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实习个人总结范例6篇

育婴师实习个人总结

育婴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021―02

母婴床旁护理指产妇在住院期间母亲和婴儿的一切护理活动均由护士在母亲床旁进行,护士一边操作一边讲解,产妇及家属亲自参与学习和实践。母亲和家属参与学习和实践,

护士教会母亲或家属新生儿沐浴、抚触、母乳喂养及脐带护理等新生儿和知识,以便产妇出院后护理婴儿【1】 .护理临床实习是护生将理论知识用于临床实践,是培养护生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阶段。作为护士,护患沟通能力培养应从护生开始,通过母婴床旁护

理提高产科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帮助护生更快的适应产科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1临床资料

对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实习的60名护生的临床沟通培养及其测试结果进行评价。所有护生均为女性,年龄1 9 ~ 2 1 岁, 平均( 20.3±1.1) 岁。实习周期4周。

2影响护生沟通能力的因素

2.1 护生个性倾向 性格外向、情绪稳定和无精神质倾向的护生临床实习表现明显优于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质倾向的护生【2】。个性倾向是临床实习表现和专业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带教中应加强护理专业学生个性培养。

2.2 专业基础知识 专业基础知识越扎实,其临床沟通能力较强.

2.3 护生家庭因素影响 与父母关系良好者,临床实习时有较强的临床沟通能力。

2.4 护生在校期间表现 在学校因素中,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较好、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评价较好者,实习中担任实习队长的有较强的临床沟通的能力。

3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生沟通能力培养中的影响

3.1 护生对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正确认识

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是推动产科护理新模式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1】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使产妇住院期间享受到家庭化、个性化优质服务,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是一个提高产科护理质量的新型护理模式.护生在产科实习中要掌握的母婴床旁护理知识有:床旁沐浴、床旁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母乳喂养、产后健康教育等内容。

3.2母婴床旁护理提高护生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技术

母婴床旁护理提供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护士采取床旁边操作边讲授,产妇或家属有任何疑问均可直接顺势提出,且宣教内容每日循环,家长有多次演练、讨论交流的机会,这样对加深操作记忆非常有帮助【3】。护生实习中,带教老师从母婴床旁护理的病房设置、床旁护理用具、床旁护理操作物品准备、床旁护理的实施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多个环节对护生进行带教,逐步提高对产妇和新生儿的护理技术。

3.3母婴床旁护理激发护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护生实习积极性

母婴床旁护理激发护生在产科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母婴床旁护理所有的操作均在产妇及家人的关注下完成,要求护士有过硬的护理技术,较全面的护理知识及护士文明的礼仪规范等,通过实习,增强护生对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信心。

3.4母婴床旁护理提高护生交流沟通能力

在进行床旁沐浴操作前,带教老师提前布置护生熟悉操作流程,设置模拟情景,进行角色表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带教老师扮演产妇或家属,提出问题,让操作护生解决问题,表演之后请其他护生点评,带教老师给予分析,指出存在问题。然后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真正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各项床旁护理,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不断的与产妇及家属沟通交流,对产妇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带教老师加以补充,这种带教方法提升护生实习期间与人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

4方法

4.1 阶段性教学周的安排

护生入科后,总带教老师针对科室的专业特点、不同学历的实习对象、制定带教计划,因材施教,灵活运用沟通技巧【4】.护生根据带教周计划进行实习,第一周尽快熟悉产科病房环境,由总带教老师做入科教育,介绍母婴床旁护理的概念、母婴床旁护理的发展、产科母婴床旁护理的具体内容等,使护生对母婴床旁护理相关知识有明确的认识,了解实习相关内容。第二周采取一对一带教,护生有计划地跟随各带教老师,对母婴床旁护理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学习,看带教老师如何进行实际操作,对护生进行母婴床旁护理模拟练习。第三周实习护生真正参与到母婴床旁护理工作中,带教老师给与亲自指导,加强护生实际操作及沟通能力培养.第四周进行母婴床旁护理专科理论知识与操作技术考试,总带教老师针对各护生在母婴床旁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考后进行总结、强化,提高护生理论及技术水平。

4.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有效的沟通交流

护生是护士走向工作岗位的一个关键时期,所有的工作习惯、服务意识都在这一阶段形成,一个好的带教老师会给护生正确的引导,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带教老师要把实习护生介绍给产妇,使她们以“护士”的角色面对产妇,鼓励护生多于产妇及家属交谈,指导她们与产妇沟通的技巧,为护生提供锻炼的机会,有意识的训练她们为产妇服务,提高为产妇及家属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在床旁护理实际操作中赢得产妇信任

