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书寄语范例6篇

捐书寄语

捐书寄语范文1

当恋人分手后,在这段失败恋情中曾度被二者视为珍宝的纪念品们――从泰迪熊玩具到情书――总是惨遭被丢进垃圾桶或被烧掉的命运。但是一部分这些同时承载着甜蜜和心碎的礼物却被赋予了新生,它们被带到了一个名为“失恋博物馆”的展览上,成为了展品在伦敦巡展。

悲伤的主人们捐赠出来的物品五花八门,包括人造假肢、手铐、普鲁斯特小说的收藏品和一组共7件的胸罩。大多数物品都被匿名展示,且每一件旁边都有一段说明,包括这件物品的由来和恋情持续的时间。有一件名为“爱情香炉”的展品上面只写了三个字:“不管用”。而一件由糖果做成的的标簦上则写着,“他本人跟送的礼物一样廉价、低劣。”

这个失恋俱乐部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八年前,那时候在克罗地亚的电影制片人维斯蒂卡和设计师格鲁比稀奇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恋情。他们不想把分手这件事当作“一种疾病”处理,而是一起庆祝两人在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他们两个让朋友们捐赠出废弃的爱情纪念品,不久便形成了庞大的收藏品阵容。

特里斯坦・贝茨剧院的劳拉说,“当你在展品之间四处走动的时候,会从标签上读到各种各样的故事,它们中有些宣泄着愤怒与痛苦,有些则充满了快乐和释然。”

中国・爱情邮局挂牌

2011年9月9日上午,全国唯一拥有独立邮政编码的爱情主题邮局挂牌。为此,邮政部门批准启用独立邮政编码100099,寓意长长久久。北京邮政部门介绍,爱情邮局为实体邮政单位,长年开设。

这一天9对新人对未来婚姻的祝福写在信中投入“爱情邮筒”。27岁的新娘子小雨和老公耳语了很久,认真地在信纸上写下“祝我们的婚姻没有七芷之痒”。七年后,爱情邮局将把这些爱情寄语信加盖邮戳,寄给夫妻双方,作为他们结婚七周年的一份特殊礼物。

据工作人员介绍,邮局与北京市民政局联合推出“爱情寄语”邮资信封,免费向登记的新人提供。新人可以写上对婚姻生活的寄语、对未来的愿望,通过爱情邮局邮递给7年后的自己。不仅是前来领取结婚证的新人们,北京市所有的夫妻都可以享受到这项特殊而有意义的服务。

美国・男子捐精成150个孩子父亲

捐赠在美国愈来愈普遍,有银行为了赚钱,容许同一捐赠者的诞下太多孩子,有名捐赠者竟是150名孩子的父亲,外界质疑银行的做法,担心遗传病散播和出现近亲。

捐书寄语范文2

“以前,我曾在‘爱心超市’领过2次物品,如牙刷、牙膏、毛巾之类的生活用品。物品虽小,却体现了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爱,我们感到很温暖。”胡军荣说。

据了解,胡军荣来自安阳市滑县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在校期间的学费主要靠国家助学贷款,而生活费则主要来源于学校发的奖学金和假期打工挣钱。

“爱心超市”经理、郑州航院经贸学院大三学生韩裔告诉记者:“像胡军荣、于婷婷这样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爱心超市’在册登记的有3800多人,大约每年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从超市免费领取过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爱心”起航

4月10日中午12点30分,郑州航院团委办公室。

“为弘扬中华民族扶贫助困、关爱他人的优良传统,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摆脱生活困境、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才,体现人性化的资助理念,学校成立了‘爱心超市’,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可凭购物券免费领取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校团委书记李胜伟向记者介绍了“爱心超市”成立的初衷。

据李胜伟介绍,2010年12月21日,学校隆重举行了“爱心超市”揭牌仪式,校党委书记张力奎、院长施进发,校党委副书记、“爱心超市”管理委员会主任郭秀华,副院长、“爱心超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郝红军,爱心超市管理委员会成员单位及学校各职能部门、各院(系、部)负责人参加了揭牌仪式。

“为建设好‘爱心超市’,学校投入2万元作为启动资金,用于超市的设备购置;校工会、学生处、团委专门组织人员赴外地高校实地调研,学习借鉴创建‘爱心超市’的先进经验;校工会组织教职工开展向‘爱心超市’献爱心活动,短短十几天时间里就捐款3万多元,捐赠衣物4200件、棉被15条;学生处整理了全校在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档案材料;校团委制定了《郑州航院‘爱心超市’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学校附属工厂特意为‘爱心超市’设计制作了货柜、货架;大学生爱心协会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分类清洗了教职工捐赠的3000多件旧衣物,新购买了部分生活用品。由于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校各部门的通力协作,才使‘爱心超市’顺利成立。”李胜伟说。

记者从校团委提供的《郑州航院“爱心超市”管理办法》中看到,学校对“爱心超市”的机构设置、物品收集、物品发放、捐款管理、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等均作出明确规定。比如,“捐款管理”部分是这样表述的:“我校师生、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现金,进入指定专用账户,成立爱心基金,统一管理,主要用于超市购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所需物品。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突发重大变故、疾病的,可以提出申请,由‘爱心超市’管理委员会主任核批。”

