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煤工艺论文范例6篇

选煤工艺论文

选煤工艺论文范文1

[关键词]采煤技术,采煤工艺,井下采煤

中图分类号:TD8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2-0000-01

1、 采煤技术分析

1.1 综采工艺

综采工艺即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的简称,它是指在采煤工作面的全部生产工序都实现了机械化连续作业的工艺系统。 综采工艺作为目前最先进的采煤工艺,大幅度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单产量及工人工作面的安全性,是采煤工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综采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割煤,割煤又分为破煤和装煤。割煤工序所用到的采煤机又包括滚筒采煤机和刨煤机两种,而其中的滚筒采煤机还可以分为单滚筒和双滚筒采煤机这两类。

(2)运煤,煤炭在被采煤机割下之后就进入刮板输送机,然后从工作面的运输巷中由桥式转载机或带式输送机运送到综采工作面中。如果输送机的运送能力与采煤机的生产能力能够相互匹配的话,那么将会是最好的情况,但一般来说,输送机的运送能力是高于采煤机的生产能力的。

(3)工作面的支护和采空区的处理,关于这一点无论是综采工艺还是炮采工艺等都必须要注意。其中工作面的支护方式有:及时支护方式、滞后支护方式这两种。两种支护方式相比的话,滞后支护方式对周期压力大和直接顶的稳定性好的顶板要更具有适应性一些,但滞后支护方式还不适用于稳定性差的直接顶。而采空区的处理方法主要还是采用全部垮落的方式,因为全部垮落的处理方式操作简单,费用不高。

1.2 普采工艺

普采,即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的特点是利用采煤机械同时完成落煤和装煤两道工序,另外的运煤、采空区处理和顶板支护选择的是与炮采工艺基本相同的方式。普采的工作方式是使用单双两种滚筒采煤机。其中单滚筒采煤机的滚筒一般在工作面的下端头,这样可以缩短工作面下缺口的长度,提升装煤效果。而双滚筒解决了工作面两头缺口的工作量,是有利于工作面的技术管理的。而采煤机的两种割煤方式分别是单向和双向两种,其中使用双向割煤的方式时,往返要进两刀。

1.3 炮采工艺

炮采工艺就是爆破采煤工艺,它的特点是通过爆破落煤,由工人装煤,最后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运煤。它是采用单体支柱来支护工作空间的顶板。炮采工艺又包括:1.打眼和放炮,由于落煤要求要保证规定的循环进度、工作面要平直、不能留有底煤或顶煤,这样才能减少爆破对顶板的破坏,降低炸药和雷管的消耗。所以,根据每层的厚度和硬度,节理和裂脱等发育状况和顶板条件来确定打眼爆破的参数,其中包括:炮眼的排列、角度、深度、放药量、炮眼数量和爆破的次序等。2.装煤与运煤,泡菜的工作面大都利用型号为SGW-40(或150)的可弯曲刮板输送机通过摩擦式的金属支柱、单体液压支柱以及铰接顶梁等构成的悬壁支架移近煤壁,从而进行爆破后的装煤与运煤。3.工作面的支护和采空区的处理。目前在我国的部分炮采工作面都是采用金属摩擦支柱和单体液压支柱来进行支护,这两种支柱的布置方式主要是:单柱、对柱、密集柱这三种布置。一般来说在最小空顶距离要保留三排支柱,而最大空顶距离的支柱不能保留超过五排,这样才能够保证足够的工作空间。由于采煤是不断向前推进的,所以工作面顶板选路的面积也会随着采煤的推进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和安全生产,必须要时常进行采空区的处理。采空区的处理方法一般是由顶板特征和煤层厚度等条件决定的,其中最常用的采空区的处理方法是全部垮落法。

1.4 连采工艺

连采工艺即连续采煤工艺,是在采煤工作面通过连续采煤机来完成破煤和装煤两道程序,然后用梭车和可伸缩输送机来运煤,用来支护顶板的是锚杆,最后铲车清理工作面的采煤工艺。也就是说连采工艺在以上全部工艺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实践证明,连采工艺只要具有了适宜的条件,就能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并且当采煤在煤房中进行时,还可以根据顶板条件来回收一部分煤柱。

2、 采煤工艺选择

2.1 综采工艺适用条件

综采工艺的优点列举如下:高效高产、安全、低耗能、劳动条件好、强度小。而其缺点是:采煤设备价格高,其优点的发挥要依赖于矿井的生产系统、煤层赋存条件和操作水平管理水平的好坏高低。所以根据以上分析和我国目前综采的经验和技术水准,推敲出综采工艺适用于以下条件:煤层构造简单、赋存稳定,顶板、底板条件好,煤层倾斜角度还要低于55度。

