辅导员共同参与、齐心协力的德育工作组织网络。学校要积极完善四条工作主线:(1)以分管教学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渠道教育主线。课堂教育是德育活动的最主要形式之一对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师生活动和交往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功能,美德教育内容能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学科知识的规律性、严谨性和美感,学习的氛围,都是隐性的教育因素。尤其是教师的人格魅力,高尚师德,他的言谈、举止、穿戴、情感(特别是对学生的情感)、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都将给学生们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影响他们的一生。(2)以分管教育校长---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活动工作主线。政教处抓好全校学生的整体德育工作,班级是学校进行德育,实施德育目标的基层单位。(3)以党支部---团委会、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为主体的学生教育主线;(4)以学校---社区、家长委员会---家庭主体的社区综合教育主线。青年学生的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构成的,只有协调好家庭、学校、社会关系,才能形成德育合力,发挥教育功能整体效应。

(二)以师为主体,突出师德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学做人的楷模。加强教师队伍的职业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建设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首要任务。

1、转观念,提升道德素质。

学校建立了定期的常规学习制度,每二周保证一次政治教育和师德学习。通过学习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5.31”重要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报告,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提高了教师的政治觉悟,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在学生、家长心中树立起崇高的师表形象。每学期组织教师远赴北京、湖北、江西(全国首批完全采用新教材教学、考试命题的省市)、四川各省名校,近去宁乡一中、长沙市雅礼中学、同升湖国际实验学校、湘潭市凤凰中学等多所地区名校学习参观,开拓视野,汲取他校改革之成功经验,探索我校发展之新思路、新方法。

面对复杂、新型的个性化一代,德育工作者应该实现思想理念上的“四个转变”:

第一、 转变观念。实施素质教育,首要的最艰巨的就是转变教育观念,从学校德育工作的深度来说,应实现从满足于表面的听话向解决深层次思想问题转变。我们要力求创新,尽最大可能去打破“一张面子,一个调子,一个步子”等原有的那些条条框框,多一些“自主”,少一些“依赖”;多一些“冲刺”,少一些“等待”,让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百花齐放。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要有“务农”观念,教育要培养出一棵棵有个性、特长的麦苗,而不是工业化流水线上的标准化、同一化产品。

第二、 转变内容。教育内容必须适应社会和时展的需求。当前,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性心理教育)、竞争意识教育、合作意识教育、挫折教育、生理知识教育等新内容,实现德育由封闭型变为开放型,改变过去的人才培养模式,由“传统型人才”变为“现代意识的人才”,由“服从型人才”变为“自主型人才”,由“片面发展”变为“全面发展”。

第三、 转变方法。好的方法可使问题更快更好解决,可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变“堵”(不准怎么样)为“疏”(疏导),变“禁”(禁止怎样)为“开”(适当地有选择地放开),变“压”(不服压服)为“服”(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爱感人),变“灌”(空洞说教灌输)为“导”(导之以理、导之以行),变“罚”(惩罚、体罚)为“奖”(鼓励、奖励、表扬),变“训”(训斥、甚至辱骂)为“启”(启发引导、使之省悟),变“控”(控制说话、行动)为“放”(放心说放心干),变“推”(推出教室、校门或者推给学校、家长)为“引”(引出误区、指引方向、引向正路)。

第四、 转变途径。当今时代需要的是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在教育途径上,要实现从重灌输向平等交流转变,体现德育“民主化”,要让学生能走出去、请进来,在更大的范围内以多渠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以获得更多更好的教育内容。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望子成龙”变为“子望成龙”,变单调为生动,教育自能化腐朽为神奇。

总之,在当前背景下,了解学生思想特点,增强教育信仰,施展人格魅力,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来促使学生从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转化,是全体教师不容推卸的历史使命。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

2、重培训,讲实效,拔尖业务素质。

落实继续教育计划,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进行有计划、有措施的培养,鼓励教师学习先进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学校组织全体青年教师参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培训与制作,许多班主任能自制主题班会的多媒体课件。组织青年教师知识与能力竞赛,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总结交流会,总结失败教训,推广成功经验,探索教育管理与创新思路。另外,2002年8月学校成功申报省现代教育技术学校,确立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子课题;2003年1月学校申报省青少年教育研究基地,选了个部级课题“普通高中提高德育实效的途径和方法”,每学期教师交来德育论文(包括“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论文)一百多篇,学校评选出数十篇优秀论文,送交市教研室参评,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3、明职责,重育人,打造名师队伍。

江总书记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为此,学校采取切实措施,强化师德教育,以充分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一是正确的舆论引导。深入开展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三德”教育活动和“为人师表讲理想、立足岗位比贡献”的“三讲四比”活动(讲学习、讲理想、讲奉献和行政领导比事业心、中老年教师比示范性、青年教师比进取心、后勤职工比主动性)。一如既往地倡导奉献精神,把教职工议论的话题由经商、下海、待遇引导到敬业、爱生、教学上,淡化“发财”意识,增强“育才”意识。二是站在育人高度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教育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别差异的活生生的人,又是有发展权利的和需要理解尊重的人,他们有自己的生命力,有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有自尊心,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是学生生命力的表现。教师要能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和“以身作则”。我校专门组织学习魏书生民主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学习他把学生看作是自己教学的助手,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自主意识;学习他以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为己任,他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博大精深的知识功底影响和教育着自己的学生的崇高行为。三是牢固树立以德为首,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理念。有道是:无德有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毒品,德才兼备是正品。学校好比是一座工厂,要有效益,要赢得社会的认可,必须出正品,前提是德,重点是德才兼备。道德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能一阵风,要持之以恒,真正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现在,学校已逐步形成了一支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名教师队伍。转贴于

(三)以生为本,盛开德育之花。

1、牢固树立“三个面向”。其一、 面向全体学生,做个好公民。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要通过思想政治课教学、学科渗透、班团活动、家长学校、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受到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能遵纪守法,关心他人,学会自我保护,做身心健康的合格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

