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本培训个人总结范例6篇

园本培训个人总结

园本培训个人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在职培训 专业发展 组织形式

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对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作用。地方教育部门要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要,扩大幼儿园保教人员培养渠道,开展幼儿教师的全员培训,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开放、立体交叉的培训体系。

这些年来,在在职幼儿教师素质提高方面,无论是幼儿园本身,还是教育主管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培训工作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继续教育幼儿教师是与小学教师一起培训,培训内容基本是小学的,对于幼儿教师来说针对性就比较差,当然效果就不尽人意。还有一些幼儿园虽然有园本培训,但不规范,没有形成制度,使得很多培训形同虚设,实效性差。

一、调查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标。按照目标,云南省将于2012年基本普及学前一年教育,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城镇高度重视0―3岁婴儿教育。具体指标是:2012年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0%,2020年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5%,学前两年受教育率达到88%以上、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80%以上。要实现目标,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我们在2011年4月对云南省民办、公办、民办公助等办学形式的幼儿园教师进行了分层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20份,回收210份,回收率93.2%。其中有效问卷200份(曲靖市)35份、昆明市32份、文山州33份、西双版纳州32份、怒江州35份、昭通市33份。

二、调查的分析与思考

表1 幼儿园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情况表

表2 幼儿园教师参加专业培训的效果

从表1、表2中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的机会不是很多,而且有46%的培训效果一般,甚至不好。

表3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

表3表明,绝大多数幼儿教师认为参加专门的培训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途径,其次是园本培训和自我反思。可见幼儿园第一线教师是非常看重专门培训的。

过去的教师专业发展形式主要是集中学习一些课程,而现在教师专业发展强调在职培训,强调个人的参与。教师间合作、学校与大学合作、专业培训机构、国家教师资格证书评定等形式越来越广泛地被认可,教师专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呈现多样化的格局。

(一)建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培训体系。

我国的各级继续教育中心和教育学院等都直接为教师提供相关培训课程。这种依托“教师中心”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基本上是“逐级的”培训模式,即一组培训者培训一群人,逐级传递一些关键信息,它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系统支持自上而下的方式。近年来,以教育部“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依托的部级、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对提高我国教师整体素养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种“自上而下”的教师培训由于覆盖面小、成本较高及组织者的关注点(培训教师还是赢利)不同,也受到不少非议。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我国将在三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部级培训,各地五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专业培训。因此,要建立国家、省、市、县各级培训网。尤其是农村,农村的特点就是资金短缺,加之教师工作繁忙,不可能经常组织外出培训。为广泛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农村幼教师资培训,可建立以县/市、乡、镇中心园为资源中心的骨干幼儿教师培训网,骨干教师既是被培训者,又是培训者。在培训时要注意下面几方面。

1.要培训目标要明确,端正培训态度。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69.5%的幼儿教师认为参加教师培训的目的是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41.5%的幼儿教师认为培训是为了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更新;29%的幼儿教师把培训作为一种自我完善与发展的途径,而不仅仅是为服从学校和上级的安排,完成任务,为评职称而培训。

2.了解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确定培训的内容。

表4 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表中幼儿教师认为目前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依次是缺乏专家引领;知识结构狭窄;教学方法单一;教育观念陈旧和教研意识能力薄弱。

表5 目前幼儿教师比较欠缺的知识

目前幼儿教师比较欠缺的知识的知识是依次信息技术、多媒体和课程整合应用知识;学科专业前沿知识;教育科研方法;对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新教材的理解;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教学策略。

表6 教学中最亟待提高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在教学中最亟待提高的能力是:多媒体、信息网络的应用能力;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创新教育能力;教育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分析处理教学内容、整合课程教材的能力;设计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案的能力;园本课程开发能力。

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目前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需求和能力的培养最迫切,但也反映了幼儿教师对园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不到位。

3.选择恰当的培训的方式方法。

表7 教师培训中最适合的教学方法

调查表明幼儿教师培训中最适合的方式方法依次是:观摩教学;专题讨论;系统讲授;课题研究;读书指导。读书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但没有引起幼儿教师的高度关注。

在选择培训内容和方法时既要考虑到一线幼儿教师的需要,同时又要考虑学者专家的意见,由专家来引领幼儿教师发展的方向,纠正幼儿教师的一些不正确的认识。

(二)有效开展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在克服经费困难、解决交通不便、缓和师资紧缺方面能起到积极作用。园本培训的开展可以不拘形式和规模,由幼儿园自发组织,以园为本,形成“专业对话”的良好氛围,促成教师互帮互学以至共同提高。同时,还可以仿照园本培训,发挥区域优势,开展“村本培训”“乡本培训”“县本培训”等。

由于教师专业发展是经验性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进行具体的教学、评价、观察和反思,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由“被动性进修”向“主动性、参与性进修”转变。校本在职进修以教师为本,以教师发展为目的,强调教师的自主参与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使教师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表8 目前在教育教学中幼儿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到当前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已经深入人心,幼儿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园本培训,但有的幼儿园只开展观摩教学、课堂教学竞赛,这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幼儿园没有形成制度。因此还要进一步加强园本培训。

