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例6篇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1

关键词 长根奥德蘑;袋料;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46.90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1-0122-01

奥德蘑(Oudemansiella radicata)又名长根小奥德蘑、长根金钱菌、露水鸡从、茶树菌。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属伞菌目、白蘑科、小奥德菇属,是北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夏、秋季生长的一种食用菌,肉质细嫩,盖肥柄脆,味道鲜美,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上长根奥德蘑产品紧缺,需求量不断增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了更快地推广奥德蘑栽培新技术,尽快缓解国内外市场其产品的紧缺局面,现将长根奥德蘑袋料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场地选择与整理

利用现有的香菇棚、野外大田畦床栽培奥德蘑,菇棚高度200~230 cm,畦床长度根据场地而定,畦床宽100~110 cm,四周用茅草或茅草编成草块、稻草围起,顶棚覆盖芒箕骨、稻草、遮荫网等遮光保湿。要疏松畦床面,畦旁开水沟,沟深30 cm,然后用敌敌畏和甲醛混合喷洒地表面进行消毒,菌袋进畦床前2 d,先在畦床面撒上石灰粉进行消毒[1]。

2 栽培季节与栽培场所选择

根据奥德蘑的生物学特性,菌丝生长温度为13~35 ℃,最适温度为20~27 ℃,出菇温度为16~28 ℃,最适温度为22~25 ℃。选择室内、野外栽培,应安排在4月至6月中旬以前,或者8月至9月中旬前均可栽培。一般选择室外搭盖大棚、蔬莱大棚,清洁卫生、管理简单、 操作方便、保温保湿能力强、调光、通风好的菇房(也可利用现有银耳房或茶薪菇房栽培)。夏季香菇大棚下的畦床都可作为奥德蘑栽培场所。

3 栽培配方

原材料可选择玉米芯、木屑、棉籽壳、稻草、麦秆、玉米秆、花生杆、黄豆杆、五节芒、芦苇屑、野草等,混合栽培。栽培基质配方有以下几种:配方1:棉籽壳 30%,玉米秆18%,麸皮15%,玉米芯25%,豆粕 8%,石灰2%,碳酸钙2%,含水量63%~65%,pH值7.0~7.5。配方2:木屑52%,麸皮23%,花生杆15%,玉米粉7%,碳酸钙2%,石灰1%,含水量63%~65%,pH值7.0~7.5。配方3:五节芒40%,棉籽壳25%,麸皮25%,玉米粉7%,石灰1%,碳酸钙2%,含水量63%~65%,pH值7.0~7.5。

4 拌料与装袋

将麦皮、棉籽壳、杂木屑等干物质先搅拌2遍后,然后将碳酸钙、石灰、糖等物质放入水中待溶液后,渗入干料中,进行搅拌,使各种材料及水分混浠均匀。调整培养料含水量65%左右。将拌好的培养料装入聚丙烯或聚乙烯塑料袋,采用规格15 cm×30 cm×0.05 cm的塑料袋,培养料高15~16 cm,湿重为0.75~0.85 kg;或用规格17 cm×33 cm×0.05 cm,培养料高17~18 cm,湿重为1.15~1.30 kg。在装料时要求上下紧松一致,无缝隙,避免刺破塑料袋,装料后上套环盖[2]。

5 灭菌与冷却

装袋后及时进行灭菌,常压灭菌温度上升100 ℃时,必须保持20~23 h,高压灭菌的压力上升1.5 kPa时,温度保持3~4 h。采用室内冷却或大棚冷却,室内房冷却可作为接种室,使用前7 d,用气雾消毒盒或甲醛消毒[3],用气雾消毒盒为8 g/m2,关闭燃烧熏蒸消毒8~10 h;用甲醛溶液30 mL/m2,并加入高锰酸钾20 g/m2,消毒6~8 h。冷却要选择整洁、干燥、阴凉的场所,远离污染源,无灰尘,地上铺1层塑料薄膜,将灭菌过菌袋排放在薄膜上自然冷却,也可用制冷系统冷却[4]。

