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活动总结范例6篇

太极拳活动总结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1

摘 要 为使学生学习太极拳时学得快、记得牢、乐意练,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太极拳的教学体会,较好解决了太极拳教学中学与练的问题,可有效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太极拳文化 教学实践 强身健体 修身养性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传统项目中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柔和缓慢的拳术,具有动作圆活连绵不断、动静相济、柔中寓刚的特点,既可以强身健体,又可以修身养性,还适合于体弱多病者作为医疗保健和康复练习的手段,也是普及、推广全民健身运动的项目之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享有“太极之乡”盛誉的焦作市率先在中小学推出了太极拳课,但由于学练太极拳的要求高、学生们基础差,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学生不喜欢的现象,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好太极拳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改实施后,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学生对太极拳的兴趣,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太极拳,我们加大了对太极拳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在多年太极拳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太极拳教学四步曲,希望能与诸位同行共勉。

一、观看太极图,使学生了解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太极图是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图中的“S”线将太极图分为两个关联部分,分别表示阴和阳,俗称阴阳鱼。圆形阴阳太极图,一表示其运动和结构有规则,二表示其运动以旋转为基本形式,三表示其运动是流畅圆润的,也就是说,太极拳的手法、身法、步法的动作轨迹呈弧形,拳式与拳式之间的动作衔接也是“圆”。因此,在学练太极拳之前,通过太极图的讲解,有意识地让学生了解太极拳动作的基本规律,明确太极拳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利于学生太极拳动作的学习和掌握。

二、学习和掌握基本动作

重视和加强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学习,是快速掌握太极拳基本技术、基本要领的有效方法之一。太极拳的基本动作包括:手形、步形、预备势、站桩和缠丝,因太极拳动作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构成,基本动作学习要求学生尽量将动作做舒展大方,克服紧张僵劲,要有意识地强调走弧形曲线,并体会转腕旋臂,避免动作转死弯和拐直角现象,力求动作圆活,柔和自然。基本动作学习应根据学生的体质、运动基础的好坏来决定练习的数量和时间的长短,要求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和自我纠错能力以及练习方法。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套路学习

(一)先方后圆的方法

对运动基础差、协调性差的学生可将太极拳的圆形动作分解成像广播操式的直来直去动作,我们自己称太极操,刚开始练习时要求在不用力的情况下作体操似的比划动作,摆正姿势,架势可稍高,动作允许有楞有角,可停顿,待学会动作后及时向圆、活连贯方面发展。先方后圆的教学方法可使学生尽快掌握太极拳动作,但要及时抓好向圆的转化。方圆结合教学比一开始就强调连贯、舒展、圆活的教学速度快、质量高,同时也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二)先快后慢的方法

对初次接触太极拳的学生来说,可根据其青春期心理特点,先采用快速练习的方法,既把原来慢速的动作转变为快速动作,使学生感觉活跃生动,如陈氏十九势太极拳本应要3分55秒才能完成的,现缩短至2分10秒完成,使太极拳的动作演练较为快速,从而使学生产生兴趣。当学生把整套动作学完并较为熟练后,将太极拳演练速度转回到正常速度上,要求同学们按太极拳的动作、技术要求进行练习,特别强调:一、动作轻柔圆活;二、速度缓慢均匀;三、手、眼、身法、步法协调一致等等。

四、创造良好的学练环境

(一)改革广播操,变为太极拳

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刻地的领悟太极拳,可以规定各学校学生广播操时间做太极拳每周不能少于二次,各学校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安排练习时间,要求以班为单位全校配乐练习,教师领作并辅导,达到教用结合,学以致用。

(二)组织大型比赛,促进太极拳练习

为促进学生练习太极拳,还可以每两年举行一次学校太极拳比赛,要求以学校为单位,学生组成100人方块队参加。通过比赛交流,激发学生练习太极拳的激情,也对太极拳的推广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太极拳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采用相应的教法,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突出目的性,克服盲目性和片面性。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掌握了太极拳练习的主要规律,学生均能较快地掌握动作,达到基本要求,也一定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对于太极拳的普及推广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马虹.陈式太极拳拳理阐微[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2] 穆玉华等.陈式太极拳[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3] 徐瑞芳.关于太极拳教学法的研讨[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1).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2