1.幼儿园应加强园本培训。

园本培训是一种成本低而有效的培训。园本培训是幼师的在职教育,是利用专业领域提升幼师专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幼儿园可以找准切入点,通过园本培训,如组织业务自主学习、科研沙龙学习和骨干教师讲座互动等,来提高理论学习的有效性;通过师徒结对和专家名师指导等途径,提高实践教育专业发展水平。充分利用岗位进行实时实地的练兵,如案例研讨式、头脑风暴式、主题辩论式等。园本培训对幼师专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应因园施训,加强园本培训,从而促进幼师专业发展。

2.开展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

园本教研和科研活动都是在幼儿园中,基于幼儿园,为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前者是以幼儿园为本,基于幼儿园内部,幼儿园自身实际的保教工作的实践问题,以促进幼儿园和幼师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价值取向的,旨在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研究活动。后者是在学前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讨基于本园的一些教育教学、管理等多方面的现象和问题,揭示规律,进而有效地改善幼儿园保教管理质量,以幼儿园、幼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幼儿园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而开展的研究活动。

3.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保障教师的专业成长。

环境对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改变虽隐而微,但是却深刻久远。良好的环境和社会制度的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作为幼儿教师每天生活的场所,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开门办园,积极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保证幼儿园及教师群体能紧跟时代步伐,保障教师拥有个人专业发展自,使幼儿园成为学习型组织,使幼儿园集体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在这样的组织里,学习是前提,思考是基础,创造是灵魂,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下,教师不仅能勤奋地工作,而且能聪明地、有创造性地工作,从而享受工作中不断向自己的智慧、人格、智力发出挑战后获得成功的快乐。

(三)鼓励教师参加幼师专业学历教育。

教师的学历水平也是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现在幼儿教师的学历偏低,教育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较弱,一个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学历水平偏低。因此,高师的专业学历教育要具有形式灵活、层次多样的特点,满足各种层次幼儿教师提高学历的要求。这些学习形式不仅会增强教师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水平,而且会起到稳定幼儿教师队伍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园际交流,发挥示范园的作用。

可以采取园际互动和园际交流的形式来弥补“请进来,送出去”培训的不足。园际交流,既可以密切教师间的关系,又可以取长补短,实现共同提高、共同成长,使幼儿园之间达到优势互补,扩充可利用资源。特别是我们有很多的各级示范幼儿园,它们的办学条件比较好,师资力量比较强,应发挥它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一般幼儿园的发展。

(五)探索“对口”服务新模式。

政府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经济开发中的援助政策,鼓励城市条件好的幼儿园、幼儿师资培养培训单位及相关科研单位开展无偿或低酬的“对口”支援,可以是资金、设备的援助,也可以是业务指导或职业心理辅导,以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我国,随着教师博客的大规模普及,越来越多的教师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以超越传统时空局限(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促进了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在传统基于课堂教学的“课堂式教育模式”之外催生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现已使用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是覆盖全国城乡的教师教育网络体系,教师网联的任务是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现代化。大规模、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全国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教育、非学历培训和教师资格认证课程培训,进而大幅度提升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

(七)在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

随着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功能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要提高反思性教学实践的效率,必须讲究科学的方法,现介绍几种常用的反思方法。

1.反思总结法。

反思总结法是总结反思自己或他人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的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勤于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各种经验或教训,既可以减少自己盲目探索的功夫,又可以培养自己良好的反思习惯。反思总结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总结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各种灵感顿悟和自己对教材、学生、教法等要素的理解,可以总结反思学生和同事的反馈意见,也可以总结反思他人的宝贵经验或失败的教训,还可以总结反思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事件。因此,我们平时要善于关注对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触动较大的事件,以便为事后回顾反思提供原始的素材。

2.对话反思法。

对话反思法是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监控能力的方法。对话反思法类似于我们平常用的专题性的小型研讨会,其操作程序为:第一,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第二,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第三,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产生思维碰撞。第四,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就是针对教学实践中某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等多种手段,分析并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设计一个研究方案,以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也是目前比较盛行的科学研究方法。这种反思方法的操作程序为:第一,在反思自己或他人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第二,围绕所需研究的问题,广泛地收集与该问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订解决该问题的行动方案。第三,根据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第四,收集、研究信息,撰写研究报告。行动研究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反思性实践能力,而且可以提高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

园本培训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职教园区;双元制;本土化;园区化

职业教育主要向社会输送专业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职业教育立足于学生职业素养发展,以满足未来岗位需求。职教园区建设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举措,要进一步突出职教园区整体效应,积极探索双元制教学,有效放大职教园区建设的整体效应。