李胜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爱心超市’的成立是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性化帮扶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为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好地接受社会爱心、感受学校人文关怀而搭建的一个新平台,也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爱心超市’把原来由被动的‘我捐你受’变为互动的‘按需捐助’,由‘阶段性捐助’变为‘经常性捐助’,既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了实惠,也为自愿捐助者开辟了奉献爱心的渠道,实现了扶贫帮困的经常化、人性化和社会化。同时,各种爱心活动也凝聚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力量,有力地促进了节约型、和谐型校园建设。”

“爱心”行动

3月31日,周六。上午9点,在等待了近20分钟后,“爱心超市”工作人员陈梅花、周进、邵榴、王亚红、王洋终于在郑州航院站挤上了114路公交车。40分钟后,5人在东建材站下车。然后,他们又转乘61路公交车前往万客来批发市场。

“从东建材到万客来批发市场,我们又花了一个半小时。车上的人真多啊!尤其是到周末,等公交需要有耐性,挤公交更需要本事。”陈梅花笑着说。

陈梅花是“爱心超市”财务部工作人员,每周六到批发市场采购物品几乎成了她的一项固定工作。“经过半年多的锻炼,我们现在买东西砍价的水平大大提高。尤其是为‘爱心超市’采购物品,我们必须货比三家,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购买价格最低的物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物美价廉、经济实用的东西。因此,3月31日那天,我们一直到下午4点才采购完物品。”陈梅花说。

“稿纸100本,每本0.5元,合计50元;垃圾袋28件,每件1.5元,合计42元;胶带4个,每个2.5元,合计10元;小瓶飘柔洗发水10瓶,每瓶6.5元,合计65元……”记者在3月31日“爱心超市”物品采购清单上看到,当天采购物品支出608元,加上工作人员乘坐公交车10元、吃午饭42元、出租车运货费77元,当天总开支737元。

据“爱心超市”采购部部长杨凡同学介绍:“除了查看超市物品的库存情况,我们还通过多种形式征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意见,根据他们的实际生活需要有针对性地征集或采购物品。每次采购物品前,我们都会列出详细的清单,有计划地采购。”

记者在与“爱心超市”工作人员座谈中了解到,除经营好超市外,工作人员以及大学生志愿者还在校园内或走出校园开展一系列爱心活动。

“去年平安夜,我们到水果市场批发了二三百个苹果,安排大学生志愿者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人送去了一个。收到苹果后,他们都感到很惊喜,有不少学生还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杨凡说。

“爱心超市”副经理李资钰告诉记者:“去年12月3日,‘爱心超市’工作人员与学校大学生志愿者一起到郑州市救助管理站‘救助小学’,为那里的14个孩子送去了48斤鸡蛋、100斤大米、120斤面、1箱苹果,还有一大箱文具、玩具和洗衣粉。还陪着小弟弟、小妹妹们唱歌、猜谜语、做游戏……”

“爱心”接力

4月10日上午11点50分,当记者即将离开“爱心超市”时,申通快递郑东新区高校园区负责人陈师傅将当天郑州航院的130件快件搬进“爱心超市”。

中午12点,工程管理学院学生张珊拿着一本《玻璃时代》走进“爱心超市”。

“我要给郑州大学的同学邮寄一本书。”张珊说。

“好的。先填写单子吧。”工作人员一边说,一边把一张申通快递邮寄单递给张珊。

张珊填好邮寄单,工作人员熟练地将书装进申通快递专用物品邮寄袋,接着是付款、登记,前后不过2分钟,邮寄手续就全部办完。

张珊告诉记者:“我今天邮寄的书是郑州大学的一个同学在他们学校图书馆帮我借的。坐公交车去送书来回需要4元钱,有时坐公交车不方便就需要打车,打车来回需要40多元。邮寄快递只需要10元钱,况且今天邮寄明天就可以收到。以前邮寄快件时,要给快递公司联系,快递公司工作人员很忙,说不定什么时候才能来取货,等他们来取货时我们却在上课。来‘爱心超市’邮寄东西太方便了,随时过来都有人值班。”

在记者与张珊交谈过程中,又陆续来了十几名学生,有接到“爱心超市”工作人员发送的短信前来领取快件的,也有来查询邮寄的快件目前到达什么地方的。

“有朋友从辽宁给我邮寄了东西,收到‘爱心超市’工作人员给我发的短信,我知道邮件已经到了。刚一下课,我就过来取了。”前来领取快件的郑州航院经贸学院大二学生宋肖肖说,“真是太方便了!以往快递公司通知我们领取快件时,我们正在上课或由于其他事情不便立即去领取,等有时间领取时,快递公司的人员早已经走了。”

韩裔告诉记者:“申通快递陈师傅每天中午都会将学校师生的快件送到‘爱心超市’,我们一一登记后通知师生在课余时间前来领取。同时,我们还代陈师傅收取师生邮寄的物品。申通快递每学期给我们支付1000元场地使用费,凡有我们代收的快件,陈师傅还会给我们提成,省内每件1元,省外每件2元。我们每天代收的快件有100多件,所有收入全部登记入账,汇入爱心基金,用于充实‘爱心超市’的运转资金。”

