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假虎威续编故事范例6篇

狐假虎威续编故事

狐假虎威续编故事范文1

《狐假虎威》后传

上一次,狐假虎威,吓跑了众兽,老虎知道上了狐狸的当。败坏了自己的名声,发誓总有一天要抓住狐狸吃掉它。

有一天,狐狸在河边喝水,正好被老虎看见了。老虎心里想:“死狐狸,上次你把我的面子都玩没了,这一次我一定要捉到你,扒了你的皮,吃了你的肉。”老虎悄悄地走到了狐狸旁边,飞快地把狐狸的膀子抓住了。狐狸一看,是老虎抓到了它,他的心里忐忑不安,它想:“完了,这次我要玩完了。”可是,它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狐狸对老虎说:“大胆老虎,敢抓我,我可是上帝的忍者,我会法术。”老虎不信,狐狸就拿了一个圆形的东西,它把上面的绳子一拿,老虎口袋里的钱就飞了,老虎吓得跑了。

原来狐狸拿的东西是神偷。

教师点评:

狐假虎威续编故事范文2

一、合理顺势,追求学案预设与即时设计的协调

语文课堂是师生生命交涉的场所,是师生生命成长的载体,其中包含着教师精心的设计,灵活的引导;也包含着学生充分的预备,积极的投入,可以说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师生提前预设的痕迹。但是,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重要历程,从关注生命的高度来审视语文教学,语文课堂不应该是线形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是非线形的、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于是协调学案预设与动态生成两者的关系,理应成为新课程理念下新课堂的时刻关注点。

一位教师在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时面对生成,巧引妙领,实现了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师:读了课文之后,小白兔和小灰兔,你们喜欢谁?为什么?

生1:我喜欢小白兔,因为他很聪明,不要菜,要菜籽。

生2:我也喜欢小白兔,因为他很勤劳,懂得靠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生3:我也喜欢小白兔,他还会教育小灰兔,说明他关心别人。

(众生听了,都点头表示赞同,教师也很高兴,频频点头微笑)

生4:(激动地)我有不同意见,我喜欢小灰兔。

(此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展开着激烈的辩论)

师:(有点不高兴)你怎么会喜欢小灰兔呢?

生4:他不懒,他和小白兔一样帮助山羊收白菜,说明他也很勤劳,也能助人为乐。

生5:可他收下白菜就不干活了,光吃白菜,吃完了,还去向山羊要,还不懒吗?

生4:(自信地)他是因为不懂“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个道理。他听了小白兔的话,就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他马上就改了,多勇敢啊!老师,我还打算编个故事,题目就叫《小灰兔种菜》。

师:(有些激动地)你的想法与众不同,说得很有道理。老师很佩服你的见解,而且你还能续编故事。那么快快行动吧,老师还等着欣赏呢!

(这时,众生也受到了鼓励,纷纷为他鼓掌。同时脸上流露出神往的表情)

师:你们能对同学的看法提出自己合理的见解,说明你们学会了倾听和动脑筋,这是非常宝贵的品质,老师真为你们高兴。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续编这个故事,让我们来比一比,谁编的故事又合理又与众不同。也可以和别的同学合作。

……

勤劳的小白兔,懒惰的小灰兔,孰好孰坏,似乎问题的“含金量”并不高,而多数学生“喜欢小白兔”的回答显然也在教师的预料之中,从教师面露喜色中能证实这一点。但是一位学生“另类的发言”搅动了课堂原本平静的氛围,这显然又是教师不曾预见的,于是预设和生成在这一瞬间形成了矛盾争论点。这时,教师可以选择直叙文意,或直接否定,但那样的后果只能扼杀孩子瞬间的灵感,浇灭创新的火花。而案例中的教师尽管不赞成,但还是在顺势利导中找到了预设与生成的交接点,于是“另类学生”因得到肯定而高兴,多数学生因开阔眼界而高兴,教师为学生和自己的表现而高兴,整个课堂呈现出一幅和谐灵动,欣欣向荣的情景。

二、不忘引导,追寻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的和谐

在语文教学中,不但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且要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体现的价值取向,要努力实现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的和谐统一。

试看这位教师教学《狐假虎威》的片段:

师:故事读完了,你想对故事中的老虎说些什么呢?

