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范例6篇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范文1

本研究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采取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性激素(复方醋酸甲羟孕酮胶囊)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2月我院住院、门诊患者共78例。均为女性,年龄40―55岁。更年期患者有典型潮热盗汗、心悸、多疑易怒、健忘失眠、眩晕症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疾病,确诊更年期综合症。随机分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性激素(复方醋酸甲羟孕酮胶囊)治疗组38例。性激素(复方醋酸甲羟孕酮胶囊)治疗对照组38例。

1.2方法 治疗组38例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每次1.2g,每日3次,联合复方醋酸甲羟孕酮胶囊2粒,每日1次。对照组采用复方醋酸甲羟孕酮胶囊2粒,每日1次。两组均为5天1疗程,共两疗程观察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用药前后临床症状变化,用药时间的长短、病程、不良反应。

治疗观察两疗程治疗组38例,治疗1疗程30例,两疗程8例。对照组38对照组,治疗1疗程20例,两疗程18例。对照组3例出现阴道不规律流血,2例出现疼痛难忍而终止治疗。治疗组38例,未出现不良反应。

2讨论

更年期综合症(又称围绝经期综合症)是女性绝经前至绝经后的一段时期,也是女性从青年到老年的一个过渡阶段。更年期综合症是妇科疾病中的常见病。其病因及发病机理,研究发现,每一个妇女全身有400多个部位的组织和器官的细胞膜上有雌激素受体,当更年期时卵巢功能减退,性激素分泌减少,促性腺激素升高,这些组织和器官就会发生退行性变或代谢上的变化导致更年期妇女在精神、心里和神经内分泌等多个系统出现不平衡,机体在重新调过程中患者不能适应,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心悸、健忘失眠、多疑易怒、眩晕等症状【1】。目前,对更年期综合症的治疗:(1)非激素药物治疗,如:夜晚服用艾司唑仑片助睡眠、谷维素片助调节植物神经,但治疗效果不佳,并且副作用较大。(2)单于性激素治疗要求有一点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及潜在致癌风险,部分患者不适用性激素或对性激素使用有很大顾虑而不愿使用。【2】作为中药副作用小、少,病人易于接受。参松养心胶囊中医组方以心脉散为基础多。由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茱萸、酸枣红、桑寄生、丹参、芍药、土鳖虫、甘松、黄连、龙骨等组方而成。具有养心安定心律、健脑助眠的功效【5】。现代临床研究参松养心胶囊有降低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明显减少心律失常发生频率,调节自主神经功能【6】。

根据上述更年期综合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以及更年期综合症目前治疗方法和参松养心胶囊的药理作用,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性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症主要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用药时间明显缩短,病程缩短。对照组3例有不规律阴道流血、2例疼痛难忍而终止治疗。治疗组38例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吴楠、尚丽新、高桂卿,等.围绝经期综合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策略【J】,人民军医,2009,594(5):326-367;

[2] 曾凡芝、潘云英、张秀英,等.补肾育阴汤加服妇复春胶囊对围绝经期综合症患者 et.no含量的影响【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6,8(3):15-16;

[3] 丰卫红,短期激素代替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40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5):490-501;

[4] 贾旭、贾萍,更年期综合症的临床诊治【J】,浙江临床医学.2007,4(5):27-29;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范文2

【关键词】 胃转流术;2型糖尿病;护理

作者单位:135000 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普通外二疗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其中80%~90%是2型糖尿病[1]。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为传统内科治疗,且绝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用药。近年来发现胃转流手术,对2型糖尿病有治疗作用[2]。2型糖尿病患者的胃转流手术围手术期护理与手术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恢复有密切关系。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我院17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胃转流手术后均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进行胃转流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7例,男8例、女9例,年龄36~62岁,平均(49±13)岁。患者体重指数均>25,平均(26.3±1.2)。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3],病程1~12年,平均(6.6±4.8)年,空腹血糖(11.7±4.9)mmol/L,餐后2 h血糖(16.3±5.5)mmol/L。

1.2 方法 全身麻醉,保留近端胃容量约50~80 ml,旷置远端胃,于屈氏韧带下100 cm处横断空肠,远端空肠与近端胃底吻合,近端空肠与距胃空肠吻合口以远60~100 cm处做端侧吻合,完成胃转流术。所有患者术后坚持随访1年,检测血糖水平、葡萄糖耐量水平和BMI,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用药方案。

