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美容毕业总结范例6篇

学美容毕业总结

学美容毕业总结范文1

大学对一些人来说,是一场梦,四年光阴似箭,大学就像是我们开始梦的地方一样,在大学四年里,我们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有开心的、有难过的…… 而大学毕业,意味着要离开熟悉的校园,踏入社会,去实现我们自己的梦想;意味着我们轻松快乐,无忧无虑的生活即将结束;意味着我们将要担任起许多不同的责任……

其实,大学毕业也是一个梦开始的时候。毕业生要走上他们的人生之旅,我们要走向一个新的学期,所以今年我们一起“毕业”。我们在这个校园里度过了美好的青春时光,当离开时都怀有一份留恋,让我们用歌声、用掌声、用心语、用我们最美好的姿态,为即将远行的朋友们送上最真诚,最深厚的祝福。

一、晚会主题:

二、晚会时间:xx年5月20日19:30(暂定)

三、晚会地点:毕节学院演播厅

四、晚会目的及意义

我们满怀着希望,我们带着美好的憧憬,我们拥着相聚的欣喜,我们揣着离别的寓意,我们共济一堂度过一个美好而难忘的夜晚,表达对毕业生的祝福,留下大学生活一个美好的尾声。“毕业了,我的大学!”

五、晚会的形式及内容

晚会的主要形式是文艺晚会。演出节目由我院学生报名参加,形式不限,内容尽量贴近大学生活、贴近主题,内容健康、积极向上。节目演出次序由晚会主持人和晚会策划组决定。节目表演时,可以使用各种活跃气氛的道具或横幅。晚会中可以拍照记录这一时刻,晚会结束后,有关文艺内容可以编辑成册,在院刊上发表,或发到微博。

六、组织机构:

问:李舒波(教育科学学院院长)

林 璟(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

总策划: 樊 奇(教育科学学院团总支书记、学前教育学生党支部书记)

划:王志兵(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团总支副书记、学生会主席)

策划组组长:王志兵(教育科学学院学生团总支副书记、学生会主席)

副 组 长:马武贵 徐胤升 蔡远忠 吴丽娜 张 勇 周 鹏

学美容毕业总结范文2

关键词:中外高校;机械工程;毕业设计;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8-0045-02

一、我国高校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存在问题:导师对本科毕业设计题目进行预先指定,给出具体实施步骤和解决方案,学生被动接受并完成,许多问题分别存在于选题、开题、设计或研究、论文撰写、答辩、评价等环节中,表现在:无论是以软件设计为主的计算机编程类题目,还是以工艺设计或以结构设计为主的工程设计类题目,综合性不够。选题环节中导师的课题题目大而空洞,毕业设计内容和要求不明确。

作者对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2004级(2008年毕业)、2005级(2009年毕业)、2006级(2010年毕业)、2007级(2011年毕业)、2008级(2012年毕业)、2009级(2013年毕业)毕业设计的选题类型及来源进行统计分析,80%以上为自拟课题,务虚化严重。

设计类课题所占比例不足4成(2008年及2011年除外),有理科化的倾向。设计类选题(包括机电专业硬件设计、机械结构设计或工艺设计)较论文类(包括以软件应用和程序编写为主)题目比重所占比例过小。学生识别能力下降。

国内其他大学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人一题虽然可体现学生的工作能力和态度,但不利于培养合作精神,不利于设计成果的实物化和产品化;毕业设计任务书代替开题报告,设计环节学生得不到及时指导;低水平,重复多,创新能力不足;设计任务不明确,进度不合理;外文资料与设计内容相关性不强,综述缺少整体感,文献数量不够;毕业答辩环节中提问简单,学生回答随意,成绩评价不够客观;很少做出物理样机或经过实验验证,不能反映学生的水平;毕业设计成绩对就业和升学没有太大影响,也是导致设计质量下要原因之一。

大学考核或排名主要依据的是科研而非教学水平,导致对教学不够重视!高校扩招,教学和科研资源紧张,现有经费难以做出一定水平的研究。毕业设计是让学生运用所学动手解决问题的良好契机,不良学术风气造成粗制滥造现象严重!就业不容乐观,设计与工作几乎毫无关系,重视度不够。毕业设计质量与指导教师有直接关系,选题深度广度不够。扩招后,师生比例呈放羊状态。

二、国外高校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与要求

1.美国高校:许多研究型大学一般在大四开设顶峰(又译尖峰)体验课程,通过研究难度项目,把本科教育零碎知识整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顶峰体验”。

美国工程顶峰体验课程的采用,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教学模式为:接受(Receive)―联系(Relate)―反思(Reflect)―提炼(Refine)―建构(Reconstruct)。打通技能和知识间的壁垒,可使学生发现技能与技能、知识与知识、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有机关系;反思过去改进不足;把学习经验融会到知识和技能体系中。