一、双元制概述

双元制模式源于德国,是在学徒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培训模式。双元制教学模式下,学生要经历两个不同场所的培训:一是职业学校,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二是在校外,通过与企业、单位等进行合作,重点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与实践。双元制教学模式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实践性。学生除了要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的知识学习外,还必须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践学习,进行专项的技能训练。二是广泛参与性。双元制教学模式下,参与主体不仅仅是职业学校,还引入了企事业单位。双元制教学模式对提升职业教育学生专业化技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职教园区建设的双元制探索

职教园区建设将零散的职业院校集中起来,有利于集中区域教育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新发展。因此,职教园区背景下,双元制教学模式将更加便捷,更能够发挥园区效应。

1.突出政府宏观设计

职教园区是城市规划背景下的产物,在职教园区双元制推进过程中,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设计。政府要将职教园区建设与企业产业园区建设协调起来,推动职教园区与产业园区的有效互动。在推动双元制时,政府要将职教园区建设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由政府出资建立技能型人才培训中心,同时建设好配套措施,包括宿舍、食堂、图书馆,以及相关的生活设施等。

2.双元制本土化

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在中国运用,必须要解决本土化问题,以提升双元制的普遍适用性。在功能定位上,将职业院校与培训中心隔离开来,职业院校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理论课教学,而实践教学则由职教园区培训中心承担。培训中心按照德国双元制标准,结合职教园区院校具体实际,建立起涵盖职业院校、培训中心、企业等主体在内的多元互动机制。

3.技能培训园区化

职教园区建设形成了整体效应,在技能培训实施过程中,按照园区化模式实施。由职教园区统一部署,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情况,进行全国、全省范围内的招生,实施订单式培养。学生入学后,根据学生学习成绩、需求与意愿再进行职教园区内院校学生名额分配与专业分配,并签订培训协议、用人协议等。职教园区培训中心按照产业园区的工作流程,实施双元制培训模式,在培训中一律采用企业标准,管理中借鉴企业管理制度实施管理;学生考核方面,采用企业生产要求实施考核,培训中心以“准企业”身份实施培训。

4.双元制机制创新

为了提升职教园区双元制实施效率,需要进行相应的机制改革与创新。首先,培训中心要执行企业化运行机制。职教园区培训中心由于是模拟企业实施培训,因此要有别于传统的实训基地,采取职教园区负责制,由职教园区管理中心实施企业化运行机制,借鉴企业实施总经理负责制。培训中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它不仅和职业院校是合作关系,和企业也是合作关系,是异于职业院校、企业的第三方机构。其次,实施独立的人事管理。职教园区培训中心主要采取培训师培训的方式,由培训中心聘请培训师,实施培训师上岗制度。培训中心的培训师主要通过三种招聘途径,一是从人才市场招聘高级培训师;二是由职教园区各院校实践教师转岗而来;三是从企业招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培训师的人事管理直接由职教园区培训中心实施,按照企业的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实施考核。第三,学习与培训机制创新。职教园区双元制在实施过程中,推进的一个重难点是如何实现学习与培训的协调。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运用交叉机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班,例如将学生分为A、B两个班,A、B两班按照一定的时段轮流学习与培训,如按照学年实施2+1模式(两年理论学习,一年培训学习),或者按照学期实施1+1模式(一学期理论学习,一学期培训学习)。总之,职教园区建设的双元制探索对于发挥职教园区的整体效应具有积极的意义。职教园区建设背景下,双元制必须要根据园区特点,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探索德国双元制的本土化路径,推动职教园区建立长效运行机制,促使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阮成国.“中国式双元制模式”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教育旬刊,2012(10):15-16.

园本培训个人总结范文3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 入职教育 课程建设

一、我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

我国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也被认为是“任职培养”,具有“入职教育”的含义。但是,幼儿教师“试用期”的着眼点,基本上是从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角度来讲的,而不是着眼于新任教师的专业提高。幼儿园的新教师一般是一上岗就被看做是正式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有些幼儿园对新教师实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帮教,这种“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一是受到老教师个人经验水平的影响,二是难以满足大量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新教师的成长往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摸索过程:没有人指引他们形成独立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意识;没有人告诉他们学生与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没有专门的辅导,只凭感觉做事,做错了,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等。幼儿园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适应远比其他行业困难得多。据统计,新教师的流失率为老教师的五倍多。

综合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师教育尚未形成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局面。我们急需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结合起来,改革职前教育的培养方式,加强联系实际;规范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建立促进幼儿师范院校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机制;借鉴人才市场管理原理,总结过去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动员师范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基地幼儿园三方力量,形成供需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驱动、同谋发展的伙伴关系,联合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平台。

二、师范学院与幼儿园联合打造幼儿教师入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我们的研究,还仅是试图站在幼儿师范学院的立场上,打破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分离状态,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摸索出一套规范的、适合我国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尝试架起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桥梁。

1.基本思路。本研究在技术上沿着两条思路同时进行:一条是研究入职期教师掌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工作技能的实践历程;另一条是研究幼儿教师适应新环境的心路历程。

2.目标定位。从幼儿教师终身教育的角度着眼,以入职一年的新教师为研究对象,建立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幼儿园形成有效的岗位培训机制,形成不断进取的教师团队;保证幼儿园高品质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帮助新教师顺利进入教师职业的岗位技能适应期和心理适应期。

