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的教学反思范例6篇

打电话的教学反思

打电话的教学反思范文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本人以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练习三的口语交际《打电话》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文明交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打电话 ;文明交往

一、小品导入,创设交际情境

“喂,生日快乐!”教师还未放下手中的电话,学生已按捺不住了:“老师,您给谁打电话呢?”“打电话要先说‘您好’呀”“声音太大了,听电话的人要捂住耳朵的”……听着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评议,教师问道:“如果打电话的人是你,应该怎么做呢?”学生略加思考,有几名学生举手回答:“我会先问好,说出自己的名字,再祝他生日快乐。”“我会用好听的声音和别人打电话。”“开始要说‘您好’,最后要说‘再见’。”“要笑着和别人说话”。

教师对学生的做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且按照学生的要求重新打电话,同学们个个都乐了。这时,教师请他们借助拼音,读一读口语交际的要求,再读一读提示。

教师利用低年级学生非常愿意当小老师这一特点,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在小品表演中,又巧妙地引入课堂,让他们在宽松的氛围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表现自我,学生何乐而不为?

二、联系生活,学习文明交往

为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用的电话号码,教师满面愁容地说:“你们看,110、114、119、120、121这几个电话号码朋友遇到难处了,想请我们送他们回家,谁来帮一帮他们?”大家分别说了“110、120、119”的作用,可是“114、121”则无人知晓。教师采用了提问的方式请大家“猜一猜”:

1、奶奶想知道这两天的天气情况怎样,她打哪个电话?

2、小明要向老师请假,但是不知道老师的电话号码,爸爸让他拨打了查号台电话。

学生自由讨论后,教师指名说一说。看到学生实在说不清楚,教师进行了耐心地点拨。

注意保护学生口语表达的自尊心,能树立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对于不规范、不文明的口头语言、体态语言,我们可以从打电话的姿势、表情、语气等方面,请表现好的同学给予示范,教师相机启发、引导。学生在模仿、感悟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了文明交往的语言,在引导学生不断实践、不断矫正不良交际行为中,促进他们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际的能力。

当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玩具电话、玩具手机分别给熟悉的人打电话时,小组长一再提醒本组成员; 打电话时要用普通话,声音不能太大,注意表情。小组汇报表演时,孩子们的评价都能围绕“说话要清楚,要有礼貌”,“接电话的人,要认真倾听”等方面进行。如此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学习运用文明交往的口语交际训练,能激发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兴趣,也能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三、课外延伸,注重实践运用

教师出示大屏幕的“练一练”:想一想,打下面的电话应该说什么?怎么说?要求每个学习小组自选一组内容,练习打电话,强调使用礼貌用语。

1、今天,是你的好朋友小亮的生日,请打个电话祝他生日快乐。

2、老师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打电话向老师表示祝贺。

3、同桌病了,没来上课,老师请你打电话告诉他今天的作业。

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分组打电话、接电话。教师巡视时参与到学习小组的练习之中,及时倾听他们是否能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积极、主动地运用到“练一练”活动中。最精彩的是评选“最佳表演”奖,表演的同学非常认真,忠实的观众非常热情,课堂上时而响起热烈的掌声,时而发出银铃般的笑声。

给孩子一定的交际任务,让每个人都有事可做,既增加了口语交际训练的广度,又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达到了促使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吸收的学习目的,从而进一步建立了学生们口语交际的信心。在愉快展示自我的同时,也达到了激发学生逐渐具有想表达的欲望、乐于表达的兴趣。

我们知道,低年级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能力比较薄弱,但是,他们有好奇心,有求知的欲望。打电话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传递信息的通讯方式。通过学生说打电话、练习打电话、使用热情礼貌的语言,表达了我们对他人美好的祝愿。我们感觉到学生是带着热情、怀着比较浓厚的兴趣进入了口语交际的活动,在无拘无束的情境表演中,真正学习到了文明交往的知识,提高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训练的决心。