(1)师资保障:ASEE2005年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所有工程类高校教师均参与了顶峰课程及项目。教师主要担当指导(57%)、咨询(34%)和评价(16%)等三种角色。

(2)经费保障:经费是保证课程质量的重要保障。成本在1000美元以上项目:硬件成本55%,物资成本63%,旅行成本26%,软件成本36%,其他成本26%。

(3)项目保障:项目数量关乎质量。2005年,每个项目团队有10个以上的项目的占4%,有7~9个项目占3%,有4~6个项目占10%,有1~3个项目占12%,有1个项目占71%。每门工程顶峰设计课程有16个项目的占12%,有11~15个项目的占11%,有6~10个项目的占23%,有2~5个项目的,所占比例是38%,有1个项目,所占比例是17%。

(4)设计流程保障:综合考虑需求拟定科目,工程课程的主题定位为:首先要易于整合以往学生的学习知识和经验,其次要易于学生在实际的工作中使用所学技能和知识。

专家经过评估后,编写大纲,即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时间、考核方案等。

2.英国高校:有些专业要求写毕业论文,有选修有必修,较多部分是以课题为主。以英国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简称IC)为例,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过程可分为:(1)及接受毕业设计任务书;(2)依据毕业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及要求进行考察、调研、查阅资料,并制定毕业设计任务进程表,进行总体方案设计;(3)详细设计;(4)样机制造及装配;(5)样机性能测试、实验和综合分析;(6)撰写总结报告;(7)考核答辩。英国IC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过程时间为15周。

IC的毕业设计不是一人一题,而是四人组成团队,题目一样,但参数不同,成员共同完成。之后,将实验与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成绩评定由实验测得实际效率决定,最后评定出最佳设计和最佳工艺奖。

由IC的毕业设计,可看出英国高校毕业设计的特点:选题综合性强,熟练运用AUTOCAD、SOILDWORKS、FLUENT、ANSYS等各种CAD/CAE软件包;3~5人组成小组,进行设计,培养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成绩评定基本基于对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实际功效做出;对深造或就业影响重大,因此学生们一开始就投入最大的热情和努力。

3.德国高校:德国工程应用型大学除必要外,不开纯理论课程。学生毕业设计课题需自己到企业寻找。政府制定法规、优惠政策和提供经费。

(1)德国大学本科机械专业教育阶段:德国本科生教育第一阶段为两年,学习各系共同基础课程,进行选拔和淘汰。第二学习阶段也是两年,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完成选修课、必修课和任选课程的学习任务,还需要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设计、专题报告、实验、实习和毕业论文。第五学年,花3~6月时间写毕业论文。

(2)毕业设计选题:大公司在本单位的报纸杂志上或网站课题信息,学生提出选题申请,企业对学生选择录取与否。小公司直接与学校联系。

(3)毕业设计管理方式:如果申请毕业设计题目的学生被公司选中,公司会安排工程师来指导毕业设计,包括给出具体的课题名称、任务内容及要求、课题时间进度、预期结果等。学生在公司做毕业设计课题一段时间(如2~3个月)后回到学校,导师进行审查。一旦导师和学生均认为能够完成,该课题就可作为学生正式毕业论文课题。

(4)毕业设计基本要求:包括100页左右的文字材料、需要的图表及说明论文格式。论文以应用为本进行质量控制。课题未完成,但学生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一样可获得通过。

(5)毕业设计成绩考核及评定:毕业论文与专业考试用五分制进行评定。毕业总分是由论文分数加上专业考试分数得出平均分数。考核评定毕业论文原则上一般由两位考官完成,一位(教师或毕业设计单位工程师)由考试委员会主席委派,另一位是毕业论文题目的指定者。如果两位考官在评定考核中有意见分歧时,则采用地方性考试的评分规则。成绩由学校教师给出,毕业设计单位不参与成绩评定。

4.法国高校:对应的课程设计:从题目到项目开展及检查,都与企业联系密切,等同于我国本科阶段的“毕业设计”课程,但在形式与方法上有差距。

法国课程设计的特点:(1)法国的课程设计学分较多,为本科总学分的1/16,我国高校毕业设计平均占总学分的1/20;法国工程师学校与我国的工科院校毕业设计的时间都是16周,一个学期,但法国工程师课程设计每天2学时,一周5天,共16周,总计160学时,而我国毕业设计总学时数是640,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每周5天,每天必须保证8学时,总共16周,法国学生只需要每天2学时。(2)法国工程师院校工程师阶段的第二年,即四年级的课程设计题目通常以公司题目为主,经过主题演讲阶段、题目选择阶段、演讲阶段。(3)组织形式:以团队形式完成。为保证科学及结果上的正确性,每一个“项目设计”小组均配备相关专业教师。(4)指导方式及要求:主要集中在实验、选材及答辩等方面。教师提供参考资料供学生查阅,提供方法和思路供学生开展实验、表述过程及结果,定期报告,经过反复分析和实验获得结论,准备答辩。教师给予指导。(5)考核方式:在学期末,课题进行最后答辩,以此作为企业工程师第一年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答辩考核既有企业教师,也有本学院教师。