其二、 面向广大团员,争当模范。 在高中阶段,共青团员一般占学生总数的90%以上,提高他们的素质,发挥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十分重要。要通过政治课教学,团组织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培养实践活动的能力。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使他们了解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人格风范,尽可能多的了解在改革开放形势下涌现出来的优秀先进青年人物。教育他们心中有榜样,学习有方向,最大限度地发挥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其三、面向优秀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争取培养入党。 要通过政治课教学、业余党校学习,团支部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要求他们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学得早一点,懂得多一点,钻得透一点,逐步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献身的崇高信念,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

2、注重日常道德德育活动。

为切实培养学生优良素质,塑造美好心灵,学校积极开展两个“1、2、3”日常德育系列活动。

1、一个仪式和一个主题:一个仪式:升旗仪式是我校全体师生一项重要的道德德育活动。要求全体师生准时参加,着装整洁得体。升国旗时奏国歌,行注目礼,禁止谈话、喧哗,保持庄重肃穆,严肃认真。学校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三义”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教育,社会公德、传统美德、社会主义道德的“三德”教育。美国空袭伊拉克、狂轰滥炸南联盟、入侵阿富汗、威胁伊朗朝鲜,我们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强烈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倚大欺小、危国害民的霸道行为,同时以“爱国高于一切”,“发愤读书,振兴中华”为主题教育学生;美国遭受“9.11”恐怖主义袭击后,学校立即进行了“爱国主义”,“救困扶危”主题发言;今年4月当SARS病毒肆虐我国大地,引起世界恐慌时,我们进行了“一切只能靠自己”,“革除不良习惯吧,丑陋的中国人”,“珍爱生命”,“国难当头,舍我其谁”等主题演讲;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无烟日、教师节、老人节、植树节等节日都围绕相关主题进行讲话,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为了全面深入细致地抓好德育工作,每学期学校确立一个德育主题。

2002年下学期我校团委、学生会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实施,发出“告别不文明行为,做文明三中人”的倡议,我校展开了一系列教育实践,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开展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活动月”活动。在这一个多月中,我们做了以下工作:⑴学期伊始,我们请来了市牛形山武警中队三十多位官兵,分年级进行了一周军训。军训期间,全体教官及师生员工均表现出了吃苦耐劳、坚毅开拓、遵纪守法、热爱集体、乐于奉献的良好品质,训后同学们均反映,上课坐得住了,能专心听讲了,关心集体,劳动能吃苦,遇到困难也不怕了。班风、校风、学风均有明显改进,为德育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奠定了良好基础。⑵引进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各科教学的德育效果。德育工作要密切时事,紧跟形式,要常抓、常活、常新。我们倡议德育要进每一个课堂,尤其是政治、历史、语文课。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应用,拓展了德育新空间,丰富了教学新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德育的生动性、趣味性、主动性与实效性。⑶升旗仪式上,由校领导就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五个专题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讲稿分发到各班,要求班主任结合本班实际深入学习。⑷各班举行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班会。学校拍摄班会现场,制作一个“德育主题班会”宣传栏。一期确定四场德育主题班会观摩课,要求班主任、各班代表观摩。⑸校团委、学生会组织年级“主题演讲比赛”,主题手抄报比赛,主题黑板报评比、举办“庆国庆书画展”、爱国歌曲赛、德育征文活动。⑹组织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我校组织全体师生观阅禁毒大型图片展、大将陈赓生平展,观看“揭批法轮功”、《宇宙与人》等教育影片;校团委、学生会积极倡议为贫困生、重症、遭灾者捐款,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为人民服务行动”、“青年志愿者行动”;学校以活泼健康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为引线,牵引道德教育向前发展。一期来,我们举行“卡拉OK赛”、“诗歌朗诵”等文娱活动;在“学校体育节”上,学校举办了高一篮球联赛,高二排球联赛,师生篮球对抗赛,成功举办了第37届校运会。最后,学校及时对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活动做总结,学校领导总结成绩,提出要求,鼓召学生,学生代表发表演讲,谈学习和实践体会,展望美好未来。(关于开展“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活动月”的《通知》、《决定》以及《实施方案》见附录)。

2003年上学期以贯彻学习《中学生行为规范》为内容,学校开展了以“规范在心中,文明见行动”主题的一系列道德教育活动。

2.两个课堂和两个特色:两个课堂是指班会课、读报课,这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政教处的统一部署组织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一系列的“两课”主题教育讲座,如法制教育、爱国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传统美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卫生教育、校园文化知识等讲座。班会课要有计划,有主题,有议程,有组织形式,有班主任讲话,读报课要有全期读报计划,有班主任指导讲话,有读报记载。两个特色:一是第八节课我校分年级安排体育锻炼活动,学校一年一度“体育节”、运动会,每期定期举行年级篮球、排球、羽毛球赛,“迎新迎面接力赛”,拔河比赛,象棋、围棋、军棋、五子棋赛 。二是第八节课和周日开展读书读报和网上德育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德育工作。这项工作必须紧密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是学校德育的延伸,也是现代德育的发展趋势。我校有100兆校园因特网,配备有十多套移动电脑、移动投影仪、移动幕布,每间教室均可上网、上多媒体课。利用网络,我们进行了如下德育实践:1 宣传法律常识。制作了网站《法制天地》,向学生们介绍了《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 开展政治教育。把德育课搬上网络是我们网络德育工作实践中重要的一环。学生可在教室轻松上网自学,也可观阅优秀多媒体课,无老师严厉之面孔,无唾沫横飞之说教,有交互学习之轻松,有多媒体课之愉悦。3 进行心理咨询。针对中学生青春期成长的烦恼,我们制作了网站《心灵空间》,该网站有心理学知识介绍、青春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心理测试等版块,同时还将设置心理热线,由心理学专业教师在线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与指导教师谈心交流,从而获得帮助。4、建立网上教育基地。这是对德育工作的一种拓展。我们在网上开设了业余党校、校团委专栏,向进步师生介绍共产党、共青团的历史章程,还在网上展示了优秀团员的风采、班团支部的动态、积极分子的心声,还可网上递送入团、入党申请书,递交思想汇报。5、构建网上校园文化。在学校网页上,同学们可以浏览自己的军训剪影,欣赏同伴的青春风采,也可以品读名家作品,收看经典影片,还可以去“历史展厅”欣赏秦砖汉瓦,去“艺术长廊”品茗颜风柳骨……。

