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运会工作报告范例6篇

校运会工作报告

校运会工作报告范文1

关键词:高校管理 财务管理 财务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建设也如火如荼,面对如此繁荣的教育市场,高校不仅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同时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与挑战。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想要不断强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质量与水平就必须将教育和管理并重起来,尤其是面对发展与资金的矛盾,更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而财务报告就是能够集中反映财务管理工作具体成效的总结性文书,其反映内容不仅应该包括高校自身建设及运作方面的问题,同时还应该起到为高校管理层与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数据的积极作用。但就目前而言,高校财务报告的质量普遍还未能达到预期要求,存在着许多不容我们所忽视的问题。

一、高校财务报告所存在的具体问题

一份财务报告是否具有较高的质量、是否能够为财务管理乃至整个高校的建设及管理提供事实上的帮助取决于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核算项目是否完整,其次是核算内容是否全面,再次是整个财务报告编制体系是否科学,最后是能否从财务报告中对各项数据及信息进行真实反映。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财务报告在以上内容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以至于大大制约了财务报告的效用发挥。

二、加强高校财务报告质量的思考

加强高校财务报告具体质量、强化财务报告对整个高校建设及运作的决策支持作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寻找改善办法。

(一)加强核算

会计核算是整个财务报告质量高低与否的关键,会计核算所得出的数据就像建设财务报告大楼的基石,基石不稳,其他工作都只能是形同虚设。加强会计核算工作,首先要进行自动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与应用,虽然目前市面上也有许多成品软件能够应付普通会计核算工作,但是由于高校会计核算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与复杂性,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加强定制软件的开发,虽然定制软件在开发及推广成本上要高于成品软件,但定制软件能够根据高校自身的会计核算工作具体要求进行科目设置及计算公式设定,从而能够确保会计核算数据的科学、及时与有效。在具体科目设置上面要更为细化,不仅要将管理费用与设备费用相区别,同时还要明确显示各种债权债务关系,从而让核算数据简洁明了,便于使用。

(二)明确目标与内容

任何一份财务报告的编写都应该明确一个具体目标,这样才能够有目的的进行内容编写与侧重。对于高校财务报表来说,由于用途多样且较为复杂,所以在目标确定上也不能够单一化与简单化。具体来说,高校财务报告的目标应该包括显示高校负债状况、显示收支情况、显示资产与现金使用情况以及向出资人提供可靠数据以确保其能够有信心继续出资等几个目标。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之上,内容方面就要实现精细化,负债情况包括负债规模、净资产规模、资产构成情况以及高校的基本财务状况几个方面。在收支方面,要体现出支出周期、周转周期、投资回报率以及资产净额变动及增减。此外,为了增强出资人的投资信心,我们还应该加强学校财务状况方面的说明以及持续增益能力方面的体现,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体现出管理的规范化与履责能力。

(三)规范财务报告构成

许多时候的财务报表在构成上都存在着一些欠缺,从而让财务报表的作用大大减弱。因此应该加强财务报表构成的完整性,如增设现金流量表,而现金流量表的增设不光是表面上的表格增加,同时在具体内容上也要进一步完善与全面。具体来说,现金流量表想要充分体现其自身作用,就应该设置几方面的大项,如日常管理经费、科研经费、教学经费、辅助活动经费、对外投资、融资筹资等。在现金流量表的表格编写上也应该按照总分关系进行分列和汇总,在分支项目编写完成后,在将所有数据归入总现金流量表中,从而让现金流向及使用比例与效果一目了然。除了现金流量表的增设与完善以外,还要重视对会计附表的增设与完善。财务报表本身应该遵循简洁明了的编写原则,但是一些具体数据如果不能充分显示又会削弱报表本身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在正文之后进行附表的增设,以完善整个报表内容。随着高校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化,无形资产管理在财务管理工作当中的作用也不断被显现出来,所以会计附表增设与完善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的数据反映,更应该加强无形资产的分析与数据编写,如无形资产项目创建、现有无形资产拥有情况、无形资产的摊销及转让,以及无形资产运作所能够给学校带来的预期收益及无形资产管理成本等。

(四)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高质量的财务报表编写离不开高素质的财会人员,而如何解读、如何应用财务报告中的种种数据以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发展就更离不开专门化人才的技术支持。所以加强财会人员队伍建设也是提升高校财务报告总体质量的关键。除了一些常规的技能培训与岗位培训之外,我们还应该创新人员档案管理制度,不仅要如实记录财会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及技能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沟通与互动,了解报告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而在确保财务报告编写科学规范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报告的利用效率。