护生跟随各带教老师对产妇及新生儿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激发护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产科实习期间护理知识和技术操作,获得产妇及家属的信心。护生对待产妇态度谨慎,谦虚和蔼,通过巡视病房跟产妇交谈,多关心产妇,让产妇在医院期间,感受到护士们的体贴关心,使实习护生有满足感,并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今后工作打下基础。

5 讨论

5.1 真诚相待,相互尊重是护患沟通的前提 沟通交流能力对即将走出校门的护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沟通交流能力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的纽带,带教老师要与护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言传身教并创造护生与产妇沟通的机会,提高护生沟通能力.

5.2 实事求是,言而有信是护患沟通的基础 在沟通过程中,实事求是、言而有信是取得住院产妇合作与支持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对待产妇及家属提出的批评、意见一定要尊重事实,真诚的对产妇及家属说声“对不起”,产妇会感到很亲切,从而接收护生的服务,避免失信于人。

5.3 母婴床旁护理工作提高护生沟通能力 沟通是一种交流的手段,不是目的,只有不断提高护生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责任心,提高护理水平,才能真正满足产妇的需求。总之,实习护生通过对母婴床旁护理理论知识及技术操作的学习后,提高护生与人沟通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玉玲.母婴床旁护理实务手册[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0:8.

[2] 王燕,岳颖,张丽.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2 ) 02-0121-03

育婴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2

通知要求,要深入开展党的十精神宣讲活动,遴选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学生组建高质量的宣讲团,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引导基层广大群众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精神上来;要开展红色之旅学习参观活动,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地方参观学习;要深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学生紧密联系十报告中的重大部署,开展社会调查研究;要深入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依托产学研结合的校内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平台,分类开展专业实践;要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通知强调,各地各高校要加强领导,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保障。

(来源:中国教育报记者:焦新) 教育部在14个地区启动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的通知,决定在上海市、北京市海淀区等14个地区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并对试点任务、内容和有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通知指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试点要按照党的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部署和“办好学前教育”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充分整合公共教育、卫生和社区资源,努力构建以幼儿园和妇幼保健机构为依托,面向社区、指导家长的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体系。要以发展公益性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为目标,落实政府在早期教育中的规划、投入和监管等方面责任,重点在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体制、管理制度、服务模式和内涵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

通知提出了6个方面的试点内容。一是明确管理体制。要求试点地区建立政府主导,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分工负责,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管理体制,明确各有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分工,切实把0~3岁早期教育指导纳入公共卫生和教育服务体系。二是合理配置资源。要充分发挥幼儿园和妇幼保健机构的专业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性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促进婴幼儿在健康、情绪与社会性、语言、智力等方面协调发展。三是培养培训师资。依托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和医学专业,研究探索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从业人员的培训课程、培养模式、从业资格与专业素质等,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四是加强规范管理。探索婴幼儿早期教育服务机构的准入、从业人员管理、质量监管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五是合理分担成本。坚持公益性普惠性,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支持、社会参与、家长合理分担成本的早期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六是促进内涵发展。积极开展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研究开发婴幼儿喂养、生长发育监测、营养指导以及情绪与社会性、语言、智力等方面教育的具体形式和内容。

育婴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3

该处系清朝后期建筑。原为陈启谦旧宅,1905年张謇、张詧、陈启谦等在此创设“通州公立女子学校”,1906年改名为“通州公立女子师范学校”,系全国第一所设有本科的女子师范学校。女师迁出后,通崇海泰商务总会进驻办公,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通明电气公司职员宿舍,同志在此地度过其幼年时代。

主城区寺街街区西南隅,南通书城北侧有条块石路面、南北向、长约百米的柳家巷。据明万历《通州志·里巷》记载:“西北隅凡五,曰天宁寺街、石桥头巷、西关帝庙巷、柳家巷、二铺巷。”可见柳家巷在明代已经存在。

就在柳家巷15号,矗立着数幢粉墙黛瓦的传统中式庭院建筑和欧式风格的小洋楼。该建筑群中中式庭院建筑建于清朝后期,时为清末农学家陈启谦住宅。此中西合璧建筑群历经百年沧桑,与柳家巷一样,有着珍贵的历史文化内涵。