陈师傅则表示:“‘爱心超市’学生帮助分发、收寄快件,节约了我很多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我也可以给‘爱心超市’创造一条融资渠道,以便帮助更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爱心超市’接受捐助的资金有限,捐助的物品数量和种类也有限。这样,在实施救助服务时,超市就遇到了‘成长中的烦恼’,那就是由于资金和物品的缺乏而导致经营困难。为改变这一局面,我们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确保超市能够长远发展。与快递公司的合作就是我们延续‘爱心’的其中一项措施。”郑州航院团委副书记吴红兵说。

据吴红兵介绍,从去年10月开始,“爱心超市”还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办起了“代购”业务,凡郑州航院学生,不管有哪一方面的购物需求,都可以到“爱心超市”进行登记,由超市工作人员采购物品时进行“代购”,物品以低于市场的价格销售给学生,所得利润汇入爱心基金。此外,我们还采取了其他几项措施,比如,我们准备利用商家捐赠的20辆自行车开展“爱心租车”业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使用,对其他学生则收取一点租车费;我们还正在与一家网购公司洽谈,准备在“爱心超市”设立一个体验店……

捐书寄语范文3

犹太教视公义为上帝的属性。在崇拜多神教的异教中,神诋通常拥有无限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而不受任何约束。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信仰一神教的犹太教中,虽然宇宙中不存在着任何其他的神,上帝是独一无二、不可比拟的,他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却依然受着道德的约束。上帝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判定一个人的善恶,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行为来表彰公义,惩罚罪行。《希伯来圣经》中有许多关于上帝喜爱公义,憎恨罪恶的叙述。“(上帝)以公义为衣服,以公平为外袍和冠冕”(《约伯记》29:14);“公义和公平是你(上帝)宝座的根基”(《诗篇》89:14)。在犹太拉比的眼中,“上帝绝不偏心,绝不遗忘,绝不势利,绝不受贿”(《阿伯特》4:29)。由此可见,作为立法者和执法者的上帝,在执行判定的过程中是以公正对待所有人的。犹太教认为上帝不仅自己是公义的,他也希望通过制定《托拉》的律法和自身的身体力行来推动社会公义的实现。“通常,人间的国王制定法令后,如果他本人愿意遵守,他就遵守,如果他不愿意,就使别人遵守。但是,神圣的上帝不一样。他制定了律令后,便率先遵守,如《圣经》所说,‘在白发的人面前,你要站起来;也要尊敬老人,又要敬畏你的神。我是雅赫维’(《利未记》19:32)——率先遵行了要在白发的人面前站起来这一律令的是我雅赫维。”(《大利未记》35:3)根据古代犹太教的一神思想,创造了世界的上帝是世界的统治者,上帝以身作则遵守律法,那遵守犹太教的各种伦理道德和法律诫命以追求公义自然也就成了上帝对人类——上帝按照自己形象创造出来的作品——的一项基本要求,是人类的生活义务和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因此在《申命记》第16章第20节中,上帝明令要求世人“你要追求至公至义”。

2犹太先知对公义的强调

古代犹太教对公义的重视和强调不仅体现在上帝直接要求世人行公义上,也体现在以上帝代言人身份出现的犹太先知的告诫上。许多古代犹太先知通过阐述神谕教育民众,大声疾呼社会的公义,并将国家、民族的危亡与社会的公义联系起来。《希伯来语圣经》中的先知书中充满了犹太先知对社会不公义现象的批评。在先知阿摩司生活的年代,北部的以色列国在耶罗波安二世统治下达到了势力的项峰。耶罗波安战胜了亚兰人,把以色列国的领土扩大到原来联合王国时代的北疆,从极北的哈马口到亚拉巴海(《列王记下》14:25、28)。南部的犹大国也在乌西雅治下打败了以东人和非利士人,制服了亚们人,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和兴建庞大的军队(《历代志下》26:1-15)。表面上看来,以色列国力相对强盛,外部似乎无大忧大患,但许多以色列人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道德沦丧,社会风气日下(《阿摩司书》6:4-6、15)。穷人的权利遭到践踏,富人却在司法上得到偏袒(《阿摩司书》5:7、11-12)。阿摩司斥责这种道德的丧失,并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警告。他告诫以色列人这种行为大大激怒了神,遭致神容许亚述侵略以色列来作为惩罚(《阿摩司书》7:7-11、14-17)。面对社会的种种陋行,先知阿摩司发出宏愿:“唯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阿摩司书》5:24)。在北方以色列国被亚述人消灭、南部犹大国国力日衰,民不聊生亡之际,另一位古犹太先知以赛亚也发出了类似的批评。他指出以色列百姓和官吏已离弃了上帝和公义的道路。贪婪和堕落成为社会的风气,富人生活奢侈放荡,而许多穷人则变得赤贫以至最终沦为奴隶。(《以赛亚书》1:21-23)官吏“设立不义之律例,……为要屈枉穷乏人,夺去困苦人的理,以寡妇当作虏物,以孤儿当作掠物。”(《以赛亚书》10:1-2)他指出欺压穷人的人只有一种下场,就是被神毁灭(《以赛亚书》3:14-25)。以赛亚呼吁以色列人“学习行善,寻求公义”(《以赛亚书》1:16-17),以期未来在耶路撒冷建立起一座“公义之城”。(《以赛亚书》1:26)还有很多先知如弥迦、耶利米也对社会的不公义作出了有力的批评(《弥迦书》6:9-16),面对以色列社会的不公义,先知弥迦借上帝之口呼吁以色列人“以色列啊,神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迦书》6:8)。作为犹太思想的代表者,先知是犹太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任何其他民族历史上都未产生过的。虽然犹太教的传统将先知视作替神向人说话的人、是神的代言人,“实质上他们是当时社会的批评家、政治改革的倡导者和民族的精神导师。”[6]先知所倡导的并非抽象、思辨的伦理道德,而是在现实社会中应当遵循的道德操行。在他们看来,社会正义在决定社会命运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古代先知在弘扬公义上所具有的意义,有外国学者评论道:“圣经中的先知传统是西方文明关于人类个体的道德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最高尚的概念的最主要来源。即便先知只是向他们的以色列同胞布道,只是从他们与上帝立约的角度来理解公义,他们响亮的话语一直传递着他们的信仰:公义既是为了弱者也是为了强者;……一个人若不善待自己的同胞则无法侍奉上帝;要热爱上帝就要热爱公义……”

