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计毕业论文范例6篇

学会计毕业论文

学会计毕业论文范文1

一、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模式现状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通常由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或环节、实现条件以及教学评价等因素构成。目前多数高校将“会计学毕业论文”作为课程体系中工作技能教育层面中的一门必修课(4学分),与会计专业其他课程相比较,该课程近年来在教学方面的改革显得不足,尤其是缺乏合理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随意性较大,使得该门课程应具备的训练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作用受到质疑。

(一)教学理念不明确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教师为中心”,近年来我国教育界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新理念,越来越多的课程教学中开始树立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但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通常是采用课下指导的方式,并且通常安排在第八学期,学生忙于就业联系工作,教师难于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到位,谈不上“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由于无暇顾及论文,常采取临时突击应付了事的态度,使得论文写作成了一种形式,更谈不上在论文写作中“以学生为主体”,使得该课程由于教学理念不明确导致师生关系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

(二)教学环节不规范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即教学环节,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应当完成的任务。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流程与环节通常包括:选题、搜集整理资料及技术准备、制定进度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交流讨论、撰写论文初稿、思考讨论后的修改及定稿、进入论文答辩,并且在这些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贯穿其中。但由于该课程的教学环节通常采取课下指导的形式,再加上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师生沟通交流讨论的时间难以保证,使得某些教学环节被忽略或者越过,各环节的任务无法有质量地完成,最终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教学大纲缺失教学大纲是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纲领性文件,对课程性质、目标、内容、课程进度、文献及参考书目、学生作业及评分标准等做出规定,是实现教学模式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多数高校会计学毕业论文作为课程体系最后一门课程缺少教学大纲,指导教师不能及时地根据学科发展、课程改革以及社会需要调整选题,不能合理根据预定的进度安排文献查阅整理、提纲拟定、论文撰写等指导以及与学生在各环节的交流讨论,不能有效地查看学生的完成进度及对学生各环节的表现做出评价,学生不了解该课程的具体要求,不能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好论文写作,只是一味地在指导教师的催促下被动地完成任务。

(四)教学评价标准不尽合理教学评价是教学模式中所特有的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目前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小组各自给出成绩,最后按比例给出最终综合成绩。尽管从选题、调研、搜集资料、论文撰写、修改到定稿、参加答辩,每一环节和过程都制定有相应的规定和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学生如果毕业论文成绩不合格就无法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书,不得不降低评定标准。在答辩资格取得和控制方面通常没有具体的要求和标准,使得部分学生在论文写作时缺少压力和动力。同时也缺少对指导教师的考评办法,没有从努力程度、优秀论文等方面进行评价,也使得指导教师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会计学毕业论文应设置为专门的研讨课

研讨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起源于18世纪德国哥廷根大学,现已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学文科教学中被广泛采用。近年来,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始尝试研讨课教学模式,并开展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如开设新生研讨课,帮助学生完成进入社会生活和学术生活的过渡,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专业兴趣;一些专业老师也在自己的课程教学中,将研讨课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由于会计学毕业论文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没有专门的主讲教师,而是将学生分配给每一位指导教师,每一位指导教师都担任该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但都没有将其视为一门需要独立完成的课程,忽视该门课程的质量和效果,缺乏探索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主动性,使得该门课程长期处于教学改革的边缘境地。尽管针对近年来毕业论文质量下滑进行了原因和对策分析,但至今尚未真正从教学模式的改革上进行探讨。研讨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与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有着很大程度的融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二者在教学理念上的契合研讨课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需求、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强调学生活动的目标、学生的动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教师的作用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和推动者,这种教学理念符合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要求。会计学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完成的习作性的学术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师生之间需要经常互动研究和讨论,教师应当发挥好指导作用,做好选题、文献搜集整理、观点梳理、实地调研考察、论文写作方法等的指导,这种指导应当是具有规范性和制度化的要求。而研讨课教学模式则具有固定的时间、具体确定的教学环节和要求,它不同于一般松散的学术讨论,更不同于随意性的课下辅导,这些具体而明确的规范,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种课程类型稳定下来并形成制度,对教师指导学生的方式和学生形成自主研究学习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能够真正地体现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二)二者在教学内容上都具有拓展性的特点课程是否适合设置为专门的研讨课课程,一般应考虑以下条件:适应一年级新生的知识背景,以入门级课程为主;以专题为教学内容的主要组织载体,不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研讨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在于帮助学生在一般原理的启发下理解具体的事物,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是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运用和拓展。与其他专业课程不同,会计学毕业论文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它需要指导教师关注实际问题,具有选择和确定恰当问题的能力,即论文的选题。会计学毕业论文的选题来源可以有不同的渠道:指导教师对会计专业或与专业关系密切的跨学科的研究热点、前沿问题有一个基本的把握,或者将自己的在研课题分解成若干问题,或者将会计实务中出现的新问题等,确定为可供学生选择的论题;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课堂的专业课学习中发现的理论问题,或者是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论题。在选题阶段,一般指导教师不宜直接给学生指定论文题目,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准备,发现、归纳、整理自己的研究点,这一过程是学生对前期专业课程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指导教师将这些论题整理成大致的研究领域或方向写进教学大纲供学生选择,这样一方面学生在选题时有一定的空间,挖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专业兴趣确定恰当的论文题目,另一方面也方便指导教师根据学科理论动态以及会计实务的新变化,随时调整论题。

