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读后感的作文范例6篇

写读后感的作文

写读后感的作文范文1

李小龙出生在美国,从小就有当演员的梦想,可由于身体虚弱,便习武强身。他在和朋友谈梦想时,在一张便签上写下自己的人身目标:

“我,布鲁斯.李,将成为全英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做为回报,我讲奉献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我及家人会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当他写这几句话时,家境贫穷,不难想象,别人如果看见了会怎样嘲笑他。但他却为这个目标而奋斗。最后终于成功了。

再看看自己,也曾写过目标,但写一天,忘一天,从未想过怎样去实现它,甚至有时把目标本当演算本用。

李小龙曾经脊骨骨折,但躺了四个月后,却奇迹般的站了起来。

写读后感的作文范文2

一、 概述阅读内容,把握适度

读后感总是从“读”入手,一开始就要拎出读的内容,将其放在醒目的位置上。但拎出读的内容不能铺叙,篇幅不能过长,要简洁明了,具有高度概括性。可以采用两种常见的方法,一是概述,二是引述。概述抓住要点,切忌面面俱到。引述,可以直接或间接引述。但不管采用哪种概括方法,都要把握一个适度。内容过多了,会喧宾夺主,影响“感”的分量;内容过少了,不能看出“读”的情况,使“感”失去支撑点。刚刚学写读后感,往往不能把握好适度,要么大段大段地引述所读内容,把“读”写成了汇报稿;要么只有几条筋,瘦得难看,不能反映“读”的概况。“读”要小于三分之一,“感”要大于三分之二。不能把握“读”的适度,会使整个读后感或头重脚轻,或头小肚大,比例失当,让人看了很不舒服。因此,要多看看人家写得好的读后感,反复琢磨其中的诀窍。写读后感应从写好“读”开始,迈好第一步。

二、 拎出感受点,把握亮度

一开始学写读后感,不要胃口太大,写成对整本书或整篇文章的评论,而应该从小处着眼,截取读物中的一个小点或一个片段。因此,在概述所读内容之后,就要水到渠成地拎出感受点,这也是写感受的落脚点、出发点,是全文的核心所在。它像一支路标,偏离了它,就会偏离方向,误入歧途。它又像一根红线,既能贯穿全文,又能拢住全文。它还像一副跳板,借助它,由“读”到“感”。说来说去,不能小看感受点,初写读后感,最容易忽视感受点,直接从“读”跳到“感”上,把介于两者之间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随意丢掉。可见,拎出感受点十分重要。它一般是一两句话,有点像议论文的论点。但拎出感受点也不可随心所欲,因为感受点是“读”浓缩的精华,是最能打动作者的一根弦,必须慎重对待,把握一个亮度,就是说感受点要十分醒目,十分耀眼,既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又能辐射全文,使整个读后感跟着亮起来。

三、 阐述感受,把握深度

“感”的位置在读后感中最为重要,它是全篇的主体。应该集中精力、笔墨写好“感”。这个“感”不只是作者一个人的感受,也是读者应获得的感受,因此写阅读感受,要把握一个深度。不能浮光掠影,泛泛而谈。写好阅读感受,使它具有一定的深度,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就事论事,就“读”而谈“读”,要有明显的针对性。要理论联系实际,有机结合实际问题来谈。与社会现实扣得越紧,就越具有说服力,越能打动读者。

第二,不要架空说理,要有真情实感。读后感的“感”,不只是来自“读”的内容,还来自自己的情感。鲁迅先生有句名言:从喷泉中涌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水”和“血”都是液体,最大的不同不在于色彩,而在于内在质量。读后感的感受,就是从血管里流出来的血。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具有广度和深度。

第三,不要墨守陈旧理论,要与时俱进,体现新意。读后感和其他文章一样,贵在创新。

四、“读”、“感”贯通,把握梯度

写读后感一开始就要考虑由“读”引出“感”,接着扣住“读”的内容和感受点来议论,最后还要回应开头,再次揭示“读”和“感”的内在联系,一脉贯通。这样,一层一层写下去,就像登山一样,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往上攀登,最后到达顶点,给人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这当中就要把握一个梯度,层层深入,步步推进。读后感的结尾,再次点明“读”和“感”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单单是结构安排,首尾呼应,而且也是内容的深化,感情的升华。

写读后感的作文范文3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 写作

阅读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语言更有表现力,在对文字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为写作积累素材,提供范本;写作可以倾吐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感受,更有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应用。优化阅读与写作,给学生一双腾飞的翅膀。