3月份,接康戈武老师的通知到广东顺德参加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陈式太极拳的拍摄工作。这是陈氏太极拳发展的重要事件,所以我既感到兴奋又感到责任的重大。后又到北京进行教程的修改和演练,务必使新段位技术能够科学、完善。

4月,在共青团焦作市委举办的“我与焦作共奋进——寻找青春的榜样纪念五四系列活动”中被评为“青春榜样”英模称号。

5月初,到云南昆明参加首届西南地区陈氏太极拳高级培训班任推手班教练。公司以广阔的指导思路,在昆明举办培训班以弘扬太极拳,我作为主教练之一,积极准备,在教学中认真授课,圆满完成授课任务,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5月23日,到香港参加香港陈式太极拳总会成立四周年暨第二届执委就职典礼并连任香港陈式太极拳总会副主席。香港陈式太极拳总会的影响力颇大,在弘扬和普及太极拳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本次连任,使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工作更好的传播陈氏太极拳,实现“弘扬太极、造福人类”的宏大目标。

6月13日,为了促进陈氏太极拳在当地更好的发展,扩大拳馆的影响力。倪世清举行开馆三周年的活动,应邀到合肥参加合肥陈氏太极拳馆开馆三周年活动,支持了师兄弟的发展并积极宣传我们的八月份培训班,后倪世清共8人参加了郑州八月培训班。

6月底,和泰州武协主席夏平一起到新加坡参加活动并讲学。为了陈老师拳架为标准的陈氏太极拳,在新加坡的推广、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8月6日—10日,在河南大学参加首期全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培训班并任陈式太极拳班教练。此次的培训聚集了学院派的精英,通过培训使我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对陈式太极拳段位技术的推广普及打下了基础。

8月下旬,参加第十一届国际陈氏太极拳高级培训班任弟子班教练。本届培训班因为陈老师不在国内,不能亲临培训班,所以以陈斌总经理为核心的教练员队伍更应该拿出十倍的努力和汗水把此次培训班办的更好。从结果看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是成功的。

8月30日,参加2012年中国河南太极拳文化研讨会被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

9月4日,在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主席办公会上被增补为协会副秘书长。能得到组织和领导的信任,顿感肩负的责任更大,推广和普及陈氏太极拳的任务更重,今后将加倍努力做好协会的培训工作,为协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9月9日,作为特邀嘉宾应邀参加由国家武术管理中心主办的中国贵州清镇国际太极流大赛并参加名家表演。陈氏太极拳在贵州的发展是相对薄弱的省市,此次大赛在很大程度上是太极拳在当地发展的良好开端,也为陈氏太极拳在西南地区的推广普及奠定了基础。

10月29日—11月16日,应法国太极学院的邀请到法国中部、南部等地讲学,收到良好效果。此次法国讲学更多地是针对初学者,让更多的人领略、认识陈氏太极拳。让他们受益于陈氏太极拳,通过个人的努力使陈氏太极拳在法国有了更为广泛的习练基础,为更进一步的推广开了个好头。

12月20日—25日,出任由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联合举办的河南省首期陈氏太极拳段位技术培训班主教练。本次培训班是在国家武术研究院制定出完善的理论和教学程序后,为尽早的推广和普及陈式太极拳段位的教程,协会做出了举办有针对性的此次培训班。从实际效果看来,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是成功的。为今后协会举办类似的培训班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3

关键词:简化;太极拳;教法

太极拳是我国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二十四式太极拳是国家体委武术处在继承传统杨式太极拳基础上去繁从简,经反复修订而创编的,突出了太极拳的健身性和大众普及性。其动作柔和均匀,姿势中正平稳,在学校中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总结了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起到了强身健体的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 知晓好处,练习佐证

