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藏运输管理制度范例6篇

冷藏运输管理制度

冷藏运输管理制度范文1

1.铁路易腐货物运输现状

副食品 易腐货物的产、运、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虽然易腐货物运量仅仅占铁路运量的1%左右,但对市场供给、平稳物价乃至社会稳定影响极大。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易腐食品产量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铁路冷藏车的保有辆从2000辆增加到7900余辆,铁路易腐货物运量1980年688万吨,1991年达到1252万吨。1992年开始下降,到1998年降为836万吨。下降的趋势还在继续,目前还没有制止下滑的措施。公路的冷藏运输后来居上,占据了易腐货物运量的很大份额。

铁路冷藏运输亏损严重,1997年达2.56亿元,1998年上升到3.82亿元。冷藏车新造已全面停产,全路2个冷藏车制造、修理厂,5个机械冷藏车车辆段,21所加冰所,共约有2.4万名职工将处于困境。此外,现有7900多辆冷藏车,固定资产约40多亿元,由于运用效率低下而将成为呆滞资产。铁路冷藏运输市场一失再失,已面临危机。

2.造成危机局面的原因

铁路冷藏运输存在的诸多问题中,首先是现行粗放型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管、用、修”各部门各自为政,反映在运输组织上,占69%的单节式冰冷车处于无调度掌握的放任状态,半数以上的车辆状态不良;再加经营上,收支两条线,各部门各算各的帐,没有建立经济责任制,以至运输效能低,年年亏损。其次是铁路货物送达速度低,运输周期长,与公路相比,时效差2倍多。三是现有冷藏车车型不适应市场需求,5节式机械冷藏车组容量太大,不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运输市场的需要;而冰冷车的车况差,运输质量得不到保证,这二种车的使用率均不高。四是铁路服务质量差,存在要车手续繁琐,配车难,乱收费,加冰不到位等问题,由此可见,管理体制不适应是诸多问题的症结,改革冷藏运输管理体制已是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3.振兴铁路冷藏运输的建议

(1)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成立专业化冷藏运输公司

公司属企业性质,主要业务是统管全路冷藏运输业务及冷藏运输装备(含各种冷藏车和冷藏集装箱)。在体制上集“管、用、修”为一体;在经营上贯彻经济责任制,负责全路冷藏运输的成本核算和资产保值和增值;在运输管理上,公司要建立调度机制,对装备动态、货运质量、车辆按车号采用微机实时控制。此外,有2点需要特别提出:第一是配好公司干部班子,选用有才干、对冷藏运输业务有实际经验、勇于负责和实干的干部。第二是在建立公司初期(3--5)年内,铁道部要对公司大力扶植,在经济上给予优惠政策,有关冷藏车(冷藏集装箱)新造或改造及辅助设施的投资仍需由部给予解决。

(2)改革冷藏车运行组织办法

建议在主要干线上增开“货运快列”,尽量将冷藏车编入快运列车,采取其它灵活、快捷的运输方式,加快冷藏货物送达。

(3)改革领导体制

冷藏运输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冷藏药品;冷链管理;安全

药品就是指应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同时有目的的去对人体自身的机能进行调整的物质,只要有化学原料药和与之相关的制剂,抗生素、中药材等等,药品具有所有商品的属性,其质量对人体的健康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药品的安全和质量问题也就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要点,特别是冷藏药品,其对环境的要求更加的精细和严格,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这一问题予以高度的重视。

1、冷链管理的定义

冷链管理退工厂就是指药品流通的整个环节,从生产厂家初上,经过铁路或者是空运的方式到达上也公司,之后再将其运送到医院药库,然后进入库房,最终应用于临床的整个过程的管理工作,为了保证药品自身的质量和疗效,必须要在每一个环节都对冷藏和冷冻的效果进行严格的控制。

2、医院冷藏药品的管理

2.1医院冷藏药品的分类

冷藏的药品大致可以分为几类:①生物制品类(《药典》规定需2~8℃保存)。抗毒素类如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等;血液制品如人免疫球蛋白等;生物技术制品如重组人干扰素等;活菌类如双歧四联活菌、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等。②超过温度容易导致化学性质不稳定的药物(《药典》规定需2~10℃保存)。抗肿瘤药如鸦胆子油注射液、阿米福汀注射液等;胰岛素类;弹性酶肠溶胶囊等。

2.2医院冷藏药品的采购

在冷链管理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环节就是冷藏药品的采购环节,一般情况下,冷藏药品对环境会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正规的途径去购买药品,此外医院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药品的疗效,同时还要尽量节约减少冷链资源的消耗,医院在采购药品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遵循适量多批和控制库存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冷链管理的效率。

2.3药品的验收入库

冷藏药品在被送到药库之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药品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查和验收,医院还应该在运行的过程中在外面设置待验区,验收人员在这一区域的内部完成了冷藏药品的验收工作之后,生物制药在验收之前一定要由供货单位提供国家食品药品部门所办法的合格证,如果其可以充分的满足基本条件,首先要对温度因素进行严格的检验,如果发现了不符的药品,一定要拒绝入库,然后对药品的名称和批准文号以及生产厂家等都要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结束之后,在20分钟之内一定要立即将其放入到冷藏库当中,以便保存。

我院药库有25平方米的冷库,大容量温控转运箱,保证冷藏药品从药库到药房的配送途中的质量安全;各药房配备有专用冰箱,小容量温控转运箱,保证冷藏药品从药房到临床科室的配送途中的质量安全。各版《中国药典》对冷处的规定均为2℃~10℃。但是从1995年版起。对生物制品的贮藏温度严格要求为2℃~8℃,故《中国药典》对冷处的温度规定,不再完全适用于生物制品。而生物制品是“冷处”贮藏药品的主体,因此,我医院在实际工作中将“冷处”的温度范围调整为2℃~8℃,使“冷处”温度范围与生物制品对贮藏温度的要求完全吻合。“冷处”温度范围调整为2℃~8℃后,对于原来需要冷处贮藏的药品不受任何影响,简化了实际操作,便于贮藏保管。