3.三个工程和“二校一班”:“三个工程”包括谈话工程、三话工程、爱心工程,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形式。“谈话工程”要求每一位任课教师每个学期必须找自己任教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进行谈话,交流思想感情,融洽师生关系,解决思想问题,化解对抗情绪,进行情商教育,谈话全期不得少于2次。“三话工程”要求学生必须讲普通话,杜绝脏痞话,提倡英语会话,为此,校团委特地设置了“校风校纪监督岗”,聘任外籍教师,开展“周末年级英语角”活动,为进一步净化学校语言环境,力戒陋习,提高素养,走向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爱心工程”要求组织师生开展“学雷锋,献爱心”、“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敬老爱幼”、“尊师爱生”等活动,培养同学们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优秀品德。“二校一班”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由党支部、政教处团委会负责“二校一班”(业余党校、法纪培训班、家长学校)工作。期初制定“二校一班”工作计划,业余党校和法纪培训每周定期开课一次,家长学校月末定期开课一次,活动开展要经常。同时,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继续搞好每周星期六的“家长接待日”活动。

3、创建校园文化,整体优化环境。

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与启迪功能、审美与陶冶功能、导向与约束功能、心理构建与群体凝聚功能,“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育人”,达到环境育人的理想效果。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范文3

关于《守望教育》读后感精选范文   哲人康德曾说过这样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星.康德不仅将“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与“头上的星空”亦即无限的宇宙相提并论,甚至认为道德法则要高于自然法则。那么,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正如刘教授所说的:“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

  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ソ逃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关于《守望教育》读后感精选范文

  看到刘铁芳《守望教育》第二辑的标题是“我在,故我说”。我马上联想到了这样一句“我思,故我在。”?阅读,是一种与书中人物心灵对话的过程,多读书,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有人把阅读经典名著比作与伟大的哲人对话,“阅读一百本好书,就是和一百个有思想的人对话。”这种深层阅读中的思考,更能体现出人存在的价值。

  在这方面,美国的教育值得借鉴。有个老师布置给二年级孩子的任务是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要求孩子自己跑图书馆找参考资料,而且参考资料要来源于不同的地方。还要求研究论文至少要有三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详见黄全愈著《素质教育在美国》164页)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不仅培养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而且在搜集、阅读资料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略读、浏览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刚开始课外阅读时,“放任自由”是比较合适的办法,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卡通笑话,全凭学生喜欢,当学生逐渐觉得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和生命的需要时,老师再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比较适合孩子阅读的书刊并提出读书要求,先“放”后“收”,让学生一个适应过渡期,有利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因此,在保证课外阅读数量的基础上,也要保证其阅读的“质量”。在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要求不能太高。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必须在质量上和深度上下功夫,要指导学生学会真正的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方能驾驭语言文字。”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的艺术:(1)读书贵精不贵多,“与其匆匆博览百本,不如彻底消化几本”,要求学生读书要通读精读,读有所悟;(2)读书与思考同步,即读有所思,读书多而不思考,头脑就会因膨胀而受到压抑,弊多利少;只有思考和消化书上的知识,才能发挥书的作用,给人头脑以健康和活力。

  而我们自己,不单单为考试、写论文而读书,让我们的孩子不仅仅为考个好分数和写作得到好成绩而阅读。让我们为多种成一些充满人文精神的各色各样的树,形成充满生机的原生态森林而阅读吧!

  关于《守望教育》读后感精选范文

  《守望教育》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资料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个性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范文4

如何通过科学的研究,澄清叙事德育的本来面目,有效指导教学实践,成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重视的课题。为此,本文在分析叙事素材对叙事德育重要性的基础上,立足儿童道德成长与发展,运用教育学、儿童文学的交叉研究视角,对叙事德育进行学术梳理,对叙事德育素材选择的原则进行初探,并提出该原则指导下的实践路径。

一、叙事素材在叙事德育中的重要性

人本质上是一种讲故事的动物。叙事是人类最为原始而古老的行为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一块充满智慧的圣地,滋润着人类,使人类诗意地成长。可以说,人类正是在叙事的熏陶下才不断地成长壮大。只要人类生生不息,叙事就会生机盎然。那么,对于德育、对于人类生活的这个特定领域,叙事同样也为德育大厦的构成添砖加瓦。而且,随着人文科学的发展与跨学科领域研究开拓,尤其是受女性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我们对于叙事与德育之间的关联,已较之前有所扩展,并有较为深刻的体会。

当然,为了理解叙事德育的本质,我们还是要回到叙事学的母体。在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中,叙事学就是通过对文本的叙述结构的研究,来揭示叙事语言背后的生命意义。根据结构主义叙事学家的研究,叙事包含故事和讲述两部分:故事具有事件、任务、背景以及其他构成叙事内容的成分,讲述是指告诉、表达、呈现或叙述故事。其中,故事是叙事活动展开的前提和基础。

既然,叙事德育研究不可能脱离叙事学这一母体,它在本质上仍要归属于这一范畴,那么,要更好地认识叙事德育,使其价值可能得到充分发挥,首先就要从分析叙事德育的出发点――素材――开始,把握叙事德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叙事素材在叙事德育活动中究竟具备怎样的重要性呢?