练十四式太极拳太极拳到底有哪些好处呢?经研究证明,练太极拳可以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有助于心血管的健康;增强呼吸功能,扩大肺活量;有助于促进消化功能和体内物质代谢;对胃肠、肌肉及关节活动有较好的作用。在教学之始,向学生讲解练十四式太极拳的好处,使其先入为主,形成思维定式,并加以练习佐证,即在运动后, 呼吸比运动前还要轻松顺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民乐渗透,合二为一

在练习中,有目的地选择乐感舒缓,曲调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特色的我国民族音乐,代替口令与节奏,融于太极拳的教学与平时的练习之中,其作用不可小视。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高山流水”等音乐匹配拳术“运劲如抽丝”、“行云流水”, 欣赏和感受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华,促进学生了身心健康,提高其审美能力。这样武术、音乐合二为一,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

三、攻防示范,改变意识

太极拳动作徐缓舒畅、均匀细致,因此人们往往忽视了太极拳的实用自卫防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基本防卫术,可改变单一的健身意识,并更能领会太极拳的基本特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为例:第一组起势动作实际上就是一个典型的防守解脱动作。它的意义与作用在于,当被对方从正面双手抓住两肩部时,已方双手由下而上上移,从对方双手的内侧按压对方双臂,从而完成解脱过程。又如“左右野马分鬓”以“左”为例,当对方从左方向已拳击面部时,顺势闪躲,用右手抓住对方右手手腕,同时将左脚插入对方右脚后侧,另将用左臂插入对方左腋下,贴紧对方,快速拧转上体,迫使对方失去重心,向后摔倒。这种典型的攻防动作,在整套动作内还有“左右搂膝拗步”,“左右倒卷肱”,“左右穿梭”及“转身搬拦捶”等不下十余种,而“闪通臂”及“双峰贯耳”等更具有实际的攻击意义。这些动作含意,往往被人们在学习和练习中所忽视。而中学生,尤其是男同学,总认为太极拳是老年拳,导致学习及练习的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从全民健身的认识高度去教育学生端正认识,一方面也要结合基本防卫术,因势利导,让学生明确,在一个个徐缓的太极拳动作中,无不体现着我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练习太极拳的积极性。

四、改进教法,丰富手段

从笔者的教学实践体会来看,仅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挂图,并用电视录像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加深直观意识。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教具,为教学所用。如教“左右野马分鬓”时有双手体前“抱球”似的动作,光靠提示往往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在示范时,运用篮球,“抱”于体前,就能使学生更明确动作的要领;又如“双峰贯耳”等教学动作,同学间可相互演练。这样教学,学生学得积极,领会掌握动作更快,且不易遗忘。此外辅助教学的方法还很多,要根据不同的动作合理的运用,在教学中应注重示范的位置及示范面等,还要根据教学中所反映的实际情况,予以变化与改进,从而提高动作学习质量。

五、及时展示,合理评价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认真学习动作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每节课的末尾,应采取分组展示的形式,教师以此为依据,对各个小组进行即时评价。评价不是简单地对结果的评定,而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展示完后教师要对同学们进行有针对性的错误纠正,教师通过正确的动作示范与错误动作的比较并纠正后者,可以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太极拳的复杂动作才能在学生的大脑中得以巩固。最后还要搞年级或班级太极拳比赛活动。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又加强了团队和竞争意识,一举三得。

总之,太极拳教学,应突出一个重点,即“练”。在学生基本掌握全套动作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课外活动,体育课的准备与结束阶段,加以强化练习。在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动作技术,不断提高动作质量的同时也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生活,有力地促进学生身心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武术》 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年第一版

[2]《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材》 辽宁大学出版社(试用本)第一版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4

1933年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导航专业教研室主任和研究室主任。十四岁起先后师从田兆麟、吴图南、石明三位当代太极拳大师修炼太极拳。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北航校园和紫竹院公园公开授徒,退休后致力于以科学方法研究太极拳和丹道理论。开创大道太极拳修炼方法,强调以养生为主,借拳悟道,技击只是末技。历年来约二十万字。

净土慢生活:太极拳这项运动广受大家的喜爱,请问黄老当初因何与太极拳结缘?