生:可怜的老虎,你上当了,其实百兽真正怕的是你,而不是狐狸。

生:可怜的虎大王,狐狸是借了你的威风才吓跑百兽的,你被骗了。

生:可怜的老虎,狐狸的狡猾是出了名的,你怎么还会被骗呢?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满意。突然有一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想对狐狸说一句)

师:(一惊,但还是表示同意)哦,你想说什么呢?

生:狐狸,还是你了不起,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强大的老虎。

(其他学生对此说法颇感新奇)

师:(一愣,片刻后脸上露出了笑容)你真会动脑筋,认识与众不同。

(于是,大家纷纷要求发言)

生:狐狸真聪明,会随机应变。

生:以后我们遇到危险情况,应该学习狐狸那样机智、勇敢。

……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多元解读,本无可厚非,但是教师在关注体验的独特、新奇,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是否意识到“狐假虎威”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是否意识到学生的是非观念、价值观念存在的偏差,是否意识到学生的多元表达与时代和民族提倡的主流价值观发生了矛盾?教师应该在珍视学生自由体验的同时,进行富有人情味的引导、点拨,从而促成学生思想自由的交汇、升华,促进学生心灵真切的感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实现课堂生态链的和谐链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狐假虎威续编故事范文3

一、看图作文,透视图外之景

看图作文是通过一幅或多幅图画来展示作文内容,让学生用流动的文字把静止的画面记录下来。完成这类作文训练,必须要让学生学会审视画面中的“静”,联想画面外的“动”,然后完美地统一“动”与“静”。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想象是我们搭建图画与习作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利途径。在指导学生完成看图作文时,我们很多的老师明白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但却把想象力的培养与图孤立起来,这样的想象是闭门造车。想象力的培养应建立在对图画的掌握之上。所以说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图画,从静止的图画中获取信息,这是通往想象的第一步。没有凭空乱造的想象,想象是在一定的画面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如《保护小动物》这幅图,图上画着一群小朋友在河边捉小青蛙玩耍,有一个小女孩挤到他们中间,把小青蛙放到小河里,其他同学都呆住了。看懂了图意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图画展开想象,图中的小女孩看到小朋友们捉小青蛙玩时心里是怎样想的,她是怎样去阻止他们的,她会怎么说怎么做,这群小朋友又有什么反应,从而使“爱护小动物”这样的图意更加清晰明朗。看图作文,我们的想象是建立在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的,围绕图的主旨,精心构思,把图中的内容和图外的内容联系起来。

二、续写作文,拓宽故事之境

续写类的作文训练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写作。它要求根据故事原有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设计生动有趣的情节,创造各种不同的故事结局。在这个创作过程中,合理科学的想象是完成好这类作文的关键。首先学生对相同的一个故事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头脑中形成故事的轮廓。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挖掘故事不同的境界,去探索故事神奇百变的结局,我们要为学生的想象腾出更大的空间,让他们以自己的感悟从故事中走出来再走进去。例如学完了《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故事,我要求孩子们去续编这个故事。这下子他们可兴奋了,有的认为狐狸骗了老虎,最后应该是被老虎吃掉的下场;有的认为老虎愚蠢至极,又一次狠狠地被狐狸骗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都有各自的理由。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根据定下的结局,通过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说一说他们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孩子们设计了各种各样的情节,最后用语言细腻地描写出来。在进行故事的构造时同样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想象出老虎和狐狸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这样才能使故事生动具体、耐人寻味,故事情节在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想象中明朗起来、拓宽开来。