2.2 普采工艺适用条件

普采工艺具有如下优点:采煤设备价格便宜,对地质变化条件适应性强,工作面搬迁较为便利,普采操作技术容易掌握,组织生产更加容易。所以经过分析比对,普采工艺在推进距离短、形状不规则、面积较小的地质构造复杂的工作面中能够发挥优于综采工艺的效果。

2.3 炮采工艺适用条件

炮采工艺具有的优点有:采煤技术装备投资低、适应性高、操作技术简单易掌握、生产技术管理简单等。但同时也具有单产量低、生产效率低、劳动条件差等缺点。根据我国在采煤方面的技术政策来看,理论上凡是条件不适用于机采的煤层都可以采用炮采工艺。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炮采工艺大豆应用于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煤层以及急倾斜煤层。

2.4 连采工艺适用条件

连采工艺的优点主要是:投资少、出煤速度快、适应性强、机械化程度高、安全保障高等。其缺点是:通风条件差、资源回收率只比炮采工艺稍高。由于连续采煤机的房柱式开采对煤炭层的地质条件要求较高,所以连采工艺使用的条件也相对复杂:煤矿开采深度浅,构造简单,煤质要达到中硬或硬的程度,开采技术条件简单,煤层的倾角要低于15度,煤层厚度应该处于薄到中厚的厚度,最适宜煤层为出煤率较低的近水平煤层,而近距离煤层群是不适宜选用连采工艺进行开采的。就近年来我国连采工艺的应用可以知道,连采工艺最适宜在大中型矿井中作为辅助采煤方法运用。

3、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矿井采煤逐渐引用高科技、新工艺,实现了采煤的高效、集约化发展,生产效益大大提高。但在追求生产效益的同时,必须坚持安全生产。并且要做到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煤矿的具体情况,从以上工艺中选出最合适的开采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提高煤炭回采率的同时节省人力物力,顺应环保趋势,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侯昭君.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J].煤炭技术,2008,27(12):65-67.

[2] 霍军鹏.浅谈井下采煤技术及采煤工艺的选择[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9):556-556.

选煤工艺论文范文2

关键词: 焦煤入炉前脱硫;碳化过程加氢脱硫;回收煤气脱硫

中图分类号:TF7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9-0047-02

0 引言

我国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焦煤资源只占查明资源储量的27%,可采储量只有700亿吨。目前国内焦炉生产规模已达7亿吨,2012年焦炭产量超过4亿吨,耗原煤8亿吨左右。根据国内主要矿区炼焦用原煤工业分析看,在炼焦煤采出量(占可储量的50%)的原煤中,硫份超过1.5%的炼焦用煤超过25%,因为配煤中硫含量高,造成焦炭质量下降,生产成本上升,从高硫炼焦煤矿区煤层原煤含量分布特征分析,国内炼焦煤硫份以年轻的低变质的气煤和1/3焦煤最低(1%以下),而变质程度较高的年老气煤、肥煤和焦煤含硫份相对较高,(大于1%)从成份硫分布比例分析,绝大多数矿区的高硫煤的成份硫都以硫铁矿(Sp,d)为主,一般占全硫(St,d)的50%—80%。有机硫(So,d)一般占全硫的15%-40%,通常以硫铁矿为主的煤经洗选后精煤硫份会有较大幅度降低。以有机硫为主的高硫煤,洗选后精煤硫份比原煤更高。有机硫是煤分子的一部分,主要以脂基硫、芳基硫、噻吩类硫分布于煤分子中,因此脱除难度很大。

焦煤中的硫份只有30%-50%经裂解进入煤气中,大部分硫残留在焦炭中,根据硫份在焦炭中的位置,可将脱硫技术分为入炉前脱硫,焦化过程脱硫和煤气脱硫三个阶段过程,本文分别进行技术分析和论述。

1 焦煤入焦炉前脱硫

1.1 无机硫的脱除 无机硫脱除一般以物理法为主,它主要以硫铁矿和硫酸盐的形态存在于煤的夹层中,以地质结合为主,由于国内原煤洗选工艺一般以脱灰为主,原煤中无机硫的脱除率一般在40%左右,如将原煤洗选粒度降至一定程度,硫铁矿的脱除率可大幅提高,因此只要将部分洗煤设备和工艺加以改进,即可有效的提高无机硫的脱除效率,目前,国内外已有成熟的设备,通过优化洗选工艺,脱除原煤中的硫铁矿。它工艺可靠,脱除效率高、投资省、运行成本低,已得到洗煤行业的高度重视,一些专业的洗煤厂商已将脱除无机硫做为设计重点,主要采用重力法、浮选法、磁选法等几种工艺。