(三)二者在教学流程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研讨课教学模式具有完整而规范的实施流程,主要包括确定研讨主题、查阅文献资料、主题报告宣讲及课堂讨论交流、修改报告论文等,其灵活性和适应性较强,可以结合不同课程的要求加以运用。与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流程相比较,二者有许多相同的环节,可以尝试将研讨课教学模式的规范流程科学地运用到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二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发挥研讨课教学模式研究问题、合作研究、提高创新能力等功能,最终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在将研讨课教学模式应用到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会计学毕业论文实践性要求较高,要求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需要灵活地安排试验、参观、调查等教学活动,或聘请实务界人士进行座谈,让学生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往的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大都是在课下时间完成,使得论文指导工作随意性较强,论文质量难以保证。根据研讨课教学模式的要求,可以将一部分论文指导工作安排在课堂时间来进行,如把实习调研、选题、文献查阅搜集整理方法、开题报告和拟定提纲、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通过不同的专题讲座形式来集中指导,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以减少逐个学生指导的随意性,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主题报告宣讲、课堂讨论交流方式来进行,这样可以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合作,不断产生新的灵感,找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真正实现教学和研究的融合,促进教学相长。

三、会计学毕业论文应用研讨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在将会计学毕业论文设置为一门专门的研讨课时,要注意与其他课程教学中采用研讨课教学模式的要求不同,在具体实施中要结合自身的教学规律和特征。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调整现有的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学期和时间上的安排,将其时间跨度安排在第七、八两个学期。在第七学期分配指导教师后,指导教师便可根据研讨课的教学模式合理安排教学活动。首先,指导教师将选题、文献查阅搜集整理方法、开题报告和拟定提纲、论文写作规范等方面通过不同的专题讲座的形式在课堂上集中指导,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既是讲授者,又是指导者和主持人,并负责解答学生的提问,或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帮助学生了解毕业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应达到的要求。其次,学生确定好选题后,安排每个学生就其选题所作的资料搜集、观点梳理、文章结构等论文前期准备工作以主题宣讲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作为参与者、讨论者、提问者展开交流与讨论,让学生在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中,不断地得到新的启发,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考。在第八学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安排并完成论文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修改定稿等,可以和指导老师单独沟通交流。这样不但可以解决以往论文指导和写作的仓促,也避免了与就业联系工作时间冲突,更重要的是在研讨课教学模式下,会计学毕业论文课程更加规范,从而使毕业论文质量有了根本的保证。

(二)建立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大纲对规范指导课程教学、保证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会计学毕业论文的教学特征,在编制教学大纲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会计学毕业论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应包括两部分,一是指导教师汇总的选题,学生可以在选题范围内确定论题;二是指导教师就各项指导内容安排专题讲座。(2)研讨课教学方法的说明。描述将研讨课教学模式融入到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的流程和环节,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这一过程,明确教师和学生彼此的权利和责任。(3)课程跨度时间较长。毕业论文的准备与写作有一个过程,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教学大纲中要明确规定在各个时间段内需完成的任务,具体包括:在第七学期的课堂指导中,指导教师所进行的每次专题讲座的名称和进度,根据需要安排的参观调查、专家座谈的大概内容和进度,以及每个学生的主题宣讲进度;在第八学期,学生需要完成初稿、修改、定稿、答辩。(4)课程评价的过程性。由于研讨课教学模式的引入,使毕业论文的评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除了包括以往论文写作质量和答辩表现两部分成绩外,还加入了根据资料准备、课堂主题展示及观点陈述、课堂讨论、开题报告的完成等环节的诸多表现情况给予学生成绩评定。同时,完善的课程教学大纲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适当地进行调整,并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执行。

(三)需要其他课程教学的合理配合会计学毕业论文教学是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力地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这种能力的获得不能单靠这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来实现,而是需要本科阶段一系列的课程教学配合来共同实现。这就要求其他课程教学中也应进行多种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尝试与实践,而研讨课教学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具体做法:一是在一些知识体系完整而系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将适合研讨的内容由教师确定合适问题,引入研讨课的教学模式;二是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不同阶段递进式地设置若干专门的研讨课课程,如一年级的“会计学科概览”、二三年级的工作技能教育层面的某些模块课程选修课、四年级的“会计专题”等,让学生在这些不同的课程中,多次经历发现问题、研究收集、归纳整理、主题发言、交流讨论、书写报告及论文等过程,不仅能够体验到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等逐渐得到培养和提高,从而能够在最后的毕业论文环节得到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强调的是,会计毕业论文还需要与“毕业实习”环节紧密配合,学生可以通过毕业实习熟悉企业情况,搜集论文数据,实现毕业论文与社会实践的链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给学生配备一名实践导师,由校外单位或学校实习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人员担任,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和论文写作期间遇到的一些实务问题,以弥补理论指导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不足。

[本文系2013年度中国海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引入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于卫兵:《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运用研讨课教学模式的探讨》,《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第9期。

[2]宋光辉:《开设新生研讨课“教育与经济”的三点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4期。