3.课程形成的步骤。第一阶段,采用访谈、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入职一年以内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需要及情绪反应;了解有经验的教师在“传、帮、带”上的可贵经验;了解幼儿园管理层在这个方面的想法和认识,从而为课程的编写提供现实的依据。第二阶段,进一步查阅资料,补充和完善写作提纲。第三阶段,在实验幼儿园组织相关活动,对课程的相关章节做实践的检验。第四阶段,通过循环,进一步完善课程。

4.组织机构。由幼儿园和师范学院联合成立入职教育领导机构,共同编制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建立幼儿园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具体指导并实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工作。

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的塔尖是幼儿园园长、师范院校的专家;中间部分是总教练;下面是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

管理网络的运行方式:园长聘任业务骨干充当总教练、教练担当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与他们签约;总教练对教练的阶段性培训进行检查和验收;入职教育结束,园长组织对新手进行考核,并据此对总教练和教练的工作进行评定。

5.课程内容。入职教育的培训课程大致包括如下方面:(1)教师素质训练:包括职业定向强化、教师行为管理、成功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礼仪、适应新团队训练等。(2)班级工作技能训练:包括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与配班教师、幼儿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训练等。(3)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制订课程计划,教学时间最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技术,环境布置、评价和等级评定技能训练等。(4)保育工作技能训练:环境卫生,意外事故,疾病等的训练。

6.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入职教育课程分为“入职集体培训”和“实习期同步培训”两部分内容。

“入职集体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也包括需要强调的重要工作内容讲座。“入职集体培训”应起到唤起工作热情、激发斗志、奋勇向前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职业道德、精神文明、园所文化。“入职集体培训”课程可以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形式是总教练邀请幼儿园相关人员或园外专家对新教师进行集体讲座,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渗透相关内容,如“入职宣誓活动”等。

“入职集体培训”一般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具体内容涉及:(1)园所文化宣讲;(2)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3)幼儿园职业道德教育及岗位职责;(4)幼儿教育理念的确立;(5)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规章制度;(6)安全教育;(7)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卫生护理;(8)高效工作法介绍与幼儿园物品定位管理;(9)教师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介绍;(10)保育员工作技能以及评价标准讲座;(11)教育基本技能及评价标准。

“实习期同步培训”课程以时间为顺序,将新手在一年中应掌握的保育、教育技能分解在每一个工作日中,形式为“个别训练”与“小组训练”。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个别训练”是由新教师所在班级全体教师充当教练,负责按照教程每天对新教师重点进行技能培训,主要是以结对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教练每周要与新教师谈话,主要内容是鼓励新教师的进步,分析新教师在本周即将学习的内容方面的不足,讲解技能要点,提出改进的建议,交代评价的方法等。示范讲解后,每天细心指导新教师的工作;新教师则要将教练所教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揣摩,对自己的工作体会要及时记录并加以反思。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小组训练”,由总教练负责组织,每两周进行一次对新手的心理辅导或技能强化。目的是为新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针对当前新教师的心理状况,组织一些心理游戏,舒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等。

7.考核评价。教练对新教师进行分期考核,最后综合评价。具体方法采取专项业务考核、综合量化考核、技能评比、个人述职和协商评定等。总教练对教练的评定主要参考新教师的进步及新教师对教练的评价。按考核成绩状况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8.总结反馈。师范学院的专家、总教练每两周要与教练一起分析总结阶段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定解决的办法。每期入职教育课程结束后,幼儿园与师范学院要作一个大的总结,修订下期培训方案。对于涉及职前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师范院校,加快职前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改革。

三、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策略

1.规划。幼儿园必须在新教师进入岗位前就对新教师的成长有所规划。这种规划首先取决于对新教师能力与特质的分析,在与新教师坦承交流的前提下,指导新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规划,并制定出时间表。

2.辅导。幼儿园的工作头绪多,并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涉及,新教师应付这样的日常工作很困难。教练对新教师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观察、分析,提出适当的建议。教练要特别注意抓住每周的重点学习内容,采用指导、研讨和考核的方式,强化培养。教练还要注意培养新手的整合教育能力,引导新教师关注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儿童的关系,关注是何种方法促进了教育效果的产生和优化。

3.示范。教练应当有准备地将每周学习重点呈现给新教师。示范是准备的重要内容。通过示范,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工作技能的每一个细节及其原因;知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教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获得对教学策略应用情景或条件的理解,获得对职业文化的理解。

4.谈话。教练与新手积极的、鼓励性的谈话,有助于帮助缓解新教师的心理紧张。教练的谈话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的人、事、物,幼儿园的政策、资源、活动程序等;介绍幼儿生活管理、教学策略、压力处理等新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某项比较专门的技术或策略上为新教师提供帮助等。