2.4冷藏药品在医院的流通

2.4.1药品在库房的保存

医院在建立冷藏库时在库房的内部按照GPS的要求安装了温度控制和报警系统,如果库房的温度超过了其标准的温度,系统就会报警,这个时候,保管人员就会对其予以有效的处理,但是库房的管理人员一定还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对库房每一天的温度予以严格的控制和记录,此外还要对库房当中的空调系统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同时还要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应急预案,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避免意外现象的出现,这样也就可以很好的保证药品自身的质量和水平。

2.4.2 药品的发放

对于门诊药房请领的冷藏药品,药库根据需要准备好药品,放入温控箱由专人负责运送到门诊,立即进行核对并将药品放入冰箱。由门诊窗口发放给病人时,对于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品需给以冰块保温并仔细交待患者储存注意事项。病区药房同样方法保存于冰箱,在临床科室需要时将药品装入小的温控箱直接送到各临床科室放入科室冰箱,由护士按需要发给病人服用。

2.5冷藏药品温度的控制

冷藏药品在药库、药房、临床科室保存期,各级管理工作人员每天监测和记录冷库、冰箱、温控转运箱温度,2次/d,而科室质控小组每周质控冷库、冰箱温度一次,保证温度在正常温度范围内。冷库建有自动监测系统,可实现三级(报警前、报警中、报警后)报警管理,建立有对断电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建立药品冷链管理文档备案体系,便于追溯。

2.6冷藏药品的院内运输

冷藏药品的运输,要求根据药品的多少、路途的远近、运输的时间、当时的环境温度,选择大小不同的温控箱及冰排的大小、数量进行包装,由药库运输到各个药房的采取较大的箱子,专人负责运送;由药房运输到各个临床科室的采取小的温控箱,通过药品物流系统直达各个科室的治疗室,立即进入科室的冰箱储藏,保证冷藏药品在院内的质量。

3、加强冷藏药品的冷链管理

目前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在医药经营企业GSP认证相关条款中虽有要求,但规定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是一个被忽视的药品质量管理环节,特别是医院内的冷藏药品,因其温度控制要求高,更应重视运输环节的质量管理工作。保证冷藏药品在合适的条件下贮藏,是保证药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冷链药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是冷链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包括医院)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质量监管行政部门,生产、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应高度重视冷链管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冷链药品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纳入日常监管内容,出台可操作性的文件规范冷链药品的运输工具、明确冷链药品的操作程序和工作标准、做好冷链药品质量管理的工作记录、强化冷链药品质量管理过程的监管。

4、结语

当前,很多医院的冷藏药品冷链环节都有了非常显著的发展和提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这一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加以改进,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硬件设施予以改进,此外还要切实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证药品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加娣,徐宏宇.医院药品冷链管理的探讨[J].中国药房.2011(05)

[2]林小玲,芦雅琳,陈凤琴,赵莺柳,钟秀卿.某院临床护士新药使用认知状况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8(06)

冷藏运输管理制度范文3

目前美国、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有些国家的生鲜易腐农产品冷链流通量(以价值论)已经占到销售总量的50%,并且仍在继续增长。

在我国,冷链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仅侧重于数量保证,对品质的要求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尽管我国冷链物流并不发达,但由于城市的迅速发展导致农产品流通量大幅增加,冷链物流在保障生鲜易腐农产品供应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冷链物流应如何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发达国家在这方面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通过调查研究,笔者把发达国家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加以总结,希望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健康快速发展和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的政策措施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发展冷链物流的核心: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整套体系

冷链物流由多个环节组成,从食品原料的种植和采购、加工、流通和配送,直至零售和消费的全过程,是一项复杂的低温系统工程,确保各环节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冷链物流的核心。各国政府高度重视冷链物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都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容器和包装、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兽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有关标准和规定,对农产品进出口也有严格的检验和认证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如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作为联邦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根据国际通行的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制定了食品安全督促计划(FSEP)。该规划不但在肉类和家禽加工厂普遍实行,而且在乳品、蜂蜜、鸡蛋、蔬菜水果加工业内也广泛应用。该规划实施以来,已经有664个加拿大联邦政府注册的食品企业(共2003个)提出了认证申请,其中已有327个得到了HACCP认证。此外,CFIA还向一个由加拿大农业联合会管理的规划“加拿大农场生产食品安全规划”(COFFSP)提供科学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该规划覆盖了从田间(畜舍)到屠宰加工企业门户的食品安全问题。它通过联邦政府和产业界的合作,鼓励国内初级产品协会开发发展战略和必要的工具,以便使生产者在农场的食品生产环节实施与HACCP原理相一致的食品安全措施。CFIA对FSEP和COFFSP计划的参与体现了其持续改进食品安全的承诺,即从初级产品生产到最终产品零售的多部门、跨行业的食品安全协作,最终实现从农场到餐桌包括冷连物流全过程的食品安全控制与管理。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关键环节:依靠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各国的实践证明,龙头企业在促进各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加拿大政府在运输业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后,1987年基本放松了对运输业的管制,极大地促进了各种运输方式和企业间的竞争和发展。1990年后,政府进一步放开市场,对各种运输方式进行私有化和民营化改造,通过下放港口和内河运输的经营权、国家铁路公司民营化等措施,使企业真正自主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建立起不同运输方式间的竞争机制,促进了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路铁海空多式联运,产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与配送中心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等多方参与、并存共赢的冷链物流发展模式。加拿大既有以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运输企业国家铁路公司(CN)和加拿大最大的花椰菜产地加工企业Melvin Farms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产地加工企业模式),也有以北美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Ontario Food Terminal Board与加拿大最大的配送中心Sobeys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批发市场与配送中心模式),还有以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Thomson Group为主体的冷链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支撑:加大政府投入,创造良好的营运环境