三、想象作文,任凭思维驰骋

狐假虎威续编故事范文4

成语故事是文化的精华。那读成语故事,大家的阅读感受有哪些呢? 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读书笔记成语故事,希望你有所收获。请您阅读。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1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我学管乐时的情形。有一次,滥竽充数的故事再次上演,而我就是故事的主角。管乐课学了新曲子,老师让我们回家多练练,我也没在意,只练了一遍,心想到时候做做样子就行了。上课了,老师先让我们合奏了一遍,我不停的按单簧管上的按键,摇头晃脑,好像吹的很陶醉,其实我根本就没吹出来音。终于吹完了,我长叹一口气,以为这样就完了,没想到,老师对我们吹得不太满意,竟让我们一个一个吹。我的心一下子悬到了嗓子眼里,急得抓耳挠腮。轮到我了,我没吹几句就吹不下去了,只得红着脸老老实实说了实话。结果自然免不了挨老师的一阵数落,受同学们的一顿嘲笑。唉,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滥竽充数是不行的。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2这个故事讲的是宋国有个农夫正在田里翻土。突然,他看见有一只野兔从旁边的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便倒在那儿一动也不动了。农民走过去一看:兔子死了。因为它奔跑的速度太快,把脖子都撞折了。农民高兴极了,他一点力气没花,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他心想;要是天天都能捡到野兔,日子就好过了。从此,他再也不肯出力气种地了。每天,他把锄头放在身边,就躺在树墩子跟前,等待着第二只、第三只野兔自己撞到这树墩子上来。世上哪有那么多便宜事啊。农民当然没有再捡到撞死的野兔,而他的田地却荒芜了。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这样。不能白日做梦,等着天上掉馅儿饼,不能抱不经心而想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而《愚公移山》讲的是太行、王屋两座大山,面积约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用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意见。愚公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削减不了,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大家纷纷说:“把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面。”愚公于是带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泥土,用土筐运送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刚满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河曲有一个姓智的老头笑着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这么大的岁数和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都不能拔掉,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能改变的地步,竟然比不上寡妇和小孩子。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没有穷尽的,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愁挖不平呢?”河曲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命令力气很大的神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面。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水的南面,没有山岗高地阻隔了。

这个成语教育我们:干什么事都要有顽强的毅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3在寒假里预习、复习很重要,读书写博也很重要。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成语故事》。在这本书里,让我印象深刻的两个故事分别是:毛遂自荐和精卫填海。

成语故事.毛遂自荐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曾说过:“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從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真为毛遂的胆量佩服。如果是我,肯定会想“你不选我,我还懒得去呢”。才不会像毛遂那样。

在生活中,如果胆子小,就会失去许多宝贵的机会。有一次,班里要选出五个领读员,我非常想当领读员,可是我不敢跟老师说,结果没选上。以后我要学毛遂自荐。学他那毛遂自荐的勇气。

成语故事.精卫填海

精卫原来是炎帝最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去东海边玩儿,可是突然风暴来袭,将她淹死了,于是精卫化身为鸟,立志要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把大海填平。

精卫的力气很小,大海一望无际,怎么可能被填平呢?可我觉得,不管是谁,只要认定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去做,就会有所成就。虽然精卫的力气很小,不可能填平大海,但它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是可以鼓舞我们奋发向上的。

《精卫填海》这成语故事使我受益匪浅,我们一定要学习精卫的精神。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4在这个暑假我读了《成语故事365》,这本书非常的精彩,这里面令我最深刻的是“狐假虎威”这个小故事。

它主要讲述了:有一只老虎早上起来,看见一只狐狸,抓住狐狸说:“让我吃掉你吧”狐狸说“你不能吃我,我是上天派来的百兽之王,不信,你就跟我来上山走一走。”狐狸领着老虎上山了。到了山上,刺猬看见了百兽之王的老虎,吓得直跑。老虎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话。老虎就走了。其实,刺猬怕的是老虎而不是狐狸。这就是狐假虎威的由来。

现在人们用“狐假虎威”来比喻那些小人借助他人的力量来作威。

这篇文章,我们不能学习狐狸的狡猾不能总是吹牛说谎话。但是我们要学习狐狸的聪明才智,在危机的时刻领用自己的才智,用聪明保护自己。

段落我看完了页.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和.

是讲以前有一个名叫匡衡的少年,非常好学,很爱读书,但他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于是他只好去别人家里借书,但那个

有书的大户要匡衡帮他干活才肯借书给他,还限制他白天干活晚上才能看书.于是夜晚,匡衡就拿着书在黑暗的房里看起书来,但没

光怎么看呢?他想出个点子在别人家的墙壁上凿一个小小的洞,这样光就可以照进来了就能看书了.从此每天晚上他就这样看书.匡

衡发奋读书勇于进取的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我们现在拥有那么好的学习环境一定要好好珍惜努力学习.

这个故事诉说了战国时的苏秦目不识丁,无所作为,受到别人的嘲笑,他为了有所成就便开始发奋学习.每当困了就用锥

子猛刺大腿,让疼痛驱除疲倦继续读书.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很敬佩他坚强的毅力.想想我平时做事总是三天打鱼两天嗮网.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匪浅.今后我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

最近我读了《成语故事365》这本书。我觉得拔苗助长这个故事讲得很有意思,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拔苗助长这个故事。

以前,有一个人他的性子很急。有一天,他种了一些秧苗,种下秧苗后,就希望秧苗立刻长大成熟。他几次去田里看秧苗,都没看出秧苗长高,心里很着急。有一天,他突然想:如果把秧苗往上拔一拔,秧苗不就长高了吗?想到这里,他快步跑到田里,把秧苗一株一株地都往上拔了一大截。就这样整整干了一天,他才把田里的秧苗都拔高了。晚上,他回到家里高兴地对家人说:“我今天辛苦了一整天,总算是帮田里的秧苗长高了!”