3追求、实现公义的方式

犹太教的上帝和先知对公义是如此地大声呼吁和关注,那作为个体的人类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呢?犹太教认为要实现人类社会公正、公义的目标就要“行他的道。”(《申命记》11:22)人类的生活方式应该按照上帝的方式来塑造,遵循犹太教的各种伦理道德和律法诫命。而犹太教的诫命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犹太教认为,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出来的,所以人的生命都是上帝给予的,而且以色列既然是上帝的选民,就更应当听从上帝的教诲,要“爱人如己”(《利未记》19:18)。因此,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其出身多么卑微,都享有和别人同等的权利。在这一问题上,古代以色列人对奴隶的看法可谓领其他古代民族风气之先。根据《希伯来圣经》的描述,以色列人不甘忍受埃及法老的奴役统治,于是在上帝的指引和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获得了自由。这种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经历使得以色列人懂得了同情和爱,深知自由的宝贵。因此,与同时代的其他绝大多数民族不同,2000多年前的犹太人将奴隶视为拥有个人权利的人而不是只会说话的工具。买来的奴仆不但在劳动六年后便自动获得自由(《出埃及记》21:1-6),而且他们即使从主人那里逃脱到了别处,也仍被看成享有同等权利的人(《申命记》23:15-16)。在安息日,主人必须让奴仆停止劳作获得休息(《申命记》5:12-15)。主人也不能肆意体罚奴仆,如若奴仆因此而受到身体上的伤害,则主人须以给予其自由作为补偿(《出埃及记》21:26-27)。如若情况严重至当场将奴仆打死,则被视作极其严重的犯罪行为,打人者将遭受刑罚(《出埃及记》21:20)。此外,《圣经》中列出了许多律法教导以色列民应关爱穷人等其他弱势群体。“不可亏负寄居的,也不可欺压他,因为你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埃及记》22:21)“不可苦待寡妇和孤儿。”(《出埃及记》22:22)“我民中有贫穷人与你同住,你若借钱给他,不可如放债的向他取利。”(《出埃及》22:25)“不可在穷人争讼的事上屈枉正直。”(《出埃及记》23:6)“不可咒骂聋子,也不可将绊脚石放在瞎子面前。”(《利未记》19:14)“困苦贫乏的佣工,无论是你弟兄,或是在你城里寄居的,你不可欺负他。”(《申命记》24:14)《利未记》第19章第9-10节规定在收割庄稼时不可割尽田地的四角,也不可拾尽所遗落的,以便为那些不幸的人留下一部分;也不可摘尽果园和葡萄园中所有的果实,以便使穷人、孤儿寡母和寄居者有充饥之物。除了遵守各种律法和诫命外,对于具体应如何施行公义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公义,自古以来犹太人还有一项重要的手段——慈善捐赠。他们视通过慈善捐赠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关心和保护为全社会特别是富人的义务,是社会公正所在。在英语中通常用philanthropy表示捐赠、救济他人的慈善行为。

philanthropy一词源自希腊语philanthropos(philos+anthropos),philos意指“爱”(love),anthropos意指“人类”(mankind),所以philanthropos的本意是“热爱人类”(lovemankind),这一本意也恰好反映了基督教的慈善观--行善是“出于自己对他人的爱”的思想。而在希伯来文中,“慈善”对应的词是tsedakah,它和tzedek是同一个词根tsadak,意为“公义的行为”(righteousaction)。由于犹太人的慈善观念是以tsadak为根源,而耶和华上帝是公义的,因此,在犹太教中,通过慈善行公义已不是某种选择,而是上帝的神圣旨令和每个人不可推卸的使命。行善不仅是对穷人的帮助,而且也是受赠者的权利以及捐赠者的义务。为了强调捐赠者和受赠者之间的平等,犹太拉比鼓励双方互不见面的捐赠行为,认为捐赠者和受赠者互不相知是最好的捐赠方式。犹太律法学家迈蒙尼德(MosesMaimonides)曾将犹太人的捐赠方式归纳成八种类型,并由低级到高级排列如下:一、迫不得已的捐赠;二、态度虽然诚恳,但捐赠量却远少于应给的数量;三、在穷人开口后才捐赠;四、不等穷人开口就捐赠;五、受赠者知道谁是捐赠者,但捐赠者不知道谁是受赠者;六、捐赠者知道谁是受赠者,但受赠者却不知道谁是捐赠者;七、捐赠者和受赠者互不相知;八、帮助穷人脱贫(教其谋生之道)、使受难者恢复经济自立的捐赠。迈蒙尼德的这一归纳和排列突显了犹太民族在慈善捐赠问题上的优良传统,可以说它对不留名的捐赠的推崇是对行慈善是富人的义务和穷人的权利这一犹太教观点的极好例证。4结语