重力法是按煤和硫铁矿比重差异进行脱硫,这是目前焦煤脱硫的主要手段,使用重介质旋流器可以实现低密度,高精度的分选,分选粒度下限可以达到0.1-0.2mm,能有效地排除未充分解离的中间密度的硫铁矿与煤的连生体,而获得较高回收率的低灰低硫精煤,高密度的硫铁矿使用重介工艺可使煤与硫铁矿进行有效的分离,且脱除率较高。

浮选法主要处理重介质分选粒度下限微未级的细微粒煤,上限可以达到0.3mm以上,弥补了重介质分选的粒度范围,在该粒度状况下,煤与硫铁矿连生体已基本被分离,只要选用合适的浮选制,利用颗粒表面润湿差异和空气微泡有条件吸附而形成的表面张力就能有效的分离出硫铁矿和灰分,微泡浮选柱具有明显的去硫除灰能力,而且对微末级的极细粒煤效果非常好。

磁选法主要利用硫铁矿自身的磁性对其进行脱硫,它是根据煤效组份与硫铁矿的磁性差异进行脱硫。它是浮选法的工艺补充,主要针对0.3mm以下的泥煤中的硫铁矿,但因硫铁矿磁性较小,虽然显顺磁性的,需专用的磁选机和较复杂的流程,因此国内洗选厂家选用有限。

1.2 有机硫脱除 有机硫的脱除是一个复杂的氧化还原过程,一般的工艺条件很难有效的脱除,目前,理论上论证、试验较多的工艺有:氧化法、硝化法、氯解法、热解法,碱液法等多种化学脱硫方法,且综合脱硫效率能达到20-60%。如:利用浓氨水渗透打断与煤分子的有机结合健,再经过洗选分离出无机硫;利用热碱液浸泡焦煤8个小时以上(需加热进行恒温),生成硫代硫酸盐再分离;在密封容器中和一定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加入空气氧化煤中有机硫;用NO2有选择性的氧化煤中的硫分,并以热碱液(Na2Co3和Ca(OH)2水溶液)处理后水洗;氯乙稀液萃取煤中硫组份;高温加氢法等。虽然化学脱硫方法较多,且脱硫效率也较高。但装置投资大,生产费用高,处理煤量规模小,易造成二次污染,生产条件要求高等弊端,很难规模化生产,只能用于超净化煤的处理。但有机硫含量高的原煤,一般含灰量较低,价格也偏低,可做为煤焦的配煤,控制焦炭中的总硫和总灰份。

1.3 生物脱硫:煤的生物脱硫工艺比较简单,是所有脱硫工艺中投资和运行费用最低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某一种针对性强的好氧菌的氧化特性,将煤中的硫铁矿,硫酸盐及煤分子中的噻吩硫氧化成离子状态、单质硫(生成硫酸)达到脱硫的目的,且对煤质不产生影响。由于脱硫菌针对性强,只要选择合适的菌种也可有效的脱除煤分子中的有机硫。该工艺虽然国内外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目前还停留在中试阶段,因菌种针对性强,培育出的菌种受到不同的外部条件影响,效果差异较大。最主要的是脱除效率较低,在美国专业研究部门的放大试验显示,要脱除煤中50%的硫铁矿,需200天以上的时间,环境温度对生物脱硫效率影响较大。同时浸出废液对环境影响严重。因此该方法目前推广使用价值有限。

选煤工艺论文范文3

Abstract: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echnical indicator parameters of the no-ressure dense medium system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desliming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in Dongpang Mine Preparation Coal Plant, the paper found that through pre-desliming before selection, the sorting accuracy and number efficiency of dense medium cyclone were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media consumption and -1.45 content in coal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关键词:重介工艺;脱泥;对比分析

Key words: dense medium process;desliming;comparativ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T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029-02

0 引言

东庞矿选煤厂现有三条三产品重介旋流器生产线,入洗能力4.50Mt/a。其工艺技术路线为:入洗原煤预脱泥,脱泥后+1.0mm的进入重介生产系统进行分选,1.0-0.25mm粗煤泥用三产品干扰床分选机TPS(TPS是Three Products Separator 的缩写)分选,-0.25mm细煤泥直接浮选;粗精煤泥采用振动弧形筛+高频筛+离心机回收,煤泥水系统采用直接浮选和煤泥压滤回收的联合工艺流程。