张謇先生认为“女子教育不可无师”,“国民教育尤须有母”,“小学师宜女子”,很早就有创办女子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的想法。1902年6月9日,张謇先生就曾与罗振玉讨论开办女子师范学校事宜。1903年,张謇先生赴日本考察,参观的第一所学校便是长崎私立鹤鸣女子学校。后来在参观大阪桃山女子师范学校时,他详细记录了学校的建筑营造、教学设备和教学活动等状况,并在观摩附属幼稚园儿童游戏及女师范生体操、裁缝等课程教学时发出了“美哉!美哉!”的感叹。同时,他又向日人详细询问了幼稚园保姆事。日本之行使张謇先生对女子教育、女子师范教育进一步加深了认识。

1905年2月5日至1906年1月24日,张詧、张謇筹办公立女子学校。张詧私人捐资购买州城寺街柳家巷陈氏老宅,修茸为校舍,张謇及地方乡绅陈启谦、冯熙宇、徐联蓁等集资捐助,添置设备,共同创办通州公立女子学校。1906年3月,刊布校章,正式招生开校。开校时,张詧自任总理,张謇担任协理,陈启谦、徐联蓁为经理,聘请清代桐城派文学家姚鼐的后人、近代著名女诗人范姚蕴素为校长,保吴为监理,王润苍为会计,并聘日籍教师森田政子为教员。3月25日,通州公立女子学校开校,学生35人,分初等、高等两级,1906年12月,张詧、张謇二先生到学校考察学生成绩后,决定改学校为“通州公立女子师范学校”,师范学制为预科一年,本科四年,招收师范新生,并设初、高两等附属小学。

1912年5月,学校再度更名为“南通女子师范学校”。1912年11月,学校改归县立,称“南通县立女子师范学校”,习称“南通女师范校”。1908年2月,南通女师附设女子手工传习所,分编物、造花两科。1913年8月,张謇在珠媚园南通女师校内建造女工传习所。1914年8月,女工传习所竣工,附属南通女师,张謇聘请近代著名刺绣大师沈寿担任女工传习所所长兼教习。女工传习所培养了宋金苓、巫玉、李巽仪、张元芳、庄锦云等“沈绣”艺术大师。

南通女师首任校长为范当世的夫人范姚。范姚(1863—1944年),名倚云,字蕴素,安徽桐城人,是清代桐城派宗师姚鼐的侄曾孙女、近代著名爱国人士姚莹的孙女。姚蕴素是一位女诗人,著有《蕴素轩集》12卷和《沧海归来集》10卷。张謇创建通州女子师范学校,聘范姚夫人为校长,为了继承丈夫的遗志,她欣然就职。从此,姚蕴素终身致力于南通的教育事业,投身于推动社会进步的教育改革实践。她当校长十五年,亲自授课,颇多建树。在她的苦心经营下,学校建立了师范本科、预科及高小、初小并举的教育体系,并以校风质静著称于世,为南通女子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随着学校发展、学生增加,校舍不敷使用,宣统元年(1909),学校购市河岸明朝蓟辽总督顾养谦珠媚园旧址及左右民舍,改建为学校后,才迁离柳家巷。附属小学仍在此办学一段时间。

再后通崇海泰商务总会迁入,张詧任总理。通崇海泰商务总会协调和维护张謇创办的南通新型工商业的发展,为中国近代有重要影响的商会之一。随着南通经济的发展,总商会的办公用房也不断扩大,后将柳家巷15号与柳家巷4号、5号联通,三宅同为通州总商会所用,成为张謇早期在南通开展政治、经济和文教活动的基地。

由于张謇实业办得很成功,政治影响不断扩大,南通形成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绅重官轻”局面,故设在柳家巷内的总商会有着超越商业的政治作用。宣统三年(1911)10月,辛亥革命取得胜利,11月8日,南通宣布光复。南通总司令部、南通民政分局就一并在商会办公。后来南通县署成立,迁到原州衙,司令部及民政分局在柳家巷15号的历史使命方告一段落。

民国九年(1920),柳家巷商会会址房屋转让出售。柳家巷4号是江苏银行、南通电报局所在地,5号则由周家禄之子周坦购买,建成周公馆。20世纪20年代后,柳家巷15号东三宅为通明电气公司职员宿舍。江世俊(之生父)因在通明电气公司供职,曾住于此。民国十六年(1927)军阀混战,其父江石溪因避战乱,带全家来通,其弟江上青(的嗣父)、江树峰亦居于此。在此度过其幼年时代。