各国政府纷纷加大资金投入,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拿大联邦政府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一是通过优惠政策和资金扶持。如加拿大政府通过对国家铁路公司补贴、改制和相关政策扶持,使国家铁路公司扭亏为赢,盈利率由过去的3%提高到30.4%,成为目前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冷链物流运输企业。通过注入启动资金扶持,使Ontario Food Terminal Board成为拥有5000个客户、交易量540万磅/天、交易额9.6亿加元/年,纯利润100多万加元的北美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二是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和执法检查监督,规范农产品冷链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日本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都很重视物流产业的规划与建设,并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199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对主要的物流基础设施,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韩国政府建立了专项基金,以资助专业性物流公司,并对开发新型物流技术的企业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财政出资为农协会员购买标准托盘及物流相关设备提供政府补贴,资助运输企业购买标准集装箱运输卡车。为减少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根据相应的农产品包装法,由政府出资80%,农户出资20%对出售前农产品进行包装,施行低温储存与运输,推进冷链物流。荷兰政府对于建立面向全欧洲的配送中心建设的企业给予选址、规划及经营方向的指导,并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支持或贷款贴息。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发挥协会作用,加强行业协调和自律

各国冷链物流的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在完善行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协会一方面积极宣传政府的交通方针、政策和法规,另一方面代表企业利益反映企业的呼声,对完善物流政策和改善企业经营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行业协会从不同角度起到沟通情况、协调关系、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作用。如加拿大卡车协会,是由加拿大运输企业、农

产品产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等人员自愿组成的民间组织。协会主要协助CFIA制定冷链物流指导原则与标准,协调冷链环节行为主体的关系,组织制定本行业企业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并配合CFIA对协会成员进行技术咨询和人员培训,在推动加拿大冷链物流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前提:完善相关法律及标准,推进专业认证

农产品冷链物流包括原料生产、加工、运输、配送、销售到从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在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因为操作不当而出现产品质量与食品安全问题。各国政府为了确保冷链物流的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标准,涉及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包装、运输、储存、标签、品质等级、食品添加剂和污染物、最大兽药残留物允许含量和最大杀虫剂残留物允许含量等方面。如在原料生产环节,为了规范农药的注册登记、使用和管理,加拿大卫生部、农业与农业食品部会同渔业海洋部、环境部及自然资源部共同制定了《防虫产品法》,该法明确了农药的注册登记办法。以及需要提供的数据、农药用量等。加拿大环境保护法规定,要对污染物和有毒物品进行评价;农药残留补偿法规定在任何情况下,农民可以因为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导致损失而获得补偿。在加工、贮藏和运输环节制定了严格的温度标准,如禽类加工环境温度低于10℃,冷藏与运输温度不得高于4℃。

另一方面,严格专业认证制度,实行市场准入。如加拿大近年积极推动有机食品的发展,有机农业已经成为加拿大农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全国目前共有经认证的有机农场2500个,有机食品加工企业150家,有机产品认证机构46个。有机农业的总产值为6亿加元,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1.5%。通过认证后,认证机构向有机种植或加工者授予证书,并授权其使用有机产品标识,而后方能进入流通与消费环节。再如对肉食品生产企业要利用HACCP来监督和控制生产操作过程,不但要求检查农药残留量,还要检查生产厂家的卫生条件,对工作间温度、肉制品配方以及容器和包装等作出了严格的规定。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推进有机食品、HACCP及ISO等专业认证制度、原产地保护和地理标识管理等,是加拿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保障:鼓励技术创新,推广先进技术管理手段

各国冷链物流企业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冷链物流业的整体水平,技术创新体现在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

首先,在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方面积极采用GAP、GVP等先进的管理规范,使用环境友好型栽培(养殖)管理技术和先进、快速的有害物质分析检测技术等,从源头上保证冷链物流的质量与安全。

其次,使用先进的产地加工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许多发达国家把预冷保鲜作为冷藏品生产加工中的第一道工序。预冷的关键在于一个“快”字,包含了许多在不伤害产品质量的情形下快速降温的先进技术。如加拿大花椰菜产地加工企业Melvin Farms采用真空预冷技术和冰温预冷技术,有效消除田间热,降低蔬菜的呼吸强度,延长保鲜期。

第三,在储藏技术装备方面,积极采用自动化冷库技术,包括贮藏技术自动化、高密度动力存储(HDDS)电子数据交换及库房管理系统,其贮藏保鲜期比普通冷藏延长1~2倍。气调贮藏是当代最先进的可广泛应用的果品贮藏技术。英国的气调贮藏能力为22.3×104吨,法国、意大利、荷兰、瑞士、德国等国也在大力发展气调技术,气调苹果平均达到苹果总数的50%-70%。

第四,在运输技术与装备方面,冷藏运输技术经历了公路冷藏运输、铁路冷藏运输、水路冷藏运输发展到冷藏集装箱多式联运。欧洲具备通畅的交通网络,公路运输快捷灵活,装卸环节少,减少了装运中的损耗,可进行“门对门”的服务。冷藏运输将朝着多品种、小批量和标准化、法规化的方向发展,节能和注重环保将是冷藏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铁路运输在易腐品运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铁路易腐品运输的运量占总的易腐品运输量的55%左右。欧洲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冷集箱与铁路冷藏车的配套使用,克服了铁路运输不能进行“门到门”服务的缺点,大大提高了铁路冷藏运输的质量。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球食品冷藏能力达到10亿立方英尺,其中冷藏集装箱能力超过60%,超过6亿立方英尺。如加拿大最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Thomson Group除具有容量大、自动化程度高的冷藏设施外,还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强制供电器(PTO)驱动、自动控温与记录、卫星监控的“三段式”冷藏运输车,可同时运送三种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

冷藏运输管理制度范文4

第一条为加强疫苗储存、运输管理,保证疫苗质量,保障预防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条例中规定的疫苗储存、运输过程中的管理。

第三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具有从事疫苗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接种单位应有专(兼)职人员负责疫苗管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配备保证疫苗质量的储存、运输设施设备,建立疫苗储存、运输管理制度,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工作。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规范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疫苗储存、运输中的管理