三、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油然而生;在体育教学训练中,情绪低落往往导致伤害事故频频发生。如在器械体操的教学训练中,有的学生或因未掌握动作要领,或因身体素质差、技术基础差,或因近日有不顺心的事,情绪低落,精神不集中,练习起来很可能动作不准确,或完成不了动作。这时教师如果能耐心指出学生动作完成不好的原因,适时地做正误动作的对比示范,并加以引导和鼓励,他很可能就会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所学动作;反之,如果教师粗暴指责或讥笑、讽刺、挖苦学生,这就容易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引发自卑感,使他丧失信心,或产生逆反心理,对老师产生反感,进而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在这种情绪中再进行练习很容易造成伤害事故。

四、培养小学生爱好体育运动的情感

传授知识、运动技术和培养情感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游戏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做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为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教材和游戏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在制定教学目标的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与情感的结合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锻炼的决心。

五、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打电话的教学反思范文2

反思,是推动德育工作前进、发展的一种动力。善于思考,善于反思应该成为我们班主任的一个基础素养,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从事班主任工作快四年了,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但是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合作经历,以及很多值得思考的正反两方面的教育案例值得我们总结和回味。在这里我把自己对班上一个迷恋电子游戏的学生的教育情况以及自己的反思写出来,以供同仁参考。

李刚(化名)是我们班上的一个学生,小学时就开始迷恋电子游戏,因日久成习、过度迷恋而不能自拔。他在初一年级期末时就受过一次处分。初二开学后,又旧病复发,双休日回家总是泡在网吧,对父母的教育置之不理。他的父母给我打过几次电话,并且还亲自来学校找到我,要求班主任老师能与家长配合进行教育。

听到家长的反应后,我并没有立即去找李刚,只是在他的周记本中用询问的方式旁敲侧击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打游戏。他做出的回答是:很多人都在讨论游戏,自己若不会,很失面子。如果自己比别人玩得好,就会很有成就感。“在学校,没有时间玩,双休日再不玩,肯定落后了。”他说起来还振振有辞。看来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感到游戏比文化学习有趣得多。

我看后,决定找他谈谈。为了这次谈话,我收集了好多反面教材:青少年因不良游戏的诱惑而走上盗窃、抢劫的犯罪道路;或是陷入泥潭不能自拔等等。在办公室里,我把它递给该生看,并且讲述了一些关于学习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非常重要的道理。他对此相当平淡,低着头说:这些道理他都明白,这些例子他也看到过,但是他克制不了,除了打游戏,不知道能做什么事情。我给了他一些建议:可以帮着母亲看管店面,也可以到亲戚家去走走。他有一些苦笑:“我父母是让我都呆在家里,什么地方都别去。”于是我让他可以主动给父母提这些建议。他点头接受了。接下来的交谈就很愉快,并且也达成了一些共识:青少年自控能力差,时间观念薄弱,玩游戏机一坐就是半天,不能按时回家,上课、做作业都无法集中注意力,由此导致厌学、逃学、学习成绩下降,既不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也不利于心理的健康发展。他向我保证,以后不去网吧了。

第二个星期,该生的母亲打电话过来,说她儿子这星期主动在家里帮忙管店,谢谢老师的教育。跟其他的新班主任一样,我以为事情到了这里就圆满解决了,并且为自己的成功沾沾自喜。然而好景不长,一个半月后,他母亲电话又打过来了,说:“老师,这孩子在上次跟你谈过之后的两个双休日都很听话,一直呆在家里。可是后来又不行了,又是每个双休日都跑网吧,怎么说也不听。

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给他讲道理,他的每一次答应都很干脆。我还在想,通过我这样反反复复的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教育会改变了他。没有想到,在期末家长会再次见到他的家长的时候,听到的又是其母亲无奈的抱怨。我很生气,在这次的家长会上,我当着所有的家长和同学的面狠狠地批评了他。

第二学期开学报名时候,没有看到这个学生来报名,通过打听和家长取得联系,询问后才知道,该同学不愿意来读书,已经外出打工了。

这样的结果令我感到震惊,我很懊悔。通过近一年来的反思,针对学生爱玩游戏,常因为玩游戏而耽误学业这一问题,我觉得通过下的方法来处理会更为合适一些。

第一,培养、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要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学活动中来。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觉得课能听、好听,想听。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处理,不能照本宣科;另外还要注意学习目标的设置要合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其次要有多层次的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学习都有所收获,有成就感。