三、结束语

高校财务报告质量的高低不仅体现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具体质量,同时对于整个高校的内部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虽然近年来高校财务管理也在不断规范财务报告的编写以及不断加强对财务报告的利用,但随着高校建设的不断推进,我们仍然不断面临着更多新的问题与挑战,所以改革财务报告的工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但是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不断依循高校财务管理的具体特点来寻找具体改革方法,必然能够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不断取得更多进步,不断推进高校内部管理及教育教学水平乃至科研工作质量的持续加强。

参考文献:

[1]刘长春.高校财务报告质量评价观及信息披露监管[J].会计研究.2014.2

[2]吴茂华.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研究:文献回顾[J].会计研究.2015.3

校运会工作报告范文2

关键词:风向导向 高校 审计流程 优化

一、内部审计的相关定义

在我国,最新的内部审计定义是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13年8月颁布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作出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高校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的一个分支,有内部审计的内涵本质,也有自身独特的特点。高校内部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对高校的内部控制、预算执行和决算、建设项目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等方面进行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目的是帮助高校完善治理、防范风险、创造效益,实现高校事业目标。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该模式下审计人员在对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充分了解和评价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组织面临的各类风险以及内外部环境,进行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实施审计,审计过程中运用专业的审计技术方法来协助组织降低组织风险、完善内部控制,实现组织价值增值。

二、高校内部审计流程现状及问题

(一)高校内部审计流程现状。内部审计流程是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程序和步骤。规范的内部审计流程能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并且保证内部审计质量。通过梳理,笔者发现高校都有基本的内部审计流程体系,制定的内部审计流程主要集中在工程审计流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流程和财务审计流程等方面。现阶段高校的内部审计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后续审计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的主要流程如下:

1.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流程。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和审批;根据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成立审计小组,开展审前调查,制定项目审计计划和方案,发出项目的审计通知书,接收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提供的审计所需资料。

2.审计实施阶段的主要流程。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有效性进行测试,进行实质性审计程序,运用检查、观察、询问、函证、访谈和分析等审计方法收集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审计评价等。

3.审计报告阶段的主要流程。审计组汇总分析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完成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意见;审计组对反馈意见进行审查核实,有必要修改审计报告,并报内审部门负责人审核;将审核后的审计报告报分管校领导审核后,送达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

4.后续审计阶段的主要流程。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报告中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在一定期限内将整改情况书面报告至内审部门,内审部门对整改报告中的情况进行审查、核实,出具后续审计报告,项目归档。

(二)高校内部审计流程的问题分析。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起步较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高校的内部审计流程也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审计准备阶段。首先,高校内部审计的年度审计计划主要取决于学校的工作安排和省教育厅内部审计部门的部署,立项很被动,缺乏风险意识,而且审计项目多以财务收支审计、建设工程审计等常规审计业务为主,较少涉及内部控制审计、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等较为前沿的审计内容。其次,疲于应付审前调查,未考虑风险因素,项目审计计划和方案没有针对性,造成审计实施过程的盲目性和内部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的不具可行性。现阶段,少部分高校将审计工作狭隘地定义为查账,这种账项基础审计已经不能适应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2.审计实施阶段。首先,经过调研,笔者发现部分高校没有明确的审计流程,这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随意性;此外,有的高校直接套用社会审计机构的审计流程,没有针对性,不适应高校的实际情况。其次,大部分高校在实际审计实施过程中,没有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直接进行实质性的检查工作,在现阶段高校内部审计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加剧了审计资源和审计任务间的矛盾,降低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由于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不能从内部控制、高校治理等方面出发整体全面地把握内部审计工作,因此内部审计的影响力和发挥作用的层次不高。最后,笔者发现,高校内部审计工作底稿存在简单、应付的情况,不能完整地记录审计工作的开展。

3.审计报告阶段。现阶段,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虽然开展了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建设工程审计等多种内部审计,但是内部审计报告浮于表面,仍局限在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的评价层面上。内部审计部门较少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行分析评价,因此内部审计报告中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管理和应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提及的较少,因此就不能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体制和机制上的挖掘。

4.后续审计阶段。首先,经笔者调查了解,由于种种原因较大部分高校没有进行后续审计工作,将内部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作为审计项目的结束,导致内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和意见没有得到被审计单位的落实,降低了内部审计的价值。其次,高校后续审计未有效地发挥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内控、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咨询功能,因此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的理解和认可度不高,不利于提升内部审计在高校治理中的影响力。