第五条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在销售疫苗时,除提供按照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文件外,同时应提供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供应或分发疫苗时,应提供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

第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在接收或者购进疫苗时,应当索取和检查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提供第五条规定的证明文件及资料。收货时应核实疫苗运输的设备、时间、温度记录等资料,并对疫苗品种、剂型、批准文号、数量、规格、批号、有效期、供货单位、生产厂商等内容进行验收,做好记录。符合要求的疫苗,方可接收。

第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批发企业对验收合格的疫苗,应按照其温度要求储存于相应的冷藏设施设备中,并按疫苗品种、批号分类码放。

第八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按照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销售、供应或分发疫苗。

第九条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定期对储存的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或超过有效期等情况,应及时采取隔离、暂停发货等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处理;接到报告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质量异常或过期的疫苗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应定期对储存的疫苗进行检查并记录,发现质量异常的疫苗,应当立即停止供应、分发和接种,并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自行处理。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同时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质量异常的疫苗依法采取相应措施。

第十一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储存的疫苗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过期、失效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集中处置。

第十二条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疫苗的发货、装箱、发运工作。发运前应检查冷藏运输设备的启动和运行状态,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发运。

第十三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使用的冷藏车或配备冷藏设备的疫苗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温度条件应符合疫苗储存要求。

第十四条疫苗的收货、验收、在库检查等记录应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第三章疫苗储存、运输的温度监测

第十五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等有关疫苗储存、运输的温度要求,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工作。对未收入药典的疫苗,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储存和运输。

第十六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按以下要求对储存疫苗的温度进行监测和记录。

(一)应采用自动温度记录仪对普通冷库、低温冷库进行温度记录。

(二)应采用温度计对冰箱(包括普通冰箱、冰衬冰箱、低温冰箱)进行温度监测。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及冷冻室的中间位置,冰衬冰箱的底部及接近顶盖处,低温冰箱的中间位置。每天上午和下午各进行一次温度记录。

(三)冷藏设施设备温度超出疫苗储存要求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记录。

第十七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对运输过程中的疫苗进行温度监测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疫苗名称、生产企业、供货(发送)单位、数量、批号及有效期、启运和到达时间、启运和到达时的疫苗储存温度和环境温度、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运输工具名称和接送疫苗人员签名。

第四章疫苗储存、运输的设施设备

第十八条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具备符合疫苗储存、运输温度要求的设施设备:

(一)用于疫苗储存的冷库,其容积应与生产、经营、使用规模相适应;

(二)冷库应配有自动监测、调控、显示、记录温度状况以及报警的设备,备用发电机组或安装双路电路,备用制冷机组;

(三)用于疫苗运输的冷藏车;

(四)冷藏车应能自动调控、显示和记录温度状况。

第十九条设区的市级、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具备符合疫苗储存、运输温度要求的设施设备:

(一)专门用于疫苗储存的冷库或冰箱,其容积应与使用规模相适应;

(二)冷库应配有自动监测、调控、显示、记录温度状况以及报警的设备,备用发电机组或安装双路电路,备用制冷机组;

(三)用于疫苗运输的冷藏车或配有冷藏设备的车辆;

(四)冷藏车应能自动调控、显示和记录温度状况。

第二十条乡级预防保健服务机构应配备冰箱储存疫苗,使用配备冰排的冷藏箱(包)运输疫苗。并配备足够的冰排供村级接种单位领取疫苗时使用。

第二十一条接种单位应具备冰箱或使用配备冰排的疫苗冷藏箱(包)储存疫苗。

第二十二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有专人对疫苗储存、运输设施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接种单位应对疫苗储存设备进行维护。

第二十三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种单位、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应建立健全疫苗储存运输设施设备档案,并对疫苗储存、运输设施设备运行状况进行记录。

第五章附则

冷藏运输管理制度范文5

冷藏车和保温车的功用、要求

冷藏、保温车是主要用于农副产品和食品饮料储运的厢式车。由于对储藏运输中的保鲜和冷冻要求十分严格,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保温厢式车应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功能,需要有良好隔热结构的车厢;冷藏车除具有隔热结构的车厢之外,还必须配备制冷装置。用于冷藏食品近距离运输的厢式车,不带制冷机组;冷藏厢式车则配装制冷机组,用于长距离运输,厢内保持恒定的低温。采用全封闭聚酯板整体粘接的冷藏厢,其隔热保温性能、外观质量、整体刚度及使用寿命都有较高的要求。

冷藏车和保温车发展变迁

我国的冷藏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近年来发展很快。1999年,全国冷藏车、保温车厂家已达70多家;全国冷藏车、保温车的保有量超过了3万辆。保温车的车厢内衬保温材料,冷藏车则在隔热结构车厢基础上加装专用制冷装置。我国冷藏、保温车的生产企业不少,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真正有市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的厂家较少。如河南冰熊冷藏汽车有限公司的产品,其厢体蒙皮采用高分子复合材料与保温材料聚氨酯泡沫,形成全封闭“三明治”结构。其特点为耐腐蚀、重量轻、强度高、保温性能好、密封性好、外观豪华美观,已成为国内冷藏车行业的主导产品。原有的金属骨架结构整体发泡冷藏保温车,因保温性差,制作工艺落后,自重过大等缺陷已逐渐淡出市场。

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冷藏、保温车的保有量约4万辆,年生产能力4万多辆,但我国易腐货物的冷藏运输率仅为15%-20%,而发达国家为80%-90%,这与我国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极不相称。美国冷藏、保温车的保有量为16万辆,日本为12万辆,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目前国内大量需要冷藏运输的货物还是靠普通车辆运输,所以冷藏、保温车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特别是近几年各大城市菜篮子工程的启动,以及各大食品企业、冷饮企业速冻保鲜食品的发展,将促进冷藏、保温车辆需求的增长。随着我国农业产品结构的变化,农产品将由生产粮食作物向发展农副产品过渡,冷藏、保温车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对冷藏、保温车的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冷藏、保温车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是农牧业生产大国,又是易腐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肉类、水产品和蛋类等产品的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城市猪、羊、牛肉销量每年达3000多万吨,禽蛋、禽肉近2000万吨,奶类、奶制品约600万吨,水果、蔬菜的产销量更大。这些超过亿万吨的食品,需要通过冷藏运输满足消费者需求。然而,目前我国上述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只有15%左右。