通州公立女子学校和通州公立女子师范学校是我国近代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最早的一批女子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之一。直至1907年,清廷才通过《奏定女学堂章程》,正式允许在各地创办女子学堂和女子师范学堂。到1958年并入南通师范止,南通女师前后共培养毕业生2053人,为南通乃至全省、全国输送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师资,周明瑼、罗玉衡、范北强、施致纯、李吉林等著名女教育家、同志生母李文瑞、新中国第一位派驻东欧国家的女大使顾懋萱、著名剧作家黄允等均为南通女师毕业生,柳家巷的起始阶段功不可没。

柳家巷15号南通女师旧址格局现基本保存,西部至今仍保留着拱形的西式青砖大门,门额原刻有“通崇海泰总商会”几个大字。大门朝西,进门后有一小空场,现为东西走向的小巷道,巷道北侧建有并排南向的西、中、东三座宅院,三座宅院之间都有火巷或回廊相隔。每宅南北三进,每进三间七架梁屋,格子玻璃窗,均为地板、板壁。每个宅院均有前天井、内花园,天井里青砖铺地,两边砌有花圃,环天井均有内走廊。三进正屋后还有一排落屋等。中宅有内宅客厅(现已封闭)。西宅第二、第三进原为小花园;东宅东侧有一小圆门,圆门东原为空地,为女子师范学校的小操场。后为满足女子师范扩大办学规模及商会的需要,张謇曾添建平房若干,并建了一幢三上三下的西式楼房。该楼有当年最新潮的水泥楼梯、走廊,铁塑镂空栏杆,屋内为上好木质地板地、板壁,方形木窗的窗框上方有环形装饰雕纹。该楼还留有拱形环门和上下石阶的遗痕。这里后来也曾是张詧的办公处。

南通女师校址原有三处,另二处分别在城东北市河岸珠媚园(今通师二附)、段家坝(今华能公寓),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部拆除。柳家巷15号是惟一幸存的女师校舍,作为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女子师范教育的发源地之一,作为近代南通走向共和、建成模范县的重要物证之一,她已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功能,如能在此建设“中国女子教育博物馆”或“南通教育博物馆”,则善莫大矣。

柳家巷周边尚有古郡庙(静海县城隍庙),明监察御史黄河故居,近代海门诗人周家禄之子周坦“从好庐”,现代教育家范北强故居和儿童教育家李吉林“望塔楼”等著名建筑。

该处原为清乾隆年间设置的育婴堂。1930年在此新建了“江苏省立南通中学实验小学校”,该校后改名为“江苏省立南通小学校”。1943年在此设苏北公立南通实验小学,1946年该校改名为南通县立女子师范附属小学第二部,1951年以后改名为“南通市北濠小学”。1981年南通市教育局在此建立了“南通市电化教育器材厂”。

寺街育婴堂巷为东西走向,东首通寺街与中学堂街相连接,西首连官地街,南接礼巷,北通侯家巷、火场头,因巷内20号设有育婴堂而得名。南通办育婴堂,又称慈幼局,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据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载:康熙三年(1664),郡人殷茂乾、刘昌祚等率先在州治西天妃宫兴建育婴堂。至乾隆十九年(1754),育婴堂已初具规模。乾隆三十九年(1774),因原设在天妃宫的育婴堂“卑隘喧湫,日久颓敝”,通州知州荆如棠亲自筹划新建育婴堂。他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郡人刘士宏、陶双峰、徐大智、陈天培、钱必进等,踊跃捐款,募得捐款四千余金,即在州治西北将原曹军草场改建为育婴堂,“共建一百间,神堂三间,厅事三间,大门三间,缭以周垣,树之栅栏”。将原育婴堂迁址于此,专门收养被抛弃的婴儿,并颁布育婴规程,以重金募召乳媪,还将海门所辖东天补、西天补的沙地若干顷拨给育婴堂,收入为其日常所用。一度废弛的育婴业重呈中兴之势,育婴堂巷也因此得名。嘉庆十一年(1806),“知州唐仲冕增建十有七,围墙一。”据光绪《通州直隶州志》载:“自建堂至是,九十余年,全活婴儿六万余口。”

光绪二十九年(1903),张詧、张謇兄弟陪知州王勖藏去育婴堂视察。已历经一百余年沧桑的育婴堂惨不忍睹:房屋狭小破旧,地势低洼积水,又是朝东朝西方向,冬天不见阳光,夏天被太阳熏烤,乳妇又蠢又懒,垃圾成堆,臭气刺鼻。三人不忍坐视,张謇决定,另选地点建立新的育婴堂。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南通育婴堂在距城十余里的唐家闸另拓新址,占地24亩。建筑皆系新式洋房。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南通老育婴堂旧址上新建了“江苏省立南通中学实验小学校”,这是当时南通档次最高的国民小学。