[3]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2期。

[4]唐轶:《美国研究型大学新生研讨课教学模式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2期。

(编辑熊年春)

学会计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学生;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我院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会计专业对于毕业论文的要求,和本科有一定的区别。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人才,学科体系重点在于技能型工作。基于这个基本指导思想要求学生运用三年来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结合在实际单位所遇到的实际情况,提出发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毕业论文也是高职院校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机会,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教学环节。本人从2009年起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通过总结三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情况,发现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调研力度不够,缺少实例论证,明显缺乏说服力,更有部分学生的论文存在着明显的抄袭现象。因此,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选题失误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毕业论文的第一步,学生需要结合自己在工作单位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自身能力情况进行选题,并由指导老师负责把关。但是许多学生都徘徊“写什么”的困惑之中。大部分学生的选题范围过大,很多人潜意识的认为选题范围大则涵盖的内容就多,可以写的东西也就比较多,却忽略了自身能力存在的不足,选题过于空、大、泛,远远超出学生的驾驭能力。比如我院2011届毕业生中有个学生的选题为“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作为一名高职的会计专业学生,还没有足够的视角去审视整个会计工作所存在的问题,所以很明显,此选题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而做出的选择。还有一些毕业论文选题涵盖内容过于狭小,可操作性不强,没能发挥出学生自身的水平。

2、参考抄袭问题严重

现在社会信息化程度逐年增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其他渠道得到各方面的信息。但这也为学生去做毕业论文时抄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选题联系实际不够,缺乏深入的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网上资料。论文的写作变成了“复制”加“粘贴”,至多对所复制的资料进行“剪碎”和“转述”。论文缺乏创新观点和内容。

3、学生撰写论文的水平参差不齐

我院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包括论文的内容及格式两个部分。对于论文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视角都比较狭隘,或者空洞无实际意义。本来要求3000字的论文,学生在交第一稿的时候往往文章只有不到2000字:或者走另外一个极端,从好几个地方生搬硬套,凑了将近6000字的论文,但是内容却毫无实际意义。对于论文的格式,尽管我们在给学生布置论文的时候都已经把格式的要求讲的非常明白,但是还会有70%的学生的论文格式不符合要求。很大一部分学生连如何设置合适的行间距都不会操作。

二、提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对自身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这期间需要老师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安排,同时也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

1、增强学生的主观意识。向学生灌输毕业论文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主观上形成一种意识。用人单位在选聘毕业生时,增加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这样,在进行毕业论文创作时,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

2、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在大学期间,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首先要做好思想工作,使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持之以恒,能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学会会计方法与技术。其次,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在校内和校外,让学生接受多种实践教学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定期邀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者传授会计实务理念。适时邀请一些企业家、经营管理者、财务总监等来学院开展实践性知识讲座,介绍前沿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结合现实中的会计案例解读会计实务方法,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准则变化后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等。

(二)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学改革。

高职的教育理念就是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点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更大的意义。所以,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应该双管齐下,在不放松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加大实训课的力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样到了实习时在工作岗位上才能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在深化教学改革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源头开始准备。为了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应从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源头提前安排准备。

2、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基本是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成效,但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理论不深、实践不精的教条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我们积极探索各种启发式教学法和行动导向教学法,比如案例教学法、问答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导向法、项目教学法、技术规程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曹禧修,新本科院校毕业论文写作之症候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2

[2]周晓斌,钟瑶,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形象化指导初摊[J],当代教育论坛,2005.23

学会计毕业论文范文3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实践教学, 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构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博士论文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构建完整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关键词】高等教育; 实践教学; 质量保证

21世纪国力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高级应用、创新复合型人才将在劳动力市场更受青睐。高校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锻炼能力、锤炼素质的一个基地,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综合性、实践性, 在强化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我国不少高校长期以来对实践教学缺乏应有的认识和重视, 传统的、过时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一直被沿用, 不能适应新时期实践教学及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 近年来各高校积极推行实践教学管理体制的改革, 努力完善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 以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实践教学的经验, 探索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该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教学观念

要搞好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工作, 首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习惯于学生的被动接受性学习, 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 而忽略甚至轻视实践教学。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实践环节设置偏少, 实践教学一般仅占总学分(学时)的10% - 20% , 而国外高校一般为35% 左右; 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偏重共性教育、忽略个性发展,重理论教学、轻实践环节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可以说, 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 已经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学校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就必须转变观念, 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上下功夫.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新世纪高等教育“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目标要求的提出,实践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尤其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 成为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因此, 我们应转变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 将实践教学从从属于理论教学服务的传统教学思路中转变出来, 重新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的检验、深化和延续, 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关键环节, 使实践教学为培养合格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服务, 确立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工作中的应有地位。目前, 我校会计学等专业正在逐步将实践课从理论课的辅助课程中独立出来, 单独设置实践课程、编写实践教学大纲、设计实践培养计划,各种实习实训课程的教材也在编写和完善的过程中,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受到关注, 这将有利于我校实践教学课程建设, 进而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的关键,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素质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有些高等院校的教师主要来自本科院校, 没有专业实践的背景, 他们过去很少有时间和机会去企业第一线参加专业技术的训练和提高, 由于缺乏工程技术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纸上谈兵; 指导实践的方法和组织实践教学环节的经验不足, 导致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 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建设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可采用两项措施: 一是有计划地安排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 到厂矿企业、各种中介服务公司等承担实际工作任务, 增强指导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素质, 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二是在实践教学的部分环节, 可以从校外聘请有专业技能、实际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来兼职作指导教师,一方面加强和充实了指导教师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提供了高校教师向技术人员学习提高的机会。