黄震寰:我因体弱,1947年开始随父在上海投师田兆麟大师学习太极拳。他是杨澄浦先生的弟子,武功功底深厚。我曾亲眼见到田先生的推手功夫,觉得非常神奇。后来跟随田先生学拳不但使我身体由弱变强,而且使我爱上了太极拳。

20世纪60年代,我在北京航空学院任教,得知太极泰斗吴图南先生在北京紫竹院教太极拳,我即前去求教。当时,吴老已有80高龄,但思想敏捷,身体轻灵,银须白发,一派仙风道骨。20世纪60年代末我正式从师吴老习拳,在吴老身边获得的最深体会是:习练太极拳应以养生练功为主,而技艺只是余事。

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又向北京如意太极拳大师石明先生学习杨氏老六路太极拳。石先生尽得杨式太极拳名家朱怀元、汪涌泉先生所传杨家虚空运动的真谛,也得到当时人称“大力恒”的恒寿山先生武式太极拳的真传,自成一体,后发展成“如意太极拳”。石先生授拳首重站桩功,要跟他学拳先要学八个月站桩,然后再谈其他。石先生传授的静站功、单操功、如意太极拳、推手等功夫都有非常独到之处。通过跟这几位老师的学习我对太极拳修炼的领悟也日渐深刻,与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净土慢生活:请问黄老您所教授的太极拳为什么叫做“大道太极拳”?

黄震寰:太极拳先师张三丰早就对练拳者说过,“愿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习练太极拳的目的应以养生长寿为主,并兼有技击、防身的作用,这是历代太极拳家们的共识。吴图南大师在太极拳修炼中给了我们最好的示范。他生前曾反复强调,“太极拳修炼是大道,技击乃太极拳的余事。”

我传授的太极拳各种功法是受先辈们的启发,依据“太极”和“大道”原理,吸取各家太极拳之长,总结自己修炼和教学实践经验而成的,其主要目的是倡导大道太极拳的理念。

净土慢生活:大道太极拳修炼有何特点?

黄震寰:大道太极拳不是新创的太极拳拳种,它是太极拳修炼入道的上乘功夫,是太极拳修炼的必由之路。大道太极拳以太极之理修大道,以太极之理练拳技。修道为了养寿、明理、悟道,是体、是本;练拳技为了强身、防身,是用、是末。道为本,技为末,道自含技,技自道出。

大道太极拳由神和内气作主导带动拳式进行,任一动作皆修炼,其特点是:神主明(行),气主动,腰(轴)主形。这种形不妄动,心无妄象,由神主导、由内气发动的动,动而静,静返无的过程称为修炼。而将太极拳由一般“锻炼”进为“修炼”,由练“形”练“术”进为“修道”,通过“放松入静”、“修心炼性”、“神气转换”、“有无相生”、“动静相应”实现性命双修,内外兼修,养炼结合,有体有用之修为大道之修,太极之炼。

净土慢生活:大道太极拳修炼包含哪些内容?

黄震寰:大道太极拳修炼的内容,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无极静桩功,太极松功,太极调息功,太极丹摆功,大道太极拳,太极推手等。其中无极静桩、松功,是筑基炼已功。无极静桩功是大道太极拳入门的无上妙法。而大道太极拳功架内涵深妙,出神入化。

净土慢生活:什么是太极松功?

黄震寰:“松”指放松,放松有静中松和动中松之分。“松功”指以动的方式进行放松得功,是修炼“动中求静静触动”的功夫。“太极松功”的“松”,是以符合太极原理的,用动的方式进行“练松、练气”的功行“松”,是一种不紧张状态,“放松”是消除紧张状态,“放松运动”是用来消除紧张状态的运动。要松先要静,入静有助于放松,放松有利于入静。“练松”指在放松的状态中,以动的方式练“松柔、松通”的功夫,有助于增强内功。“练气”指在放松的状态中,以动的方式修炼内气来积贮内能并以气助松。