民国十六年(1927)南通中学开设了“师范科”,为了便于师范科学生实习,二月,由通中校长吕冕南、穆济波先后负责筹备,创建“实验小学校”,供师范科学生实习,就南通中学校园余屋三间,设初、高部两学级。同年8月,中央大学区教育行政院核准设校,定名“中央大学区立南通中学实验小学校”,委任姚枝碧为校长,借用南通积谷仓前部分屋宇扩充校舍,设六学级。民国十八年8月,大学区制取消,江苏省教育厅成立,“学校”更名为“江苏省立南通中学实验小学校”,添两学级。民国十九年(193O)五月,教育厅核准拨款,购南通中学西侧南通老育婴堂旧址为新校舍基地(广6亩余)。

民国二十二年(1933)十二月上旬,新校舍开工。次年四月上旬,第一期工程(平房两进)竣工,低年级部二学级迁老育婴堂新址上课。同年六月,通中师范科结束(自1932年江苏实行师范区制,该科即奉令停止招生),“实验小学校”已完成其历史使命。进入新学年,学校乃改名为“江苏省立南通小学校”。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半年,新建校舍全部竣工,暑假后全校迁入老育婴堂上课。民国二十六年(1937)八月十七日,日本飞机轰炸通城。暑假后城中各学校因此均未开学,“通小”也不例外。民国二十七年(1938)初春曾一度复课。三月十七日,日寇登陆,通城沦陷,学校从此关闭,未再恢复。

日本侵占南通时,公立南通中学在通小校址设立公立中学女生部。民国三十二年(1943),在此设苏北公立南通实验小学。抗战胜利后,公立南通实小于民国三十五年(1946)二月改为南通县立女子师范附属小学第二部。三月十八日,南通“三一八”爱国运动反内战的游行队伍,就是从这里出发的。私立商益中学也曾在此短暂办学。

1949年2月5日,南通城解放,女师附小二部改为南通女子师范第二附属小学。1951年10月更名为南通市北濠小学。1975年北濠小学并入南通市实验小学校。两校幼儿班合并并迁入原北濠小学办学,称北濠幼儿园。1981年,幼儿园搬回实验小学。南通市教育局在此建立了“南通市电化教育器材厂”。

该处现为主城区唯一完整保存的近代公立小学旧址,格局依然气派,进门是一个天井和相向十间平房,进里是三幢二层楼房,每幢楼前均有天井花坛,最后一排是二层环楼。又毗邻南通中学、实验小学等百年名校和胡状元府、天宁寺等历史文化胜迹。如辟为南通教育博物馆馆址,给予修缮,将是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

该处原为始建于元延祐五年(1318)的华王庙(供奉医圣华佗)。清光绪三十年(1904),施仁政借庙中空房创办私立养正初等小学校。1938年3月日寇侵占南通后,养正小学一度停办。1945年抗战胜利,南通县政府改私立养正小学为公立寺街初等小学校。新中国成立后,寺街小学并入北濠小学,此处成为教工宿舍。

寺街是南通老城区一条南北走向的古街,在南通四大古街中,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都是商业金融街,唯独寺街是一条文化街,诞生过许多历史文化名人,是南通的历史文脉所在。

寺街51号的养正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是清末秀才施仁政(字德涵)(1872—1944),在自办私塾基础之上扩充发展起来的。前身为华王庙,初创时学校借华王庙大殿北侧空房两间,采取单级复式教学。随着学生与教师人数的增加,又先后开辟了操场,增建了教室、办公室、礼堂,还借债购买了北邻潘姓的三间瓦屋,发展成一至四年级齐全的初等小学,并把校门改为坐西朝东,不再和庙门共进出。

养正小学以“勤俭诚恒”为校训。作为一所平民小学,对贫困生一律免费。养正小学从办学以来,每年接纳的贫困免费生就占学生总数的10%-15%。这对于一个私立小学校来说,是一个很艰难的善举。