6 接种与发菌管理

菌袋温度要冷却30 ℃以下时,才可进行接种。接种前对菌种进行1次检查,检查菌丝是否洁白、浓密,菌龄要求在35~40 d,菌丝不能老化,菌种与栽培菌袋同时进行消毒。接种模式一般采用接种箱接种、室内接种、大棚开放式接种方法,按无菌操作接种。接种后要将菌袋移入已消毒的干燥培养房,将菌袋立袋排放于架上,大棚采用单排墙式摆放发菌,在低温季节可采用双排摆放发菌,一般摆7~8层,室温保持在23~25 ℃,空气相对湿度在60%~70%,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培菌。接种后7~10 d翻堆查菌1次,如发现杂菌污染,要及时清出污染菌袋。同时把下部菌袋移至其上部。培养17~25 d时,菌丝生长速度加快,呼吸旺盛,适当松动一下袋口套圈棉塞以增加供氧。如发菌期间遇到低温时,也可采用经消毒过的小铁丁在袋口周围扎孔增氧,并注意室内通风降温。大棚温度最好保持在25 ℃左右,最高不得超过30 ℃,以免烧菌。气温高时在棚面顶上覆盖1层遮阳网进行降温。培养40~45 d,菌丝长满袋,再续培养15~25 d才能达到生理成熟,要成熟的栽培菌袋才能出菇。

7 覆土

覆土出菇方式,将菌袋的培养基表面袋口膜剪平,或将栽培袋切成两断,还可全部脱袋进行埋土,然后将栽培袋竖

放或横排于畦床上均可,用肥沃土填满袋与袋间和覆盖畦面,覆土厚2~3 cm。当栽培袋脱袋覆土后5~7 d待菌丝爬上土表面时,及时把薄膜用竹弓拱起通风,每天通风2~3 次,每次为 40~60 min。空间湿度掌握在85%~90%,并要增大光线,要喷1次出菇重水,一般喷水量为0.1~0.2 kg/m2,并控制好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等因子。

8 出菇管理

喷出菇水后,菌丝逐渐集中大量开始纽结,形成子实体,要求相对湿度90%~95%,有较强光照的散射光,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40 min,保持新鲜空气。室温16~28 ℃都能出菇,最适宜温度为25 ℃。并注意防治病虫害。当菇床面长出大量小菇时管理重点是降温保温,温度保持在26~28 ℃最适宜,可进行沟灌水,喷湿荫棚顶上的遮荫物,气温高时进行空间喷雾化水[5]。奥德蘑生长过程一般要喷水,子实体大多喷些,如遇到土表面偏干,只能采取喷雾化水来调节土面湿度[6]。菇多时注意加强通风时间,每天3~4次,湿度和通风要灵活掌握,适当调整光线。

9 病虫害防治

在奥德蘑栽培生长过程中,由于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一般采用培养料以熟料栽培模式。如在出菇管理过程、采菇后没有及时清理等,导致发生病虫害。保持棚内场地的周围干净,走道常撒生石灰,出菇管理等过程水质卫生、清洁,通风良好,确保菇棚内空气新鲜,会减少病虫害发生。如发生有菌蝇、线虫,用菇虫净、高效氯氰菊酯喷雾或灌食盐水,奥德蘑上表面出现斑点,多通风,减少喷水,可用喷重康宁或百菌清、克霉灵,在菇棚空间和走道进行喷雾,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

10 适时釆收与包装

奥德蘑一般菌柄长达15~20 cm,7~8成熟,菌盖易开伞,要适时采收。不宜过时让白色孢子大量散播,子实体倒下床面,菌褶变黄才采收,影响质量和品质。采收过迟,菌体开伞,组织变老,会产生大量的白色孢子粉,产量低,并降低商品价值。奥德蘑在采摘时,轻轻转动采下,对采摘下的菇用小刀削去菇柄基部的杂物,及时将鲜菇送进冷库,分级包装上市销售,或脱水烘干加工。干品含水量在13%以下,及时装入塑料袋,密封袋口[7]。每袋可收干菇30~50 g。

11 参考文献

[1] 韩梅.秸秆蘑菇栽培技术要点[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3):43.

[2] 李明芝,连艳鲜.草菇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2(9):35-37.

[3] 陈家友,李可凡,王尚堃.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105-110.