三、高校内部审计流程的优化对策――基于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流程要求在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后续审计阶段都要考虑风险因素,针对高校内部审计流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基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对内部审计流程进行优化。

(一)审计准备阶段。首先,年度审计计划和项目立项以风险导向为基础。高校的年度审计计划的制定要以风险导向为基础,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高校的发展战略、内部审计部门的发展规划和内部审计资源的情况选择当年要实施的审计项目。变被动立项为主动立项,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立项,对于高风险领域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优先投入审计资源,进行重点审计。审计立项要有前瞻性,使得审计项目能够解决高校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其次,高校要做好深入充分的审前调查,并对被审计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这样能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流程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出详细有针对性的项目审计计划和方案。在项目审计计划与方案中,对于有可能发现重大错报风险的地方要重点关注,并重点投入审计资源,这样可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审计实施阶段。首先,在该阶段,审计组要进行控制测试,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确定实施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如果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那么实施实质性程序的范围就应越广。如果内部控制测试结果显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薄弱、可信赖程度低,审计组就应扩大实质性程序的范围,这样才能收集充分恰当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评价和审计建议。其次,高校要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工作。审计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内部审计部门要制定适合高校特点的规范的内部审计工作底稿模板,并做好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工作。规范的审计工作底稿使得审计工作有理有据,同时为审计检查和审计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三)审计报告阶段。审计报告阶段是体现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核心阶段,因此要基于风险导向审计对该阶段进行优化。首先,内部审计要实现帮助被审计单位完善治理管理、增加价值的功能,就必须在审计报告中就高校相关部门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及有效性,风险应对和风险管理情况,管理体制的健全及效率等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和意见。这样被审计单位才能采纳审计建议,优化管理机制。其次,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出具内部审计报告的同时,应出具管理建议书。所谓管理建议书,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产生重大错报风险的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内部审计部门要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研究思考管理建议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这样提出的建议才能改善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四)后续审计阶段。后续审计阶段是确认内部审计意见与建议是否得到被审计单位落实的关键阶段,只有经过后续审计阶段,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系统。高校的内审部门应重视后续审计工作,认识后续审计阶段在高校整个内部审计环节中的重要作用。为了提高后续审计的有效性,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将后续审计列入年度审计计划,这样能引起高校管理层的重视,更加高效有序地开展后续审计工作。实施后续审计应注意时间的选择和审计技术、技巧的运用,提高工作效率。在实施后续审计时,内审人员应帮助被审计单位一起分析查找相关问题的原因,对内审报告中的审计建议进行落实,并推广应用。高校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于后续审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新建议,持续帮助高校完善内控和风险管理,不断提高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高校的健康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勇,王小林.审计流程优化研究――基于BPI理论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1,(27).

2.周庆西,谢伟.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创新[J].中国内部审计,2013,(3).

校运会工作报告范文3

关键词:高校 财务报告 内部控制 缺陷分析

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提升高校营运的效果和效率。所谓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资产的完整和安全,确保相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而制定和实施的系统的控制措施、方法和程序。在西方发达国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并日渐趋于完善,并在高校财务管理和审计业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财务报告是由校内会计人员编制的,是一种会计信息的加工结果,该信息生成过程及其质量高低依赖于日常控制机制、会计核算系统的运行而产生,并受内部控制的大环境所影响。

一 、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内涵概述

财务报告真实可靠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表现形式,亦是系统目标之一。但这并不代表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就是内部控制的全部。有效的内部控制只能起到合理保障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作用,如没有有效的控制,财务报告也不意味着一定不可靠。但是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一旦缺失,其内部的控制必定无用。由上可以看出,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是针对于合理保障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这一要素而提出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概念从内部控制中单独的分离也说明了在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性保障方面,内部控制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二、高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内容概述

高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内容是依据财务报告披露和编制的要求对高校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一般来讲,高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包括同编制财务报告有关的资金流动,将高校财务活动按业务进行区分,并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进行设计。因为财务自身的货币符号性质,因此财务报告控制的内容都需延伸至高校的经济营运环节。高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包含了从经济业务到报表、帐薄形成的一系列控制活动,并且还包含了对财务报告可靠性其制约作用的其他相关因素。有效的高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能够确保高校会计核算体系中计量、确认、报告及记录步骤都具有合法真实的凭证,减少差错,最终实现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