5.同伴互动。两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就是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经验交流的平台。新教师被分配到独立的教学班级,所处的同事是自己的教练,在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自己远不如人的自卑。新教师彼此的交流会使他们产生归属感,通过听取别人的学习体会和总教练点睛的话语,还会使他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关于构建入职教育课程的再思考

1.入职教育的处所是幼儿园,幼儿园的园所文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新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更是专业态度形成的过程。幼儿园应当成为“个人成长的学校,心灵寄托的家园”,幼儿园应当有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协作的团队精神、正确的工作理念、合理的工作目标和铁的工作纪律等,这些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2.教练团队建设是影响入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师徒制”的培训方式是目前培养新教师的基本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效果不佳的原因是选拔“师傅”的标准仅限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忽视了“带教的经验”,加之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所以,在实施有效的入职教育前,一定要培养一支能够领会教练课程,善于施教的教练团队。

园本培训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幼儿教师 入职教育 课程建设

一、我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

我国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也被认为是“任职培养”,具有“入职教育”的含义。但是,幼儿教师“试用期”的着眼点,基本上是从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角度来讲的,而不是着眼于新任教师的专业提高。幼儿园的新教师一般是一上岗就被看做是正式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有些幼儿园对新教师实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帮教,这种“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一是受到老教师个人经验水平的影响,二是难以满足大量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新教师的成长往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摸索过程:没有人指引他们形成独立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意识;没有人告诉他们学生与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没有专门的辅导,只凭感觉做事,做错了,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等。幼儿园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适应远比其他行业困难得多。据统计,新教师的流失率为老教师的五倍多。

综合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师教育尚未形成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局面。我们急需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结合起来,改革职前教育的培养方式,加强联系实际;规范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建立促进幼儿师范院校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机制;借鉴人才市场管理原理,总结过去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动员师范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基地幼儿园三方力量,形成供需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驱动、同谋发展的伙伴关系,联合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平台。

二、师范学院与幼儿园联合打造幼儿教师入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我们的研究,还仅是试图站在幼儿师范学院的立场上,打破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分离状态,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摸索出一套规范的、适合我国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尝试架起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桥梁。

1.基本思路。本研究在技术上沿着两条思路同时进行:一条是研究入职期教师掌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工作技能的实践历程;另一条是研究幼儿教师适应新环境的心路历程。

2.目标定位。从幼儿教师终身教育的角度着眼,以入职一年的新教师为研究对象,建立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幼儿园形成有效的岗位培训机制,形成不断进取的教师团队;保证幼儿园高品质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帮助新教师顺利进入教师职业的岗位技能适应期和心理适应期。

3.课程形成的步骤。第一阶段,采用访谈、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入职一年以内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需要及情绪反应;了解有经验的教师在“传、帮、带”上的可贵经验;了解幼儿园管理层在这个方面的想法和认识,从而为课程的编写提供现实的依据。第二阶段,进一步查阅资料,补充和完善写作提纲。第三阶段,在实验幼儿园组织相关活动,对课程的相关章节做实践的检验。第四阶段,通过循环,进一步完善课程。

4.组织机构。由幼儿园和师范学院联合成立入职教育领导机构,共同编制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建立幼儿园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具体指导并实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工作。

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的塔尖是幼儿园园长、师范院校的专家;中间部分是总教练;下面是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

管理网络的运行方式:园长聘任业务骨干充当总教练、教练担当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与他们签约;总教练对教练的阶段性培训进行检查和验收;入职教育结束,园长组织对新手进行考核,并据此对总教练和教练的工作进行评定。

5.课程内容。入职教育的培训课程大致包括如下方面:(1)教师素质训练:包括职业定向强化、教师行为管理、成功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礼仪、适应新团队训练等。(2)班级工作技能训练:包括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与配班教师、幼儿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训练等。(3)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制订课程计划,教学时间最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技术,环境布置、评价和等级评定技能训练等。(4)保育工作技能训练:环境卫生,意外事故,疾病等的训练。

6.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入职教育课程分为“入职集体培训”和“实习期同步培训”两部分内容。

“入职集体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也包括需要强调的重要工作内容讲座。“

[1] [2] [3] 

入职集体培训”应起到唤起工作热情、激发斗志、奋勇向前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职业道德、精神文明、园所文化。“入职集体培训”课程可以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形式是总教练邀请幼儿园相关人员或园外专家对新教师进行集体讲座,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渗透相关内容,如“入职宣誓活动”等。

“入职集体培训”一般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具体内容涉及:()园所文化宣讲;()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幼儿园职业道德教育及岗位职责;()幼儿教育理念的确立;()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规章制度;()安全教育;()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卫生护理;()高效工作法介绍与幼儿园物品定位管理;()教师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介绍;()保育员工作技能以及评价标准讲座;()教育基本技能及评价标准。