一、加强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

凡是优秀的作品,都蕴含丰富的情感,阐述了人世间的真、善、美。这些内容是一种情感体验表达,融入了作者的情感的作品更有生命活力,更具有美感。有了阅读,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形成方面就有了依据。为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还要求学生提高阅读质量,为写作积累素材,在语文学习中热爱自己的祖国语文,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中,为阅读与写作奠定基础。阅读与写作还要以读为本,加强感悟,练好写作。在写作中表情达意,要做到态度鲜明,有真情实感。鲜明态度及真实情感需要在字里行间有所表达。在学生对这些内容时有所感知时,不是简单地接受信息,而是与文本有了交流与沟通,与作者有了心灵对话,达到了情感共鸣,读优秀的作品,有助于学生认识人生,感悟世界,领会生命。

二、阅读课外知识,积累阅读经验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并经常指导学生选择初中阅读的书籍。优秀的作品可以陶冶学生情操,让人有美的享受,而这种享受会影响人的一生,随着年龄增长会有不同认识。在不断的知识积累中,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有不同感受,这有助于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这不仅可以有效检测学生学到的内容,而且可以锻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阅读与写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提高学生阅读与写作的水平,教师还要发挥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努力思考、会思考,在培养学生思维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让学生学会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结合生活进行创作,多积累阅读经验。

学生的阅读,还要求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主选择机会。让学生自己选择所要读的内容。学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选择自己喜欢读的内容,再对自己印象较深的内容做深入研读。学生所读书目是自己喜欢的书目,并适合自己的年龄,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及感悟能力,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习热情。

在学习方法的选择方面,学生的情绪高昂,有阅读兴趣,在注意力、思维力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异,再用同样的方法已经不适合每一名学生,长期的母语学习还要求学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学生独立学习时,还要鼓励运用他们熟悉的符号,所擅长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并选择适宜的表现方法开展阅读,促进学习。

三、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写作是情感的表达与释放,在写中,思想、情感、智慧得以输出,写的前提是吸收与积累,在不断的吸收及积累中,学生会写出打动人、感动人的作品,会令人耳目一新。写是阅读的升华与创造。在写作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延伸课本,升华作品,让读到的新作品引导学生写出创新的作品。在学了《智取生辰纲》后,发挥学生想象力,让他们猜测杨志在当今时代谋到的职业,会有什么结局,并以《杨志求职记》为题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在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训练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写作提高理解力,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及写作背景,能够辩证地、历史地分析问题,从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作品有了独特体悟。

多阅读才会有写作源泉,写作对阅读质量也会有更高要求,对阅读起到促进作用。第一,写作会让学生对各类情感有更深刻体验,在阅读文章时,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能够深入地理解文章;第二,写作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后,在阅读时,能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的;第三,写作对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值得称道的是,学生喜欢写作后,也会积极地阅读,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做到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总之,教师要发动学生阅读,多阅读的同时,还要发动学生多提笔写作,融合阅读与写作的优点,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进一步提高内在的精神涵养及人文素养,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阅读与写作有了良性互动,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写读后感的作文范文4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24-01

语文素养的内容,有字、词、句、篇的积累,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这些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显然是源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说穿了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语文,也就是如何听、如何说,怎么样读、怎么样写。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主人翁意识

首先,让学生找出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其次,指导尝试性朗读,并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品评、共同改进,读出句子情感。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他们有学习的愿望,仿写时积极踊跃,思维敏捷,语句生动感人。

二、阅读的基本方法

1.默读:课标突出默读的提高速度,达到一目十行,增大阅读的涉入量,这一点显然不可忽视,但同时不要忽视了默读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功能,养成好的阅读品质。据说有位名人就常到茶馆去看书,那一定是默读无疑,由此训练自己能静下心来,进入忘我的境界如痴如醉,由此可见,练习默读还可修身养性呢。

2.朗读:朗读可以展示文本包含的思想感情,展示读者对其个性化的理解,体现文本与读者的对话,挖掘文本的人性和人文精神的内涵,从而提高一个人的文化品位。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时使用朗读这种方法,将会让学生个性飞扬,感受更为深刻。但这里必须注意到朗读中齐读和自由朗读的适当分配,齐读因其让学生读整齐,所以要思考和初步感受时慎用,因为学生又要读准确,又要读整齐,还要去思考,这一心三用的事恐怕谁都不会完成得很好的。