重介质分选的介质为重悬浮液,基于悬浮液稳定性的考虑,分选工艺对工作悬浮液中的非磁性物(主要为煤泥)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重介质分选工艺一般有脱泥分选与不脱泥分选之分[1]。

1 重介工艺系统选前预脱泥的优缺点分析

1.1 选前预脱泥重介工艺系统有以下优点:

①提高分选精度:预先脱泥将入洗原煤中-1.0mm煤泥脱掉90%以上,使得重介质悬浮液磁性物大幅度提高,悬浮液粘度大大降低,减小物料在旋流器分选过程中的阻力,改善了细颗粒煤的分选效果,从而提高分选效率。

②降低介质消耗:原煤预先脱泥后,由于入料中非磁性物(煤泥)含量少,可减少两方面损失:1)可以简化分流环节,介质系统的控制因素减少、控制规则简化,降低了介质参数控制的复杂性和难度;2)分流量的减少,使磁选机负荷降低,回收效率提高;3)重介旋流器中细泥减少,脱介筛透筛率提高,减少产品带介量。

③改善浮选工况:如果对煤泥继续浮选,脱泥工艺还能缩短煤泥入浮时间,改善浮选工艺效果。

1.2 选前预脱泥重介工艺系统存在缺点或局限性是:

①选前脱泥环节导致工艺系统复杂化,工艺系统占据的厂房空间体积扩大,设备布置难度增加[2]。

②重介旋流器的突出优势之一是有效分选下限较低,可达0.30mm,但是选若将

③预先脱除的原生煤泥,需要专门增设的分选处理环节,反而使系统变得复杂,吨煤电耗增加。

2 重介工艺系统选前不脱泥的优缺点分析

重介工艺系统采用选前不脱泥工艺时,可以大大简化工艺流程,系统简单,厂房体积及工艺布置难度减小。但是根据重介质分选理论,分选力中的细煤泥量的增大,会导致细粒级分选效果变差,特别是对原生煤泥量大且易泥化的煤,影响会更大。虽然通过分流可以控制悬浮液中的煤泥积聚,但如果煤泥量太大,分流量必然也大,影响系统的稳定运行,加重脱介及介质回收环节的负担[4]。

3 重介工艺脱泥与否工艺效果对比分析

下面以东庞矿选煤厂重介工艺系统实施脱泥改造前后为例,对各产品脱介筛的筛上物带介量、系统介耗、中煤中-1.45密度级物料的变化、数量效率、产能增加进行检查试验分析:

3.1 产品带介分析 试验条件:未脱泥前重介系统试验加煤量280t,脱泥以后重介系统试验加煤量280t,脱介筛筛板全部采用0.5mm筛缝的不锈钢筛板。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通过脱泥前后脱介筛筛上产品带介量的对比发现脱泥后产品带介明显降低,脱泥后的筛上产品带介量尤其是精煤和中煤脱介筛筛上产品中带介量减少了4~7倍,系统中产品带走的介质量明显下降,极大程度降低了将介质对精煤产品的污染,保证外销精煤的产品质量。

3.2 系统介耗对比 从图1数据得到脱泥系统运行前的1月份重介系统平均介耗:1.87kg/t原煤;3月份脱泥系统运行之后重介系统平均介耗:0.71kg/t原煤,实施预先脱泥后重介系统介耗下降1.16kg/t原煤。

3.3 中煤中-1.45密度级物料的变化 从表2可以看出脱泥前后煤带煤有明显降低,A系统中煤中-1.45密度级物料含量降低了3.19%,B系统中煤中-1.45密度级物料含量降低了2.23%,说明脱泥后比脱泥前原煤在旋流器中的分选效果有明显的增高。

3.4 旋流器分选效果的变化 从表3可以看出脱泥前后相同密度时合介悬浮液的磁性物含量增高了80g/L,数量效率提高了1.97%,精煤的纯度提高了2.23%,说明三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效果得到了提高。

3.5 产能提高 从表4可以看出东庞原煤-1.0mm产率为19.93%,原煤脱泥筛筛分效率按92.67%计算,则18.47%的原生煤泥进入粗煤泥分选系统,减少了进入重介生产系统的煤泥量,整个重介系统的原煤处理能力提高了18.47%左右。

4 结束语

东庞矿选煤厂重介工艺系统实施预脱泥工艺技术改造后,其重介Φ1200/850三产品旋流器的分选精度大大提高,数量效率升高1.97%,中煤带-1.45含量下降2.71%。其整个生产系统介质消耗下降两倍以上,在3月份0.71kg/t原煤的基础上,5月份又取得了0.588kg/t原煤的好成绩,创出国内最好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式瑜,欧泽深,张文军等.重介选煤技术,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