运输易腐货物不同于普通货物,想要有效运作冷藏物流,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冷冻物流链:严格PtoP(点到点)的温度控制包装;货物由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不应暴露在空气中,亦不应承受温度转变环境。这些都需要有构造精良的冷藏运输装备和专业的运输管理机制来保证。越来越多的生产商愿意选择能提供完整冷藏链的第三方物流来外包自身冷藏物流业务,以避免自营冷藏物流所带来的基础设施和设备、网络及人力上的高投入。通过调查分析,乳制品对温度的控制要求很高,厂商出于产品质量控制的考虑,更愿意自营冷藏物流业务;冷饮、速冻食品厂商希望部分或全部外包物流业务;肉制品厂商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行业要求,更愿意全部外包其冷藏物流业务。

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年代,冷藏保温运输业所承运的易腐食品主要局限在外贸系统出口的肉类和少量家禽、水产等冷冻食品;商业部门为国内大中城市居民配给的冷冻肉类、家禽和水产品;少数食品加工企业需要的蛋、奶类制品;农牧渔业需要的动、植物种苗;医药卫生系统需要的疫苗、血浆等。尤其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冷藏运输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冷藏、保温车的使用领域不断拓展,用户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一是冷藏、保温车管理系统逐步转变为企业;二是冷藏运输的易腐货物由过去基本以冷冻食品(冷冻肉类、水产品)为主发展到以新鲜肉类、水果、蔬菜占较大比例,还有乳制品、冷饮、糕点、巧克力、保健食品等;三是随着我国城市商业的发展,除了肉类加工厂、冷库外,大型连锁超市、大型副食商场、牛奶公司、食品加工企业,也成了冷藏、保温车的主要用户。种种迹象表明,经济的发展使冷藏运输产品的需求明显激增,发展冷藏、保温车市场潜力巨大。

公路交通快速发展为冷藏、保温车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早在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交通运输政策要点》即明确指出,我国要大力发展冷藏运输,以适应全国人民对易腐食品消费量增长的需要;交通部颁布的《2001-2010年道路运输业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出,要大力发展快速货运、集装箱运输,促进化学危险货物、大型物件、冷藏保鲜货物等运输逐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在国家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公路交通的快速发展为冷藏、保温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从现有情况看,我国冷藏车行业的中型车将有很大部分被轻、微型和重型车所取代,液氮、二氧化碳、蓄冷板等新型制冷方式的冷藏车会越来越受欢迎。

冷藏、保温车的产品结构和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冷藏、保温车按吨位划分,还是中型车较多。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重型车、半挂车将成为长途、调拨性公路冷藏运输的主要工具而得到快速发展;轻型冷藏、保温车和微型保温车则作为短途分配性运输的主要工具而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迅猛发展、内陆运输的不断扩大,公路冷藏车运输越来越显示出其快速发展的趋势。因为运输的集装化及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货物运输不仅要求快捷安全,而且要求保证质量。

有效箱容最大化

在当今效益社会,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是运输业的奢望,因此最大限度的运用现有运输设备是获得最大效益的有效途径。公路运输对运输货物的宽度及高度的限制,说明人们不能寄希望于运输法律对此的放宽,只能在现有宽度及高度的限制范围内进行设计改革。

冷藏车运输是冷藏链中的重要一环,其运输特性是流动性大、车内显热和潜热负荷随外界气温、太阳负荷强度和运送货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目前国内冷藏、保温车的结构大体有两种:板块拼装结构和整体注入发泡结构,可以装侧门,也可加装隔板形成多仓,已分别用于冷藏和保温。技术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接近,各项性能指标和密封性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尽管冷藏、保温车厢内布置情况基本相同,但发达国家的箱式车针对性更强,为装载不同的货物配备了不同的装置,使之更适合于用户,更方便用户。在厢内布置方面,发达国家的冷藏、保温车针对不同客户的要求,开发出适合各种装载需要的配套车型及箱内布局,如在箱内增加通风装置、悬挂装置、制冷装置、箱内货架、物品固定装置等。而国产冷藏、保温车尚有差距,需要在设计能力、装备制造能力方面下功夫。

冷藏、保温车的箱体结构厢和蓄冷剂

箱式物流车有多种结构:硬体的、软体的;后对开门的、后卷帘门的;侧开门的、翼开门的;还有带液压升降尾板的,其用途也各有不同。冷藏车的制冷方式仍以机械制冷为主,因为机械制冷具有温控范围广、易实现箱内温度自动调控等优点。但从环保和节能的角度考虑,机械制冷具有排放废气和噪声污染、能量利用系数较低等不足,因而新能源冷藏车的比例会有所增加。采用冷板机制冷方式没有运行噪声和废气排放的污染,又能综合利用地面电能,节能效果显著,将会在重型和半挂车上得到应用。

以前我国没有理想的蓄冷剂,现在上海已成功试制了-33℃的果冻状蓄冷剂,对系统腐蚀作用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具有良好的使用前景。过去常用的R12、R502等制冷剂,因其中含有氯原子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在国际上已被禁用。R22在欧洲一些国家也已不用于新设备,新工质R134a、R404A、R407C等已经广泛使用。液氮制冷具有结构简单、制冷降温快、维修方便、特别是没有噪声和废气污染的优点,也会在中、重型冷藏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轻型车则仍然采用非独立制冷方式。