第二,对中学生的游戏“情结”以疏为主,以堵为辅。通过反面典型教育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沉迷于游戏会造成学习下降、学业无成的严重后果。通过谈心疏导学生,让他们的游戏情结淡化。

第三,顺势调整,正确引导中学生对游戏的态度。学校不要一味反对一切游戏。并且可以主动给学生一些玩健康游戏的机会。如,可针对一些健康、优秀的游戏,让学生组织对抗赛,进行游戏评论比赛等活动。学校引导教育学生区分游戏的优劣,正确地选择有益的游戏,科学地探索游戏,减少对游戏的盲目崇拜。

打电话的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物理学;教学;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92-02

一、受我国大学的扩招和高考制度的改革影响

由于现在我国大学的扩招和高考制度的改革,使得许多新入学的大学生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中学物理学知识,例如,有些省市的高考,学生可以选考物理或其他科目中的一门课,由于物理学这门课对一般人来讲比较难学,再加上高考时,物理学出题一般都比较难,因此,高考时,为了回避考物理学,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就没有选考物理学。而当这部分没有选学物理学的同学进入大学后,专业的需要又要求其在大学阶段继续学习物理学知识,导致大学物理教学的难度增加。由于物理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大学中的教学学时非常有限,加上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中学没有认真学习过物理学的同学来讲,大学又没法专门抽出时间为其单独补充中学的物理学知识,这使得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很迷茫。上课听课时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摸不着头脑。而大学所学物理学理论的抽象性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但作为大学教学,又希望所有学生都能学好,至少差距不要太大。为此,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实践和实证教学,结合现实生活,多讲应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兴趣,并适当降低公式推导的难度,鼓励同学们多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观察、思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1-3]。

二、实证举例

物理学知识是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联的,平时在课堂上,由于时间的限制,一般理论讲解较多,而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实例的讲解和列举较少,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特别针对高中阶段没有学习过物理学,或者来自不要求学习物理学的省份的考生的理解,在这方面,我们做了有益的探索[4,5]。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电话得到了极大普及,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走在校园里,学生个个都是机不离手,有的边走路边发短信或边打电话,有的则是边走路边玩游戏,等等。可以说学生是离不开移动电话了,如果几分钟不去看一眼,就好像缺了点什么,浑身不自在。那么,在物理学教学中,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利用移动电话进行实证教学。例如,在学习屏蔽和静电屏蔽时,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将一部移动电话放入透明玻璃杯内,盖上盖子,再拨打这部电话,你可以看到,玻璃杯内的这部移动电话的指示灯在闪烁,说明电话接通正常。将杯中的移动电话放入搪瓷(或金属)杯中,盖上盖子,再拨打这部电话,你会听到“你所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之类的提示音,这说明移动电话的信号被屏蔽了,这时,我们再结合静电屏蔽理论,讲解电磁波的传播规律,学生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记忆。这比直接抽象地讲解屏蔽的概念和理论更容易让学生学到相关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种类越来越多,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电子产品的质量指标固然很多,但干扰和抗干扰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指标,这些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与物理学理论也是紧密相关的。例如,现代社会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多张银行卡或类似的卡。若将它们放在一起,或与移动电话等相距较近,就有可能会失去功能,这就提出了抑制和消除干扰的问题。为了抑制和消除这种干扰,可以采用屏蔽的方法。例如,将银行卡之类的卡放在金属盒中,或软金属做成的袋子中,例如,包装香烟或饭店中有时做菜包装用的锡箔,就能起到很好的屏蔽外界干扰信号的作用。又如,台式计算机的外壳,其六个侧面,大部分是由金属组成的,为什么?这是为了尽量减少外界信号对计算机内部运算电路的影响,使计算机运行更加稳定。当然,也有不用金属外壳的,那么,它的抗干扰性能就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工业部门、野外或用于军事目的要求较高的计算机,在设计制造时,更加注意和强调外壳对信号的屏蔽隔离作用。又如,当你打开电视机的外壳时,线路板上的一些零部件由一层金属板封闭着,这说明,这部分零部件要求较高,不能随便接受外界信号的干扰,否则信号很难正确传递,所以,要增加一层金属板,隔离信号。不了解的人,可能认为是为了好看等原因,实际上,这些都有深刻的物理学原理,都是可以应用物理学公式进行描述的。这些都是为了与外界信号相互隔离的需要,为了尽可能减少外界信号的干扰。仍然以打电话为例,在声音嘈杂的环境中打电话,怎样才能让对方比较清晰地听到你的声音?很容易想到的是说话人提高嗓门,用物理学的语言来讲,叫做提高输入信号的强度。但除了提高嗓门提高输入信号的强度外,还有一项重要的手段,是绝大多数人忽略掉的,因为在你提高嗓门的时候,外界的噪声并没有减小,因此,对方对你的声音只是有限地听到大了一点点。假设你在嘈杂的环境中打电话时,能够适当用另一只手,形成一个比较密闭的半球状球壳,使你的嘴巴和电话的拾音器都在这个半球状的球壳中间,这时你再打电话,就会感觉到信号相当好。为什么?因为你的形成比较密闭的半球状的手,一方面阻断了大部分外来的嘈杂的干扰信号(与空气相比,嘈杂的干扰信号不容易透射过肌肉和骨头这种介质),另外,你的手形成的比较密闭的半球状,自然也构成了一个信号反射区,根据物理学中的波的反射原理,更有利于你的嘴巴发出的信号反射回电话的拾音器,所以,对方可以听到更加清晰的声音。因为你在增加有用信号的同时,也减少了噪音的输入,这就是物理学中的反射和透射原理的具体应用。所以,处处留心皆学问。