大道太极拳修炼过程中始终要求以“松静为本”,松静得愈纯净,“练松、练气”的效率愈高,愈能使肢体“松柔软,体内松空通,全体虚空无”。同时,也愈有利于打通大小周天,获得内丹功,产生丹元场,得到太极拳的上乘功夫。太极拳松功是太极拳的基础,松静是太极拳的灵魂。

净土慢生活:松功修炼对我们日常养生有哪些益处?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5

太极拳不是你想的那样

四川圣德太极拳俱乐部是一家专门教授杨氏太极拳的练习场馆,颇感意外的是,在前来练习太极拳的人群中,以中青年人居多,鲜见老年人的身影。杨氏太极拳传人、俱乐部太极拳教练卿圣德老师说,不应该把太极拳看成老年人的专利,实际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群体走进了练习太极拳的行列。

太极拳是中国众多拳术之一种,是按照道家阴阳学说的理论,通过柔和缓慢的形体动作修身养性,去寻求人体自身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个体与社会的协调的运动形式。太极拳本身柔中带刚,因其形式看似柔弱、缓慢,被许多人误解为“娘娘拳”,但实际上,太极拳属于内家拳,需要调整身体五脏六腑,协调动作和呼吸,看似无力,实则延绵有力。以杨氏太极拳共3段115式拳术为例,真要全套练下来,快则一两个小时,慢则三四个小时,往往练到第一段,学员们就大汗淋漓了,和我们在公园里看见的那些形态优美、、缓慢无力的印象大不一样。

太极拳并非简易好练,真要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之目的,需要具备常年坚持不懈之毅力。在去拜访圣德太极拳俱乐部之前,我跟卿圣德老师通电话时说,希望能向我们的读者推荐一组简单易学的太极拳套路。卿老师在电话里直截了当地说:“你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太极拳没有简单易学之说。当然,你只是想学学花架子,那就另当别论。”

早在1956,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国家体委组织创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这也是我们国家现行太极拳教程的蓝本。针对我国现行太极拳教材,卿老师说得较为客气:“也不能说这套简易教材没有意义,以向普通人群推广为目的,其强身健体的作用还是有的,练了总比没有练好。”

太极拳首先是文化拳

太极拳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虽然考家对太极拳的起源各有争论,但早于清朝则是公论。

太极理论是中国先秦黄老思想的集中体现,甚至可以说太极理论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总代表。《易经》是太极理论的经典著作,《易经》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无思也,无为也,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又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生生之谓易”“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

而太极拳正是在《易经》理论的指导下,自觉不自觉地总结与完善发展的,所以研究、理解、练习太极拳原理必须从《易经》入手。

中国的远古圣贤,通过“仰观天象,俯察地理”逐步地认识宇宙和人体与人生,不断总结完善认识宇宙与自然的模式与方法。远古的圣贤发现用图像这种论述天理与自然规律的方法既简单明了,又便于保密与传授,所以又在河图,洛书的基础上,发明了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八卦图等哲学图像,用这些图像记录上古文化的思想资讯。河洛图中的数理与象理,八卦中的阴阳互变之理,阴阳鱼太极图的转化之理是对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理论的囊括与浓缩。

天体运动产生阴阳两气,两气本为一气之变化,气的变化循环往复,阴阳交替,平衡发展过程称为“天道”。太极学说把我们引进以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一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由于古人有“天人合一”“天人一体”的理论,所以把太极阴阳学说运用到人的身上就显得容易方便得多了。原本是自然气象变化的原理图,用到人这个小宇宙,小天地的身上,则产生了人类的太极运动。

太极拳也是养生拳

太极拳也是养生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保健思想、养生文化。太极拳以太极阴阳为哲学基础,外示安逸、内固精神。在太极拳练习和日常的行为规范当中,特别强调宁静致远这样一个原则,它主张刚柔结合。