第一,叙事素材是叙事德育活动的载体,支撑叙事主体进行德育叙事活动。叙事是一个整体,叙事能告诉我们某件事在何处、何时、何种脉络中,以何种情感、何种情绪发生。当一个人进行叙事时,他必须先由复杂情境中选择出一些事件,再就这些挑选出来的事件、情节赋予意义。在德育叙事活动中,同样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即“受叙者”“叙事者”“所叙之事”“对话”。其中,“所叙之事”是叙事德育的素材和资源,是叙事者表达道德观念的载体,是叙事者和受叙者理解、讨论和对话的主要依托。尽管德育叙事活动评价不是叙事素材本身,但是一旦没有了素材,理解、对话、讨论评价就无法进行。所以说,叙事素材、资源是叙事德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基础,是名词的德育叙事变成动词的德育叙事的桥梁。

第二,叙事素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叙事德育的质量,正是通过故事等叙事素材,人们把自身的文化源头和一向所追求的信念框架起来。叙事是一种直达人心的智慧。经学大师俞樾曾作《余莲村劝善杂剧序》曰:故事是“天下之物最易动人耳目者,最易入人之心。是故老师巨儒,坐皋比而讲学,不如里巷歌谣之感人深也;官府教令,张布于通衢,不如院本平话之移人速也。”而叙事德育正是借助了叙事性这种指向人心的智慧思维,在德育过程中,教师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借助对“叙事素材(包括直接生活经验叙事和间接生活经验叙事――例如神话、童话、寓言、歌谣、英雄故事等)”的叙述,让学生对“事”有所感触、有感动、有感悟,道德世界因此受到促进、成长和发展。“……正是通过听到许多重要的故事……儿童才领会或没有领会到一个孩子是什么,一个父亲或母亲是什么……故事在教育我们成为有德性的人的过程中,起了一个关键的作用。”[1]由此可见,无论是作为直接生活经验的叙事素材,还是包含故事的间接生活经验的叙事素材,都传达着人类一向所追求的信念和对自身文化源头的追溯。就像米开朗基罗曾说过的那样,他并没有创造雕像,而仅仅是把这些雕像从石头中解放出来。

第三,对叙事素材的选择反映了教师对叙事德育理论的理解和消化,研究叙事素材有助于教师正确地进行德育叙事。叙事德育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如何叙事的问题,而是如何能发挥叙事学的优势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这就要求叙事德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深入探讨叙事德育过程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的特点与规律。当教师在咀嚼、判断叙事素材时,由于个体的道德经验优先,他会从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叙事素材。因此,对叙事素材的选择反映了教师作为叙事者的道德经验和道德观念,反映了他们对叙事德育理论的理解和消化。

二、目前叙事素材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德育实践中,叙事德育越来越得到教师的普遍应用。但由于认知偏颇和经验匮乏,教师在运用这种教育形式的时候,叙事素材的选择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素材开发缺乏童心,学生对叙事素材不感兴趣,造成德育课堂虚假繁荣。叙事德育近几年开始走进课堂,很多教师也开始采取这种教学法,叙事德育在教育主体方面引起了重视。但是在实施中,教师发现了一些问题:尽管素材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尽管叙述方式都饱含情感、具备成熟的叙述技巧,但为什么有些素材让学生听了明白、感动、充满意义,也有些素材会令学生觉得虚假荒谬、迷糊、厌烦、索然无味,又有些素材让学生觉得历历在目?叙事德育要以间接生活经验叙事和直接生活经验叙事为载体,触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而促进其道德成长与发展,首先不能忽略的就是素材的智慧和真趣。叙述故事本来是最能走进儿童心扉的形式,为什么有时还会徘徊在儿童的心门之外?原因常常就出在我们选择素材时远离了童心,更多是从角对素材进行开发和加工。这样,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用成人的思路引导儿童的声音,最终儿童的想法被成人直接控制和取代了。因为远离了童心,学生对叙事德育素材不感兴趣,叙事德育无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失去了它本该有的优势。

第二,叙事素材过于抽象,超越了儿童的叙事性思维的基础,叙事德育走不进儿童的心灵。浏览目前叙事德育课堂上的叙事素材发现,诗歌很少进入教师的选择视野,其原因常常是认为诗歌太抽象。而研究者在对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国社会重新高擎道德叙事大旗的研究中发现,在威廉•贝内特主编出版的《美德书》中,诗歌竟然名列选用体裁的第一位。这印证了海登•怀特所说过的,“在诗歌和话语的自觉想成过程中使用的比喻、隐喻、换喻、提喻和反讽的转义,似乎是以儿童心理遗传的天赋为基础的。”[2]相对于诗歌被当做抽象的叙事教材很少进入叙事德育的课堂,很多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的其他素材却溜进了课堂。然而它们因为超越了儿童叙事性思维的基础,而走不进学生的心灵。究竟什么是叙事性思维,什么素材才符合儿童的叙事性思维?

儿童的心智具有一种叙事性的结构。泛灵论的研究指引我们,儿童常常把他们探索的外部世界当做是有生命、有联系、有故事的世界,他们的梦想、他们的记忆、甚至他们对事物爱和恨的判断,都是以个别性、具体性、形象性、情境性以及直接体验为基础的,过于反映一般性的素材对他们来说反而是抽象的。正是因为叙事性思维在儿童心理生活中具有不可动摇的中心地位,教师在叙事素材选择上如果过于抽象,超越了学生叙事性思维特征的基础,就很难充分发挥叙事素材的价值,更别说引发他们积极的道德情感,产生更为强大的道德震撼力了。

第三,素材选择视野狭窄,过于从教育学视角出发,忽视儿童审美心理。可以说,德育叙事研究的视野应该是非常广阔的。但是浏览我国关于叙事德育内容资源的认知,不难发现,更多的教师是从教育学视角出发去审视素材,而不能从更广的视野去理解、开发叙事德育资源。其实,这是叙事德育的一大误区。事实上,叙事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厚重的,研究视野也是广阔的,哲学、人类学、社会学等都为叙事研究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美国叙事学者杰恩在谈到叙事学的应用性研究时说:“当前叙事学研究是‘叙事学+X’的模式,这里的‘X’无论是女性主义还是性别研究,是文化研究还是后殖民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3]这就要求叙事素材的开发要基于多学科的视角,相互借鉴,为己所用。

这也说明,叙事德育本身具备着丰富的素材资源。叙事素材不仅限于文学,还包括电影、音乐片、广告、电视和报纸新闻、神话、绘画等等,随着叙事借助于实物和现代技术(例如互联网等)传播,叙事素材更是得到了空前的拓展。另外,叙事素材的选择也离不开儿童美学的视角。美学与伦理学尽管关系密切,但并不意味着等同。脱离了儿童审美接受轨道,再富含道德意义的文本也没法被儿童认知,被儿童感悟,更别谈轻盈地飞进他们的心灵了。