法国课程设计的优缺点:强调团队协作,课程设计及答辩各个环节均以团队――组的形式进行。“项目设计”学时占学年全部课程的20%,学生每周有专门时间参观公司、做项目。“项目设计”是考核学生的重要指标,占到3~6个学分。

三、对我国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启示

淡化专业方向,加强通才教育。选题综合性强,不局限某一方面训练,选题采用校企联合形式。3~5人以组为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培养加强合作精神、设计成果的实物化和产品化。研究经费筹备由学校、企业及教师共同分担。毕业设计考核成果多样化,图纸、毕业论文、报告、实物及程序或视频等多种形式成果,只要能反映创新成果,就可达到目的。毕业设计大四上学期或大三下学期开始,主要是基础知识及研究(设计)工具熟悉、对设计项目进行理论知识及文献准备。

参考文献:

[1]夏伯乾,冯静,郭红.中外高校机械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比较与思考[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6):64-67.

[2]王乐梅,张巍,唐宏哲.中法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中的毕业设计比较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4):132-135.

学美容毕业总结范文3

一、调研背景

技工学校肩负着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独特的贡献。技工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必要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且侧重于实际操作应用。

现在人们对汽车不仅要求“行得方便”,也要求“行得漂亮”。目前,汽车装饰与美容已经成为汽车市场中越来越大的诱人“蛋糕”。据《2017-2020年中国汽车美容行业预测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显示,在我国大约有80%的私人高档汽车车主有给汽车做美容保养的习惯,60%以上的私人中低档车车主也逐步意识到应该给汽车做一些日常的美容养护。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近5年全国汽车美容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攀升,年均注册量达10.6万家,2019年达到近5年来最高的13.5万家,同比上升15.7%。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的行业数据有所下滑。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汽车美容相关企业注册量共5.4万家,其中一季度注册量达1.9万家,同比下降了26.4%。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需求逐步释放以及扶持政策的提振,相关企业注册量稍有回升,二季度相关企业注册量达3.5万家,虽仍低于2019年同期数据,但环比增长了83.2%。为了使江苏省盐城技师学院汽车装饰与美容专业毕业生可实现对接上岗,特进行人才需求调研,通过用人单位的需求调研调整和改进汽车装饰与美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制定专业教学目标和实施性教学计划提供依据,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服务。

二、调研设计

(一)调研方式。专业调研采用问卷调查、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进行。对企业采用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访问企业的领导、人事管理部门和生产技术人员,有条件的企业召开专家访谈会。

(二)调研内容。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方法与步骤,此次调研的内容分为两大方面:一是调查盐城相关汽车美容装饰店等,了解汽车装饰与美容专业毕业生将在企业的工作岗位和收入;汽车装饰与美容专业毕业生需要的能力、证书和素质的要求;专业设置的课程和实训项目等等。二是调查其他相关学院如扬州汽车技师学院等,了解汽车装饰与美容专业近年来毕业生实际从事的就业岗位及职业成长过程。具体总结如下:

1.对学生知识要求。根据调查,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对学生动手能力有着明确的要求,也就是学生应该具备实用的知识,工作用到什么,就应学会什么,特别是汽车装饰与美容专业知识面宽就业渠道广。因此,本次调研的首要内容就是调查这个方面的情况。

2.企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学生的能力是工作质量的保证,学生能力的培养标准是整个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根据调查发现企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知识内容还要高,明确指出企业需要具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学生作为其职员。包括业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计算能力、识图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运用规章能力、应用文体写作能力。

3.企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的要求。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是工作效果的保证,掌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内涵是专业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的基本素质。根据调查,企业对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要求是恳切的,都希望能聘用到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质的人才。并指出现在的学生都存在着眼高手低,心理现象,缺少职业精神,在工作中普遍存在不敬业、不钻研的情况。希望学校在加强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能够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三、调研结果

(一)人才需求状况

经过我们对盐城地区各汽车装饰美容店的调研以及与企业专家的座谈信息显示:目前盐城地区的汽车保有量正在呈快速增长趋势,汽车产量的增长势头也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持续增长。