校长施仁政以身作则,清廉朴素,布衣布鞋,烟酒不沾,勤俭一生。施仁政将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作为办学宗旨,他认为小学时的良好教育能影响人的一生。为此,他努力创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教育氛围。他在学校操场四周高架蜂箱饲养蜜蜂,在边角空隙地栽种甜杏、海棠、桂花、天竹、梧桐等树木。他还将其叔祖出家为僧时所赠、位于城西北角的三亩施家田,辟为校外农场。每逢周末,施仁政都会带学生们到农场除草、培土,指导学生观测农作物生长变化,捕捉害虫,查除病株,摘湖桑养蚕,从劳动中增长生产知识。养正小学在施仁政的辛勤操持下,成绩斐然,校誉日增,生源充足,甚至有家住偏远地区的家长慕名自带桌凳床铺送子女前来就读。

施仁政一贯同情革命,追求民主进步,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共南通中心县委书记木东即住在养正小学校内,地下党的许多重要会议也在校内秘密举行,施仁政总是暗中为地下党放哨。1938年3月,日寇进犯,通州城陷,养正小学一度停办,1939年复办。1944年,施仁政为掩护中共地下党和进步人士(包括其子施春瘦、媳理明等人)进城开展抗日斗争,重新回校主持校务。养正小学成了当时南通城乡抗日斗争的联络点。同年,8月16日(一说1945年),施仁政因劳累过度患黄胆病去世。施仁政去世后,其女儿施致纯继续服务于寺街小学、北濠小学,直至退休。

育婴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4

师资 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009-02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发展,0-3岁婴儿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明确指出:“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积极开展0-3岁儿童科学育儿指导。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为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加快培养0-3岁儿童早期教育专业化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类亲子园、早期教育指导机构在国内应运而生。但是很多早期教育指导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存在师资水平普遍不高、课程安排缺乏科学依据、对家长的指导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亲子园应有的教育功能无法得以实现。

一、0-3岁亲子园教育的现状

(一)师资现状

目前,我国早期教育市场的师资主要由4类人员构成:第一类是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在“3-6岁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幼儿园实习经验,但是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缺乏了解。第二类是艺术类、英语类专业毕业的学生。这类学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但是缺乏相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幼儿教育方法,对教育对象特点的把握较为欠缺。第三类是幼儿园的骨干教师。这类教师一般具有较为丰富的带班经验,有的教师自己当了妈妈,对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一定的把握,但是缺乏对0-3岁幼儿早期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系统学习。第四类是参加短期亲子教师培训的教师。这类教师参加培训机构或师范院校举办的各种短期培训班(如蒙氏课程培训、感觉统合训练指导师培训、多元智能亲子课程培训、奥尔夫音乐课程培训等)并获得结业证书,他们通过短期的集中学习,对幼儿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有所了解,但获得的只是初步的或某一方面的粗浅理论。

(二)课程现状

国内早期教育市场存在的课程主要有音乐课程、艺术课程、运动类课程、语言课程、思维课程等。尽管各个亲子园的课程名称不相同,但是归结起来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课程(有的早期教育机构称为全脑开发课程)。这类课程涉及对婴幼儿各种感官、语言、思维、人际交往、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开发。一类是特色课程。这类课程基本上是奥尔夫音乐、创意手工、蒙氏理论与方法以及在这些名称之下细分出来的课程,很多课程是由亲子园里的一线教师综合各种教育资源后进行划分得来的,如“妙事多音乐”“奥尔夫音乐”“蒙台梭利教育法”“感觉统合训练”等课程,这些课程看似丰富,但是几乎未经本土化就直接植入,其科学性和适宜性有待商榷。

(三)家长教育实施现状

亲子园应当为家长提供先进的育儿理念及早期教育服务,指导家长如何科学育儿,帮助家长制定合理的育儿方案,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方法指导。目前,亲子园教育更为关注婴幼儿本身的发展,对家长的指导力度明显不足。大部分亲子园的家长指导仅限于亲子课堂中的示范指导、口头指导,以及课堂外的个别咨询等。指导的内容也比较单一,一般局限在具体招式的示范上,如教会孩子和家长某一种游戏,会做某一个动作,缺乏对教育原理的阐释。课后的沟通指导也只停留在孩子的具体表现上,如孩子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点是什么?孩子的哪个方面比较欠缺?需要再发展什么?如何鼓励孩子发展?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会通过家长讲座、家长沙龙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指导,这种指导一般只介绍基本的教育理念,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0-3岁亲子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班出身的早教教师