选煤工艺论文范文4

关键词:滑模施工工艺;贮煤仓机构;受力

今年来,随着煤矿发展越来越迅速,采煤量的增加,贮煤仓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为了加快建造贮煤仓,主要运用滑轮施工工艺进行施工,而不同的滑模施工工艺所建造出来的贮煤仓的能力有所不同。不同的滑轮施工工艺具有不同的施工工艺的特点,其在不同的结构位置上会产生不一样的压力,导致在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程度的施工缝,这会对滑模施工产生一定的影响,即滑模施工工艺作用于混凝土等的效果有所降低,为了选择最合适的滑模,就需要通过分析研究滑模施工工艺对贮煤仓结构受力的影响。

1.滑模施工工艺

滑模施工工艺包括动力滑升设备和配套施工工艺等综合技术,是一种现代混凝土工程高效率的施工方式,其能够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以及安全性,其运用范围广,几乎包含整个土木建筑行业。滑模施工工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利用了灵活性以及滑动性。滑模主要是通过各种滑板之间的相互构建而组成,其中滑升模板是体现其灵活性的主要存在,其高度越大,混凝土对该模板的侧压力也就越大,这样会引起连接焊缝出现问题,从而导致滑模出现问题,因此,其一般高度需保持在1.2米左右。滑模施工工艺是贮煤仓建造的主要施工方式,不同的滑模施工工艺对贮煤仓结构受力的影响不相同,需要对具体的滑模施工工艺进行研究,才能分析其具体的影响。

在其运用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滑升平台易变形、平台自重大以及施工负荷强,这些问题是造成滑模施工工艺操作受限的主要原因,其解决方案是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滑升平台易变形的问题只需要使平台刚度和稳定性应加强,具体措施是控制提升架及千斤顶的数量,且保证其布置要均匀;平台的垂直支撑系统进行加密处理,适当增加的剪刀撑的数量;加大平台的拉筋直径的柔软性,增加拉筋的数量。针对平台自重和施工负荷重的问题,这需要从材料方面以及形状等方面下手,尽量选取材质轻且坚硬的材料。

2.贮煤仓

贮煤仓顾名思义就是储藏煤矿的仓库,其特点是占地面积小以及储存量大,因此,可以在固定的范围内建造多个贮煤仓,其适用于日益发展的煤矿产业以及不断增加的煤矿量。不同的地区对贮煤仓的建造规定都会有所不同,但其主要材料都为钢筋混凝土,因此,最适合建造贮煤仓的工艺就是滑模施工工艺。为了更好更快的建造贮煤仓,需要对不同的滑模施工工艺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出最合适的工艺。

2.研究不同滑模施工工艺对同一类型的贮煤仓结构受力的影响

为了研究不同滑模施工工艺对贮煤仓结构受力的影响,需要进行各种实验,实验的首要原则就是控制变量法,其中被建造的贮煤仓的规格以及其它方面都需要同一,即其是定量,需要使用不同的滑模施工工艺进行实验,因此其是变量,通过选择不同类型的滑模施工工艺,进行实际操作实验,然后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其具体的影响。其具体步骤为先确定研究目的、变量、定量等实验因素,再进行结果的记录、观察,对结果进行计算、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1.确定实验的各种具体因素

2.1.1.确定研究目的

在进行研究实验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目的,根据这一研究的主体,即不同滑模施工工艺对同一类型贮煤仓结构受力的影响,可以得出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得出最适合的滑模施工工艺种类,使得贮煤仓的贮煤能力最好的结果。

2.1.2.确定实验的定量

该实验是为了研究滑模施工工艺对于贮煤仓结构受力的影响,所以,在这一实验中,贮煤仓规格以及混凝土、钢筋种类就是需要控制的定量。在本实验中,需要选取规格、大小、厚度、材料等都一致的贮煤仓,选取混凝土的种类及其特征相同、钢筋的种类也须一致,如选取内径为20米,贮存量为8300吨,以及壁厚均为350毫米的贮煤仓,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31500牛每平方米,钢筋的弹性模量为200000牛每平方米,这样就能保证实验中不会受到变量意外不必要因素的干扰。

2.1.3.确定实验的变量

由实验的标题可以得出该实验的变量就是滑模施工工艺,该实验需要通过对不同种类的滑模施工工艺进行实验研究,从而得出具体的结果,能够进行详细的分析。因此,实验进行前,需要确定所要进行实验的滑模施工工艺的种类数量以及类型。