《黄帝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也就是“天地之气”的产物,气推动和激发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而无处不到,气的升和降、出和入,必须对立统一,协调平衡,气机调畅,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太极拳讲究内外兼修,强调动作和气息的协调统一,和传统中医养生观念如出一辙。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也得到广泛认可。练习太极拳可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健身、祛病、健脑,好处多多。比如:正骨骼,太极拳要求姿势中正,不偏不倚,“一动无有不动”,全身骨骼处于柔和活动中,既纠正了不良姿势,又锻炼了颈椎、腰椎、上下肢肌肉骨骼;强肺部,太极拳要求动作与呼吸配合,久而久之,肺组织得以锻炼而肺活量增加,免疫力改善,也就少患呼吸道疾病;健肠胃,太极拳迈步如猫行,动作如抽丝,不用拙力而轻柔缓慢,长期有节律的腹式呼吸使横膈肌活动扩大,肠胃器官蠕动加快,促使食欲增进、消化机能加强;促循环,由于太极拳重视呼吸配合,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在吐故纳新加强气体交换的肺部活动的同时,必然会促进血液循环等等。

修炼太极拳的五个层级

要想练好太极拳首先要有信心,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因为太极拳确实比其它拳术、健身术难度大,复杂得多。其次还要有一位好老师。这个老师不一定是名师,但一定要是明师,要能明示拳理,明摆拳架。三是要钻研理论。太极拳是文化拳,不明拳理,只求形式是难于登峰造极的。

练好太极拳还要经过五个阶段。一是学拳。现代各式太极拳的套路都很多,要想学会一个套路必须扎扎实实,一式一式去学习,这个阶段对初学者非常重要。二是修拳。一个套路学完了并不等于学会了。太极拳在放松的情况下练习很容易变形。还需要经老师一个式一个式的纠正动作,使之达到“外三合”标准。现在许多练拳者不重视修拳,学完后就自己去练,往往练走了样,动作变形,劲路不通畅。养成一些坏毛病后还不好再纠正。所谓“学拳容易改拳难”就是指此。所以修拳是练好太极拳的关键阶段。三是练拳。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一套拳已经熟练掌握并基本合乎规矩,达到标准,接下来就需要个人去苦练,俗语讲“功夫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拳打万遍自然精”。四是内外合一。学会了套路,依样画葫芦地打拳是太极拳的初级阶段,只有内外合一即内劲,呼吸和形体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进入太极拳的“懂劲”即中级阶段。这个阶段要把动作的开合、伸缩、起落和呼吸结合起来,让丹田、腰脊发出的力达到四梢。五是随心所欲,也就是“神明”阶段。这个阶段进入了太极拳的高层次,一套拳不仅从外形上打的舒展、漂亮,而且从内劲、呼吸上畅通无阻、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

延展阅读

什么是杨式太极拳

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中的一个流派。它由第一代宗师杨禄蝉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少侯、杨澄甫祖孙三代人继承、创新发展而成,在不违背武术本能的基础上,保留了技击与攻防内容,并具有纯朴、独特、新颖、别致的特色。

太极拳活动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 太极拳 兴趣 教法

在武术教学中,每一个示范动作的讲解要做到用语言简练,重点突出,目的明确。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必须讲明每一个完整动作的名称,以便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概念意识,有助于教与学。动作讲解时要精炼、准确,同时应结合动作的攻防性质进行讲解,以便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讲解的时机要恰当,练习过程中结合口头提示有助于学生纠正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给学生讲清肌肉的用力状况,肌体运用的轴与面,讲清动作的性质,说明肌肉的工作状态是静力性工作还是动力性工作。据解剖学理论,武术中的“型”是静力性工作,武术中的“法”是动力性工作。“型”指手型、步型、身型;“法”是指手、眼、身、步、腿的使用方法。精炼、准确、恰当的讲解,不但能使学生理解记忆动作。而且更能提高动作质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太极拳运动是由动静、张弛、刚柔、轻沉、虚实、曲直、升降相对独立复杂的动作组合而成的统一体,许多动作姿势,名称具有鲜明的形象化特点,对于从未接触太极拳的中学生来说,学习掌握难度加大,因此在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太极拳的拳理,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教法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一、提高认识水平,培养学习兴趣