同时可以请专家学者来学校举办专题讲座, 使老师、学生获得更多了解相关专业发展动态的机会。如我校会计系曾请人大耿建新教授、南开大学周晓苏教授等为师生们做学术报告。他们的讲座把学生带到了一个更为广泛的专业领域, 所传授的前沿专业知识无疑会使学生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受益, 这对老师知识面的扩展也有帮助。经管学院还请来清华大学郝中军教授为我院教师作案例教学法的专题讲座, 对教师们有很大的启发。

三、加强实习基地、实验室建设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学生到企业实习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绝大多数的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即使同意接受学生实习, 也只能作为参观性实习, 一般不提供让学生参加生产操作的条件。要想组织好实习实践这一教学环节, 使它不流于形式、有较强的生命力、学时利用充分并能够获得良好效果,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实习基地是否具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条件, 实习基地的各级领导是否配合学生的实习工作, 所提供的技术文件、资料等能否满足教学要求等, 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

从我校实际效果来看, 产学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无疑是一种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较先进的开放式合作模式。可就近选择那些条件先进、专业技术面广的企业、部门或科研 单位 作 为固 定的 校 外实 践基 地 ;实践基地一经确定, 应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要统一挂牌,以便提供教学服务, 便于监督和检查;对不具备要求的校外实践基地应及时进行调整。

为加强基地管理, 高等院校可制定和实施基地定位管理, 使高校实习教学基地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各项功能作用, 同时还能使基地的管理工作真正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要求。我校会计系在近几年积极联系了校外一些企业的财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 提供了一些学生实习的工作岗位,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真实的财务工作, 提高感性认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与这些实习基地打交道的过程中, 逐步积 累 了 一 些 加 强 实 习 基 地 建 设 的 经验, 如实习单位的考察, 双方有关权利、义务等合同的签订, 实习过程中学生参与机会的保证等。

在实验室的建设上要注重建设项目的科学性、实用性, 要有长远观点、创新精神及办学效益观点, 要充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减少重复购置, 把小而杂、多而乱的实验室调整为综合性实验室、实验中心。实验室建设需要一定资金作为保证, 一方面要加大学校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投入, 另一方面要挖掘自身潜力, 把有限的资金准确、合理、有效地利用。

四、实践教学管理文件的规范

与实践教学配套的规范、全面、合理、实用的教学文件是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教学计划、教学大纲

--> 、实践( 实习) 指导书、课 程 设计 和毕 业 设计( 论文) 任务书等。

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文件, 是组织教学、安排教学任务的根本依据, 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 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专业技能规范是制定实践教学大纲的基本依据, 根据人才培养规格中专业服务方向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及学科发展, 按学科体系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要求, 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 应该依据社会的客观需要和学校的客观条件来确定、通过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和确实的数据来论证, 避免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带有太多的主观判断和随意性。

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具体体现,是以纲要的形式表现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大纲应对各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 安排 、教 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细化, 它是每一项教学项目的质量标准, 也是衡量教师的工作质量标准和学生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一定要健全和完善教学大纲, 明确各个教学项目的质量标准, 否则, 失去部分教学质量的可控因素, 就会导致整个教学质量的模糊, 教学质量评估难以得出有效结论。

以指导书、任务书的形式规范学生的具体工作, 指导其学习。以试题库、考核办法来规范对学生的评价, 制定实践技能考核标准及办法, 通过严格的考核获得学分。以上实践教学管理文件在我校会计系都已经较为完备, 在实施过程中将结合实际面临的问题逐步加以修改完善。

五、改革考核办法

实践教学由于不同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结构和要求不同, 同一专业不同年 级 的实践内容的覆盖面不同, 采用单一的考核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各种需求, 也不够科学和合理。因此, 在考核的形式到内容上, 都不应该忽略实践教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学生的实践基本技能、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形成和提高的, 因此要摒弃传统的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思想, 把实践过程重视起来, 因为实践过程中的每个细节规范比结果更有意义和价值。学生在每次实践中的表现都能在总成绩中得到反映, 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比一两次的实习报告结果或一次考试更准确, 对学生也更公平。

课程实践环节的成绩由课程实践指导教师负责评定, 实践环节成绩评定的依据包括: 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日常表现、效果, 实习体会与交流情况, 实践报告与实习日志的质量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水平, 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

结论

实践证明, 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立, 以及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规范,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 我校会计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实际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明显增强, 在实习单位也得到了较高的评价。在办学规模逐年扩大的情况下, 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将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人才的理念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中, 培养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高玉华.高校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6,( 8) p19~22.