第四,素材选择过于强调与时俱进和贴近生活。有效的德育内容当然要讲究针对性和适应性,忌脱离实际而夸夸其谈。但我们当前学校的德育叙事,众多内容往往拘泥于“与时俱进”或“贴近生活”。是否叙事德育素材越与时俱进、贴近生活,德育课堂效果就越好?是否传统的美德故事、神话、童话等人类精神遗产就应作为遗产被束之高阁?实际上,人类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更生活在想象世界中。如果说,现实世界是人类生存的根基,那么想象世界则是人类生存的灯塔。叙事素材展现的现实世界固然能反映真实生活,但叙事素材呈现的想象生活,更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人类生存在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交织的空间中,叙事正是将现实世界与想象世界黏合在一起的桥梁。用华莱士•马丁的话说就是:叙事“可以处理人类的时间现实,因而可以在过去与现在相关时浸入对于过去的记忆,并且想象将来。”

能否成为叙事德育得心应手的叙事素材,并不在于它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关键是它的人本底蕴。比如故事,虽然故事的字面意义是虚构的,但其字面意义的后面还埋藏着某种一般的、普遍的意义,这层意义就是叙事想要告诉我们的故事主题。有了这层意义,故事的虚构便不再是纯粹的谎言,而是具有了某种真实性和意蕴悠长的哲学意味。针对此,儿童心理专家布鲁诺•贝特尔里姆也提出,文学书籍尤其是神话是儿童获得生活意义的最重要源泉,“对一个儿童来说,问题不是‘我想成为一个好人’而是‘我想成为谁’。神话故事中的英雄让儿童喜欢,是因为英雄是最有吸引力的人物。”[4]事实上,应该考虑的不是作为宝贵精神遗产的神话、寓言、童话等是否该被开发为叙事素材,而是这些叙事素材应如何被讲述。

三、激发儿童想象力――叙事德育素材选择的重要原则

眼下,叙事德育素材资源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还有一些存在但没列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共同反映了现有叙事德育在素材开发方面存在的缺失。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维度是避免问题出现的舵手。如何把这些维度提炼出来?单纯靠现有的德育理论很难突破,更需要多学科、多视角,站在现有德育之外进行审视。笔者建议将叙事德育与儿童文学学科进行交叉研究,以儿童全面发展为方向,它们中间就会产生一个重要交集点――激发儿童想象力。为什么激发儿童想象力既是叙事德育的,也是儿童文学的?

儿童文学在艺术之路上的目的是借助作家叙事导人向上、引人向善,养成儿童本性上的美质,夯实人之为人的人性基础。叙事德育的目的是教师借助叙事,以直达人心的智慧,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发展。二者要想达成理想境界,都离不开儿童想象力的参与。在叙事中,儿童运用他的想象力去创造你希望他去实现的一件事物的清晰形象。接着,他会借助想象力不断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思想或画面上,给予它以肯定性的能量,直到最后它成为客观的现实。洛克认为不同观念的联结必须借助想象力来实现,“观念和观念互相联系起来其作用最终还需要想象力。”休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想象力就是“填空能力”。[5]在这儿,其实有一个叙事的秘密。人们对于故事(不论真或者假)都有一种期待、一种渴望,就是因为在叙事中读到或听到令他们情绪起伏的时间、情节、人物。故事不断地讲述,我们给了故事想象,故事一词也给了我们想象。如果叙事素材不能让叙事者与听者(读者)之间产生想象,不能让叙事者与听者互相通过想象力完成填空,那么叙事的功能就难以实现,叙事将是一场自说自话的表演。

从叙事德育的目的上来说,要想让学生自主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达成道德人格的完善发展,更需要从儿童想象力维度去选择叙事素材,儿童正是在多彩的想象中慢慢建构起成长感的。正如韦兹所认为的,儿童对道德问题的理解是一种人际的、有感情的、想象的、类似于故事般的现象,韦兹把叙事看做“道德生活的实验室”。因为我们不可能让学生对每一种道德情境都身临其境,更多的时候需要想象力去演绎。所以,针对叙事德育,如何寻找可以激发儿童想象力的素材需要深入研究。

四、如何寻找可以激发儿童想象力的叙事德育素材?

基于自身的学术背景,综合利用教育学和儿童文学的观察视角与研究方法,笔者初步提出了可以有效选择出能够激发儿童想象力的叙事德育素材的方法,简述如下,供批评指正。

1.放飞童心

童心是对万事万物的敏感与惊奇,是对生活世界的天真与激情,是对人生生命的想象与梦想。我们的叙事教育之所以在素材选择上有时缺乏灵气,与教师不能放飞童心有很大关系。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说得好:“只有把自己当做儿童,才能帮助儿童成为成人;只有把儿童的生活看做是自己童年的重现,才能使自己日益完善起来……”

德育应适应社会、民族与文化的发展需要的成人标准,但与此同时它更需要符合儿童生活的本性。放飞童心,卸掉对儿童精神世界的臆测和武断,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在选择叙事德育素材时常常存在着不理解或低估儿童的现象,比如,轻视、忽视儿童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将儿童的经验视作低级或错误的概念,这种“童年健忘症”会极大地阻碍叙事德育的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叙事德育强调的是以素材为载体的心灵与心灵的互动,所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生活体验、期望、意义价值的相接,而不是一个知识载体对不同容器的传输过程。试想,如果作为叙事德育组织者的我们都把童心遗忘,那我们所选择的素材又怎么会激发起儿童的想象力,从而点燃儿童心中的道德火种呢?