“实习期同步培训”课程以时间为顺序,将新手在一年中应掌握的保育、教育技能分解在每一个工作日中,形式为“个别训练”与“小组训练”。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个别训练”是由新教师所在班级全体教师充当教练,负责按照教程每天对新教师重点进行技能培训,主要是以结对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教练每周要与新教师谈话,主要内容是鼓励新教师的进步,分析新教师在本周即将学习的内容方面的不足,讲解技能要点,提出改进的建议,交代评价的方法等。示范讲解后,每天细心指导新教师的工作;新教师则要将教练所教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揣摩,对自己的工作体会要及时记录并加以反思。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小组训练”,由总教练负责组织,每两周进行一次对新手的心理辅导或技能强化。目的是为新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针对当前新教师的心理状况,组织一些心理游戏,舒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等。

.考核评价。教练对新教师进行分期考核,最后综合评价。具体方法采取专项业务考核、综合量化考核、技能评比、个人述职和协商评定等。总教练对教练的评定主要参考新教师的进步及新教师对教练的评价。按考核成绩状况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总结反馈。师范学院的专家、总教练每两周要与教练一起分析总结阶段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定解决的办法。每期入职教育课程结束后,幼儿园与师范学院要作一个大的总结,修订下期培训方案。对于涉及职前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师范院校,加快职前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改革。

三、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策略

.规划。幼儿园必须在新教师进入岗位前就对新教师的成长有所规划。这种规划首先取决于对新教师能力与特质的分析,在与新教师坦承交流的前提下,指导新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规划,并制定出时间表。

.辅导。幼儿园的工作头绪多,并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涉及,新教师应付这样的日常工作很困难。教练对新教师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观察、分析,提出适当的建议。教练要特别注意抓住每周的重点学习内容,采用指导、研讨和考核的方式,强化培养。教练还要注意培养新手的整合教育能力,引导新教师关注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儿童的关系,关注是何种方法促进了教育效果的产生和优化。

.示范。教练应当有准备地将每周学习重点呈现给新教师。示范是准备的重要内容。通过示范,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工作技能的每一个细节及其原因;知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教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获得对教学策略应用情景或条件的理解,获得对职业文化的理解。

.谈话。教练与新手积极的、鼓励性的谈话,有助于帮助缓解新教师的心理紧张。教练的谈话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的人、事、物,幼儿园的政策、资源、活动程序等;介绍幼儿生活管理、教学策略、压力处理等新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某项比较专门的技术或策略上为新教师提供帮助等。

.同伴互动。两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就是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经验交流的平台。新教师被分配到独立的教学班级,所处的同事是自己的教练,在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自己远不如人的自卑。新教师彼此的交流会使他们产生归属感,通过听取别人的学习体会和总教练点睛的话语,还会使他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关于构建入职教育课程的再思考

.入职教育的处所是幼儿园,幼儿园的园所文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新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更是专业态度形成的过程。幼儿园应当成为“个人成长的学校,心灵寄托的家园”,幼儿园应当有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协作的团队精神、正确的工作理念、合理的工作目标和铁的工作纪律等,这些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园本培训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 幼儿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26.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580(2013)12―0030―03

一、背景和目的

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国培计划”)是从省一级示范性幼儿园、各级教研部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遴选一批骨干教师和教研员,到高等院校接受15天的专题培训,提高他们组织、实施幼儿教师培训项目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全省开展各级各类幼儿教师培训工作,培训一批骨干培训者。[1]

为深入了解云南省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工作状况及培训需求,全面总结国培计划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提升培训质量,升华培训效果,切实提高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整体提高幼教质量,我们对“国培计划(2012)”云南丽江师专培训点的幼儿园骨干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对参与丽江师专培训点的云南省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176人作为本次问卷调查的被试。问卷内容包括培训专家、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培训期望等项目,一共25个题目。问卷在培训间隙以直接发放的形式,发放问卷176份,回收158份,回收率89.7%。数据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数据结果及分析

(一)幼儿骨干教师基本情况

“国培计划(2012)”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女性学员149名,男性学员9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问卷调查的教师一共涉及到11个民族,其中居前三位的是汉族、彝族、纳西族,这三个民族占培训总人数的78.5%,符合云南省滇西北地区民族多样性特点。参训学员中21~40岁的教师占86%,大多数骨干教师处于中青年阶段。大多数骨干教师的教龄在6~10年期间,即处于专业发展成熟期的教师占44.3%。小教二级及其以上职称者,占72.2%,大多数幼儿骨干教师的职称已经基本达标。大多数幼儿骨干教师的学历都在专科及其以上,占79.8%比例,大多数的学历得到了基本、暂时性的解决,但只有高中、中专学历的幼儿教师的学历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选择充分结合《“国培计划”课程标准(试行)》(2012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工作实际,主要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构建相应的培训内容模块。培训内容以培训课程为载体,以培训模块为形式,培训模块最后通过培训专题来实现。一共设计了13个模块28个专题。学员倾向前几位的专题是幼儿保健、急救、护理、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维护,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幼儿园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总共占了45.40%,如表1。

(三)培训形式

培训的基本形式是理论学习――分散实践――观摩交流――参观考察――总结提高――成果展示。学员比较热衷于示范公开课观摩、学前教育前沿话题专题讨论和专家互动等相结合的培训形式、跟岗实践,如表3。