1、汽车装饰与美容企业对现有专业人才的需求量

汽车专业人员的缺口量很大,人才的流动性比较大,各企业为汽车专业人才提供的工作岗位较多,因此目前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

2、汽车装饰与美容企业需求哪些方面的人才

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汽车营销、汽车服务、汽车钣金、汽车喷漆、汽车美容等人才。

(二)用人单位反馈

1、用人单位对现有教学计划的反馈意见

(1)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培养,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信誉。

(2)加强专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时具备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扎实的专业技术功底。

(3)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有较好的社会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拓展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2、汽修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工作表现及用人单位对往届毕业生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1)学生的总体素质都不错,但是很多学生新进入企业以后表现出浮躁的心理,对企业的忠诚度不大,故流动性比较大。

(2)目前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多都不能满足岗位的需要,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实地学习和培训才能做好自己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企业创造效益。

3、汽修专业毕业生就业稳定率、在工作单位的持续发展情况以及待遇等情况。

从目前行业需求来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很稳定基本能达到90%以上,但是大多数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稳定性比较差,做一年左右就会离开,只有少部分流下类继续发展;在待遇方面:正是由于学生在毕业一年内都还处于学习实践阶段,企业对他们的培训也正在进行,所以你能给他们较高的工资待遇,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里学生的流动性最大,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学生随着技术能力的提升,工资待遇提升也比较快,能达到与技能同步的水平,这个工资水平相对目前社会平均水平较高。

(三)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盐城地区经济发展对人才(尤其是本专业人才)的数量、质量、规格和结构等的要求。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来每年全国的汽车服务人员缺口都在300万以上,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销售人才、维修人才、维护保养人才、维修配件管理人才、二手车鉴定评估师、营销与服务站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汽车美容装饰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在未来的发展中都将向复合型人才方面发展而且需具备较高的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四、调研结论

(一)汽车装饰与美容专业设置符合人才市场需求。本专业培养具有汽车装饰与美容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能从事汽车内外装饰、汽车车体广告策划、汽车漆面伤痕处理等装饰与美容技术的能力。调研结果表明开设汽车装饰与美容专业符合汽车装饰与美容相关企业对装饰美容人才需求和办学规律,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一)职业岗位分析

表1 汽车装饰与美容

岗 位

汽车装饰与美容

职责与任务:

1、负责汽车整车清洗;

2、负责汽车内外饰装潢问题处理;

3、负责汽车贴膜的处理;

4、为产品售后、售前提供技术支持。

任职资格:

高级工以及以上学历,男女不限,工作认真负责,愿意和公司共同发展,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汽修专业毕业,能够熟练使用汽车诊断设备,动手能力强,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任务(典型)

职业能力

汽车贴膜

1 能查阅资料并能按资料内容进行实践操作,能填写任务工单

2 熟悉裁膜的方法。

3 能合理的选择所需的工具,能熟练的使用烤枪水刮等工具,能了解贴膜流程。

4 能熟练操作,做到准确无误

5 具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

6能检验维修效果

汽车内外的清洗

1 能查阅资料并能按资料内容进行实践操作,能填写任务工单

2 熟悉汽车车外的清洗步骤

3 能合理的选择汽车内饰清洗所需的工具

4 能熟练操作,做到准确无误

5 具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

导航的安装

1 能查阅资料并能按资料内容进行实践操作,能填写任务工单

2 熟悉汽车导航电路及工作原理

3 能合理的选择所需的工具,材料及配件。

4 能熟练操作,做到准确无误

5 具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

(三)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三方面描述)

从需求量来看,本地区普遍存在着用工紧缺的现象,尤其是汽车专业相关人才,与之相关的有汽车内外装饰工、车体广告与彩绘工、汽车维修油漆工等几种类型人才的需求也较大。

从质量、规格和结构等的要求方面来看,汽车人才的需求是整车和零配件销售、服务等汽车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规格和结构都比较合理,主要体现在专业层次上,从事汽车专业的人才从结构上来看,主要是中职——高职——本科等相应层次上,企业和学校通常采用“校企合作”和“订单式”教育培养方式,坚持产学结合,实现知识学习与技能培养结合,课堂教育与岗位实训结合,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结合,校内基地与企业现场结合,学校动作与企业支持结合,这是汽车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和要求。那么技工教育所要培养的目标就是:培养一个厚德、精技、笃学、致用、适应市场需求的这么一个目标!