物理学既是一门很抽象的、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系的科学。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物理学难学,所以,许多学生害怕学习物理学。因此,作为物理学教师,要结合实际应用,多讲物理的应用背景,鼓励学生不断联系实际,勤于思考,老师再多举应用实例,这样,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就能更好地搞好物理教学,并将物理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杨宏伟.强化实践环节,促进研究性教学与素质教育相结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4-16.

[2]杨宏伟.物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3]杨宏伟.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3):124-126.

[4]杨宏伟.对大学生科研训练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15-16.

[5]周林东.实证主义与近代物理学[J].中国社会科学,1983,(5):37-52.

打电话的教学反思范文4

什么是说话教学的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教学中又如何落实呢?

我认为,近期目标是指学生在每节说话课中所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如第二册的《说说两幅图哪些地方不一样》,其近期目标就是通过观察比较两幅图,找出异同点,并按一定的顺序,用完整、通顺的句子把观察到的讲出来。其远期目标应该是从具体的训练中掌握观察方法:先弄清两幅图各自的内容,再进行比较,在比较中辨清异同;同时渗透逻辑思维能力,认识事物能力的训练。

远、近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既具有独立的行为指向,又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这里,为理解的方便,分开阐述。

一、设境激趣,让学生乐说,落实近期目标训练。

创设乐说情境,能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从而在有限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定目标。

1.以事设境,以情激趣。

儿童自己喜欢的事情,往往蕴含着儿童自己个中的无限乐趣。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适时抓住机遇,创设“事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趣,练习说话。如有位教师教《学打电话》一课,课前,他请另一位老师帮忙:在上课铃声响后,给教室隔壁的教导处办公室打个电话,并适当延长铃响时间。按约定,这位教师待上课铃响后走上讲台准备上课,隔壁教导处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并响了好一阵,这清脆的铃声引起了学生的全部注意,且部分学生脸上露出想去接电话的愿望。教师抓住这一时机,问:谁愿意去接电话?一句话,让几十双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此时铃声已停。教师顺势说:“铃声已停,我们不用再去接了,有谁知道电话怎么打吗?”待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揭示课题“学打电话”。接着,教师顺“事”激趣,交待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这么多同学会打电话,真了不起!为了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我们请课本当老师,教给我们正确的打电话的方法。大家一起认真学习,谁掌握了方法,谁能摹仿课本中的园园给妈妈打电话,老师就带谁去办公室给自己最喜欢的人打电话。”学生听后个个跃跃欲试,整堂课始终处于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状态中。在欢乐的气氛中,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2.以物设境,以欲激趣。