2.立足美学

叙事素材绝对不是一堆德育资料的堆砌,儿童也并非没有美感的小人。相反,审美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对美的感悟能力有时比成人还要敏锐。毕加索说过,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赫伯特•里德等人发现的儿童的“心画”可以说明儿童具有本能行为层面的审美,“在儿童的心中存在着一种发生在意识层次以下的心理活动或过程,这种活动总是倾向于去组织和改造那些被儿童看到的形象或听到的音响(即使这些想象是粗糙的,这些音响是凌乱的),将它们组织成和谐有序的式样。”[6]

叙事德育在素材选择上要想激发儿童想象力,立足美学大有助益。犹如人类原初时期的思维方式,儿童的逻辑就是一种诗性、感性的美学逻辑,他们如同“本能的缪斯”,不受功利支配的美,可以激发儿童的奇思妙想、无拘无束的冲动、天真无邪的哲学发问。

3.与儿童文学结缘

德育教师觉得儿童文学是语文教师应该关注的事情。其实,德育教师,尤其是有志于深入探索叙事德育的教师,一定要和儿童文学结缘。

儿童文学是什么?儿童文学是少年儿童精神成长的乳汁,也是儿童时代阅读的最爱。儿童文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它能够唤醒儿童的想象力,契合儿童的想象力,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开发叙事德育素材要做的就是寻找那些能激发儿童想象力的资源,怎么能不和儿童文学结缘呢?以行销200万册的《美德书》为例,将《美德书》中十项美德中所选用的不同体裁的短文进行分类归纳,会发现童话和寓言名列选用体裁的前三位,它们大量采撷自儿童文学园林,包括耳熟能详的《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美女与野兽》《渔夫和他的妻子》《狐狸与公鸡》《青蛙王子》《三只小猪》等等。

当然,我们说德育教师与儿童文学结缘,也并不是叙事德育素材一定都要取自儿童文学园林。但至少,德育教师和儿童文学可以成为心有灵犀的知音,因为儿童文学是叙事德育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拥有它、善用它,无疑有助于叙事德育的理想境界的实现。

叙事德育中叙事素材的选择应该是一个多视角、多学科的研究课题,从不同学术视角研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教育学、儿童文学的交叉视角,本文得出“激发儿童想象力”是选择叙事德育中叙事素材的原则,并对该原则指导下的实践提出了三个路径。这仅仅是叙事德育中叙事素材选择研究的一个结论。要想全面研究叙事德育的叙事素材选择,需要多学科的专家参与,进行系统性针对研究,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麦金太尔著.龚群译.德性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72ˉ273.

[2][美]海登•怀特著.陈永国,张万娟译. 后现代历史叙事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7.

[3]Jahn, M. Poems, Plays, and Prose: A Guide to the Theory of Literary Genres[M].Cologne: University of Cologne,2002:126.

[4]Kilpatrick, W. Why Johnny Can’t Tell Right from Wrong: Moral Literacy and the Case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M].New York: Simon& Schuster, 1992.

[5][德]沃尔夫冈•伊瑟尔著.陈定家,汪正龙译.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疆界[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227.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范文5

为何迅速开启访美之旅

从时间来看,前总统朴槿惠2014年9月20日访美时,距离她当选已经过了9个多月,而此次文在寅上任才仅仅51天。从国内情况来看,目前文在寅政府的组阁率仅为38.9%,而当初朴槿惠访美时的组阁率已高达88.9%。那么,在组阁率尚不过半、国内事务棘手的情况下,文在寅为何如此急于访美?

根据盖勒普6月23日公布的调查结果,韩国国内79%的受访者认为文在寅很好地履行了总统职责,对他表示支持。纵观历届n国总统,只有金泳三曾在执政第一年的中后期支持率超过80%,文在寅目前的支持率创下了历届总统就职后同时期的最高支持率。而其所在的共同时隔十年再次执政,支持率虽稍有下滑,但目前也保持在50%。文在寅选择在其政党和本人支持率都很高的时刻访美,显然是为了弥补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因闺蜜干政、总统被弹劾等一系列事件导致的韩国外交上的力不从心,以挽回韩国的国际形象。此外,下半年国际舞台上多边活动密集,尽早访美也是为在多边舞台“施展拳脚”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文在寅政府的对外政策迄今尚未正式确立,亟待尽早在朝核问题上与美国协调立场。当前,对文在寅政府而言,对外政策的短期目标是防止朝鲜进行新的核试验,有效管控半岛紧张局势;中长期目标则是确保韩国在解决半岛问题上取得主导权。文在寅上任前后,韩美两国就朝核问题发生过一些微妙冲突。虽然两方都赞同一边施压一边谋求对话,但美国偏重于强硬施压,而韩国则更侧重于寻求对话。如何协调与美国之间的战略分歧,这是摆在文在寅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出访之前,尽管外长候选人康京和的国会听证案没有顺利通过,但急于出访的文在寅还是强行任命其为外长,以为此次出访做好准备。康京和曾长期在联合国工作,有着丰富的对美及多边工作经验,她任外长无疑使文在寅如虎添翼。此外,特朗普和文在寅都是今年上任,任期重叠将长达四年之久,因此双方在韩美同盟和半岛问题上达成默契就至关重要。事实上,特朗普不仅在文在寅就职当天(5月10日)第一个打来祝贺电话,而且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国务卿蒂勒森、副总统彭斯也陆续在今年上半年访问韩国,就有关问题与韩国政府和文在寅本人进行了密切接触和沟通。

韩美同盟历来是韩国确定外交政策基调的重要参考项。文在寅就职后如此迅速访美,一方面显示出他对美国的重视以及作为同盟国今后继续发展和维护韩美同盟的意志,以期让特朗普重新重视起众多盟国中的韩国;另一方面,与奥巴马相比,特朗普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和“多彩的个性”。面对这样一个“不按套路出牌”的盟国总统,了解和确认其心思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在寅期待通过与特朗普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沟通,加强个人友谊,建立两国政府及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为今后制定对外政策打下重要基础。