[4] 康源春,刘震.袋栽香菇春季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3):34-37.

[5] 汪发荣,严玉红,高慧慧 .层架式双孢蘑菇秋季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2011(6):37.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2

关键词: 春季;双孢菇;栽培技术

?

双孢菇菌丝生长温度6~32℃,子实体形成的温度6~22℃,最适温度14~16℃。春季生产双孢菇一般在日光温室中栽培,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培养料配方?

按1 m2栽培面积计算,培养料的配方为:①麦草30 kg,鸡粪25 kg,尿素0.5 kg,石膏2 kg,过磷酸钙1 kg,石灰0.8 kg,ph值8.2~8.4。②麦草34 kg,干猪粪8 kg,干牛粪10 kg,过磷酸钙0.5 kg,石膏1 kg,石灰0.7 kg,ph值8.2~8.4。?

2 培养料发酵?

春季温度低,可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在堆料前7 d,把晒干的粪用水拌湿,100 kg的干粪中拌入110 kg水堆成堆(高1 m、宽2 m左右),3~4 d翻堆1次。堆温55℃左右。粪预堆后,氨气蒸发,臭味减少,初步培养了一些有益的微生物类群,粪肥疏松,病虫得以初步消除,为进一步发酵奠定了基础。在堆料前2~3 d,草要预湿。将麦草切成5~20 cm长的小段,小麦茎秆较硬,蜡质较多,必须压扁后再预湿,可用水浸泡24 h,也可在建堆后用水淋2~3 d,每天淋3~4次,中间翻堆1次,含水量以手握麦草用力拧滴5~6滴水为宜。原料经预湿后,即可建堆发酵:在堆料时,先在堆料场上铺1层厚30 cm、宽2.5 m的干草,草上铺1层3 cm左右的粪。粪草要铺平,撒上石膏、过磷酸钙、石灰,依次类推,至第4层时开始添加尿素,并浇水,这样1层草1层粪共铺4~6层,堆四边,使上下基本垂直,料堆需用薄膜覆盖,底部用木排垫空。堆料的第2天下午要测量50 cm以内的温度。正常堆料的第2~3 d,料温会升至70℃左右,若达不到,查明原因,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建堆后6~7 d进行第1次翻堆,以后待料温分别达到70℃时连续翻堆3次。检查含水量,用手紧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滴1~2滴水为正好。这时继续建堆发酵,料温达到60~65℃时,保持8 h,然后降温至50℃,维持3~4 d。检查有无残存的氨气和害虫。氨味重用甲醛中和,若有虫喷0.5%的敌敌畏溶液灭虫。料温降至25~28℃时,即可铺料播种,整个发酵过程约需25~30 d。?

3 播种?

在3月上、中旬,选用适宜加工出口的f50、f60等品种,铺料播种前先在室内做畦,畦以南北向为宜,宽1 m,深10~15 cm。铺料前2 d,对菇房消毒2次,先用0.3%敌敌畏溶液喷洒1次,密闭1昼夜,再用1 kg甲醛和0.5 kg高锰酸钾密闭熏蒸。消毒结束后,铺料前1 d通风,并进行翻架。播种前检查室温和料温。室温20℃以下,料温要稳定在28℃以下,播种的所有用具必须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消毒。播种采用混播加条播相结合的方法,播量为每100 kg料播菌种0.8~1 l,播完后将料面压实,并盖1层地膜。

4 出菇管理?