(三)拟解决的措施

1.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岗证对口率。本专业加强与汽车美容企业的合作,在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加强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方面的合作。按照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整合优化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工学交替,顶岗实践。根据本专业培养汽车内外装饰工、车体广告与彩绘工、汽车维修油漆工等岗位群的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工学交替的顶岗实践。

(2)工学交替,定岗实践。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港口现场的定岗实习。通过在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交替进行,学生所学的理论得到了巩固,专业技能也得到了加强。

2.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技工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端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需要有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因此,实训室的建设成为技工学校高质量完成其根本任务的关键。实训基地能为学生创设近乎真实的工作情景和环境。本专业应完全按汽车装饰与美容专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技能训练。这些技能是学生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真实的实训设备,可为学生积累一定的现场经验。

3.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一直以人才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根据用人单位要求适时调整更新培养方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了岗位适应性;二是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三是以职业素质为核心,体现全面素质教育;四是采用了多样化的课程形式,更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五是实施“双证书”教育,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学美容毕业总结范文4

关键词:毕业设计 广告策划 改进 思路

中图分类号:G7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196-01

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湘教通〔2015〕218号)一文中,强调毕业设计是高职实践性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三年专业学习成绩的检验,更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多年来一直重视毕业设计工作,并把每年的5月23-26日确定为毕业设计开放展示周,接受来自家长、行业专家、同行的评鉴,这既是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自信,也是期望通过此举倒逼各系、专业对毕业设计工作与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视。2016届广告策划专业毕业设计较于往年有进步,但也有亟待改进完善之处,希望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明年毕业设计有个更完美的呈现。

一、毕业设计主题开发要在体现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多元化

广告策划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内容需要更加多元化,根据专业特点与学生专长,探索毕业设计内容的选题的多元化,但要围绕策划与设计两大能力进行选题内容设计。

多年来,广告策划专业毕业设计原题来源有固定的传统,即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简称学院奖)。虽然,在选题方面有部分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但从这些年的毕业设计实践来看,学生更愿意选择学院奖的商业策划类命题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究其原因,其一是在其他专业课程学习中“以赛促学”已经成为了习惯,延续到毕业设计阶段学生也更希望在竞赛的状态下完成最后学业成果。其二,指导教师也希望通过该选题鼓励学生参赛获得名次作为教学成果。不可否认,学院奖作为国内针对大学生广告专业的专业赛事多年来对广告类专业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生在比赛中获得了专业知识迁移到岗位技能的能力,历届毕业生在该选题上也有诸多优秀的毕业设计。但是,往年由于学院奖选题过多,导致学生在选题上过于集中到某个品牌上,以至于毕业设计展示周广告策划专业展示内容与效果有些单一,对学生全面了解各行业特点也少了些举一反三的比较意义。

2016年的毕业设计工作在选题上就有改进,在保有传统学院奖选题的基础了,引入了服务地方、行业发展的选题,即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族特色产品品牌推广的选题。同时,在选题规格上也严格控制了学院奖选题的数量,引导学生选择通道侗族元素的选题。通过以上措施,今年毕业设计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成果,开放展示周期间获得较好的评价与认可。因此,这一现象也说明以后毕业设计主题开发要在体现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多元化。

二、完善“1+1双导师制”在毕业设计工作中有效衔接

“1+1双导师制”,即专业指导教师+设计指导教师的组合形式,一定形式上弥补了广告与策划专业学生设计与表现普遍欠缺的问题。莫丹华与黄曦两位设计老师,对今年毕业设计策划书编排、广告创意以及展示效果等环节参与了指导,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双导师制可以在以后毕业设计工作中进一步实施与探索更有效的结合方式。

三、探索跨专业合作提升毕业设计质量与展示效果

由于崔伟鹏、胡旋两位老师加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为今年广告策划专业毕业设计带入了新气息、新面貌。两位老师从教学组织、毕业设计选题、过程监控到成果展示,融入了新方法、新理念,为本专业毕业设计选题内容到展示形式都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与建议。因此,今后可以以跨专业合作提升毕业设计质量与展示效果作为议题进行研究,探索国广与广策专业学生跨专业毕业设计合作的可行性与操作方法,进一步优化两个专业在设计与策划方面的强势联合,围绕广告设计与广告策划两个方面做文章,凸显广告设计与制作这一大专业的品牌特点。

四、毕业设计作品展示要兼顾内容与形式

今年的毕业设计在展示形式上较于往年有所突破,专业的策划主题突出,设计、实物相得益彰,较好地展示了本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养与岗位核心技能。但是,由于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的阶段过于强调毕业设计的展示性,因此在毕业设计实践中重视设计,反而轻视了广告策划专业的属性特点,在策划与创意上普遍亮点不足。今后毕业设计反映专业属性应该更需加强,不能偏离这个主线,让广告与策划专业的毕业设计从内容与展示效果上都具有本专业特点。

参考文献:

学美容毕业总结范文5

以前还傻傻的跟同学讨论过“活着是为了什么”这种严肃的问题,结果最后的结论竟是??“为了死”。我就不解了,既然为了死那还活着干吗?