太极拳运动与其它球类、田径等项目不同,太极拳对练习者的要求是心静体松,头正颈直,正中安逸,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舒指坐腕,屈膝松胯,圆裆实腹,尾间中正,气沉丹田,上下相随,节节贯穿。太极拳是以导引疏通经络,以畅通气血为内练切入点,从而改善和提高脏腑功能,提高练习者的健康水平,练习太极拳时,要排除杂念,气沉丹田,以腹式呼吸法自然配合,以甜淡虚无,呼吸吐纳,使阴阳交感,浑然成太极状态。这种状态是一种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改变身心,使意、气、劲得到锻炼,从而到达生命质量的升华。 认识水平提高了,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和欲望,一但兴趣被激发,学习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力,愉快紧张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设计课时教学计划,明确教学思路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项学习,太极拳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初,依照学校的体育课程总方案,通过研修教材、教法拿出教师自己的模块教学方案,根据选修学生人数、水平层次等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课时计划。确立教学思路;太极拳运动要求重心较低,不能有过大起伏,高中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初学会造成动作变形,对学习者正确掌握技术动作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可以采用先升高重心步型不变下进行学练,集中精力进行练习和体会太极拳的手法动作,而教师则按标准姿势示范,强调步型到位,虚实分明,已达到太极拳运动对重心的要求。先快后慢教学,太极拳运动规律是速度均匀缓慢,通过先快后慢的教学方法,当教授完整套动作后,采用一些套路分段赛、小组对抗赛等学生基本掌握专项游戏活动,如太极推手、站桩、防身术演练等,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情绪和热情。随后教师做全套示范,带领学生减慢速度,反复练习,到达上下相随,融会贯通,此时可强调太极拳运动宜柔不宜刚,重心宜低不宜高,速度宜慢不宜快。逐渐到达太极拳轻灵、缓慢、柔和、刚柔相济、重心平稳,速度均匀、周身相随、节节贯穿等要求。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为自学其它太极拳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充分利用多种教具和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效果

合理运用不同教具和优化教学手段是太极拳教学的基础,在实际教授学习过程来看,仅靠单一的教师动作示范是不够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利用挂图、电视录像、多媒体等先进电化教学手段,加深直观意识。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教具,为教学所用。例如在教授:“左右野马分鬃”时有双手胸前“抱球”动作,仅靠老师示范往往不能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但老师在教学时可用篮球代替在胸前做丁步“抱”球,直观易懂,效果明显。又如:“双峰贯耳”示范时,可组织学生之间相互演练贯耳位置。这样教学,学生学的积极,掌握动作快,且不易遗忘。再比如:“手挥琵琶”、“白鹤亮翅”等动作,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加深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辅助教学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根据所教动作的特点来选择运用。教学中示范的位置和示范面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要根据教学中反映的实际情况,在不同角度、不同地点更直观地演示动作,予以改变和改进,从而提高动作质量和效果。

四、口令、音乐教法并使,提升学习效率

口令是体育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由于太极拳具有轻灵、舒缓、柔和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下达的口令也要柔和、舒缓,初学时动作生疏,概念模糊,可先呼动作名称,如:“转身上步”、“弓步分手”、“丁步抱球”、“搂膝推掌”等加以提示,当学生有了一定概念后,这时可改用“一、二、三、四…...等数字代替,也可用“推”、“按”、“走”、“退”、“转”等字提示。动作熟练后,进入连贯、圆活的练习阶段时,应尽快去掉口令,选用具有舒缓优美、积极向上的音乐伴奏,首先反复播放音乐,让学生熟悉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然后结合动作进行练习,这样能增强美的感染力,又尽快的掌握了动作节奏,且能更好地表现出太极拳行云流水、绵绵不断的特点,从而逐步掌握太极拳运动。

综上所述,在太极拳教学中,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热情,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太极拳运动的规律和特点,对学生尽快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有很大帮助。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总之,太极拳的教学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丰富教学方法,以此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武冬《二十四式太极拳入门与提高》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