控温保湿,促使菌种尽快定植,温度控制在28℃以下,以25~26℃为宜。菇房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若温度超过28℃,采取夜间通风的方法,降低温度,若温度过低,可在晴天揭开温室草帘提高室温,但料面应覆盖黑色地膜或草帘,避免阳光直射料面。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0 d左右菌丝即可基本长满培养料。覆土材料与蘑菇产量密切相关。理想的覆土材料应是团粒结构好、孔隙多、保水力强、持水率高、酸碱度适中、病虫杂菌少的土壤。最好采用泥炭土,也可用草炭土。用前应消毒,覆土厚度3~3.5 cm。覆土厚度要均匀一致,平整,便于管理。覆土后2 d内按每平方米5 kg左右的水,分4~5次喷到土层中,使土层上下均匀潮湿,达到饱和。室温维持在21~22℃,料温24~26℃。覆土后6~7 d,菌丝长到接近覆土表面时进行耙平,即将覆土层均匀翻1遍。双孢菇从播种到出菇,在适宜的条件下,需35~40 d,一般可收4~5潮菇,持续采收40~50 d。出菇期应保持13~17℃,若超过20℃应通风降温。同时,保持室内较高的相对湿度,可采用菌床、地面、空间喷水的方法提高室内湿度,菇体生长期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采菇期控制在90%左右。出菇期若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将抑制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影响出菇。因此,要适时通风,早春气温低,要选择无风晴好天气的中午前后通风换气,晚春气温升高,要在早、晚和夜间通风,同时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5 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1.5 cm时可分级采收。采收时,用中指、食指、拇指轻捏菌盖,稍加旋转即可采下。每次采收后,应及时剔除床面上的老根、死菇和其他残留物,采菇留下的空洞要用湿润的覆土填平,然后进入下潮菇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文辉. 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j]. 青海科技,2007,14(2):50-52.?

[2] 刘君昂,李琳,周国英. 双孢蘑菇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湖南地区的发展前景[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46-1347,1350. ?

[3] 刘晓杰,王俊山,吴永权. 林地小拱棚双孢菇栽培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07(6):41-42.?

[4] 赵凤良,王尚??雷新梅. 3种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栽培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55-4557,4570. ?

[5] 杨立诚. 塑料大棚反季节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j]. 食用菌,2007,29(4):42-43.?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3

论文摘要 从培养料准备、播种、出菇管理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春季双孢菇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双孢菇菌丝生长温度6~32℃,子实体形成的温度6~22℃,最适温度14~16℃。春季生产双孢菇一般在日光温室中栽培,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培养料配方

按1 m2栽培面积计算,培养料的配方为:①麦草30 kg,鸡粪25 kg,尿素0.5 kg,石膏2 kg,过磷酸钙1 kg,石灰0.8 kg,pH值8.2~8.4。②麦草34 kg,干猪粪8 kg,干牛粪10 kg,过磷酸钙0.5 kg,石膏1 kg,石灰0.7 kg,pH值8.2~8.4。

2 培养料发酵

春季温度低,可利用日光温室进行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在堆料前7 d,把晒干的粪用水拌湿,100 kg的干粪中拌入110 kg水堆成堆(高1 m、宽2 m左右),3~4 d翻堆1次。堆温55℃左右。粪预堆后,氨气蒸发,臭味减少,初步培养了一些有益的微生物类群,粪肥疏松,病虫得以初步消除,为进一步发酵奠定了基础。在堆料前2~3 d,草要预湿。将麦草切成5~20 cm长的小段,小麦茎秆较硬,蜡质较多,必须压扁后再预湿,可用水浸泡24 h,也可在建堆后用水淋2~3 d,每天淋3~4次,中间翻堆1次,含水量以手握麦草用力拧滴5~6滴水为宜。原料经预湿后,即可建堆发酵:在堆料时,先在堆料场上铺1层厚30 cm、宽2.5 m的干草,草上铺1层3 cm左右的粪。粪草要铺平,撒上石膏、过磷酸钙、石灰,依次类推,至第4层时开始添加尿素,并浇水,这样1层草1层粪共铺4~6层,堆四边,使上下基本垂直,料堆需用薄膜覆盖,底部用木排垫空。堆料的第2天下午要测量50 cm以内的温度。正常堆料的第2~3 d,料温会升至70℃左右,若达不到,查明原因,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建堆后6~7 d进行第1次翻堆,以后待料温分别达到70℃时连续翻堆3次。检查含水量,用手紧握培养料时指缝间滴1~2滴水为正好。这时继续建堆发酵,料温达到60~65℃时,保持8 h,然后降温至50℃,维持3~4 d。检查有无残存的氨气和害虫。氨味重用甲醛中和,若有虫喷0.5%的敌敌畏溶液灭虫。料温降至25~28℃时,即可铺料播种,整个发酵过程约需25~30 d。