2.2.记录和观察实验的结果、现象

首先确定需要记录的数据以及需要观察的现象,需要记录的数据不同的滑模施工工艺其不同部位产生的施工缝大小、长度,记录混凝土、钢筋的弹性模量,记录贮煤仓仓壁与煤材料之间的摩擦系数、煤材料之间的密度以及煤材料的内摩擦角等,观察在不同的温度、风力以及变化的自然环境下贮煤仓的变化。记录贮煤仓贮煤的数量以及重量,测验其的最大承受值,在此前提下记录贮煤仓的坚固程度以及寿命长短。

2.3.不同滑模施工工艺建造的贮煤仓结果分析

滑模施工工艺根据其特点不同,建造出的贮煤仓会有所差异,而这些不同点会对贮煤仓的贮煤能力以及贮煤仓的寿命有很大的影响。通过测验煤材料对贮煤仓仓壁的压力、摩擦力以及对贮煤仓底部的压力,画出示意图进行细致的分析,运用物理等知识进行力的分析,通过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中合力进行运算,从而得出贮煤仓仓壁受到的总压力,再进行各个贮煤仓之间的对比,从而能够得到最合适的方案;在对贮煤仓以及贮煤之间的摩擦力进行分析,根据之前记录的数据进行具体的研究;再根据之前记录的贮煤仓不同的应力现象,进行具体分析。根据前面的具体分析以及研究,得出的结论,选择最合适的方案,既选择能够建造贮煤仓寿命和承受能力最强的滑模施工工艺。

结束语:

滑模施工工艺对贮煤仓结构受力的影响,主要是研究不同滑模施工工艺对其的影响。滑模施工工艺对于贮煤仓的建造是极为有效而普遍,为了研究滑模施工工艺对贮煤仓结构受力的具体影响,需要进行各种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再对不同滑模施工工艺的具体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选出最合适的滑模施工工艺。滑模施工时需要注意安全问题以及结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保福.浅谈滑模技术在大直径储煤仓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18).

[2]孔长征.单排五联体原煤仓滑模施工技术[J].科学时代,2013,(10).

[3]亓延磊.对煤矿煤仓滑模施工之中的技术控制要点分析[J].科技创业家,2013,(14):104-104.

选煤工艺论文范文5

【关键词】井下采煤;生产技术;采煤方法;选择

1、采煤生产技术分析

我国煤矿井下开采虽然有较长的历史,但目前与发达国家的开采技术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在煤矿井下开采向机械化、集约化、智能化趋势发展的今天,井下采煤技术和工艺是研究煤炭开采中的重要内容。提高煤矿井下开采的效率是促进煤炭行业的健康高效发展基础。当前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采煤生产技术工艺。

1.1爆破采煤工艺。炮采即爆破采煤,该工艺特点以爆破方式落煤,爆破后人工装煤,机械化运煤,用单体支柱支护工作空间顶板。炮采工作面用的是防炮崩单体液压支柱,减轻了工人装煤的劳动负荷。炮采工艺的工作面采用的是金属摩擦支柱与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采煤工作面的改进,顶板悬露面积增大,给工作面的安全和正常生产带来隐患,炮采工艺的缺点就是必须及时对采空区进行处理。

1.2普采工艺。普采工艺就是用普通机械化方法进行破煤、装煤、输送机运煤和单体支柱支护顶板的采煤工艺。其特点是在机械采煤的同时把落煤与装煤工序一道完成。其他的工序如运煤、顶板支护和采空区处理等是雷同于炮采工艺。单滚筒采煤机与双滚筒采煤机是普采工艺两种工作的方式。为提高装煤的效果与高效,缩短了工作面下端缺口的长度,滚筒通常位于工作面下端的单滚筒采煤机。双滚筒采煤机是在工作面两头做缺口,不但能够解决工作量的问题,同时对工作面的技术管理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3综采工艺。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即综采工艺, 就是利用双滚筒采煤机或刨煤机落煤、装煤,可弯曲刮板输送机运煤,自移式液压支架支护采场,落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全部实现机械化的采煤工艺。综采工艺生产的安全性高,劳动强度低等众多优点,,是目前值得大力推广的先进的采煤工艺。

1.4连采工艺。连采工艺就是采用房柱式采煤,煤房工作面使用连续采煤机完成破煤和装煤,用梭车或可伸缩输送机运煤,采用锚杆支护顶板,使用铲车搬运物料和清理工作面,破、装、运、支等工艺过程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连采工艺特点是采用5~7m的煤房将待采煤层切割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煤柱,煤柱宽度由数米至二三十米不等。采煤在煤房中进行,视顶板条件可回收部分煤柱。连续采煤机采煤实行掘采合一,分为煤房掘进和回收煤柱两个阶段。一般而言,需要2~5条煤房同时交替进行掘进,煤房顶板主要采用锚杆支护,当区段内的煤房全部掘完时,采煤机开始后退式回收煤柱,煤柱回收方式较多,具体可根据煤柱的尺寸和围岩的性质加以确定,回收煤柱后,顶板自行跨落。