新型箱体和隔热材料

冷藏车使用的材料呈现多元化,冷藏箱外层通常采用钢板或铝板,箱内为不锈钢板,使箱体在吊运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抗冲击性和随时随地可修补性。而冷藏车在运输过程中箱体间的撞击则比较少,可以将箱外和箱内设计采用玻璃钢板。由于玻璃钢板的箱体具有完整平坦的外表面,可以最大限度地让客户张贴广告,满足客户宣传自己的需要。当然,玻璃钢板的成本比较高,不妨使用彩钢板,也能满足客户对质量的要求。如果客户对箱体重量的要求特别高,还可以选用高性能材料,如瑞典生产的DOMEX钢板,它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是普通碳钢的一倍。选用这种高性能材料,可以使厚度降低,但成本将大于普通碳钢。

对冷藏车不同的使用状况,其隔热性能要求差距较大。对于冷藏、冷冻类货物的运输,隔热要求比较高;而对于保鲜、恒温类货物的运输,没有那么高的隔热要求。应对不同要求的冷藏车制定不同的隔热设计方案。对于隔热要求高的冷藏车,可以使用聚氨酯发泡材料,它具有很高的绝热性能,虽然成本高、制作工艺复杂,但可以满足高隔热要求。对于更高隔热要求的冷藏车,还可以在发泡层内增加真空隔热板,这是一种高性能的隔热材料,目前主要由发达国家的专业厂家生产,成本更高,但可以达到非常好的隔热效果。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材料,可以满足一般的隔热要求,比较经济实用。满足市场的不同需要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高性能,是冷藏车发展的基本点。

多侧箱门设计

现代冷藏货物的运输,为了装卸货物的方便,也为了避免叉车进出作业对箱体的破坏等,很多冷藏车都设计有侧开门。侧开门分为单扇和多扇,单扇侧开门一般是为了方便人的进出而设计;多扇侧开门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一种是为了机械运输设备直接装卸货物,另一种是考虑到当冷藏车带有分隔仓时,为方便装卸不同的货物可以分别打开不同的侧门,避免在装卸货物时开门太多引起整箱冷媒的流失和货物的多次搬运。

我国冷藏、保温车制造业任重道远

冷藏运输管理制度范文6

几年前“只闻楼梯响”的各类冷链物流研讨会,如今演变成真金白银的投入。从去年中外运收购漳州裕和集团旗下的上海裕和冷藏快运,到最近G锦投动议成立上海锦江国际低温物流公司,这一切动向都表明曾被冷落的冷链物流,开始引起各路商家的注目。而蒙牛集团在安徽马鞍山兴建的自动化立体冷库的投入使用,京客隆低温物流中心的成功运营,说明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零售企业,对冷链节点的投入已经开始发挥效益。但总体来看,冷链物流刚刚进入成长期。

冷链物流正值风生水起,对于这个新生市场,意欲进军者多,驻足观望者更多。很多疑问萦绕在脑中,比如冷链物流市场兴起的标志是什么?先期市场有哪些特点?一个完整独立的食品冷链体系是什么样的?目前我们欠缺的是什么?冷链物流在管理和技术应用方面有哪些特性?其运作规律是什么?国外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启动冷链物流市场既要有消费者的觉醒,也要有政府的大力推动,还有哪些因素是必须考虑的?政府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等等。《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此次请来五位一直在冷链物流一线实际操作的专家,请他们对相关问题作答。

这些专家分别是:专门为麦当劳做配送的美国夏辉食品公司高级物流经理李万秋,曾任专为肯德基、必胜客等做配送的中国百胜餐饮集团北京物流中心总经理的物流经理人毕鲁湘,北京京客隆的软件设计及运营辅导商台湾茂进公司副总经理霍青梅,京客隆低温加工物流中心冷冻冷藏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顾问北京启达乔泰总经理李彦杰,以及与冷藏车打了十几年交道的大连大洋运输冷冻工程有限公司经理宋一新。

记者:进入冷链领域首先要做的是加强对冷链物流特性的认识,对冷链物流的管理知识和技术手段的掌握。从您多年的经验积累来看,您认为冷链物流有什么特点?其运作规律是什么?

李万秋:冷链物流相对于其他产品的物流有以下几个特点: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技术含量高、监控困难。冷库建设和冷藏车的购置需要的投资比较大,是一般库房和干货车辆的3至5倍。冷链物流的运作成本高,费用主要消耗在电费和油费上,而这些又是维持冷链的必要投入。冷链所包含的制冷技术、保温技术、产品质量变化机理和温度控制及监测等技术是支撑冷链的技术基础。监控困难也是一个特点,冷链管理不是单点的管理,也不能依靠某一点来进行控制,而必须从产品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诸多环节进行控制。所以冷链的运作即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操作人员的素质也是保证冷链的重要因素。

霍青梅:冷链物流的特点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商品全程温度控制

我们把冷链物流形容成一个由“线”连接起多个“节点”的链条,链条的未端是消费者。为保证商品品质及降低输送过程中的损耗,链条中的“线”与“节点”均需进行温度控制。比如:蔬菜从地里刚采摘下来,经过急速遇冷后放入冷藏库存放,使用冷藏车进行中长途运输,分送到各地批发市场冷藏库,再从冷藏库配送到各卖场、超市及其他零售点,最后到消费者手中。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蔬菜的急速遇冷、冷藏库存放、冷藏车的运输、超市的展示柜均属在流通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措施。在这一系列措施的保护下,蔬菜品质得以保证、寿命得以延长、损耗降低到最小,这使我们冬天吃到夏天才有的蔬菜、北方人吃到南方新鲜的水果。

2.与常温物流相比,除包括流通环节外,还包括加工生产环节。

如果我们把冷链物流中的“线”定义为冷藏(冷冻)环境下的运输的话,则“节点”为各培育基地、生产基地、屠宰厂、制造工厂、生鲜食品加工中心、冷藏(冷冻)库、低温物流中心、卖场超市等贩卖点等等。因此冷链物流的“节点”不仅仅是流通环节,还包括加工生产环节。