能否通过“文特会”实现战略预期

文在寅访美的首站具有象征性意义:时间上选择了6.25朝鲜战争纪念日后的第三天,地点选择了位于弗吉尼亚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博物馆。文在寅在纪念碑前发表演说时表示,“对韩美同盟的未来毫无怀疑,韩美同盟将成为更伟大、更稳固的同盟”。文在寅的这个表态不仅是向美国,也是向韩国国内释放一种信号,即他会坚定不移地发展与美国的同盟关系。此外,文在寅还大打情感牌,强调自己是难民的儿子,而美军曾给难民发放礼物等,以让韩国年轻人因了解那段历史而亲近美国。

当然,文在寅此访的最重要目的是如何解决朝核问题。众所周知,朝核问题涉及韩国外交战略的整体思路,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历届韩国政府面临的一个不能不作为而又无法确保有成果的难题。如同朝鲜把核试验视为维持生存的筹码一样,韩国也同样将国家安全放在首位。文在寅坚守对朝政策底线,一方面强调制裁和施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提出对话的大门始终敞开,主张通过积极援助来改善南北关系,为开启对话创造有利条件。而特朗普则偏重于通过强硬施压来逼迫朝鲜就范,并声称在军事选项上持开放态度。

6月30日,文在寅与特朗普共同发表了由六个领域组成的《韩美联合声明》,具体内容包括加强韩美同盟、加强对朝政策合作、营造公平贸易环境以促进经济增长、加强其他经济领域合作、作为全球加强合作、韩美同盟未来等。其中,除了经济领域的两项外,其余均直接或间接与朝核问题相关。韩国媒体称,通过此次首脑会谈,韩国在对朝政策上取得了主导权,这是最大的成果。联合声明中提到,“(奥巴马政府)对朝战略忍耐是失败的,美国的忍耐已经结束”,并表示支持韩国在缔造半岛和平与统一环境中发挥主导作用。声明强调,为了回归对话,在充分履行现有制裁的同时,两国还会实施新的延伸威慑措施,同时在条件成熟时会开启与朝鲜对话的大门。基于此,有韩媒评价称,“文特会”在很大程度上取得了降低“半岛安全风险”的作用。

可以说,双方在对朝问题上达成了一定的共识。首先,双方在共同声明中提出,韩美对朝并没有敌对政策,希望朝鲜能够选择正确的道路,并提出对话的可能性。其次,双方一致同意韩国提出的“核冻结到彻底弃核”的阶段性方法论,试图通过阶段性和宽泛的方式大胆尝试促进朝鲜无核化的做法。

但在经贸领域,特朗普多次毫不避讳地点名指出,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对美不公,由此造成了美国与韩国间巨大的贸易逆差,并表达了希望通过谈判来重新调整韩美FTA的强烈意愿。韩美两国于2007年签署FTA,2012年正式生效。协议生效五年来,韩国从中获益颇丰。文在寅此行演讲特别提到,全球经济在过去五年衰退12%,而韩美双边贸易却增长12%,反复强调这一协议的重要性。此次,文在寅还带去了52位企业家一同访美,并给美国带去了224亿美元的“购物清单”。遗憾的是,两国首脑会谈并未就有关韩美FTA的重新协商达成一致,分歧依然很多。

韩美关系今后将何去何从

文在寅的五天访美之旅已经结束,有评论认为,此访可称作是一次并未涉及外交战略方针的事前调查访问之旅。即确认两国基本利益和想法,扩大利益交集与合作,缩小具体问题方法论上的差异,在任内同美国保持良好的同盟关系。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文特会”尽管释放出很多积极的信号,但是从联合声明在首脑会谈结束七小时后才l表来看,似乎表明双方在某些核心议题特别是经济议题上并未能达成一致。

另外,“萨德”问题也是韩美关系中绕不开的议题。从去年7月韩美宣布部署“萨德”至今已有一年,在当前半岛已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萨德问题又加剧了局势的复杂化。此次文在寅访美,“萨德”并未如预期成为双方会谈的焦点。有韩国学者分析指出,至少在现阶段,韩国政府很难通过停止部署“萨德”来换取韩中关系的改善。韩国外长康京和也表示,韩国政府无意基于韩美同盟精神达成的协议。但中国反对“萨德”的立场是坚决的,也是不可能改变的。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内,“萨德”仍然是困扰中韩关系的难题。

就未来的韩美关系而言,首先,韩美同盟将会在加强协调过程中继续巩固。韩美同盟对维护美国的亚太战略利益至关重要,特别是在朝核危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美国需要有强有力的韩美同盟来巩固和支撑其在本地区的影响力。而韩国也认为韩美同盟是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的不二选择,它需要依仗美国的军事力量来保护本国安全,并寻求以坚实的同盟纽带为基础来解决朝核问题。尽管两国围绕此问题存在是否侧重施压还是寻求对话的分歧,但在对朝政策的基调上是一致的。

第二,“萨德”问题不会影响韩美同盟的基础。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的战略意图既有针对朝鲜核威胁的一面,也有维护自身在东北亚乃至亚太地区战略优势的考虑。而韩国虽有防范朝鲜军事威胁的需求,但也深知“萨德”不能从根本上保护自身利益,更有可能陷入中美俄等大国竞争的漩涡,成为大国角逐的牺牲品。所以韩国力求在这一问题上保持战略平衡,既不惹怒中国,也不让美国感到为难。因此,文在寅政府的现实选择很可能是,维持已经部署的“萨德”系统,但对于新增部分的部署则延缓其进程,静观其变以求突破。

第三,韩美经贸合作将会在协调中加强。特朗普上任以来的口号便是“美国优先”,在当前全球经济低迷的形势下,特朗普肯定会优先重视经济问题。而美国高达20万亿美元的债务使得他不能再承受贸易逆差,因此他提出让韩国分担驻韩美军防卫费以及重新协商韩美FTA等问题。对韩国而言,虽然中国是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但美国市场无疑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美韩双方在经贸领域将不会采取激化分歧的做法,而是力求在磋商中达成某种程度的化解,以寻求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以美德为话题的作文范文6