2 结果

17例手术,16例摆脱了药物包括胰岛素,其中12例摆脱了食物限制,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参照糖尿病诊断标准均提示糖尿病治愈。2例出现胃无力,经积极处理康复出院,1例患者仍需使用胰岛素,但胰岛素用量从术前565/d减少至165/d。患者BMI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未出现营养不良性并发症及再发新的糖尿病并发症。

3 围手术期护理

3.1 术前护理 ①术前评估结合患者病史、饮食特点、消化道情况、术前已有的糖尿病并发症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分析特点,为术后提供更有针对性和个体化的护理。②心理护理患者入院普遍存在紧张情绪,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致血糖升高、失眠、抵抗力下降,对治疗和术后恢复产生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使患者对手术充满信心,以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完成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③术前准备术前所有患者均应用短效胰岛素控制血糖,将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分别控制在<7 mmol/L和<9 mmol/L。血糖值有异常,报告医生,给予相应处置。术前常规眼底、胃镜、心肺肾功能检查,测血压2次/d。指导床上排泄、翻身技能。术前1 d备皮、8 h禁食、6 h禁饮,术晨留置胃管、导尿管等。

3.2 术后护理 ①术后常规护理监测生命征的,控制输液速度,平衡24 h出入量。常规翻身拍背,护理各种引流管,观察切口敷料情况、引流管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同时观察有无疼痛、腹胀、排气等消化道症状。②术后血糖监测与控制术后肠外营养48 h,营养液中胰岛素:葡萄糖按1:6,另经一通路泵入胰岛素:生理盐水为1∶ 1的溶液,根据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输注速度,将血糖控制在6~10 mmol/L。患者术后返回病房后即给予床头血糖检测,频率为每2 h1次,第2天待血糖基本稳定后,改为每4 h1次,然后逐渐延长测定间隔。患者术后应特别注意防止高血糖与低血糖的发生,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处理。③术后患者饮食过渡:48 h后肠外营养液量减半,同时给予胃管内匀速泵入糖尿病专用的肠内营养混悬液,排气恢复后可停止胃肠减压,给予糖尿病流质饮食,一般术后7 d进半流食,10 d进普食。④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胃转流术后易有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消化道梗阻、溃疡等并发症,手术死亡率为0~1.5%。密切观察引流管引流液、咳痰、胸闷、胸痛、血氧饱和度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本组出现胃排空障碍2例,考虑与迷走神经支配被阻断及高血糖对胃动力有抑制作用有关。⑤患者的出院宣教及随访建立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库和随访记录单。指导患者定时血糖监测、饮食过渡、运动。特别要告知患者随访时间及方式。

参 考 文 献

[1] 黄晖,刘鹏鹰.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8):11171119.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范文3

【关键词】腰椎结核;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后并发症;护患满意率

腰椎结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继发结核病变,其原发病灶多为肺结核。腰椎血运丰富,结核杆菌易在此停留,同时由于腰椎负重大、运动复杂,发生结核菌感染后骨质易破坏,造成椎体塌陷、肉芽组织增生而压迫脊髓,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临床主要以抗结核药物结合手术治疗为主[1]。我院对腰椎结核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108例,均有形体消瘦、面色潮红、盗汗、腰背有压痛和叩击痛等临床症状,经X线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椎结核。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为(42.16±8.94)岁;感染椎体2个者36例,3个者15例,4个者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为(41.83±9.05)岁;感染椎体2个者35例,3个者16例,4个者3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

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感染椎体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和护理方法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抗结核药物和营养支持治疗,并择期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于患者入院后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其进行腰椎结核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此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尽量缓解或消除患者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了解腰椎结核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2]。

术前应用抗结核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等呼吸道功能训练、床上排便训练等。嘱患者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水。

搬动患者时采取三人平托法,分别托住患者头颈部、腰臀部和双下肢,注意保持患者身体不发生扭曲。术中及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完成后患者均于重症监护室,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送回病房。术后嘱患者睡于硬板床上,取平卧位6h以减轻伤口张力,缓解疼痛。之后每2h帮助患者翻身1次,注意呈轴式翻身,勿扭曲腰部,防止脊柱二次损伤或内固定松动。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0d。20d后可于硬质腰围保护下进行活动[3]。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如发现敷料有渗出,记录渗出液性状和范围,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翻身时注意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或脱出。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如24h内引流液量多、呈淡红色,应考虑发生脑脊液漏。一般术后2-3d引流液明显减少,如24h内引流量少于50ml,可拔除引流管。术后24h内密切观察患者肢体有无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排尿异常等症状,如发现有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压迫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4]。