小学毕业,我哭的惊天动地,泣不成声。有人提议唱个什么歌,名字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其中有一句是这么唱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歌声响起,大概当时那种情绪就叫做“毕业”吧。对于我来说,那年夏天是湿的,记忆也是。

不知道人是不是一中喜欢孤单的动物,每次毕业后再见总显的那么生疏,兴奋和激动也仅仅是在点头微笑的一瞬间,然后便挥手再见各奔东西了。这就让我怀疑难道所谓的同学关系只是在用名义维持么?难道毕业被宣布后,成不了同学就必须成为陌生人么?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放弃吧!

后来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世界总是反反复复、错错落落飘去,来不及叹息;生活不是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的东西,不能放弃。”

从那一刻起,我才醒悟过来:也许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是失去很多,付出很多,甚至亲情、友情的代价;但我们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东西,渐渐成熟起来。

虽然毕业了,可经的起时间推敲的友谊永远不会随之丢失;虽然离别了,但那些美好的记忆依然可以封存在心灵深处供以后回味;虽然失去了,但我们完全有能力认真抓住现在拥有的不再让它溜走;虽然……

一切虽然都会有但是,一切噩梦当然也会演变成美好,只要我们肯努力,肯正视生活,夏天就会变成甜的了!

丁香花开,麦子拔节,雷声轰隆,大雁南迁。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编织着我的生命,融入的,还有不泯的人间真情。我开始哼唱着: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在叫

不知怎的睡着了

哦,梦里花落知多少……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跳过绿春悲秋忍冬,又迎来了最具蓬勃摘朝气的盛夏。我一直热爱着夏天。从前热爱它,是因为它磅礴的气势可以掩盖一切落寞、凄凉,使人看上去还是那么美好;现在热爱它,却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的感情,热爱它的活力、它的放肆、它的不羁、它的青春,正如热爱生活一样。

以前还傻傻的跟同学讨论过“活着是为了什么”这种严肃的问题,结果最后的结论竟是??“为了死”。我就不解了,既然为了死那还活着干吗?

小学毕业,我哭的惊天动地,泣不成声。有人提议唱个什么歌,名字我不记得了,只记得其中有一句是这么唱的: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歌声响起,大概当时那种情绪就叫做“毕业”吧。对于我来说,那年夏天是湿的,记忆也是。

不知道人是不是一中喜欢孤单的动物,每次毕业后再见总显的那么生疏,兴奋和激动也仅仅是在点头微笑的一瞬间,然后便挥手再见各奔东西了。这就让我怀疑难道所谓的同学关系只是在用名义维持么?难道毕业被宣布后,成不了同学就必须成为陌生人么?简直就是一场噩梦,放弃吧!

后来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世界总是反反复复、错错落落飘去,来不及叹息;生活不是平平淡淡、从从容容的东西,不能放弃。”

从那一刻起,我才醒悟过来:也许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是失去很多,付出很多,甚至亲情、友情的代价;但我们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东西,渐渐成熟起来。

虽然毕业了,可经的起时间推敲的友谊永远不会随之丢失;虽然离别了,但那些美好的记忆依然可以封存在心灵深处供以后回味;虽然失去了,但我们完全有能力认真抓住现在拥有的不再让它溜走;虽然……

一切虽然都会有但是,一切噩梦当然也会演变成美好,只要我们肯努力,肯正视生活,夏天就会变成甜的了!

丁香花开,麦子拔节,雷声轰隆,大雁南迁。这一切交织在一起,编织着我的生命,融入的,还有不泯的人间真情。我开始哼唱着: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在叫

学美容毕业总结范文6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难已经成为高校、政府乃至社会的共同问题。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的一个突出现状,就是毕业生总量大、增幅高、就业难。据统计,2003年是扩招以后的首届毕业生的就业年,就业率达到83%;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达280万人,较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32%,截至2004年9月1日统计,平均就业率为73%;2005年毕业生达338万人,净增58万,就业率再降低;2006年毕业生增至413万,2007年达到495万人,首次超过了社会每年新增就业岗位数的一半。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增长到2006年的21%,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社会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相对有限,因而,近两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有70%左右,约有20%左右的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出现“毕业就面临失业”的处境,毕业生人数与社会整体对毕业生需求的矛盾比较明显。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总结为以下七个方面:一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才市场供过于求,毕业生供给总量大于需求总量。二是大学生传统的就业领域,如大城市、政府机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等对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或相对稳定。三是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错位,表现为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高校没有能够较好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科学规划,招生计划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专业趋同突出;有些专业划分太细,学生知识面过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比较差,人才质量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四是高校由于扩招,办学规模急速扩大,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不适应实际需要。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因此一个教师同时上两三门课程,无论是备课、作业布置与评阅,还是教学研究都无法保证质量;教师数量不足,学校就安排新来的、刚从大学门出来的大学生或研究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备课,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显然难以保证。这些都导致教学质量不高。五是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对自身要求不严,学习不努力、不刻苦、不求进取,懒散度日,几年下来,并未学到应该学习的理论知识。六是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不现实,在就业应聘时,准备不足,存在就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有的学生个人偏好失衡,就业期望值过高,大部分学生择业普遍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的传统就业领域,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的期望都比较高,大大地降低了就业的选择机会。七是由于人才市场出现供过于求,就业市场便属于买方市场,用人单位的期望值和录用标准也就越来越高了,加大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虽然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有社会、学校、个人等多个方面,但我们还应看到,为什么世界上一些经济发展并不比我们快、GDP值并不高,而大学毛入学率却比我们高得多的国家,他们大学生的就业率、市场相对容纳量却比我们好得多?其中有一点,就是与我们的培养数量、质量、专业方向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有关,与专业结构失衡有关。