学会计毕业论文范文4

一、目的 毕业设计(论文)是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刻苦钻研、勇于攻坚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学生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条件 必须在规定的年限内,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必修课程和除毕业设计(论文)之外的其他全部实践环节;按教学计划规定修读完各类选修课,方可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三、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任务 按照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地进行毕业设计中的各项工作。在毕业设计进行中,及时地向指导教师汇报自己毕业设计(论文)进展情况,并听取教师的指导意见。认真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规定的全部工作,撰写毕业论文,经审阅后,参加答辩。 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者,不能获得学士学位,不发给毕业证书只发给结业证书。在毕业后一年内,经个人申请,学校同意,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通过者,换发毕业证书。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内容,对所学知识有综合运用性质,具体题目应多样化,并尽可能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当前的生产实际、工程实践、经济实践、管理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也可选择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模拟题目,但都应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设计、科研等较为全面综合的训练。 2.题目的难度要适当,分量要合理,过程要完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有条件,尽可能做到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使学生在教学计划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题。 3.提倡不同专业(学科)互相结合,扩大专业面,开阔学生眼界,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跨专业(学科)进行选题。 4.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选题和内容上提出较高要求,以充分发挥其才能。 5.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一般由有关指导教师提出,教研室批准,由学生选定。学生可自愿报名选题,但要由教研室调整、平衡最后确定。优秀生可自行确定题目,但需经教研室批准,并指定指导教师。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与管理 1.系主任和专业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本系、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把好质量关。 2.各系应安排政治思想好,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有较丰富经验并具有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的教师(或校外有关企事业及经营、管理部门具有副高职以上的专家)担任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7。 3.各系应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前,按学校要求尽早确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并做好学生的选题工作。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一周内将参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学生名单、题目、指导教师情况报教务处实验管理科备案。 4.指导教师要根据题目要求,制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是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应写明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分阶段完成时间和最后的工作成果(包括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计算程序等)和主要参考资料、调研计划等。任务书经教研室审批后,于学生毕业设计开始前下发给每个学生。 5.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原则上做到每人一个题目,如确有个别题目较大,一个学生难以完成的,可允许有2人或多人做同一个题目,但在内容上要有明确的分工,所做的大部分工作不能相同。 6.毕业设计(论文)应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指导教师应在拟定论文提纲、收集、选择和运用资料、理论、方法等方面经常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定期检查和答疑,全面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进度。 7.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在校内进行,也可结合产学研项目、学生毕业分配等在校外进行。各系专业教研室和学校有关部门,必须保证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所需的各项条件,如参考书刊、技术资料、加工、实验及使用计算机等。 8.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有一定字数的文献综述和一定数量的中外文参考文献,一定量的外文文献翻译。并附有外文摘要。 9.各系应组织有关教研室切实做好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对学生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及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尤其要把好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撰写、审阅和答辨关。教务处要不定期组织有关专家抽检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行情况。 六、答辩及答辩委员会 1.答辩委员会在系主任领导下,按专业组成。答辩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各一名,委员三至五名,秘书一名(可由委员兼任)。 2.答辩委员会的委员以我校教师为主,委员应具有讲师(或相当于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也可聘请校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答辩委员。 3.根据工作需要,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每组3—5人,设组长一人。 4.答辩委员会名单应在答辩前2周报教务处审核,学校批准后,由各系在答辩开始前张榜公布。 5.答辩前5—7天,学生应将设计成果整理装订成册,送指导教师评阅,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研究论文或成果进行认真审查,根据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质量、独立工作能力和态度等写出评语交答辩小组。 6.在答辩前2—3天,各有关教研室负责组织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属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答辩。 (1)工作量明显不足或未完成规定任务最低限度要求; (2)成果存在较大错误,经指导教师指出而未修改; (3)剽窃他人成果或直接照抄他人论文; (4)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在文字上或其他方面未满足任务书规定的最低要求。 7.答辩前一天,由教研室公布参加答辩学生名单、出场次序和时间。 8.每个学生答辩时间一般为40—50分钟,其中20分钟由学生本人简要汇报设计(论文)内容,另外时间答辩。 9,答辩委员会在答辩时,除了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提出质询外,还应考核有关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实验方法等。 七、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 1.认真选题并拟定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2.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设计方法、方案论证、以及课题方向等设计程序做必要的启发式的指导,但不得包办代替。 3.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说明书、图纸、论文等要进行认真审查。 4.参加对所指导学生的毕业答辩,并结合学生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对学生的基本概念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对待毕业设计的态度等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写出评语。 对不认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并屡教不改的学生,有权停止其毕业设计(论文),以毕业设计(论文)不及格论处。 八、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 1.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必须通过答辩委员会(或小组)的答辩,方可获得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或学分。 2.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按优秀、良好、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制记分。 3.答辩小组在答辩完毕后,应根据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情况、答辩情况和导师给出的评语初步评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4.答辩委员会负责对各答辩小组的评定成绩进行审定,并按学校规定标准和要求从各小组推荐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候选人名单中评选出本专业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由系上报教务处。 5,答辩委员会要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进行宏观控制使其符合正态分布规律,指导性比例为:优:15—20%,良:30—35%,中:25—30%,及格及以下:15—30%。各档次成绩须按下列基本要求评定: (1)获“优秀”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表现积极主动、认真、遵守纪律。能按设计(论文)题目的要求全面、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反映的基本概念(或论据)全部正确,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强,论证充分,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和一定的创新性,文字书写正确、工整。工程绘图图面清洁美观,符合国标,设计的结构或工艺先进。答辩时叙述和回答问题正确流畅,表达能力强。 (2)获“良好”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表现比较主动、认真、遵守纪律。能按时、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反映的基本概念(或论据)正确,论证合理,有一定的见解。文字书写正确、工整。工程绘图图面清洁,符合国标,设计的结构或工艺先进。答辩时叙述和回答问题较流畅正确。 (3)获“中等”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表现较好,能遵守纪律,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反映的概念(或论据)基本正确,论证一般,没有较大原则性错误。书写文体清楚通顺。工程绘图图面清洁,符合国标,设计结构或工艺一般。答辩时叙述和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4)获“及格”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的全过程表现一般,能遵守纪律。基本能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成果中反映的基本概念(或论据)没有原则错误,论证欠充分。文字书写清楚,工程绘图图面一般,基本符合国标,设计结构或工艺欠佳,答辩时能叙述和回答问题。 (5)被评为“不及格”的规定: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表现差,不遵守纪律。不能按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要求。毕业设计(论文)成果中基本概念(或论据)有原则性错误,论证模糊。文字书写零乱。工程绘图图面欠清洁,与国标不完全符合,设计结构工艺有明显缺陷、答辩时基本概念模糊,不能正确叙述和回答问题。 九、资料管理 1.答辩结束后,学生应将毕业设计(论文)资料(图纸、参考文献、用毕业设计(论文)经费购买的参考书、试验数据、运算数据、调研记录、程序、磁盘、图片资料及其它有保存价值的资料)交指导教师,由教研室确定保存方式并保存至少五年。对于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保存问题,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2.未经指导教师同意,学生不得将毕业设计(论文)成果公开发表。