3.品质的保证是冷链物流的灵魂。

所有的温度控制措施及环节均为延长商品寿命及保证产品的品质服务。

4.冷链过程中所包括的技术学科、行业跨度很大。

从生物学、微生物学到制冷科学,从食品加工工艺到生鲜食品加工中心的规划设计,从农林牧渔业到信息产业。

李彦杰:冷链物流的储存、加工包装、配送、流通等等条件均与一般常温物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需配合的运送车辆及仓储设备也非常昂贵,因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冷冻、冷藏保温设备及周边配套设设施上。此外,低温冷冻链体系的建立,除了要有节能的冷藏、冻储存库的设备外,更要有良好的管理及作业规范,才能维护低温食品的质量。冷链是一个对资金、管理和技术都要求很高的产业。目前一些企业急于进入低温食品产业,但是由于欠缺专业低温知识及配套措施而盲目的跟进,因而造成许多无谓的损失。

记者:如果我们把冷链物流分为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的话,您认为,我国目前的冷链物流市场处于什么阶段?现阶段的冷链物流有什么特点?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李万秋:依我个人观点,中国的冷链物流市场还在萌芽的阶段,远谈不上兴起。很明显,中国冷库和冷藏车90%以上是服务于冷冻产品的,而国外只有30%左右。就是说在中国应该进入冷链物流的大多数产品,如蔬菜、水果、鲜花和奶制品等是在没有温度控制的状态下流通的。从超市买的蔬菜,到家中只能保持两到3天的新鲜,而国外至少一周以上。中国超市的蔬菜是到超市才冷藏,或者干脆不冷藏。而国外超市的蔬菜从收割开始就要进行冷处理,运输、加工各环节都是冷链过程。中国从传统的商业模式向现代商业模式转变,至今只有20年左右的时间。过去从田问到餐桌,几公里或几十公里,百姓吃的菜、蛋、奶经一次买卖就完成了。现在流通的范围加大,渠道增多,链条变长,而我们的流通管理模式远远没有跟上。

我们现行的管理制度和手段对食品的流通过程管理就像哑铃,重两头,轻中间。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因为有经营地点,卫生许可等审批、认证和检查环节限制,控制的相对较好。而食品的流通环节,目前还处于散乱的,无法可依或有法不依相对较弱的状态。我们的冷链物流市场雷声大,雨点小,发展速度还远没有跟上需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因为企业追求低成本满足市场竞争的要求所致,还有就是消费者对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政府对物流市场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

霍青梅:中国冷链物流市场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表现是,人们对冷链的认识尚处于冷藏(冷冻)库等片断的节点阶段,并未形成一个体系化的概念,处于冷链物流各环节的企业并未对冷链物流达成统一认识,并未认清各自在这一链条上所处的位置及所需努力的方向,因为在不进行改进的情况下行业仍有利润空间,行业的竞争程度不如常温产品激烈。

一个积极的现象是,在行业竞争较为激烈的连锁零售业,企业已从终端消费者处感受到生鲜产品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最后空间所在,在与外资企业竞争的

过程中,部分企业也已经认识到冷链的重要性。在完成常温物流中心的建设后,连锁零售企业,纷纷将企业内物流的重心偏向低温物流中心及生鲜食品加工中心。比如:北京京客隆、上海联华、上海农工商、华润万家等等。这是一个标志,从消费者的需求,反馈到超市卖场、从超市卖场反馈到生鲜食品加工中心(或低温物流中心)、从加工中心反馈到冷藏运输、再反馈到生产基地。所以,处于这个链条上的所有环节,势必最终都会波及到。

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冷链物流,存在以下特点及问题:

1、很多企业虽认识物冷链物流的重要性,但许多企业都较为盲目;不清楚如何建立本企业的冷链物流体系,欠缺对本企业冷链物流的需求分析。较为盲目地上马低温物流中心项目,可能会造成大量投资之后,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情况。

2、冷链物流建设的专业化程度、复杂程度以及投资远高于常温物流体系的建设。在国内许多企业经常会以常温物流观点来看待低温物流。

3、生产加工企业及流通企业对食品品质的重视程度还不足够。

4、国内冷链物流管理人才欠缺。

宋一新:我国冷链的发展应该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尤其是冰激淋行业和速冻食品行业的兴起,带动了冷链行业的发展。当时的冰激淋行业有一句话:南有五羊(指广州冷冻食品有限公司的“五羊”牌雪糕。),北有伊利(内蒙古的伊利)。紧接着国外洋品牌的进入,如和路雪、雀巢等行业的进入,把我国的冷链运输带入一个启蒙阶段。同时国内的速冻食品行业也开始兴起,尤其是在北方地区,诸如河南、天津、北京、沈阳等地不断有新的速冻食品行业诞生。而这些行业都是需要冷藏车运输的。

在1997年以前,我国冷藏运输的特点是主要由企业自备车辆运输,即自己为自己服务。但是随着这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们感觉到自备车辆的运输管理成本比较高,于是想出采用第三方的运输方式,但是国内又没有一家专门的冷链运输行业,于是就支持一部分个体人员去购买冷藏车。当时的内蒙古伊利就是第一个开始采用此方法,从而带动了一个庞大的个体冷藏车运输队伍。也就是在这个阶段。我国的冷藏车运输开始出现一定的规模发展。但是当时人们对冷链的概念仅停留在冷藏运输方面,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冷链概念。

而我国当时具备真正的冷链系统的也只有夏晖食品(麦当老的专业物流配送公司)以及YUM物流(肯德基物流配送)。他们具备了从采购、储存、运输或配送这样一整套的冷链物流体系。

我国目前的冷链系统也仅仅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即单一的冷藏运输为主的系统,且主要是以个体、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这样一个松散型的系统中。尽管一些大的国有食品企业拥有自己的冷藏物流公司,但也是仅仅停留在运输的功能中,没有太高的管理系统,即用高科技软件支持的物流管理系统。因此运营成本相对都是比较高。

毕鲁湘:冷链物流应该

是一个规模化的大运作,而目前这个行业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的大范围出现,无法达到冷链物流运作的规模效应,这也是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热”不起来的原因。功能单一、成本高昂,缺乏冷藏设备、专业知识及冷冻货车不足、现有货车对温度控制技术不济等等简陋的操作过程。加上非技术性管理使得冷冻保鲜物流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在我国,目前在对温度有特别要求的食品中,只有15%得到了妥善的保存,这个比例与欧美同类产品中达85%的比例形成强烈对比。这一数据也说明。我国冷链物流的市场前景广阔。

记者:目前国内、国外有哪些好的做法值得借鉴?