第二天,他的儿子跑到田里一看,原来绿油油的秧苗,现在全都枯黄了。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把事做好。不能像故事里的那个农民一样那么着急,到头来什么也没有做好。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5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华,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其中不少还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历史知识和传统美德。而《中国成语故事》这本成语故事书也写了许多古今闻名的成语故事,如《近水楼台》、《余音绕梁》、《鸡犬不宁》、

《驴鸣犬吠》、

《奉公守法》等成语故事,这些故事对我们小学生既能“益智”,又能“养性”,非常值得我们去阅读,去思考,从中懂得更多知识。

所以,我在星期六那天,阅读起《中国成语故事》来。当我读到《玩物丧志》这个成语故事时,我被周朝太保召公奭写信劝武王的事所感动。

那是公元前1051年,武王派兵灭了商朝以后,号召远方各国都来臣服周朝。有一天,旅国来了一位使者,送给武王一只名叫獒的大狗。这只狗有四尺多高,两眼十分机灵,深得武王喜爱。从此,武王每天都顾着玩这条大狗,连国家大事也不顾。后来,周朝太保召公奭看到武王玩物丧志,连忙写信给武王,劝他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应该励精图治。

武王看了这封信,忽然反省过来,想到商朝灭亡的教训,觉得召公奭的话很对。从此以后, 武王做任何事情都兢兢业业,不敢荒失,周朝的统治也得到了发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沉迷于供人玩弄的事物,使人丧失进取的志向。学习也是一样,不能沉迷于玩乐,荒废学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读书笔记成语故事6读了《中华成语故事》,我再一次被汉语的奇妙所震撼,为它的魅力折服。成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简洁而精辟的词语或短句。它是我国语言文化中最具魅力的一部分,因为,每个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个典故,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通过这一个个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

有一个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人合奏吹竽,所以派人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只吹竽乐队,并受到了优厚的待遇。有个叫南郭的人根本不会吹竽,但也混了进去。每次合奏吹竽的时候都只是做做样子。齐宣王去世后,他儿子齐湣王偏喜欢听乐师们单独吹竽给他听。南郭先生听说后十分害怕,赶紧溜走了。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它是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同时,我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弄虚作假,靠侥幸取胜。没有真才实学,最终是站不住脚的。

狐假虎威续编故事范文5

[关键词]兴趣 朗读 阅读面 语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3-01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语言的优美,并在阅读中逐步积累知识。小学三个学段加起来,学生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课程标准除了把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目标外,还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把让学生爱上阅读作为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并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兴趣为主线设计课堂板块

学生的阅读教学首先应该从课堂教学入手,每篇文章的教学出发点都应该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前提。小学课本里有许多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如《狐假虎威》《开天辟地》《伊索寓言》等。教学这些文章时,教师可分为以下几个板块。(1)激情导入,提出问题:“你看过哪些童话故事?你能给小伙伴们讲哪些童话故事?你从这些童话故事里学到了什么?”这些话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讲述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那里听来的故事。(2)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动画指导学生阅读故事,其步骤为“播放动画――学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续编故事”。(3)适时向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书目。这种模式应用于课堂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故事的概括和续编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整体效率。

二、示范朗读,让学生在仿读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示范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是指教师的示范阅读。小学的课本中有许多对话阅读课文,不同的人物说话的声调、语气是不同的,而学生朗读时往往忽略了这点。教师通常会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对感情从何而来,什么是有感情朗读,带什么样的感情朗读,大多数学生把握不准。示范阅读可以帮学生解决这些疑惑。学生一旦学会了感情阅读,一方面可以提高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内容,透彻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五年级语文上册的《狐狸和葡萄》中,狐狸在吃不到葡萄时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这句话哪些字读重音,如何停顿,使用什么样的语气、节奏,只有把握好了才可以把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真实心理表现出来。