3 播种

在3月上、中旬,选用适宜加工出口的F50、F60等品种,铺料播种前先在室内做畦,畦以南北向为宜,宽1 m,深10~15 cm。铺料前2 d,对菇房消毒2次,先用0.3%敌敌畏溶液喷洒1次,密闭1昼夜,再用1 kg甲醛和0.5 kg高锰酸钾密闭熏蒸。消毒结束后,铺料前1 d通风,并进行翻架。播种前检查室温和料温。室温20℃以下,料温要稳定在28℃以下,播种的所有用具必须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消毒。播种采用混播加条播相结合的方法,播量为每100 kg料播菌种0.8~1 L,播完后将料面压实,并盖1层地膜。

4 出菇管理

控温保湿,促使菌种尽快定植,温度控制在28℃以下,以25~26℃为宜。菇房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若温度超过28℃,采取夜间通风的方法,降低温度,若温度过低,可在晴天揭开温室草帘提高室温,但料面应覆盖黑色地膜或草帘,避免阳光直射料面。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20 d左右菌丝即可基本长满培养料。覆土材料与蘑菇产量密切相关。理想的覆土材料应是团粒结构好、孔隙多、保水力强、持水率高、酸碱度适中、病虫杂菌少的土壤。最好采用泥炭土,也可用草炭土。用前应消毒,覆土厚度3~3.5 cm。覆土厚度要均匀一致,平整,便于管理。覆土后2 d内按每平方米5 kg左右的水,分4~5次喷到土层中,使土层上下均匀潮湿,达到饱和。室温维持在21~22℃,料温24~26℃。覆土后6~7 d,菌丝长到接近覆土表面时进行耙平,即将覆土层均匀翻1遍。双孢菇从播种到出菇,在适宜的条件下,需35~40 d,一般可收4~5潮菇,持续采收40~50 d。出菇期应保持13~17℃,若超过20℃应通风降温。同时,保持室内较高的相对湿度,可采用菌床、地面、空间喷水的方法提高室内湿度,菇体生长期相对湿度保持在95%左右,采菇期控制在90%左右。出菇期若菇房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1%将抑制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影响出菇。因此,要适时通风,早春气温低,要选择无风晴好天气的中午前后通风换气,晚春气温升高,要在早、晚和夜间通风,同时也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5 采收

当子实体菌盖直径达到1.5 cm时可分级采收。采收时,用中指、食指、拇指轻捏菌盖,稍加旋转即可采下。每次采收后,应及时剔除床面上的老根、死菇和其他残留物,采菇留下的空洞要用湿润的覆土填平,然后进入下潮菇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杨文辉. 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J]. 青海科技,2007,14(2):50-52.

[2] 刘君昂,李琳,周国英. 双孢蘑菇的研究现状及其在湖南地区的发展前景[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46-1347,1350. 

[3] 刘晓杰,王俊山,吴永权. 林地小拱棚双孢菇栽培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07(6):41-42.

[4] 赵凤良,王尚堃,雷新梅. 3种不同覆土材料对双孢蘑菇栽培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555-4557,4570. 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4

关键词平菇;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建议;广西平果;同仁树

近年来,广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经过农业以及各部门共同努力,食用菌产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1-2]。平果县同仁村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引进平菇栽培,从一家一户生产发展到相对集中经营,至今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成为长期供应县农贸市场的食用菌品牌之一。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菌含蛋白质20~23 g,而且氨基酸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3]。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菇农管理到位,生产出的平菇色泽鲜美,品质优良,商品性状佳,从9—10月至翌年的3—4月期间,前来收购的客商络绎不绝,菇农足不出户就有经济收入。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对同仁村平菇产业的生产情况及以后的发展前景作如下探讨。

1平果县同仁村平菇生产现状

1.1生产技术成熟,保证平菇生产质量

平果县马头镇同仁村位于县城的东南部,距离县城约5 km,该村三面环山,交通便利,是平果县比较典型的山区村落,总人口2 994人,劳动力2 080人。同仁村从事平菇生产的农户平均年龄在30~40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大多数都参加过县级以上食用菌培训班的学习,熟练掌握平菇生产的技术规程,即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采收鲜菇—恢复期管理。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他们能把握好技术质量关,有的菇农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已经成为当地的“土专家”。