犹太教与基督教是深深影响西方文明的两大宗教。它们皆信仰上帝,视《希伯来圣经》为圣

典。但不同的是,“基督教把信仰放在首位,主张‘因信称义’,可以说是尚信之教”,而“犹太教不尚信条和教义,其核心是‘行’,可谓尚行之教”,主张的是因行称义[10]。因此作为伦理一神教的犹太教,对人的德行极为重视。而要做到正确的“行”,成为合格虔诚的犹太教教徒,自然就要效仿上帝的公义品质,遵守犹太教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律法诫命。因此对公义的重视和强调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古代犹太教的一个鲜明特征。

5参考文献

1StevenS.Schwarzschild.EncyclopediaJudaica.NewYork:TheMacmillanCompany,1971.

2[美]亚伯拉罕·柯恩著.盖逊译.大众塔木德[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3JPSHebrew-EnglishTanakh.Philadelphia:TheJewishPublicationSociety,2000.

4EditedbyH.FreedmanandMauriceSimon[M].London:SoncinoPress,1939.

5EditedbyArthurA.CohenandPaulMendes-Flohr.ContemporaryJewishReligiousThought[M].NewYork:FreePress,1988.

6徐新.犹太文化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7AlbertVarspan&EugeneJ.Lipman.JusticeandJudaism:TheWorkofSocialAction.NewYork:UnionofAmericanHebrewCongregations,1961.

8黄陵渝.犹太教学[M].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9RabbiWayneDosick.LivingJudaism:TheCompleteGuidetoJewishBelief,TraditionandPractice.SanFrancisco:HarperCollinsPublisher,1998.

10傅有德.犹太哲学与宗教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1张平译.[以色列].阿伯特:犹太智慧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捐书寄语范文4

    潮州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东晋咸和六年建制以后,是历代的郡、州、府治所在地,为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方文献十分丰富。进入20世纪的改革开放年代,研究潮学,振兴潮州经济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收集、保存地方历史文献,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地方图书馆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1 我馆地方文献工作的基本概况

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历来为我馆所重视,在我馆开始准备建馆的1989年,便主动写报告报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同年10月,州府办发出了《关于做好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并指定我馆为市征集地方文献资料的工作机构,规定市范围各单位出版物每种检送2份交市图书馆收藏。潮州市升格后,1994年2月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及市文化局发了潮宣发[1994]3号文“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地方文献资料征集工作的通知”。在此期间市图书馆陆续做了一些搜集工作。1992年8月开始建立地方文献库。1993年夏正式建立地方文献阅览室,入藏文献788种, 1766册。1994年4月开放地方报刊阅览,1995年初已收集地方文献1193种, 2286册,并建立分类目录、题名目录、责任者目录、分析目录等各种检索手段,著录卡片2400张,在此期间,我馆与汕头图书馆学会各兄弟馆联合出版了《潮汕文献书目》一书,收入该书条目近800条。

今年初,我馆把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作为一年的重要工作列入计划,在市文化局重视下,三月份由市文化局召开市文化界有关人士座谈会,研究地方文献收集工作,并由馆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开始有计划进行收集。目前,地方文献室收藏文献3269册1819种,袋装各种资料88袋,内藏资料几百件,地方性报刊56种,并向读者提供经常性的阅览和咨询。

2 一年来我馆地方文献征集情况

我馆地方文献的征集,根据图书馆学会规定的以下范围:一是潮州人的各种著述,二是不论是否潮州人,有关潮州各种事物的著述,古今中外皆予收藏。涉及范围十分广泛,是图书馆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认为必须从历史责任的高度抓好这件工作,在经费、人力不足和诸多主客观条件限制的情况下,既要有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更要有艰苦细致,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在征集中采取了如下做法:

(1)建立工作小组,成立由馆长、馆长助理,各部业务骨干组成的五人工作小组,协调行政、采编、外借厅及综合厅各个职能部门,配备2名专职人员,研究工作计划,开展征集工作。

(2)召开座谈会,三月份由市文化局主持召开文化工作知名人士座谈会,共商文献征集工作大计,并提供征集渠道,由此开始广泛接触社会有关人士,掌握征集线索。

(3)根据图书馆特点,全面开展征集工作。

在潮州市历史文化资料征集小组成立后,我馆地方文献工作全面展开。

①把地方文献列入我馆采编工作重点内容,从全国各地发行的“社科新书目”、“科技新书目”中发现征订。如今年征订收藏的饶宗颐著《法藏敦煌书苑精华》等3种文献。从书店、书摊中发现地方文献,及时采购入藏。

②走访市属有关出版物单位,建立联系渠道,收集一批近年出版资料。如文联、市志办、党史办及市直单位,现已有税务局、地震局等10多个单位经常寄赠资料。

③从馆藏书库中析出地方文献,归入地方文献库。

④由馆长带队出访收集。今年共3次出访了汕头历史文化中心、“澄海图书馆”、“揭阳市志办”,交换、索取有价值的地方文献100多册。

⑤向潮汕9县市的文联、政协、党史办,县、市志办发函征集,建立联系渠道,陆续收藏了一些资料。

⑥利用《潮汕文献书目》等工具书,进行筛选,建立人名地址检索目录,列出有效征集对象230多人,著作610册,发函进行征集。如潮藉作家郭光豹接信后把他几十册著作寄赠。整理出汕头、汕大、韩师图书馆、潮州、揭阳博物馆五馆珍藏的地方文献目录,作为今后复印或拍照之用。