三、创设语境,联系生活,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小学语文课文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描写风景名胜的优美文章,例如《泉城》《九寨沟》《莫高窟》《黄果树瀑布》《三亚落日》《烟台的海》等。文章虽然语言优美,但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无法从作者的描述中体会这些美景,所以为了达到教学的目的,教师可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画面可以用照片或者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情境中阅读,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古诗词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一首诗词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十个字,但作者的感情往往蕴藏于字里行间,要想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必须入情入境地感受。例如,在朗读陆游的《示儿》这首诗时,可以配上凄凉的音乐。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这首诗写他临终前,回首一生有太多的感慨。朝廷的无能使他一生失意,但他的爱国热情始终不曾动摇。诗词虽然语言平淡,却蕴含着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朗读时应与作者所处的境况相联系,让感情通过情境的渲染自然地流露,只有在这种感觉下,学生才会有感情地朗读,才会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

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增加课外阅读量

教材达不到课标对阅读数量的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以教材为主,并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拓展一些相关的课外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我们学了一些励志的文章,五年级下册的《海伦・凯勒》,六年级上册的《轮椅上的霍金》。文中的主人公,前者生活在聋哑的世界,后者全身高度瘫痪,但是他们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凭借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取得了令世人惊叹的成绩。在学生们为此感动不已的时候,教师应该抓住契机,进一步引导学生:“海伦・凯勒有一部名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自传,它可以带我们深入认识主人公。”“这些身残志坚的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学们可以搜集一些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进行阅读,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海迪的故事》等。”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够在阅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

狐假虎威续编故事范文6

家长参与亲子阅读可采用针对性观察、开放性提问、判断式倾听、配角式表演、引导时交谈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关注点、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达到有效引导幼儿阅读。

幼儿阅读;家长参与;有效策略

亲子阅读是指父母亲和孩子围绕图画故事书展开讨论、交流的一种分享性、个别化的阅读活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永远的教师。亲子阅读中,幼儿能充分感受到来自父母无私的爱,体验亲情的流露。亲子互动、宽松自由的阅读氛围,使得幼儿的所思所想、一言一行显得那么真实、自然。而父母面对的是自己的孩子,只要用心,就能很容易地了解到幼儿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只要指导方法得当,很快就能培养起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兴趣。这将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一、家长指导早期阅读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许多父母在早期阅读教育中存在一些误区,导致亲子阅读效果欠佳,甚至有悖于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 培养。

1.盲目追求阅读书目数量。近几年,早期阅读已经受到许多家长的重视,他们经常上网购买大量幼儿读本,一次一本甚至多本讲读给孩子听,就着画面下方的文字,照本宣科,快速讲读,偶尔提一两个问题带过。当孩子对书中的故事仍然懵懵懂懂时,家长已经走马灯似的开始下一本书的讲读了。家长没有关注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接受水平,总觉得给孩子讲述大量故事,幼儿就能获得相应数量的知识、经验。

2.提问替代阅读。有些家长为了让幼儿彻底理解书中画面的内容,每翻一页,总要提出大量问题,有一股“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韧劲,直到幼儿回答正确。在认同家长提问的积极价值前提下,我们发现父母高频率的提问在某种程度上可能抑制了幼儿提问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孩子在阅读中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3.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识字。许多家长认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早期阅读就是为了早期识字,画面是为了帮助幼儿识别相应的汉字。因此,在图画书阅读中,给幼儿定下识字量的标准,一本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就成了这本书的阅读重点,只要幼儿不认识,家长就手指相应画面,幼儿就着画面猜出汉字的读音,家长就会欣喜地认为孩子已经掌握这个字或词了。

二、家长参与亲子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亲子阅读作为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生态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因此,父母的阅读指导方式对幼儿的阅读能力乃至将来学习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就以图画故事书《没有牙齿的大老虎》为例,谈谈亲子阅读的有效指导策略。

1.针对式观察,了解幼儿关注点,适当予以引导

幼儿对画面的观察能力直接影响图画书的阅读理解和表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学习建立画面与故事内容的阅读观察经验有三点:学习观察图画书关键画面形象、关键情景变化、关键细节表情。”图画书《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讲述的是:树林里,一只凶猛的大老虎有尖尖的牙齿,想吃小动物,狐狸想出好办法,把老虎的牙给拔了。当幼儿自主阅读前面几页时,家长要仔细观察幼儿的关注点在哪里。或许,画面鲜艳的色彩与熟悉的背景图会吸引幼儿的眼球,而忽略了画面主要形象,这时家长应及时提示、引导幼儿观察老虎的尖牙,讨论老虎牙齿的本领、威力等;当幼儿翻到有许多动物的画面时,通常会如数家珍地边指边说出动物的名字,而忽视了动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这时,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动物的不同表情细节十分必要,如:狐狸面带微笑、镇定,其他动物惊慌、害怕等,形成鲜明的对比,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好铺垫。亲子阅读中,有针对性地观察幼儿的关注点,引导幼儿正确观察画面主要形象与细节变化,培养敏锐的观察力,这是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