1.2原料充足,减少成本,提高收益

平菇可利用的营养很多,木质类的植物残体和纤维质的植物残体都能利用。人工栽培时,依次以废棉、棉籽壳、玉米芯、棉杆、大豆杆产量较高,其他农林废物也可利用,如木屑、稻草、麦秸、玉米芯等[4]。同仁村的稻草、豆杆、玉米芯等平菇生产原材料资源丰富,可以就地取材,节省成本开支。

1.3村民种菇积极性高,栽培面积和产量稳定

(1)栽培面积。同仁村平菇的栽培面积在2007年为50万袋,2008年为65万袋,2009年为85万袋,3年累计栽培面积为200万袋(以9袋为1 m2计,共有22.2 hm2)[5]。

(2)产量与产值。从2008年秋冬至2009年春末,据统计,同仁村共有75户参与平菇种植生产,共生产袋装平菇85万袋,平均每袋产鲜菇0.92 kg,总产量782 t,产值达234.6万元,菇农户均收入3.13万元,人均纯收入3 570元。

2009年对5个农户总面积5.6万袋的产量、产值进行全面统计,结果表明,自2008年秋至2009年4月中旬,鲜菇总产量51.3 t,单产最高达13.5 kg/m2,最低为5.25 kg/m2,平均单产为8.25 kg/m2,总产值为15.4万元,平均产值为24.75元/m2。按全村总面积计算,鲜菇总产量为782 t,产值为234.6万元。据同仁村种植大户黄大亮介绍,平菇在正常情况下,其生物转化率达150%以上,每袋产鲜菇1.5~2.0 kg。

1.4投入少,获益多

(1)成本核算。每个平菇栽培袋的生产成本为0.7~0.9元,加上各种损耗等因素,每袋最高成本为1.5元。

(2)经济效益。平菇以每袋产值3.6~4.0元计,扣除成本外,每袋纯利润为2.0元。2007—2009年该村栽培平菇面积200万袋,共获纯利润达400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3)社会效益。平菇生产以稻草、玉米芯、豆杆为主要原料,2009年栽培平菇用稻草约500 t,稻草价格按0.15元/kg计,仅稻草一项可增加效益 7.5 万元;同时栽培平菇还解决了村中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收入;此外,农民种菇收益得到保障,既促进了食用菌的发展,又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4)生态效益。大量稻草、豆杆等农作物秸秆用于制作食用菌的栽培料,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农村丰富的秸秆等资源,避免了物质浪费,解决了秸秆焚烧引起的二氧化碳与硫化氢对空气的污染问题;另一方面,栽培平菇后的废料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废料还田增加了土壤肥力,既能减少农作物的化肥使用量,又能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防止土壤板结,是发展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

2同仁村平菇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同仁村平菇生产是当地农民自发起来经营的,尚处在农户自家庭院经济阶段,其规模化、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较低,产业辐射带动功能还没有发挥出来。

(2)同仁村平菇生产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菌种生产、袋料生产及消毒等生产环节仍比较粗糙,多采用人工作业,机械化程度低。

(3)产品销售过度依赖当地市场,其销售网络和市场开发滞后,冬春季集中上市导致价格下跌,而夏秋季节则无菇供应。

(4)加工、保鲜技术尚未推广,仅靠鲜菇销售的单一经营模式,其抗风险能力低,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3同仁村平菇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对平菇保鲜技术和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开发新的绿色生物防腐剂、保鲜剂,达到保鲜效果,延长平菇鲜品的货架寿命。同时要注重深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一些方便食品、保健食品、饮料等功能食品,以缓解出菇高峰期对市场的压力。

(2)重视平菇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随着平菇生产的发展,病虫害问题日趋严重,近几年由于杂菌污染、害虫蔓延而引起的减产甚至绝收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农户不注重对栽培场地的保护,污染袋到处乱扔,造成环境杂菌、虫害基数越来越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除选育抗病品种外,还要筛选杀虫剂、杀菌剂,找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或生物药剂作为应急措施。

(3)平果县党委、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引进龙头企业为菇农提供“三统一”服务,即统一提供优质菌种,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实行订单收购。

(4)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实现共同致富。

4参考文献

[1] 甘立,陈少珍,韦仕岩,等.广西食用菌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广西农业科学,2002(4):220-221.