学会计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园林专业;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

中图分类号: G642.477;U66-4 文I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7.03.037

园林专业是一门跨学科、知识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与园林专业密切联系的园林行业现已成为世界性的朝阳产业。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实践技能,满足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与难题。从培养本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技能、综合能力角度来看,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是其综合专业基础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最有力的手段之一。目前针对不同专业探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相关内容层出不穷[1,2],针对师资以及软硬件薄弱的地方院校,尤其是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需的软硬件条件得不到足够保障,如何应对教学改革,提高毕业生的实践综合能力仍是一个难题。在这种形势下,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无可非议,但如何通过毕业设计(论文)过程,既能达到让毕业生利用专业理论综合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提升毕业生综合能力的目标,又能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结合多年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经历,从指导教师担任毕业设计(论文)角色的责任谈几点看法:

1重视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选题就是指导教师给毕业生选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选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良好开端,选题情况基本决定着毕业设计(论文)基础框架,主要内容和论文质量。

园林专业针对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内容的基本原则是:力求内容多样化;避免组内内容重复、相近;论文内容新颖,侧重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运用解决生产实践问题,尤其结合实习基地生产问题的解决开展毕业设计 (论文)工作,既有任务又有兴趣,或结合教师科研做创新性研究内容,或结合专业综合实验,或开放实验室开发创新内容。根据以上基本原则,指导教师在给学生选题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针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内容不一定要难度大,但必须新,注重实用性与可行性,并且能够使学生融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针对指导对象进行选题设计。

三是设计多角度选题,使组内学生设计内容丰富多彩,达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四是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引导学生发掘部分本行业或与本行业关系密切的行业热点与难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等,着重把好关。

2挖掘毕业设计(论文)引导与指导技巧

指导毕业设计 (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引导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直接过程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比较关键的环节,包括几个方面:引导毕业生认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给毕业画一个圆满的句号;针对新生活开启一盏灯;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相关文献、资料等收集,把好开题报告关口;开始材料的准备以及交流具体工作如何开展等;使毕业生自行确认通过系列过程,其毕业设计(论文)要解决什么问题。事实上,大部分毕业生步入毕业设计(论文)进程后,对其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指导教师关键指导先怎么做,再如何做,接着可能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指导利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或书写设计说明,提炼思想等。在此过程中,注意千万不要让毕业生有依赖心理,要加强其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指导过程中,师生间交流对解决问题起到双重作用,一方面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交流过程给予指导教师思考或灵感。

3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

目前就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问题,同行相继提出系列改革方案及新见解[3-6]。现行条件下,严格要求指导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更直接的意义。面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改革,要求指导教师不但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更要有坚实的实践知识,尤其是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及其他因素制约,加强指导教师实践与社会接轨综合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事实上,教育工作者[7-9]已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改善教学条件以及办学定位是改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根本,针对此系列问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定位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十分重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遵循国家本科教育规范与原则并依据自身条件进行定位。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一方面要考虑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根据指导教师指导水平来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同时依据自身条件定位,如何把好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关,主要依据培养对象实际情况,同时考虑指导教师指导水平设置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可行性、应用性、可达性、内容完整性、创新性、设计(试验过程)的独立性,以及是否达到培养毕业生“授之以渔”的目的,即毕业生一旦进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依据毕业生实际情况确定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后,针对毕业生提出严格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同时严格要求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把好质量关。