术后约6h排气后患者可以进食,注意避免进食牛奶、豆制品、含糖量高等易产气食物。指导患者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清淡易消化食物,注意膳食纤维的补充,防止发生便秘。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按摩和关节活动,预防发生压疮。

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术后1d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3-5次/d,10-20min/次。术后1周后可进行床上抬臀运动,以锻炼腰背肌,预防神经根粘连。运动时间和强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以不引起患者劳累和疼痛为度。

患者出院时进行健康指导,嘱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供给;避免负重、突然弯腰等剧烈活动;出院后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5]。

1.3统计学方法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范文4

【关键词】腰椎结核 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术后并发症 护患满意率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205-02

腰椎结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继发结核病变,其原发病灶多为肺结核。腰椎血运丰富,结核杆菌易在此停留,同时由于腰椎负重大、运动复杂,发生结核菌感染后骨质易破坏,造成椎体塌陷、肉芽组织增生而压迫脊髓,导致截瘫等严重后果。临床主要以抗结核药物结合手术治疗为主[1]。我院对腰椎结核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腰椎结核患者108例,均有形体消瘦、面色潮红、盗汗、腰背有压痛和叩击痛等临床症状,经X线片、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椎结核。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为(42.16±8.94)岁;感染椎体2个者36例,3个者15例,4个者3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2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0~66岁,平均年龄为(41.83±9.05)岁;感染椎体2个者35例,3个者16例,4个者3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2例。

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感染椎体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和护理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抗结核药物和营养支持治疗,并择期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于患者入院后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对其进行腰椎结核相关知识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此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尽量缓解或消除患者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了解腰椎结核的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引导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2]。

术前应用抗结核药物时,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深呼吸等呼吸道功能训练、床上排便训练等。嘱患者术前12h禁食,术前6h禁水。

搬动患者时采取三人平托法,分别托住患者头颈部、腰臀部和双下肢,注意保持患者身体不发生扭曲。术中及术后注意观察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手术完成后患者均于重症监护室,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吸氧。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送回病房。术后嘱患者睡于硬板床上,取平卧位6h以减轻伤口张力,缓解疼痛。之后每2h帮助患者翻身1次,注意呈轴式翻身,勿扭曲腰部,防止脊柱二次损伤或内固定松动。术后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至少20d。20d后可于硬质腰围保护下进行活动[3]。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干燥清洁,如发现敷料有渗出,记录渗出液性状和范围,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妥善固定。翻身时注意避免引流管受压、扭曲或脱出。定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和量,如24h内引流液量多、呈淡红色,应考虑发生脑脊液漏。一般术后2~3d引流液明显减少,如24h内引流量少于50ml,可拔除引流管。术后24h内密切观察患者肢体有无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排尿异常等症状,如发现有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压迫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4]。

术后约6h排气后患者可以进食,注意避免进食牛奶、豆制品、含糖量高等易产气食物。指导患者多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清淡易消化食物,注意膳食纤维的补充,防止发生便秘。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按摩和关节活动,预防发生压疮。

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术后1d可进行直腿抬高训练,3~5次/d,10~20min/次。术后1周后可进行床上抬臀运动,以锻炼腰背肌,预防神经根粘连。运动时间和强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以不引起患者劳累和疼痛为度。

患者出院时进行健康指导,嘱患者合理饮食,保证营养供给;避免负重、突然弯腰等剧烈活动;出院后按时服药,并定期复诊[5]。

1.3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比较

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便秘4例,压疮1例,坠积性肺炎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96%;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便秘2例,坠积性肺炎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例数(%)]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护患满意率比较

全部患者出院时均进行护患满意率调查,对照组非常满意25例,比较满意24例,不满意5例,护患满意率为90.74%;观察组非常满意28例,比较满意25例,不满意1例,护患满意率为98.15%。两组护患满意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护患满意率比较[例数(%)]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腰椎结核病程较长,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较大,患者手术后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其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也复杂繁重。护理人员应当在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病情变化、营养需求等情况的基础上,严密观察和预防术后常见并发症,督促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同时做好健康指导,以保证药物和手术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减少或避免发生术后并发症。同时在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本研究结果表明:围手术期对腰椎结核患者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护患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靳美桃,宋浩沂.腰椎结核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5):630~631.

[2]李秀芳.腰椎结核围手术期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7):4182~4183.