[2] 吴登.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应对措施[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4):548-550.

[3] 韦公远.平菇风味芝麻酱制作新技术[J].农村新技术,2008(20):47-48.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5

l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蘑菇JY一l菌株,引自浙江。

1.2试验方法3月开始由我市最大的蘑菇菌种制作大户生产原种,5月制栽培种,6月初~10日堆料,采用上海农科院食用菌所研制江阴市食用菌指导站生产的“蘑菇增温发酵剂”进行堆料,现将其工艺过程简述如下。

1.2.1配方按lllmZ用量,稻麦草2。。okg,尿素Zokg,菜饼粉sokg,复微石青sokg,干猪粪sookg,新鲜米橄右okg(或狱皮),石灰约sokg,增温剂Ikg。

1.2.2操作流程①截草:稻麦草预先截成10~20cm段备用。②预湿:稻麦草用浸水或淋水方式使其充分吸足水分,含水量达7。肠左右,感官测定以手紧捏滴水3~5滴为宜。③软化:将草料铺成宽Zm、长度不限、厚约20cm,在上面撒一层化肥、铺一层草,在草层上撤石灰后铺一层草,再撤石灰,如此层层相夹,直堆至高1.3~1.sm,堆完后外班塑料薄膜,3~4天后翻堆一次,共7天。④拌小堆料:软化操作结束的这天晚上,将石青、粪粉、饼粕粉、米糠、增温发醉剂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童达60写,感官测定以手握成团,抛地能散即可.夜膜闷堆8~12小时。此操作也可在室内进行,增温发醉剂可在闷堆结束时混入。@混堆:大堆草料和小堆料均匀混合。至此,室外堆料告一段落。⑥进房发醉:6月20日左右进房进行床架发醉。菇房先经常规空房消毒,大小堆料混合后直接进房上床架。控制含水分63写~65%,底层暂不放料,料层厚50~60cm,进完后封闭门窗,地窗留缝约scm通气.在增温剂所含微生物群作用下,很快进入升温发醉期,料温在2~3天达到70℃左右,以后自然下降,这阶段要注意对菇房的保温,要求在52℃附近保持72~弱小时,料温降至46℃以下可开门窗通风,发醉过程9~10天.⑦播种覆土:料温降至室温即可翻格播种,于7月初播种,7月15日采用河泥曹糠极土,8月2日开始出菇,至9月中旬出菇结束.

2结果与分析

原种和栽培种制作质量较好,菌丝洁白无杂菌.堆料采用了增温发酵剂后,不仅具有省工、节能、降本、高效等优点,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播种后,按照高温蘑菇特殊的环境要求,床面覆盖报纸,菇房密闭以提高C仇浓度,发菌情况良好。但覆土后,有一户菇农的2间菇房首先在覆土层下方至培养料间发现了白色杂菌,其后迅速蔓延,并形成了白色球状子实体.我们采取了“克霉灵”喷施、石灰覆盖等措施,均未取得好的效果。由于该杂菌发病位置特殊,且蔓延迅速,有子实体形成,又没有好的消灭方法,致使落菇菌丝开始萎缩,不出菇或极少出菇。其它10户菇农的菇床先后也发生该病,仅轻重程度不同,产量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32如公菇床总.产金3o28kg,平均单产仅2.29kg/m之,但创产值也达37·50元/m,,平均单产值16.37元/kg,大部分菇农都有了较好的收成。详见表1.从表i可看出,杂菌的出现是影响本次试验的主要因素。据我们初步观察分析,该杂菌可能是扰抱褐地碗菌,属真菌门子囊菌亚门,30℃时致殖速度较20℃时快l。倍以上。而该高温蘑菇则要求28℃以上才能出菇,发菌阶段又需提高CO:浓度,因而高温、高湿正好也为该杂菌创造了有利的生长条件,助长该杂菌的支延。

此外,我们分析发现.培养料pH值偏酸,,土层过厚、菇房透气性差都有利于杂菌繁殖,而影响出菇.