目前国内早期教育市场中经过专业而系统培训的早教教师较为缺乏,导致早期教育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自身进行宣传包装,以示教育水平很高。但是实际上,有的英语专业、音乐专业出身的教师缺乏对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准确把握,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规律认识不足,导致在亲子课堂上只会向家长做简单的示范,缺乏对教育原理的解释,无法起到引导孩子自主成长的目的,更加无法发挥对家长的专业引领作用。

(二)缺乏科学的亲子课程

国内市场的亲子课程看似琳琅满目,实则同质化现象比较普遍,从课程形式到课程内容,东拼西凑的现象严重。此外,亲子课程中用到的音乐、素材等,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因此,这些课程无法制作成系统的书面材料提供给家长,这就导致亲子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功能大打折扣。婴幼儿及家长在亲子园或早期教育机构接受指导的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家长和孩子都很难当场消化学习内容。而早期教育课堂最重要的是让家长学会在家里如何教孩子,在家里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自主发展。婴幼儿学习发展的主要场所是家庭,对婴幼儿而言,需要在不断地重复的练习中获得新的体验,如果仅靠在亲子园里进行的短期学习,那么教育效果肯定不够理想。有的早期教育机构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但是苦于没有获得相关的知识产权和版权,这些教学内容及素材无法刻录成光盘或制作成书面的家长指导手册分发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中进行反复练习。当家长质疑孩子的学习收获时,教师只能向家长解释“孩子的学习是在重复中进行”的理念,而为了弥补无法将教学课程带回家的不足,同样的学习内容安排2次课学习,相当于家长花双倍的钱学习同样的内容,造成早期教育的价值大打折扣。

(三)对活动主体缺乏准确的把握,导致家庭教育指导功能难以实现

0-3岁亲子园教育活动的主体不仅包括教师、0-3岁的婴幼儿,而且还包括家长。在亲子园教育活动中,家长既是学习者,又是教育活动的传递者和实施者;在家庭中,他们直接支持和指导婴幼儿的活动。因此,亲子园教育既要促进这些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的婴幼儿的发展,又要根据家长的不同特质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在亲子活动中要实现家长的有效指导,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要帮助家长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品质,从而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但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亲子园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婴幼儿的具体表现,片面地追求婴幼儿对具体任务的完成质量。对家长的指导局限于简单的招式示范,缺乏教育原理的解释,导致家长机械地进行模仿,不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调整。对家长的忽略容易导致家长产生错误的认知,如单纯地追求孩子的即时表现,忽略了孩子的自主发展,这种错误认知会变成干扰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

三、改进0-3岁亲子园教育的建议

(一)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早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优质的早教师资

首先,重视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做到两方面齐抓共管,探索职前职后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师范教育”转向“教师教育”。其次,加强高等师范院校的早期教育专业建设,依靠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早期教育专家等多方力量,从职前早期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入手,同时还要撰写早期教育专业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教材,收集相关音像资料,丰富0-3岁婴幼儿教育资源。再次,遴选最能胜任幼儿园小班教育的骨干教师,将之置于0-3岁早期教育与指导团队研究环境和实践中进行“培植”,使其快速成长为0-3岁早期教育的骨干教师,弥补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缺口。最后,加强对市场上各类早期教育培训机构的管理,严格审核培训机构的资质,对培训指导师的资格做出相应的规定,对培训内容做出最低标准的规定等。

(二)出台相应的政策,保障优质早教课程的研发与推广

一方面,成立行业协会或出台相关规定,建立亲子教育师资资质认证机构,规范亲子教育市场的秩序,制定切实可行的亲子教育教学大纲,规范亲子园课程,保证亲子课程是科学的、高质量的。另一方面,吸纳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早期教育专家等多方面力量,成立亲子园课程开发研究小组,吸纳先进的婴幼儿教育理论,结合本土文化,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需求,不断丰富亲子课程的内容,满足不同家长与市场的需求,开发出丰富多彩的、富有特色的亲子园课程,并形成长效的追踪研究机制,不断调整和改进亲子课程的设置,保障亲子园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长指导活动,保障科学有效的家长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终身的教师。为保障婴幼儿教育的科学有效,必须科学合理地对家长进行指导。在家庭教育指导内容上,根据家长的实际需求,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育理念,如0-3岁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等。也可以根据婴幼儿在生活、游戏、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家长在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引导,提供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还可以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幼小衔接问题等与家长进行交流。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上,根据指导对象、指导内容和指导目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指导形式,如课堂指导与课后指导相结合、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传授式指导与互动式指导相结合。