[3]曾启林.腰椎结核围手术期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7):1052.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范文5

作者:徐杰    作者单位:鞍山市双山医院儿科,辽宁 鞍山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蓝光;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以皮肤、粘膜、巩膜黄染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我院儿科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对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方法配合治疗,现将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患儿,足月女婴32例,足月男婴28例,其中早产儿7例;年龄为出生后10 h至28 d,经实验室检查均提示血清胆红素明显升高,有光疗指征。

    1.2  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包括保暖,检查血常规、末梢血象,有感染者给予抗炎对症治疗,营养补给,纠正缺氧、缺钙、失水、酸中毒,静脉滴注血浆、白蛋白及使用酶诱导剂等。光疗采用连续或间断单面蓝光照射,有心肺或肝功能损害、出血倾向、呕吐或腹泻、尿量减少、体温过高(大于38.5 ℃)的新生儿禁忌光疗。间断光疗方法为照射6~12 h间断2~4 h,或照射8~12 h间断12~16 h,具体采用哪种方法依病情而定。

    2  结果

    所有患儿采用温箱加单面蓝光治疗48~72 h,住院时间3~6 d。4例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及1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家属放弃治疗,其余55例中24例患儿的血胆红素值在照射24 h后恢复至正常范围,31例照射48 h后恢复至正常范围,疗效满意。

    3  讨论

    3.1  光疗前的准备

    普通灯管式光疗箱使用时保持灯管全亮,每次照射后记录累计时间,灯管使用2 000 h后必须更换以免影响疗效[1]。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上方灯管与玻璃板之间的距离以40 cm左右为宜,光源上方安装反光设备增加光疗源的强度。蓝光箱的周围用柔软的棉布围成一圈,使患儿舒适、安全,防止头、手、足部皮肤损伤。照射前给患儿洗澡,禁忌在皮肤上涂油类或粉类,否则将降低光疗效果,增加光热的吸收,使皮肤产生灼红[2]。给患儿穿纸尿裤遮挡会阴,用黑色不透光棉布制作眼罩遮挡眼部。

    3.2  光疗期间的护理

    光疗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换,注意保暖,确保患儿体温稳定,成熟儿的箱温一般控制在30~32 ℃,早产儿的箱温以32~34 ℃为宜。每小时测量1次体温,高于38 ℃或体温不升均应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当患儿体温突然上升超过38.5 ℃时,要暂时停止光疗,经处理使体温恢复正常后再继续光疗。观察光疗期间患儿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本组有8例患儿在光疗期间出现皮肤斑点、瘀点,持续到光疗结束。这种症状在血清胆红素高的情况下常见,消退后不留痕迹,可能与光疗后血小板减少有关[2],护理时应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感染。光疗的同时按摩患儿头部、背部,或手部皮肤抚触,使新生儿心情愉悦,减少哭闹,有利于其生长发育[3]。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必要时以0.5%碘伏擦拭。及时清除眼部分泌物,以生理盐水棉球清洗眼部及其周围皮肤,每日3次,预防眼结膜炎发生。光疗中患儿常发生腹泻,其主要原因是光疗分解产物经肠道排出,刺激肠道蠕动增加所至。由于水分丢失多,应注意静脉补液的同时多喂牛乳和糖水[4]。每次为患儿更换尿布后在其臀部涂氧化锌油,预防红臀及臀炎发生。尽早开奶和增加哺乳次数可增加患儿肠蠕动,减少胆红素的吸收,促进早产儿的吞咽以及胃肠蠕动功能,减少因留置胃管引起的感染[5]。

    3.3  光疗后的护理

    当患儿血清胆红素降至220.5 μmol/l以下时可停止光疗,解除眼罩。早产儿或硬肿症的患儿需入保暖箱,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复发。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将蓝光箱放在干净、温湿度变化较小、无阳光直射的地方。出院指导时告知家长生理性黄疸是一种生理现象,即使发现黄疸也不要着急,可用葡萄糖冲水喝,通过糖水的利尿作用加速胆红素排出。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 实用新生儿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07-308.

[2]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 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571-573.

[3] 袁 军. 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4,13(4):255-256.

[4] 陈娟弟,黄建芬,黄秀琴. 母乳喂养次数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j]. 护士进修杂志,2003,18(1):49-50.