三、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所谓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所具有的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明显或隐含的需求能力的特性的总和”。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而且关系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功与否和社会的稳定大局,教学质量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

以2000年为例,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5%,应该说大学生就业有着相当大的市场竞争优势,但却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这与高校教学质量密切相关。长期以来,高校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专业设置与实际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脱节等现象在市场机制愈来愈深入的条件下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改进。加之高校连续扩招,基础教育中应试教育的影响,致使一部分生源质量下滑;同时,一些高校由于师资储备不足,学校不断升格,许多教师不得不被层层拔高和承受超负荷运转;教学内容和结构上的单一和陈旧;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模式化,考核办法的单一性和程式化,致使学生在学习时间、知识结构、课程总量与学习进度等方面难以得到个性化的发挥和体现。在现今知识爆炸的社会里,哪些知识该学,哪些知识不该学,绝不是教务处几个人或几个老师就能作出最佳选择的。提高有用知识的学习,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当现代社会以“贡献能力”为中心作为人才的评价标准时,就对传统的教育观念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对学校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以美国为例:美国是现今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国家。据美国《教育统计文摘》资料显示,美国高等学校总数为4009所,在校生人数为1459万人。在整个20世纪,美国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等教育大众化与普及化的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持续增长,至1996年达到80.9%。加强人才培养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需要,成为美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一些典型的做法是:

1.强调通识教育和学科交叉,提高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通识教育有利于培养知识面宽的复合型人才,确保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不同工作的就业能力。文理学科交叉渗透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学科运用知识处理问题。因此,开设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教学改革的方向。

2.强化实践应用和研究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上,教师注重强化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一般不在课堂上讲教材内容(由学生自学),而是一开始就把该课的教学计划交给学生,在课堂上主要采用分组研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运用书本的理论和观点,找出解决方法,最后用演讲、网页、综述等方式汇报。这样不但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和表达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合作协调的精神,使学生学会将书本知识与社会接轨,善于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注重在教学中开展大量的社会实践与科研活动。一门课程有一半时间安排到相关社团、博物馆等单位实践,使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另一特点是,要求学生撰写大量的小论文,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引导学生搞科研活动,与导师一起撰写论文。

3.根据市场需要改革学校的教学。美国教育实行地方分权制,教育的组织和管理权力分属各州及地方政府。大学在行政管理、评聘教授、招收学生、筹集和分配经费、学科和专业设置、学生选课等方面享有充分自,学校可依据社会和市场需求及时灵活自主地调整,所以,对社会需求反应快,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强。由于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机制和能力,因此,弱化了学校教育的滞后性,增强了适应性,提高了就业率。

四、大学生就业与教学质量提高的互促作用

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目标和永恒的主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观由传统的单一学术标准向多元质量标准转化。这种转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的教学更贴近人才培养的要求,更贴近于市场的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因而学生就业的状况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得到社会对其办学反馈意见的途径有很多种,毕业生就业是极其重要的一个主渠道。这是因为毕业生是高校直面社会,检验自己培养结果的窗口。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高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和弊端暴露无遗。从这种意义上说,用人单位反馈意见与社会需求就成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使毕业生就业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正成为推动高等教育观念、模式深化改革的强有力杠杆,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动力。