“物”是最直观、最形象的说话媒体,若能充分地、恰当利用它,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观察的兴趣,又能使表达的内容形象而具体,初步训练言之有物。如教学第二册《说说夏天水果的形、色、味》一课,可先向学生展示出一幅画有多种水果的挂图,让他们认识哪些是夏季收获的水果,接着将准备好的夏季水果实物一一摆出,让他们说说自己最喜欢吃哪种。这时,说话氛围已形成,教师可以刺激学生的获取欲望为手段,调起“说话胃口”:“如果谁能把自己喜欢吃的那种水果的样子、颜色、味道说清楚,老师就把这种水果送给谁。”这一手段能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因为它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自己欲得的一种水果,而且能使他们充满自豪感——“老师”“送”的。不难想象,孩子们此时的心态一定是生怕自己没有说的机会。

3.以玩设境,以乐激趣。

由于低年级学生受生活经验、年龄特征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果采用教师讲学生学的方法,学生是被动的。若能适时创设玩乐情境,可有效激发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玩中练说话,在玩中发展语言,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如教学第三册《我喜欢的课间活动》,在课前,组织一两次内容丰富的课间活动;课中先调动全体学生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玩乐情景——低年级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定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待充分发言后,相机提出要求:说得好的,可参加下次的校外活动。这一刺激,调动了学生想说好的愿望。至此,教师再指导怎么将自己参加的活动说得有条理,学生一定会“洗耳恭听”,决不会开小差。

总之,在说话课中,准确把握小学生的年龄、情感、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激发说话兴趣,让学生始终处于想说、愿说的状态中,那么每节说话课的教学目标就能有效到位。

二、引路教法,让学生会说,落实远期目标训练。

喜欢说是基础,是开端,会说才是目的。因为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师要通过具体教材,利用每一次说话课,引导学生“上路”,教给“走路”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本领,一步一法地落实远期目标训练。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引导观察,理清思路,训练思维的条理性。

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观察事物的周密性的基础上的。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地发展,就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即先看什么,再看什么。通过多次训练,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可依观察的对象不同而定,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整体到部分……

2.指导完整说话,训练语言的连贯性。

“完整的话”,不仅指一句话结构完整,也包括一段话的结构完整和句与句之间语意的贯通。低年级学生所接触的语言有限,生活的环境有限,因而说话丢三落四、颠三倒四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说话教学一开始,就要充分利用教材,适时指导练习把话一句一句说完:告诉学生,一个意思完了,才能讲另一个意思。如教学第四册《植树》一课,可按课后提示(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干什么),先指导学生将这几点要求所表示的内容,按一定的语言逻辑顺序连起来,说出一句结构完整、语意连贯的话;然后再抓住图画重点,练习把主要内容讲具体。这一训练,应在组织观察一次实地操作后进行,让学生在观察中了解植树过程:挖坑放树苗培土浇水。课中,指导叙述这一过程,可教给学生用上表示顺序、连接语意的词来表述图意的方法,如“先……接着……然后”等。

3.教给联想的方法,掌握变“静”为“动”的本领。

打电话的教学反思范文5

小学生提高英语语感,最关键的是开口,不要害怕读错什么的,换句话说小学生读的是英语,读错了也没人听得懂。只有大声的开口朗读,才能使小学生记得英语语感,加强英语语感的领悟。只要开的了口,那么相信小学生的英语语感经过长期的练习一定能提高。但其实要提高小学生英语语感,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下面我就自己的切身体会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教师在英语课上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尽量用英语授课。