疗养院参观考察报告范文6

【关键词】 母乳性黄疸;茵栀黄;培菲康;疗效

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 BMJ)是一种与母乳喂养密切相关的病理性黄疸, 是新生儿黄疸的常见类型之一。随着母乳喂养的宣传和普及,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主要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血清中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呈脂溶性, 研究发现,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在较低水平时即可引起听力及神经通路功能损害, 从而导致听力异常[1]。因此亟需改变母乳性黄疸不需治疗的错误观念, 对母乳性黄疸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 可以减少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损伤及后遗症。近年本院在传统停母乳基础上, 应用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有较好疗效,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门诊就诊母乳性黄疸患儿80例, 其中男42例, 女38例。按就诊顺序依次编号, 单数入观察组, 双数入对照组。两组均为母乳喂养, 查torch IgG及HBs-Ag及血培养均阴性,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诊断标准 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母乳性黄疸诊断标准[2], 参照2004年美国儿科学会制定的新生儿黄疸临床诊疗指南[3, 4]拟定:①单纯母乳喂养;②皮肤黄染出现时间4~7 d, 逐渐加深, 持续不退超过2周;③黄疸以轻、中度为主, 少数为重度, 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④一般情况良好, 生长发育正常, 肝无肿大, 并排除其他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感染、溶血症等因素;⑤ 停母乳后2~3 d, 黄疸明显消退, 哺乳后加重。

1. 3 纳入标准 包括:①新生儿期6~8 d后黄疸逐渐明显;②母乳喂养;③肝脾正常;④血清总胆红素值升高, 以间接胆红素为主;⑤排除溶血病、败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两组性别、年龄、治疗前间接胆红素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4 排除标准 ①新生儿肝炎、胆道闭锁或梗阻等造成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病理性黄疸;②观察期间不能有效配合执行治疗方案或退出观察。

1. 5 治疗方法

1. 5. 1 黄疸监测 仪器采用型号JH20-1B经皮黄疸测试仪, 在额部、面部及胸部各测2次, 取平均值, 平均值>220.6 μmol/L, 抽血化验明确诊断。

1. 5. 2 治疗方案 告知患儿家长黄疸可能导致的危害, 对不能或不愿住院及蓝光治疗的患儿, 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暂停母乳喂养, 口服培菲康(1 g/包, 含有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三联活菌,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半包/次, 2次/d, 同时予新生儿配方奶粉喂养, 黄疸明显减退后再予母乳喂养;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口服茵栀黄口服液(国药准字Z11020607, 北京双鹤高科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3.3 ml/次, 3次/d, 连用5d, 继续母乳喂养。

1. 6 观察指标 JH20-1B经皮黄疸测试仪监测新生儿每日胆红素水平。

1. 7 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胆红素下降至102.6 μmol/L以下时间及平均每日胆红素下降值。

1. 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胆红素浓度、胆红素下降至102.6 μmol/L以下时间及平均每日胆红素下降值, 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治疗前胆红素值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速度大于对照组, 且下降至102.6 μmol/L所需时间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期胆红素生成过多, 而肝细胞处理胆红素及白蛋白结合胆红素的能力相对不足。胆红素主要来源于衰老红细胞, 胆红素多与白蛋白结合称直接胆红素呈水溶性, 未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称间接胆红素呈脂溶性, 能通过血脑屏障导致胆红素脑病。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 其发生率报道不一(0.5%~34%), 大部分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 但部分患儿体内因胆红素过高, 可能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及后遗症[5], 故应积极治疗。

母乳性黄疸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认为与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关系密切, 可能与母乳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 肠道重吸收胆红素增加有关。同时, 新生儿肠道细菌较少, 结合胆红素不能有效地还原为尿胆原。有报道母乳性黄疸与7/7基因型相关, 且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时间越长, 伴7/7基因型者越多。

新生儿黄疸传统治疗主要是蓝光照射, 可使患儿体内脂溶性未结合胆红素转变为水溶性异构体, 不经肝脏代谢, 而是伴随胆汁和尿液排出体外。蓝光照射需要住院, 费用高, 母子分离, 带来不便, 不易被家长接受。本研究通过停母乳辅助口服茵栀黄、培菲康观察疗效, 结果显示, 观察组日均胆红素下降速度大于对照组, 且下降至102.6 μmol/L所需时间短,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培菲康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确切, 无明显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丛乐.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损害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999, 14(2):81-82.

[2] 金汉珍, 黄德珉, 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274.

[3] 张国风.母乳性黄疸的鉴别.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1, 16(3): 131-132.

[4]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ubcommittee on Hyperbiliru-binemia. Management of hyperbilirubinemia in the newborn infant 35 or more weeks of gestation.Pediatrics, 2004, 114(1):297-316.

[5] 牛志民.苯巴比妥早期干预早产儿黄疸66例.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7, 24(3):265-266.

[6] 王威, 杨强.微生态制剂及其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0, 22(1):56-59.

[7] 黄志军.黄芩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天津药学, 2012, 24(3):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