⑦利用《高校潮籍人才录》、《潮州名人录》等书建立潮州、潮安籍著者、分类一览表,有针对性进行征集。

⑧向民间借来或热心人提供原件复印。上半年就有7种13册。如清朝翁方纲《粤东金石录.潮州府金石》、饶锷先生《夭啸楼集》、《潮州丛著初编》、邱玉麟《回回诗》及《东津刘氏族谱》等。

⑨接待上门捐赠。检察院程志伟上门热心引进,使香港王汉翘先生捐赠清末民初《三春梦》手抄本,潮州海关干部许长源捐赠潮州著名琵琶演奏家王泽如先生遗著曲谱手抄本,很可能都是孤本。蔡绍彬捐赠《潮州耆旧集》线装本等。还有当年蒋介石座机技术负责人,金石林立仁先生之弟林立国三次来馆,捐赠林立仁先生一些零星资料。

  ⑩委托征集。当四个月前获悉第八届世界潮团联谊会在香港召开的消息,即上门委托侨联有关领导,利用参加会议之便,代为收集国际潮团资料。

(4)在征集中联络乡情乡谊,得到国内外潮人热烈响应。

我馆在收集文献工作中,由于指导思想比较明确,工作主动深入,在广泛联系各地潮人中,主动介绍本馆收藏地方文献的目的和本馆的情况,言词恳切,收集到的文献也及时加工、整理、利用,收到良好社会效益,在国内外知识界中,对联络乡情乡谊,弘扬古城文化,开辟了一个小小窗口。

 ①年届70的香港潮籍语言学家林莲仙博士,接到我馆去信后,连续四次来函寄赠文献,第一封寄出1册,第二封寄亲笔书法1幅,第三封寄书3册。第四封寄来书法影印件并建议我馆到汕大复印她未出版的潮语论著。

 ②香港陈鸿举先生接信后除寄来著作外,自愿提出代为本馆在香港、东南亚征集资料,已为本馆联系到马来西亚陈雪风先生和泰国姚宗伟先生,并已寄来各自的专著,姚先生一寄就是50册。

 ③在北京的詹昭宁先生和广州蔡照浩先生接到征集函后,除了寄来自己专著还主动提供新线索或写信给家乡,让乡人寄来族谱。

 ④广州吴秀英女士接到本馆给其丈夫的征集函时非常感动,其丈夫已逝世2年,热情寄来丈夫遗著并对本馆着意收藏表示感谢。

 ⑤潮阳陈鸿益先生赠书后接到感谢卡,来信建议另具名著者,并由他寄往美国集资料。

 ⑥汕头原政协主席陈谦先生已80岁高龄,除了寄赠本人著作,还来信详细询问本馆地方文献工作情况,并主动文献20多种。

 ⑦桂林杜元实先生除了寄来文献17册,还寄来合家照片,令人倍感乡梓情谊之亲切。

 ⑧河南医科大学教授蔡访劝,尽管原籍揭西,但听到本馆从事地方文献收集非常高兴,来信要求了解本馆情况,说是:“赤子在外,对家乡情况很想知道”。

3 我馆地方文献的管理和利用情况

为了做好征集工作和长期保藏好地方文献,我们边收集、边扩大线索、边加工分类、边入藏利用,逐步完善征集手段和检索手段。

(1)完善征集手段

①建立地方文献征集对象的通信地址名录,作为征集资料依据。

②建立地方文献索讨登记表,记录函索情况、结果。

③建立地方文献赠送登记表,记录所有到馆的索赠或主动赠送的单位和个人情况。

④建立地方文献入藏动态登记表,记录各类文献入藏上架的种数、册数的动态。

⑤建立地方文献工作记事本,记录征集重大事项,及时总结工作。

(2)建立检索手段

①建立地方文献分类目录,按地方文献的学科属性分类。

②建立地方文献题名目录,按地方文献的题名笔顺,检索所需文献。

③建立地方文献责任者目录,可随时检索某一责任者的著述在我馆入藏情况。

④建立地方文献分析目录,从一般图书中析出属于地方文献篇章,既有分类分析,也有责任者分析。

凡分类加工的图书资料,入地方文献室收藏,接受参考咨询。一年来接受947人次,阅览咨询2610册次,解决了一批有关学术研究、科技咨询的问题,逐渐发挥文献作用。

4 目前我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需解决的问题

(1)征集工作存在结构性的缺点。目前存在:当代多,古代少;潮州多,外县少;大陆多,海外少;潮汕人写的书多,写潮汕的书少;一般书籍多,珍贵书籍少等结构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因素复杂,但应作为征集工作中的问题,长期注意,不断改善。

(2)缺乏专业人员。馆配备2个专职人员均属临时性质人员。急需落实既有专业知识,又能固定、专职,以保持地方文献工作的连续性。

捐书寄语范文5

各位同学:

你们好!祝贺你们今年荣获奖学金(助学金)!