(四)培训专家团队

根据培训学员对专家培训团队的满意度问卷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员的满意度非常高,如表4。在培训的个性化服务、培训反馈和培训的灵活性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表4 培训专家

四、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模式初探

(一)培训理念

培训理念是贯穿整个培训过程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培训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2]一切教育均如此,培训也不另外,即自我教育是培训的制高点。培训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使接受培训者不受培训。通过有效的培训使受训者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培训,是培训的基本理念。

(二)培训目标

以全面升华幼儿园骨干教师的业务能力为宗旨,采取系统培训,提高其工作岗位中的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影响力。具体目标:1.通过学前教育最新发展前沿,保教并重、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等理念的贯彻,更新教育观念。2.在充分领悟学前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关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幼儿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活动变革的能力,积极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影响作用。3.提升学前教育问题判别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优质保教的活动策略。4.掌握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分析,规划设计,培训方案的撰写和实施等基本的培训知识和技能。

(三)培训需求判断

对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获得其需求。

(四)培训团队组建

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团队成员主要以幼儿园骨干教师、高校学科专家为主,专兼职结合,其他方面的成员为辅。具体任务分工方面,幼儿园骨干教师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组织设计、开展、评价等为主,高校学科专家以幼儿教育理念培养、知识理论建构等为主。搭建一个能力结构合理、知识背景深厚、培训技能强的专家库是培训团队建设的不可缺少的环节。

(五)培训内容筛选

培训内容是培训的要素。培训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既要充分考虑纲领性文件要求,如教育部《“国培计划”课程标准》(2012)中“幼儿教师部级培训”课程标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还要结合工作岗位实际及其培训对象的需求、特点,同时还应结合培训专家的学科专长。培训内容既要有学前教育前沿领域,也要有非常贴近受训者工作情景的实际内容。骨干教师的培训内容选择应遵循前瞻性,引领性,精要性,可操作性,挑战性等原则,对于那些基础性,常规性的内容应该大胆地抛弃。

(六)培训形式

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培训形式强调“参与式”、开放性、多样性和创造性,具体为:1.“四个结合”:即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业务指导与品格熏陶相结合。2.基本形式:理论学习――分散实践――观摩交流――参观考察――总结提高――成果展示。3.集中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学者、导师讲学,采取讲座、授课、案例教学、学员论坛、课题研讨、实地考察、论文交流等方式。分散指导采取导师指导下的个人自修、课题研究、课件研制、教学实践、论文撰写等方式。4.重视培训学员的个体差异,导师根据各自学员的特点,制订出个性化的“带教计划”,加强个别指导,培育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

(七)培训评估

培训前的评估主要对受训者的已有认知结构、能力水平进行评估,可以采用笔试、问卷调查或访谈等方式获得。培训中的评估,主要是对理论学习、技能掌握等方面的评估,可以通过出勤、课堂讨论表现、作业、活动设计、说课稿、学结、情景模拟活动等;培训后的评估,主要考察受训者在工作岗位上把受训内容转化为实际工作效果的评估,可以采用相关的研究论文或者调查报告等形式。通过有效的培训评估,对培训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全面系统反思培训活动,不断总结提升,促进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的内涵建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国培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EB/OL].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34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昆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陈惠菊,李昌庆.农村幼儿园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模式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3(08).

园本培训个人总结范文6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近几年国家和地方的幼儿园教师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培训工作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何着力解决培训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深化我市幼儿园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努力提升学前教育培训质量,成为摆在教研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理清培训需求是实现高质量培训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需求是培训的逻辑起点,适应需求是培训的航标,满足需求是培训的最终目的。培训需求可以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及幼儿园教师对培训的需求两个层面来认识和理解。

 

1.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期望带来的培训需求

 

近几年,学前教育因国家重视、各级政府支持而摆上了重要的位置,正在快速地发展。在国家政策层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是国务院为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而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后续又颁布了《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进一步为学前教育发展提供政策引导。面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增加必然带来的培训需求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2013年5月,教育部又在《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中要求,幼儿园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都要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在满足培训需求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培训实效。

 

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获得了更多重视。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享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获得家庭教育指导等已成为民众社会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不同层次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包括对高质量幼儿园教师队伍的需求,已经成为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民众的职责之一。加强幼儿园教师培训也是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需求的一个重要方面。

 

2.幼儿园教师队伍扩增和专业发展愿望带来的培训需求

 

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增加必然带来培训需求量的扩张,而幼儿园教师队伍专业发展愿望日见高涨更带来培训需求品质的提升。以我市为例,伴随实施《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幼儿园得到大量新增和改扩建,幼儿园教师队伍和幼儿入园人数也不断增加。我市学前教育资源扩增,学前教育普及率得到提升,培训的需求也随之增多。

 

在已发生的培训工作实际中,黑河市教育研究院学前教育教师研修工作室借助学前教育大发展契机,积极开展多层次培训。主要开展了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发展与学习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内容相关的培训学习和一些新技能的培训。这些培训对于大力发展幼儿园教育的新时期培训要求,还仅是初级阶段。