4充分利用开放的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是建立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形式上,在时间和载体上具有共享和开放特点的指导交流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过程就是一个关键的毕业设计(论文)交流平台。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指导教师团队可以依据开题内容,交流毕业设计(论文)内容的可行性、实践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或不足等。同时指导教师可以结合课题内容依据自己指导的毕业生的情况建立小组内交流平台,修改不足或提升思想,或丰富创新性等,达到互相学习、交流的目的。

5培养毕业生合作精神

开展毕业设计(论文)时,通常是毕业生求职、就业或考研复习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对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精力不足,如何平衡求职、就业或考研复习与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精力之间的矛盾,也是困扰指导教师的难题。通常情况下,指导教师可以设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工作进度、工作量,严格考核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要求组内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从而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能力实现以点带面的放大效应。

6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取得的成效

毕业设计(论文)实践教学体系框架: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实践教学任务,首先针对教学任务,对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指导教师组织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申报,并提出要求。实用性(尤其毕业设计与就业紧密联系)与创新性强、避免重复性与雷同性,并相互监督,题目数量要求超过所带学生数量的30%;毕业设计(论文)组委会成员对呈报题目审核、校对并对不合格题目进行修改;动员毕业生选题,每一位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申报三个题目,然后组委会依据毕业生申报情况与指导教师对接,并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相关要求。时间要求、质量要求(系答辩成绩排序后25%学生,上报院级二次答辩),之后由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小组开题,指导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以及毕业设计(论文)成稿提交,最后由毕业设计(论文)组委会组织答辩事宜。组委会在指导教师指导进程中,不定时抽查进展情况,教师指导情况以及学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实际工作量等。在系列工作开展中,组委会对论文题目、论文内容严格把关,使毕业设计(论文)达到预期标准。此外,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综合实验、利用开放实验室组织设计竞赛活动以及课余部分学生参与的科技活动,帮助教师完成科研项目等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开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但在本工作开展中,亦出现个别毕业生投机取巧,指导教师指导不到位,组内工作分工不公致使学生之间产生小摩擦等问题。因此,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应以“学生为本”,强化系列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并严格落到实处,本项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沈赤兵.提高理工科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02):49-51.

[2]王志跃,杨海明,陈燕凌.提高农科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6,(05):76-78.

[3]夏守之,郭焱.做好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的探讨[J]. 化工高等教育,2009,(01):9-11.

[4]罗志勇,张胜涛,陈昌国.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改革c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7,97(05):98-101.

[5]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89-90.

[6]程冬梅,陈璇.试论如何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7,19,(04): 83-86.

[7]李晚景.对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若干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7,(05):168-169.

学会计毕业论文范文6

1.1经管类高职毕业设计

调查数据准备为全面掌握经管类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的要求,笔者从学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三方面着手,通过网络、走访、电话等形式,对本院580名毕业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565份,并采用Excele软件对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

1.2经管类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

1.2.1毕业设计选题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大部分学生所选择的毕业设计题目显得大而空,与社会实际现状脱轨,很难驾驭写作领域的范畴,且论题针对性不强。另外,部分学生将选题寄期望于题库,或者教师,自我拟题能力差,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不强。

1.2.2毕业设计制作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毕业季学生多忙于寻求一个好的工作,或参与社会实践,或自主创业,在校时间比较少。面对毕业设计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绝大部分学生期望通过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或者当面与教师探讨毕业设计的内容,并且在实际论文指导工作中,教师与学生间沟通时,多为“一对多”的交流方式,因教师时间、精力等有限,很可能会忽略部分学生的问题,若学生自身缺乏与教师沟通的主动性,很容易出现毕业设计内容逻辑性不强、质量不高等问题。

1.2.3毕业设计阶段选择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调查资料显示,565例学生中大约有70%的人认为毕业设计(论文)需要确定大纲内容,这表明学生在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对设计整体框架把握能力不强,期望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另外,当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并未制定大纲指导环节,学生虽递交开题报告,但毕业设计(论文)逻辑性思维仍比较模糊,在毕业论文中,常出现一些较为低级的错误,且多沿用传统论文设计模式,创新性不高。笔者认为,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学校教育与社会大环境脱轨,学生社会实践经验少,论文内容多源于书本知识及网络资料,社会实践指导性作用不高。

1.2.4毕业设计评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设计的评审内容多由指导教师确定,在该过程中,受教师、学生等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并未要求所有学生参与论文答辩,仅随机抽取一部分学生参与答辩环节,加之,毕业设计评审要求不高,几乎仅是学生毕业的一种存在形式。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分别从学生、教师、教务管理人员等三方面,深入剖析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所在。

2毕业设计问题出现的原因剖析

2.1从学生的角度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2.1.1学生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度不高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对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是技能方面的培训,以情境式教学为主。与本科相比,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度要求不高,由此造成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理论分析性不强。经管类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一大特点是理论资料的堆砌,因此,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学生过多的参考网络资料内容,不会以理论解析为切入点,对实际问题做深入剖析,这一现象必然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肤浅,针对性不强。