用手势、眼神、音调、动作等作为辅助手段,在介绍新的语言项目时,应把要学的内容放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以情景为中心,强调用多种感官感知音、形、义、词、句、话的语言整体,将语言材料融于情景之中。如在介绍“打电话”这一语言项目时,我把电话机入引课堂,教学生怎样开始打电话,怎么报电话号码,怎么结束打电话,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会打电话的功能。并且在课后鼓励学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互相打电话,或给教师打电话,让他们试着自己独立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活动,给学生以必要的帮助,以使他们整体把握这一语言现象。在教单词时,也尽可能地为生词创造语境,如编一个小故事或小对话等。在这种整体语言信息中,学生能通过上下文,通过老师的表情、语气和形体动物揣摩出生词的意义。在记住该生词的同时,学生也初步了解了该词的用法。

2、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成的教学资源。

如录音机,投影机,多媒体、教学课体等,营造良好的听说环境,开展师生双边活动,逐步提高学生语感。课后鼓励学生反复听幽默地道的原声录音,多看形象逼真的英语录相,如原版动画片,儿童教学录像,多读生动有趣的人物对话,朗诵英语短诗,富有韵味的童话。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始终受到大量的语言信息的刺激,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摆脱母语的束缚、调动多种器官对语言信息的综合反应的习得语言的环境,极大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由于小学生外语是启蒙阶段,词汇量少,有时对外语内容全不知所云,也不妨让他们反复听听,这样做可以使它们对英语发音系统及模式逐步熟悉和了解。他们一遍一遍兴趣盎然地听着接触地道的英语,语感就自然而然地增强了。

3、教师要教学生正确的发音。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目标里不涉及到英语音标的教学,但不可否认,学习音标就像我们学习中文前要学习汉语拼音一样重要。因为我们只有正确的发音才能对语言有良好的感觉。因此在平时英语教学中,虽然不集中学习音标,但是也会分类的让孩子去读去记忆。如cup中的u所发的音和bus中u发的音相同,等等。也会让学生去分辨单词发音的区别,如 cat和kite,还有二年级的ball、doll、bowl。让孩子们反复辨认,反复读来增强语感。语音学习的目的就是:“ 见其形,知其音;听其音,知其形;听音写词,见字读音 ” 。让孩子的英语学习上升到另一层次。还要用英语去教英语。在校每天课前十分钟是听英语读英语的时间,上课前一定回放英文歌曲。在家早晚听英语光盘。都能增强孩子的语感。

4、开展多种语言活动,提高语感。

英语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语感的形成来源于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提供大量的语言操练机会,在情境活动中感知,操练和巩固和运用语言。教材中有多种多样的活动项目,如游戏、调查、讲故事等。教师应充分利用,开展英语活动课,多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特长,开阔视野,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促进语感的开成课外,老师则可创造条件让学生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操练,如指导学生在课外,英语广播、看英语读物,经常组织英语角,组织英语讲故事比赛口语比赛。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对英语的感受能力越来越强,常常能够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英语,交际能力也不断提高。

5、加快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节奏增强语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较快的节奏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快速运用英语的能力。如“开火车”提问法,针对老师的问题,每个成员“one by one”地回答老师的提问。这样使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加快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加快了学生的思维速度,迫使他们及时听懂、及时思考、及时反馈、及时会话,培养了他们良好的语言习惯。

6、注重日常积累,积淀语感

打电话的教学反思范文6

“反打”一词原出于电影界,原义指“电影观众沉醉于电影院的荧幕上的内容,忽然看到电影院正在播放的电影播放机,观众一下子从沉醉状态中苏醒过来”。换句话说原初的语境是指人们在欣赏电影思维或体验对象化时对对象化的一种解构,而这种解构的契机在于“播放机”的发现。把这种电影反打现象这种原初的语境运用到理论或学科研究上来,我们可以对理论“反对“的内涵和价值做如下的界定:

1.“理论反打”的双向聚焦性:任何一种理论的研究,其视阈都直接或间接隐藏着对象的在场与不在场,中心聚焦视野与边缘模糊视野。“理论反打”要求研究者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既关注自己建构的或正在运用的理论范式也要注重它的异质性(主要的是对立性或冲突的)也就是在要求研究过程的视阈保持一种“明意识”的在场或进入状态自然同时,也要对自身所关照或审视的内容进行“潜意识”的不在场的保持一种警醒与发现倾向状态。从这个意义说,“理论反打”就是要在传统的视阈焦点之外设置一个异质的参照系性的视阈焦点,它大大减少了由于视线单调所导致研究对象的“遮蔽”,在这种去“遮蔽”的基础上,达到研究视阈的立体化与透视化,从而拓宽视阈有利于理论新生长点的发现。

2.“理论反打”是个立体动态的过程。它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分析模式,动态是其存在的唯一生存态。故动态研究是其前提条件之一。立体分析是“理论反打”动态过程的必然要求,就如在电影院欣赏电影时,眼球与电影荧幕的内容是动态协调的,而“反打”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一种“回头”意识(即在用心欣赏电影荧幕的内容时回头去观照电影播放机的这样一种运行机制)

3.“理论反打”解构与建构性:“理论反打”的运行机制明显表现出解构与建构性两种不同维度倾向。传统理论研究往往注重的是理论的建构,从一定意义上说只注重理论的建构实际上就是一种抽象与舍弃的过程,这样势必自觉或不自觉的舍弃一些异质性的东西。而理论反打在建构的同时更注重解构。这种解构是保持永远建构的有效和必要途径,没有解构的建构必将是僵化的,是没有生命力的。反打理论就是要在不停的解构中不断积极建构着。

4.“理论反打”的“和而不同”的品质:儒家代表孔子提倡“和而不同”“执两用中”。反打过程中的“中心视阈”与“反打视阈”(“播放机”回视式视阈)之间存在着强大的张力,他们之间在维度,方向,焦点等方面都存在着异质性甚至对立性的一面,但正是这种对立性才能确保理论研究的科学统一性,从而达到一种学术研究力的制衡。传统的理论研究,特别是西方的分裂式的思维方式导致了理论的深度只是一种片面的深刻,其理论各派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他们的理论建构逻辑路径依赖往往先从极其抽象的假定或假说入手,然后朝着一个价值或逻辑取向进行一系列的逻辑演算。例如西方一些学者的一些人性假定:如弗洛伊德的“力比多”论,柏拉图、黑格尔的“理念说”,卡西尔的“符号论”等等。这样的学说理论固然很有个性、特色,但他们基本都属于一种“合同型”(与“和而不同式”对应)理论,虽然它能大大的推进学说的深入发展,但往往是一种“片面式”的深刻。首先,其逻辑起点往往是单质的带有一定主观偏见的倾向。其次其逻辑演算实质上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逻辑目标或结论的奴隶,逻辑演算在为进行一种为了学说结论或目标的统一而以丧失自身独立性的逻辑辩护。“理论反打”正是在“合同型”理论不可避免的缺陷的语境中脱颖而出的。彰显着其独特的优越性的。“理论反打”的这种“和而不同”的品质是保持与时俱进保持其优越性的法宝。“中心视阈”与“反打视阈”的动态协调生成保持着“和而不同”的可贵品质。“理论反打”的这种“和而不同”的品质也集中的体现了歌德尔的著名的“不完备定律”的精神实质。

二、比较教育学“理论反打”的合法性与优越性

前面我们主要就“理论反打”进行了一般性的界定和阐释。下面主要就比较教育学这一具体学科的理论建设与“理论反打”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以确定“理论反打”在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建设中的意义。

“理论反打”在比较教育学学科建设中是“合法”的。这里的“合法”语境是指某一方法或理论研究范式对某一具体学科或研究领域运用的效度和信度的合格性。效度用来检测某一方法论与研究目的目标的相关性,而信度是用来测量其可靠性,通常表现为同一条件下出现的重复率。比较教育学“理论反打”范式是当今比较教育学特别是我国比较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比较教育学普遍存在着一种“身份危机感”,而这种危机感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传统的“合同式”的理论研究范式。它导致了研究者对比较教育学学科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狭隘与遮蔽。