3.诵读:这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的读法,顾名思义应是熟读成诵,这个熟读就是对文章的内容、思想内涵、感情基调、人性品质等方面都有了充分的把握,然后用朗读的形式将这些内容表达出来,带有浓厚的表演色彩,这叫诵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诵读也不是单纯的将情感把握准确,而且在韵律、节奏、轻重缓急上都有深入考虑。所以诵读必须做到对内容要“熟”,理解要“深”,表演要“真”。

三、勤奋阅读,最美的是阅读过程

重视学习过程是区别于以往重视学习结果的“满堂灌、填鸭式”而提出来的。重视学习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在感知、应用的思维过程中发现真理,揭示规律,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者,要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教师只是参与者,要和学生共同探索;教师只是组织者,要使学生活动更有序、更有效率。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成为勤奋的探索者,不断研究、实践、思考,使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行为习惯得以养成。

四、“写”是读的延伸

1.大小结合。即在对学生进行习作要求时,首先考虑学生乐于写作,想写且敢写,但写多写少,写多好不能要求过死,能者写多一点,次者写少一点,大作文、小习作都是学生写作的成果,智慧的结晶,都要赞赏和肯定,切不可小觑。

2.说写结合。在学生初学写作阶段,我们主张灵活理解写的含义,如写一个文具盒、写自己的家庭,可以变成用口语来交流说自己的文具盒,说自己的家庭,其本质是一样的,通过学生乐于表达开始,先说后写或难说则写,难写则说,说写结合,让学生充分地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表达对生活的理解。

写读后感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充实感悟 把握取向 读写互补 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2-052

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中依托读写关系、实现读写双赢的有效策略。由于教师缺乏由阅读到写作过程的深入洞察,常常在学生刚刚接触语言之后就直接穿插写作训练,看似语用训练扎实有效,其实读写断裂,浮于表面。笔者认为,只有在深入感悟中将读写生发点链接起来,才能真正发挥读写结合的教学效用。

【症状一】感悟缺失,赶鸭子上架

《泉城》第一自然段教学片断。

师: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1:主要写了泉水的声音与形态。

师:是啊!作者写得多巧妙,是怎么写的?

生2:作者先写自己观察的,后面跟上自己的想象。

师:这就是实写+虚写的方法。请你也模仿这样的方法补充一下,还会有哪些声音和形态?

【反思】充实感悟,万事俱备方练笔

学生发现了文本语言的秘妙,是否就意味着已经悟得了这种表现方法的诀窍了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积累的知识、生活的体验与文本语言进行深入碰撞,变文本之言为自己之言。在这一过程中,主体与文本的磨合越深入,体悟越充分,语言的表达才会越精彩。

以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一步感知文本选择了泉水的哪几种声音与形态,运用了怎样的语言进行描写,这些核心词语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从而在品析玩味中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整理出泉水还会有怎样的声音和形态,甚至可以引领学生模拟表演这种声音的状态,从而在感性层面丰富学生对泉水的再认知。在文本语言的理性探究、生活经验的感性积累下,学生的品悟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此时练笔实践学生才能有话可写,有章可循。

【症状二】感悟错位,乱花迷人眼

《水乡歌》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诗歌言语结构补充水乡还有什么“多”,让学生以写话的形式刻画水乡的特点。有学生想到了水乡鱼儿多、虾儿多,也有少部分学生天马行空,写出了水乡花多、树多、人多。

【反思】把握取向,咬定青山不放松

从诗歌的言语结构来看,学生的写话并没有脱离文本的外在形式,但补充的内容却完全背离了文本情境。这就需要教师让学生在品悟文字意蕴的基础上浸润依托文本基调的情感取向,从而在读写结合中以文本为基点,实现学生读写能力的提升。

如教学上述课文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课文选择的“水多”“船多”“歌多”三个维度感受这些内容都凸显了水乡的典型特点。在学生读写实践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紧紧围绕水乡的特性,选择能够彰显其特点的素材。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花多”“树多”等不着边际的普适性内容,从而让读写结合基于文本,而又围绕文本。

纵观这一案例,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在体悟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把自身浸润于文本情境中,将学生的个性多元体验黏合在文本应有的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势之中,而切不可以珍视学生个性体验为幌子,让学生在读写结合的错误道路上渐行渐远。

【症状三】感悟偏倚,顾头不顾尾

当下读写结合除了在固有的语言训练点上“深挖洞”“广积粮”之外,教师还频频亮出“利剑”,以拓展和创造将读写结合的范畴引向全新的领域。于是,各种续写、插写就应运而生了。

如教学了《狐假虎威》后,就引导学生想象老虎再次遇到狐狸的故事;在学习了《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后就想象他们三十年后再相会的情境;学习了《九色鹿》之后,想象补充皇榜的内容……