不论哪种采煤工艺,但应当尽可能选择自动化、机械化程度较高的方式,这样既可以实现工作安全、工作环境好的目的,又可以实现煤炭损失少、材料消耗少、成本低、生产事故少、管理方便的功效。

2、井下采煤方法的选择

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其开采方法的直接性影响,随着逐步转变的煤矿经济效益,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深度与力度,影响煤矿开采的因素的因素很多,主要包含煤层的深度、强度、厚度以及煤层架构等。煤矿企业要想高产高效,必须根据煤矿自身的特点,在适合的采放条件下选择适合的方法。下面以放顶煤综采煤法为例,对采煤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2.1煤层的开采深度

煤矿多年的生产实践与理论分析以及计算数据表明,煤矿的顶煤冒放性它与开采深度关系密切,煤层的开采深度越深其顶煤越容易冒落。通过实践与理论能够计算出顶煤冒放性与开采深度的具体关系,找出一定的规律。通常的采煤条件下,大量实践表明,超出400m的煤矿开采深度时,易于造成顶煤冒落情况。

2.2煤层的开采强度

数据资料表明,煤层的强度是一个很关键的指标。煤层有一个硬度系数以f值表示,顶煤的冒放性好,其f值就要小于3且强度小于20MPa。煤层强度是与煤层的抗压强度、煤层的节理、内外裂隙的发育程度相关,煤层整体强是存在不同程度的构造裂隙与地质弱面.

2.3煤层的开采厚度

大量实践表明,煤层在超出400m的煤矿开采深度时,顶煤冒落情况很容易发生。放顶煤采一次全高开采煤层厚度的以实践经验值5m~12m最为合适。如果超出此范围,则采煤质量较差。同时,煤层的厚度过大,很容易导致机械难以充分破坏,从而使煤矿的采出率过低;煤层的厚度太小,易超前冒顶而夹矸率就大。煤矿大量实践表明,当顶煤的厚度过于薄时,就会容易发生超前冒顶;当顶煤厚度过厚,就会导致在采煤过程中出现破碎不完全,从而致使采出率过低。

2.4煤层的地质结构状况

准确全面地评价和预测煤层地质条件与开采工艺是实现矿井安全高效建设的前提,也是实现煤炭安全生产的保障,更是实现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煤层中有的会存在坚硬的岩石即夹矸,夹矸在顶煤中类似一种坚硬的骨架,很容易让顶煤的冒落发生困难,影响顶煤的冒放性。同时,即使顶煤垮落能够脱落,夹矸形成得快也会影响顶煤的流动性。因此,需要注意煤层夹矸薄厚,判断好是否得对放顶产生影响。

2.5顶板条件

煤层顶板直接决定其冒放的效果,但是坚硬顶板对放顶煤开采不利。因此,可以采取松动爆破和高压注水让顶板强度变弱,达到强制房顶的效果。基本顶一般是岩石坚硬、强度大。而直接顶对冒放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它会随着放顶煤一起落下,而且有一定的厚度。总体说来,坚硬顶板不利于放顶煤开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松动爆破和高压注水,减弱顶板强度,实现强制房顶。所以对于放顶煤的设备必须是国内先进的,对于放顶煤工艺需要有一个综采放顶煤工作面,要配备一个综掘工作面和一个炮掘工作面用于巷道掘进。

结束语

总之,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受采煤生产技术及开采方法影响很大。煤矿企业应该立足实际,综合考虑影响煤矿开采的多方面因素,不断发展煤矿开采技术与采煤方法,提高了煤矿开采的深度与力度,改善生产技术指标。向大功率、电牵引、程序化的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发展,同时要选择适合的开采方法与采煤生产技术保障煤矿安全,促进企业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家礼.浅析小煤矿采煤方法[J].价值工程,2011,30.