比较教育学本身的研究对象就是多元的,对话的,异质的,广延的。凡是一切与教育学密切相关的内容都可以全纳进入比较教育学的研究的独特视阈中来。正如一些学者认为把比较教育学当作一门学科不如当作一个研究领域,其实这正是说明比较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的全纳性与广延性。纵观比较教育学的发展历史:从朱利安创立比较教育学起,经历了“借鉴时代”“因素时代”和“科学研究时代”(参照了佩雷迪的“三阶段说”),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不断发展开拓,从主要注重别国的教育制度或学校教育本身到注重学校以外或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隐性因素,从注重借鉴别国的教育经验到注重国际教育和发展教育等,这一切无不证明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在不断向纵横方向深入发展。研究对象不断拓展的同时,研究方法也在不断的翻新与开拓。比较教育学绝不简单等同于教育比较,比较教育的方法是独特的也是不断发展。而单纯的比较只是一种寻找异同的方法,它无法体现比较教育学的学科特色,比较教育学的比较有更广的更深的内涵,有自身的丰富性与独特性。综观比较教育学发展教育的范式通常可以划分为“新自由主义范式”“激进范式”“后现代主义范式”等。随着比较教育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合同式”的研究范式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在当今比较教育国际一体化、本土特色化、学科集成群落化趋势的日益突出,比较教育学的原始的学科特性(跨地域国别、跨历史、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获得了内涵式与外延式的拓展。这就要求一种统摄性的大比较教育学的理论思想进行规范,促进各种不同的范式之间平等对话,共同发展。

“理论反打”在比较教育学中的合法性集中体现在它对建构当代新的比较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效度高与信度强。因为“理论反打”直接弥补了传统的“合同式”的缺陷而且与比较教育学学科的当展成高度的正相关,也就是说“理论反打”是比较教育学的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而且也是其时代的必然要求,要实现各种比较教育学学派和不同范式的对话与整合,形成更具强大的学术研究力的大比较教育学就必然要求实现“理论反打”。而比较教育学的“理论反打”的信度,虽然暂时没有象实验科学那样已经实症过,但从理论上和逻辑上是具有较高的信度,而且我们也相信只有通过把“理论反打”应用到比较教育学的理论研究的实际操作层面才能更见其真正的效度。下面一部分,主要就比较教育学“理论反打”的操作模式做一下初步的设计。

三、比较教育学“理论反打”的操作模式初探

首先我们回到“反打”原始语境即电影反打的操作模式:在电影院,观众的反打存在三种情况:1、大部分在观众看电影之前,电影播放机就没有在他们视野,处于一种不在场,而实际上它是客观存在的,而后在沉醉在电影情境中因电影播放失灵时才突然发现电影播放机。2、一部分观众在电影播放之前就看到了播放机,但随着欣赏的角色化逐渐模糊了直至播放机的不在场。3、还有一些观众一直带着播放机的在场状态而进入电影的欣赏状态的。从对“反打”回原式程序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比较教育学“理论反打”同样存在类似的三种情况:

1.比较教育学研究者一直对自己“在手”的理论(或者说在自己研究中心视阈着力建构的理论)处于一种沉醉状态,只是在理论“失灵状态”下才主导的“中心视阈”进入到“反打视阈”。失灵状态是起实现“理论反打”的契机,失灵状态是多样化的,通常有理论与现实问题的冲突,理论内部的冲突等。而这种由于理论的失灵而引发的“理论反打”往往是一种“震荡型”的反打,它容易导致在手的理论的震动与调整与大幅度的维修。例如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理论(一个国际性的比较教育学的课题)有些学者对此理论一直处于一种“在手”状态,一直处于青睐与嗜好的状态,一旦高等教育全盘市场化产业化而导致高等教育的公益性与人文精神性等方面出现问题,这些学者心理就会产生一种震荡,从而不得不对“在手”的理论进行反打。这种比较教育学的“理论反打”属于一种外部刺激而应急性的“反打”,它的带有明显的滞后性,其生产成本也非常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