三、当前高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一)内容上的缺陷分析

当前高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内容上是存在缺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财务信息的披露不完整;第二,对财务信息内容的反映比较陈旧、单一。在整个高校财务报告当中,占据绝大比重的要数历史信息,从而使得能够反映高校未来及对报告使用者有用的信息没有在报告中显示,其有用性逐渐降低。第三,对财务不确定和封信信息的披露程度欠缺;第四,过分关注与财务的核算信息,缺乏预测性和前瞻性,无法同当前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第五,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经济活动没有涉及;第六,会计相关性信息缺乏;第七,对无形资产、人力资本及固定资产的折旧计量相对缺乏。

(二)范围上的缺陷分析

当前高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范围上是存在缺陷的,主要表现在对财务报告的使用和披露范围小,财务报告的目标对象仅限于主管领导或政府主管部门,不想其他投资者和社会报送或公开。

(三)形式上的缺陷分析

当前高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形式上是存在缺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使用管理会计的形式对财务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模拟;第二,财务报表缺乏实时性,存在滞后性;第三,总体上仍呈现出汇总的形式,报表合并制度仍未实行;第四,对高校内发生的对外借贷、投资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缺乏必要的说明;第五,财务报告的体例、格式都是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要对象的,缺乏对其他信息使用者所需相关信息的披露;第六,高校内部管理信息缺乏整体性,局限于财务收支核算的业务信息。

四、高校财务报告内部有效控制的目标

高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高校财务报告中应对会计的真实性、相关性及客观性的一般要求进行体现;第二,高校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应对效益评价指标、管理指标及财务指标进行反映;第三,高校财务报告能够积极地对财务进行分析,来做出先关的会计信息反映。

五、加强高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可行性措施

(一)扩展高校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对象

高校财务报告的基本内容又细分为财务报告和综合报告两个部分,财务报告应以学校的各类经费、财务状况、预算执行等为主要内容,对学校真实的财务管理和经济状况进行反映,重要的财经事项和经济活动着重说明。此外,财务报告除了报送上级之外,也应抄送给相关的社会统计和监督部门,并对可公布的信息在校报、校内网及学校会议上公布。

(二)建立高校内部财务报表体系

所建立的财务报表体系,包括内部管理报表和内部会计报表。内部管理报表对各职能部门的业绩指标、财务指标及评价指标进行反映。内部会计报表对学校近期的资金调配和财务状况进行反映,并依据管理层的不同对报表信息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划分。

(三)增强对会计相关信息的报告

在实际的工作当中,高校应进行报告制度和核算方法的建立,并采用科学的管理会计办法,卡站具有深层次的财务分析与调查,增强对会计相关信息的报告程度,凸显报告信息的价值型,从而提升整个高校财务报告信息的使用价值。

(四)加强高校会计队伍素质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队伍也越加庞大,然而,从业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高,高校应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对校内会计人员的能力不再单独停留在算账、记账上,而是将其当做高校的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来看待。从而使高校会计人员对财务报告的认识及自身的业务能力都显著提升。

结论:

经济发展的迅速性,使得高校的营运也趋近于企业模式,财务报告对其经济管理活动至关重要。高校应该正确认识当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不足,树立正确的控制目标,积极地开展可行性策略,从而发挥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应有的作用,促成高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秦荣生.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研究[J].会计之友.2009年6期