李万秋:改变目前冷链管理的现状,一是靠市场,二是靠企业,三是靠政府。市场是行业进步与变革的引导者和催化剂。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培育好市场,行业才能得到良性发展。任何违反市场规律的规定和做法将欲速而不达,并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中国现阶段的冷链物流市场带有强烈的中国特色,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传统饮食文化的影响等是政策的制定和企业的运作不得不考虑的因素。企业是承担冷链物流的实体,企业规范管理和自律行为是冷链物流市场管理水平提高的基本保障。同时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靠企业的投八,它是保证冷链物流高质量的载体。政府是行业法规的制定者和市场的监督者。在冷链物流市场启动初期,在不规范的市场苗头下,如何制定合理的规范,引导市场进入良性发展是政府应该考虑的。在现有条件下,抓大放小,缩短冷链环节,提倡认证体系是建立冷链物流规范市场的合理做法。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加强连锁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在食品物流企业实行认证管理,加大处罚力度淘汰不规范的散乱运作模式。

毕鲁湘:国外值得借鉴的很重要一点是政府对行业的管理力度。由于政府对相关的食品的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有完整的质量要求,有严格的执行标准,有规范的管理条例和明确的管理分工,因此相关企业在执行过程中必须有完整的实施条件和管理措施,即专业的人员,完善的质量控制标准,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的设施等一系列的措施才能达到要求。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保障体系。

国外公司中组织结构的设置也值得借鉴。在国内运作的大型外国公司多为国际化的公司,他们对品牌的重视程度也反映在对冷链的规范和管理上。作为制定和执行标准的部门,质量控制部有极强的独立性,在职能上不归属任何运作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从而保证了在质量控制的过程中能不受相关部门的左右,使质量标准能严格地被执行。另外,质量的问题要作为落实到个人的业绩考评指标。有严格的考评制度和规范,使质量标准真正实施到每个每个人,每个流程,每个控制点。

冷链管理是一个体系,涉及内部外部的运作和管理,涉及到公司之间,组织之问,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管理,控制和交接,涉及到流程与流程,制度对制度,文化对文化等层面的联系和冲突,每个公司,组织和个人对标准的理解,制定和执行大相径庭,很关键的一点是国家的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作出标准和规范,细化管理,消除疑点,严格监督,必将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也使冷链管理真正好的企业获益,从而使整个行业向好的方面发展。

李彦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低温加工食品工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反映其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以台湾为例,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政府以出口食品赚取了大量外汇以培植工业的起步。到了90年代开始,在渐进成熟的食品工业支撑下,低温食品产业中的食品物流业和餐饮业开始蓬勃发展、连锁企业发展以及大卖场等的兴起、低温物流中心、生鲜处理中心等也开始出现且迅速发展,冷冻链开始受到重视。

记者:改变目前的现状,您有哪些具体的建议?

毕鲁湘:由于国内居民收入差异很大,对食品的采购加工运输所能承受的成本不同,只能因地制宜,循序渐进,逐步对不同的食品行业采取阶段性的要求,逐

步实现冷链的完全整合。

政府的宣导,舆论的支持是对冷链管理的最好支持。大众对冷链管理的需求越强烈,行业的发展就会越快越好,这也是对冷链管理规范的企业的最高奖励,从而推动整个冷链管理的发展。

霍青梅:1、加大国家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力度,加强食品卫生监管。

2、实行食品卫生达标企业市场准入制度,陆续淘汰卫生条件较差的企业。

3、加强低温或生鲜项目在使用年限、节约能源、环境保护、卫生条件等方面的管理力度。政府可制定相应的规范。

宋一新:就冷藏运输来说,由于冷藏运输业几乎是个体群体在控制,因此他们的运作特点是:机制灵活、运作成本相对较低、市场掌控能力强等。但是他们缺乏管理、资金实力较差、很难形成规模是他们的缺陷。这也就决定了目前这个行业的发展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发展潜力不足。

但是我国有很多大的国有物流企业,他们主要是做干货运输,对于冷藏运输或冷链行业也只是刚刚开始。他们的特点与前者刚好相反,长处是有管理、有实力,有诚信,有系统;而短处是机制不够灵活,运作成本偏高,市场缺乏等。因此,采用国有企业兼并或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方式,是加速或促进冷链行业发展的一条捷径。

就冷链行业来说,由于冷链行业是高产出低回报的行业,同时又是一个对食品安全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要想加速发展冷链行业,推动冷链业有秩序健康的发展。国家应该给予该行业一定的优惠政策,诸如通过在税收、资质等手段来帮助扶持该行业。使一些企业能够迅速发展,建立一些大规模的冷链企业,逐步通过手段自然淘汰一些没有规模、没有管理的小的、松散的群体,来保证冷链行业朝着有序、健康的道路发展。或通过机制来完善一些小规模的企业,做为大型企业的补充。

李彦杰:政府在低温食品物流上的战略主要是制定法律、法规及作业规范为准则,创造产业界的公平竞争环境,从宏观上去协调发展。吸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物流体系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各国的经验教训,以完善达到具有中国特色的冷冻链物流体系的健全。由于国内存在大量的低温加工企业,一般企业规模较小,缺少长远经营规划,因此在研发、营销之能力明显不足,加上在经营上常以价格竞争为策略,以致于生产作业环境、温层控制及食品卫生知识等均有欠缺,故政府应大力辅导国内冷冻食品加工的中小企业,并将其一并纳入冷冻链体系。

此外,由于国内低温的管理人才十分欠缺,应大力着重在培育低温加工物流中心的专业管理及信息人才,以提倡低温专业物流教育及培训物流精英人才工作。