2.开放式设问,了解幼儿已有经验,适时调整问题

阅读过程中家长的提问是亲子互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但过于频繁的问题容易使幼儿的思维形成定势,久而久之,幼儿会习惯性地等待、依赖家长提出的问题,再去画面寻找答案,不利于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过程中,当幼儿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提示的问题或进行开放式设问,积极调动幼儿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创新表达。如:图画书《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幼儿翻阅到老虎想吃掉小动物们,大家都来想办法对付它的页面时,家长要引导幼儿不急着往下看,给幼儿提出一个开放式问题:“你猜小动物们可能会想到什么办法,你觉得什么办法最好?”或许,幼儿的答案千奇百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告诉我们:“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给予积极的回应。”因此,这一开放式问题引发了幼儿的多种想法,家长应和幼儿讨论不同方法的可行性。当幼儿回答不到点子上――给老虎拔牙时,可让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调整问题:“有的时候,你也吃不了东西,这是为什么呢?”当幼儿明白蛀牙、拔牙后咬不了食物时,随即将经验迁移至老虎,再问:“狐狸到底用什么办法对付老虎呢,请你接着往下看。”开放式问题仿佛一石激起千层浪,活跃了幼儿的思维,可激发幼儿往下阅读、探究结果的兴趣与欲望,同时家长也可以及时了解到并利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阅读继续深入。

3.判断式倾听,了解幼儿理解能力,把握提升时机

学前儿童的口语发展水平是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同时,早期阅读可以帮助幼儿获得高质量的口语词汇、口语表达和倾听理解能力,足见早期阅读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从幼儿的阅读表达过程中,家长很容易了解到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找准最近发展区,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提升。如:图画书《没有牙齿的大老虎》结局部分是:狐狸投老虎所好,每天给它吃一袋棒棒糖,一年之后,老虎的牙都蛀了,疼得厉害,狐狸假惺惺地帮助它拔牙,所有的牙都拔光了,老虎再也不是森林大王,小动物们再也不用害怕大老虎了。阅读中,幼儿要将画面的棒棒糖与拔牙建立起关系,将自己已有的经验迁移至故事内容,顺利同化书中的新信息:吃糖――蛀牙――拔牙。但有时,幼儿并没有这一生活经验,那么他在阅读中,就要努力地将未知的“糖与拔牙的关系”这一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系统,调整自己的经验体系去顺应新的情况。而这时,家长对幼儿口语表达的倾听十分重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成人要耐心倾听幼儿的讲话。” “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家长的倾听,可以准确判断出幼儿对故事内容是否理解。如果幼儿对画面内容的表达有困难,家长应适时讲解吃糖与蛀牙的关系,提升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能力;如果幼儿已有这一生活经验,那么家长就要鼓励幼儿想象并完整讲述狐狸与老虎的对话,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倾听幼儿的讲述,能准确判断幼儿对书中内容的理解程度,家长在阅读指导时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4.配角式表演,了解幼儿掌握情况,支持阅读拓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鼓励幼儿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图画书和故事的理解。”在其乐融融的亲子阅读之后,家长和幼儿共同开展故事表演活动,可以让幼儿充分体验图画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掌握情况,用表演的方式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情节,迁移和积累阅读经验,拓展阅读内容,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表演中,家长要定位好自己配角的位子,努力酿造表演氛围,让幼儿在这个立体、活动的“读本”中,尽情游戏、表现。久而久之,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就会越发浓厚。如:故事表演《没有牙齿的大老虎》,可分多次进行。每次表演,让幼儿扮演不同的主要角色,有狐狸、老虎等,家长在表演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讲述旁白部分,并扮演次要角色,鼓励幼儿用形象的动作与表情表现各角色。当幼儿对故事情节的表演较为熟悉时,可引导幼儿做故事以外的拓展扮演,丰富对话部分的语言表达,或想象不同的动作表现,来为故事表演增添色彩。

5.引导式交谈,了解幼儿运用能力,尝试规范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