2.1.2学生实习与就业压力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高等职业院校将毕业设计这一环节安排在大三的下学期。此时,正式学生忙于实习与就业的紧张阶段,学生思考问题的重心很难集中在毕业设计方面,甚至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任务要求未下达之前,就已经离校寻找工作,期间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基本不予教师沟通。

2.1.3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缺失

受经济管理专业类型的影响,学生很难找到适宜自己的顶岗实习工作,即使实习,所参与的也是最基层的工作岗位。这就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仅停留在情境模拟中,且与工科类专业相比,经管类学生也难以找到具体的“物”的感觉,所学知识得不到实际应用,社会实践经验缺失,必然导致毕业设计内容空洞,泛泛而谈。

2.2从教师的角度剖析毕业设计问题产生的原因

2.2.1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科研水平高低

不一在开展毕业设计指导教学环节中,受教师自身科研能力高低因素的影响,对部分学生所提问题的指导不够细致,对一些较为新颖或者知识内容较偏的选题,难以给出有效的实际性指导建议。

2.2.“2一对多”的指导方式与学生相比

教师的比例较少,一位指导教师不仅要同时负责指导多名学生的毕业设计,还要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时间、精力等有限,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只能顾及整体,对部分主动要求教师指导的学生,教师会给予详细的问题辅导。另一种现象是指导教师仅在毕业论文答辩之前对论文提出一些修改性意见,加之随机抽样式的答辩方式,对于未被抽样到的学生,教师也会给予相应的分数。

2.3从毕业设计教务管理的角度剖析毕业设计问题产生的原因

虽然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制定了关于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制度,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要求不规范、不严格,且对教师的监督力度不够,进而导致毕业设计问题层出不穷,总结起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2.3.1在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教学过程中,极少出现因毕业设计不达标因素而造成不予毕业的情况,进而造成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认为教师会在毕业设计审核过程中放水。

2.3.2教务管理人员

对教师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监管力度不够,教师对学生毕业设计指导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进而影响学生毕业设计质量。

3改革经管类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设计教学实践探讨

3.1不断创新经管类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3.1.1开展多样化的毕业设计教学

形式学生毕业设计最为常见的形式为论文形式,它适用于各专业学生。此外,教师可参照经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设定出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形式,如:对旅游管理学院的学生,可开展旅游文化方案设计、旅游路线设计等;对物流管理学院的学生,可开展灵活性极强的“以赛代考”的设计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学校或学校与企业联合组织的物流竞赛,若学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则可替代毕业设计等。开展多种类型的毕业设计教学形式,既能够降低学生写作难度,又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3.1.2完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建立

以企业、学校、院系、专业、班级等为组织的论文管理体系,如,建立企业参与管理模式、成立系部毕业论文指导小组、成立学院式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等,由点及面、由个体到组织,从各细微环节实现对学生毕业设计的控制。

3.1.3开展与企业合作式毕业论文指导方案

调查研究发现,经管类高等职业学校毕业设计选题内容与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可将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中,加大对企业真实案例的研究,或请校外经管类企业的高管人员深入校园,共同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如何将论文内容探讨的更为深入、细致。

3.1.4采用模块化及双导师化论文指导

“一对多”的论文指导方式,导致教师难以对每位学生做细致的辅导,若一位教师同时负责15名学生的毕业论文,则很可能是15个课题研究方向。而采用模块式指导、分组指导方式能够极为有效的弥补传统指导方式的不足,使得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参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研究方向,然后再选择自己的指导教师,通过这种方式极为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积极性。

3.2改革毕业设计管理的全过程

参照经管类毕业设计教学的主要特点,重点改革毕业设计管理的全过程,其内容主要分为如下几方面:

3.2.1提前毕业设计课

题研究时间将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前移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研究毕业设计内容。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致使学生在大一、大二及大三上半年的时间都集中在考取各类证书上,而到了大三下班学期,学生又将主要时间集中在毕业实习、找工作方面。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可在大二下班学期开展毕业设计选题与导师分配工作。

3.2.2实施毕业设计

全过程管理毕业设计全过程管理的内容主要为:其一,毕业设计宣传,它是为了让学生对毕业设计有一个全面的感知认识,可组织学生查阅历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鼓励学生主动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其二,毕业设计开展过程中的前、中、后期检查,其三,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其四,学生毕业设计抽查;其五,学生毕业设计总结。

3.2.3改革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管体系

建立完善的毕业设计考核制度为确保学生高质量的外城毕业设计内容,需改革并完善毕业设计监管体系。其监管评价指标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第一,学校对相关院系下达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评价指标内容,详细为毕业设计落实情况、组织安排等;第二,院系落实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指标,详细为工作质量指标与工作完成指标等;第三,教师对学生设定的评价指标,详细为对学生的评价与管理内容。另外,针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内容,也需做细致划分,主要为: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热情度、学生毕业设计理论知识的运用度、学生毕业设计的抄袭情况等。针对毕业设计检查工作,严禁不合格的毕业设计通过审批,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还能够让学生重新认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另外,还需开展教务处抽查工作。所选抽查方式为:对经教师评定后且通过的毕业论文按照特定比例随机抽查,对优秀毕业设计做重点随机抽查,若在该过程中,教务处发现有严重错误的毕业论文,需对指导教师做出相应的处罚,以提高教师的责任感。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