选煤工艺论文范文6

关键词:选煤厂;设计;工艺;技术

0 引言

选煤厂选煤技术设计是选煤厂设计的核心,选煤设计是否先进直接决定选煤厂在设计上水平的高低。近几年随着我国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大批新技术、新设备得以不断更新,因而尽快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工艺设计的合理性,对煤炭的洗选及加工而言就变得日趋重要。

1 我国选煤生产的现状研究

1.1 选煤技术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在选煤技术方面的发展速度很快。在20年前,我国选煤技术上还是以跳汰选煤法为主,近些年来,我国的选煤方法已经愈趋向于多样化,包括重介质选煤、浮选以及风选等等,其中,重介质选煤技术是我国现今应用最多的技术。但是,由于我国选煤厂规模不大、选煤入选率较低,导致我国现如今的选煤技术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存在着较大差距。

1.2 选煤量问题

与国内选煤工艺落后阶段比较,近几年以来,我国的选煤量已经靠近发达国家的标准,同时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进步的阶段,然而,在总体上看,我国煤碳市场仍处于一个供小于求的阶段,这对选煤厂选煤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原煤的入选率问题

虽然说我国煤炭入选量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就原煤入选率方面来看,仍然未能与其他国家相提并论。较低的原煤入选率不仅会直接致使煤炭品质的下降,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硫化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2 选煤技术工艺特点

随着国内煤碳市场以及有关选煤设备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选煤厂的设计上逐渐趋向自动化和简洁化。选煤技术工艺的设计是否合理、简洁已成为判断选煤技术水平的重要依据。而在设计上是有一些特点的。首先在确定选煤方法后,才可以进行工艺的设计,设计时,要充分结合各种因素使各环节设计得以细化,各环节都可影响到选煤厂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直接反映出选煤工艺特点。例如原煤排矸环节、煤泥分级和分选环节、煤泥水处理环节,这几个环节通常都需要按照煤质实际情况和厂内设备及现场情况等方面优化设计,但这是可以调整改变的。

3 我国选煤厂选煤技术工艺流程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选煤厂选煤技术主要以跳汰选为主,稳定的跳汰机构性能和成熟的跳汰工艺对我国选煤技术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但重介质旋流器的出现迅速成为我国当时的主流选煤技术。在2000 年左右,我国选煤技术迎来了第一个高峰期,一方面,用户不断提高的产品要求以及过度开采加大了煤炭可选性难度;另一方面,新型高效率设备如重介质旋流器研发成功,这些原因导致我国出现了大量的选煤厂扩建或新建选煤厂。

4 高效选煤工艺分析

4.1 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选煤工艺

我国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市场上需求变化,使得原煤的性质有所不同,所以统一的技术不能够很好地适应需求的变化及原煤的性质要求。选煤工艺的多元化有利于按照市场的需求及原煤的性质对选煤技术做出调整,从而提高选煤生产效率。在选煤厂的设计上要根据地区煤矿情况,选择合理的工艺。目前选煤工艺主要有重介选和跳汰选两种。一般以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作为基本选择原则。

重介旋流器分选利用的是原煤离心力进行分选,一般用在难选的末煤或原煤。由于煤炭市场对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且煤层的结构越来越复杂,这对选煤的工艺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重介旋流器可以很好地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统选煤的工艺是跳汰选,其无法实现高精度的原煤分选,但对易选煤分选的精度很高,因此成为易选煤洗选的重要工艺。

4.2 煤炭生产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高效选煤工艺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其产煤系统的实用性和灵活性。但是选煤厂为提升效益,要及时地根据煤炭市场的需求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高效的选煤厂要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量体裁衣,对于设备的选择应合理,并不断优化工艺流程。只有采用个性化的设置才可以提高产生系统的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当前我国很多选煤厂都采用量体定做的形式。此外,选煤厂的高效还需要注重煤泥水系统和介质系统等,只有不断创新的工艺技术以及维护设备稳定安全运行才可在根本上增加选煤厂选煤的效率。

5 选煤工艺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选煤工艺设计向着工艺系统简单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方向发展。对于选煤厂而言,小型化的厂房设计、基础建设投入的最小化、生产设备的最大化以及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已经成为了现在选煤厂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大量大型、高效、配套的选煤设备研制开始越来越重视先进技术的应用,开始不断的将新技术和新工艺融入到选煤工艺之中。

除了传统的煤炭洗选的工艺加工方法,新的深度加工煤炭的方法也不断出现,这也是选煤工艺发展的另一个特征。煤矸石发电技术、煤泥成型及煤泥发电技术等都是选煤技术研究应用到实践中的具体实例。在不远的将来,选煤厂可能会成为煤炭深度加工以及综合利用的综合性的生产单位。

6 结语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煤炭生产大国,常规的选煤设计工艺上已达到成熟,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应不断对选煤工艺进行改革创新,以适应新的市场变化规律。选煤厂在设计时应注重产品结构的定位,在工艺设计前,要全面分析煤质资料并且充分了解设备性能,从而使各个生产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