【反思】读写互补,比翼双飞最有效

读写结合的归旨并不是局限在读或者写单向的效益提升上,而是要利用读与写的高效融合,在读中提升写,也要在写中促进读。纵观这类练笔实践,都毫无例外地将焦点聚合在写作训练上,而鲜有利用练笔反哺文本感知的。因此,只有实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融合,才是阅读教学最需要、最有效的形式。

例如,在教学《第八次》时,教师引导学生为布鲁斯王子动员人民时的演讲写一段演讲稿。这一读写结合形式成功地观照两头:首先,对于演讲稿学生较为新奇,在深入研读文本、探寻文本内蕴的基础上,学生的情绪得到了充分调动,创作手到擒来。其次,稿件的内容源于课文,学生在撰写过程中必须从文本中捕捉故事细节,迁移道理,创作的过程就是文本阅读再度升华的过程。

写读后感的作文范文6

一“、读写结合”模式中的比较模仿训练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与生活情境相结合的策略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以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为切入点,进行融入情境的语文学习和体验,采用先阅读后写作的语文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灵感,探寻到阅读文本的真意和美感,通过简单的比较和模仿,学生可以感受到阅读文本中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从词语、语句、段落等方面,进行阅读文本的相似仿写。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文本中,在段落“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有优美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方式,在句式整齐、押韵的结构之中,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在美妙的阅读文本之中反复品味,体会作者在这个阅读文本之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并由此进行深刻的体会,联系自我生活实际,开展主题相近的文章仿写。又如:在深邃而浩瀚的星空,可以引发人们无限的遐想,在初中语文《繁星》之中,教师可以利用比较模仿,让学生体会文章中的美妙之处,如:“繁星闪烁———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地互相颂赞……”学生可以比较、体会中文中的拟人和对仗的修辞手法,并可以借用身边的熟悉事物进行仿写:如花儿和草坪、绿叶和大树等。学生在潜移默化的阅读过程中,掌握了比较模仿的技巧,进行阅读知识的写作迁移,提升了语文素养。

二、读写结合模式下的创意写作训练

在初中语文的“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拓思维,发散其想象,在对阅读文本的要义加以掌握的前提下,提倡学生自主创新、自主想象、自主探究,用创意的思维和结构,对阅读文本进行局部的缩写、扩写、改写或继写,这体现了学生自主语文学习的创造性和想象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在初中语文的古诗学习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优美古诗的过程中,理解古诗原意,然后再在古诗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缩写、扩写或续写,在《次北固山下》的古诗欣赏中,可以让学生把握这首古诗的原意,以“北固山”的青山绿水为依托,进行对自然情境的抒情和感慨,通过不同的扩写或缩写创新写作方式,表达出学生不同个体对自然和家乡的情感。又如:在《石壕吏》阅读古诗中,学生对于古老中国文学艺术的热爱,可以转化为现代形式的短剧或记叙文体,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进行改写。

三“、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智慧的迸发与拓展

初中语文阅读篇目,蕴含有多种不同的内涵,在不同主题的阅读文本中,学生要把握阅读的主题内容,再以此为契机和结合点,进行创意写作的拓展实现。这需要学生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深层次地把握阅读文本的主题、写作手法、结构、创作思路、情感内容等,在对阅读文本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下,开启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在琢磨、推敲、品位的不同境界中,开展一文多写、读多文写一文等创作,体现出繁复变化、精彩纷呈的不同写作方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别致感受。例如:在《故乡》一课中,这篇课文经典而蕴意悠远,尤其是结尾一句话,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之句,仔细品读,耐人寻味,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仔细推敲和想象这个经典名句的内在深意,借这句话为由,展开自己对人生、结社会的感悟和体验,可以发挥创意的想象,不要拘泥于原文、原句,而要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社会生活情境的、合乎情理的创作。又如:在初中语文的《幼时记趣》阅读文本中,作者记叙了自己的童年趣事,体现出对童年生活的感怀和向往,学生可以将“童年”为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成长背景和社会经历,进行创作,并且可以采用多种修辞手法,如:倒叙、排比、夸张、比喻、拟人等,并在文章的结构篇章编排的过程中,凸现出学生自己的个性特点,可以采取与原文不同的写作顺序和结构,实现自我主题的拓展与延伸。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加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增强其写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伍荣秀.初中语文“以读导写,读写结合”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课外语文.2015(18)

[2]耿敏丽.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J].学周刊.2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