在升旗仪式上,作为主讲人,你会怎样利用“美德”这个主题来进行国旗下相关讲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有关美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有关美范文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同学们应该都知道,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并且秋季也是一年中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现在我们国家给重阳节赋于新的寓义,这一天定为老年节,我国同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一样,慢慢步入老年社会,关爱老年人,关心长辈,已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让每个人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就会变得更美丽。作为海宏小学的学生,我们应该发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在重阳节这天,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致以节日的问候,感谢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在平时,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关心照顾他们,多陪他们聊聊天,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同时向社会的爷爷、奶奶伸出关爱、帮扶之手。

当然,尊老敬老绝不是重阳节一天的事,应该是在日常生活中,帮助老人解决生活的困难,多给老人一些心理安慰。因此,我提议,请每一位少先队员都要用实际行动向老人们献上我们的一份心意,为自己的爷爷奶奶或者邻居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他们洗衣、洗碗、扫地、叠被,多为他们着想,少让他们做那些本来应该是我们自己做的事,把好吃的让给他们,把有趣的事告诉他们,对邻居长辈有礼貌,外出礼让老人。“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从现在做起,都能尊老、爱老。在这秋风飒爽的季节,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幸福、安康。让敬老、尊老之风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让我们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个座,遇到老人过马路主动搀扶老人,多去看望老人、陪陪老人,对老人多些文明礼貌,多些宽容体贴让我们的老人感受到温暖、幸福,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阳光,永远是春天!

我的讲话完毕,谢谢大家。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有关美范文2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传承中华美德,提升个人修养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她是五千年华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融四岁,能让梨。”孔融虽小,却懂得尊敬长辈,令我们肃然起敬;周恩来12岁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伟志向,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这些具有传统美德的少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数不胜数。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学生,我们应该处处以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在学校里,勤学善思,努力学习,广泛地阅读书籍,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坚强的意志;作为班干部,处处以身作则,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并且尽心地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同学。在家庭中,孝顺长辈,主动帮助父母亲分担家务,从来不让爸爸妈妈操心!如果拥有这些良好的美德,我们就能够得到老师信任,同学的拥护,长辈的喜爱!

同学们,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我们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暴饮暴食的良好习惯。做到六不吃:不吃生冷食物、不吃不洁瓜果、不吃-变质食物、不吃未经高温处理的饭菜、不喝生水、不吃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有关美范文3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守时是一种美德》的美国政治家乔治·德里说:“使美国强大的不是强权与实力,而是上帝赐予的美德,假如我们丢失了最根本而有用的美德,导弹和美圆也不能使我们摆脱毁灭的命运。”其实,在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关心道德问题,尤其是孩子的道德问题,因为在今天我们面临着从未有过的`道德危机和挑战。因为时间原因,今天我就来讲一则关于“守时”的小故事。

德国哲学家康德是一个十分守时的人。他认为无论是对老朋友还是对陌生人,守时都是一种美德,代表着礼貌和信誉。

有一次,他想要去一个小镇拜访他的一位老朋友威廉先生。于是,他们书信中约定他将会在3月5日上午11点钟之前到达那里。康德3月4日就到达了小镇,为了能够在约定的时间到达威廉先生那里,他第二天一早就租了一辆马车赶往威廉先生的家。威廉先生住在一个离小镇十几英里远的农场里。而小镇和农场之间,隔着一条河。康德需要从桥上穿过去。但马车来到河边时,车夫停了下来,对车上的康德说:“先生,对不起,我们过不了河了,桥坏了,再往前走很危险。”

康德只好从马车上下来,看看从中间断裂的桥,他知道确实不能走了。此时正是初春时节,河虽然不宽,但河水很深。康德看看时间,已经10点多了,他焦急地问:“附近还有没有别的桥?”

车夫回答:“有,先生。在上游的地方还有一座桥,如果我们从那座桥上过去,最快也得40分钟。这样康德先生就赶不上约好的时间了。

于是,他跑到附近的一座破旧的农舍旁边,花了很多钱买了一块木头,在20分钟内及时修好了那座桥。

马车终于平安地过了桥。10点50分的时候,康德准时来到了老朋友威廉的房门前。一直等候在门口的老朋友看到康德,大笑着说:“亲爱的朋友,你还像原来一样准时啊。”

尊守时间是一种美德。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不仅仅要注意不浪费自己的时间,也要时时注意不要浪费别人的时间。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就是让自己无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都能够轻松应对、游刃有余。一个守时的人,必将获得别人的尊重。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有关美范文4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一五班薛--,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尊老爱幼新风”。

10月--日,我们将迎来中华民族又一个传统佳节――重阳节。古代“易经”中,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因此成为“重阳节”。因为“九九重阳”谐音“长长久久”,包含生命长久、健康长寿寓意,因此**年,我国政府把这一天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起来,在全社会倡导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风气,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古往今来,我们有许许多多敬老爱老的故事:古有木兰代父从军、王祥卧冰求鲤、小黄香温席待双亲,今有陈毅探母等感人佳话。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老人,让我们先从尊重我们自己的长辈开始,从身边碰到的每一位老人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抽出一点时间给家里的长辈打个电话,送去一声问候,感谢他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节假日的时候,陪他们聊聊天,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我们的学习做到最好,这也是我们对长辈们的付出所能给予最好回报!

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有关美范文5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谦让是美德》。

谦让是一种美德,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风度。我们小学生理应学会谦让,养成相互谦让的良好习惯。然而,我们也不无遗憾地看到,在我们的身边,同学之间为了琐碎小事,发生争吵甚至打架的现象仍屡见不鲜。固执己见、互不相让的争吵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严重影响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可是,如果我们拥有了谦让的精神,遇到这种争执明智地退让一步,或许,我们便会发现很多误会和矛盾都是可以避免的。因为,谦让不仅可以化解矛盾,更能化阻力为动力,拉近心与心的距离。就拿我们高年级学生来说吧,每当周一的升旗仪式结束后,楼梯口便聚集了很多班级的同学,这时,我们各个班的领队同学便会带领我们静静地等候,让低年级的同学先走。体育课后,饮水机前少不了急着喝水的同学,而一些懂得谦让的同学总是友好地让其他同学站到前面。谦让,让我们这个大家庭显得更加温暖可爱;谦让,让我们心胸宽广,收获了更多的友谊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