全校奖学金(助学金)大部分是来自我们的学长、校友、社会各界友好人士、企事业单位的捐赠,他们当中有的人将毕生的积蓄捐出来支持我校的教育事业,有的企业在经营比较艰难的情况下仍旧不忘清华(背景情况请到“学生清华”查看),为加深学校、获奖获助学生与捐款人(捐款单位)的感情联系,表达对捐款人(捐款单位)的谢意,请获得附件中所列外设奖学金(助学金)的同学写一封信,请用标有清华大学题头的信纸,严格按信件格式写信,信的基本内容如下:

一、 称谓(参照附件);

二、 本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民族、年级、专业、籍贯等。

三、 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家住城镇还是农村、父母的职业、家庭人口、目前的经济状况如何等(获助学金的同学必写);

四、 汇报一下一年来的学习、生活、参加各项活动(特别是公益活动)的情况,取得的成绩;获得该项奖学金(助学金)后的感受及想法,如该项奖学金(助学金)是连续的,请写清是连续几年。

五、 结束语(祝愿)。

以上几点意见,供同学们参考。祝同学们来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清华大学奖助学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XX年9月27日

附件:外设奖助学金捐款人(捐款单位)称谓

--

我知道有一天,你一定会爱上我,因为我觉得我自己很不错!

一、感谢信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1.感谢信的含义

感谢信是向帮助、关心和支持过自己的集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或个人表示感谢的专用书信,有感谢和表扬双重意思。写感谢信既要表达出真切的谢意,又要起到表扬先进,弘扬正气的作用。它广泛应用于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用以向给予自己帮助、关心和支持的对方表示感谢。

2.感谢信的主要特点

⑴感谢对象要确指

感谢信都有确切的感谢对象,以便让大家都清楚是在感谢谁。

⑵表述事实要具体

感谢别人是有具体的事由的,否则就会显得抽象空洞。

⑶感情色彩要鲜明

感动和致谢的色彩强烈鲜明,言语里充满感激之情。

二、感谢信的种类

感谢信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1.按感谢对象的特点来分

⑴写给集体的感谢信

这类感谢信,一般是个人处于困境时,得到了集体的帮助,并在集体的关心和支持下,自己最终克服了困难,度过了难关,摆脱了困境,所以要用感谢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⑵写给个人的感谢信

这类感谢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也可以是集体为了感谢某个人曾经给予的帮助或照顾而写的。

2.按感谢信的存在形式来分

⑴公开张贴的感谢信

这种感谢信包括可在报社登报、电台广播或电视台播报的感谢信,是一种可以公开张贴的感谢信。

⑵寄给单位、集体或个人的感谢信

这种感谢信直接寄给单位、集体或个人。

三、感谢信的格式和写法

感谢信通常有标题、称呼、正文、结语和落款五部分构成。

捐书寄语范文6

汶川大地震后,亟待重建家园的受灾地区始终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中国作家亦不例外。9月21日至27日,以中国作协名誉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常务副会长张锲和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辽宁省作协党组书记、主席刘兆林为团长,四川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吕汝伦和中国作协创联部副主任夏申江为副团长的的中国作家采访团深入四川省的彭州、都江堰、德阳、绵阳等受灾严重的地区,开展一系列中国作家“重建美好新家园”采访活动和“金叶育才图书室”捐献活动。赵玫、曾哲、袁敏、郁葱、张品成、胡h、张宏杰、邰筐、马小淘、张伟建等文学界人士以及中国烟草专卖局、中华文学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们一路奔波,将图书送到一所所灾区学校,并走进灾区群众的生活,见证了灾区重建工作的开展。

“你们是在灾后重建阶段来这里的第一批作家采访团”

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9月22日,当作家采风团乘坐的车辆行驶在昔日受灾的村落里,大家看到田里已经竖起一垛垛收割好的庄稼,公路两边也铺晒了不少稻谷和玉米。

刘兆林告诉记者,这次参加采访与捐建活动的一行人囊括了老中青三代,都是当下文坛十分活跃的作家和诗人。采访团此行为灾区的孩子们送去图书和关怀,希望他们早日走出阴霾,迎接阳光。与此同时,这次采访对作家们而言也是宝贵的一课,地震灾难与灾后重建距自己的生活不再遥远,而是眼前的真情实景。相信大家看过之后,会永远记在心里。

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恒莉告诉作家们,彭州在灾后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不少企业、志愿者的支持,同时也得到了中国作协的很大支持。作家们来彭州采访后,创作出一批影响深远的作品,激励了更多人投身抗震救灾的工作。“在彭州进入灾后重建阶段后,你们是第一批过来的作家采访团,这对我们来说意义很大,我们对此十分感谢。”

在彭州市新兴镇寿阳泉居民安置点和丰泽区石洞埝社区,作家们受到了村民热情的欢迎。有人舀起一碗碗泉水,坚持让袁敏和郁葱喝。赵玫被塞了一大包当地自种的花生,她就一边采访一边分给众人品尝。一位农妇不无自豪地指着远方山脚下几所尚存的房子,告诉张伟建那是她的家。张伟建说,那里风景美极了,但是村民说家乡将来会建设得更美。“这就是灾区人民的精神面貌――一直心存希望。”

胡h抱起了一位女村民的小娃娃,娃娃瞪大眼睛与她对视,把周围的人逗得笑声连连。她得知,地震的时候,娃娃的母亲正在屋外边干活,6个月的小娃娃一个人在二楼的床上醒着。震动时他的左额角被砸破了。当大人冲上楼去抱他时,他没哭也没闹。胡h感慨地说:“灾难和痛,在这样一个小孩子的生命中发生过,但就像没发生过一样。我在抱他的那一刻,感觉我的生命正被喜乐充满,因为在刹那间,我觉得我怀抱中的不仅仅是一个小孩子,而是一个新的未知的时代和世界。我们的怀抱,正是他们走向未来所需要的通道。我愿意将生命献给如此美丽的事物!”