可以客观地说,大学生不能就业,其主要原因在于现行陈旧的教育模式。陈旧的教育模式重理论轻实践、重说教轻实验,喜欢走老路子,忽略创新,对学生的评价和考核的标准、形式单一。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可一到社会上就行不通,学英语的不会与人交流,学中文的不会写文章,学工程的不会动手。这必然造成毕业生对就业岗位难以胜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迫使我们必须对现有的教育模式、内容、方法等进行改进更新,不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在美国,虽然学校对大学生就业不承担责任,但因为学生的就业状况会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人数,而招生行情又会影响学校的学费、公司捐款等经费收入。因此,美国高校无一例外都很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他们认为大学生就业应与市场需求及职业界的要求相结合。美国高校通过社会各界对各个高校总体评价情况排名公布以及产学合作教育等方式,加强与职业界的联系,加强与社会的结合,以了解就业市场需求,主动适应经济的发展,满足大学生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要求。美国高校重视合作教育,通过实习计划,使学生自身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得到提高,从而增强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通过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又可以获得办学信息,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加强了学校的教育功能和生存基础。

进行毕业生就业的追踪调查,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职业岗位对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出发,调整教学结构和内容,严格教学过程的管理,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使毕业生适应市场需求的保证,也是满足学生就业需求的根本所在。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适应性,是高校培养人才能力和活力的重要体现。

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和就业适应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教育质量决定的。教育质量集中体现于教学质量,而教学工作又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因此,不论是素质教育还是人文教育,不论是职业素质培养还是综合技能的培养,都应该在教学环节中得以保证。

五、以就业为导向,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中提出:“要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人才培养结构。研究建立人才需求的监测预报制度,定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需求状况,引导高等学校及时设置、调整专业和专业方向,密切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培养满足国家经济社会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教育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积极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07]24号)中提出:“高校要加强市场需求调研,改革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各省(区、市)的部分高校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监测系统,进一步强化就业状况对教学环节的反馈和导向作用。”

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坚决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培养途径。一直以来,高等学校在调整培养结构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其学科专业结构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培养层次更加丰富完善,特别是一大批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的专业发展起来了,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批急需人才。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学科、专业结构仍然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科、专业结构的不合理制约了高等教育发展,成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高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科学预测,紧跟和超前于社会需求,减少由于专业陈旧、教学内容落后造成对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负面影响

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创新精神和务实态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需切实做好以下几点:

1.发展性。高校的教学工作应该服务于高等教育的发展,并通过发展来解决高校教学质量的问题。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高等教育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并且这种要求和标准随着发展而不断完善和提高。所以,必须从发展的角度准确地把握和评价新形势下的教学质量,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服务。目前就大学教育来说,从招生制度、专业设置,到教材、教学内容;从教育观念、培养模式,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相比,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滞后就要承受着巨大的市场压力。解决的方法,就是加快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专业设置,调整专业结构;改革教材和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

2.多样性。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原来精英教育的统一目标、统一大纲、统一要求的质量观也应当转变,学校具有更大的自。学校根据自己的实际,培养不同规格的学生,如研究型、理论型、实用型、操作型等,以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在新的发展时期,高等教育的多样性,相应的社会功能、质量标准也是多样化的。所以,高等教育多样化的质量观,既要求教学工作的多样性,又要求教学质量标准的多样性。

3.适应性。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大学生的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养成等,既要满足受教育者个人的需要,又要满足国家、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它不仅要求高校的教学质量应体现适应性质量观,而且也要求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人才对“市场”的适应性方面,提供可靠的保证。

4.特色性。特色是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高等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面对竞争与挑战,高等学校不仅要以质量取胜,而且更要以特色领先。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阶段后,高校之间将随着其承担的培养目标在社会竞争中的自然定位而进一步分化,除少数研究型院校主要以培养研究生层次的毕业生为主,走“精英”的培养道路外,其他大部分院校都要走“大众化”的培养道路。因此,高等学校只有合理定位,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才能使其毕业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顺利就业。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的特色主要是创新,就是通过建立和实施创新教育体系,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并在某一两个方面独占鳌头,使之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形成自身的特色和优势,这种特色和优势就是质量,就是办学水平。这种特色性的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能力的根本保障。德国知名学者M・L戈德斯密德教授研究认为,社会对大学生提出如下要求:一是应具有良好的就业动机和个人素质,包括坚忍不拔的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充沛的体力、自我管理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二是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包括具有广博的、综合的、跨学科的知识组合以及多元文化的教育背景;三是掌握人际关系技巧,即交际能力、适应能力与合作能力;四是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即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策划运筹能力;五是要有敏锐的、广阔的视野,具有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能站在全球的角度,以多向思维甚至批判性思维方式分析处理问题,能在世界各地寻求发展、开拓事业。

必须看到,今后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力量不是政府,也不是主观愿望,而是社会的发展和需求。一方面,高质量的教学能够保证学生获得充足的本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状况也直接反应了学校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只有把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分析其中内在关系,才能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曹华玲.从学生就业难看高校的教育改革与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05(5).

[2]陈劲松.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高校对策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

[3]马小辉.高校教学质量的就业反馈机制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