校运会工作报告范文4

本文作者:黄杨丁朝霞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审计处

我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

(一)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可行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被调查的66所高校中,60.61%的高校制订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相关制度,尚有34.85%的高校明确回答没有制订该制度。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是审计结果得到良好运用的一项重要制度保证,其建立和执行情况关系到高校组织、人事、纪检、财务、审计等部门对审计结果运用的沟通与协调是否充分和有效。调查发现,66.67%的高校制订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6.06%的高校已有该制度的草稿,但尚未正式发文。关于联席会议的主要工作职责,在已制订该制度(含已正式发文和未正式发文,下同)的高校中,有75%的高校包含了“监督检查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的职责,但只有北京某高校的联席会议具备“交流通报审计结果运用情况”的职责,绝大多数高校没有重视联席会议对加强组织、人事、纪检、财务、审计等各部门之间关于审计结果运用的沟通和反馈作用。对于联席会议制度的执行效果,在已制订该制度的高校中,认为执行效果非常好的只有8.33%,认为执行效果良好的有54.17%,认为执行效果一般的有33.33%。各相关部门在审计结果运用上的协调和反馈仍然不到位。仅15.15%的内部审计部门将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优秀的提请组织人事部门作为正面典型进行推广;仅12.12%的组织人事部门向审计部门反馈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情况;仅45.45%的纪检监察部门对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向学校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提出干部任用和职务调整的建议和意见。而财务部门甚少向审计部门反馈审计结果的运用情况。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也是审计结果运用的一项重要举措。调查发现,18.18%的高校制订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制度,6.06%的高校已有该制度的草稿,72.73%的高校没有制订该制度。其中,12.12%的高校没有制订该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有实施审计结果公开。(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具体内容和报送对象分析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具体内容,在被调查的高校中,96.97%的高校包括审计报告,46.97%的高校包括管理建议书,42.42%的高校包括审计结果报告,12.12%的高校包括审计信息和简报,还有少数高校出具审计结果落实书、审计要情等。其中,审计报告的报送对象主要包括组织部门、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其所在单位、审计部门主管校领导、被审计单位主管校领导或主管部门,少数高校还将审计报告报送纪检监察部门、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人事部门。而审计管理建议书的报送对象主要是被审计领导干部和其所在单位、审计部门主管校领导;审计结果报告、审计信息和简报的报送对象则主要是组织部门和审计部门主管校领导。目前,法规制度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尚未作强制性的规定,各高校具体如何运用、运用到什么程度都具有一定的灵活度。而高校内部审计与上级部门监管、外部单位监督不同,不具备强制性。在这一环境下,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果,能否得到良好运用和落实,就与学校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是否重视内部审计和审计结果密切相关。调查发现,部分高校仍存在一些部门对审计结果运用不够重视,如财务、设备、人事等相关职能部门。(三)高校各部门和单位对经济审计结果运用现状分析基于调查的可行性,本文重点考察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财务部门、被审计单位和主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现状。1.内部审计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经统计,目前,高校内部审计部门运用审计结果的主要途径如表1所示。2.组织、人事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组织、人事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主要途径有:68.18%的被调查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66.67%的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和运用情况存入领导干部本人档案;59.09%的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3.纪检、监察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有63.64%的被调查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对审计部门在移送通知书或审计报告中所提及的严重违法违规的领导干部及相关责任人,及时立案调查,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而纪检监察部门采用其他途径运用审计结果的高校占被调查高校的比例均在半数以下。4.财务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统计数据显示,80.30%的被调查高校财务部门根据审计结果反映的普遍性问题,及时研究分析,针对薄弱环节完善财务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而财务部门采用其他途径运用审计结果的高校占被调查高校的比例均在半数以下。5.被审计单位和主管部门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现状。统计发现,被审计单位和主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途径比较集中,有80.30%的高校被审计单位针对审计报告中所反映的问题结合本单位实施整改,并向审计部门提交整改报告;78.79%的高校被审计单位主管部门对审计结果中反映的突出问题,制订相应的管理和监督措施;65.15%的高校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在职权范围内进行调查处理。(四)影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主要因素分析对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影响因素,80.30%的被调查高校审计部门负责人认为,“先审后离”原则未真正落实是影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因素之一;77.27%的被调查人认为,学校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制度仍需健全和完善;54.55%的调查人认为,学校审计力量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自身方面的因素,80.30%的被调查人认为审计结果中关于经济责任的界定难度大;71.21%的被调查人认为审计结果中审计评价缺乏科学统一的标准。