 

二、凸显“幼儿园教师培训特点”是提升培训活动影响力的重要因素

 

我市学前教育实际情况:2013年全市幼儿园304所,其中公办园71所;在园幼儿数为20693人,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数为8620;教职工数为1871人,其中公办教职工数为723人;专任教师数为1139人,其中公办专任教师数为480人。我市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幼儿园总量不够、办园条件落后、办园行为不规范、小学化的教学组织形式突出、教师合格率低等,其中教师队伍问题特别突出。具体体现在幼儿园教师队伍成分复杂,有些幼儿园教师学历偏低、总体素质不高、能胜任保教工作的少。

 

幼儿园教师培训既要结合实际情况,又要符合幼儿园教师热情、积极、活泼、有创造性、有耐心、勤奋好学的职业性格特点。培训凸显幼儿园教师职业性格特点,能增强培训活动对教师的吸引力。富有特色、丰富多彩的培训形式能更好地契合、展示、解读培训内容。了解幼儿园教师已有经验、知识基础、知识的全面性、才艺的综合性、保育与教育的统一性,可采取动静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短期与长期相结合、专项知识技能和学历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和函授培训相结合、送出去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和送教下乡等多种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活动影响力。

 

三、精心设计培训形式与内容是实现高质量培训的根本途径

 

按照现代教师培训理念,培训是去引领、示范、影响、帮助、促进和推动。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培训活动中形式呆板、以说教灌输为主、单一内容、与教育教学实际脱节等弊端,以现代培训理念视角去思考、设计培训活动的整体思路和各项要素。

 

1.根据上级要求和教师需求确立培训主题与目标

 

“培训主题”是对培训主要内容进行准确而概栝的描述,涉及培训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活动内容。“培训主题”要与培训目标、培训课程和培训效果逻辑相合,相辅相成。

 

2.根据具体培训需求选择设计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按照教育部相关规定,包括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部分,再细划分为学前教育政策法规、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与管理务实等专题。具体设计一项培训活动的课程时,在保证落实上级对培训主题、内容要求的前提下,培训组织者可以根据培训对象情况和需求,以及本地培训资源状况,对培训活动的课程进行开发、重组、整合等处理,重塑形成更适合本地需要的课程。

 

3.培训场地的选择

 

培训场地是最基础的培训准备条件之一,场地的选择要按照五项标准:有代表性、示范性、体验性、互补性和融合性。不同的培训项目,选择有所侧重。根据培训的主题选择场地,培训可以选择培训基地、培训教室,作为项目实施的场所,是分享交流的空间,也是团队研修所在地和培训文化的载体。 4.组建高水平的项目团队

 

项目团队由专家组和管理组两部分人员组成。作为培训者团队,为了适应不同培训内容和不同培训形式的要求,多层次多角度地保证培训效果,应该由异质人员组成。

 

5.引进创新培训方式与强化过程管理

 

引进与创新培训方式,使之更加适应新形势下的培训内容,能够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式培训、情景式培训、讨论式培训组合的培训方式,突出受训者参与互动、实践观摩、分享生成、动静交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是当前比较流行的做法,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培训方式的主流。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是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也是培训工作保持活力常做常新的生命线。

 

科学规范的培训流程必需通过精心细致的管理过程才能得以实现。新时期管理工作特征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才能真正管好人。在培训管理中,要尊重成人学习规律,管理者要做到既严格又人文,充分调动学员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真正实现管理对培训的服务、保障作用。

 

四、开展培训效果评估及培训后延伸活动是使培训效益扩大化的有效手段

 

培训结束后,及时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不但可以检测培训效果,总结培训经验,还可以发挥评估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受训者的后续发展。效果评估的内容应覆盖培训内容和可产生相应的成果,包括:知识技能性成果(教学能力)、过程方法性成果(反思方法)、研究物化性成果(行动设计)、发展延伸成果(教研或科研课题)、培训附加性成果(培训经验)等。效果评估方式应定性定量相结合,根据培训各模块的内容、培训方式、效果呈现方式等特点,通过书面或活动的形式进行考核。

 

当前,培训内容与方式中技能型成分占有较大比重,并且会继续增加。对于这种培训效果的评估,用书面考核的方式很难真实反映受训者学习成果,也不符合技能学习的规律。应学习借鉴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项目评估”方法,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由受训者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完成“指定任务”,以此呈现培训效果,接受评估。

 

开展培训后延伸活动可以消除以往培训活动容易产生的“学完即止、学完就忘”的问题,使一次培训活动可以较长时期地持续发挥作用。培训后延伸活动方式多种多样,如开设QQ群,建立联系、反馈机制,为受训者搭建咨询与交流的学习平台,开展课题合作研究活动,组织专家跟踪指导等。

 

认真总结与反思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提炼经验,发现问题,研究解决措施,保持培训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是培训组织者常态化的思考和努力探索的过程。只有在这条道路上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才能打造出务实高效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活动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