总之,只有切实提高亲子园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确保早期教育课程的科学合理,保障家长教育的切实有效,才能促进婴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真正实现亲子园教育的双重功能,促进整个早期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育婴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5

在妇产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

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妇产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

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第二篇:妇产科实习自我鉴定

在妇产科的实习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我遵纪守法,遵守医院及医院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旷工及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妇产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

第三篇:妇产科实习自我鉴定

妇产科实习自我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实习医生职责,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病人,不迟到,不早退,踏实工作,努力做到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工作有措施,有记录,实习期间,始终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本,努力做到"眼勤,手勤,脚勤,嘴勤",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医德医风.在各科室的实习工作中,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能正确回答带教老师提问,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操作,能规范书写各类医疗文书,并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并完成术中,术后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重症监护等各项操作,对各科室的急,危,老,重患者,能迅速熟悉病情并做出应对,在抢救工作中,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得到了患者的信赖和好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医疗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半年多的实习,本人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继续努力,牢记医生职责,不断加强思想学习与业务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妇产科实习自我鉴定

不知不觉我们已在产科呆了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来,使我充分扎实的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妇产科实习自我鉴定,实习自我鉴定《妇产科实习自我鉴定》。妇产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它的专业功底是很雄厚的,只有真正的去努力学会吃透,才算得上是精益求精。

在带教王老师的指导下,每个星期我们都获得了理论的灌输,如:专科的知识要点,注意事项,护理操作。从而使我更深入地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去,比方说,给婴儿洗澡时应注意什么,虽然还轮不到我们为婴儿洗澡,但我可从中学习,此外在产房的时候,为病人消毒皮肤,之中我有不足的地方,但我更愿意汲取教训,努力更正,争取做好。

通过妇产科实习,巩固妇产科的理论知识,熟悉妊娠、分娩、产后的正常过程及其护理,异常过程及患病妇女的护理、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指导内容等,同时要了解国内外新技术、新疗法的进展情况,如互动式亲情沐寓导乐分娩、婴儿抚触、婴儿游泳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技术,开展护理科研,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产科的实习工作虽然忙,但忙有所得。不管任何科室,我都会努力积极地去做好!

第四篇:妇产科实习自我鉴定

妇产科实习自我鉴定范文

不知不觉我们已在产科呆了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来,使我充分扎实的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妇产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它的专业功底是很雄厚的,只有真正的去努力学会吃透,才算得上是精益求精。

在带教王老师的指导下,每个星期我们都获得了理论的灌输,如:专科的知识要点,注意事项,护理操作。从而使我更深入地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去,比方说,给婴儿洗澡时应注意什么,虽然还轮不到我们为婴儿洗澡,但我可从中学习,此外在产房的时候,为病人消毒皮肤,之中我有不足的地方,但我更愿意汲取教训,努力更正,争取做好。

通过妇产科实习,巩固妇产科的理论知识,熟悉妊娠、分娩、产后的正常过程及其护理,异常过程及患病妇女的护理、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指导内容等,同时要了解国内外新技术、新疗法的进展情况,如互动式亲情沐浴、导乐分娩、婴儿抚触、婴儿游泳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技术,开展护理科研,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产科的实习工作虽然忙,但忙有所得。不管任何科室,我都会努力积极地去做好!

第五篇:妇产科实习自我鉴定

妇产科实习自我鉴定

本文由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不知不觉我们已在产科呆了一个月了,在这一个月来,使我充分扎实的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妇产科不同于其他科室,它的专业功底是很雄厚的,只有真正的去努力学会吃透,才算得上是精益求精。

在带教王老师的指导下,每个星期我们都获得了理论的灌输,如:专科的知识要点,注意事项,护理操作。从而使我更深入地理论联系到实践中去,比方说,给婴儿洗澡时应注意什么,虽然还轮不到我们为婴儿洗澡,但我可从中学习,此外在产房的时候,为病人消毒皮肤,之中我有不足的地方,但我更愿意汲取教训,努力更正,争取做好。

通过妇产科实习,巩固妇产科的理论知识,熟悉妊娠、分娩、产后的正常过程及其护理,异常过程及患病妇女的护理、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指导内容等,同时要了解国内外新技术、新疗法的进展情况,如互动式亲情沐浴、导乐分娩、婴儿抚触、婴儿游泳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技术,开展护理科研,撰写论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育婴师实习个人总结范文6

参考文献:

[1]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儿童早期教育专业教程(上、下).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

[2]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赫什.早期儿童课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李生兰.儿童的乐园.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