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机制的举措

(一)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只有健全审计结果运用相关制度,完善制度环境,审计结果运用才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工作制度,并加大执行力度。进一步明确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财务、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单位等各部门和个人在运用审计结果工作中的目标、原则、方式、责任、要求和考核检查办法等,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建立健全各部门间关于审计结果运用的组织协调机制加强纪检监察、审计、组织人事等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协调力度。一是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细化其在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职责,如研究制订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方面的规章制度,跟踪检查、交流通报各部门审计结果运用情况和审计结论落实情况,协调解决结果运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等。二是要明确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关于审计结果运用情况什么时候应反馈、如何反馈、责任如何追究等。(三)进一步营造审计结果运用的良好环境只有营造高校内部重视内部审计,认可内部审计结果的良好氛围,才能提高内部审计结果运用的质量,提升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需积极主动争取各方的重视。一是要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义、内部审计的理念,提高被审计学校各职能部门对内部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认识,增强对内部审计根本目的是为学校增加价值、为各单位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服务的理解。二是可以把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过一定形式进行推广,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四)建立任中和离任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先审后离”原则未真正落实是被调查高校审计部门负责人中认为影响审计结果运用的重要因素。目前,高校“先审后离”的情况仍十分普遍,要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效果,使其真正成为高校组织部门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应逐步建立起任中和离任相结合的审计监督机制。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在届内至少进行一次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实时监督;又可缓解内部审计部门在领导干部集中换届时成批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压力,化整为零,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五)注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质量的提高审计结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审计结果运用的质量。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根据组织人事部门等审计结果使用主体的需要,提高审计结果的质量,做到重点突出、分析到位、表达准确,必要的专业术语应尽量解释清楚,并提高审计效率,做到报送及时。应建立健全科学统一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可从制度层面制订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的具体办法,对评价原则、评价程序、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进行统一,使评价体系既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又能体现出一定的区分度,便于组织人事部门理解和运用。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探索经济责任界定的途径《。规定》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过程中存在问题所应当承担的直接责任、主管责任、领导责任作了新的界定。在实际操作中应吃透《规定》的精神实质,把握在决策和执行环节上领导干部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分清责任主体,准确辨别责任类别。

校运会工作报告范文5

一、市场环境下校园媒体现状

校园报纸刊物、有线广播电视、文化宣传栏和校园网是校园媒体的四大支柱,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报刊、广播电视、文化宣传栏的功能,逐渐与校园网相互交融、相互弥补。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和宣传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在校园媒体的硬件设施改建和软件设施的完善方面,高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由于校园自身教具封闭性的特点,内部依然是事业化运作体制,发展势头比较缓慢。因此,要加快校园媒体的改革力度,就要借鉴市场化媒体的经验,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开创一个高速发展、更新更合理的校园媒体运作模式。

1.校园报刊。校园报刊是高校内部信息与交流的重要舆论平台之一,校园报刊可分为报纸和杂志两大类;报纸又可分为校级报纸、院级报纸、社团报纸三类;杂志可分为专业学术期刊、文艺期刊、综合期刊三大类。按照报纸的成熟度,校报、院报、专业学术期刊一般受到学校党政宣传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有专业的采编队伍、严格的工作分工以及专门的办公设备和经费,整体质量较高。专业学术期刊一般拥有国内统一刊号,具有合法身份。校级报纸风格严肃,党性强,主要内容为校内教育教学工作最新动态,出版周期一般为一周一期或一旬一期。院级报纸、社团报纸以及文艺类、综合性期刊一般针对校内特定群体,免费发放,主要起到宣传交流作用。高校各类校园报刊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成本较高、周期较长、内容重复、风格雷同、人才缺失、制度落后等问题。尤其是社团类报纸是学生社团自发创办的,缺乏资金、稿源等方面的支持,创办时间往往较短,而除校报和专业学术期刊外,因均为非专业人员负责,质量不高的问题也一直存在。因此,要重视校园报刊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人才、资金和稿源。

2.校园广播电视。校园广播曾经是承载大学校园文化的主要工具。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作为传统的传播形式,校园广播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生存空间被挤压。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会员媒体中,广播台的数量相对纸媒和网络媒体显得非常弱势。在2010届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执行主席团中,只有一位同学隶属于广播媒体。校园电视是市场化的产物,早期的校内电视是学生休闲娱乐的工具,后期校园电视成为商家宣传的终端,兼具休闲娱乐功能,在校园媒体中不占据主流地位。作为传统校园媒体,这样的位置多少显得有些尴尬。当然,新媒体的崛起、纸媒对于新闻热点的专攻都是其衰退的外因素,但长期以来理念落后、视野狭窄、制度链缺失、发展意识匮乏是导致电视广播未能在校园传媒中找到自身清晰定位的主要原因。

3.校园文化宣传栏。因为校园文化宣传栏兼具户外广告的效果,各类商家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来宣传自己的产品,因此,宣传栏是目前校园媒介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校园文化宣传栏橱窗和校园文化灯箱成为高档次品牌展示的窗口,而普通文化宣传栏则通常为各类印刷广告所占领。