丰泽区石洞埝社区是按照城市生活模式建立的,除了一排排蓝色的板房,餐馆、便民店、浴室、厕所、警务室也应有尽有。赵玫告诉记者,一位女村民见到他们,如同家中来了远亲般地欣喜,端出来一个个板凳让大家坐,与他们唠家常,说不再敢住山上危陋的房舍,说住在干净整齐的安置房中是怎样安生,说他们依旧每日在田里干活,收获着四季的成果。赵玫说,“很高兴看到她诉说时的平静。山里的女人以她的坚忍,将一切苦难化作了淡定与从容。在她的目光中,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的希望。”

一天的采访结束后,马小淘对记者说,那些住在简易板房里的人,把“人民”这个词变得具体了。“这些房子的不远处也许就是埋葬地震亲人遗骸的地方。他们经历过终生难忘的重大事件,心灵深处有隐痛,但是他们依旧要生活下去:毁掉的桥要重建,断了的路要修上,心灵也是如此。‘坚强’不是一个形容词,‘含辛茹苦’也不是愁容满面,而是山谷里的炊烟缭绕,是简易板房里的柴米油盐。这是宛如再生的日子,平易里有生生不息的光。我从这里捡拾到一些很结实的东西,比如勇气、忍耐和韧性。我也看到了孕育在人民这个词里那种深厚的生命力和担当。”

把书籍与关怀带给灾区的孩子们

中国作协、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华文学基金会为都江堰受灾的中小学校捐建31所育才图书室,包括图书6万余册、电脑51台,价值总计156万余元。9月23日,在蒲阳中学举行捐赠仪式时,天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作家们在雨中向学生们倾诉着勉励与关怀,不少人都流下了动情的泪水。

张锲与中国烟草专卖局办公室调研员毛保红一起为蒲阳中学授牌。张锲对同学们说:“我曾经来过都江堰,对这里青山绿水的美景印象深刻。得知大家在地震中遭受了苦难,我们感到深深的心痛;当我们看到你们今天还热情地迎接了我们的到来,我们更加感动和感激。我们来这里捐建育才图书室,就是表达叔叔阿姨对大家的一片心意。相信你们会为这个国家增添骄傲。”在讲话过程中,张锲一度泣不成声。

当学生代表为作家戴上红领巾的时候,张品成听到一个小女孩说:“请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的!”仅此一句,让他感受到此行的深刻意义:“我们还有什么话说?仅能向这里的人民表达一句话:作为作家,请放心,我会好好写作的,如实地表达灾区人民的心声,表达你们的可爱和坚强,以及抗震救灾和灾区重建的感人点滴。”曾哲在接受学生的红领巾那一刻热泪盈眶。他说:“有一种感动是人生中的惟一,是一节不可多得的功课。他们的勇气和乐观会永远保存在我心里。”

在捐建仪式结束后,孩子们像潮水般地围住了作家们,让作家叔叔阿姨为自己签名寄语。很多学生获奖得的笔记本一直舍不得用,这次都拿出来让作家们写寄语。到后来,学生们干脆将作家拉到自己班的教室,一聊就聊得没完。在初一(七)班与同学们谈心的袁敏得知,他们班上有一个12岁的女孩子在地震中遇难了。说的时候大家都哭了,但接下来的场景让袁敏深深震撼:全班同学站起来举手高喊:“不气馁!不放弃!”袁敏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的热血沸腾。灾区美好的明天就攥在他们的手里。”

蒲阳中学校长莫茂林告诉记者,地震时校舍坍塌,图书一本也没有抢出来。现在学校实行24小时寄宿制,学生很需要课余的精神食粮,而“育才图书室”送来的图书和作家们的寄语就是大家最好的精神食粮。他希望将来作家们能再来这里,为学生们多讲上几堂课。

据悉,中国作协、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华文学基金会此行共同为四川灾区捐建90余所育才图书室,随后将在甘肃、陕西、湖北等地继续捐建100余所,力争于年底前在上述地区捐建200所育才图书室。

“要记录下我们这个民族阶段性的灾难史和生存史”

在之后数天的时间里,灾区几度大雨倾盆。作家们不顾风雨与劳累,接连参加了在德阳与绵阳举行的“金叶育才图书室”捐建活动,并到受灾严重的东汽中小学校、九洲中小学校与师生促膝谈心。大家还走访了东汽受损厂区和新厂,领略到东汽在灾难中“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可贵精神。一路的所见所闻,引发了大家说不尽的感慨与深思。

张宏杰认为,抗震救灾并不是一两年的事。“物质重建和心灵重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们值得我们长久的关注。我以后会继续尽自己的一片绵薄之力。”

上一篇祖国寄语

下一篇空间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