3小结与讨论

草菇栽培技术要点范文6

论文摘要 介绍了平菇的生物习性,并总结了稻草栽培平菇高产稳产技术,包括:培养料的选择和处理、选用优良菌种、适当加大菌种用量、加强发菌期管理、后期喷施营养液以及加强病虫防治。

平菇是著名的食用菌之一,具有营养价值高、适应性很强、原料来源广泛、生长周期较短、生物效率高、栽培方式多样等优点。平菇生长发育的过程分菌丝体和子实体两个阶段。菌丝体为白色绒毛状,是平菇的营养器官,主要吸收利用培养料中养分;平菇子实体丛生,菌柄基部互相连结,有些叠生,菌盖为贝壳状或扇状,直径4~10cm或更大,发育初期青灰色,后变为浅灰色或褐黄色,成熟时呈灰白色,菌肉白色,肥厚柔软。

平菇在生育的全过程中,有自己特有的规律。因此其生长发育,同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了解平菇的生长规律,对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很重要。在平菇的生育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水分、光线、空气、营养以及酸碱度等条件。平菇菌丝生长的温度最佳范围是15~36℃,以24~28℃最适宜。菌丝体发育阶段,要求栽培料的含水量在60%~70%左右,子实体发育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平菇的菌丝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长,有光反而使菌丝生长速度下降;子实体发育必须有散光,没有光子实体就不能生长,但不能有强光,否则也会阻碍其生长。

稻草栽培平菇现已推广普及,但产量高低悬殊。笔者经过长期反复探索与实践,总结稻草栽培平菇要取得高产稳产,要把握以下关键技术。

1培养料的选择与处理

稻草要干燥无霉变,色泽金黄,最好是中稻草和糯稻草,并经过三方面处理:一是曝晒2~3d,以杀死部分粘附在稻草表面的病菌和虫卵;二是用1%~2%的石灰水浸泡1~3d,以去掉表面的蜡质达到软化,进一步灭菌、杀虫;三是将浸过石灰水的稻草用清水冲清后上堆发酵,使堆温达60℃以上,其间翻堆1次。经过处理的稻草,质地柔软,病虫害少,含水量适宜,播种后利于发菌。

2选用优良菌种

菌种的优良标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菌种的种性,如品质、产量、抗逆性、温型等;二是菌种的纯度;三是菌种的适应性。要选用种性好、抗逆性强、纯度高、无虫无杂菌以及适合在稻草上生长的、具有较强的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如高邮955、秋丰500等优良菌株。

3适当加大菌种用量

由于稻草质地疏松,同量的稻草培养料较棉子壳料的体积要大,因而菌种用量要由棉子壳料用量的10%~15%提高到20%~25%,这样才能形成生长优势,阻止杂菌污染。

4加强发菌期管理

平菇栽培成败的关键在于发菌期的管理,发菌期管理重点在于水分管理。一要科学管理水分。发菌时的水分管理原则是要保水,使水分不易失掉,而不是失掉后重新补水。要保证拌料时60%的水分能长久维持,这样菌丝才能发得好。发菌时补水还易造成污染,所以应尽量避免。床栽保水的办法用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二要压料发菌。因稻草质地疏松,常规法稻草栽培平菇播种初期难发菌或不发菌,而一旦菌丝吃料后稻草纤维素被分解,疏松的菌床就会下陷,致使料内水分溢出,菌丝难以继续生长。因此,要夺取高产必须压料发菌。其做法是:室内栽培,播种后覆盖薄膜,膜上放木板再压重物;室外栽培,在膜上放些稻草,草上再加泥土。这样既可保温保湿,又可使草料结实,有利发菌。现蕾前,去掉压料物,拱膜出菇。

5后期喷施营养液

稻草与棉子壳相比,所含营养略差。因此后期要喷施营养液,以复壮菌丝,更好地分解吸收稻草基质中的有机物。具体做法是:采收第2批菇后可选喷下列营养液:在100kg水中,加尿素100g、磷酸二氢钾100g和白糖1kg,每l00kg草料喷此液4~6kg;在100kg水中,加蔗糖2kg和尿素200g,每100kg草料喷此液3~4kg;在100kg水中,加三元复合肥1kg和白糖1kg,每100kg草料喷此液3~4kg。通过后期喷施营养液,一般可增产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