4.校园网。校园网的建立使校园媒体得到了极大的整合。报纸传媒实效性不强,广播电视传媒信息稍纵即逝,校园网的建立弥补了这些不足。此外,随着网络的普及,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被分为网上和网下两个部分。大学生通过网络联络感情,讨论问题,交流信息,在网络上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文化交流系统。这样的交流,不仅对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网络自身就是一种独立而新鲜的生活方式。目前校园网自身虽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化运作,但市场化程度不高,在宣传内容方面一直是报纸广播的翻版。

二、校园媒体的市场分析

校园媒体首先面对的是以学生为主的高校师生员工,作为要借助校园媒体实现自己产品价值升值的商家而言,应该研究校园媒体的特点,进而有效利用校园媒体达到自身的宣传目的。因为从投入而言,校园媒体远低于普通大众媒体,而且目标客户单一,如能有效利用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细分学生客户群。尽管校园以学生为主体,从整体看针对性较强,目标客户也比较单一,但是,作为广告主仅有这样的定位显然是不够的,而且容易误导广告策略的制定。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校园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缩小的社会,学生的消费水平、消费能力、消费习惯千差万别,只有对校园环境做全面分析,对大学生群体的特征有深入理解,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2.充分利用校园媒体的特性。校园媒体在很多方面受学校各方面的管理和限制较多,这一特点往往被广告主认为是一个瓶颈。但这一特性如能被充分利用,在活动中得到学校认可与指点,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广告商应主动跟学校联络沟通,通过企业赞助,邀请专家讲座,提供实习或培训,以取得校方认可,并适当以此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这是媒介软宣传在校园内的一种主要形式,从实际宣传效果看是很不错的。

3.正确看待校园媒体的价值。很多人认为校园媒体不可能迅速做大做强,客户群也不可能无限扩大。但是从校园媒体自身价值去分析,这一认识是不完全的。校园媒体不同于一般大众媒体,对于广告主而言,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不断求新求变的学生群体,相对制造轰动效应而言,最大程度地维系与培养他们的品牌忠诚度才是最重要的。

三、借鉴市场媒体运行方式,突破校园媒体运作管理瓶颈

校园媒体的运作管理,以往一直采用行政化措施来实行,但是这一管理方式也有许多弊端,如理念落后、视野狭窄、制度链缺失、发展意识匮乏等问题。因此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校园媒体要借鉴市场媒体的运营方式来突破运作管理瓶颈,使其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市场化,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需要。

1.明晰定位、细分受众群体市场经济条件下,媒介同质化取向严重,不少媒体自身定位比较模糊,尤其是校园媒体更是如此。要做好宣传工作,校园媒体的管理者不仅要重视宣传的广泛性,更要重视宣传的针对性,合理选择固定受众,培养潜在受众,整合资源。要努力打造校园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凸显其核心价值体系,同时不断完善组织内部管理体系,增强组织内部成员技能水平,真正发展校园媒体,壮大校园媒体的综合实力。

2.加强管理,合理配置管理团队校园媒体中由于管理人员往往由上级指派确定,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有效激发团队能力,在校园媒体管理团队建设中要借鉴市场化运作模式,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同时不断为校园媒体从业人员创造提升机会,激发团队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鼓励他们完成各项宣传工作。

校运会工作报告范文6

关键词: 高校 国家教育考试 安全保密

高校国家教育考试涉及面广,主要有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等,其社会关注度高,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考试安全保密一直是高校面临的一项难题,下面就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的安全保密工作进行探讨。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安全保密知识宣传。

要不断培养和增强师生员工的保密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做到认识第一、措施先行、责任到人、落实到位,扎扎实实地做好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密工作。要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教职工充分了解保密工作的相关知识,树立“安全保密从我做起”的意识。保密宣传教育时,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例如通过编印安全保密教育宣传手册,组织广大师生员工诚信签名、开展国家教育考试安全保密知识竞赛、召开安全保密工作研讨会,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广播、校报宣传等方式提高全校师生员工的保密意识,让他们自觉遵守安全保密规章制度,履行安全保密义务。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周密部署,层层落实。

安全保密工作应贯彻“统一指挥、协同合作、分级管理”和“谁经手、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教育考试安全保密工作一把手工程,学校国家教育考试的安全保密工作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统一指挥,各司其职。由教务处、保卫处、后勤处等部门协同合作,共同做好。教务处负责试卷安全保密的组织协调和试卷按规定使用等工作。保卫处负责试卷运送和保管工作(包括试卷在保密室存放期间的接收、核对和保管,考试之前将试卷送达考务办公室并移交考务办公室负责人,考试结束后将试卷从考务办公室接收送达上级教育考试机构指定地点等)及选派保密员和保密室值班人员,并对保密员和值班人员等进行培训等工作。后勤处负责保密室设备的正常运转及运送试卷车辆的安排、正常运行及检修等工作。

三、重点突出,严防死守,强化过程管理,狠抓薄弱环节。

1.试卷运送的安全保密。试卷运送之前,教务处应提前书面通知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后勤管理服务中心接到通知之后,应对运送车辆进行检修并到有关部门办理运送车辆在运送途中的免检手续。后勤部应配备专用运送车辆,以密封车运送试卷。严禁搭乘与试卷运送无关的人员,严禁搭载与试卷运送工作无关的物品。保卫处应随时向主管教学的校领导报告试卷运送途中的情况。

2.试卷保密室的安全保密。学校应建立用于存放启用之前的国家教育考试试卷(含磁带、光盘、u盘等存储设备,以下简称试卷)的保密室,并由主管学校保卫工作的校领导指导试卷保密室各项工作。保卫处负责试卷保密室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保卫处主要负责人为试卷保密室的负责人。学校试卷保密室的建设,应符合试卷保密要求并通过省级公安、保密部门的检查验收。试卷在保密室存放期间,值班巡逻人员应如实填写《试卷保密室值班巡逻记录表》,试卷保密室使用期间,人员配备足够,试卷保密室负责人、值班巡逻人员及铁柜钥匙(密码)掌管人员不同人掌管,试卷保密室负责人和值班巡逻人员上岗之前应接受安全保密教育,学习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熟悉试卷的收发要求和手续;每次进行接收、分拣、分发等工作时,应逐袋清点,数量符合要求后办理相关手续;特别注意对备用试卷袋的检查工作。试卷进入保密室的全过程及存放期间,必须进行无间断、无死角24小时监控录像。并与省考试管理中心联网,实行远程监控。

3.考务办公室试卷的安全保密。试卷分发、回收应设置专门的考务办公室。考务办公室设置主任、副主任(每1个分校区设置1名副主任以上),共同负责试卷分发、回收的安全保密工作。监考员领取试卷时,同一考场的监考员全部在场,履行交接手续。监考员应当面核对领取试卷的科目、袋数和考场等信息,核对无误并经监考员本人签字之后方可将试卷从考务办公室领出。监考员领取试卷后,做到人不离卷,直达考场。

4.考场试卷的安全保密。监考员领取试卷到达考场之后,应遵守考试操作说明和指令,按时启封试卷。试卷启封时,监考员应先向考生展示试卷袋及听力磁带密封完好。监考员不查看缺考考生和多余的空白试卷,不以任何理由私留、复制(拍摄)试卷,不指使他人进行以上违纪行为。监考员保管好缺考考生的试卷和空白试卷,在考试中途不离开考场。考试结束时,监考员收齐所有试卷,将所有试卷直接送回考务办公室。

5.考试成绩的安全保密。考试成绩等相关信息的安全保密工作由教务处负责。严禁泄露未正式公布的考试信息、考生信息等。考试成绩数据实行备份制度。上级主管部门下发成绩之后,教务处做好数据备份工作,永久保存。

6.新闻宣传环节的安全保密。考试前,学校相关部门做好考生的诚信教育、考风考纪教育和考试工作人员的纪律教育。教育考生诚信应考,不参与、接收、传播与考试有关的校园不良广告和互联网有害信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炒作关于考试中发生的有关事件。任何人不得泄露涉及具体试卷的发送时间、运输路线、保存地点等信息。在考试期间和考试结束之后,学校各级部门不得向任何媒体提供或者在任何媒体上考试试题。

四、建立机制,实行零报告制度,完善规章制度。

1.高校建立和完善《国家教育考试高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科学处置的能力。考试中发生突发和失泄密事件,高校应启动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对发生泄密事件隐匿不报或拖延报告的,应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考试过程中的考试值班安排情况、试卷(含磁带、考试光盘)等材料的接收情况、试卷运送情况、试卷保管情况、考试实施情况(含网络监察情况等)等其他与考试有关的情况要向主管考试一把手实行零报告制度,即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

2.高校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规定》等文件的精神,结合实际需要,制定和完善安全保密规章制度,如《高校关于国家教育考试考务安全保密工作实施细则》、《保密室值班巡逻人员职责》、《保密室使用管理规定》等约束和规范人员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伍李春,霍俊H.高校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